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到处草青青,风絮随波欲化萍。野树著花多不识,荒村有路似曾经。
春郊到处草青青,风絮随波欲化萍。野树著花多不识,荒村有路似曾经。
溪回乍觉烟生水,寺近微闻塔语钤。日落滩头还独立,碧云微护两三星。
溪回乍觉烟生水,寺近微闻塔语钤。日落滩头还独立,碧云微护两三星。

chūnjiāo--wángshǒu

chūnjiāodàochùcǎoqīngqīngfēngsuíhuàpíngshùzhehuāduōshíhuāngcūnyǒushìcéngjīng

huízhàjuéyānshēngshuǐjìnwēiwénqiánluòtāntóuháiyúnwēiliǎngsānxīng

王守毅

王守毅

王守毅,字忏生,固始人。举人,官四川知县。有《后湖草堂诗钞》。 ▶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bàn)¹余晖²
译文:梦中逝去的春光还能追回来吗?我想用作诗吟句留住夕阳的光辉。
注释:¹绊:羁绊。²余晖:夕阳的阳光。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酒阑(lán)¹病客²惟思睡,蜜熟³黄蜂亦懒飞。
译文:饮酒将罢我只想去睡觉,花蜜已经熟了,黄蜂却懒得去采。
注释:¹酒阑:饮酒将罢。²病客:作者自指。³蜜熟:指花蜜已熟。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芍药樱桃俱扫地¹,鬓(bìn)丝禅(chán)²两忘机³
译文:芍药花和樱桃花都已凋谢了,我已经心无得失,不把生死荣辱放在心上。
注释:¹扫地:指花谢了。²禅榻:禅床。³忘机:没有机心,言心无得失,无纷扰。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凭君借取法界观¹,一洗人间万事非。
译文:我向你借《法界观》这本书,用其中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却人间一切烦恼。
注释:¹法界观:是佛教华严宗的一部重要著作的简称,本名《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唐代杜顺述,宗密注。

  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格律已经很严,而次韵诗又多一重限制,不易写好。苏轼诗中的次韵之作竟达三分之一。有人指责他骋才,搞文字游戏。其实,艺术本来就是戴着枷锁跳舞,限制越严,表演越自由,越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苏辙的原唱是:“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这当然不失为一首佳作,抒发了伤春之情,寄托了身世之感。但与苏轼和诗相比,却略逊一筹。

  原唱的首联是惜春,和诗的首联却语意双关,既可说是惜春,又可说是伤时,感伤整个“青春”的虚度,内涵丰富得多。出句以反问语气开头,着一“可”字,表示“青春”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比原唱的陈述句“不复追”,语气强烈得多。杜甫《曲江》诗有“何用浮名绊此身”句,苏轼反用其意,表示“欲将诗句绊余晖。”诗名虽也是浮名,但诗人已把功名事业一类浮名排除在外了,也就是“我除搜句百无功”、“更欲题诗满浙东”(《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之意。青年苏轼“奋厉有当世志”,本以“致君尧舜”为目的。但这种雄心壮志早已像春梦一般过去了。他因同王安石的分歧被迫离开朝廷,无法施展抱负,只好以“搜句”来消磨时光。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可见开头两句就感慨万端,有很多潜台词。

  颔联“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绊黄蜂亦懒飞。”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心灰意懒。前句直赋其心灰意懒之情,以“惟”字加强语气;后句用一“亦”字,以黄蜂之懒比己之懒。

  颈联“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是化用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出句写景,遥接首句的伤春,“俱扫尽”的“俱”字说明春色已荡然无存;对句抒情,是“酒阑”句的进一步发挥,说自己淡泊宁静,泯除机心,不把老病放在心上。

  尾联“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是进一步抒情,作者想要借《法界观》里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刷世间之烦恼。

  苏辙原唱颔联是比,颈联是赋,对仗平稳。苏轼和诗中间两联颇富变化,元人方回称其情和景相互交织,虚虚实实,“一轻一重,一来一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六)。此诗尾联上句五仄落脚,下句不作拗救,正是“诗律颇宽”的表现。虽然未守诗律,但有“神妙流动”之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事的感伤,对于宦海的沉浮,不执着于一时、心灰意懒的感伤。诗写得含蓄有味,别有深情。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8-69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68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烟树寒林¹半有无,野人²行李³更萧疏
译文:烟树寒林时隐又时现,我的行装轻便又简单。
注释:¹烟树寒林:笼罩在烟雾与微寒中的树林。²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³行李:即行装。⁴萧疏:稀稀落落,这里指行装轻便简单。
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hòu)长堠短¹逢官马²,山北山南闻鹧(zhè)(gū)³
译文:到处都能遇到官家马,鹧鸪满山啼叫声不断。
注释:¹堠长堠短:指行程或长或短。堠,古代驿路旁边记里程的土堆。²逢官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马。³鹧鸪:鸟名,古人认为它的叫声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
万里关河成传舍¹,五更²风雨忆呼卢³
译文:万里关河都是派行舍,呼卢之声好像响耳边。
注释:¹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²五更:古代记时制度,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泛指夜间。³呼卢:古代博戏的一种,又名“樗蒲”,博具为五木,类似后世的掷色子,用五个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掷出后,五子皆现黑,即为“卢”,是最高之采,掷子时,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卢”。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寂寥(liáo)¹一点寒²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³
译文:深夜只有一盏寒灯在,盅盅美酒未把愁闷遣。
注释:¹寂寥:寂寞。²寒:指灯光带有寒意,形容环境的冷清。³沽:买。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两句为后文的以酒浇愁作了张本。先写这一笔,正是他写此诗的目的,既能够哄起读者的联想,又有助于文章主题的表现。当然,这里没有提到一个“愁”字,然而诗人巧用“半有无”“更萧疏”自然景物和行装的点染,从中不难看出作者此时此地的心境,并为后句作了伏笔。这一笔虽很细小,而在结构上是十分关健的。其一是攀领全篇的点睛之笔,其二是理解全诗的要害之处。因此,作者于此是精力着著。

  第三句紧接首句,又作了环境氛围的补充:我为什么要长期离家不能归呢?因为“堠长季堠短逢官马”。这是一个意在言外之句。含蓄地点出了官差多,民役艰,百姓苦的现实。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很深,又很难排遣。第四句用“行不得哥哥”的鹧鸪声,思归不能归,想回又回不去,来烘托自己伤感的心情。他所见的都是官家的驿马,所闻的又偏偏是让他羁旅难过的鹧鸪声,以悲景衬悲情,更显见愁思的浓烈。

  接下来“万里关河成传舍”这句是写他自己足迹之广,聊寂情怀之深。他走过许多地方:陕西、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可见他离家的时间实在不短了。离家久远,又正逢季节变化,游子自然产生了归乡之念,何况又只有寂真陪伴自己。然而诗人没用更多的笔墨,只用追忆起当年与朋友博戏时的热闹生活场面,来反衬当前旅舍中的寂突。这里将过去热闹的“景”与现在寂宾的“情”联系起来,恰恰收到了相比一相衬的作用。诗人有意在追忆欢乐的场景中涂抹上与他当时感情并不太协调的色彩。本来写的“愁”,却故意把景写得“喜”,造成“景”和“情”的完全对立,在对立中构成情景间的一种特殊联系,其好处在于能使某种特定场合的特定情感,抒写得更加曲折和深刻,这正是王夫之提倡的以乐写悲的手法。

  末两句,用一盏寒灯为自己作伴,用饮酒来排忧解愁作结。当然,这也是作者的主旨所在,直抒了在百无聊赖的寂寥之中,以酒浇愁,一醉方休的情感。

  这首诗句式整齐,三、四两句“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鹤鸽”,五、六两句“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对仗工整。可见诗人遣词造句工夫之深,非同一般。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峭壁连崆(kōng)(tóng)¹,攒(cuán)²叠翠微³
译文:悬崖峭壁连接着的是崆峒,簇聚的山峰上堆着翠微。
注释:彭州:属剑南道,故治在今四川彭州市。¹崆峒:大山名,在四川平武西,山谷深险,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相似,故名。²攒峰:密集、簇拥的山峰。³翠微:山气呈青绿色,故日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¹
译文:鸟声婉转值得驻马,树色悦目可以忘机。
注释:¹忘机:指去除得失功利之心。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怪石时侵径,轻萝¹乍拂(fú)²衣。
译文:怪石嶙峋声声侵占道路,女萝飘荡恰好拂拭襟衣。
注释:¹轻萝:一名松萝,地衣类植物,生深山中,呈丝状,常自树梢悬垂。²拂:拭,轻轻擦过。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路长¹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译文:道路漫长愁于作客,上了年纪更是思归。
注释:¹长:指离家远。作客:客居他乡。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且悦岩峦(luán)¹,宁(nìng)²(jiē)³意绪违
译文:幸喜能看到岩峦胜景,还叹息什么意绪相违。
注释:¹岩峦胜:山景美好。岩,高峻的山。峦,小而锐的山。²宁:岂可,岂能。³嗟:叹息。⁴意绪违:指年老而仕宦边远地区,不合自己的意愿。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山行应未尽,谁与¹玩芳菲²
译文:山路是那么无穷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
注释:¹谁与:与谁。²芳菲:本谓花草的芳香,后亦指称花草。

  一至四句紧扣“山行”而展开:写彭州界山脉连亘起伏,群峰如聚,层峦叠翠,勾画出西南山景雄奇秀丽之特点,诗人茕茕独行,一路山川美景美不胜收,驰荡着诗人的心魄。峭壁峻岩,峥嵘森布,其上苍松翠柏,盘根错节,如山鬼魑魈,张牙舞爪;千峰攒聚,万壑深幽,山岚轻袅,风烟恬淡。天空中飞鸟百啭千回放着歌喉,其声若仙乐,嘹亮清越,响遏行云,唱破了山林的幽寂,也唱醉了诗人。原始物态的狰狞粗朴、幽森浑莽,又和谐浑圆、劲美清丽的绝胜风光,直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诗人不禁驻足停马,留连赏玩,赞叹不绝。

  五至八句则是在前面整体描绘之基础上,攫取两幅近景写“山行”之难: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轻萝蔓生,缠绕于山岩峭壁间,还时不时撩人衣裳。诗笔生动如在目前。但因面临“年老”“路长”之困难又不免顿生悲愁。然诗人“思归”之愁瞬间即逝,代之以对“岩峦”胜境之欣赏。故虽与“意绪”有违,又有何值得嗟叹。自勉之意甚浓。但因“山行”未尽,愁绪终难完全排除,思乡情愁也难以遏止。

  九至十二句写忧事萦怀,心绪怏怏,但置于一边,且去饱览山川锦绣,绝胜烟景,何必郁郁寡欢,使山川之玲珑秀色无人赏玩。山行逶迤,长路漫漫,无限芳菲争相逞妍供媚,吟赏不尽,无人能怀清赏之雅兴,忘机之真心,与我同游共赏,言无人共“玩芳菲”,话虽委婉,而失意甚明。

  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了入蜀途中的见闻,继而抒发跋涉旅途之上的羁旅之思与怀乡之情,写景远近结合,声色交错,抒情多所转折起伏,以凸显诗人内心情感之曲折变化,表现了诗人独自赶路时寂寞凄凉的游子心境。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李新解.高适集·岑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117

péngzhōushānxíngzhīzuò--gāoshì

qiàoliánkōngdòngzǎnfēngdiécuìwēi

niǎoshēngkānzhùlínwàng

guàishíshíqīnjìngqīngluózhà

zhǎngchóuzuòniánlǎogèngguī

qiěyuèyánluánshèngníngjiēwéi

shānxíngyīngwèijǐnshuíwánfāngfēi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有个人人¹,飞燕²精神。急锵(qiāng)环佩³上华裀(yīn)。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译文:有一位心爱的女子,舞蹈时的佩采神韵有如飞燕。伴着急促悦耳的玉饰声,她翩翩起舞于华丽的地毯上;佐酒之乐伴随着她红袖的飘动而响起,她的腰身轻柔,犹如佩吹拂下的柳枝。
注释: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等,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乐章集》注明为“歇指调”,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¹人人:那人。常指所爱者。此处指歌女。²飞燕:指赵飞燕,汉成帝皇后,能歌善舞,以体态轻盈著称,其事见《汉书·孝成皇后传》。³急锵环佩:环佩发出急促的铿锵响声,形容步履轻盈敏捷。⁴裀:《说文解字》谓“重衣也”,此处指供歌舞用的地毯。⁵促拍:节奏急促的乐曲。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sù)¹轻裙,妙尽尖新²。曲终独立敛(liǎn)香尘³。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pín)
译文:飘舞的衣裙发出的簌簌声,美妙最新奇。音乐结束了,她收敛了步履亭亭玉立。像西施一样皱着双眉,料想是她的身心已然困倦了吧。
注释:¹簌簌:象声词,此处形容衣裙飘动之声。²尖新:新颖别致。晏殊《山亭柳·赠歌者》:“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³香尘:女子舞步带起的尘土。⁴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⁵眉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以黛画眉,因此以眉黛指眉。⁶颦:皱眉。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貌美的舞女和她轻盈的舞姿,主要描写其舞姿。

  上阙起首二句“有个人人,飞燕精神”,人人”二字传达出了词人对她的喜爱之情,然后词人将舞女比作赵飞燕,简练而直接,说明她既有美丽的容貌,又善于舞蹈。

  接下来,词人对舞女及舞姿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三句写舞女的舞姿,在叮叮当当的环佩撞击声中,她疾步踏上华丽的地毯,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地甩动红袖,那舞动的身躯如同轻盈的柳枝在风中摇曳。

  下阙紧接上片,继续描绘舞女,“簌簌轻裙,妙尽尖新”二句写舞女的装束,她美丽的衣裙飘动起来,发出簌簌的声响。

  “曲终独立敛香尘”一句,舞女停止了舞步,词人没有直接描写舞女亭亭玉立的静态美,而是从旁着笔,写她舞步惹起的香尘的凝结。香尘似是随着她的静立而凝住,这本是观赏者的一种错觉。词人的词笔将错就错,用来衬托舞者独立之时雕塑般美丽的造型。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二句显示了柳永对她的爱怜之意,并且词人将舞女皱眉的样子比做西施,用来回应开头,首尾呼应。另外词人并没有解释舞女为何“眉黛双颦”,这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此词如同几幅速写画,短小而精致,简单而传神。词人抓住了舞女神韵和体态,用了“飞燕”、“急锵环佩”、“促拍”、“红袖”、“风柳腰身”、“簌簌轻裙”、“独立”、“香尘”、“眉黛双颦”等字词,既有神态的表露,又有音响地描绘;既有体态的描写,又有内心的刻画。将一位风尘舞女的形象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小男供饵(ěr)妇搓(cuō)丝,溢榼(kē)¹香醪(láo)²倒接䍦(lí)³
译文:小男孩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准备做钓鱼线,丈夫倒裹头巾,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浓浓的香气。
注释:¹榼:古代酒器。²醪:浊酒。³接䍦,古代一种头巾。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译文:太阳升起两竿高了,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南池继续垂钓。
诗人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家人垂钓时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生活场面。读来令人感到温馨有趣。

nánchí

yǐng tángdài 

xiǎonángōngěrcuō xiāngláodàojiē  
chūliǎnggān竿zhèngshí jiāhuānxiàozàinánc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