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
译文:一叶落木,可识岁秋,一瓶水结冰,即知天寒。
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桂枝¹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译文:桂枝一日一日绽绿,枝条高拂凌云端。
注释:¹桂枝:喻人才之秀出者。上句喻丹丘德才之美,下句喻丹丘即将入朝。
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
弱龄¹接光景,矫(jiǎo)翼攀鸿鸾(luán)
译文:少年壮心豪迈,矫翼欲攀鸿雁,青云直上。
注释:¹弱龄:即少年。
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
投分¹三十载,荣枯²同所欢。
译文:我俩交往有三十年了吧,荣辱一体,悲喜同欢。
注释:¹投分:即缔交。²荣枯:偏义复词,此处偏用荣义。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
长吁(xū)望青云,镊(niè)¹坐相看。
译文:望青云而长吁,相坐看镊白发。
注释:¹镊白:即镊白发。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译文:铜镜里已是衰老的秋颜,曾经黑油油的壮发凋落在高冠之下。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
穷与鲍生¹贾,饥从漂母²餐。
译文:穷困时和管仲一样与鲍生一起做生意,饥饿时从漂母处乞讨她一餐饭。
注释:¹鲍生:即鲍叔牙。²漂母:用韩信事,信尝从漂母乞食。
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
¹来极天人,道²在岂吟叹。
译文:时来云转之时位极天人,胸中有道,何需吟叹不已?
注释:¹时:指风云感会之时。极天人,此谓显贵之入。²道:此指己之素志。岂吟叹,不用感伤。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
乐毅¹方适赵,苏秦²初说韩。
译文:我就像乐毅刚刚到赵国,苏秦刚刚去游说韩国一样。
注释:¹乐毅:战国时燕将。²苏秦,战国时策士。方适赵、初说韩,皆言功业虽未有成,而用世之心方盛。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
卷舒¹固在我,何事空摧残。
译文:卷舒自如固然在我自己,为什么时光要摧残我的青春?
注释:¹卷舒:犹言或进或退,或仕或隐,固在我本人意愿如何,何必空自摧残二句亦自我慰勉之辞。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意指已有先见之明。“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意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可报效祖国,施展才华。前四句主要是写诗人借描绘“木落”“瓶冰”“桂枝”“拂雪”等景物来表达自己雄大的智略,以及坦荡无畏惧的气魄,想报效祖国,干一番事业。

  “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意指李白与元丹丘相识很早,他二十多岁在四川家乡的时候,就与元丹丘相识。李白五十多岁时有一首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中说“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说明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都是非常亲密要好的朋友。李白与元丹丘曾一起漫游四川、湖北安陆、襄阳、河南嵩山、石门山,从李白与元丹丘来往的书信诗文内容来看,这位元丹丘显然是一位隐居山林游仙的职业道士。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吁叹岁月不饶人,人已渐渐年老,蕴念有不堪蹉跎之意。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李白用此诗形容自己与元丹丘之间的交情犹如管鲍之交,由于此时李白的境遇有类管仲微贱之时,故在这首诗中有“穷与鲍生贾”之语。

  “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有感叹自身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悲壮情感。虽有自我慰勉之意,但仍对未来仕途充满着希望。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借用典故,诉说功业虽然还没有成功,但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犹在。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面对现实的残酷,有自我慰勉之意。

  此诗意寓出诗人既有热血满腔的爱国豪情又有壮志未酬的苦闷。虽然岁月蹉跎,功业无成,加上仕途颠簸、官运不济,胸有大志而不受皇帝重用,但是诗人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qiūliànyàoyuànnièbáizèngyuánliùxiōnglínzōng--bái

luòshísuìqiūpíngbīngzhītiānhán

guìzhī绿xuělíngyúnduān

ruòlíngjiēguāngjǐngjiǎopān鸿hóngluán

tóufēnsānshízàiróngtóngsuǒhuān

zhǎngwàngqīngyúnnièbáizuòxiāngkàn

qiūyánxiǎojìngzhuàngdiāowēiguān

qióngbàoshēngjiǎcóngpiàocān

shíláitiānréndàozàiyíntàn

fāngshìzhàoqínchūshuōhán

juǎnshūzàishìkōngcuīc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叶落木,可识岁秋,一瓶水结冰,即知天寒。

桂枝一日一日绽绿,枝条高拂凌云端。

少年壮心豪迈,矫翼欲攀鸿雁,青云直上。

我俩交往有三十年了吧,荣辱一体,悲喜同欢。

望青云而长吁,相坐看镊白发。

铜镜里已是衰老的秋颜,曾经黑油油的壮发凋落在高冠之下。

穷困时和管仲一样与鲍生一起做生意,饥饿时从漂母处乞讨她一餐饭。

时来云转之时位极天人,胸中有道,何需吟叹不已?

我就像乐毅刚刚到赵国,苏秦刚刚去游说韩国一样。

卷舒自如固然在我自己,为什么时光要摧残我的青春?

注释

桂枝:喻人才之秀出者。上句喻丹丘德才之美,下句喻丹丘即将入朝。

弱龄:即少年。

投分:即缔交。

荣枯:偏义复词,此处偏用荣义。

镊白:即镊白发。

鲍生:即鲍叔牙。

漂母:用韩信事,信尝从漂母乞食。

时:指风云感会之时。极天人,此谓显贵之入。

道:此指己之素志。岂吟叹,不用感伤。

乐毅:战国时燕将。

苏秦,战国时策士。方适赵、初说韩,皆言功业虽未有成,而用世之心方盛。

卷舒:犹言或进或退,或仕或隐,固在我本人意愿如何,何必空自摧残二句亦自我慰勉之辞。

赏析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意指已有先见之明。“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意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可报效祖国,施展才华。前四句主要是写诗人借描绘“木落”“瓶冰”“桂枝”“拂雪”等景物来表达自己雄大的智略,以及坦荡无畏惧的气魄,想报效祖国,干一番事业。

  “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意指李白与元丹丘相识很早,他二十多岁在四川家乡的时候,就与元丹丘相识。李白五十多岁时有一首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中说“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说明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都是非常亲密要好的朋友。李白与元丹丘曾一起漫游四川、湖北安陆、襄阳、河南嵩山、石门山,从李白与元丹丘来往的书信诗文内容来看,这位元丹丘显然是一位隐居山林游仙的职业道士。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吁叹岁月不饶人,人已渐渐年老,蕴念有不堪蹉跎之意。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李白用此诗形容自己与元丹丘之间的交情犹如管鲍之交,由于此时李白的境遇有类管仲微贱之时,故在这首诗中有“穷与鲍生贾”之语。

  “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有感叹自身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悲壮情感。虽有自我慰勉之意,但仍对未来仕途充满着希望。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借用典故,诉说功业虽然还没有成功,但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犹在。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面对现实的残酷,有自我慰勉之意。

  此诗意寓出诗人既有热血满腔的爱国豪情又有壮志未酬的苦闷。虽然岁月蹉跎,功业无成,加上仕途颠簸、官运不济,胸有大志而不受皇帝重用,但是诗人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载。炼药院,郁贤皓《李白丛考》疑在石门山(今河南叶县西南)。元林宗,即元丹丘,李白好友。李白写此诗时已五十岁,岁月蹉跎,功业无成,但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71
2、 安旗,阎琦.国学大讲堂·李白诗集导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01 :169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柳腰”两句,述女子怀春。此言伊人身穿翡翠色的衣裙曼歌盘舞着柔软的细腰身。但是舞技虽妙,无人赏识,所以她只得兴趣索然地回房独眠,可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又难以入睡。两句活现了一位孤独女子怀春时那种醒也不是,睡也不是的处境。“花尘”两句,写春眠景色。此言春季的白眠里是万紫千红,艳阳暖人;可是一到傍晚眠空中却又不知不觉地变得阴沉沉了。江南地区那种“春眠眠气十八变”时晴时雨的状况。词人用两句话,十一个字传神地概括出来。并且此处虽然明写眠气,暗中又刻划出那位独守空房女子的心情,也与这春眠眠气一样的忽晴忽阴,时喜时悲地不能自己。

  “吴社水”三句,点明地点。此言在吴地郊外一座土地庙旁的河中,拴着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叹:时光过得多快啊!转瞬间又到了一年中的春眠郊游时节。“东风”三句,再写女子触景生情的心态。她说:“东风只管自己欢快地吹拂,却不管人世间万物的命运究竟如何?我见到燕儿又重新飞来室中,可见燕子尚能留恋旧宅;反过来说那羁旅在外的人啊,却仍是不见他的踪迹。因此我这个独守空房的女子,更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依无靠,在这初春的寒夜里,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正是多么的难熬啊!”

zhōngqíng··liǔyāokōngcuìqúnyān--wényīng

liǔyāokōngcuìqúnyānjǐnchéngmiánhuāchénlàngjuǎnqīngzhòujiànbiànwǎnyīntiān

shèshuǐyóuchuányòuqīngniándōngfēngguǎnyànzichūláichūnhán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流水何太急,深宫¹尽日²闲。
译文:流水为什么去得这样匆匆,深宫里却整日如此的清闲。
注释:¹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²尽日:整天,天天如此。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yīn)勤谢¹红叶,好去²到人间。
译文:我殷勤地辞别这一片红叶,离开这好去到自由的人家。
注释:¹谢:告,嘱咐。一说意为辞别。²好去:送别之词。犹言好走。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候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题红叶》诗中的“到人间”三字,含有极其复杂的感情,这里,人生的要求、祝愿、遐想、幻梦是融合在一起的。总的看来,《题红叶》诗之空灵酝藉,言简意长,给人以玩索余地。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评李白的《玉阶怨》说:“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这话也可以移作对这首《题红叶》诗的赞语。

  唐代出现了大量宫怨诗,但几乎全都出自宫外人手笔,至多只能做到设身处地,代抒怨情,有的还是借题发挥,另有寄托。这首《题红叶》诗以及另两首题梧叶诗之可贵,就在于让人能够直接从宫人之口听到宫人的心声。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8-599

hóng

xuānzōnggōngrén tángdài 

liúshuǐtài shēngōngjìnxián 
yīnqínxièhóng hǎodàorénjiān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译文:一日不作诗,自己的心就如同那废弃的水井一样干枯。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笔砚为辘(lù)(lu)¹,吟咏作縻(mí)(gěng)²
译文:笔砚好似那汲水辘轳,作诗时的吟咏就像那将水从井中提上来的告诉绳索。
注释:¹辘轳:用手动绞车牵引水桶自井中汲水的提水工具。²縻绠:绳索。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朝来砚汲引,依旧得清冷。
译文:虽然每日都思绪翻飞不停作诗,仍然可以作出新的清冷诗句。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书赠同怀人¹,词中多苦辛。
译文:这首诗是想告诉志同道合的朋友,作诗乃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辛苦事。
注释:¹同怀人:即志同道合之人。

  这首诗首联“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直接指出一口井如果没有了水,固然是废井;倘若有水而无人汲,也依然是废井。诗人从这个角度比喻作诗。颔联“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中的“笔砚”、“吟咏”互文见义,皆指创作活动。辘轳是汲取井水的起砚装置,即在井上树立支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系上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汲取井水。縻绠即井绳,与前辘轳意思相同,都是借汲水的过程,喻指作诗时思绪飞动的状态。那么,既然天天要作诗,诗思会不会枯竭呢。作者认为不会,正如从井里汲水一样,虽然每天都汲,可是“朝来砚汲引,依旧得清冷”,给人的感觉仍是全新的。

  这首诗的尾联“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点明该诗是赠给“同怀人”,同时贾岛是中唐苦吟诗派的砚要代表人物。尽管他曾说过“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送僧》)一类的话,但落实到作诗上,却从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气韵,而总是在费尽心思地雕章琢句,仿佛是要通过“渐修”得到作诗的真谛。这种诗的艺术风格,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也作过论述:“贾岛同时代的人,初唐的华贵,盛唐的壮丽,以及最近十才子的秀媚,都已腻味了,而且容易引起一种幻灭感。他们需要一点清凉,甚至一点酸涩来换换口味。”僧房和山野的清寂幽僻就与“清凉”和“酸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通过苦吟的手段来达到这一境界又是一些才气一般却又希望有所作为的诗人的较好方法。所以,前人认为晚唐五代是贾岛的时代不无道理。《唐摭言》卷十曾记载了晚唐李洞尊崇贾岛的事迹:他铸贾岛的铜像,经常手持念珠念贾岛佛。如知道谁喜欢贾诗,他就手录贾诗赠之,并再三叮咛说:这无异于佛经,应该焚香而拜。李洞的做法虽有些极端,但足以说明贾岛诗的独特风格对晚唐五代诗人的深刻影响。综上所述,就不难看出该诗尾联中的“多苦辛”。

zèngyǒurén

jiǎdǎo tángdài 

zuòshī xīnyuānfèijǐng 
yànwéi yínyǒngzuògěng 
zhāoláichóngyǐn jiùqīnglěng 
shūzèngtónghuái怀rén zhōngduōxīn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岸柳拖烟绿,庭花照日红。数声蜀魄入帘栊。惊断碧窗残梦,画屏空。

  这首词也以景胜,写情较空泛。

  “岸柳”二句最为清疏,柳本是绿色,作者用“拖”字则将岸柳写活,移情于物,别具韵味。下句本是写红日照花,而却说“庭花照日”,极言花之红艳。后三句写杜鹃声惊醒美人残梦,顿觉“画屏空”,这乃是人之空虚的反映。

nánzi··ànliǔtuōyān绿--zhāng

ànliǔtuōyān绿tínghuāzhàohóngshùshēngshǔliánlóngjīngduànchuāngcánmènghuàpíngkōng

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那怜南阮贫。
闭门茅底偶为邻,北阮(ruǎn)¹那怜南阮贫。
译文:自己的茅屋与那富裕人家是邻居,聚居一处的富裕人家哪里会怜惜处境贫困之人。
注释:¹南阮北阮:是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
却是梅花无世态,隔墙分送一枝春。
译文:梅花冬天开放,不惧寒冷世态炎凉。隔着院墙墙输送阵阵清香。

nánzhānglángzhōng--dàishūlún

ménmáoǒuwèilínběiruǎnliánnánruǎnpín

quèshìméihuāshìtàiqiángfēnsòngzhīch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