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zhào)¹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zēng)²
译文:梓树花开,芳香阵阵,月影半明,更显清幽,划着小船唱着渔歌回家,一路上听见草中不知名小虫的鸣叫声。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走进柳林深处,有一间矮小的茅屋,农院中挂满了渔网。
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¹棹:棹:船桨,此指船。²鱼罾:渔网。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译文:笑问我的家究竟在哪里?在那长满荷叶的池塘畔,那横架着的小桥旁。从修长竹林中的茅舍的纸窗里透出灯火,还有阵阵的读书声。

tānhuànshā--chén

shùhuāxiāngyuèbànmíngzhàoguīcǎochóngmíngliǔwānmáoǎiguàzēng

xiàozhǐchùshìchíxiǎoqiáohéngxiūzhúzhǐchuāngdēnghuǒshūshēng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柳腰”两句,述女子怀春。此言伊人身穿翡翠色的衣裙曼歌盘舞着柔软的细腰身。但是舞技虽妙,无人赏识,所以她只得兴趣索然地回房独眠,可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又难以入睡。两句活现了一位孤独女子怀春时那种醒也不是,睡也不是的处境。“花尘”两句,写春眠景色。此言春季的白眠里是万紫千红,艳阳暖人;可是一到傍晚眠空中却又不知不觉地变得阴沉沉了。江南地区那种“春眠眠气十八变”时晴时雨的状况。词人用两句话,十一个字传神地概括出来。并且此处虽然明写眠气,暗中又刻划出那位独守空房女子的心情,也与这春眠眠气一样的忽晴忽阴,时喜时悲地不能自己。

  “吴社水”三句,点明地点。此言在吴地郊外一座土地庙旁的河中,拴着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叹:时光过得多快啊!转瞬间又到了一年中的春眠郊游时节。“东风”三句,再写女子触景生情的心态。她说:“东风只管自己欢快地吹拂,却不管人世间万物的命运究竟如何?我见到燕儿又重新飞来室中,可见燕子尚能留恋旧宅;反过来说那羁旅在外的人啊,却仍是不见他的踪迹。因此我这个独守空房的女子,更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依无靠,在这初春的寒夜里,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正是多么的难熬啊!”

zhōngqíng··liǔyāokōngcuìqúnyān--wényīng

liǔyāokōngcuìqúnyānjǐnchéngmiánhuāchénlàngjuǎnqīngzhòujiànbiànwǎnyīntiān

shèshuǐyóuchuányòuqīngniándōngfēngguǎnyànzichūláichūnhán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yǔ)¹出。
译文: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
注释:¹沙屿:沙滩和小岛,泛指小沙岛。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回潭石下深,绿筱(xiǎo)¹岸傍²密。
译文: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
注释:¹筱:细竹子。²傍:一作“边”。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jiāo)¹潜不见,渔父(fǔ)²歌自逸。
译文: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注释:¹鲛人:又作“蛟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²渔父:渔翁。父,老人的通称。歌自逸:一作“自歌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译文: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夕阳开返照¹,中坐兴非一。
译文: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我们坐在孤屿之上兴致无穷。
注释:¹开返照:一作“门返照”,又作“开晚照”。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南望鹿门山¹,归来恨如²失。
译文: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注释:¹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²如:一作“相”。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4-85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春已老,春服¹几时成²。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yú)³风软纻(zhù)轻。酣(hān)乐升平
译文:春已归去,春衣几时制成?小溪弯弯水缓浪低平,盏盏蕉叶杯儿水面稳稳行。舞雩坛上风轻轻,轻轻拂动轻柔纻罗衣襟;让我们尽情高歌欢舞,歌唱天下升平。
注释:¹春服:春天所穿的衣服。指夹衣。²成:穿得住。蕉叶,蕉叶状如杯,借指酒杯。³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土坛,在今山东曲阜。此处借指春游的亭台。⁴纻罗:指麻织和丝织的服装。⁵酣咏:畅快地饮酒吟诗。⁶升平:太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¹无言桃李尽,柘(zhè)²深处鹁(bó)(gū)³鸣。春色属芜(wú)(jīng)
译文:小雨才飘过,何处农家不催耕?喧春的百舌鸟儿已无语,绚丽的桃李也已开过芬芳尽。那催春的布谷鸟啊,也早已飞进深深茂密的桑林。春天啊一片春色,已嘱托根硕叶肥的芜菁。
注释:¹百舌:鸟名。到晚春桃李花谢时,便不啼鸣。²柘林:灌木林。³鹁鸪:鸟名。天将雨,其鸣甚急,故俗称水鹁鸪。⁴芜菁:蔬菜名。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

  这首词与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不仅词调相同,起句也极为相似,只是以“未”、“已”一字之差显示了创作时间的某种差异性。不过,两篇写景的艺术视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如果把作者比作一位高明的摄影师,那么前篇是登高览景,作者在进行定点拍摄,本篇则写晚春游兴,作者兴之所至,移步换景,因而不断变换拍摄的方位、角度和距离。

  上阕以城中曲水、亭台两个景点为中心,展开叙写。起笔点明题意,并借用《论语》中的典故,写出了初试春服的心理,很像是现代影视中的“画外音”。接着用对仗分别写两个景点:在一弯曲水上,波浪微微涌动,流杯在水面上平稳地行进,——这里再现了曲水流觞的动态景物,像是在高处拍摄的鸟瞰式的镜头;在春游的亭台上,春风柔和,将人们轻便的春服轻轻飘起,——这是一个近镜头,同时伴随着人们的触觉感受(“软”)。出现在作者笔下的这两处景物,都扣住暮春的季节特点,并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春游的乐趣。“纻罗轻”与前文“春服几时成”暗相呼应,这是作品章法细密之处,也值得注意。歇拍一句是即景兴感,有歌颂升平之意,固然略嫌庸俗与陈腐,但第一,作者自熙宁七年冬移守密州,政绩斐然,社会稳定,因而在作品中感到欣慰,这恐怕是“低咏乐升平”的实际意义指向;第二,此句重在一个“乐”字,明白地点出了作者此刻的情绪心理。所以还是差强人意的。

  下阕空间背景转为郊野,写来另是一番景象。过片两句,写来到郊野后的第一印象:一场小雨过后,处处呈现出催耕的忙碌气象。作者虽未表露身份,却隐隐传达出作为地方长官的他对农事的关心。接着,他还是像摄影师那样把镜头对准了晚春的景物:百舌不再啼鸣,桃花、李花都已凋谢,只是从灌木林深处传来了水鹁鸪的叫声。这里所有的景物也都扣住了晚春的季节特点,并伴之以人的听觉感受。当作者一眼看到大片盛开的芜菁菜花时,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时的春色应当是属于芜菁的!韩愈《感春三首》之三云:“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亦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这篇东坡词歇拍一句可能从中化出,但更是当时情景的实录,是与镜头相配合的最强的“画外音”。纵观作者其人,喜怒哀乐固然时或有之,但总有一分“无往而不乐”的“超然”之趣,密州时期的作者更是如此。因此,“春色属芜菁”实在是作者对晚春风光,以至于对自然界的一个独特的发现,透露出作者游春的满足感和游兴的浓低。

  如果说“百舌无言桃李尽”一句略带伤春的情调,那么至此已一扫而空了的确,接受者可以超越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合理的再创造。不论苏轼有意与否,“春色属芜菁”一句道出了某种自然的哲理。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是贬抑:大好春光已荡然无存,其余皆不足观,“芜菁”本不值一提,“春色属芜菁”是以丑充美,可怜之至,也可恶之至;二是褒扬:春天众香国虽极可观,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未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惟有芜菁生命力最强,在晚春时节最富于生机和活力,因而春色最终属于它。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356-359
2、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71-72

wàngjiāngnán ·chūn

shì sòngdài 

chūnlǎo chūnshíchéng shuǐlàngjiāowén fēngruǎnzhùluóqīng hānyǒngyuèshēngpíng 
wēiguò chùcuīgēng bǎishéyántáojìn zhèlínshēnchùmíng chūnshǔjīng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皓魄(pò)¹当空宝镜²升,云间仙籁(lài)³寂无声。
译文: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像宝镜般升起,月静风闲,万籁无声。
注释:¹皓魄:指明月。²宝镜:喻月。³仙籁:犹仙乐。比喻美妙的音乐。这里指风声,言月静风闲。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无(qú)千里明。
译文: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夜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将那四通八达的大路映照得千里光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¹休向眼前生。
译文:这圆月之夜,我仿佛看到玉兔在从桂枝边灵巧般跳跃,想落到人间。妖蟆呀你休要用你的阴影挡住我专注的眼神。
注释:¹狡兔、妖蟆(má):皆月中之形,兔能生光,蟆能蚀魄。狡兔当指玉兔,妖蟆当指圆月中的阴影如蟆。妖蟆:是传说中月中的蟾蜍,能够通过吞食月亮使月亮出现圆缺的变化。)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灵槎(chá)¹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玉兔啊,你别落下,今夜我打算在银河更加清澈的时分,坐上仙人的木筏,与你相约仙境,携手共渡这美好时光。
注释:¹灵槎:神话中用来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zhōngqiū

 sòngdài 

hàodāngkōngbǎojìngshēng yúnjiānxiānlàishēng 
píngfēnqiūlúnmǎn chángbànyúnqiānmíng 
jiǎokōngcóngxiánwàiluò yāoxiūxiàngyǎnqiǎnshēng 
língcháyuētóngxiéshǒu gèngdàiyínchè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