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尔斋居,永端于初。必有事焉,昭昭圣谟。
肃尔斋居,永端于初。必有事焉,昭昭圣谟。
吴当

吴当

( 1297—1361)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3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
花气霭(ǎi)芳芬,翠幕¹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yīn)(yūn)²。不是婷婷倩女魂。
注释:¹翠幕:翠色的帷幕。²氤氲:弥漫貌。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细蕊缀(zhuì)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pā)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¹自冠群。
注释:¹嘉名:好名称。

  词作于戊午(1858年)至癸亥(1863年)之间。

  瑞香属木木花种,香气馥郁是最重要的特点。这首咏花词,上片集中赞叹它的芳香。说它“花气霭芬芳”,如团团云雾久久不散,以致令“翠幕重帘不染尘”,灰尘也被香雾驱走了。又说它“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它已不是花香,而是能使通体澄明虚静的一种梦里真香,如佛家修炼获得的通透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又怀疑它莫不是倩女的离魂就在这里。香气异常抽象,以瑞香的馥郁感受,不是一个统称的“香”可以说清,词人调动了各种方法来表现它,获得了艺术的效果。下片着重写花的品格和姿色的可爱。“细蕊缀纷纷”,是说它花蕊细小,多而密,好像连缀在一起的样子。瑞香有不同品种,词人又特别举出“淡粉轻脂”的一种“最可人”。从一般到个别。又说它色泽淡雅,“懒与凡葩争艳冶”,见之有一种“清新”之感。这里又通过词人的主观品鉴,赞扬了它的品格高雅,甘为寂寞。它“赢得嘉名”并不是去与凡葩争奇斗妍获得的,是自然而然获得的,即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人们喜爱它,才“自冠群”,自成为群芳之冠。上下两片层次分明。瑞香以香著称,所以值得注意的是词人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及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一突出特点,几近于可触可摸。

nánxiāngzi··yǒngruìxiāng--tàiqīng

huāǎifāngfēncuìzhòngliánrǎnchénmèngzhēnxiāngtōngguānyīnyūnshìtíngtíngqiànhún

ruǐzhuìfēnfēndànfěnqīngzhīzuìrénlǎnfánzhēngyànqīngxīnyíngjiāmíngguānqún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
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
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
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
谁见衡门里,终朝自在贫。
谁见衡门里,终朝自在贫。

xián--zhāng

dōngchéngnánchénxiǎnzhūlúnjǐnshuōduōshìnéngxiányǒurén

wéijiàotuījiǎzixìnshǒugēngshēnshuíjiànhéngménzhōngcháozàipín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¹空谈,肠轮²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³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⁴。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译文:曾经走南闯北,如今又一次来到西北,路途中经历了众多山河关隘,人的形体相貌决定不了命运,内心的悲痛和忧思不能用言语来描述,回头一想十八年已经过去。从春梦中还能醒来么?细雨滋润万物,春风鼓荡船帆,小影中的我,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独自吟哦。只剩下瓶花,数枝已经足够了。
注释: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¹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古人以骨相推论人的命运和性格。如《东观汉记》载,相者谈班超为万里侯相即是。²肠轮:指忧郁伤感,心绪不宁。³春梦:春日之梦,常喻世事无常,繁华易逝。⁴吟哦:有节奏地背诵、朗读。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寒江才脱渔蓑(suō)。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¹不因人,形还问影²,岂缘醉后颜酡(tuó)³?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cuō)?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译文:刚由湖湘之地来到这里,饱经风霜,揽镜自照,但见满面风尘,镜子不会随人的意愿,感到自己形貌变化之大,难道是我醉酒后发红的脸色只是形貌发生变化吗?拔出锋利的宝剑想要高声歌唱,有多少侠义之骨,经得起揉搓?说的这个人是我,睁眼细看难以相信。
注释:¹鉴:镜子。²“形还”句:陶渊明有《形赠影》《影答形》《神释》三章,总称《形影神诗三首》。³颜酡:醉后脸色发红。⁴科:传统戏剧中角色的动作叫科。此指影相的动作姿态。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开头便写出了广博的气势,茫茫宇宙,“沧海”“沙漠”“关河”,几个词汇表示他努力探索并思想日渐成熟。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句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陆游也曾有“关河梦断何处?”之句,被作者借用过来,意境深远广邃。“骨相空谈”句,进一步加深了开头几句的意思,说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的变化。接下来一句问句,“春梦醒来么?”承前启后,劝世人不要徒做无益的春秋大梦了,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惟有瓶花”,没有生命力的几枝花。当然就没有希望,词人这里委婉地评价了当时的时局,晚清实际上已经朝不保夕了,但以慈禧为首的封建保守派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仍然穷奢极欲,其结果必然是亡国。

  词的下片描写相片中人物的神态,“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几句,是说明自己参政的事实,甲午战争后,谭嗣同是江苏知府,后来又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这时他不是在野的隐士了,“脱渔蓑”,穿红袍,但当时是固守派当权的时候,所以有到“寒江”的感觉。“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酒后颜酡“几句是说:小像脸上有异,是不是因为喝醉了酒而脸红,《楚辞》中有句“美人既醉,朱颜酡些”,被作者借用到自己的词里,实际上脸红是因为愤怒,愤怒当时的恶劣政治环境。”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面对这种社会现实,词人激流勇进,拔维新之创,直刺清廷中的顽固守旧势力。“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词的结尾以一种调侃的口吻自嘲,流露出作者无限的感想,同时又生趣味,显得生动活泼。

  这首词感情强烈真挚,直抒胸臆,是谭嗣同词作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晚清词作中的很有特色的一篇。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689-690页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译文: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译文:整个园子里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出游时惬意的心情。在栽有万棵杏树的江边园林,一夜春风催花开,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江水浸润着杏花,江边杏花林,水中杏花影,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春意倍加浓郁!

yóuchūnèrshǒu ·

wáng tángdài 

wànshùjiāngbiānxìng xīnkāifēng 
mǎnyuánshēnqiǎn zhàozài绿zhōng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刦义公。(刦 同:劫)
平陵¹东,松柏桐(tóng)²,不知何人刦³义公。(刦 同:劫)
译文:在平陵这个地方的东边,长满了松柏和梧桐。有一天, 不知什么人劫持了住在这里的义公。
注释:¹平陵:汉昭帝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七十里处。²松柏桐:指墓地。古代墓地多种植松柏梧桐。³刦:同“劫”。劫持,绑架。⁴义公:善良的人,大好人。一说义公是姓义的人,一说指义公翟义。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劫义公,在高堂¹下,交钱百万两走马²
译文:这些人把义公劫持到高门大堂之下,胁迫他交出一百万银钱和两匹快马才能赎人。
注释:¹高堂:高门大堂,代指官府衙门。²走马:善跑的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¹追吏(lì)²心中恻(cè)³
译文:交出两匹快马的确已相当困难,更别说百万银钱了。可是义公回头见到追钱的小吏,心中只有悲痛无奈。
注释:¹顾见:回头看见。²追吏:逼索财物的官吏。³恻:悲痛。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心中恻,血出漉(lù)¹,归告我家卖黄犊(dú)²
译文:义公心中悲痛得就像血在流淌一般。只好带口信给家人,卖掉那头小黄牛凑钱来赎我!
注释:¹漉:渗出。一说“漉”作“流尽”解。²犊:小牛。

  《平陵东》属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平白无故被人绑架去敲诈勒索,被逼无奈,只好叫家人卖掉小黄牛凑线来赎身的故事。

  全诗每三句为一节。第一节写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经过。在平陵东侧一片阴森浓密的树林中,一位善良的平民义公遭到了绑架。事情发生得突然,义公心中充满了惊疑恐惧之情。这绑架良民的行径是何人所为?“不知”句提起疑问,含煳得极好。联系下文的“高堂”“追吏”,可知这是官吏捕人。不言其“捕”而斥为“劫”,意在表现出官吏行事的粗暴凶狠。观其行迹,真如盗匪,使人不能相信这是官吏行径。直来到高堂之下,才敢确定这劫义公的竟是官府所为。以“不知”故作疑惑,含讽刺之意于言外,掲露出“官府即盗匪,官府甚于盗匪”的黑暗现实。笫二、三节就直写官吏敲榨勒索财物的强盗行径。高堂之上,本应是主持正义、惩办强暴的所在,现在却要义公“交钱百万两走马”,贪暴官吏公然逼迫善良百姓,义公在猝然之间遭此厄运,如此惊人的巨额赎资不可能交纳得出来。

  “两走马,亦诚难”,义公为此悲愁交加,百般煎迫。可稍有迟疑,摧辱即至,逼得他一看到追逼的官吏,就不由得心惊色变。“心中恻,血出漉”极写出义公内心痛愁恐惧的惨烈。在贪官暴吏敲骨榨髓的勒索之不,他感到仿佛心中的血都要流尽了。透过这极端痛苦的心 情,不难想象出义公在官府遭受到的摧辱与折磨该有多么严酷。在此绝望之中,他已经无路可走,只好忍痛“归告我家卖黄犊”。一个善良的平民在虎狼之吏的逼迫下,就这样倾家荡产了。这悲惨的结局中又凝结着多少痛苦和悲愤!即便如此,可黄犊所值有限,以这点微薄的赎资能满足那贪狠恶吏的无厌之欲,使义公逃脱这场厄运吗?诗歌最终引发出对人的永久关切。

  这首诗和两汉其他乐府民歌一样,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义公”被劫持、被勒索、被逼卖黄犊几个细节,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了一个社会问题:即广大人民的穷困是由于统治阶级的压迫使然,“义公”一家的遭遇即是一证。

  《平陵东》篇幅短小,情节也不复杂,但含意非常深刻。它反映了在黑暗残暴的社会中人民生活的艰难苦痛。在简洁的叙事中融入抒情,表达人民痛楚、悲愤的感情,格调凝重。在语句上,毎节的第一句重复上一节的最后三个字,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顶针续麻”的修辞手法,以文字上的复迭,造成迂回往复、反复吟咏的效果,使语意更加连贯,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86-8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