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飀,仆本东山为国忧。
草木悲感声飕飀,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使臣书之得已不?
使臣书之得已不?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2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¹²春城³醉上,下帷(wéi)裁遍未裁诗。
译文: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注释: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¹虽:虽然。²失:失去。³春城,春城一般指昆明。昆明,别称春城。本诗中未透露具体指代地点,或“春城”也可理解为“春日某城”,泛指春色。⁴醉上:此处指“游玩饮酒赋诗”。⁵期:约定。⁶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⁷裁遍:裁,裁剪,此处指书籍校正。“裁遍”即“遍裁”,喻指用心教书育人。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¹²(yǐng)³百亩蕙,欲商崖三秀芝
译文: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注释:¹因:趁机,此处为趁此机会。²吟:沉吟,此处指教导学生。³郢岸:郢,指旧时楚国都城。岸,指岸边。此处用“郢岸”代指各地学生。⁴百亩蕙:《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⁵欲:想要,期待。⁶采:采摘。⁷商崖:与上句“郢岸”相对。商:指商国。崖,指山崖。这里泛指山崖。⁸三秀芝:与上句“百亩蕙”相对,灵芝野菜,泛指山上的野菜。商被灭后,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以此显示高洁,也喻指坚贞。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qī)¹鹤笼²宽使织³,施山僧饭别教炊
译文: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注释:¹栖野:指栖息在野外,喻指自己虽有鹤之才华,却未在朝为官。²鹤笼:指关着鹤的笼子。本处用“笼”喻指身不由己的某些束缚,或指官场上的某些束缚。³宽使织:即“使织宽”,意为能使笼子织的更宽阔。诗人未在官场,故自喻为“栖野之鹤”,因此能把束缚自己的笼子织得更广阔。实指自己未在朝为官,因此不受某些束缚,能自由自在。⁴施山僧饭:布施山野僧人的饭菜。僧人吃斋饭,没有肉食。以此喻指自己生活清贫、朴素。与上文的“欲采商岸三秀芝”相承应。⁵别教炊:别,指特别的,别样的;教炊,煮食的方法。此处指不一样的或特别的煮食方式,使斋饭也能吃得可口留香。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但医¹沈约²重瞳(tóng)³,不怕江花不满枝
译文: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注释:¹但医:期待医治好。²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³健:康健。⁴不怕:不用担心、害怕。此处指不忧虑、不忧愁。⁵江花:指江岸边美丽的花草。江花也喻指人才,与上文的“郢岸”相承应。⁶满枝:开满枝头。也喻指人才济济。

  诗歌的首句表达了诗人因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欣赏春色而深感遗憾。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是说友人因病而错失与自己春日共游饮酒的约定,放下帷幕苦读讲学,未能写成新诗。流露出对友人因病而无法与自己一道游览春光的遗憾惋惜之情。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前句说自己在室内培养人才,但内心仍想去山崖上采摘三春秀丽的花枝。此句表达诗人因友人无法赴约而也闭门教书,但内心仍旧充满对春天美景的渴望之情,仍旧流露出对于无法饱览春光的遗憾之情。

  诗歌第五句写自己如野鹤一般,不受约束,言外之意是自己现在没有在官场,也并不会期待投身官场。

  诗歌第六句写诗人虽然吃着朴素的饭菜,但心安理得,非常惬意。言外之意是虽然贫穷,有才难现,即使生活朴素,但我内心宽阔,没有束缚。

  诗歌第七句,诗人期待友人的眼疾能尽快好起来,言外之意是我很担心你,希望你一定要战胜病患。

  诗歌第八句是说,只要能让皮日休的双目重新恢复健康,不怕将来没有花满枝的美好春景供我们一同游赏,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病情的关切与宽慰,希望友人疾病能尽快转的美好祝福,友人一定能恢复康健的信息,以及对将来携手共游的期待之情。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¹发鸠(jiū)之山²,其上多柘(zhè)³,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柘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jiào)。是¹⁰炎帝之少女¹¹,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¹²而不返,故¹³为精卫,常衔(xián)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¹⁴于东海。漳水出焉¹⁵,东流注于河。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中有一种鸟,它的外形像乌鸦,头上的羽毛有花纹,有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¹曰:叫作。²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³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⁴状:形状。⁵乌:乌鸦。⁶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⁷喙:鸟嘴。⁸柘:红色。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¹⁰是:这。¹¹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¹²溺:淹没在水里。¹³故:因此。¹⁴堙:填塞。¹⁵焉:等于“于是”,即“在那里”。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耕人¹扶耒(lěi)²(yǔ)³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译文:山林中农夫扶着犁低声说着话,花丛外面不时落下一只白鸥。
注释:¹耕人:耕农。²耒:古代用来耕地翻土的农具。《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耜为铲,耒为柄,称为耒耜。后用为农具的总称。³语:是谈话,是谈论林丘:又作“林邱”。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⁴鸥:鸟类的一种,头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羽毛多为白色。多生活在海边,主要捕食鱼类。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欲验¹春来多少雨,野塘²漫水可回舟。
译文:想要检验春雨的雨量,只看那野塘中涨满的春水,可以自由回转一只小船。
注释:¹验:证实。²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此诗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群耕农在小树林的土堆旁谈论着什么;三四句正面点题,看着眼前的景象,经诗人观察后发现一处野塘,水已溢出,虽未写春雨本身,但写了春雨后的景象和春雨带来的“喜”意。全诗朴实无华,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侧面烘托、渲染,以景写情,画面鲜明生动。

  此诗写春雨,但诗人并未着力于雨中之景,而是写雨后情形。其所选意象亦与一般咏雨之作大异其趣,使人读后顿生清新之感。

  首句“耕人扶耒语林丘”写春雨过后,村人手扶耒,在山丘之际,互为相谈。诗人虽未有半字言及农人心情,但一“语”字,则将耕人喜得春雨之情展露无余。《诗经·大雅·公刘》写周人安居之情形,即用“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二句形容之。此处用“语”字亦收相同之效。春季农事伊始,农田待耕,故农人“扶耒而语”。

  林丘之景叙毕,诗人又将目光投向花外水流。经春雨滋润一过,春花泛彩流红。春花之外,是流水蜿蜒。因有春花相阻,故未见春水,但时见沙鸥飞落,欲集沙洲。杜甫曾有诗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于茫茫天地,一线长河之间,陡出一沙鸥飘飘,其苍茫之势自是工部气象。而此诗则以一“落”字出,其较野老而言,又甚有轻巧灵动的兴味。

  末二句切入正题,问雨来多少。诗人自问已毕,又自答曰“野塘漫水可回舟”。既是野塘,无人打理,想必水浅难泊,而此番春雨一过,水势大涨,竟可回舟其间,其雨势之大可以想见。都云“春雨贵如油”,亦无怪乎耕人扶耒相语,欣欣而喜了。

  全诗借春雨之事,写耕人,写沙鸥,写野塘,此三者均含世外之意。村人野老,农耕桑麻不必说,沙鸥自飘然有逸气,野塘回舟亦安然独立于尘世之外。故此诗于清新中隐隐透出一股逸气。而作者其词“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大酺·越调春雨》)虽同写春雨,其所抒之情则迥然有别了。

参考资料:
1、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975页

chūn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gēngrénlěilínqiū huāwàishíshíluòōu 
yànchūnláiduōshǎo tángmànshuǐhuízhōu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吴姬越艳楚王妃¹,争弄莲舟水湿衣。
译文: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注释:¹“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来时浦(pǔ)¹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译文: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注释:¹浦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荷叶罗裙¹一色裁²,芙蓉³向脸两边开。
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采莲女的脸与盛开的莲花相映成趣。
注释:¹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²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³芙蓉:指荷花。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乱入池中看不见¹,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¹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04-105
2、 荣新编.咏荷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29-30
3、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9-120

cǎiliánèrshǒ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yuèyànchǔwángfēi zhēngnòngliánzhōushuǐshī湿 
láishíkǒuhuāyíng cǎijiāngtóuyuèsòngguī 

luóqúncái róngxiàngliǎnliǎngbiānkāi 
luànchízhōngkànjiàn wénshǐjuéyǒurénlái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译文: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译文: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shānxíngyǒng

yuánméi qīngdài 

shíbànpíng fēngcáisòngfēngyíng 
qīngshānjiǎnjiāngrénguǒ xìnqiántóuyǒux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