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冒吏尘,初不一日娱。
往往清夜梦,悠然系林墟。
已办二顷耕,更有三亩居。
养鱼近传诀,种桑不论株。
呼儿计曩昔,屈信果何如。
不复首尾畏,形泰神裕馀。
枝筇莎径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微,枕书竹牖虚。
日用食眠尔,外此一事无。
半生冒吏尘,初不一日娱。
往往清夜梦,悠然系林墟。
已办二顷耕,更有三亩居。
养鱼近传诀,种桑不论株。
呼儿计曩昔,屈信果何如。
不复首尾畏,形泰神裕馀。
枝筇莎径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微,枕书竹牖虚。
日用食眠尔,外此一事无。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赏花归去¹马如²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译文:赏花回来的时候,马跑起来像在飞一样。骑在飞奔的马上,酒力发作正微醒着。
注释:¹归去:回去。²如:如同。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酒力微醒时已暮¹,醒时已暮赏花归。
译文:当稍微清醒过来的时候,那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了,赏花也已成为过去。
注释:¹暮:指傍晚、将尽。
尧为人君,一日十瑞。《述异记》
尧为人君,一日十瑞¹。《述异记》
译文:尧担任国君时,一天会出现十多次祥瑞之兆。
注释:¹瑞:征兆(特指吉祥的征兆)。
尧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晴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以)肉翻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牗上,此其遗象也。《拾遗记》
尧在位七十年……有掋(dǐ)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晴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以)肉翻而飞。能搏逐¹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yí)以琼膏²,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chī)(mèi)³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牗(yǒu)上,此其遗象也。《拾遗记》
译文:尧在位七十年……振支国进献了一只名叫重明鸟的奇鸟。这只鸟一双眼睛中各自长着两个瞳孔。样子像鸡,声音像凤凰。解落毛羽,用肉翅飞翔。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妖魔鬼怪和各种灾祸不敢危害人类。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当它来的时候,国人全都洒扫门户,盼望重明鸟前来栖息。当重明鸟没来的时候,人们就用木头或铜铁铸成重明鸟的形状,放在门户之间,这样禽兽鬼怪见了也会害怕,躲得远远的。所以后来的人们在过大年时,就用木刻或铜铸或剪纸,做成鸡的样子,挂在门窗上,据说这就是从那时留传下来的重明鸟的形象。
注释:¹搏逐:搏击,驱逐。²琼膏:琼膏在中国指神话中的玉膏,出蓬莱山。³魑魅: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襄阳¹好向岘(xiàn)²看,人物萧条值岁阑(lán)³
译文:襄阳的景致应数岘亭最好看,渡口行人稀少一年将要过完。
注释:¹襄阳:古郡名,建安十三年(208年)分南郡、南阳西郡置,隋唐时代或称襄州。²岘亭:指岘山之亭,岘山又名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县南,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东晋桓宣曾于山上筑戍守。³值岁阑:时值岁末。阑,晚意。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为报习家¹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译文:替我告知习家多多置办美酒,夜里迎风冒雪过江倍觉严寒。
注释:¹习家:指习姓之人。这个习家是指姓习的望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如习凿齿。

  这首写风雪渡江的诗,用极古简的笔法,绘出一幅饶有情致的图画。首句点出地点,诗人正“渡”的是汉江环绕襄阳、岘山的一段,这同时也是写景,淡淡勾勒出岘山的轮廓,在灰色的冬晚天空背景衬托下,岘亭的影子显得特别惹眼和好看。次句点节令(“岁阑”),兼写江上景色。由于岁暮天寒逆旅主人,故“古道少行人”。然而“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反而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三句是寄语备酒,借此引起末句“夜来风雪过江寒”:江间风雪弥漫,岘山渐渐隐没在雪幕之中,一叶扁舟正冲风冒雪过江而来。末二句用“为报”的寄语方式喝起,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天生的图画,而且仿佛人在画图中。

  说它如画,似乎还远不能穷尽此诗的好处。虽然诗人无一语道及自己的身份、经历和心情,但诗中有一股郁结之气入人很深。

  襄阳这地方,不仅具有山水形胜之美,历来更有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晋代的羊祜。史载他镇守襄阳,务修德政,身后当地百姓为他在岘山置碑,即有名的“堕泪碑”。诗的首句说“襄阳好向岘亭看”,绝不仅仅是就风光“好”而言的,那尽人皆知的羊公碑,诗人是不会不想到的。而且,诗的后面,越来越深蕴了一种怀古之情。前面提到岘山“岘亭”,紧接就说“人物萧条”,也不仅仅是就江上少人行而言的,还有一种“时无英雄”的感喟盘旋句中。

  “习家池”乃襄阳名胜之一。在那注重名士风度的晋代,“习家”曾是襄阳的望族,出过像习凿齿那样的大名士。在重冠冕(官阶爵禄)压倒重门阀的唐代,诸习氏自然是今不如昔了。第三句不言“主人”或“酒家”,而言“习家”,是十分有味的。它不仅使诗中情事具有特殊地方色彩,而且包含浓厚的怀古情绪,引人产生一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怀着这样的心情,所以诗人“初渡汉江”就能像老相识一样“为报习家多置酒”了。不光“置酒”而且要“多”,除因“夜来风雪过江寒”的缘故,而联系前文,还有更深一层涵义,这就是要借酒杯一浇胸中块垒,不明说尤含蓄有味。这两句写得颇有情致,开口就要主人“多置酒”,于不客气中表现出豪爽不羁的情怀。

  于是,在那风雪汉江渡头如画的背景之上,一个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越来越鲜明地凸现出来。就像电影镜头的“迭印”,他先是隐然于画面中的,随着人们对画面的凝神玩赏而渐渐显影。这个人似乎心事重重而举措落落大方,尽管他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却没有儒生的酸气,倒有几分豪侠味儿。这大约是一个落魄的有志之士吧。他别有怀抱,却将一腔感慨愤疾,以淡语出之,诗的风格十分沉郁。而这种风格,在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9-1390

chūguòhànjiāng--cuī

xiāngyánghǎoxiàngxiàntíngkànrénxiāotiáozhísuìlán

wèibàojiāduōzhìjiǔláifēngxuěguòjiānghán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jiù)¹郁岧(tiáo)(yáo)²,龙宫³锁寂寥。
译文: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注释:¹鹫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²岧峣:山高而陡峻的样子。³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¹
译文: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注释:¹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¹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译文: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注释:¹桂子:即桂花。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mén)¹登塔远²,刳(kū)³木取泉遥
译文: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注释:¹扪萝:攀援藤萝。扪,持、执。²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³刳:剖开。⁴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霜薄花更发¹,冰轻叶未凋²
译文: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注释:¹更发:(开得)更加旺盛。²凋:凋落。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sù)¹²³,搜对涤(dí)烦嚣
译文: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注释:¹夙龄:年轻的时候。²尚:喜欢。³遐:远。⁴异:奇异的美景、胜地。⁵搜:寻求。⁶涤:洗涤。⁷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¹
译文: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¹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língyǐn--sòngzhīwèn

jiùlǐngtiáoyáolónggōngsuǒliáo

lóuguāncānghǎiménduìzhèjiāngcháo

guìziyuèzhōngluòtiānxiāngyúnwàipiāo

ménluódēngyuǎnquányáo

shuāngbáohuāgèngbīngqīngwèidiāo

língshàngxiásōuduìfánxiāo

dàitiāntáikànshíqiáo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博学之¹,审问之,慎(shèn)²之,明辨³之,笃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笃。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笃。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笃。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笃。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笃。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多方面地学,审慎地求问,慎重地思考,明白地分辨,笃诚地践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明白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自己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自己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果真能够按此方法而行,虽然愚笨也一定能够明智,虽然柔弱一定能够刚强起来。
注释:¹之:学的对象(各种知识)。²思:思考。³辨:辨别。⁴笃:切实地;坚定。⁵行:行动,做;实行。⁶弗:不,表示否定。⁷措:搁置,终止。⁸问:这里指求教。⁹道:方法。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