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西从天外¹归,扬鞭(biān)只共鸟争飞²
译文: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注释:¹天外:指塞外离家乡远得好像在天外一样。²争飞:争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的心情。
送君九月交河¹北,雪里题诗泪满衣²
译文: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诗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注释:¹交河:指河的名字。雪里题诗泪满衣:一是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久戍塞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诗与《热海行》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难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这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由于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极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为人所爱赏。

sòngcuīhuánjīng

cénshēn tángdài 

西cóngtiānwàiguī yángbiānzhǐgòngniǎozhēngfēi 
sòngjūnjiǔyuèjiāoběi xuěshīlèimǎ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诗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注释

天外:指塞外离家乡远得好像在天外一样。

争飞:争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的心情。

交河:指河的名字。雪里题诗泪满衣:一是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久戍塞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诗与《热海行》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难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这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由于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极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为人所爱赏。

岑参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 4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闹花¹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²茸嫩,垂杨金浅³。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译文:盛开的花丛深处,耸立着高楼,东风从半卷的画帘吹入,令人觉得分外柔软。春天已经回来,苍翠镀上阡陌,平莎长得娇嫩,垂杨轻轻地飘荡着金线。春日迟迟地催开百花,云烟淡淡地搁住新雨,刚刚感到微寒,忽又稍微和暖。可恨这繁华似锦的世界,游人还未欣赏,却全都交给了黄莺和飞燕。
注释:¹闹花:形容繁花似闹。²平莎:平原。³金浅:指嫩柳的浅淡金黄颜色。⁴迟日:长日。⁵阁雨:停雨。阁,犹搁,停止。⁶芳菲:芳华馥郁。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¹,风流云散。罗绶(shòu)分香²,翠绡(xiāo)³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译文:寂寞时登上高处眺望边远,转向南楼又听一听凄切的归雁。回想拔下金钗挑斗绿草,牵住青丝勒紧征马,别后已象风云飘流分散。只有丝带还飘荡着芳香,翠绿的薄绸还残留着眼泪,有多少的幽恨愁怨?正在为离愁伤感却又是稀薄的烟雾中透出淡淡的明月,远处传来杜鹃悲切的叫声令人肠断。
注释:¹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²罗绶分香:指离别。罗绶,斗草:古代女子况采百草嬉戏。一种游戏,见万俟咏《三台》注。罗绶:罗带。分香:指解罗带散发出香气。分,散。³翠绡:翠绿的丝巾。⁴封泪:指丝巾裹着的泪痕。⁵子规:杜鹃鸟,鸣啼凄厉。

  这首词初看起来,是一首伤春念远的词。上阕写春光烂漫,又作转折,说春色如此美妙,却无人欣赏。下阕开头既已点明全词的“念远”主旨,接下通过回忆,写昔日邂逅的情境与别后的“幽怨”,后又回到眼前,烟月迷离,子规声咽,一片凄清景致,更增几多离愁。陈亮乃南宋气节之士,其创作绝少儿女情长。故有人认为此作寄托了恢复之志。 

  起首用“闹”字烘托花的精神情态,同时总揽春的景象,与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句相比,毫不逊色,加上东风软(和煦),更烘托出春光明媚,春色宜人。翠陌,翠绿的田野;平莎茸嫩,平铺的嫩草,用茸嫩形容初春的草,贴切恰当;垂风金浅,浅黄色的垂柳。迟日催花,春日渐长,催动百花竞放;淡云阁雨,云层淡薄,促使微雨暂收;轻寒轻暖,不寒不暖,气候最佳。这些都是春归大地后带来的春景、春色。荟萃如此多样的美好景色,本可引人入胜,使人目不暇接而留连忘返。可是歇拍四句却指出:在今朝,游人未曾赏玩这芳菲世界,只能被啼莺语燕所赏玩。莺燕是“能赏而不知者”(《草堂诗余正集》沈际飞语),游人则为“欲赏而不得者”(同上)。

  鉴于人情世故都是这样,尚有何心踏青拾翠!过片两句,因寂寞而凭高念远,向南楼问一声归雁。从上片看,姹紫嫣红,百花竞放,世界是一片喧闹的,可是这样喧闹的芳菲世界而懒得去游赏,足见主人公的处境是孤立无助的,心情是压抑的。雁足能传书信(见《汉书·苏武传》),于是鸿雁充当了信使,因为征人未回,向南楼探问归雁消息。金钗三句,谓昔年赏心乐事,而此时已如风消云散。金钗斗草,拔金钗作斗草游戏。宗懔《荆楚岁时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青丝勒马,用青丝绳做马络头。古乐府《陌上桑》:“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罗绶三句,谓难忘别时的恋情,难禁别后的粉泪,难遣别久的幽怨。罗绶分香,临别以香罗带贻赠留念。秦观《满庭芳》“罗带轻分”,亦此意。翠绡封泪,翠巾裹着眼泪寄与对方,典出《丽情集》记灼灼事。几多幽怨,数不清的牢愁暗恨。正销魂三句,有两种断法,一断在“魂”字后,另一断在“又是”后,两者都可,而后者较恰当。因为一结要突出“又是”之意,用“又是”领下面两句,由于又看到了与昔年离别之时一般的疏烟淡月、子规声断,触发她的愁绪而黯然销魂。子规,一名杜鹃,相传古代蜀君望帝之魂所化。(《华阳国志·蜀志》)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动人们别恨乡愁。 

  这首词上片,作者几乎倾全力烘托春景的无比美好,而歇拍三句,却来一个大转折,指出人们以不能游赏美好的春景为憾事,以如此芳菲世界被莺燕所占有为惋惜,才领会前面之所以倾全力描绘春景者,是为了给后面的春恨增添气势。盖春景愈美好,愈令人惆怅,添人愁绪,也就是春恨愈加强烈。杜甫所谓“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感时花溅泪”(《春望》),即为此种思想感情的反映。下片似另出机杼,独立成篇,其实不然,它是全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上下片有岭断云连之妙。上片因春景美好反而引起春恨,这是客观景物与内心世界的矛盾,而所以铸成此种矛盾的,伤离念远是一个主要因素,下片就是抒写离愁别恨的,因而实与上片契合无间。从赏心乐事的一去不返,别后别久的十分怀念,别时景色的触目销魂,都在刻画主人公的感情深挚。可是作者是一位“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黄宗羲《宋元学案·龙川学案》)的铁铮铮汉子,他写作态度严谨,目的性明确,每一首词写成后,“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叶适引陈亮语)。所以很难想象他会写出脂粉气息浓郁的艳词。据此,才知下片的闺怨是假托的,使用这类表现手法在诗词中并不鲜见,大率以柔婉的笔调,抒愤激或怨悱的感情。此种愤激之情是作者平素郁积的,而且与反偏安、复故土的抗金思想相表里,芳菲世界都付莺燕,实际的意思则是大好河山尽沦于敌手。为此,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这几句词:“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艺概》)以小词比壮语,不觉突兀,是因其精神贴近之故。

  陈亮传世的词七十多首,风格大致是豪放的,所以明代毛晋说:“《龙川词》一卷,读至卷终,不作一妖语、媚语,殆所称不受人怜者欤!”(《龙川词跋》)后来他看到此篇及其他六首婉丽之词,修正自己的论点,曰:“偶阅《中兴词选》,得《水龙吟》以后七阕,亦未能超然。”(《龙川词补跋》)其实毛晋本来的论点还是对的,无须修正。作家的作品,风格、境界可以多样。陈亮词的基调是豪放的,但也出现一些婉约的作品,毫不足怪。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风花》、辛弃疾《摸鱼儿·暮春》,情调岂不缠绵凄婉,但毕竟与周(邦彦)、秦(观)不同,苏、辛和陈亮的词,和婉中仍含刚劲之气,所谓骨子里还是刚的,关于这一点,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的出。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58页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大雨落幽燕(yān)¹,白浪滔天²,秦皇岛³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注释: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¹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²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³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⁴汪:指水势大,深且阔。⁵谁边:何处,哪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往事¹²千年³,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留下诗篇。现在的北戴河,依旧秋风萧瑟,但是人间已经换了新颜。
注释:¹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²越:越过。³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⁴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⁵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⁶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⁷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⁸人间:社会制度。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阕中,毛泽东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毛泽东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毛泽东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著名的《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曹操《蒿里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裂割据的世族军阀和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这首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而“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断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英武的性格特征。“遗篇”指曹操的《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乃该诗首句,引入词中,化“我”为“他”,翻出新义,以凝练的形式,浓缩了深厚的历史内容。“挥鞭”、“碣石”两句,辞约义丰,有英杰、骏马、高山、远空、大海组合的动态画面,有鞭声、蹄声、风声、涛声、诗声交汇的音响效果,表现了一种力量和气概之美,寄寓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武功文事的肯定性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评价。

  下片的时间跨度极大。前三句回溯到遥远的过去,第四句则乘秋风以飞越,一笔勒回到眼前,由往昔的时空转为现实的时空。“萧瑟秋风”也是引用曹诗原句,加以倒装,以“今又是”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作者仿佛是在和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一同观景对话:看,你笔下所描绘的萧瑟秋风如今又起,大海翻波,依然壮阔无比,而社会现实又如何呢?——“换了人间。”“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汉曹植《送应氏》),“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汉王粲《七哀诗》),是旧的黑暗的人间;“白鸽连翩奋舞前,工农大众力无边”,“平等自由成合作,匈奴南诏更于阗”(柳亚子《浣溪沙》),是新的光明的人间。“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是过去的时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是当今的时代。这难道不更值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么?

  这首词的机杼在结尾。“换了人间”,是议论,是感慨,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诗人与时代的胜概豪情,而且意味深长,余韵悠远,将读者引向一个无限性的时空,去寻味那无穷的言外之意。

làngtáoshā ·běidài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luòyōuyàn báilàngtāotiān qínhuángdǎowàichuán piànwāngyángdōujiàn zhīxiàngshuíbiān 
wǎngshìyuèqiānnián wèihuībiān dōnglínjiéshíyǒupiān xiāoqiūfēngjīnyòushì huànliǎorénjiān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谁言生离久,适¹²与君别。
译文:离别的时间虽然很长,自己却刚刚感到与丈夫分别。
注释:¹适:才。²意:当作“忆”。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衣上芳¹犹在,握里书²未灭。
译文:还闻得见对方衣服上的香味,对方交给自己的情书还握在手里,字迹尚未磨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腰中双绮(qǐ)¹,梦为同心结²
译文:我腰襟上佩戴的两条绸带,在梦中变作了同心结。
注释:¹绮带:绸带。²同心结: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二之意。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常恐所思¹露,瑶(yáo)²未忍折。
译文:恐怕自己的心思被他人看出,不敢去折瑶华赠给情人。
注释:¹所思:指自己思慕情人的感情。²瑶华:琼花,指情人。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才离别,好像是与你分离很久了,这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是一种思想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离别很久了,但情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宛然如在眼前,分离也好似在昨日,这也是对情人的深情的怀念。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感情,就是后一种,谁说“生离”已很久了,还记得才与你分别。“适忆与君别”即文通《古离别》“送君如昨日”意。两句表现了“生离”的痛苦,写得十分细腻。 ·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这两句承接“适意与君别”,具体写出送君如昨日:我衣服上还留有你的香气,你的书信还握在我的手中。“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这两句表现与意中人结为夫妻的愿望,我腰中所系的两条丝罗绸带,梦中也在想打成“同心结”。这是用比喻来说明结为夫妇,万般恩爱之意。比喻之巧,爱情之深,不言而喻。然而,他不愿轻易把内心秘密告诉对方,所以结句说:“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他常常担心自己的思想表露出来,他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不忍心去攀折她(瑶华)。这是多么细腻的心理描写,多么深沉的爱。然而,深爱而不能吐露,他必须承受痛苦的煎熬。

  这首诗抒写对意中人的深爱,风格细腻含蓄,寄托深远,尤其是心理描写,入木三分,缠绵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从结构上看,全诗共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生离”不久,犹如昨日,思念良深;后四句写欲与“同心结”而“未忍折”,说明思念之苦,颇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之情思。前后两层,结构严密,浑然一体,表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忧思,是《有所思》一类抒写男女爱情诗歌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 第八卷(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5-16页

yǒusuǒ--xiāoyǎn

shuíyánshēngjiǔshìjūnbié

shàngfāngyóuzàishūwèimiè

yāozhōngshuāngdàimèngwèitóngxīnjié

chángkǒngsuǒyáohuáwèirěnzhé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落日放船¹好,轻风生浪迟。
译文:落日映红了西天,携妓的公子陂塘放船。啊,风柔柔轻吹水面,浪细细皱起潋滟。
注释:¹放船:开船,行船。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译文:夹岸的绿竹茂密幽深,游士们在此设筵。擎露的荷花多么鲜艳,看着它暑解凉添。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公子¹调冰水²,佳人³雪藕(ǒu)
译文:诸公子今日格外殷勤,将冰块化作冷饮;佳人们乘兴要歌唱,唱前忙着梳妆打扮。
注释:¹公子:称富贵人家的子弟。²调冰水:用冰调制冷饮之水。³佳人:美女。⁴雪藕丝:把藕的白丝除掉。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片云¹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译文:天不作美,风景大煞,头上的黑云突现,陪客的我急把天看,灵机一动耸起诗肩。
注释:¹片云:极少的云。南朝梁简文帝《浮云诗》:“可怜片云生,暂重复还轻。”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雨来沾¹席上,风急²打船头。
译文:飘星的雨点沾湿席上,顷刻间骤雨淋头,卷雨的狂风扑打船只,仿佛要掀翻锦舟。
注释:¹沾:打湿。²急:一作“恶”。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越女¹红裙湿,燕(yān)²翠黛(dài)³愁。
译文:船上善歌的越女啊,红裙儿淋得湿漉漉;能歌的燕姬眉黛含愁,急风里难试莺喉。
注释:¹越女:越地的美女,代指歌妓。²燕姬:燕地的美女,代指歌妓。³翠黛:眉的别称。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名。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lǎn)¹侵堤柳系,幔宛²浪花浮。
译文:冒雨摇橹靠堤岸,柳系缆绳,栓牢荡舟,船上的布幔失落水面,漫卷着浪花浮沤。
注释:¹缆:系船的绳子。²宛:一作“卷”。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归路翻¹萧飒²,陂(bēi)³五月秋。
译文:归路上人们心绪低落,怨暴雨添了冷寞。骤雨驱散了炎热,闷人的五月凉似初秋。
注释:¹翻:却。²萧飒:(秋风)萧瑟。³陂塘:池塘。此指丈八沟。

  第一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之前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和人们心情的恬静。首联不仅巧妙地点出了出游的时间是“晚际”,地点是在湖上,而且还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第二联仍然是用恬静优美的图画组成的。“竹深”“荷净”四字,既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丛丛茂密的翠竹、一朵朵散发着清香的荷花,同时也在静态的美中不知不觉地强调了动感。第三联着重写舟中之人,其特色十分鲜明。尾联使诗的节奏有了出人意料的变化,扣住了“遇雨”的诗题,又为第二首诗埋下了伏笔。

  第二首诗着重表现出游“遇雨”后作者的心情。既然前一首诗已经说过“片云”来得十分突然,那么这里的“雨”也就尽可以下得十分迅猛。此诗也正强调了这一点。在这一首前六句诗中,作者突出强调了风雨来得迅急,与第一首诗的恬静画面产生了极强烈的对比。最后二句,表现的是作者潇洒风流的精神面貌。句中的“翻”字几乎有扭转乾坤之力,认为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而已,用不着感到狼狈,又出色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40-444

péizhūguìgōngzhànggōuxiéliángwǎnèrshǒu

 tángdài 

luòfàngchuánhǎo qīngfēngshēnglàngchí 
zhúshēnliúchù jìngliángshí 
gōngtiáobīngshuǐ jiārénxuěǒu 
piànyúntóushànghēi yīngshìcuīshī 

láizhānshàng fēngchuántóu 
yuèhóngqúnshī湿 yāncuìdàichóu 
lǎnqīnliǔ mànwǎnlànghuā 
guīfānxiāo bēitángyuèqiū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楼上寝¹,残月²下帘旌³。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译文:寝卧高高的楼上,残月西沉下帘旌。睡梦中来到金陵,重温惆怅的旧情。桃花柳絮满江城。姣美歌女坐吹笙。
注释:¹寝:睡或卧。²残月:此处指快要落下的月亮。³帘旌:帘额,即帘上所缀软帘。⁴秣陵:金陵,今江苏南京。⁵双髻:少女的发式。这里代指少女。

  皇甫松的《梦江南》写一位多情的男子借梦中所见,描绘江南金陵美好春色里一个少女的形象,美景和美人和谐地合成一个画面。全词虚实相生,情景相合,既明了而又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怅恨之情,堪称情味深长之作。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就寝楼上,将落下的月亮已移到帘额下面,这是从床上望窗外月亮的景象。残月落到帘额之下,这表明时间已是天快亮的时候,作者已经醒来。

  “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梦见”二字领起后三句。梦见想要梦见的,本应是惬意的满足的,为何说成“惆怅事”?一解说旧日欢情只能见之于梦,醒后不能重温,故迷惘惆怅;另一解是作者在叙说:梦见当年发生在秣陵的那件令人惆怅的事,即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终身遗憾。“秣陵”、“江城”,即今南京;双髻,便是他当年热恋过的、别后又饮恨终身的女子。恋人之一颦一笑,经过时间的过滤,感受和记忆最深最牢最佳的审美焦点,皆定格在“双髻坐吹笙”处。梦中的环境和形象是那样的美好,但这已成为过去,即使梦见,醒来又不能再遇,更加深了作者对“双髻”的思念之情。

  《梦江南·楼上寝》沿袭了六朝以来的传统,用花柳情事抒发迷离惆怅之感,幻境优美,情味深长。全词借梦境勾勒往日情事,流露出旧情不再的无限惆怅,不着“相思”字面,却写出刻骨铭心的相思。梦境是虚幻的,而梦中的情景是实在的,昔日的情事是真实的,故乡难以归返,旧欢不可再遇,梦境越是美好,梦醒之后却是越加深重的凄清。通篇读来,可见写景鲜明、写情含蓄,虚中有实,以实衬虚,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梦者往事如烟的怅恨与迷惘。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17
2、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33-34
3、 王锺陵.唐宋词鉴赏:四川出版集团,2007.1:14-15
4、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5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