休去,歇去,
一切万年去,寒灰枯木去,
古庙里香炉去,一条白练去。
休去,歇去,
一切万年去,寒灰枯木去,
古庙里香炉去,一条白练去。
猜您喜欢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我思仙¹人,乃在碧海之东隅(yú)²
译文:我所思的仙人,在碧海之东。
注释:¹仙:一作“佳”。²东隅:东角;东方。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¹(péng)²
译文:那里海寒多天风,掀起的巨浪可以冲倒蓬莱和方壶。
注释:¹山:一作“天”。² 壶:即 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长鲸(jīng)¹喷涌不可涉,抚心²茫茫泪如珠。
译文:巨大的鲸鱼喷涌出清泉,像白茫茫的泪珠。由于长鲸的阻隔,这个地方根本无人可以到达。
注释:¹长鲸:巨大的鲸鱼。此处是比喻用法。²抚心:抚摸胸口,表示感叹。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西来青鸟¹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²
译文:只有西王母的青鸟可以东飞渡海而去,我想托青鸟寄一封书信,捎给碧海之东的仙女麻姑。
注释:¹青鸟:神话传说为西王母使者。²麻姑:传说中的女神仙。

  一腔忠贞而不被体察,满怀抱负而无从得施,这是封建社会中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对于具体的作家而言,当着社会生活的内容有不敢直说、不便明言者时,这种反映往往是曲折、隐晦的。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因此在《离骚》中“上下而求素”,出入于风伯日驭之间,去寻找自己的理想。正是从他开始,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以游仙的形式来表现政治内容、抒发生活感慨的传统。这一传统,在魏晋时期得到了全面继承,而到了李白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篇在李白的游仙诗中,不算最出色的,但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运用这种形式所取得的成就。

  一起两句,开门见山,点出所思对象及其所在地点。据《十洲记》云;“东海之东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碧海在东海之东一万里,而仙人又在碧海之东隅,可见其远。碧海之水“甘香味美”,迥别于人间,可见仙人居处的奇异、优美。诗人于仙人不能不萦之于心,而于路途的遥远、凶险亦不能不念念于怀,因而逗出下面数句。

  接着诗人列举了四事,说明欲至仙人居处的“碧海之东隅”的凶险程度。首先是气温低寒,其次是海风凶狂。风狂则浪大:“白波连山倒蓬壶”(木华《海赋》:“波如连山。”),更别提还有凶猛的怪物作祟了:“长鲸喷涌不可涉”。由于这层层险阻,诗人痛感无望的悲哀,于是只好“抚心茫茫泪如珠”了。

  去既不能,罢亦不忍,“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终竟是意难平。那么,这一份惓惓之情便只有托那神奇的青鸟代为传递了。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见《汉武故事》。麻姑是传说中的一位美丽的仙女,见《神仙传》。这里,诗人请青鸟代为向麻姑(即篇首的“仙人”)表示歉意:他不是不想去,实在是去不成。

  从李白的生平经历来看这首诗,它的寓意相当明显。可以说,它反映了李白追求美好的理想,虽遭权奸们的诋毁,而始终惓惓情切的真实处境,浓缩了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遭遇,是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游仙诗看待的。

  《有所思》是一个古题,出自汉乐府。用此题者,一般但言男女离思。而李白将其引入游仙,将所思对象改为仙人,并赋予整首诗以深刻的寓意,不能不说是用古题写出了新意,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创造力。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22-126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jīng)(jí)满途¹,蓬莱²闲住。诸葛茅庐³,陶令松菊,张翰(hàn)(chún)。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xù)
译文:仕途艰险,我找到个蓬莱般的地方悠闲安住。像诸葛亮一般,筑起个茅庐;也像陶渊明一般,栽种些松菊;我也像西晋张翰一般,喜食莼菜和鲈鱼。不顺应流俗,也不妄想其他,始终保持着清雅高洁的风度。任由它一年年地飘落红花,飞起柳絮。
注释:中吕: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上小楼:曲牌名。属北曲中吕宫,亦入正宫。¹荆棘满途:喻仕途艰险。²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自己隐居的地方。³诸葛茅庐:三国时期诸葛亮年轻时隐居南阳,住茅屋,亲自耕种。⁴陶令松菊:晋代陶潜,不满官场谄媚,辞去县令,隐居山林,与松菊为伍。⁵张翰莼鲈:西晋张翰,因秋风起,遂思家乡莼菜、鲈鱼,辞官归乡。⁶妄图:妄想。⁷清高风度:清雅高洁的风度。

  这首小令赞颂了隐居生活的安逸恬适。起首两句即道明因现实社会中布满险恶,遂隐居山林过着闲适若仙的生活;紧接着以“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鼎足对,具体显示隐居的优越性;在列举事实之后,作者更概括诸葛亮、陶渊明、张翰受人尊敬的原因在于“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这正是隐者的精神风貌;结句“任年年落花飞絮”与首句“荆棘满途”相对比,突出了隐居是明智的选择。全曲语言流畅自然,用典朴直。

  曲子开篇,作者便直接抒发归隐的缘由,及对隐逸生活的神往。“荆棘满途”,道破了作者对仕路风波之险恶、人事繁复之多艰的无限感慨,人生旅途,苦恼已多,回首时路,荆棘密布,举步维艰,时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三首》)的痛苦与无奈。现实生活已然险恶,如履薄冰,还是回归田园山林,去到“蓬莱闲住”,寻求隐居生活的无限安静与祥和,乐得逍遥。于此,作者对比了现实与隐居生活的两种境界,既突出了现实生活的世逼事危,又彰显了园田林下生活的安闲自得,作者的生活选择已然不言自明。

  由“蓬莱”一词过渡而来,作者很自然地引出“诸葛茅庐,隐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诸葛亮、陶渊明、张翰这三位历史人物的隐居事迹是享誉士林的。作者借三位隐逸名士作比,紧扣这三位历史人物的隐居生活状况,具体描述了他们的品貌风格:诸葛所居草庐,陶潜之松菊做伴,张翰家乡的土产莼羹鲈鱼。此处描写亦虚亦实,既可视为虚写前贤往事,亦可看做作者本人安贫乐道生活情趣的实叙。且为了这份久违的自在逍遥,心灵放逐,作者又直抒胸臆:“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表明心迹决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永葆高洁清雅之隐逸风度。一任其花谢花飞,春来春去,作者誓将那份淡薄与闲适的隐逸生活进行到底。此处曲已尽,情未了。作者因现实之无情与冷漠,回归隐逸,自适安然,看似平淡,亦满含无奈与辛酸。

  整首小令格调从容自然,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归隐情怀相得益彰。尤其在使事用典上,妥帖自然,作者以淡雅的草堂庐舍,味美的莼菜鲈鱼,傲岸的青松,迎霜吐艳的黄菊,描述了隐士身之所居、口之所食、目之所及的生活画面。同时,小令中用典,既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深情委婉的抒情方式,于此可谓将用典发挥到了极致。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705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金城¹留旬浃(jiā)²,兀(wù)³醉歌舞。
译文:我在金城停留了十天,城里照旧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
注释:雁门:山名,又名句注山、陉(xíng)岭、西陉岭,在今山西代县北,形势险要。唐代时于山上设置雁门关,后为历代兵家之要地。¹金城:应州属县,在今山西应县。²旬浃:整十天。浃,本为遍、透之意。古以干支记日,自甲日至癸日共十日,周而复始,因而称一旬为“浃日”,又称“浃旬”。³兀兀:昏昏沉沉的样子。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出门¹览民风²,惨惨愁肺腑。
译文:出金城城门一看人民的生活,凄惨得使人满怀愁苦。
注释:¹出门:出金城城门。²民风:民间习俗,人民的生活情况。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shǔ)(suì)¹吐。
译文:去年门秋两季是大旱,七月才吐出一点禾穗。
注释:¹黍穟:谷穗。穟,通“穗”,禾科植物聚生的花实。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一昔¹营幕²来,天明但³平土。
译文:自从蒙古军开来,一夜工夫就村舍变废墟,农田成荒土。
注释:¹一昔:一夜。昔,通“夕”。²营幕:军队的帐篷。这里指张柔等率领的侵宋蒙古兵。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二年(1240)秋,下令攻宋。张柔等率兵越雁门关南下,沿途虏掠,并肆意践踏农田,以致该年颗粒无收。³但:只,仅。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调度¹急星火²,逋(bū)³迫捶(chuí)
译文:官府征兵急如星火,追逼租税严刑鞭打。
注释:¹调度:征调赋税。²急星火:急于星火,比星火还紧急。³逋负:拖欠赋税。⁴捶楚:用木杖或木板打,指杖刑。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网罗¹方高悬,乐国²³何所?
译文:野蛮的统治残酷的法令正像网罗高悬,安乐的地方果真在哪里?
注释:¹网罗:本指捕鱼和捕鸟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捆缚压迫人民的各种制度。²乐国:意同乐土,安乐的地方。³果:副词,究竟。此句化用《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食禾有百螣(tè)¹,择肉²非一虎。
译文:蚕食禾苗的害虫无数,择肉而食的吃人野兽也不只是老虎。
注释:¹百螣:形容食禾苗的害虫种类众多。螣,同“蟘(tè)”,食苗叶的害虫。这里用来比喻残害人民的蒙古统治者。²择肉:择人而食。择,择取,掠取。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呼天天不闻,感讽¹复何补²
译文:呼天天不应,用诗歌讽刺时政去感化讽喻统治者又有什么用?
注释:¹感讽:用诗歌讽刺时政,希望以之感动统治者,称为感讽。²何补:无补于事。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单衣者谁子¹?贩籴(dí)²³南府
译文:衣着单薄的那些人,为买粮去远走南路诸府。
注释:¹谁子:就是谁的意思。子,尾词。²贩籴:贩卖粮食。籴,买进粮食,与“粜(tiào)”相对。³就:前往,去到。⁴南府:指雁门南方的州府,如太原等。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倾身¹²一饱,岂乐远服贾(gǔ)³
译文:尽一身力量只谋求一饱,难道是乐意去远道做商贩?
注释:¹倾身:竭尽全身力气。²营:谋求。³服贾:从事商业买卖。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
盘盘¹雁门道,雪涧深以²³
译文:雁门道路弯弯曲曲,雪掩涧深又险又阻。
注释:¹盘盘:曲折回环的样子。²以:连词,同“而”。³阻:险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半岭逢驱车¹,人牛一何²苦!
译文:路上遇到那赶着牛车往外地买粮的人,人和牛在雁门山岭深雪中艰难行走是多么的辛苦!
注释:¹逢驱车:指遇到那些赶着牛车往外地买粮的人。²一何:多么,何等。

  该诗记述了诗人雁门途中所见,写出元朝统治下,兵役繁急,剥削惨重,官吏贪残,法令严酷,北方人民呼天不应,走投无路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全诗描写具体,语言苍劲,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概括力。

  开篇四句,入手擒题,笼盖全篇。诗人在金城,被朋友款待,沉醉在欢歌乐舞之中,出门体察人民的生活状况,心中陡起无限的哀伤。“金城”交代地点,紧扣诗题“雁门”,“出门览民风”,交代事由,紧扣诗题“所见”。“惨惨愁肺腑”,则写出了诗人心绪,定下了全诗基调。“兀兀醉歌舞”与“惨惨愁肺腑”相对照,以有钱人的奢侈享乐与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老杜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着同样的用意。

  “去年”以下八句,写诗人“所思”。“出门览民风”以下,似应写诗人出门所见,但诗人在此却宕开一笔,通过翩翩思绪来回溯去年以来人民的惨愁景象。先写兵祸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去年夏秋旱”,旱象连连,愁情绵绵;“七月黍穗吐”,秋禾吐穗,希望顿生;“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一夕之间,被连营军队,踏成平地,希望又成灰。在曲折跌宕中把人民饱受的战乱之苦表现了出来。再写严酷的赋税对人民的掠夺。以“急星火”状“调度”,写出了赋税催交的急迫;以“捶楚”来示“逋负”的后果,写出了催交赋税手段的残酷。丰收在望的庄稼已被“营幕”踏成平土,农民们颗粒无收,而“调度”之急,依然如故,“逋负”即受“捶楚”,残暴的统治确像“网罗方高悬”。即使想要“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但“乐国果何所?”用“网罗”比喻残害、掠夺人民的反动统治,见出其无所不在;用“果何所”说明“乐国”的虚幻,表现了人民无路可走,无处逃生的惨绝境况。

  “食禾”四句,写诗人“所慨”。该四句是诗人对“去年夏秋旱”之后,人民所遭惨祸的根源所在经过理性思考后向统治者发出的义愤填膺的控诉与抨击。食人民禾的有百千害虫,吃人民肉的不止一只老虎。“有百螣”“非一虎”,写出了残害人民的祸害之多,“食禾”“择肉”写出了残害之烈、之酷。禾未秀即“食”,“肉”已无还“择”,其贪婪、残暴,令人发指。“食禾”之“螣”、“择肉”之“虎”的像中之意,透过诗人刻画,端倪已现,诗人把抨击的矛头,直指暴政黩武的蒙古统治者。人间“螣”“虎”为害,乐国无所,而天也在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呼天天不闻”,把诗人的极度愤慨和人民呼告无门、愁绝无助的悲惨境遇表现的凄切生动。叫地不灵,呼天不应,一篇感慨讽喻的诗篇,又于事何补。诗人只有徒唤奈何,感叹自己无力救民了。

  “单衣者谁子”遥承“览民风”,“书”“雁门道中”“所见”之事。一般说,诗歌的人物描写,往往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求其神而不袭其貌,甚至是一个侧面,一个镜头,或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就可以了。此处“单衣”,即是如此。虽未见人物形体、外貌,以及其他方面,但透过“单衣”的“剪影”,想到了人物为生计奔波的劳碌的面容,看到了人物贫困的处境。时届秋冬,远行人还穿单衣,生活之贫困宛然若见。“贩籴就南府”,写人物的行动。家无粮,不去贩籴又何以活命。“就南府”,从侧面证实了雁门一带的颗粒无收,人民的生计无着,无奈中只有向“南府”贩籴了。“倾身”两句写事因。“倾身”状其用力之大,“远”写其行程之遥,行人不顾路远而倾身前行的原因,只是为了“营一饱”。“营一饱”与“倾身”“远”相衬,表现了人物为饥寒所迫,而不得不远行的苦痛。“盘盘”二句写山道难行。“盘盘”已写出了山道的曲折回旋,再加上“雪”积、“涧深”,更见出了山路的险陡难行。结尾两句,在路弯弯、雪皑皑的背景上,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半山中,一辆破车,人拖、牛拽,不胜苦累。面对此景,诗人喊出了心中的郁积:“人牛一何苦?”险峻的山道与半岭驱车的意象对举,显示了与老杜的“不为贫困宁如此”相近的意蕴,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的同情。此段诗人极写行人衣着之单薄,行程之遥远,道路之险阻,与“食禾有百媵,择肉非一虎”在诗意上遥相对应,写出了人民铤而历险的原因,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主旨。

  在艺术上,该诗一是采用了以赋为主,兼用比兴的手法。诗人在雁门道中的所思、所慨、所见,全用动态的诗法叙述出来,语言朴实,诗意淳厚。同时也用了比兴手法。“调度急星火”,“网罗方高悬”,“食禾有百腾,择肉非一虎”就是用的比兴手法:二是时空交织,诗境开阔。诗把无限的时空中发生的事都和在雁门道中所见的事交织在一起,织得天衣无缝。诗人在雁门道上只看到一个单衣青年在大雪茫茫、山路崎岖的半岭赶着牛车南下贩籴,却在这个背景上摄入了去年夏秋大旱的天灾,又摄入了七月禾苗吐穗时又被元军在一夜间踏成平土的兵祸,“去年”,今日,时空不断拉长;诗不仅写了雁门道中“人牛一何苦”的惨象,而且还摄入了“调度急星火”,写了处处“罗网方高悬”,处处无“乐国”,空间不断扩大。写了处处,时时,有许多“食禾的媵”,有“择肉”而食的“虎”。时空的交织,创造了一个广阔辽远的意境,使诗的主题具有了普遍的意义。三是诗意层层递进。诗表现人民苦难,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叙述方法。禾穗方吐,一昔成土;充军催租,急如星火;鞭扑捶楚,网罗高悬。一层进一层地表现了人民的无以复加的悲苦情状。与层层递进的诗意相应,诗采用了层层进逼的古调仄韵:“但平土。”“果何所?”“复何补?”“一何苦?”把诗人“惨惨愁肺腑”的情感和人民愁绝无助、悲惨凄苦,表现得酣畅淋漓。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228-231页
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
急雨射苍壁¹,溅林²跳万珠。
译文:大雨像箭一样射向青黑色的墙壁,溅落在树林中就像跳起无数的珍珠。
注释:¹苍壁:青黑色的墙壁。²溅林:雨水击打在树林中四外飞射。
山根水壅壑,漫窗若注壶。
山根水壅(yōng)¹(hè)²,漫窗若注壶。
译文:山脚下的雨水已经把山沟填满,窗户上的雨水却好像是要往壶里灌进去。
注释:¹壅:堵塞;²壑:深沟。

shān

méiyáochén sòngdài 

shècāng jiànlíntiàowànzhū 
shāngēnshuǐyōng mànchuāngruòzhù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他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译文:老朋友文与可给一位道长王执中画了一幅墨竹,并对王执中说不要让别人题字,等苏轼回来后,让苏轼在画边作诗。与可死后八年我才回来,见到这幅画,在上面赋诗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斯人¹定何人,游戏²得自在。
译文: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人豪放如此洒脱不羁。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译文:诗词造诣声名远扬,草书艺术成就高,可与怀素比肩;画竹子也能形神兼备,画出其神韵。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时时出木石,荒怪¹轶象外。
译文:竹子似乎每时每刻都从树木和石头中长出来,荒诞离奇超乎常理之外。
注释:¹荒怪:荒诞离奇。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举世¹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译文:世人都认为此画可作珍宝,但只有我才能真正欣赏期中妙处。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知音古难合,奄(yǎn)¹不少待。
译文:自古知音难寻觅,倏忽之间你等我太长时间。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gōng)(wěi)¹
译文:谁说咱们生死相隔,即便如此不耽误你我成为知音。

wénzhúbìng--shì

rénwénwèidàoshīwángzhízhōngzuòzhúqiěwèizhízhōng使shǐrénshūdàizizhānláilìngzuòshī

méiniánérshìshǐháicháojiànzhīnǎishǒu

réndìngrényóuzài

shīmíngcǎoshèngjiānzhúsānmèi

shíshíchūshíhuāngguàixiàngwài

shìzhīzhēnzhīshǎnghuìzuì

zhīyīnnányǎnshǎodài

shuíyúnshēngxiāngjiàngōngk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