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云头角看昂藏,意外升沉岂易量。取士皆知有科举,进身初不在文章。
摩云头角看昂藏,意外升沉岂易量。取士皆知有科举,进身初不在文章。
关心雁塔功名晚,试手乌台岁月忙。此去一官先有路,独怜灯火夜窗凉。
关心雁塔功名晚,试手乌台岁月忙。此去一官先有路,独怜灯火夜窗凉。

sòngtóngshězhāng耀yàoqīngyuànzhōngtái--guōxuāndào

yúntóujiǎokànángcángwàishēngchénliàngshìjiēzhīyǒujìnshēnchūzàiwénzhāng

guānxīnyàngōngmíngwǎnshìshǒutáisuìyuèmángguānxiānyǒuliándēnghuǒchuāngliáng

郭宣道

郭宣道

金邢州人,字德明。工诗。宣宗贞祐间,客南阳。后殁于兵。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臯、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予自孩幼随先人宦于古沔(miǎn)¹,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²,岂惟姊(zǐ)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tiáo)(zhá)³,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作此曲别郑次臯(gāo)、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注释:¹沔:甘肃省武都沮县。²几二十年:是以他实际在汉阳居住的年月计算,除去了当中离开的时间。这一年姜夔随萧德藻东行,似乎就再没回到过汉阳。³苕霅:指苕溪和霅溪。霅,水名,在乌程东南,合四水为一溪,霅,形容四水激射之声。⁴诸君: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均为白石于沔鄂所交之友。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biān),欺寒茸(róng)¹,还记章台走马²。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³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译文:衰败的草丛在暮烟中愈加显得含愁带恨,乱纷纷的乌鸦把夕阳送下了西山,空旷的原野上,风沙在打旋。还记得往年这个时候,我们用金鞭拂开纷扬的飞雪,带着暖烘烘的毛皮帽子不怕寒冷,一起到大街上乘马游玩。如今有谁能关心我长期漂泊异乡?徒然积下满怀愁恨,却无法排遣。幸好在这清清的沔水之滨遇见你们这班好朋友,得以闲着无事.就一起在小窗前谈谈知心话。
注释:¹茸帽:即绒帽。茸,柔软的兽毛。²章台走马:指少年壮游。汉长安有街名章台,繁华闹市。³清沔:指沔水。古代通称汉水为沔水。汉阳位于汉水之畔。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¹,珠泪盈把。雁碛(qì)²波平,渔汀³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tiáo)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译文:我常常引为恨事的,是我们分开的时候多,而聚首的机会很少。当我这次途经扬州,再一次到竹西亭去访问时,恐怕要禁不住悲从中来,潸然泪下了。你瞧那大雁栖息的沙滩,江波已经变得平静。渔舟来往的洲渚,游人已经散去。等我们到了年老时再一起去游玩,只怕体力和兴致都不足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苕溪那边的明月,正照着我的扁舟,催促我向东边行去。啊,什么时候我才能回来,在梅花纷飞的春夜里与你们重新相聚?
注释:¹竹西:指扬州名胜竹西亭一带。²雁碛:大雁栖息的沙滩。³渔汀:渔舟停泊的岸地。⁴游冶:游乐。⁵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⁶甚:什么。

  词的开头,是对临别时汉阳冬天风景的描写。“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衰草云烟发愁,乌鸦向夕阳送别,风沙在平野回旋。“愁”、“送”二字,下语工妙,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恙草与乌鸦的忧愁和惜别之情,意境凄迷,气象阔远,一下子把人带入孤独忧伤的情绪之中。正是以愁人观物,物皆着愁之色彩。这时的姜夔已是人到中年,尽管他多才多艺,仍然是功不成,名不就,长期过着飘泊江湖天涯羁旅的生活。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他对江湖游士、豪门清客的生活,已有些厌倦了,然而他无法改变现状,无可奈何之情已隐约暗现。

  接着是对自己往事的回忆:“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姜夔以自己的诗才,结识了著名诗人萧德藻,萧并把侄女嫁给了他。萧德藻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有“尤萧范陆四诗翁”之称。通过萧德藻,他又结识了范成大、杨万里、陆游、辛弃疾、叶适、朱熹等社会名流。作为权门清客,他有过游冶流连的生活,游荡过繁华的娱乐场所。词中追忆了这段冶游生活之后,他认为最值得珍惜的还是昔日的友情:“谁念飘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家,他的诗曾受到杨万里的高度评论:“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凭着他的社会关系与在诗坛的盛名,他决不至于晚年家贫如洗,死后靠别人的资助来埋葬,原因就在于他不同于一般的权门清客。他是一个讲究气节纯粹的诗人。他所交结的也都是既有名望又有气节的人。据说张鉴要出钱给他捐官,又要把良田送他,他都拒绝了。杨万里称他甚似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他一生最珍视的不是高官厚俸,他是一个绝对忠于文学、忠于爱情友情的高人。所以在怀念往日壮游生活之后,不禁深深地感叹:有谁怜念我湖海飘零,只落得满腔伤感!他感到同汉阳朋友的久别重逢,小窗闲话,难能可贵。

  下片的开头,是对旧游之地的追忆与深沉的感叹:“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他深深感叹的是在人生的旅程里,同朋友们“离多会少”。对于一个忠于友情的人,离别当然是最痛苦和难以承受的。眼前的现实又逼迫他在汉阳只能有短暂的停留,又要东下湖州了。

  接着是追忆他的扬州、衡岳、洞庭等地之游。竹西:扬州城东禅智寺侧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此代指扬州。白石在《扬州慢》中也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句以代扬州。“雁碛”、“渔汀”都不是泛指大雁翔集的沙滩,和渔舟往来的洲渚,是指他曾经“游冶”过的名山胜地。他曾游衡岳、洞庭,回雁峰是南岳七女二峰之一,滨临湘水,水边滩碛相连;洞庭湖,渔舟往来不歇,因此应指他曾经游历过的衡岳、洞庭。(《昔游诗》中说:“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又说:“芦洲雨中淡,渔网烟外归。”)他重访扬州是什么使他“珠泪盈把”。那是因为金人在1129年(建炎三年)和1161年(绍兴三女一年)大举南下之后,昔日繁华的扬州,遭到了战火的惨重破坏。他在初访扬州时写的《扬州慢》一词中说:“过春风女里,尽荠麦青青。”“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诗人怀着爱国的黍离之悲,重访扬州,怎能不令人伤痛!对于衡岳、洞庭的壮丽风光,他在《昔游诗》这一组诗中,曾尽情地描绘和歌颂。他歌颂洞庭说:“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他描写南岳说:“飞云身畔遇,揽之不盈掬。”描写南岳湘滨的风光说:“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半空扫积雪,万万玉花凝。”此时由于诗人老去,情怀悲凉,没有那种游乐之情了。白石论诗,主张“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主张“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这首用白描手法描写的词,所以令人读来蕴藉含蓄,余味不尽,正是由于“景中有意”的缘故。比如竹西亭吧,这是扬州胜景,然而白石重访时,却是“珠泪盈把”。衡阳的“雁碛”,洞庭的“渔汀”是多么幽雅的画面,然而诗人已觉得“老去不堪游冶”了。他在写景时,赋予自己的深情厚意,因而使人读来馀味无穷。

  词的结尾也是很奇特的:“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在苕溪这里,他从对昔日壮游的回忆转回到现实情境中的惜别,又跳到对将来归来的设想,反映出白石词在结构上的特色是多采用暗线结构,即打破时空局限,将回忆、现境、设想溶成一片,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意境。这种结构,正如白石所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白石道人诗说》)在整个下片中,他通过幽静凄清的景物描写和奇特的联想,对所吟咏的事物,赋予了动人心扉的魔力。

参考资料:
1、 姜夔.《姜白石词笺注》:中华书局,2013:27

tànchūnmàn··shuāicǎochóuyān--jiāngkuí

háiyòusuíxiānrénhuànmiǎnyīnjiàyānzhōngláièrshíniánwéizhīàimiǎnzhīlǎoérziàibǐngdōngqiānyánlǎorényuēguòsháozhàsuìwǎnchéngtāozàixuěérxiàniàndàinéngzuòbiézhènggāoxīnqīngyáogāngzhōngzhūjūn

shuāicǎochóuyānluànsòngfēngshāhuíxuánpíngxuějīnbiānhánrōngmàoháizhāngtáizǒushuíniànpiàolíngjiǔmànyíngyōu怀huáinánxiěrénqīngmiǎnxiāngféngxiǎochuāngxiángòngqínghuà

zhǎnghènduōhuìshǎozhòng访fǎngwènzhú西zhūlèiyíngyànpíngtīngrénsànlǎokānyóunàisháoyuèyòuzhàobiǎnzhōudōngxiàshénguīláiméihuālíngluànchūn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敦煌¹太守²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³
译文:敦煌郡的太守既才且贤,郡中太平无事高枕而眠。
注释:后庭:内室。¹敦煌:唐郡名,地处河西走廊西风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²太守:即郡太守,地方行政长官。³高枕眠:高枕而眠,指对所理之事无忧无虑,十分放心。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qì)¹里人种田。
译文:太守到来高山涌出泉水,黄沙地上农人安心种田。
注释:¹碛:沙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敦煌耆(qí)¹鬓皓然²,愿留太守更五年³
译文:敦煌白发老人年高望重,衷心挽留太守连任几年。
注释:¹耆旧:年高望重之人。²鬓皓然:鬓发雪白。皓,白。³更五年:即连任。唐制,地方官五年而任满。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¹置酒张锦筵(yán)²
译文:城头月儿东升星斗满天,后庭早已排下豪华酒筵。
注释:¹曲房:即题目所说“后庭”。²锦筵:精美豪华的酒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jì)¹插金钿(diàn)²
译文:美女浓妆艳抹容颜正美,侧垂高高发髻头插金钿。
注释:¹侧垂高髻:高挽发髻,垂向一旁,似为当时流行发式。²金钿:金制的首饰。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醉坐藏钩¹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²边。
译文:醉坐烛前玩起藏钩之戏,不知钩儿藏在哪个地方?
注释:¹藏钩:古时的游戏。以一钩藏在数人之手,由当局者猜射。²若个:哪个。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为君手把珊瑚鞭(biān)¹,射²得半段黄金钱³,此中乐事亦已偏
译文:为您手中握起珊瑚之鞭,带着醉意射中半段金钱,其中乐趣奇特难言!
注释:¹珊瑚鞭:以珊瑚为装饰的马鞭。²射:猜度。³半段黄金钱:似指金钩。⁴偏:奇特。

  前一部分六句着重颂扬敦煌太守的政绩。从三个角度写。前两句从太守自身角度写。首句直接点出颂扬对象及他的才能和贤德,即才德兼备。次句既用“郡中无事”写辖境地方太平,又以“高枕眠”写太守从容自如,举重若轻,其中又颇含高士的雅致,从而以具体形象补足上句“才且贤”。从“太守到来山出泉,黄沙园里人种田”两句所勾划的和平劳动、安后乐业的图景中,可以看到太守的政绩是卓著的,他又是怎样的“才且贤”,这是从政治角度写的。后两句从百姓反映的角度写。诗人着意选取了那些富有代表性的人物:“敦煌耆旧”,写他们对太守的看法。他们饱经沧桑,有丰富的阅历,有前后的比较,是敦煌历史发展的见证人,能够获得他们的衷心拥戴,对太守的政绩无疑是个极有力的烘托。通过以上六句层次分明、周到而又得体的赞扬,敦煌太守的“才且贤”已被写得十分突出。

  诗的后半部分写后庭酒筵场面。也分别从各个方面来铺写。先写酒筵的环境:月出城头,星斗满天的良宵。次写写席间陪酒的美女,着重写她们打扮的艳美,以衬托“锦筵”二字。而醉后游戏场面写得很细致,很有兴味;最后以“此中乐事亦已偏”作总的归结。这段描写,既注意到酒筵的时间顺序,又注意到酒筵的各个方面;筵前的气氛轻松恰悦,筵中和醉后写得气氛热烈。诗人经历了长途跋涉来到敦煌,在这样一个塞外晴朗的月夜,参加了这样一个筵会,因而诗人的心情是极欢快的。

  岑参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而欣慰的感情,也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劳动人民是怎样地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但诗人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太守到来”。地方官的能政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固然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民的劳动,诗人这里的称颂未免有过份之处。而且,把后幅描绘的花团锦簇的酒笼与前幅“黄沙破里人种田”相对照,就表现了作者阶级意识的流露。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5-96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81-184

dūnhuángtàishǒuhòutíng--céncān

dūnhuángtàishǒucáiqiěxiánjùnzhōngshìgāozhěnmián

tàishǒudàoláishānchūquánhuángshārénzhǒngtián

dūnhuángjiùbìnhàorányuànliútàishǒugèngnián

chéngtóuyuèchūxīngmǎntiānfángzhìjiǔzhāngjǐnyán

měirénhóngzhuāngzhèngxiānchuígāochājīndiàn

zuìzuòcánggōuhóngzhúqiánzhīgōuzàiruòbiān

wèijūnshǒushānbiānshèbànduànhuángjīnqiánzhōngshìpiān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此诗寓意深微邃却含而不露。元朝统治者奉行种族歧视政策,以蒙古、色目人为上等人,以汉人、南人为下等人。蒙古、色目人到江南之地也凌驾于南人之上作威作福。他们靠江南的条件富有了,却仍辱骂江南人不绝。诗人心中不平,故作此诗以讥之。

  揭傒斯的五言短古,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宋元以来“重逸轻俗”的审美倾向。如《寒夜 》:“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题风烟雪月四梅图》之二:“高花开几点,澹霭拂成衣。遥瞻应不见,相对尚依稀。”《洞庭秋月》:“灏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应有凌风人,吹笛君山上。”《平沙落雁》:“天寒关塞远,水落洲渚阔。已逐夕阳低,还向黄芦没。”《烟寺晚钟》:“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这些诗作是承续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刘长卿一系的诗风而又加以发展的。其境界高逸,远离尘俗,表达了一种宋元以来的士大夫情调。其中《寒夜》最让人回味,小诗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传神地绘出一幅清夜客旅图。一、二句状写户外的景色,以凝冻在布满霜气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湿了草木的月的流光(“林薄”,谓草木丛生),制造出一种清旷冷寂的氛围。三句转入客舍,在“虚馆”的典型环境中,“人不眠”的主体便格外突出。最精彩的是末句的五字。“一叶落”的声音是够细微的了,馆中人却能清晰的辨闻,足见夜间的寂静;而一个“时”(时时、时而之意)字,更将漫漫长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馆内外的联系,而且传达出诗人在长捱客栈中愁苦的心绪,可谓是神来之笔。

qiūyàn

jiē yuándài 

hánxiàngjiāngnánnuǎn xiàngjiāngnánbǎo 
dàojiāngnánè dàojiāngnánhǎo 
明年,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网罝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兔糜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以网为周阹,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是时,农民不得收敛。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借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其辞曰:
明年¹,上²将大夸胡人³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¹⁰,张罗网罝(jū)(fú)¹¹,捕熊罴(pí)¹²豪猪¹³,虎豹狖(yòu)¹⁴(jué)¹⁵,狐兔糜(mí)鹿¹⁶,载以槛(jiàn)¹⁷,输长杨射熊馆。以网为周阹(qū)¹⁸,纵¹⁹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是时,农民不得收敛²⁰。雄从²¹至射熊馆²²,还,上²³《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借翰林²⁴以为主人,子墨²⁵为客卿²⁶以风(fěng)²⁷。其辞曰:
译文:第二年,皇帝将要向胡人夸耀中国禽兽多。秋季,命右扶风地方征发人民进入终南山,兽自褒斜谷,东到弘农郡,南至汉中郡,张开罗网罝罘,捕捉熊罴豪猪、虎豹猿猴、狐兔麋鹿,装在槛车里,运到长杨宫中的射熊馆。用网围成猎场,把捕得的那些禽兽放在里面,叫胡人徒手去捕捉,各人可取走自己捉住的猎物,皇帝亲来观看。当时,农民因此不得收获庄稼,扬雄跟从至射熊馆,回去,献上《长杨赋》。这权且用笔墨作成文章,以翰林作为主人,子墨作为客卿以讽谕。赋辞说:
注释:长杨:汉行宫名,故址在今周至县东南。¹明年:第二年,即作《羽猎赋》之第二年。²上:指汉成帝。³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域各民族的称呼。⁴右扶风:汉郡名,与京兆、左冯翊为三辅,其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以西。⁵发:征调。⁶南山:终南山,属秦岭。⁷褒斜:古通道名,在陕西省西南。⁸弘农:郡名,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内乡、宜阳以西,黄河、华山以南,陕西柞水县以东。⁹驱:直达。¹⁰汉中:郡名,战国楚地,秦置郡,汉仍之。¹¹罝罘:捕兽网。¹²罴:熊类,也叫马熊。¹³豪猪:也称箭猪,肩至尾部密布长而刚硬的刺。¹⁴狖:长尾猿。¹⁵玃:大猴。¹⁶麋鹿:俗称四不像。¹⁷槛车:装有栏槛的车,以圈野兽,也用以囚禁罪人。¹⁸周阹:围猎禽兽的圈。¹⁹纵:放。²⁰收敛:收获。²¹从:跟随皇上。²²射熊馆:别馆名,汉帝王的游猎之所。²³上:献上。²⁴翰林:文翰之林。翰,羽毛。²⁵子墨:子,男子的通称;墨,原指写字的颜料,此拟人之称。²⁶客卿:原为秦官名,请别国人在本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²⁷风:通“讽”,讽喻。
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曰:“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而恩洽,动不为身。今年猎长杨,先命右扶风,左太华而右褒斜,椓巀嶭而为弋,纡南山以为罝,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帅军踤阹,锡戎获胡。扼熊罴,拖豪猪,木拥枪累,以为储胥,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虽然,亦颇扰于农人。三旬有余,其勤至矣,而功不图。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岂为民乎哉?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蒙窃惑焉。”翰林主人曰:“吁,客何谓之兹耶?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客曰:“唯唯。”
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曰:“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¹而恩洽²,动不为身³。今年猎长杨,先命右扶风,左太华而右褒斜,椓(zhuó)(jié)(niè)而为弋(yì),纡(yū)南山以为罝,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yú)¹⁰,帅军踤(zú)(qū)¹¹,锡(cì)¹²戎获胡¹³。扼(è)¹⁴熊罴,拖豪猪,木拥枪累¹⁵,以为储胥(xū)¹⁶,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虽然,亦颇扰于农人。三旬有余,其勤至矣,而功不图¹⁷。恐不识者外之¹⁸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¹⁹则不以为乾豆之事²⁰,岂为民乎哉?且人君以玄默²¹为神,澹泊²²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²³,数(shuò)²⁴摇动²⁵以罢²⁶车甲²⁷,本非人主之急务²⁸也。蒙窃²⁹惑焉。”翰林主人曰:“吁,客何谓之兹耶?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仆³⁰尝倦谈³¹,不能一二其详³²,请略举其凡³³,而客自览其切³⁴焉。”客曰:“唯唯。”
译文: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说:“大家知道,圣明君主的养民,应该用仁恩沾润,行事不为自己着想。今年在长杨田猎,事先命右扶风地方左以华山、右以褒斜谷为界,截割嵯峨的山峰当作橜子,围绕南山作为罗网,林莽中排列千乘,山谷间摆着万骑。领着军士踏遍猎场,把猎获物赐给戎人,让胡人挖熊罴,拖豪猎,用木头拥蔽、竹枪连结作成蕃篱。这是天下极为可观的游乐啊!然而,也颇为干扰农人,活动了三十余日,可谓勤劳之至,然而不图谋功效,恐怕不知道的人,认为是在外娱乐游猎,在内也不是为了祭祀祖先社稷,哪是为人民?况且,君主本应以幽静为神,以澹泊为德。而今爱好远游以显示神威,屡次动众来疲惫车骑甲士,本不是人主的急务啊!蒙昧的我是暗自疑惑的。”翰林主人说:“唉!客人为何说这话?像您所说的,是知其一而不见其二,看到表面而不了解内里。我曾谈得很多,厌倦了,就不再一一详说,请允许我略举大概,由客人自己去了解主要的吧。”客人说:“那好,那好。”
注释:¹沾:润泽。²恩洽:以恩洽之。³为身:为自己。⁴太华:即华山。⁵椓:捶筑。⁶巀嶭:山名,在今陕西。⁷弋:小木桩。⁸纡:屈曲,围绕。⁹林莽:草木深远之地。¹⁰山隅:山脚。¹¹踤阹:聚合而成为狩猎之围阵。踤,聚拢。¹²锡:通“赐”,赐与。¹³获胡:让胡人自己获取禽兽并赐与之。¹⁴扼:捉取。¹⁵木拥枪累:以木桩围成栅栏,其外又以竹枪相连成为篱笆,以拦截野兽逃窜。¹⁶储胥:据栏之类。¹⁷功不图:即不图功。¹⁸外之:从外边看来。¹⁹内之:从内里看来。²⁰乾豆之事:祭祀之事。²¹玄默:沉静无为。²²澹泊:恬静寡欲。²³威灵:声威、神气。²⁴数:屡次。²⁵摇动:指兴师动众。²⁶罢:同“疲”。²⁷车甲:指兵士。²⁸急务:当务之急。²⁹蒙窃:谦词。蒙,无知。窃,私下。³⁰仆:谦词,我。³¹倦谈:倦于谈说。³²一二其详:一点一点地详细谈。³³凡:大概的情况。³⁴切:近,真实情况。
主人曰:“昔有强秦,封豕其士,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豪俊糜沸云扰,群黎为之不康。于是上帝眷顾高祖,高祖奉命,顺斗极,运天关,横巨海,漂昆仑,提剑而叱之。所过麾摲邑,下将降旗,一日之战,不可殚记。当此之勤,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鞮鍪生虮虱,介胄被沾汗,以为万姓请命乎皇天。乃展人之所诎,振人之所乏,规亿载,恢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
主人曰:“昔有强秦,封豕(shǐ)¹其士,窫(yà)(yǔ)²其民,凿齿³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豪俊糜沸云扰,群黎为之不康。于是上帝眷顾高祖¹⁰,高祖奉命,顺斗极¹¹,运天关¹²,横¹³巨海¹⁴,漂¹⁵昆仑,提剑而叱¹⁶之。所过麾(huī)(chàn)¹⁷,下将降旗,一日之战,不可殚(dān)¹⁸记。当此之勤,头蓬不暇¹⁹梳,饥不及餐,鞮(dī)(móu)²⁰生虮(jǐ)(shī),介胄(zhòu)²¹被沾汗²²,以为万姓请命乎皇天。乃展²³人之所诎(qū)²⁴,振²⁵人之所乏,规²⁶亿载²⁷,恢²⁸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²⁹也。
译文:主人说:“从前有个强暴的秦朝,像野猪一样对待人士,像吃人的窫窳那样对待老百姓。一群像怪兽凿齿那样的恶徒,磨牙相争。豪杰并起有如汤沸云扰,而广大人民不得安宁。于是,上天授命于高祖,高祖奉承天命,顺乎天运,横大海、摇昆仑,提剑叱责那强秦。所过之处,攻城取邑,斩将降旗,一日之战多得不可尽记。他担当这样的劳苦,头发蓬乱没有时间梳理,饥饿也吃不上饭,头盔长了虮虱,铠甲浸透了汗水,这都是为替万姓向皇天请命。从而伸张人民的冤屈,拯救人民的贫乏,规划亿万年的事,恢宏帝王的功业,七年之间使得天下安静了。
注释:¹封豕:大猪,比喻残忍贪暴。²窫窳:兽名,虎爪,食人。喻意与封豕同。³凿齿:兽名,齿长,食人。⁴摩:磨砺。⁵糜沸:如粥在锅里沸腾,比喻动乱纷扰。⁶云扰:如云一样扰乱。⁷群黎:老百姓。⁸康:安。⁹眷顾:爱护,关注。¹⁰高祖:汉高祖刘邦。¹¹顺斗极:顺应斗极。斗,北斗星。极,北极星。¹²运天关:运行如天关。天关,即北极星。¹³横:横渡。¹⁴巨海:大海。¹⁵漂:摇撼。¹⁶叱:大声呵斥。¹⁷麾城摲邑:攻取城邑。麾,同“挥”。摲,芟除。¹⁸殚:尽。¹⁹不暇:没工夫。²⁰鞮鍪:古时战士的头盔。²¹介胄:甲衣和头盔。²²沾汗:被汗水沾湿。²³展:伸张。²⁴诎:同“屈”,冤屈。²⁵振:救济。²⁶规:规划。²⁷亿载:指千秋万代的事业。²⁸恢:发扬光大。²⁹密如:安静。
逮至圣文,随风乘流,方垂意于至宁。躬服节俭,绨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厦不居,木器无文。于是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却翡翠之饰,除雕琢之巧。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抑止丝竹晏衍之乐,憎闻郑卫幼眇之声。是以玉衡正而泰阶平也。
逮至圣文¹,随风乘流²,方垂意³于至宁。躬服节俭,绨(tí)不敝,革鞜(tà)不穿,大厦不居,木器无文¹⁰。于是后宫贱¹¹(dài)(mào)¹²而疏¹³珠玑,却¹⁴翡翠之饰,除雕琢之巧。恶(wù)¹⁵丽靡(mǐ)¹⁶而不近,斥芬芳¹⁷而不御¹⁸。抑止丝竹¹⁹晏衍²⁰之乐,憎闻郑卫幼眇(miǎo)之声²¹。是以玉衡²²正而泰阶²³平也。
译文:及至孝文帝,趁着高祖流风遗韵,开始注意于最安宁的政治,亲身厉行节俭,绨衣只要不破、革履只要不穿孔就不更换;不住大厦,木器不雕花纹。于是,后宫贱视玳瑁而疏远珠玑,不用翡翠的装饰,除却雕琢的技巧,厌恶美色奢华而不接近,排斥芬芳的衣物而不服用,制止丝竹淫邪的乐曲,不爱听郑卫那种窈眇的歌声。因此,北斗星运转端正而天上太阶平整了。
注释:¹圣文:汉文帝刘恒。²随风乘流:继承传统。随、乘:顺应。风、流:前辈的遗风流泽。³垂意:关注。⁴至:永远的。⁵躬服:亲身实行。⁶绨衣:质料粗厚的衣服。⁷敝:破败。⁸革鞜:皮革傲的鞋。⁹穿:洞穿。¹⁰文:纹饰。¹¹贱:不希罕。¹²玳瑁:一种大海龟,其壳可做饰物。¹³疏:不接近,远离。¹⁴却:摈除。¹⁵恶:厌弃。¹⁶丽靡:奢侈。¹⁷芬芳:指美好的饮食。¹⁸不御:不用。¹⁹丝竹:泛指音乐。²⁰晏衍:怪腔异词。²¹郑卫幼眇之声:指乱世之音。²²玉衡:北斗第五星。²³泰阶:星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泰阶平”与“玉衡正”都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象征。
其后熏鬻作虐,东夷横畔,羌戎睚眦,闽越相乱,遐氓为之不安,中国蒙被其难。于是圣武勃怒,爰整其旅,乃命骠卫,汾沄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蜂轶,疾如奔星,击如震霆。碎轒輼,破穹庐,脑沙幕,髓余吾。遂躐乎王庭,驱橐驼,烧熐蠡,分嫠单于,磔裂属国。夷坑谷,拔卤莽,刊山石,蹂尸舆厮,系累老弱,吮铤瘢耆,金镞淫夷者数十万人。皆稽颡树颌,扶服蚁伏,二十余年矣,尚不敢惕息。夫天兵四临,幽都先加,回戈邪指,南越相夷,靡节西征,羌僰东驰。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使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其后熏鬻(yù)¹作虐,东夷²横畔³,羌(qiāng)(yá)(zì),闽越相乱,遐(xiá)(méng)为之不安,中国蒙被其难。于是圣武¹⁰勃怒,爰(yuán)¹¹¹²其旅,乃命骠(piào)¹³,汾(fén)(yún)沸渭¹⁴,云合电发¹⁵,猋(biāo)腾波流¹⁶,机¹⁷¹⁸蜂轶(yì)¹⁹,疾如奔星,击如震霆。碎轒(fén)(wēn)²⁰,破穹庐²¹,脑沙幕²²,髓余吾²³。遂躐(liè)²⁴乎王庭,驱橐(tuó)²⁵,烧熐(mì)(lí)²⁶,分嫠(lí)²⁷(chán)²⁸,磔(zhé)²⁹属国。夷³⁰坑谷,拔卤莽³¹,刊³²山石,蹂(róu)尸舆(yú)³³,系累³⁴老弱,吮(shǔn)(chán)(bān)(qí)³⁵,金镞(zú)淫夷³⁶者数十万人。皆稽(qǐ)(sǎng)树颌(hé)³⁷,扶服³⁸蚁伏³⁹,二十余年矣,尚不敢惕(tì)⁴⁰。夫天兵四临⁴¹,幽都⁴²先加⁴³,回戈邪指⁴⁴,南越⁴⁵相夷,靡节⁴⁶西征,羌僰(bó)⁴⁷东驰。是以遐方疏俗⁴⁸,殊邻绝党⁴⁹之域。自上仁⁵⁰所不化,茂德⁵¹所不绥(suí)⁵²,莫不蹻(qiāo)足抗首⁵³,请献厥(jué)⁵⁴珍。使海内澹然⁵⁵,永亡边城之灾,金革⁵⁶之患。
译文:其后,熏粥为虐。东夷横行反叛,羌戎仇怨,闽越相互征伐,远方劳苦百姓因此不安,中原也蒙受祸患。做这种情况下,圣主武帝勃然发怒,于是整饬军旅,命令骠骑将军卫青出征,人马纷纷,像云集雷发。猋风腾起,波涛汹涌,起兵如同机发蜂飞,行动如流星,攻击如雷霆。践踏轒韫车,攻破穹庐,使匈奴人脑涂沙漠,髓流余吾水,从而脚践他们的王庭。驱赶骆驼,焚烧村落,分裂单于的部落,肢解那些属国。填平坑谷,拔除草莽,削平山石以开辟道路。蹂踏尸体,车轧厮徒,捆绑其老弱,其被戈矛箭镞所创的各种受伤的人达数十万之多,他们都磕头竖颌,匍匐如虫蚁。这样二十余年了,还不敢稍微休息一下。那是真如天兵四面降临,首先针对北方;然后回戈斜指,南越就被平定了;指麾信使兽行,羌族、僰族向东归顺。就这样,远方异俗、不同的邻邦族党,从来没有受到仁政教化、盛德安抚的,而今没有不举足仰望,请献珍宝来朝。使得四海之内澹然安定,永远没有边城的灾难和战争的祸患。
注释:¹熏鬻:匈奴本名。²东夷:东方少数民族。³横畔:自己内部相互放肆叛乱。⁴羌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⁵睚眦:怒目而视的样子。⁶闽越: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⁷遐氓:边民。⁸中国:指中原地带。⁹蒙被:遭受。¹⁰圣武:汉武帝刘彻。¹¹爰:语首助词。¹²整:整饬。¹³骠卫:指霍去病和卫青。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凡六出击匈奴。卫青为大将军,七击匈奴。¹⁴汾沄沸渭:形容军队众多。¹⁵云合电发:如云聚拢,如电光爆发。¹⁶猋腾波流:如风暴腾起,波涛流涌。¹⁷机:弓弩上的发箭装置。¹⁸骇:箭惊骇而出,形容迅疾。¹⁹蜂轶:蜂拥而过。轶,过。²⁰轒輼:攻城的战车。²¹穹庐:毡帐。²²脑沙幕:使其脑浆涂于沙漠。幕,漠。²³髓余吾:使其脑髓流人余吾之水。余吾,水名,在今宁夏。²⁴躐:践踏。²⁵橐驼:骆驼。²⁶熐蠡:聚落,匈奴聚居之处。²⁷分嫠:分割,分化。²⁸单于:匈奴王号。²⁹磔裂:分裂。³⁰夷:填平。³¹卤莽:草木丛生之地。³²刊:削平。³³舆厮:用车轮辗轧其厮徒。厮,干粗杂活的奴隶。³⁴系累:以绳索绑在一起。³⁵吮鋋瘢耆:为箭矢和短矛所中,伤口结成疮疤。吮,箭的末端。鋋,铁柄短矛。瘢,疮疤。耆,马鬃。³⁶金镞淫夷:为铜箭头所中,伤势严重。³⁷稽颡树颌:形容叩头至地。颡,额。³⁸扶服:即匍匐。³⁹蚁伏:如蚁伏行。⁴⁰惕息:大声喘气。惕,疾。⁴¹四临:开赴四方。⁴²幽都:指北方。⁴³先加:首先进讨匈奴。⁴⁴邪指:转向别的地方。邪,同“斜”。⁴⁵南越:古国名,今两广一带。⁴⁶靡节:中止外交而动用武力。靡,按,止。节,符节,使臣出使所带的信物。⁴⁷羌僰:古代少数民族名。⁴⁸遐方疏俗:远方异俗之地。⁴⁹殊邻绝党:指与汉相距辽远,互无往来之地。殊、绝,辽远。党,同类。⁵⁰上仁:最高的仁德。⁵¹茂德:盛德。⁵²绥:安抚。⁵³蹻足抗首:跷足举首。蹻,举足。抗,举。⁵⁴厥:其。⁵⁵澹然:安然。⁵⁶金革:指战争。
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普天所覆,莫不沾濡。士有不谈王道者,则樵夫笑之。意者以为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乃时以有年出兵,整舆竦戎,振师五柞,习马长杨,简力狡兽,校武票禽。乃萃然登南山,瞰乌弋,西厌月窟,东震日域,又恐后代迷于一时之事,常以此为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而不御也。是以车不安轫,日未靡旃,从者仿佛,委属而还;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复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使农不辍耰,工不下机,婚姻以时,男女莫违,出凯弟,行简易,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帅与之同苦乐。然后陈钟鼓之乐,鸣鼗磬之和,建碣磍之虡,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酌允铄,肴乐胥,听庙中之雍雍,受神人之福祜。歌投颂,吹合雅,其勤若此,故真神之所劳也。方将俟元符,以禅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延光于将来,比荣乎往号。岂徒欲淫览浮观,驰骋秔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蹂践刍荛,夸诩众庶,盛狖玃之收,多糜鹿之获哉?且盲者不见叹尺,而离娄烛千里之隅。客徒爱胡人之获我禽兽,曾不知我亦已获其王侯。”
¹朝廷纯仁²,遵道显义,并包书林³,圣风云靡,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普天所覆,莫不沾濡。士有不谈王道者,则樵夫笑之。意者¹⁰以为事罔(wǎng)¹¹隆而不杀¹²,物靡盛而不亏¹³,故平不肆险¹⁴,安不忘危。乃时以有年¹⁵出兵,整舆(yú)(sǒng)¹⁶,振¹⁷师五柞(zuò)¹⁸,习马长杨,简力狡兽¹⁹,校武票禽²⁰。乃萃(cuì)²¹登南山,瞰(kàn)²²乌弋²³,西厌²⁴月窟(kū)²⁵,东震²⁶日域²⁷,又恐后代迷于一时之事²⁸,常以此为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²⁹而不御³⁰也。是以车不安轫(rèn)³¹,日未靡³²(zhān)³³,从者仿佛³⁴,委属(zhǔ)而还³⁵;亦所以奉³⁶太尊³⁷之烈³⁸,遵文武之度³⁹,复三王之田⁴⁰,反五帝之虞⁴¹。使农不辍耰(yōu)⁴²,工⁴³不下机⁴⁴,婚姻以时,男女莫违⁴⁵,出凯弟⁴⁶,行简易⁴⁷,矜(jīn)(qú)⁴⁸,休⁴⁹力役,见百年⁵⁰,存⁵¹孤弱,帅⁵²与之同苦乐。然后陈钟鼓之乐,鸣鼗(táo)⁵³之和,建碣(yà)(xiá)⁵⁴之虡(jù)⁵⁵,拮(jié)⁵⁶鸣球⁵⁷,掉⁵⁸八列之舞⁵⁹。酌(zhuó)允铄(shuò)⁶⁰,肴乐胥⁶¹,听庙⁶²中之雍雍⁶³,受神人之福祜(hù)⁶⁴。歌投颂⁶⁵,吹合雅⁶⁶,其勤若此,故真神之所劳⁶⁷也。方将⁶⁸⁶⁹元符⁷⁰,以禅(shàn)⁷¹梁甫(fǔ)⁷²之基⁷³,增泰山之高⁷⁴,延光于将来,比荣⁷⁵乎往号⁷⁶。岂徒欲淫览浮观⁷⁷,驰骋秔(jīng)⁷⁸稻之地,周流⁷⁹梨栗(lì)之林,蹂践刍(chú)(ráo)⁸⁰,夸诩(xǔ)⁸¹众庶,盛狖(hú)(tù)之收,多糜鹿之获哉?且盲者不见咫尺⁸²,而离娄⁸³⁸⁴千里之隅。客徒爱⁸⁵胡人之获我禽兽,曾⁸⁶不知我亦已获其王侯。”
译文:现在朝廷纯用仁政,遵循正道、显扬德义,并重视文学,圣贤之风像云广布,英华之才不断涌现,洋溢在八荒区域。普天所覆盖的,没有不受到恩泽沾润。士人若有不谈王道的,樵夫也要讥笑他。这意味着:凡事没有兴盛不衰,盈满不亏的,所以走平路不要粗心忘记险阻,安定时不要忘危。于是有时在丰年间出兵,整饬车马、警戒军旅,兴师于五柞,习马在长杨,以猎取狡兽来简选力士,以射中轻捷飞鸟来比武艺。于是集合起来登上南山,望望极远的乌弋国,兽边压服月窟之处,东边震动日出之域。又恐后代为这一时之事所迷惑,经常把它作为国家的大任务,以田猎为荒淫,逐渐衰微而不运用它,因而使车轮不支轫木,旌旗不住地挥动,随从者游荡无定,委曲连属回旋。其实这是尊奉高祖的功烈,遵循文帝、武帝的法度,恢复三王、五帝田猎的本来目的。要使得农不停止耕作,女不下纺机,婚姻及时,男女都不要违背。兴出和乐之风,行事简朴平易,怜惜劳累的人,停止力役,访问百岁老人,慰抚孤儿、弱势群体,引导大家共苦同乐。然后,就可以陈列钟鼓之乐,响起鼗磬的和声,竖立雕刻猛兽的木虡,敲击玉磐,跳起八列之舞。以信义当作饮酒,同君子欢乐当作肴馔,听宗庙中的雍和之声,接受神人的赐福。歌词和《颂》诗相投,吹奏和《雅》乐相合。勤劳能够做到这样的,那就真可以说是‘神所劳’了。方且等着好符瑞降临,以便筑梁甫的祭场在泰山之顶增封。把光辉延及于将来,和古帝尊号比较荣耀。这哪里是只想淫乐游览,在庄稼地里跑马,在果树林中环绕、践踏草木,在向众人夸耀丰富狖玃、麇鹿的猎获呢?盲人看不见咫尺的近处,而离娄能照见千里远的角落。客人只是爱惜被胡人拿走我们的禽兽,曾不知我们已经获取了他们的王侯!”
注释:¹今:指汉成帝时代。²纯仁:纯厚仁爱。³书林:指文人学者。⁴云靡:如云一样笼罩天下。⁵英华:草木之美,比喻汉成帝的仁德。⁶沉浮:盛多,传播广远。⁷八区:四面八方。⁸沾濡:受到滋润。⁹王道:与“霸道”相对,指以仁义治天下。¹⁰意者:想来。¹¹罔:无。¹²隆而不杀:兴旺而不衰退。¹³盛而不亏:盛满而不亏损。¹⁴平不肆险:平安时要不忘危险。肆,放心。¹⁵有年:五谷丰收之年。¹⁶竦戎:勉励士兵。竦,通“耸”,鼓励。¹⁷振:整顿。¹⁸五柞:宫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¹⁹简力狡兽:通过与狡壮野兽搏斗选择勇士。简,选拔。²⁰校武票禽:通过射猎轻捷之禽鸟来考核武艺高超的士兵。校,考核。票,轻捷。²¹萃然:汇集的样子。²²瞰:远望。²³乌弋:西域国名。²⁴厌:压服。²⁵月窟:月出之地,指极西之处。²⁶震:震慑。²⁷日域:日出之处,指极东之地。²⁸一时之事:指田猎。²⁹陵夷:衰落。³⁰不御:不能禁止。³¹车不安轫:未及停车。轫,刹车木。³²靡:倒下,移动。³³旃:指旗影。³⁴仿佛:人影错杂,看不真切的样子。³⁵委属而还:委弃其事,相互连续而归。委,放弃。属,连续。³⁶奉:奉行。³⁷太尊:指高祖。³⁸烈:业绩。³⁹度:法度。⁴⁰三王之田:指传说中的夏禹、商汤、周文武的三田制度。三田,指为三种目的而打猎,一为祭祀,二为宾客,三为庖厨。⁴¹五帝之虞:指舜命伯益做山泽之官,使山河得以生息之事。⁴²辍耰:停止农耕。耰,耕种。⁴³工:从事纺织的妇女。⁴⁴下机:停止织布。机,织机。⁴⁵莫违:不违于婚期。⁴⁶凯弟:和乐的样子。⁴⁷行简易:行动平易近人。⁴⁸矜劬劳:同情辛苦的人。矜,怜悯。劬劳,辛劳。⁴⁹休:止。⁵⁰百年:百岁的老人。⁵¹存:慰问。⁵²帅:通“率”,带领。⁵³鼗磬:两种乐器。鼗,如鼓而小,有柄。⁵⁴碣磍:雕刻于钟架的猛兽的盛怒样子。⁵⁵虡:古代悬钟的架子。⁵⁶拮隔:敲击。⁵⁷鸣球:玉磬。⁵⁸掉:摇动。⁵⁹八列之舞:古代天子之舞,一列八人,共八列。⁶⁰允铄:诚信而美善。⁶¹乐胥:快乐。⁶²庙:祭祀祖先的庙堂。⁶³雍雍:和谐之声。⁶⁴福祜:幸福。⁶⁵歌投颂:歌声与颂相投合。颂,古代庙堂祭祀之乐。⁶⁶吹合雅:吹奏之声与雅相合。吹,指吹奏竽笙箫管等乐器。雅,古代的宫廷之乐。⁶⁷劳:慰劳。⁶⁸方将:且将。⁶⁹俟:等待。⁷⁰元符:大的符应。⁷¹禅:祭祀地神。⁷²梁甫:梁父山,古代帝王祭地神之所。⁷³基:指山脚。⁷⁴增泰山之高:指在泰山筑坛祭天,即于泰山封祀。⁷⁵比荣:荣誉等同。比,并列。⁷⁶往号:往昔的尊号。⁷⁷淫览浮观:荒淫享乐,纵情观览。⁷⁸秔:稻类。⁷⁹周流:到处巡游。⁸⁰刍荛:马草和柴禾。⁸¹夸诩:夸耀,显示。⁸²咫尺:眼前,近处。咫,古代八寸。⁸³离娄:古代眼睛有特异功能的人,据说能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⁸⁴烛:照,清楚地看到。⁸⁵爱:吝啬。⁸⁶曾:竟然。
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曰:“大哉体乎!允非小人之所能及也。乃今日发蒙,廓然已昭矣。
言未卒,墨客降席¹,再拜稽(qǐ)²曰:“大哉体乎!允非小人之所能及也。乃今日发蒙³,廓然已昭矣。
译文:话还没有说完,客人子墨就下了席位,拜了两拜并叩头至地道:“这样的法度真是伟大啊!确是小人所想不到的。你在今天启发了蒙昧的我,我才算是廓然明白了!”
注释:¹降席:离开座位。²稽首:叩头。³发蒙:启发蒙昧,初明事理。⁴廓然:澄然清晰的样子。⁵昭:清楚明白。

  此赋先以序文略叙长杨之猎,而在赋辞之中就完全脱离长杨之猎而议论,以汉高祖的为民请命、汉文帝的节俭守成、汉武帝的解除边患来显示出汉成帝的背离祖宗和不顾养民之道。全赋仿效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在结构和遣词用句上无不则其步趋、祖其音节,可谓神形俱是,但在命意、文章的气势以及意境上又大不相同,脱胎而出又自成新意,以田猎为构架来概述历史,树立楷模,颂古鉴今,讽刺了汉成帝的荒淫奢丽。

  在内容上,此赋变《羽猎赋》的“序以议论,赋用叙事”为“序用叙事,赋用议论”,并运用了一种论点明确、意在辞先的罕见的作赋方法:在赋的序言中,作者便揭通过露了君王狩猎而“农不得收敛”的事实明确了全篇的讽谏立意。因此题材虽是田猎,但全文几乎未涉及田猎的本身,更不及对盛况的铺叙和及于对“盛德”的歌颂,赋的正文先通过子墨客卿之口质疑,揭示了校猎前期准备活动劳民伤农:“颇扰于农人。三旬有余,其勤至矣,而功不图。”揭露了君王这一“岂为民乎哉”的行为动用农民、军队,大肆围猎,影响生产的事实,十分尖锐地提出君王应以“养民”为准则、 “动不为身”、“玄默为神,淡泊为德”。

  接下来,翰林主人的答辩委婉而具深意,没有就对方的质疑作正面的“解惑”,而是逐层叙述了以往三世先皇德泽在民的前功往烈:汉高祖历艰除暴,创业垂统;汉文帝险约守成,恢弘治绩;汉武帝平息边患,扩展威德。这都是为国为民,也获得了国宁民康的效验。其中,“其后,熏粥为虐。……金革之患“一段描写的是武帝时期的武功,虽然作者没亲眼见过卫青、霍去病兽征的场面,但这段却以文学上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卫青、霍去病征匈奴的战争场面,杀伐之气跃然纸上。

  在逐层叙述了以三世先皇的前功往烈中,作者借翰林主人之口,假驳斥子墨客卿为名,以历代君王的行为为论据,一方面为了说明应法祖而治国,即治国要以文武之道,君王应该做到居安思危,另一方面则为了说明崇武也是必需的,但武功是在特定环境中才应用的。双管齐下,含蓄地表达了对汉成帝荒淫畋猎的不满。赋随后切入汉成帝这次大校猎本身,说这是为了习练武备而安排的暂时活动,皇帝是有所警惕的,继之而来的将是一个昌盛安宁的大治局面。很明显,这里作者只是表面上颂扬武功,甚至打出“胡人获我禽兽,竞不知我亦获其王侯”的招牌,而其实质还是非难而进行讽谏。只是手法上巧妙婉转一点,文意上也显得曲折起伏,耐人寻味。

  综而观之,全赋议论凌厉,气势逼人,以正言出微词,泼辣而有节,通过隐晦曲折的手法在歌颂汉皇朝的声威和皇帝的功德的同时蕴含讽谏,从侧面揭露了封建帝王为了满足一己之淫乐而滥用民力,荒误农工的荒唐行为,反映了作者思想上进步正直的一面显示了作者作为辞赋家的词采风发的才能,又表现出作者作为议论家的逻辑缜密、无懈可击的特色。

  在艺术结构与表现手法上,此赋中史实可以征信,辞藻使用得比较恰切,词旨分明,语言精炼,作者的意旨表达得晓畅深刻,颇具可读性。

参考资料:
1、 李秀艳 编著.汉赋琅华照寒烟.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85-87
2、 贺新辉 编选;徐育民,朱靖宇,吕振波 注析,张广礼 插图.汉赋精萃.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103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沅水 一作:流水)
(yuán)水通波¹接武冈²,送君不觉有离伤。(沅水 一作:流水)
译文: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离开没有感到悲伤。
注释:¹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²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南部。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¹
译文: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¹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2-133页

sòngcháishì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yuánshuǐtōngjiēgāng sòngjūnjuéyǒushāng  (yuánshuǐzuò liúshuǐ )
qīngshāndàotóngyún míngyuècéngshìliǎng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