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凭绣槛(jiàn)¹,解罗帷(wéi)。未得君书,断肠²潇湘³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fēi)
译文:倚着雕花的窗栏,掀开锦绣的帐帘,看着潇湘的群雁向北飞去,期盼的书信却仍未到来,相思的人儿愁得肠断。不知出征的人何时才能归来?海棠的花儿已在相思中凋谢了,霏霏的雨好似泪涟涟。
注释: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绣槛:雕绘华美的栏杆。槛,栏杆。²断肠:一作“肠断”。³潇湘:两条水名。⁴霏霏:雨纷飞的样子。

  这首词起二句一“凭”一“解”,连续两个动词,写出女主人公有所思怀而心绪不宁。按照词意,顺序应为“解罗帷,凭绣槛”,这里使用逆挽法,凸显女子凭栏怀念、盼望征人的形象,并且“凭”“解”两个动作,既揭示出女子内心的不安,也为后面描写她的所见所感张本。接着二句,先写思妇失落,再写潇湘雁飞,以春雁北飞反衬人情。“未得君书”为凭栏解帷之由。“断肠”二字,一气直下,也是凭栏时所见所感:潇湘春雁,按时归去,人不如鸟,归期渺茫。“不知”句一问,把女子的企盼引向无法知晓的茫然,直接抒发其内心的愁苦。末二句又将词意宕开,写暮春时节,海棠花谢,细雨霏霏,构成凄楚迷蒙的境界,以景结情,将女主人公无限遐思织入海棠花谢雨蒙蒙之中,将她伤春感怀、念远思人的痛楚情绪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

  此词不仅勾勒出一幅思妇凭栏远望的图景,而且通过景物描写,十分细腻而含蓄地道出了她无限惆怅的情绪。语句比较朴质,写得饶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1-82

xiáfāngyuàn··píngxiùkǎn--wēntíngyún

píngxiùkǎnjiěluówéiwèijūnshūduànchángxiāoxiāngchūnyànfēizhīzhēngshíguīhǎitánghuāxièfēifē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倚着雕花的窗栏,掀开锦绣的帐帘,看着潇湘的群雁向北飞去,期盼的书信却仍未到来,相思的人儿愁得肠断。不知出征的人何时才能归来?海棠的花儿已在相思中凋谢了,霏霏的雨好似泪涟涟。

注释

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绣槛:雕绘华美的栏杆。

槛,栏杆。

断肠:一作“肠断”。

潇湘:两条水名。

霏霏:雨纷飞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1].隆中对原文及翻译.中华文本库.2014-08-25
赏析

  这首词起二句一“凭”一“解”,连续两宁动词,写出女主人公有所思怀而心绪不宁。按照词意,顺序应为“解罗帷,凭绣槛”,这里使用逆挽法,凸显女子凭栏怀念、盼望征人的形象,并且“凭”“解”两宁动作,既揭去出女子内心的不安,也为后面描写她的所见所感张本。接着二句,先写思妇失落,再写潇湘雁飞,以春雁北飞反衬人情。“未得君书”为凭栏解帷之由。“断肠”二字,一气直下,也是凭栏时所见所感:潇湘春雁,按时归去,人不如鸟,归期渺茫。“不知”句一问,把女子的企盼引向无法知晓的茫然,直接抒发其内心的愁苦。末二句又将词意宕开,写暮春时节,海棠花谢,细雨霏霏,构成凄楚迷蒙的境界,以景结情,将女主人公无限遐思织入海棠花谢雨蒙蒙之中,将她伤春感怀、念远思人的痛楚情绪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

  此词不仅勾勒出一幅思妇凭栏远望的图景,而且通过景物描写,十分细腻而含蓄地道出了她无限惆怅的情绪。语句比较朴质,写得饶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1-82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¹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²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³,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qíng),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都在这里集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击破历下而开创汉朝的基业,而今将军你攻克祝阿而由此发迹。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国的西部地界,因此你的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比的。然而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服的对手,而将军你却是独立战胜强劲的敌人,取得的功劳要比韩信困难。另外,当初田横烹杀了郦食其,到田横投降的时候,高帝下诏给卫尉郦商,不允许他与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来归降听命,我也要诏告大司徒伏湛,解除他和张步的冤仇,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将军你以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这项重大的计策,我曾经以为这事无人理解难以实现,如今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注释:光武帝:即汉光武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临淄:原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县。耿弇(yǎn):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字伯昭。刘秀即位后,任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¹韩信破历下:汉高帝三年,韩信袭击历下军,平定临淄。历下,今山东历城县。²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东长清县。光武帝建城五年春,张步屯军祝阿,耿弇率兵讨伐,大破张步。后两军又战于临淄,耿弇攻临淄。这时光武帝车驾到临淄,亲自劳军。³西界:历下、祝阿都是古时齐、鲁的分界,在齐国的西部。秦末,田儋自立为齐王,割据旧齐地。后田儋子田横,立兄田劳子广为齐王,自己为相。汉王刘邦派郦生去齐劝降,田横接受,解除历下军。韩信便趁其不备袭击。⁴勍敌:即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⁵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郦生,即郦食其。⁶卫尉:即郦商。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郦食其的弟弟,刘邦即帝位后封信成侯。⁷“张步”三句: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刘永也遣使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接受刘永的封号,杀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亲伏湛。⁸“将军”二句:耿弇在南阳跟从刘秀,自请北收上谷兵,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东攻张步,平定齐地。当时,刘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这篇百余字的谈话精辟短小,特色鲜明。作者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励之。。

  第一句至第三句是文章的第一层,写光武帝对耿弇削平割据的战略构想并不以为然,但当战争开始后耿弇在战斗中节节胜利,使光武帝为之振奋。尤其是当耿弇拿下临淄以后,光武帝深受震动,破例亲临前线劳军。他对耿军事上的才能和胜利极为赞赏,可他并不是滔滔不绝空发议论,而是用简练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如:过去用兵如神的韩信,是破历下开创了汉家基业的。而今,耿弇却以攻取祝阿而大显神威,可以说是和韩信“功足相方”了。过去,韩信平定青州,是“袭击已降”,借他人之力取胜,而现在耿弇却凭借自己的才智,“独拔勍敌”,这就高出韩信一筹了。所以说“其功乃难于信也”。这些事实表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些胜利的取得,恰恰表明了耿弇是个“有志者”,是个非同一般的英雄。作者以历史和现实来评人论事,既省却了大段的空泛议论,又达到了表彰鼓励耿弇的目的,使人心悦诚服。 [1]  作者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了耿弇智勇双全、功勋卓著。首先,作者用今昔对比,说明韩信“开基”和耿弇“发迹”皆在战略要地“齐之西界”。耿弇取得的重大胜利无疑对稳定东汉局势有重大意义,其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媲美的。历史上,汉家基业的创立,是靠韩信这样一批功臣实现的,而现今的中兴,也是由于有耿弇一样的骁将而成功的。光武帝是感到由衷欣慰的。接着,作者又进一步用衬托的方法,突出表彰耿弇的功劳大大超过了韩信,因为韩信虽然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但他平定齐国时是“袭击已降”,攻击的是放下武器的敌人,这算不了什么。而耿弇平定割据势力,却“独拔勍敌”,靠自己的智勇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所以“其功乃难于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以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这种赞誉无疑会更加激励人们的斗志,也达到了光武帝劳军的目的。

  第四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指明历史上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对田横投降后“诏卫慰不听为仇”,而现在对张步也将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诏大司徒释其怨”。这一比较,一方面交待了对敌政策,瓦解分化了敌人,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炫耀自己是明君贤主的心理。对比和衬托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短,语言生动。这段谈话一共六句三层。前三句为一层,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彰耿弇的功绩,简练阐述他不仅和韩信“功足相方”,而且“其功乃难于信”。中间两句为一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回顾历史,联系现今,交待对张步的政策,以分化瓦解敌人。最后一句为一层,盛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结束谈话。这三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不蔓不枝,观点鲜明。这段谈话,语言也异常简洁, 凝炼, 如对历史事件, 寥寥数笔精炼概括, 既不铺张展开, 也不妄加评论, 省却大量篇幅, 作到言简意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 有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 至今还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本文只有百余字,但能恰当地引用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光武帝首先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所以更值得称颂,这大大地肯定了耿弇的战功。接着又引证史实,表明只要张步投降,他愿意赦免其罪过。这就进一步瓦解了敌军。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 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天可度(duó)¹,地可量²,唯有人心³不可防。
译文:天地能够测量,唯有奸诈之人的心最难防。
注释:诈人:指官僚阶层中的阴险奸诈之辈。¹度:测量,计算。²量:测量,丈量。³人心:这里专指奸诈之人的心。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但见丹诚¹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huáng)²
译文:只听说忠心红得像血,谁知道些善于说假话的人,舌头像簧一样。
注释:¹丹诚:忠心。²巧似簧:《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簧,乐器里用以发音的片状振动体。这里是指那些善于说假话的人,舌头像簧一样,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迷惑人。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掩鼻君莫掩¹,使君夫妇为参(shēn)²
译文:劝你掩鼻子你不要掩,免使你夫妇俩变成参与商。
注释:¹“劝君掩鼻”二句:《韩非子·内储说下》载,楚王的夫人郑袖,性多嫉妒。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人,郑袖表面上对这位美人十分友好,暗中却设计陷害她。郑袖对美人说:“楚王非常喜欢你,只是讨厌你的鼻子。你见楚王应该掩鼻。”于是美人见楚王便掩鼻。郑袖又对楚王说:“美人讨厌您身上的臭气,所以见您就掩鼻。”楚王听后大怒,下令割掉了美人的鼻子。²参商:参星和商星。《左传·昭公元年》载,昔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次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帝迁阏伯于商丘,主祀辰星,即商宿。迁实沈于大夏,主祀参宿。参商二星,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常用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会。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劝君掇(duō)蜂君莫掇¹,使君父子成豺狼²
译文:劝你捉蜜蜂你不要捉,免使你父子俩变成豺和狼。
注释:¹“劝君掇蜂”二句:蔡邕《琴操》载,尹吉甫有个儿子叫伯奇。伯奇的母亲死了,尹吉甫就又娶了后妻。后妻生了个儿子叫伯邦。后妻在尹吉甫面前造谣说,伯奇调戏她,她还安排尹吉甫在暗中观察,并故意放一只毒蜂在自己衣领上,让伯奇替她捉。这样尹吉甫就真以为伯奇调戏后母,因而把伯奇赶出了家门。后因以“掇蜂”为离间骨肉的典故。掇,拾取,捉拿。²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
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海底 一作:水底)
海底鱼兮天上鸟¹,高可射兮深可钓。(海底 一作:水底)
译文:海底的鱼啊天上的鸟,高的可以射,低的可以钓。
注释:¹“海底”二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对他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跑的兽可以做网捉,游的鱼可做丝绳钓,飞的鸟可以做箭射。”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唯有 一作:只有;之间 一作:之中)
唯有人心相对时,咫(zhǐ)¹之间不能料²。(唯有 一作:只有;之间 一作:之中)
译文:唯有人们相对坐,各自安的什么心,谁能料得到?
注释:¹咫尺:形容很近的距离。古代以八寸为咫。²料:估计,猜想。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¹,笑中有刀潜²杀人。
译文:你不见李义府之流笑欣欣,笑中有刀暗杀人。
注释:¹欣欣:高兴的样子。²潜:暗中,暗地里。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阴阳神变¹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chēn)²
译文:变化神奇的阴阳都可以测定,而人间的“笑是瞋”不能测定的结论。
注释:¹阴阳神变:《周易·系辞上》:“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²瞋:发怒时睁大眼睛,这里是生气、发怒的意思。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相争夺。有的人表面上装得一片赤诚,满面笑容,花言巧语,而在背后却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这首诗对人心险恶进行了揭露,诗人让人们警惕,不要上他们的当。

  这首诗可分为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先阐明观点,然后分别用典加以论证。自“天可度”至“使君父子成豺狼”为第一段,写奸人的伪言可离间夫妇、父子的关系。开篇用天地和人心对比,说明人心难测,不可不防。天地本来不能被度量,诗人却言之凿凿地说可以衡量,原来是因为人心的关系。由此可见,揣摩人心的难度高于度量天地。当然这里的“人心”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小序里的“诈人”,也就是那些阴险狡诈之辈。“但见丹诚赤如血”二句言人世间的某些人,表面看起来热血喷涌,丹心赤诚,实际上他们善于伪装,巧言惑众。这里用“但见”与“谁知”搭配,十分巧妙,加上用比,深刻揭露了这类人两面派阴险丑恶的嘴脸。紧跟“劝君掩鼻君莫掩”四句,连用“掩鼻”“掇蜂”两个典故,揭露了楚怀王夫人郑袖和尹吉甫后妻内心阴暗,巧施奸计,最终达到了她们“割美人鼻”和“放伯奇于野”的目的。诗人巧用比喻,用参商二星比喻夫妇离散,用豺狼野兽比喻父子成仇。这两个典故说明,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会因为“诈人”的挑拨而反目。

  自“海底鱼兮天上鸟”至“不测人间笑是瞋”为第二段,深入一层,将笔触及官僚阶层中的阴险奸诈之辈,揭露他们人性的极端卑劣丑恶。“海底鱼兮天上鸟”以下四句以高鸟可射、深鱼可钓来衬托人心不可预料。“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二句用李义府笑里藏刀、暗中杀人的历史典故,说明专制政体下政治运作的黑暗和人性的险恶。这说明不管在官场还是生活中,阴险狡诈、笑里藏刀的人是很难提防的。末二句则自然得出变化神奇的阴阳皆可以测定,而人间的“笑是瞋”不能测定的结论。这样,就使人们认识到阴险奸诈之辈的可畏、可恨,对此类人必须高度警惕。

  这首诗巧用典故,写出了诗人在生活、官场中的重要感受,批评了言行不一的狡诈小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是诗人对世态人情细微观察的结果,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世之情。通篇全用议论,语言短促有力,明白如话,对世态人情的描摹刻画入木三分,设喻生动贴切,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使这首说理性很强的诗变得生动活泼,而道理又说得明白透彻。

参考资料:
1、 曾凡玉编著. 唐诗译注鉴赏辞典[M]. 武汉:崇文书局, 2017:890-891.
2、 李希南,郭炳兴编著. 白居易诗译释[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151-153.
3、 马玮主编. 白居易诗歌赏析[M].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7:129.
4、 费如明著. 白居易诗赏析[M].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2:117.

tiānduó ·ězhàrén

bái tángdài 

tiānduó liáng wéiyǒurénxīnfáng 
dànjiàndānchéngchìxuè shuízhīwěiyánqiǎohuáng 
quànjūnyǎnjūnyǎn shǐ使jūnwéicānshāng 
quànjūnduōfēngjūnduō shǐ使jūnchéngcháiláng 
hǎitiānshàngniǎo gāoshèshēndiào  (hǎizuò shuǐ )
wéiyǒurénxīnxiāngduìshí zhǐchǐzhījiānnéngliào  (wéiyǒuzuò zhǐyǒu zhījiānzuò zhīzhōng )
jūnjiànzhībèixiàoxīnxīn xiàozhōngyǒudāoqiánshārén 
yīnyángshénbiànjiē rénjiānxiàoshìchēn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灵峰之山¹,其上曰²金鸡之峰³。其草草竹;其木草枫槠(zhū),草松;其鸟草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zhù)之峰,欧冶子¹⁰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bó)¹¹崖石有阁曰松风阁¹²,奎(kuí)上人¹³居之。
译文:会稽的灵峰山,最高峰叫金鸡峰。山上的草木多半是翠绿的竹子;那里的树多是枫树、槠树,还有许多松树,那里的鸟多是竹鸡。外形像鸡但是比鸡小,身上有彩色的花纹,喜欢啼鸣。灵峰寺就在灵峰山中,四面被山环抱着。寺院对面的山叫“陶山”,曾经是华阳外史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院东南的山叫“日铸峰”,曾是欧冶子铸造宝剑的地方。寺院的后边迫近山崖的地方有一个小阁楼,名叫“松风阁”,奎上人就居住在那里。
注释:活水源: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会稽山上。¹灵峰之山:在绍兴东南会稽山上。山中有灵峰寺,下文“寺居山中”即是。²曰:说。³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⁴槠: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球形。⁵竹鸡:一种形似鹧鸪而小的鸟,草呈橄榄褐色,生活于竹林中。⁶寺:指灵峰寺。⁷陶山:一名陶晏岭,在绍兴东南四十馀里,以南北朝时齐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陶山。⁸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为齐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以佐萧衍夺齐帝位,建立梁朝,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外史,古人常用为别号。⁹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陶山以北,相传为春秋时工匠欧冶子铸剑之所。¹⁰欧冶子:春秋时期的工匠,曾应越王聘,为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钓五剑,后又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¹¹薄:迫近,靠近。¹²松风阁:今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¹³奎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 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xià)¹,涓(juān)涓然²冬温而夏寒。浸³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lù),潴(zhū)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qīng)白野公¹⁰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fèn)¹¹,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¹²常来食之。其草草水松¹³、菖(chāng)¹⁴。有鸟大如鸜(qú)(yù)¹⁵,黑色而赤觜(zuǐ),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¹⁶。有二脊(jǐ)¹⁷,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¹⁸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译文:这里有清泉,山石的缝隙流出涓涓细流,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泉水慢慢汇成一条小水渠,一年四季永不枯涸。渠水涨满了就向西南流去,遇到有沙土的地方就在沙土底下暗暗流过,从沙土旁流出来就形成了四个小水池。往东流到山脚下,汇聚成一个大水池,再往东流就注入了若耶溪,再向东北注入镜湖。这条水刚刚汇成小渠的时候,水深不过一尺,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俯视清流,那山崖上的苍松翠竹花草树木无不在水底倒映出来。所以秘书卿白野公常常到这里来游赏,在流水旁边从早坐到晚,还给流水取个名字叫“活水源”。流水中有石蟹,铜钱大小,还有小鲫鱼,纯黑色,居住在石穴中,有水耗子经常来吃小鲫鱼。水中的草多是水松、菖蒲。有一种鸟就像鹦鹤那么大,羽毛是黑色的,嘴是红色的,常常在水边叫个不停,那声音像竹鸡,可比竹鸡叫声还要婉转流利。有两只脊令,常常从翠竹上飞下来,立在山石上,洗完澡,饮足水,就叫着飞走了。我初春来的时候正当特别冷的天气,这些水中的生物都还蛰伏着没有出来。这个时候,全部都出来活动了。还有四五个小虫子,全如小指头那么大,形状如同半个莲子,整天在水面上转着圈浮游,日光照在它们的脊背上,颜色就象是紫色的水晶石,也不知道那是些什么虫子。
注释:¹石罅:石缝。²涓涓然:细水慢流的样子。³浸:渐渐地。⁴伏行:从地下流。⁵山麓:山脚。⁶潴:汇聚。⁷若耶之溪:即若耶溪,在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春秋时期美女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⁸湖:指鉴湖,在绍兴南,又名镜湖。⁹秘书卿:元代秘书监长官,正三品。秘书监,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见《元史·百官志六》。¹⁰白野公:即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伯牙吾台氏,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元英宗至治间进士,历官集贤修撰、秘书监、礼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与方国珍水战,阵亡。《元史》有传。¹¹鲼鱼:即鲫鱼。¹²水鼠:生活于水边的一种鼠。¹³水松:藻类植物,可入药。¹⁴菖蒲:草年生草本植物,长于水边。¹⁵鸜鹆:鸟名,俗称八哥。¹⁶滑:流利。¹⁷脊令:鸟名,即鹤钨。¹⁸诸水族:生活于水中的动物。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 ,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予既爱兹(zī)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²(xián)³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gài)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译文:我既喜爱这条溪水的清澈澄明,又喜欢它源头永不枯竭,能让这么多小生物都来依附它,很有点像君子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奎上人又说: “每逢遇到大旱的年景,泉水所经过的地方,能灌溉数十亩良田。”那么,它的恩泽又能普及到众人了。白野公深深地爱上了这“活水源”是很有道理的呀。
注释:¹兹:这。²群动:各类动物。³咸:皆。⁴属岁旱时:当逢农旱之时。属,适逢。⁵泽:润泽,湿泽。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周围的山川形势,泉水的源流变化,水里的草木虫鱼,以及游人的欣赏迷恋,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近之情。

  文章清新流畅,读之如临其境。本文一共可分为三段:首段写山,次段写水,末段抒发感想。

  作者下笔就先从灵峰山写起。写灵峰山的景色从两方面写,其一是写山顶金鸡峰上的三大特色:多竹,多枫槠、松树,多有文采而善鸣的竹鸡。仅这三多,便点染出灵峰山竹树繁茂、山鸟啼鸣的动人景象。

  其二是写灵峰寺周围的形势和景物:“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日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日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日松风阁,奎上人居之。”从古今曾在此居住或活动过的名人高士,使读者领受到这灵峰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灵气所钟,景象不凡。

  作者写山是为了写水。“活水源”是题目正文。写水则是分为四层来写。

  第一层,从源头写起:“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泉水从石缝中流出,非常细小,却能冬天给人温暖,夏日给人清凉。起笔就使读者感到这泉水十分亲切。

  第二层,从泉水的冬夏不枯和由小到大,写其涌动活跃的生命力:涓涓细流,逐渐汇合就变成了小渠,水从渠中溢出向西南流去,在沙土中形成潜流,从旁渗出积成四个小池;东流至山脚下又汇聚成一个大池;再向东流注入若耶溪中,向东北又流入鉴湖之中。这水伏行旁出,时隐时现,溢淌流注,奔腾不息,犹如血脉之流贯于人体的全身,它赋予了山川自然以生命。由此,以水的动态变化初步写了“活”字的真义:“活”就是不停息的运动,“活”就是生命之源。

  第三层,写渠水的澄澈可爱和“活水源”的得名。这名字自然不只是指水的清澈而说的,还概括了前面已写到的两层意思,尤其是冬夏不枯、由小到大、奔流不息这层意思。

  至此,可以说已是生动而又充分地写出了“活水源”的含义了,但作者意犹未足,又写了第四层,那些依托这活水,栖息繁衍于水旁或水中的各种生物,鸟类,不知名的小虫子的活动,作者为读者展示了一片生意盎然的世界,这世界凭着这水而存在、而充满生机的。读者不仅进一步领聪到“活源”这“活”字的精神,而且不能不为被这“活水源”之水廖滋养而生存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所深深地吸引和感染。

  最后一段抒发感慨,总结全文。作者表示他爱这“活水源”爱它三点:一是爱“兹水之清”,收束上文“澄澈可鉴”的描写;二是“爱其出之不穷”,收束上文“冬夏不枯”、流注不息的描写;三是爱它“能使群动咸依”,收束上文有关鱼、鸟、虫、草的描写。然后通过奎上人的话:“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因“其泽又能及万物”,进而从自己对水的爱,又写到白野公对水的爱,落到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身上而结束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富于思想意趣。这是因为这一段议论跟上文的生动描写前后呼应,前面的写景为后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而后文的议论又将前面的写景提高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

  这篇游记写得质朴清新,生动传神,富有生趣,其记叙颇受《山海经》影响。题为《活水源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出了这个“活”字。不仅山活,水活,而且刘基笔下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朝气,都是活的:山水草木虫鱼是活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想也是活的。作者从对自然景物的体验中,提炼和升华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示了他本人的胸怀气度是那样的开阔、明朗。

参考资料:
1、 周先慎著.古诗文的艺术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393-396页
2、 祝鼎民,于翠玲选.明代散文选注:岳麓书社,1998年08月第1版:第33页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自君之出矣(yǐ)¹,不复²理残机³
译文: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注释:¹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²不复:不再。³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¹君如满月²,夜夜减³清辉
译文: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注释:¹思:思念。²满月:农历每月³十五夜的月亮。³减:减弱,消减。⁴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此诗是赋得体,无论是赋诗得题,还是赋诗得句,总之是拟作。自六朝至唐代,拟此者代不乏人。诗人拟之,自是一次学诗演练。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

jūnzhīchū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jūnzhīchū cán 
jūnmǎnyuè jiǎnqīnghuī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七雄¹雄雌²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³
译文:战国七雄的胜负不可知,攻城杀将纷乱甚多。
注释:¹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²雄雌:即胜负。³纷纷:纷乱。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秦兵益围邯郸¹急,魏何²不救平原君³
译文: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何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注释:¹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²魏何:指魏安釐何。³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何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公子¹为嬴(yíng)²停驷(sì)³,执辔(pèi)愈恭意愈下。
译文: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
注释:¹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何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²嬴: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³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子。⁴执辔:驾车。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¹为屠肆(sì)²鼓刀³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译文: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
注释:¹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后助信陵君救赵。²屠肆:屠宰铺。肆:旧时指铺子,商店。³鼓刀:操刀。鼓:挥舞。⁴抱关者:守门小吏。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¹
译文: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
注释:¹“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向风刎(wěn)(jǐng)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¹
译文: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注释:¹“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然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慷慨任侠。

  题材的因袭,包括不同文学形式对同一题材的移植、改编,都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王维《桃源行》固然是成功的一例,而他的《夷门歌》同样也是故事新编式的杰作。

  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从《魏公子列传》到《夷门歌》,有一重要更动: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从艺术手法上看,将史传以二千余字篇幅记载的故事改写成不足九十字的小型叙事诗,对题材的重新处理,特别是剪裁提炼上“缩龙成寸”的特殊本领,令人叹绝。

  诗共十二句,四句一换韵,按韵自成段落。

  一至四句交待故事的背景。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大势,后写“窃符救赵”事件的成因。以“何纷纷”三字道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益围邯郸怠”推出情况的紧急,以“不救”二字表现出形势的严峻。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四句交代故事背景。细分,则前两句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后两句写“窃符救赵”的缘起。粗线钩勒,笔力雄健,“叙得峻洁”(姚鼐)。“何纷纷”三字将攻城杀将、天下大乱的局面形象地表出。传云:“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赵都)”,诗只言“围邯郸”,然而“益急”二字传达出一种紧迫气氛,表现出赵国的燃眉之“急”来。于是,与“魏王不救平原君”的轻描淡写,对照之下,又表现出一种无援的绝望感。

  五至八句,写信陵君礼遇侯生。连用两个“愈”字,一是写出侯生的有意傲慢,二是写出魏公子的礼贤。“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两句,巧用原文,点化为对仗句。

  赵魏唇齿相依,平原君(赵国贤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无论就公义私情而言,“不救”都说不过去。无奈魏王惧虎狼之强秦,不敢发兵。但诗笔到此忽然顿断,另开一线,写信陵君礼贤下士,并引入主角侯生。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信陵君之礼遇侯嬴,事本在秦兵围赵之前,故这里是倒插一笔。其作用是,暂时中止前面叙述,造成悬念,同时运用“切割”时间的办法形成跳跃感,使短篇产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后文接叙救赵事时,给读者以一种隔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感觉。信陵君结交侯生事,在《史记》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诗中却把诸多情节,如公子置酒以待,亲自驾车相迎,侯生不让并非礼地要求枉道会客等等,一概略去。单挑面对侯生的傲慢“公子执辔愈恭”的细节作突出刻画。又巧妙运用“愈恭”“愈下”两个“愈”字,显示一个时间进程(事件发展过程)。略去的情节,借助于启发读者的联想,得到补充,便有语短事长的效果。两句叙事极略,但紧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复,又出人意外地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传中人物原话。“点化二豪之语,对仗天成,已征墨妙”(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态跃然纸上,颇富戏剧性。两句妙在强调二人卑微的地位,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两人在窃符救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故强调并不多余。这段的一略一详,正是白石道人所谓“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贵在匠心独运。

  九至十二句专写侯生,与首段呼应。以“献奇谋”,即策划窃符救赵及夺晋鄙军写出其智;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末两句写得慷慨豪迈,感人颇深。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最后一段专写侯生,既紧承前段又遥接篇首,回到救赵事上来。“献奇谋”,指侯嬴为公子策划窃符及赚晋鄙军一事,这是救赵的关键之举。“意气”句则指侯嬴于公子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事。其自刎的动机,是因既得信陵君知遇,又已申燕刀一割之用,平生意愿已足,生命已属多余,故作者着力表现这一点。末二句议论更作波澜,说明侯生义举全为意气所激,并非有求于信陵君。慷慨豪迈,有浓郁抒情风味,故历来为人传诵。二句分用谢承《后汉书》杨乔语(“侯生为意气刎颈”)和《晋书·段灼传》语(“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觉,用事自然入妙。诗前两段铺叙、穿插,已蓄足力量,末段则以“非但”、“兼将”递进语式,把诗情推向高峰。以乐曲为比方,有的曲子结尾要拖一个尾声,有的则在激越外戛然而止。这首诗采取的正是后一种结尾,它如裂帛一声,忽然结束,却有“慷慨不可止”之感,这手法与悲壮的情事正好相宜。

  此诗写战国时隐者义士侯嬴献策救赵,慷慨捐躯的壮烈行为,热烈歌颂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也赞扬了信陵君能任用贤才的开明政治风度。

  此诗把一个有头有尾的史传故事,择取三个重要情节来表现,组接巧妙、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代表着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扬眉吐气的时代,这时出现为数不少的歌咏游侠的诗篇,决不是偶然的。《夷门歌》故事新编,溶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27-28
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1-142

mén

wángwéi tángdài 

xióngxióngyóuwèifēn gōngchéngshājiàngfēnfēn 
qínbīngwéihándān wèiwángjiùpíngyuánjūn 
gōngwèiyíngtíng zhípèigōngxià 
hàiwèidāorén yíngnǎiménbàoguānzhě 
fēidànkāngkǎixiànliángmóu jiānjiàngshēnmìngchóu 
xiàngfēngwěnjǐngsònggōng shílǎowēngsuǒq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