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库儿,甚奇怪。
一下锄头,打破土块。
尽大地老和尚,髑髅粉碎,
坐一走七,圆融内外。
青松下,明窗内,
玉殿琼楼未为最。分毫定斤两。
涓滴见沧海,拄杖子话在。
田库儿,甚奇怪。
一下锄头,打破土块。
尽大地老和尚,髑髅粉碎,
坐一走七,圆融内外。
青松下,明窗内,
玉殿琼楼未为最。分毫定斤两。
涓滴见沧海,拄杖子话在。
释智朋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 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四月深涧(jiàn)底,桃花方欲然。
译文:四月山间的河流清澈见底,山上的桃花才将要开放。
注释: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掌贡举。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译文:哪里知道桃树长在地势偏下的地方,于是春风就偏往河边吹。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此意知(pō)(kān)¹,无言谁为传。
译文:此惺惺相惜的情谊十分值得珍惜,但这无声的情谊谁来替你们传达。
注释:¹堪惜:爱惜。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译文:过段时间若无人欣赏,就白白在这山间幽林处独自绽放。

yǒngshǒushàngshìlángwǎntáo--liúzhǎngqīng

yuèshēnjiàntáohuāfāngránníngzhīshìxiàsuì使shǐchūnfēngpiān

kānyánshuíwèichuánguòshíjūnwèishǎngkōngmèiyōulínqián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输租¹得钞²官更催,踉(liàng)(qiàng)³里正敲门来。
译文:缴了租税得到收据官府还派人催,里正踉踉跄跄忽然又来敲门。
注释:¹输租:缴了租。²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³踉跄:走路不稳的样子。⁴里正:即里长,古代乡里小吏,专管催督赋税。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手持文书¹杂嗔(chēn)²,我亦³来营醉归耳!
译文:拿着收据看了看又是发怒又是笑,我来只不过是要找杯酒喝而已。
注释:¹文书:催租的文件。一说指上文的户钞。²杂嗔喜:又是生气又是高兴。嗔,怒,生气。³亦:只是,不过。⁴营醉归:图谋一醉以归。意即勒索。营,图求。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床头悭(qiān)¹大如拳,扑破²正有三百钱。
译文:床头有个如拳头那么大的积钱罐,打破瓦罐取出攒下的三百文钱。
注释:¹悭囊:悭吝者的钱袋。此处指储蓄零钱的瓦罐,即“扑满”,取钱时须把罐打破,故下文说“扑破”。²扑破:取钱时把瓦罐打破。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不堪¹与君²成一醉,聊³复偿君草鞋费
译文:这点钱还不够让您喝醉一次,姑且给您算作补偿您的跑路费。
注释:¹不堪:不够。²君:指里正。³聊:姑且。⁴君:对里正的尊称。⁵草鞋费:行脚僧人有所谓“草鞋钱”,此指“跑腿费”,是公差、地保等勒索小费的代名词。

  这首诗,只八句五十六字,却有情节、有人物,展现了一个颇有戏剧性的场面,使人既感到可笑,又感到可恨、可悲。

  诗的前四句,写催租吏手拿公文,大摇大摆,又怒又笑,催租之外,索要酒钱。后四句,写农民拿出仅有的三百钱,不够差吏喝酒钱,权当草鞋费。这首诗揭露了催租吏向农民敲诈勒索的丑恶嘴脸,记叙生动,文字简约,明白如话。

  第一句单刀直入,一上来就抓住了“催租”的主题。全篇只有八句,用单刀直入法是适宜的,也是一般人能够想到、也能够做到的。还有,“催租”是个老主题,用一般人能够想到、也能够做到的单刀直人法写老主题,容易流于一般化。然而一读诗,就会感到不但不一般化,而且很新颖。这新颖,首先来自作者选材的角度新。请看:“输租得钞”,这四个字,已经简练地概括了官家催租、农民想方设法交清了租、并且拿到了收据的全过程。

  旧社会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老话:“早完钱粮不怕官。”既然已经交清租、拿到了收据,这一年就可以安生了。诗人《催租行》的创作,也就可以搁笔了。然而不然,官家催租的花样很多。农民欠租,官家催租,这是老一套;农民交了租,官家又来催,这是新名堂。范成大只用“输租得钞”四个字打发了前人多次表现过的老主题,接着用“官更催”三个字揭开了前人还不太注意的新序幕,令人耳目一新。这新序幕一揭开,一个“新”人物就跟着登场了。

  紧承“官更催”而来的“踉跄里正敲门来”一句极富表现力。“踉跄”一词,活画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气。“敲”主要写“里正”的动作,但那动作既有明确的目的性——催租,那动作的承受者就不仅是农民的“门”,主要的是农民的心。随着那“敲”的动作落到“门”上,就出现了简陋的院落和破烂的屋子,也出现了神色慌张的农民。凭着多年的经验,农民从急促而沉重的敲门声中已经完全明白敲门者是什么人、他又来干什么,于是赶忙来开门。

  接下去,自然是“里正”同农民一起入门、进屋,农民低三下四地请“里正”就座、喝水……这一切,都没有写,但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写而产生了写的效果,这就叫不写之写。在这里,不写之写还远不止此,看看下文就会明白。“手持文书杂嗔喜”一句告诉人们:“里正”进屋之后,也许先说了些题外话,但“图穷匕首现”,终于露出了催租的凶相。当他责问“你为什么还不交租”的时候,农民就说:“我已经交清了!”并且呈上官府发给的收据。“里正”接过收据,始而发脾气,想说“这是假的”,然而看来看去,千真万确,只好转怒为喜,嬉皮笑脸地说:“交了就好!我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来你这儿弄几杯酒,喝它个醉醺醺就回家罢了!”通过“杂嗔喜”的表情和“我亦来营醉归尔”的语气,把那个机诈善变、死皮赖脸、假公济私的狗腿子的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

  催租吏一到农家,农民就得设宴款待。“里正”既然明说要尽醉方归,那么接下去,大约就该描写农民如何借鸡觅酒了。然而出入意外,作者却掉转笔锋,写了这么四句: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钱罐“大如拳”,极言其小;放在“床头”,极言爱惜。小小的钱罐里好容易积攒了几百钱,平时舍不得用,如今逼不得已,只好敲破罐子一股脑儿送给“里正”,还委婉地赔情道歉说;“这点小意思还不够您喝一顿酒,您为公事把鞋都跑烂了,姑且拿去贴补草鞋钱吧!”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下面当然还有些情节,却留给读者用想象去补充,这也算是不写之写。

  “里正”要求酒席款待,农民却只顾打破悭囊献上草鞋钱,分明牛头不对马嘴,但却不怕碰钉子、触霉头。因为“里正”口头要酒,心里要钱,农民懂得他内心深处的潜台词。何况,他口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并不矛盾:有了钱,不就可以买酒吃吗?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跨越“里正”的潜台词以及农民对那潜台词的心照不宣,便去写送钱。“扑破”一句,实际上用了杜诗“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的典故。扑破“悭囊”,不多不少“正有三百钱”,说明农民针对“里正”“醉归”的要求,正是送酒钱,却又不直说送的是酒钱,而说“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其用笔之灵妙,口角之生动,也值得玩味。

  这首诗的纪事,就不是寸步不遗,而是大幅度的跳跃,同时又“气象联络”。八句诗四韵:“催”、“来”押平声韵,“喜”、“尔”押上声韵,“拳”、“钱”押平声韵,“醉”、“费”押去声韵。韵脚忽抑忽扬的急遽转换,也正好与内容上的跳跃相适应。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14-1015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 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bìn)¹(hào)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²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³。从伯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yé)!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¹⁰,自当¹¹任之于时。至于超迁¹²,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¹³谢毅,赦后杀郡¹⁴人周矫,矫从兄¹⁵球诣¹⁶¹⁷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qiǎn)从事收¹⁸毅,付¹⁹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²⁰,身无王爵²¹,非廷尉所料²²,不肯受²³,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²⁴执据²⁵,时人比之张释之²⁶。时当南郊²⁷,简文帝²⁸为抚军,执政²⁹,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sì)往往有赦,愚意尝谓³⁰非宜。何者? 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yì)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quē),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sì)。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jī)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shì)曰简。
译文: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发都变白了。当时人们叫他王白须。最初拜官为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王导对他说:“吏部打算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担任诸王的佐吏呀!”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就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候任职。至于超格提拔,这并不是我的愿望。” 于是王彪之就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后任尚书左丞、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
注释:王彪之(305-377):琅琊(lángy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名臣,官至尚书令、护军将军、散骑常侍。¹须鬓:胡须和鬓发。²除:拜受。³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官职名。⁴从伯:父亲的堂兄,堂伯。⁵导:王导(276-339),字茂弘,东晋权臣,书法家。⁶选官:主管铨(quán)选的官吏,如旧日的吏部。⁷佐: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⁸邪:语气助词,表判断。⁹多少:这里指官位高低。¹⁰足计:值得计较。¹¹自当:自然应当。¹²超迁:越级擢升,破格提拔。迁:升迁。¹³太守: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但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¹⁴郡: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¹⁵从兄:同祖父的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¹⁶诣:到。¹⁷州:扬州府。¹⁸收:拘捕。¹⁹付:交付。²⁰狱主:诉讼案件的当事人。²¹王爵:爵位。²²料:管辖,处理。²³受:受理。²⁴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文字)。²⁵执据:据理力争。²⁶张释之:生卒年不详,字季,堵阳(今河南南阳方城)人,西汉文帝(前203-前157)时廷尉,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²⁷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²⁸简文帝:司马昱(yù,320-372),晋穆帝时,升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372年1月6日至9月12日在位仅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为东晋第八位皇帝。²⁹执政:执掌朝政。³⁰谓:认为。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
握管¹门庭²侧,含毫山水隈(wēi)³
译文:文史官握着笔杆站立在朝堂一侧,笔尖在如山水般雕砚中蘸饱墨水。
注释:¹握管:书写、执笔人,指文史官。²门庭:宫殿,指朝廷。³山水隈:山水的弯曲处。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译文:历史由它书写简牍记录兴衰存亡,书写出的字体就想梦中花般美姸。
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
鹦鹉摛(chī)¹至,麒麟绝句²来。
译文:能够书写那明理死谏的忠勇鸿文,能够书写那精美吉祥的千古绝句。
注释:¹鹦鹉摛文:鹦鹉古有比喻忠勇之意,鹦鹉摛文指进谏。²麒麟绝句:麒麟古有比喻吉祥美好之意,麒麟绝句指精美吉祥的词句。
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何当遇良史¹,左右²振奇才。
译文:能遇秉笔直书的良心史官得其所,能助有识之士得名声远振不枉生。
注释:¹良史:忠于史实的史官。²左右:辅佐,帮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少年¹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注释:¹少年:年轻。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不效艾符¹(qū)习俗,但祈(qí)²蒲酒话升平。
译文: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注释:¹艾符:艾草和驱邪符。²祈:祈望。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bìn)¹日日添白头,榴²锦年年照眼明。
译文: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注释:¹鬓丝:鬓发。²榴:石榴花。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千载贤愚(yú)¹同瞬息,几人湮(yān)²几垂名³
译文: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¹贤愚:圣贤,愚蠢。²湮没:淹没,消失,毁灭。³垂名:名垂青史。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也正因为前文叙述的原因,他才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辞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duān

yīnyáofān tángdài 

shàoniánjiājiébèiduōqíng lǎoshuízhīgǎnkǎishēng 
xiàoài dànjiǔhuàshēngpíng 
bìntiānbáitóu liújǐnniánniánzhàoyǎnmíng 
qiānzǎixiántóngshùn rényānchuí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