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默客子魂,倏铄川上晖。
眇默客子魂,倏铄川上晖。
还云惨知暮,九月仍未归。
还云惨知暮,九月仍未归。

yòu--wángchānglíng

miǎozihúnshūshuòchuānshànghuī

háiyúncǎnzhījiǔyuèréngwèiguī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2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五都¹(jīn)²财雄,三川³养声利
译文: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注释:¹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²矜:自夸。³三川:秦郡名,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⁴养声利:追求名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百金不市死¹,明经有高位。
译文: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注释:¹不市死:不死于市中。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京城十二衢(qú)¹,飞甍(méng)²各鳞次³
译文: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注释:¹衢:大道。²飞甍:高耸的屋脊。³鳞次:像鱼鳞一样密布。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仕子彯(piāo)¹华缨,游客竦(sǒng)²轻辔(pèi)³
译文: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注释:¹彯:长带摆动的样子。²竦:执。³轻辔:是指善跑的马。辔,辔头,御马索。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明星晨未晞,轩盖¹已云至²
译文:凌晨时分,天上依旧繁星闪烁,官宦们的车驾,已如风云般涌入。
注释:¹轩盖:带篷盖的车,达官贵人所乘。²云至:云涌而来,极言其多。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宾御¹纷飒(sà)(tà)²,鞍马光照地。
译文:宾客与仆从,随之纷至沓来,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着鞍马的光芒闪闪。
注释:¹宾御:宾客和侍者。²飒沓:众多的样子。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寒暑在一时¹,繁华及春媚。
译文:寒来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纷纷争艳,只趁春光明媚之时。
注释:¹一时:一时间,刹时。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君平¹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译文:唯独严君平,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注释:¹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接下来,这种谴责进一步深入:“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无疑给他造成沉重的压抑之感。使得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因而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

  下面八句,对于靠明经而出仕、怀巨金而来游的仕子游客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京城金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大意是: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屋似鱼鳞一般密布。做官的帽子上摆动着华美的长缨,游者骑着快马来到京城。在明星未稀的清早,官宦们的车子已云涌而至,色彩斑斓,光照大地。诗人抓住这些具有典型性质的场面,用夸张铺陈的手法,极尽渲染描绘之能事,显示了京城的繁华奢靡和游乐之风的盛行。

  紧接着,诗的笔锋一转:“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寒暑的变化快,因此,如今的繁华兴盛、春光明媚也只是暂时的,散热曲折地透露出寄希望于未来的心绪。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唯有严君平不慕荣利,弃绝世俗,甘于寂寞。世不用他,他亦不去求仕进。在成都卖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功名。诗人赞扬贫贱不移的严君平,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借此表达了对仕途不介于心的高旷胸怀和豁达的精神。

  这首诗在艺术上是高明的。首先,诗的语言华美而生动。诗中运用“飞甍”、“华缨”、“轻辔”等偏正词组形容达官贵人们的房屋、服饰、马匹,形象鲜明地显露出它们的奢华,用“鳞次”来描绘高屋密布,用“云至”来形容官宦们的车子纷纷而来,其多如云。准确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诗句显示出华贵的色彩,将统治阶级醉死梦生的生活暴露无遗。

  其次,构思超越凡俗,详略描写恰到好处。诗的大部分极力铺叙渲染京城的豪华与奢侈,只用最后二句写君平的生活,便足以衬托出君平的的寂寞。矜财逐利和安贫乐道的鲜明对照,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204

yǒngshǐ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jīncáixióng sānchuānyǎngshēng 
bǎijīnshì míngjīngyǒugāowèi 
jīngchéngshíèr fēiménglín 
shìpiāohuáyīng yóusǒngqīngpèi 
míngxīngchénwèi xuāngàiyúnzhì 
bīnfēn ānguāngzhào 
hánshǔzàishí fánhuáchūnmèi 
jūnpíng shēnshìliǎngxiāng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景公¹好弋(yì)²,使³烛邹(zōu)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¹⁰(shǔ)¹¹之以¹²其罪而¹³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¹⁴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¹⁵罪一也;使¹⁶吾君以¹⁷鸟之故¹⁸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¹⁹吾君重²⁰鸟而轻²¹²²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²³,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²⁴闻命²⁵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命令烛邹管理鸟,但是(烛邹)让鸟逃跑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让官员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按照罪名杀他。”齐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替我们君主看管鸟,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你使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你让诸侯知道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之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寡人听从先生的教导。”
注释:¹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²弋: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³使: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⁴烛邹:齐国大夫。⁵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⁶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⁷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⁸欲:想。⁹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上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¹⁰请:请求。¹¹数:历数;列举。¹²以:按照。¹³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¹⁴汝:你。¹⁵是:这。¹⁶使:致使,让。¹⁷以:因为。¹⁸故:原因,缘故。¹⁹以:认为。²⁰重:重视,以……为重。²¹轻:轻视,以……为轻。²²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²³毕:结束。²⁴寡人:古代君主自称。²⁵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清溪¹流过碧山头²,空水³(chéng)一色秋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注释:¹清溪:清澈的溪水。²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³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⁵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隔断红尘¹三十²里,白云红叶两悠悠³
译文: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的白云、山中的红叶都悠闲自在,这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注释:¹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²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³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参考资料:
1、 乔万民.千家诗·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53-54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35

qiūyuè

zhū sòngdài 

qīngliúguòshāntóu kōngshuǐchéngxiānqiū 
duànhóngchénsānshí báiyúnhóngliǎngyōuyōu 
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珪,儋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青拖紫,朱丹其毂。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从一横,论者莫当。顾默而作《太玄》五千文,枝叶扶疏,独说数十余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然而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无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
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¹之士,人纲人纪²: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³之珪,儋(dān)人之爵(jué);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yū)青拖紫,朱丹其毂(gǔ)。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¹⁰之朝,与群贤同行¹¹;历金门¹²,上玉堂¹³,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从一横¹⁴,论者莫当¹⁵。顾¹⁶¹⁷而作《太玄》¹⁸五千文,枝叶扶疏¹⁹,独说²⁰数十余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然而位不过侍郎²¹,擢(zhuó)²²才给事黄门²³。意者²⁴玄得无²⁵²⁶白乎?何为官之拓落²⁷也!”
译文:客人嘲讽扬子说:“我听说前代士人是众人的榜样,不生则已,生就能上使君主尊宠,下使父母显荣,能得到君主办给的珏玉,获得君主赐给的爵位,怀揣君主分给的符节,享受君主供给的俸禄,佩载显贵的印绶,乘坐染红的车子。如今你有幸赶上开明盛世,处在无所顾及的朝堂,与群贤同列,历金门上玉堂已指日可待了,却未能制订一个出色的谋略,献上一条高明的计策,向上劝说君主,向下议论公卿。您目如明星,舌似闪电,纵横捭阖,论者莫当,反而作《太玄》五千言,枝叶扶疏,独自论说十多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论,可是官位不过侍郎,经过提拔才到给事黄门。想来是《太玄》还未写成的缘故吧?为何官运如此不佳呢?”
注释:¹上世:上古之世。²人纲人纪:指人们遵循的准则。³析:分。⁴人:指人君,以下三句同此。⁵珪:同“圭”。古代以圭封诸侯,诸侯执以朝天子。⁶儋:同“担”。这里指接受。⁷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用的凭证。⁸纡青拖紫:指身佩青色、紫色的印绶。纡,缠绕。青、紫,借指高官显爵。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⁹朱丹其毂:出乘朱轮的车子。毂,车轮中心的圆木。¹⁰不讳:不忌讳,指说话无所忌禁。¹¹行:行列。¹²金门:即金马门。被征召之士都在公车待诏,其中优异者在金马门待诏。¹³玉堂:天子宫殿。¹⁴一从一横:指辩说纵横驰骋。¹⁵当:抵挡。¹⁶顾:反而。¹⁷默:静默不求闻达。¹⁸《太玄》:即《太玄经》,是扬雄模仿《易经》和《老子》而作的一部哲学著作。¹⁹扶疏:枝叶四散分布的样子。这里以树喻文。²⁰说:解说。²¹侍郎:秦汉官名,即皇帝左右的侍卫官,地位较低。²²擢:提升。才,不过。²³给事黄门:官名,即给事黄门侍郎,比一般侍郎地位高。²⁴意者:想来。²⁵得无,莫非。²⁶尚,犹,仍。李善注引服虔曰:“玄当黑,而尚白,将无可用。”《汉书》颜师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²⁷拓落:失意的样子。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欲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往昔周网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恣意所存。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是故邹衍以颉颃而取世资,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欲朱丹吾毂(gǔ),不知一跌¹将赤吾之族²也!往昔周网解结³,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士无常君,国亡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jiǎo)翼厉(hé),恣意所存。故士或自盛以橐(tuó),或凿坏以遁。是故邹衍(yǎn)以颉(xié)(háng)而取世资,孟轲(kē)虽连蹇(jiǎn)¹⁰,犹为万乘¹¹师!
译文:扬子笑着回答说:“您只想染红我的车子,不知道一旦失足将血染我的家族啊!过去周王朝瓦解,诸侯争雄,分天下为十二国,兼并后还有六、七国,四分五裂,成为战国。士人没有固定的君主,国家没有固定的臣属,得到士人的就富强,失去士人的就贫弱,展翅奋翼,恣意存留,所以士人有的藏身避祸以干进,有的凿壁辞官以逃逸。因此敷衍以迂阔而获取时间资材,孟轲虽遭艰难,尚且成为帝王的老师。
注释:¹跌:失足。²赤族:诛灭全族。《汉书》颜师古注:“见诛杀者必流血,故云赤族。”³周网解结:周王朝瓦解。⁴群鹿争逸:诸侯争雄。⁵矫:举。⁶厉:振奋。⁷翮:鸟羽的茎状部分,中空透明。⁸自盛以橐:指范雎入秦时藏于橐中。这是指忍辱求仕。⁹凿坏以遁:《淮南子·齐俗章句之徒:只能诵读章句的庸陋小儒。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这是指坚决不仕。坏,屋的后墙。遁,逃走。¹⁰连蹇,形容处境艰难。¹¹万乘:万乘之君。
“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椒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徽以纠墨,制以锧鈇;散以礼乐,风以诗书;旷以岁月,结以倚庐。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戴縰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
“今大汉左¹东海²,右³(qú);前番禺(yú),后椒涂;东南一尉,西北一侯;徽以纠墨,制以锧(zhì)(fū),散¹⁰以礼乐,风¹¹以诗书;旷¹²以岁月,结¹³以倚庐¹⁴。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¹⁵,咸营于八区¹⁶。家家自以为稷(jì)、契(qì)¹⁷,人人自以为皋(gāo)¹⁸。戴縰垂缨而谈者,皆拟于阿衡;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譬若江湖之崖,渤(bó)(xiè)之岛,乘¹⁹雁集不为之多,双凫(fú)²⁰飞不为之少。”
译文:“如今大汉朝东至东海,西至梁搜,南至番禺,北至陶涂。东南设一都尉,西北建一关侯。用绳索捆绑,用刀斧制裁,用礼乐约束,用《诗》《书》教化,旷日持久,结庐居丧方能仕进。天下的士人,如雷动云合,如鱼鳞杂袭,都在八方经营,家家自认为是后稷和契,人人自认为是阜陶,成年男子一开口都把自己比作伊尹,五尺童子也羞于晏婴、管仲相提并论。当权的青云直上,落拓的委弃沟渠。早上掌权就能成为卿相,晚上失势就变成匹夫。好比江湖上的雀,勃解中的鸟,四只大雁降落不算多,两只野鸭起飞不为少。“
注释:¹左:指东方。²东海:指会稽郡的东海,即今浙江东部。³右:指西方。⁴渠搜:古西戎国名,在今新疆北部及中亚部分地方。⁵徽:束缚。⁶纠墨:绳索。⁷制,制裁。⁸锧:刀砧。铡刀。⁹锧:古代腰斩人的刑具。¹⁰散:宣传。¹¹风:感化。¹²旷:耗费。¹³结:构筑。¹⁴倚庐:即“畸庐”,指学舍。¹⁵杂袭:指士人熙熙攘攘,纷至沓来。¹⁶营于八区:从四面八方营求官位。¹⁷稷、契:指周始祖后稷、商始祖契。¹⁸皋陶:相传舜时贤臣。¹⁹乘:古代物数以四计之称。²⁰凫:野鸭。
“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死而吴亡,种、蠡存而越霸;五羖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侯,蔡泽以噤吟而笑唐举。故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骛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
“昔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xū)¹死而吴亡,种、蠡(lǐ)²存而越霸;五羖(gǔ)³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ráng)侯,蔡泽以噤(jìn)吟而笑唐举。故当其有事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骛(wù)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
译文:“从前三位仁人离去殷朝就成为废墟,两位老人归来周朝就兴旺发达,武子胥一死吴国就灭亡,文仲存在越国就称霸诸侯,百里奚老到秦国就高兴,乐毅出走燕国就恐惧,蔡泽虽然面颊歪斜却笑辞算命先生唐举。所以当国家有事的时候,没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樊哙、霍去病则不能安定;当国家无事的时候,咬文嚼字的儒生做在一起看守也无可忧虑。所以世道混乱那么多圣人哲人四处奔波也不够,社会太平那么庸夫俗子高枕而有余。”
注释:¹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曾帮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吴王夫差时,因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后吴王赐剑迫其自杀。九年后,吴国被越国所灭。²种、蠡:指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范蠡。他们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³五羖:指五羖大夫百里奚。《史记·秦本纪》载,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后,将他俘获,并把他作为陪嫁的臣子送入秦国。后来,百里奚从秦逃亡至楚,秦穆公听说他有才能,就用五张羖皮赎他回来,与他谈论国事,非常高兴,于是授之国政。羖,黑色的公羊。⁴章句之徒:只能诵读章句的庸陋小儒。⁵高枕而有余:高枕无忧,绰有余闲。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或倚夷门而笑,或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彗而先驱。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赐,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世,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又安得青紫?”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fù)而相¹,或释褐而傅²;或倚夷门而笑³,或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间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篲(huì)而先驱。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xiá)而无所诎也。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yī)客,将相不俛(fǔ)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世,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¹⁰,又安得青紫?”
译文:“前代士人,有的被去掉捆绑绳索而任用为相,有的脱去粗麻衣服而成为傅;有的是看守夷门的小卒而得意地笑,有的横渡江潭而隐居垂钓;有的年过七十游说而不遇,有的立谈之间而封侯;有的使诸侯屈就于陋巷,有的让诸侯拿着扫帚就前边清道。因此士人能充分活动他们的舌头,玩弄他们的笔杆,堵塞漏洞、掩盖过失而从未屈服。如今县令不请士,君首不迎师,众卿不集客,将相不低眉。言语奇异的被怀疑,行为特殊的遭惩罚。因此想说的收尽舌头不出声,想走的打量双脚才迈步。如果让前代的士人处在今天,那么考试不能入甲科,行为不能称孝廉,举止不能属端正,只能上书直言,相机陈述是非,好的得一个待诏的头衔,差的一闻声便遭罢免,又怎能得到高官厚禄?”
注释:¹解缚而相:指管仲相齐桓公事。²释褐而傅:指傅说相武丁事。释褐,脱去粗布衣服,指登仕。傅,太傅,三公之一。³倚夷门而笑:指侯嬴佐信陵君救赵事。《史记·魏公子列传》载,秦攻赵,赵求救于魏,魏王畏秦而观望不前。信陵君准备到秦军中拼死,往辞夷门监者侯嬴,侯嬴不表示意见。信陵君行至半路而回见侯嬴,侯嬴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他就为信陵君设谋,窃符救赵。⁴枉千乘于陋巷:指齐桓公的事。李善引注《吕氏春秋》说,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日三次而未曾见面,但是齐桓公仍坚持要见他。枉,委屈。千乘,大国之君。⁵拥篲而先驱:指燕昭王礼遇邹衍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邹衍“如燕,昭王拥篲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拥篲,执帚。先驱,先行。⁶窒隙蹈瑕:钻进空隙,踏入裂缝,犹言乘其时机。⁷诎,同“屈”。无所诎,没有受到任何阻挠。⁸抗疏:向皇帝上疏。⁹待诏:官名。汉代征士凡特别优异的待诏于金马门。¹⁰下触闻罢:意谓次一等的触犯忌讳,皇帝就通知罢而不用。
“且吾闻之,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拏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且吾闻之,炎炎¹者灭,隆隆²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³其室。攫(jué)(ná)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yuán)清爰(yuán)静,游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译文:“况且听我说,熊熊的火焰遭熄灭,落落的雷声被断绝,听雷观火,盈耳实目,天收雷声,地藏火热。富贵人家,鬼窥视其房室。争夺的人死,老老实实的人生;官位太高的宗族十分危险,能控制自己的自身才能安全。因此懂得无为,是守道的根本;能够清净,是娱神的殿堂;安于寂寞,是守德的宅舍。时代不同,人事变更,但人们的出世的原则没有什么两样,前人与我换个时代,不知怎么安排。”
注释:¹炎炎:火光旺盛。²隆隆:雷声不绝。³瞰:窥望。⁴攫挐:执持牵引。⁵默默:指恬淡自守,不争名利。⁶廷:精神所居之处。⁷宅:道德所存之处。
“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与扁鹊也,悲夫!”
“今子乃以鸱(chī)(xiāo)而笑凤皇,执蝘(yǎn)¹而嘲龟龙²,不亦病乎?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fū)³与扁鹊⁴也,悲夫!”
译文:如今您却用鸷枭嘲笑凤凰,拿蜥蜴嘲笑龟龙,不是大错特错了么!您凭空小我是因《太玄》没有写成的缘故,我也小您病入膏肓,却没有遇上良医臾跗、扁鹊,太可悲了!”
注释:¹鸱枭、蝘蜒:猫头鹰、壁虎,比喻愚者。²凤皇、龟龙:比喻贤者。这两句用《荀子·赋篇·佹诗》“螭龙为蝘蜒,鸱枭为凤凰”语意。³俞跗:上古时的良医。⁴扁鹊:战国时的良医。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
客曰:“然则靡¹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
译文:客人说:“如此说来没有就成不了名吗?蔡泽、范雎以下那里是靠《太玄》呢?”
注释:¹靡:无。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肋摺髂,免于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激卬万乘之主,介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顉颐折頞,涕唾流沫,西揖强秦之相,搤其咽而亢其气,拊其背而夺其位,时也。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娄敬委辂脱挽,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适也。五帝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吕刑靡敝,秦法酷烈,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则悂矣;有作叔孙通之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乖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虽其人之赡智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若夫蔺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南山;公孙创业于金马,骠骑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子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肋¹(zhé)(qià)²,免于徽索³;翕(xī)蹈背,扶服入橐(tuó),激卬万乘之主,介泾阳¹⁰、抵¹¹(ráng)侯而代之,当¹²也。蔡泽,山东¹³之匹夫也,顉颐¹⁴¹⁵頞,涕唾¹⁶流沫,西揖¹⁷强秦之相¹⁸,搤(è)¹⁹其咽而亢²⁰其气,拊²¹其背而夺其位,时²²也。天下已定,金革²³已平,都于洛阳,娄敬²⁴²⁵²⁶²⁷²⁸,掉²⁹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³⁰,举中国徙之长安,适³¹也。五帝³²垂典³³,三王³⁴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³⁵起于枹(fú)³⁶鼓之间,解甲投戈(gē),遂作君臣之仪,得³⁷也。吕刑³⁸靡敝³⁹,秦法酷烈,圣汉权制⁴⁰,而萧何造律⁴¹,宜⁴²也。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皆悂矣;有作叔孙通之仪于夏、殷之时,则惑⁴³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乖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⁴⁴、许⁴⁵、史⁴⁶之间,则狂⁴⁷矣!夫萧规曹随,留侯⁴⁸画策⁴⁹,陈平出奇⁵⁰,功若泰山,响⁵¹若坻(dǐ)⁵²隤,虽其人之赡⁵³智哉?亦会⁵⁴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⁵⁵;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⁵⁶。夫蔺先生收功于章台,四皓⁵⁷采荣⁵⁸于南山⁵⁹;公孙⁶⁰创业于金马,骠骑⁶¹发迹⁶²于祁连⁶³;司马长卿⁶⁴窃赀(zī)⁶⁵于卓氏,东方朔割炙⁶⁶于细君⁶⁷。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⁶⁸,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译文:扬子回答:“范雎是魏国的亡命之徒,被打断肋骨,才免遭刑罚,收肩塌背,爬进口袋,后来用激怒秦国君主的办法,离间泾阳,攻击禳侯,并取而代之,这是符合了当时的情况。蔡泽是山东的一个匹夫,凹脸塌鼻,流鼻涕,飞唾沫,到西方拜见强秦的宰相范雎,扼住他的咽喉,断绝他的气息,拍着他的后背而夺取他的职位,这是赶上了好机会。天下已经安定,兵革已经平息,建都洛阳,娄敬放下拉车的绳索,掉三寸不烂之舌,献出稳妥的计策,提出将国都迁往长安,这是适应了当时的形势。五帝留下经典,三王传下礼仪,百世不易,叔孙通在战争年代挺身而出,解除武装,于是制订君臣之间的礼仪,着是找到了应有的归宿。《甫刑》败坏,秦法酷烈,神圣的汗朝采取临时措施,于是萧何制订法律,这是顺应了形式的需要。所以如果有人在唐尧,虞舜的时候制订萧何的法律就太荒谬了,如果有人在夏朝、殷朝的时代拟订叔孙通的礼仪就太糊涂了,如果有人在西周的社会提出娄敬的计策就太不顺适,如果有人在汉代功臣金家、张家、宣帝外戚许家、史家之间论说范雎、蔡泽的主张就是发疯了。萧规曹随,张良出谋划策,陈平出奇制胜,功若泰山,响若崖崩,岂止是这些人富于智慧呢,也正好是当时的环境可以所作为啊。所以在可以有所作为的时代做可以做的事情,就十分顺利,在无可作为的时代做的事情就十分危险。蔺相如在章台献和氏壁而立下大功,四皓在南山隐居而获取美名,公孙弘在金马门对策而建功立业,霍去病在祁连征战而发迹,司马相如如从卓氏暗取资财,东方朔为妻子细君割取赐肉。我的确不能和以上诸公相比,所以默默地独自守着我的《太玄》。”
注释:¹肋:肋骨。²髂:腰骨。³徽索:绳子。此指范雎诈死出亡,免为魏人所捕获。⁴翕肩:收缩肩膀。⁵蹈背:背上被踩。⁶扶服:同“匍匐”。⁷橐:口袋。⁸卬:同“昂”。⁹介:离间。¹⁰泾阳:指泾阳君,秦昭王弟。¹¹抵:攻击。¹²当:适当。¹³山东:泛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¹⁴颐:即颐,下巴垂下。¹⁵折:鼻梁陷塌。¹⁶唾:唾沫。¹⁷揖:本指拱手行礼,这里指谒见。¹⁸强秦之相,指范雎。¹⁹搤,同“扼”。²⁰亢,绝。²¹拊,拍。²²时:时机,机会。²³金革:兵甲,指战争。²⁴娄敬:即刘敬。²⁵委:扔下。²⁶辂:车前横木。²⁷脱:取下。²⁸挽:挽车,此指挽车用的绳索。²⁹掉:摇动。³⁰不拔之策:稳妥可靠的建议。³¹适:碰巧。³²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³³典:典籍。³⁴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³⁵叔孙通:本是秦博士,在刘邦定天下后,他招集儒生,制定君臣之间的礼仪,使贵贱有差别,尊卑有次第。³⁶枹:鼓槌。³⁷得:得其欢心。³⁸吕刑:泛指周代的刑罚。吕:即吕侯,周穆王时人,为天子司寇,穆王叫他制定刑法,通告四方。今《尚书·吕刑篇》即记载其事。³⁹靡敝:败坏。⁴⁰权制:制定法典。⁴¹造律:制定律令。⁴²宜:合其时宜。⁴³惑:不明事理。⁴⁴金、张:指金日、张安世。他们是汉宣帝时的显宦。后世以“金张”代称显宦。⁴⁵许:指许广汉,他是汉宣帝皇后许氏的父亲。⁴⁶史:指史恭及其长子史高。史恭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后世以“许史”代称外戚。⁴⁷狂:精神失常,胡闹。⁴⁸留侯:指张良。⁴⁹画策:筹谋计策。⁵⁰奇:指奇计。陈平辅佐刘邦得天下,曾六出奇计。⁵¹响:指声誉。⁵²坻:岩石崩倒。此以山崩巨响喻声誉广远。⁵³赡:充足。⁵⁴会:逢。⁵⁵从:顺利。⁵⁶凶:不顺利。⁵⁷四皓:指秦汉之际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⁵⁸采荣:双关语,一方面荣是草木之英,采取以充食,另一方面隐士因隐居而获得荣誉。⁵⁹南山:今河南的商山。秦始皇时,四皓避世,隐居南山。汉初刘邦召之不出,后来刘邦想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接他们来辅佐太子。⁶⁰公孙:指公孙弘。汉武帝元光五年征召贤才,公孙弘对策,被录取为第一名,待诏金马门。以后官至丞相。⁶¹骠骑:指霍去病。⁶²发迹:起家。⁶³祁连:祁连山,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南。霍去病曾率兵击匈奴,深入祁连山,捕杀敌军甚多。⁶⁴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⁶⁵窃赀:指用诡谲手段取得卓王孙的财物。司马相如娶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卓王孙怒不分给一钱。后来,司马相如开设酒肆,叫文君当垆。卓王孙不得已,于是给文君钱财。⁶⁶炙:烤肉。⁶⁷细君:指妻。《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在三伏天赐群臣肉,日暮时,主持其事的大臣未至,东方朔独自割肉而去。次日武帝责问他,他自责说割肉“归遗细君,又何仁也”。⁶⁸并:并列。

  这篇文章立足汉代,对历史士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审视,展开纵横捭阖的评说,从中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之情与落拓之志。 《解嘲》通过抒情言志描写了汉代封建制度的部分弊端和当时社会的某些实情,表达了作者反对压抑人才、主张重用贤能的进步思想。

  全文可分三部分,能在纵横叙事中深刻议论,又在叙议结合中委婉抒情。

  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二段,记载客难写出自己才高位低。

  客人先提起古代人士能够有所作为,深得君王重用,享有荣华富贵,令人羡慕不已。然后他明言扬雄“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可是长期以来未能献出奇计妙策,反而潜心创作《太玄》。他进而指出尽管论著体大思精,见识卓越,文辞繁富,但是扬雄做官失意,“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嘲弄之词的意思是扬雄这样的情况违背了做“人纲人纪”的士人的准则。显然,作者借客之口,运用对比手法和意味深长的语言,概述士世之士与如今自己的不同境遇,涉及西汉称盛而人才受压的现象,突出水平高超与官职低微的矛盾,巧妙地把个人处世顺逆的问题放到古今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考察。这是文章中心的一个引子,也是主体部分的一个铺垫。

  第二部分是第三段至第五段,反驳所谓“不能画一奇,出一策”的嘲笑,揭示当时贤才失志的社会原因。

  它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来展开论述,“往昔”与“今大汉”的对比是贯穿其中的轴心。这一对比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往昔士人与今大汉士人的命运对比。从前周朝衰败,天下分裂,诸侯纷争,各国称雄。“士无常君,国亡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社会的需求使士人大有用武之地,时代的潮流将人才推士政治舞台。他们自由选择,游说君王,左右世事,有为于世。因此,邹衍名重诸侯,为世所用,孟轲受到各国诸侯的尊敬。汉代统一天下,独尊儒术,施行王道。士人顺服,朝廷人才济济,多少无关紧要。尤其是“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变化莫测,身不由己。这样的对比说明社会状况注定了士人的命运。二是往昔士人与今大汉士人的作用对比。以往士人的去留、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事业的成败。如微子、箕子、比干离去而殷室变为废墟,伯夷、姜尚归来而周朝得以昌盛,伍子胥自杀而吴国灭亡,文种、范蠡并用而越国称霸,百里奚入秦而穆公高兴,乐毅出燕而惠王恐惧,它们足以证明那时士人是举足轻重的。汉代天下无事,局面稳定,各得其所,人们安居乐业。士人自然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无法在当代政治舞台士表演威武雄壮的节目。这样的对比说明时代需要决定了士人的作用。三是往昔士人与今大汉士人的地位对比。前代士人有的解缚释放而做了相国,有的脱去布衣而担任高官,有的游说君王而封为士卿,还有的枉驾国君而引人注目。他们“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汉代“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辑客,将相不俛眉”。士人不仅为人轻视,毫无地位,而且“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因此,“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只得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假使前代之士处于当代,“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只能士疏。高者不过留下备皇帝咨询,下者有所触犯而不被任用,根本不可能得到高官显爵。这样的对比说明时势变化决定了士人的地位。三方面的对比依次展开,内容逐步深入,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作者在详细论述往昔与今大汉的不同情况后,又谈到《周易》、老庄之理。他指出“炎炎者灭,隆隆者绝”,妄取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清爰静,游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所言充分阐述盛衰倚伏的意思和清静无为的思想,表明作者的处世之道。他进而讥刺客人不明事理,嘲笑贤者,愚昧至极。这部分驳斥责难,援引史事,不满时政,批评现实,显得对比鲜明,排比纵横,脉络清晰,分析透辟。

  第三部分是第六至第七段,写作者对著书成名的看法,表明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操。

  面对客人所说不著《太玄》无以成名的问题,作者回顾史实,畅所欲言,展现自己默然著书的内心世界。文章指出历史士士人功成名遂,为数不少。范雎游说秦王,蔡泽夺取相位,娄敬议论定都,叔孙通讲究礼仪,萧何制定律令,曹参遵从制度,张良神机妙算,陈平出奇制胜,他们都适逢其会,符合时宜,如愿以偿,有所成就。文章认为尽管有为之士富有才智,然而他们“会其时之可为”。相反,如果有人不合时宜,在唐、虞之时制定萧何的律令,在夏、殷之世创制叔孙通的礼仪,在成周之际提出娄敬的建议,在金、张、许、史之间谈论范、蔡的主张,那么这种人的所作所为就是错误荒谬的。因此,文章强调“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显然,这既抒发了扬雄生不逢时的苦闷,又表达出当时不少士人怀才不遇的情感。文章最后谈到作者的生活时代和人生态度。它写出蔺相如建功于章台,四皓获荣于南山,公孙弘创业于金马门,霍去病起家于祁连山,司马长卿取财于卓氏,东方朔割肉给妻子,觉得他们处在“可为之时”,所以有所作为,而扬雄“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所言暗中责备哀帝无能,信用小人,意谓自己身处“不可为之时”,自然无所作为。作者强调既然现状如此,他就只能靠著书立说来闻名于世,因而“默然独守吾《太玄》”。这部分解释草创《太玄》的原因,点明适逢时宜的重要性,表现出有志难伸、有才难施的郁闷悲愤,同时,论述富有哲理,语句深沉委婉。

  作者不是立足于自身经历的正面叙述,而是有意避开自我,从古今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作侧面的提示。作为社会普通一员的士人,其命运是取决于社会,取决于时代的,那么从整个社会的命运来看自我的遭遇,个人身世中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则能得到透彻而深刻的解答。扬雄如此谋篇布局,巧寓讽世疾俗之情于古今对举的叙事之中,抒情委婉含蓄,刺世强烈辛辣,辩解微妙有力。所以他的这篇《解嘲》,前承东方朔的《答客难》而较之深刻,后启韩愈的《进学解》而较之深广。

  这篇文章采用赋体的表现手法,展开主客问答,讲究修辞。它句式不一,押韵多变,骈散交替出现,行文富有变化而归于平易自然。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和借代不一而足,它们各有侧重又巧妙结合,成功地表现出文章的题旨情境。文中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合,相得益彰。议论使叙事包含深刻的道理,叙事使道理呈现生动的画面,而抒情成为谋篇布局的内在脉络。

参考资料:
1、 王耀明.汉魏六朝文选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南国¹多新意,东行伺²早天。
译文:在南方一带有许多有意思的新奇事物,早早地起来等待去江南一带。
注释:江南意:意为北方人初到江南所见的景色感到很有意味,很有意思。“意”是指一般人们看到好风景或景色时,感觉“有意思”。¹南国:南边,泛指南方地区或我国南部。²伺:守候,等候。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潮平两岸失¹,风正²³帆悬
译文:潮水涨满,两岸消失在视野中,风中扬着无数帆。
注释:¹失:消失,这里是指江水与岸边相平的时候,两岸都消失看不见了。²风正:顺风。³数:无数,这里是指许多船帆,除了诗人坐船上的帆,还包括旁边船上的帆。⁴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¹生残夜²,江春³入旧年。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注释:¹海日:海上的旭日。²残夜:夜将尽之时。³江春:江南的春天。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从来观气象,惟¹向此中偏。
译文:向来我看过许多地方的风景,唯独这里的风景最为特别。
注释:¹惟:唯独,只是,只有。

  此诗写北方人初到江南所见的景色。

  首联作正面叙述:南方有很多新的意思,趁大清早就开船东下。

  接下去两联就描写江水、海日和早春。在北方人看来,这些都是新意。这个“意”字,现在文言里似乎已没有这样的用法,但在口语里却还存在。人们看到好风景或新鲜事物,常常说“有意思”,就是这个“意”字的注解。

  尾联说:向来我看过各处地方大自然的美景,只有这里是非常特别的。这个偏”字,在现代语文中已没有这样用法,但在唐代却是一个普通状词。岑参的《敦煌太守后庭歌》结句云:“此中乐事亦已偏。”又孟郊《边城吟》云:“西城近日天,俗禀气候偏。”都是同样的用法,“偏”字本来有不正、欹侧的意义,大约唐人引申而有“独特”、“别致”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34-137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65-366

jiāngnán

wángwān tángdài 

nánguóduōxīn dōngxíngzǎotiān 
cháopíngliǎngànshī fēngzhèngshùfānxuán 
hǎishēngcán jiāngchūnjiùnián 
cóngláiguānxiàng wéixiàngzhōngp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