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画史李龙眠,想像流觞曲水边。四十二人同列坐,茂林修竹尚依然。
前朝画史李龙眠,想像流觞曲水边。四十二人同列坐,茂林修竹尚依然。

lántíngliúshāngjuéwèizhèngyǐnsān--kuí

qiáncháohuàshǐlóngmiánxiǎngxiàngliúshāngshuǐbiānshíèrréntónglièzuòmàolínxiūzhúshàngrán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长干¹²儿女³,眉目艳新月。
译文:长干里吴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娇艳可比明月。
注释:¹长干:地名,浙江北部一带。²吴:吴地,今长江下游江苏南部。³儿女:此指女儿。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¹
译文:木屐上那双不穿袜子的脚,细白如霜。
注释:¹鸦头袜:即叉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吴儿¹多白皙,好为荡舟剧²
译文:吴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荡田的游戏。
注释:¹吴儿:此指吴地女子。²剧:游戏。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卖眼¹(zhì)春心,折花调行客。
译文:投去含情的目光,掷去春心,折来鲜花嘲弄行路客。
注释:¹卖眼:王琦注:“卖眼,即楚《骚》‘目成’之意。梁武帝《子夜歌》:‘卖眼操长袖,含笑留上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耶溪¹采莲女,见客棹(zhào)²回。
译文: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
注释:¹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²棹歌:划船时所唱之歌。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译文: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东阳¹素足女,会稽(jī)素舸(gě)²郎。
译文:东阳那儿有个白皙如玉的女孩,会稽这儿有个划木船的情郎。
注释:¹东阳:唐县名。即今浙江金华市。²素舸:木船。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相看月未堕(duò),白地¹断肝肠。
译文:看那明月高悬未落,平白地愁断肝肠。
注释:¹白地:犹俚语所谓“平白地”。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镜湖¹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译文:镜瑚的水清明如月,若耶溪的少女洁白如雪。
注释:¹镜湖:一名鉴湖、庆湖,在今浙江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周围三百里若耶溪北流入于镜湖。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新妆荡新波,光景¹两奇绝。
译文:新妆荡漾湖水,水光倒影,奇美两绝。
注释:¹景:同“影”。

  第一首诗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首句的“长干”是地名。王琦注云:“建邺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吏民杂居,号长干。”但应当指出,此诗只是借用此语,以“长干”代指一般的“吏民杂居”的里巷,以区别于名门贵宅,其作用仅在于说明“吴儿女”的身份是普通民间女子而非达官望族的贵妇与闺秀,不必拘泥。“眉目艳星月”形容女子眉清目朗,比星月还要美丽。“艳星月”是艳于星月,即比星星月亮还明朗可爱之意。“眉目”与“星月”对举,在理解上要分开,实际是说秀眉若弯月,眼似明星的意思,语言十分洗炼精确。后两句写女子穿着的特殊。她们竟光着脚丫穿着木屐,连双袜子也没有穿。一双素足裸露于外,肤色哲白,若霜雪一般。展是木制鞋,中国自晋代时女子便已穿用木屐了。《晋书·五行志》:“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则知古妇人亦著屐也。”可见李诗中所写是实景。

  第二首诗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大意是说,吴地的女子皮肤白嫩,她们都爱好做荡舟这种游乐。荡舟之时,她们还不时地朝水面上往来船只中的客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四句小诗把吴地女郎姣好的容貌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卖眼”就是递眼神,俗语谓之飞眼,是年青女子向人传达情意的一种表示,这里用来表现吴地女子活泼泼辣的性格,很生动传神。

  第三首诗所写则是另一种性格的劳动妇女。耶溪即若耶溪,唐时在越,州会稽县南。这位在若耶溪上采撷莲藕的女子与前一首诗中的吴儿大不相同,当她看见别的船上的客人时便唱着歌掉转船头,伴随着欢乐的歌声将小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似的不再出来。这位女子性格内向,虽然也怀有春心,却把这种情感深藏在内心,有点羞羞答答的。但其内心荡漾的春潮还是无法全部掩饰住的,诗人早已窥破其内心的隐秘,否则怎能写出“佯羞不出来”的诗句呢?“佯羞”二字极精彩,将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涩不好意思的心理与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透过这两个字,仿佛可以看到在密密层层的荷花丛中,那位采莲的姑娘正从荷花荷叶的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客人。鲜艳的花朵与美人的脸庞相互映衬,这和谐美妙的景象真令人魂梦心醉。于此可以看出,这首小诗虽很浅白,但蕴味却很隽永。

  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这里的“东阳”、“会稽”均是地名。东阳唐时属婺州(今浙江东阳),会稽属越州(今浙江绍兴),二地相距起码在一百公里以上。诗人在这里写出这两个地名无非是说这一对小青年素昧平生,原来并不相识,不必拘泥理解为东阳的姑娘遇到了会稽的小伙。“白地”是当时俚语,今天依然沿用于民间,即“平白地”,无缘无故的意思。全诗大意是说,一位肤色白净的姑娘与一位荡着白色小舟的小伙子不期而遇,二人一见钟情,眉来眼去中似乎有许上心曲要倾吐,但因天色尚早,无由进行交谈幽会,不禁现出肝肠欲断,非常焦急的神色。“月未堕”是明月在天,可望而不可即之意。还应指出,李白在此诗中为何偏偏拈出“东阳”、“会稽”这两个地名呢?这可能与他化用前人诗意有关。王琦认为李白此诗由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诗中化出,是有道理的。谢诗其一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其二曰:“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无论从词语的相同还是从意境的相似,都可以看出李白此诗确是由这两首诗概括点化而出。

  第五首诗写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唐时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如今此湖已不复存在。诗的大意说,镜湖的水面澄澈,如皎洁的月光,耶溪地方的姑娘皮肤洁白,似晶莹的霜雪。穿着新妆的姑娘在明净澄清的水面上荡舟戏耍,那婀娜妩媚的倩影倒映在水间,显得更加娇妖可爱;那明净的湖水中滉漾着美的身影,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情趣。人因水而更美,水因人而益清,相得益彰,这种情景不正是所谓的“两奇绝”吗?把人和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艺术画面,确实可谓是“别有情致”的。

  这五首小诗虽总题名为越女词,但所咏实非一时一地之事,当是诗人初游吴越时所见的几个情景的个别记录。因吴越疆域毗连,自然地理状貌与民情风俗相似,而且这五首小诗的形式与语言风格亦颇相近,故统而言之也未尝不可。还应指出,五首诗选择的角度不同,塑造的人物性格各异,但组合在一起却可以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即吴越女子相貌美丽,肤色皙白,性格淳真开朗,朴素大方。她们挚爱人生,热烈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眉目艳星月”的“吴儿女”也好,“卖眼掷春心”的“吴儿”也好,“佯羞不出来”的“采莲女”也好,都能给读者留下很强烈的印象。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善用白描的笔法,抓住带有特征的景物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细节,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个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笔墨很洗炼简洁。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毫无雕琢板滞之感,清新可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88-991

yuèshǒu

bái tángdài 

chánggānér méiyànxīnyuè 
shàngshuāng zhuótóu 

érduōbái hàowéidàngzhōu 
màiyǎnzhìchūnxīn zhéhuātiáoxíng 

cǎilián jiànzhàohuí 
xiàohuā yángxiūchūlái 

dōngyáng kuàiláng 
xiǎngkànyuèwèiduò báiduàngāncháng 

jìngshuǐyuè xuě 
xīnzhuāngdàngxīn guāngyǐngliǎngjué 

昔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冷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
昔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¹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冷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
译文:从前白龙从天上下到清冷渊,变成了一条鱼,打鱼的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龙向天帝告状,天帝问:“在那个时候,你变成了什么模样?”白龙说:“我下到清冷渊,变成了一条鱼。”天帝说:“鱼本来就是要渔夫射的,如果这样,豫且有什么罪呢?”白龙是天帝的珍贵动物,豫且是宋国身份低贱的人,白龙不变成鱼,豫且就不会射它。
注释:¹豫且: 春秋时宋国渔人。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piān)¹(zhóu)
译文: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
注释:骤雨:暴雨。¹车:指水车。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怒涛¹顷刻卷沙滩,十万军车吼鸣瀑。
译文: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惊!
注释:¹怒涛:汹涌的波涛。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¹骑牛牧溪北。
译文:牧童家在溪西湾,拂晓时分便骑牛去那河北滩。
注释:¹侵早:天刚亮,拂晓。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译文:慌忙中冒雨渡过小溪返回村中,没想到暴雨骤停,又染绿了群山。

  南宋诗人华岳是一个出了名的硬骨头。他的一生屡遭打击,却坚守特立不驯的人格,“不肯附和浮议”。其诗歌也一反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的雕琢习气,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体现出苍劲豪健的风格。这首《骤雨》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中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首联说乌云尚在牛身后,大雨却已经打翻了牛前的水车车轴;颔联写山洪暴发的情景;颈联写牛引出牧童,在溪流猛涨时骑牛过溪,又急又慌;尾联写山雨骤歇,雨后日出,周围山色更加苍翠。全诗多用口语,笔势雄健,富有生活气息,显示其诗风的粗犷豪放。

  此诗写夏日暴雨景象,以三个场面突出描写雨势之骤。一、二句说乌云尚在牛身后,但大雨已经打翻了牛前的水车车轴。此种雨在云先的奇特景象,表明雨势之急猛,有急促突发之感。三、四句写山洪暴发的情景。用“十万军声”写大雨中山洪倾泻奔吼的声势,创意颇新。五、六、七句由牛引出牧童,在溪流猛涨时骑牛过溪,又急又慌。末句写山雨骤歇,雨后日出,周围山色更加苍翠。全诗多用口语,笔势雄健,富有生活气息,显示其诗风的粗犷豪放,在宋代诗人中,颇有特色。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一以喻色,一以喻声。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突出了夏雨特征。

  三四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顷刻”言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借潮水之汹涌,一喻雨势奔腾。“军声吼”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后三句是补笔。“溪西”应指西南,“溪北”应指西北,即修辞学上所谓“互文”。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后还只是乌云。点得清楚,补得必要。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

  诗语言风格不事雕凿,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觉得朴实清新,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的“骤”,去的也“骤”。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278-279页
2、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240-1241页
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仞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登楼眺(tiào)远,见贺兰,万仞(rèn)¹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²,神游无际³,天地犹嫌隘(ài)。琼台玉宇,跨鸾(luán)思返仙界。
注释:¹万仞:极言其高。仞,古代长度单位。²危栏:高栏。³无际:无边际,无穷。⁴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喟。对月清光,饮馀沆瀣,气逼人清煞。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我醉宿酒¹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²人海混,脱履(lǚ)不能长喟³。对月清光,饮馀(yú)(hàng)(xiè),气逼人清煞(shā)。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注释:¹宿酒:隔夜体内犹存的余酒。²红尘:人世间。³喟:叹息。⁴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⁵煞:同“杀”,表示程度深。

niànjiāo··xuěyuèzhōngdēnglóuwànglánshānzuò--zhūzhān

dēnglóutiàoyuǎnjiànlánwànrènxuěfēnghuàfēngqiánqiānchǐyǐngxièyínpàiwēilánshényóutiānyóuxiánàiqióngtáikuàluánfǎnxiānjiè

zuì宿jiǔchūxǐngjǐngróngshīxìngsǎoqiānjūnkuàixiàshìhóngchénrénhǎihùntuōnéngzhǎngkuìduìyuèqīngguāngyǐnhàngxièrénqīngshāshēngchuīchèshíqíngshuíjiě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译文:鲁成公二年春,齐顷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包围了顷邑。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城门,却被顷人抓住了。齐顷公对顷人说:“你们千万别杀他,我们讲和,我的军队不进入你的封地内!”顷人不听,杀掉卢蒲陈尸于城上。齐顷公亲自击鼓,攻上城墙。才三天,攻取顷邑。然后一路向南杀到了巢丘。
注释:鞌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晋军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鞌: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注: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注: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译文:当时卫穆公正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要去打齐国,正巧在这路上与齐师相遇。石稷想回去,孙良夫说:“这怎么行,本要带兵攻打他,如今遇到他的军队你倒要回去了,我们如何回复君命?当初要是知道你如此无能,你就不该出来。如今既然遇到,就要打!”夏天,有......(此处省略若干字,为新筑战事。)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译文:石稷说:“军队战败了,你(孙良夫)如果不稍等待救兵,我们就要全军覆灭。你战死了军队,回去怎么交代啊?”大家都不回答。石稷又说:“你是国卿。你要是战死了,那太丢人了。你带领军队撤退,我于此阻止齐军。”同时通告军中,说援军的战车来了不少。齐师停止了进攻,在鞫居驻扎下来。这时新筑人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孙良夫),孙桓子才得以免于一死。此后,卫人要赏赐仲叔于奚封地,仲叔于奚谢绝,却请求朝见时用曲悬、繁缨之礼(仲叔于奚这种请求是以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卫君答应了仲叔于奚的请求。孔子当时听说了这件事,说:“可惜啊!不如多给他些封地。唯有服器与爵位,不能假手他人,应有君主掌管。爵位名号是使人们产生信赖的标志,在上位的人使人信赖,才能保享车服之器,车服之器体现礼法,礼法用来规行仁义,施行仁义才能生利,而有利方能治理百姓,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若将这些假手他人,是给人以国政。国政亡,则国家随之灭亡,难以抵挡啊。”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译文:孙桓子逃回新筑,不入城,随后就去晋国求救兵。碰巧臧宣叔(鲁大夫,字孙许,谥宣叔)也到晋国求救兵。都投到郤献子门下(郤克三年前出使齐国,因跛脚遭齐顷公之母萧同叔子的耻笑,曾发誓要报仇,所以鲁、卫求兵都来找他)。晋景公答应给他七百辆战车的兵力。郤子说:“这是城濮战役所用的军额。那时有已故国君(晋文公)的明德与卿大夫(在先轸、狐、偃、栾枝等人)的敏捷,才取得胜利。我比起先大夫,简直连供他们役使都不配。(意思是自己的才干远不如在城濮之战中立有战功的先轸等人。这是谦词。)请给我八百乘战车。”晋景公答应了他。郤克为中军主帅,士燮(又称范文子、范叔,士会之子)以上军佐的身份率领上军,栾书(又称栾武子,栾枝之孙)为下军主帅,韩厥(又称韩献子)为司马,去救鲁、卫两国。臧宣叔迎接晋军,为他们引路。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国执政大臣)帅军与晋军相会。到达卫国境内,韩献子要按军法处死部下,郤献子驱车狂奔想要救他。可惜到达后,已经斩杀了那人。郤子赶快将被杀的人示众,告诉他的仆从说:“我是为了分担杀人的怨谤。”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译文:晋军跟踪齐军到莘。六月十六日到达靡笄山下。齐顷公派人挑战,说:“您率领你们国君的军队,行辱于我这小地方,我士兵疲弊,请明早会面吧。”回答说:“晋国与鲁、卫两国,是兄弟之邦。他们前来告诉我国君说:‘齐国总是到我们这疲弊之地来作乱。’我国君不忍,就派群臣来请求您,您可不要让我们的军队在您的地盘上久留。军队能进不能退,不会有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现。”齐顷公说:“我希望你能应战,就算你不答应,我们也将兵戎相见。”齐国的高固徒步闯入晋军,举起石头砸人,还抓了晋军的人,爬到人家的战车上,把桑树根系在车上,以此遍告齐军,说:“想要勇猛的,可以来买我多余的勇力!”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逄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guǐ)(yǒu)¹,师²³于鞌。邴(bǐng)御齐侯,逄(páng)(chǒu)(fǔ)为右。晋解张御郤(xì),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¹⁰(jiǎn)¹¹此而朝食¹²。”不介马¹³而驰之¹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¹⁵,曰:“余病¹⁶矣!”张侯¹⁷曰:“自始合¹⁸,而矢贯¹⁹余手及肘²⁰,余折以御,左轮朱²¹²²,岂敢言病。吾子²³忍之!”缓曰:“自始合,苟²⁴有险²⁵,余必下推车,子岂识²⁶²⁷?——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²⁸,在吾旗鼓²⁹,进退从之³⁰。此车一人殿之³¹,可以集事³²,若之何³³其以³⁴病败³⁵³⁶之大事³⁷也?擐(huàn)³⁸甲执兵³⁹,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⁴⁰之!”左并⁴¹(pèi)⁴²,右援⁴³(fú)⁴⁴而鼓⁴⁵,马逸⁴⁶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⁴⁷。逐之,三周⁴⁸华不注⁴⁹
译文: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成公二年),齐、晋双方军队在鞍摆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逄丑父当为戎右(古代战车,将领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将领的人居右)。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戎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射中的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难以支持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鼓声和战旗,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伤痛而败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执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解张将双手所持的辔绳并握于左手,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擂鼓。张侯所驾的马狂奔起来(由于单手持辔无法控制),晋军跟随他们。齐军崩溃。晋军追赶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很多遍。
注释:¹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²师:指齐晋两国军队。³陈:列阵,摆开阵势。⁴邴夏:齐国大夫。⁵御齐侯:给齐侯驾车。御:动词,驾车。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⁶逄丑父:齐国大夫。⁷右:车右。⁸郤克,晋国大夫,是这次战争中晋军的主帅。又称郤献子、郤子等。⁹解张、郑丘缓:都是晋臣,“郑丘”是复姓。¹⁰姑:副词,姑且。¹¹翦灭:消灭,灭掉。¹²朝食:早饭。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¹³不介马:不给马披甲。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一说指“马尾结”)¹⁴驰之:驱马追击敌人。之:代词,指晋军。¹⁵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¹⁶病:负伤。¹⁷张侯:即解张。“张”是字,“侯”是名,人名、字连用,先字后名。¹⁸合:交战。¹⁹贯:穿。²⁰肘:胳膊。²¹朱:大红色。²²殷:深红色、黑红色。²³吾子:您,尊敬。比说“子”更亲切。²⁴苟:连词,表示假设。²⁵险:险阻,指难走的路。²⁶识:知道。²⁷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²⁸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²⁹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³⁰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听从它们。³¹殿之:镇守它。殿:镇守。³²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³³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³⁴以:介词,因为。³⁵败:坏,毁坏。³⁶君:国君。³⁷大事:感情。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与战争。这里指战争。³⁸擐:穿上。³⁹执兵:拿起武器。⁴⁰勉:努力。⁴¹并:动词,合并。⁴²辔:马缰绳。古代一般是四匹马拉一车,共八条马缰绳,两边的两条系在车上,六条在御者手中,御者双手执之。“左并辔”是说解张把马缰绳全合并到左手里握着。⁴³援:拿过来。⁴⁴枹:击鼓槌。⁴⁵鼓:动词,敲鼓。⁴⁶逸:奔跑,狂奔。⁴⁷败绩:大败。⁴⁸周:环绕。⁴⁹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韩厥¹梦子舆²谓己曰:“且(旦³)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bǐng)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qí)(wú)¹⁰丧车,从韩厥¹¹,曰:“请寓乘¹²。”从左右¹³,皆肘之¹⁴,使立于后。韩厥俛(fǔ)¹⁵定其右¹⁶
译文:韩厥梦见子舆(韩厥父,当时已去世)对自己说:“次天早晨避开战车左右两侧!”因此(韩厥)在战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是个贵族。”齐侯说:“称他为贵族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此乃齐侯愚蠢之举)射他左边的人,坠落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倒在车里。(晋军)将军綦毋张(晋大夫,綦毋氏,名张)失去战车,跟随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跟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韩厥由于梦中警告,所以这样做,以免綦毋张受害)。韩厥弯下身子,把倒在车中的戎右安放稳当。
注释:¹韩厥:晋大夫,在这次战役中任司马(掌祭祀、赏罚等)。²子舆:韩厥的父亲。³旦:即明日早晨。⁴辟:同“避”,避开。其父在梦中告知,明晨交战,避开车之左右而居中。⁵中御:在战车中间为御者。当时战车,只有天子、诸侯、主帅之车将在中间,其他战车皆御者在中间,左为将,右为车右,韩厥为司马,是军中之将,本应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梦,故居中为御者。⁶御者:指韩厥,其仪态如君子,邴夏请齐侯射之。⁷非礼也:戎事(打仗)以杀敌为礼,齐侯的话说明他不懂戎礼。⁸越:坠,掉下。⁹毙:仆倒,倒下去。¹⁰綦毋张:晋大夫。姓綦毋,名张。丧车,丢失了车。¹¹从韩厥:跟着韩厥。寓,寄。¹²寓乘:寄(于)乘,搭车。¹³从左右:跟随(韩厥)想站左边、右边。¹⁴皆肘之:都用肘推开他。肘:名词用作动词,用肘推。¹⁵俛:同“俯”,俯身。¹⁶定其右:把车右之身体放稳固,以免坠于车下。
逄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逄丑父与公易位¹。将及华泉²,骖(cān)³(guà)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zhàn)中,蛇出于其下,以肱(gōng)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zhí)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¹⁰,曰:“寡君¹¹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¹²¹³(yú)¹⁴师陷入¹⁵君地。’下臣¹⁶不幸,属当戎行¹⁷,无所逃隐¹⁸。且惧奔辟¹⁹而忝(tiǎn)两君²⁰,臣辱戎士²¹,敢告不敏²²,摄官承乏²³。”丑父使公下,如²⁴华泉取饮。郑周父²⁵御佐车²⁶,宛茷(fèi)²⁷为右,载齐侯以免²⁸。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²⁹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³⁰,我戮之不祥³¹。赦³²之,以劝³³事君者³⁴。”乃³⁵免之。
译文:逄丑父和齐侯交换位置(这是逄丑父为了保护齐侯,乘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两边的(中间两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住。(昨天夜里)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底出现,以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按,这是为了交代丑父之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补叙的头天夜里的事)。所以不能推车而被追上。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这是臣下对君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臣仆之礼)。捧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恰巧遇到您的军队,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臣下不称职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数而已(外交辞令: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能不履行职责,来俘获齐侯你)。”逄丑父(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郑周父驾著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使他免于被俘。韩厥献上逄丑父,郤克打算杀掉他。呼喊道:“直到目前为止,没有能代替自己国君承担患难的人,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逄丑父。
注释:¹易位:调换位置。逄丑父乘韩厥俯身之机,与齐侯调换位置,己居中,齐侯居右。当时军中君主与将士之服相同,韩厥未见过二人,故不能分辨。逄丑父与君易位,准备危急时掩护齐侯逃走。²华泉:泉名,在华不注山下。³骖:骖马。古代用三马或四马驾车,中间驾辕的马叫服马,左右两边的马叫骖马。⁴絓:通“挂”,绊住。边马挂在树上,车不得行。⁵轏:通“栈”,栈车。⁶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此处指整个胳膊。⁷伤而匿之:匿:隐藏,这里是“隐瞒”的意思。此为追述前事,逄丑父击蛇受伤,隐瞒伤情未报。⁸故不能推车而及:因胳膊受伤不能推车出险,而被敌人赶上。⁹执絷:絷:绊马索。齐侯之边马被绊住,韩厥为其解开,执索立于马前。¹⁰奉觞加璧以进:向齐侯进酒献璧。奉:捧。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犹如后代的酒杯。加:加上,放上。璧:玉环的一种。¹¹寡君: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词。¹²无:同“毋”,不。¹³令:使,让。¹⁴舆:众多。¹⁵陷入:进入,深入。¹⁶下臣:韩厥自称。¹⁷属当戎行:属:恰巧。 当:遇到。戎行:兵车的行列,指齐军。 恰巧遇到您(齐军)的军队。¹⁸无所逃隐:隐:隐蔽、躲藏。无处逃避此职。¹⁹辟:通“避”。²⁰忝两君:使齐君、晋君受辱没。忝:辱,这里用作使动。²¹臣辱戎士:我不配当戎士。²²敢告不敏:不敏:谦词,不才之意。请告之不才。²³摄官承乏:代理职务。摄:代理。承乏:承当其空乏。²⁴如:动词,往,到……去。²⁵郑周父:齐臣。²⁶佐车:诸侯的副车。²⁷宛茷:齐臣。²⁸免:免于被俘。²⁹为戮:被杀。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³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不以用死换得其君脱离危难为难。难:“认为……难”,“把……看作难事”。免:“使……免”,“使……脱身”,使动用法。³¹不祥:不吉利。³²赦:赦免。³³劝:鼓励,勉励。³⁴事君者:侍奉国君的人。³⁵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事理相因,相当于“于是就”。

jìnānzhīzhàn (jiéxuǎn )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èrniánchūn hóuběi wéilóng qǐnggōngzhīrénjiùkuíményān lóngrénqiúzhī hóuyuē  shā érméng érfēng  tīng shāérzhūchéngshàng hóuqīn shìlíngchéng sān lóng suìnánqīn cháoqiū 

    wèihóushǐ使sūnliáng shí nìngxiàng xiàngqínjiāngqīn shī shíhuán sūnyuē   shīrén shīérhuán jiāngwèijūn ruòzhīnéng chū jīn zhàn  xià yǒu . . . . . . (zhù chùyuánwényǒuquē shīxīnzhùzhànshì  )

    shíchéngyuē  shībài shǎo zhòngjìn sàngshī mìng  jiēduì yòuyuē   guóqīng yǔn  zhòngtuì退 nǎizhǐ  qiěgàochēláishènzhòng shīnǎizhǐ  xīnzhùrénzhòngshūjiùsūnhuán huánshìmiǎn  wèirénshǎngzhī  qǐngxuán pányīngcháo zhī zhòngwénzhīyuē   duōzhī wéimíng jiǎrén jūnzhīsuǒ míngchūxìn xìnshǒu cáng xíng shēng píngmín zhèngzhījié ruòjiǎrén rénzhèng zhèngwáng guójiācóngzhī zhǐ  

    sūnhuánhuánxīnzhù  suìjìnshī zāngxuānshūjìnshī jiēzhǔxiàn jìnhóuzhībǎishèng yuē  chéngzhī yǒuxiānjūnzhīmíngxiānzhī jié xiān néngwéi qǐngbǎishèng  zhī jiāngzhōngjūn shìxièzuǒshàngjūn luánshūjiāngxiàjūn hánjuéwéi jiù wèi zāngxuānshūjìnshī qiědǎozhī wénshuàishīhuìzhī wèi hánxiànjiāngzhǎnrén xiànchí jiāngjiùzhī zhìzhǎnzhī shǐ使xùn gàoyuē  fēnbàng  

    shīcóngshīshēn liùyuèrénshēn shīzhìzhīxià hóushǐ使qǐngzhàn yuē  jūnshī  tiǎn jiécháoqǐngxiàn  duìyuē  jìn wèi xiōng láigàoyuē  guócháoshìhànzhī  guǎjūnrěn shǐ使qúnchénqǐngguó lìngshīyānjūn néngjìnnéngtuì退 jūnsuǒmìng  hóuyuē  zhī guǎrénzhīyuàn ruò jiāngxiàn  gāojìnshī jiéshítóurén qínzhīérshèngchē sāngběnyān xùnlěi yuē  yǒngzhěyǒng  

    guǐyǒu shīzhènān bǐngxiàhóu pángchǒuwéiyòu jìnxièzhāng zhèngqiūhuǎnwéiyòu hóuyuē  jiǎnmièércháoshí  jièérchízhī shāngshǐ liúxuè wèijuéyīn yuē  bìng  zhānghóuyuē  shǐ érshǐguànshǒuzhǒu zhé zuǒlúnzhūyān gǎnyánbìng rěnzhī  huǎnyuē  shǐ gǒuyǒuxiǎn xiàtuīchē shízhī   ránbìng  zhānghóuyuē  shīzhīěr zài jìntuì退cóngzhī chēréndiàn殿zhī shì ruòzhībìngbàijūnzhīshì huànjiǎzhíbīng  bìngwèi miǎnzhī  zuǒbìngpèi yòuyuánér néngzhǐ shīcóngzhī shībài zhúzhī sānzhōuhuàzhù 

    hánjuémèngwèiyuē  qiě dàn zuǒyòu  zhōngércónghóu bǐngxiàyuē  shèzhě jūn  gōngyuē  wèizhījūnérshèzhī fēi  shèzuǒ yuèchēxià shèyòu chēzhōng zhāngsàngchē cónghánjué yuē  qǐngshèng  cóngzuǒyòu jiēzhǒuzhī shǐ使hòu hánjuédìngyòu 

pángchǒugōngwèi jiānghuàquán cānguàérzhǐ chǒuqǐnzhànzhōng shéchūxià gōngzhī shāngérzhī néngtuīchēér hánjuézhízhíqián zàibàishǒu fèngshāngjiājìn yuē  guǎjūnshǐ使qúnchénwéiwèiqǐng yuē  lìngshīxiànjūn  xiàchénxìng zhǔdāngróngxíng suǒtáoyǐn qiěbēnértiǎnliǎngjūn chénróngshì gǎngàomǐn shèguānchéng  chǒushǐ使gōngxià huàquányǐn zhèngzhōuzuǒchē wǎnfèiwéiyòu zàihóumiǎn hánjuéxiànchǒu xiànjiāngzhī yuē  jīnyǒudàijūnrènhuànzhě yǒu jiāngwéi  yuē  rénnànmiǎnjūn zhīxiáng shèzhī quànshìjūnzhě  nǎimiǎ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