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湘妃泪尽时。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湘妃泪尽时。

zèngliángxiùcáibānzhúzhǔzhàng--jiǎdǎo

jiǎnlínzhōngzuìzhījiégēnshíshàngzhǎngshēnchí

xiánhóngbānshǎoqiàshìxiāngfēilèijǐnshí

贾岛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3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寂寞¹掩柴扉(fēi)²,苍茫对落晖(huī)³
译文: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注释:¹寂寞:寂静无声,沉寂。²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³落晖:夕阳,夕照。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鹤巢(cháo)¹松树遍,人访荜(bì)²稀。
译文: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注释:¹鹤巢:巢为动词,作栖宿解,不是名词“窝”的意思。²荜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绿竹含新粉¹,红莲落故衣²
译文: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注释:¹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²故衣:指莲花败叶。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渡头¹烟火²起,处处采菱(líng)归。
译文: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注释:¹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²烟火:指炊烟。一作“灯火”。

  首联二句是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他引用了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诗句。顾安《唐律消夏录》谓此诗首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其实不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联二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此联“遍”“稀”二字用得很妙。“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颈联对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馆诗》:“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这一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最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此诗虽然写出了作者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5-116

shānshì

wángwéi tángdài 

yǎncháifēi cāngmángduìluòhuī 
cháosōngshùbiàn rénfǎng访mén 
绿zhúhánxīnfěn hóngliánluò 
tóuyānhuǒ chùchùcǎilíngguī 
天迷迷,地密密。
天迷迷,地密密。
译文:天迷迷,地密密,公无出门。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熊虺(huī)¹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译文:九头熊虺会吞噬人的灵魂,严霜大雪几乎会把人骨折断。
注释:¹熊虺:传说中食人魂魄的九头毒蛇。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sǒu)¹犬狺狺²相索索³,舐掌偏宜佩兰客
译文:凶恶的狗呀,听谁使唤?闻嗅跳蹿,要把人掀翻。佩兰客,品高行端,可它们要舔舐足掌精髓,却偏把你挑选。
注释:¹嗾:唆使狗的声音。²狺狺:狗叫声。³索索:内心不安的样子。这里指狗向前闻嗅的模样。⁴佩兰客:指品德高尚的人。出自《楚辞·离骚》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¹遣乘轩²灾自息,玉星点剑³黄金轭(è)
译文:只有天帝指令它们乘轩升天,手持玉星宝剑,倚靠黄金横木,它们才会意足心满。
注释:¹帝:天帝。²乘轩:乘车,坐车。³玉星点剑:镶嵌玉石的宝剑。⁴轭: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横木。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¹波大如山。
译文:我即使骑着马也无法回还,因为历阳湖波汹涌如大山。
注释:¹历阳湖:麻湖,在今天安徽和县。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毒虬(qiú)¹相视振金环,狻(suān)(ní)²(yà)(yǔ)³吐馋涎(xián)
译文:剧毒角龙抖动蛇身花纹,张开大嘴如血口大盘;狻猊以虎豹为餐,猰貐以人肉为食。它们狂乱地吐着谗涎,等待把佩兰客送到嘴边。
注释:¹虬:有角的龙。这里指巨大的毒蛇。²狻猊:狮子。³猰貐:传说中吃人的怪兽。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鲍焦¹一世披草眠,颜回²廿九鬓(bìn)毛斑。
译文:鲍焦吐枣而死,是因为无能自食其力吗?颜回年少鬓白,是因为呕心沥血吗?
注释:¹鲍焦:周代隐士,传说中他非自己种的粮食不吃,非妻子制的衣服不穿。后来饿在山中,吃枣子,受人责问,于是呕吐而死。出自《风俗通》。²颜回:孔子的弟子。31岁就逝世了。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译文:颜回之死并非血气衰竭,鲍焦之死并非违背天意。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天畏遭衔(xián)¹,所以致之然。
译文:天公无道,贤才早陨;之所以会这样,是昭昭上天遭到肆意吞噬。
注释:¹衔啮:咀嚼。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¹
译文:天道公明还怕你不信,那你就看看屈原。在先王庙,在公卿祠,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伟谲诡,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作《天问》,抒发情思。
注释:¹呵壁书问天:屈原遭谗言被流放后,见楚国先王庙公卿祠上画着天地山川神灵等奇崛的景象,于是,写下了《天问》,对壁呵责,抒写胸中的愁思和满腔的悲愤。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骄阳¹(qiān)²岁事³,良牧(zī)(yú)
译文:秋日炎炎久旱不雨耽误了农事,贤良的韦使君惦念着受灾的农田。
注释:¹骄阳:烈日、赤日。²愆:过错、差错,这里指造成了灾害。³岁事:即农事。⁴良牧:“牧”为汉代州郡长官名;“良牧”就是贤良的州郡长官,这里实指韦中丞。⁵念:即记念、惦念。⁶菑畲:耕地。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列骑低残月,鸣茄度碧虚。
列骑¹低残月²,鸣茄(jiā)³碧虚
译文:率领骑马的官员们连夜赶往黄溪,一路上吹奏着茄管,乐声响彻长天。
注释:¹列骑:指韦彪和诗作者等一行骑马前往黄溪祈雨的人员。²残月:指农历月末形状像钩的月亮或拂晓快落山的月亮。³茄:是汉唐时期的一种管乐器。⁴度:意为传送、响彻。⁵碧虚:即碧空。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稍穷¹(qiáo)²路,遥驻³野人居。
译文:沿着打柴人行走的山路走到了尽头,停脚遥望山民们的茅屋相距甚远。
注释:¹穷:走完。²樵客:即打柴的人。³驻:车马停止。⁴野人:指山民。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谷口寒流净,丛祠(cí)¹古木疏。
译文:山谷出口处的溪流清凉洁净,丛林中黄神祠旁的古树枝叶稀疏。
注释:¹丛祠:丛林之中的神祠。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焚香秋雾湿,奠(diàn)¹晓光²初。
译文:在秋日的湿雾里点燃香火,祭坛上刚摆好玉器已经曙光初露。
注释:¹奠玉:祭奠神所使用的玉器。²晓光:即曙光。
肸蠁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xī)¹(xiāng)²³言报,精诚礼物余
译文:巫师祝祷的声音像响虫一样鸣叫,神态虔诚祭品丰盛而有余。
注释:¹肸:声音振动。²蠁:即响虫,俗称地蛹。³巫:泛指以代人祈神为职业的人。⁴报:告知。⁵精诚:指祈雨的心意十分虔诚。⁶礼物余:用来祭祀黄神的祭品丰富有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惠风¹仍偃草²,灵雨³会随车。
译文:祈雨结束暖风仍然吹翻了野草,太守的车马一走,相信黄神定会赐雨。
注释:¹惠风:和风。²偃草:风把草吹倒了。偃:倒伏。³灵雨:佳雨,及时的好雨。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sì)¹非真吏²,翻³惭奉简书
译文:我是等待加罚没有实职的官吏,接到随行的简书,反而惭愧阿附。
注释:¹俟罪:指等待受罚。²非真吏:诗人贬为永州司马,为员外官,即在编制之外的官。且既无公务,又无官舍,所以说不是“真吏”。³翻:副词,反而之意。⁴奉简书:指遵从韦中丞所发简牍的命令随行祈雨。

  这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手法上相当朴实,记事、写景,较少抒情,语言工整,用词精确恰当。从文义的表面上看,赞美韦彪关心民间疾苦而祈神求雨,但本意是对韦中丞等州府官员愚昧迷信、劳民伤财行为的批评,对自己蒙屈而沦为下僚的悲叹。

  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曾针对韩愈天有意志、能赏罚的观点,提出:“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他认为天地只是自然物,既无意志,也不能赏罚,“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天说》),希望天地能赏罚、有哀仁都是迷信(《天说》)。他还认为,“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祸乱,皆人也……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答刘禹锡天论书》),天事与人事各不相干。另外,在《非国语》中,他还指 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歇,是恶乎为我设?”认为天地、元气、山川等自然物的运动变化是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这些认识,柳宗元对韦中丞黄溪祈雨的荒诞行为,必然是持批评态度的。

  当时的永州刺史韦彪,跟柳宗元并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柳宗元到永州一年多后,唐宪宗改元大赦天下,韦彪便北移了。这人毫无才干,连北移的贺表也是请柳宗元写的。但由于他身为永州的行政首长,柳宗元的顶头上司,柳宗元又是待罪之人,并且希望得到朝庭的赦免和重新起用,因此柳宗元当然不便直接批评韦彪,只能用赞赏的表面形式来记述这件事。但诗题中标明“口号”,而“口号”是古人随口吟成的诗体,这便给诗添了几许诙谐。诗人写这场荒诞的祈神求雨戏时,字里行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传神地刻画出了韦彪其人:兴师动众,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是沽名钓誉的行径;神祠荒凉清冷,象征他的愚蠢糊涂;场面宏大,巫师装神弄鬼,讥讽他的迷信与无知;并且通过“惠风仍偃草”的写实,“灵雨会随车”的用典,以对比的手法来揭示韦彪祈雨的无功与荒谬。据诗人的《游黄溪记》记载,黄溪在城东七十里,“黄神”乃是王莽的后代,是避祸来的。韦彪导演的这场闹剧,吹吹打打弄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才收场,使周围的百姓都受到了惊扰,根本不是在为老百姓祈福,而是在“造祸”,并且灾祸波及到了“骑客路”与“野人居”。

  诗的最后两句,才是诗人真实意图的流露:自己是“俟罪非真吏”,却奉命随行,做太守的清客、帮闲,成为献媚取悦长官的低级僚属,这对胸怀大志的柳宗元来说,是非常羞愧的。如果他是有实职实权的地方官,定会珍惜手中的权力,尽情施展自己“以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干一番兴利除弊的事业。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
涨减¹水愈急,秋阴未夕昏²
译文:河水暴涨水流更加湍急,秋云密布未到黄昏天已昏暗。
注释:樵(qiáo)舍:樵夫家。¹涨减:指上涨的洪水已退。²未夕昏:不到傍晚天已昏暗。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乱山成野戍(shù)¹,黄叶自江村。
译文:乱山中到处是野战的兵营,江村里飘落的黄叶片片。
注释:¹野戍:军队野外的驻扎地。戍:军队防守。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带雨疏星成,回风¹绝岸²(xuān)³
译文:稀稀落落的雨中遥见颗疏星,呼啸的旋风吹过高高的堤岸。
注释:¹回风:旋风。²绝岸:高崖绝壁。³喧:大声叫。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经过¹多战舰(jiàn)²,茅屋几家³存?
译文:所过之处有那么多战船,所剩无几的茅屋若隐若现。
注释:¹经过:所经之处,所过之处。²战舰:大船。³几家:没有多少家。

  首联“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所写之景,实际是交待诗人之所以“泊樵舍”的原因:曾上涨的洪水虽正在消退,但水势却比洪水上涨时还要湍急,故不宜行进。这一句不仅写出“泊樵舍”之由,还有其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即间接反映了洪水上涨时水势亦甚“急”可以想成其造成的灾害不小。此时,洪水消退当然是好事,但因“愈急”却造成航程的艰险,使人产生担忧不安之感。后句写天空笼罩着秋天的阴云,未至傍晚江面已一片昏暗,亦不宜盲目行进,同时这句又形成令人精神压抑的氛围。这两句之景虽旨在说明作者之所以泊樵舍一是水急,二是天昏,但其中流露出的担忧不安则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

  颔联“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乃描写诗人泊樵舍镇时远望之所成:那新建县之名胜西山到处是军队野外驻扎的营幕,这不仅使风景绝佳之地大煞了风景,更暗示了社会的动乱不安,以“乱山”称西山,即增添了乱世之感;于江岸上的村庄中,诗人只成黄叶飘零,这恰如杜甫《春望》写“城春草木深”一样,乃“明无人”(司马光《续温公诗话》)矣,即百姓四处逃散,这荒寂的江村显得异常萧条。这正是清初战乱的生动写照。

  颈联“带雨疏星成,回风绝岸喧”,则转写近处江岸立体空间之所成所闻。仰望天色已晚,闪现出稀疏的星斗,但并未给诗人明朗悦目之感。因为“秋阴”,所以天开始飘洒秋雨,使疏星“带雨成”;耳听则觉回旋的江风,在岸壁间呼啸,显得凄厉,回风再卷起涛声,则令人恐惧矣。前句是静态,后句是动态,静与动的秋风秋雨给人带来亦是凄楚与不安。

  尾联回写江上之所成:“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战舰”乃官家兵船,与“乱山成野戍”呼应;“茅屋”是百姓住所,与“黄叶自江村”呼应。前句是实写,“战舰多”,使人感到政局形势严重,社会秩序混乱;后句是虚写,“几家存”以问句出之,实指“无家存”。两相映衬,益成形势动荡、百姓流离的现实,其中充满诗人深重的忧虑。

  这首诗写景采取由远及近的视角:先写江岸“乱山”与“江村”,继写“绝岸”,终写江面,画面颇成层次,意境显得深远。表面看,这是首景物诗,全诗四联皆写景,其实其“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每一联之景都内含诗人或郁闷、凄苦或不安、忧虑之情,但并不直露,全蕴藏于具体景物的意象之中,诗之风格仍偏于平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674-675

qiáoshè

shīrùnzhāng qīngdài 

zhǎngjiǎnshuǐ qiūyīnwèihūn 
luànshānchéngshù huángjiāngcūn 
dàishūxīngjiàn huífēngjuéànxuān 
jīngguòduōzhànjiàn máojiācún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
(yǐng)¹吟白雪,遗响²飞青天。
译文:郢中之客唱了一曲《阳春》《白雪》,声贯日月,响飞青天。
注释:¹郢客:歌手﹑诗人。²遗响:馀音。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徒劳歌此曲,举世¹谁为传。
译文:但是他只是徒劳而已,整个人世有谁来跟着传唱呢?
注释:¹举世:整个人世。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译文:他试唱了一曲《下里》《巴人》,人世间唱和者却有数千人之多。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吞声¹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译文:他只有吞声不语,凄然叹息而已。
注释:¹吞声:不敢出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