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凉月生虚壁,酒罢摊书读《九歌》。兴托美人情最切,思深公子怨何多。
娟娟凉月生虚壁,酒罢摊书读《九歌》。兴托美人情最切,思深公子怨何多。
湘皇泪雨滋丛竹,山鬼悲风带女萝。一夜寒砧催木叶,洞庭今已起微波。
湘皇泪雨滋丛竹,山鬼悲风带女萝。一夜寒砧催木叶,洞庭今已起微波。

qiūjiǔ--xiàhóng

juānjuānliángyuèshēngjiǔtānshūjiǔxìngtuōměirénqíngzuìqièshēngōngziyuànduō

xiānghuánglèicóngzhúshānguǐbēifēngdàiluóhánzhēncuīdòngtíngjīnwēi

夏弘

夏弘

字任远,江南扬州人。○殷彦来寄亡友夏任远诗于渔洋,渔洋赏其中有晚唐佳句,并谓彦来友道可风,皆古人谊也。见《分甘馀话》中,附记于此。 ▶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至正十三年九月某甲子,括苍章君溢,新建龙渊义塾成。
至正十三年¹九月某甲子²,括苍³章君溢,新建龙渊义塾成。
译文: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九月某日,括苍章君溢,新建龙渊义塾成。
注释:¹至正十三年:1353年。²某甲子:某日。³括苍:今浙江省丽水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樽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畸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¹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²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yì)³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lǘ)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樽(zūn)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¹⁰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畸¹¹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¹²官山之阴,创燕居¹³以奉先圣¹⁴,而先师为之配¹⁵,春与秋行舍菜之礼¹⁶。旁列四斋:曰逊敏,曰知通,曰敬乐,曰博约,以居弟子员。后敞正义堂,月旦¹⁷、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¹⁸五伦¹⁹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劈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huáng),前后蔽荫,盖郁然²⁰云。
译文:龙渊也就是龙泉,为避唐朝皇帝李渊名讳更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相传这个地方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至今还有溪水名叫剑溪。这里山高河险,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很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乡间子弟没有上学的地方。章君的祖辈曾经把这事当作一块心病,后来谋划创立桂山、仙岩两处书院,因为没有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不久都废弃了。章君非常痛心这件事,和众人商议说:“没有田产就没有书院了,怎么可以呢?”于是节约常日的花销,而用节余的钱财购买田产达一百五十亩。他妻子家的人陈京兄弟听说了这件事,用曾祖父适斋先生所遗留下的二百三一亩多地为他提供支助。章君曰:“我的事情成了!”于是择地官山的北面,创立了燕居来供奉先圣孔子,先师颜回享受配祀,春秋持菜祀先师。后来又开辟了正义堂,每月月初、十五日则鸣鼓,聚集众多贤士来约束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在书院前建造大门,上书“龙渊义塾”,用砖铺筑道路,是东西通达。书院四周灌木丛生,修竹林立,前后蔽荫,亭亭如盖十分繁茂的样子。
注释:¹避唐讳:避唐太祖李渊讳。²欧冶子:亦称欧冶,春秋时铸工,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阳、纯钩(一作“纯钧”)五剑,又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一作“工市”)三剑。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越绝书·记宝剑》。福建闽侯市冶山麓,旧有欧冶池,相传亦为其铸剑处。³通都大邑:大城市。⁴恒产:指土地、田园、房屋等不动产。⁵奚可:怎么可以。⁶樽节:节省。⁷凡费:常日的花销。⁸斥田:开拓(扩大)田地,买田地。⁹妻党:妻子家的人。¹⁰曾大父:曾祖父。¹¹有畸:有余。畸:畸零。畸,通“奇”。意指二百三十亩土地之外还有零头。¹²卜地:择地。¹³燕居:本为退朝而处,宋居。《·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此处为堂名“燕居”。¹⁴奉先圣:供奉先圣孔子。¹⁵先师之为配:先师颜回享受配祀。《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汉以后,儒家思想为正统,历代都庙祀孔子。三国魏正始(齐王曹芳年号,公元240—248年)以后,规定入学行祭礼,以孔子为先圣,配颜回为先师。唐初改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但很快又改了过来。¹⁶舍菜之礼:舍,读shì,舍菜,本作“舍采”,采,读cài。古者入学,执菜以为贽(见面礼),一说持菜祀先师。《周礼·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注:“郑(玄)谓舍即释也,采读为菜,始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¹⁷月旦:月初。¹⁸申饬:告诫、约束。¹⁹五伦:封建礼教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关系为“五伦”。²⁰郁然:茂盛的样子。
旁列四斋:曰逊敏,曰知通,曰敬乐,曰博约,以居弟子员。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劈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¹行经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²不能裹粮³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朒(nǜ),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zhù),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¹⁰也。
译文:每年聘请品行端正的人士来作讲师。众多学生学业长进者,每月有奖赏;才学出众家境贫寒的,则资助他以成学业;那些不能遵循教导的,就惩罚他们。田赋的出入收支,掌管书塾的临时务全由他们负责。每天的用度都有记载,一月一考查盈亏,每年两次一轧账,有节余的就另外存贮起来,更多的置地以扩充产业。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到他们长大了,就到龙渊学习。这就是大致的情况。
注释:¹岁聘:每年聘请。²家单:家庭力量单薄,家贫。³裹粮:装粮。此处指交粮。⁴帅:遵循。⁵司:掌管。⁶籍:帐簿。⁷朒赢:亏盈。朒,不足。赢,盈利。⁸岁二会其数:每年两次会计(收入和支出)数字。⁹俟:等待。¹⁰大凡:大略,指基本情况。
岁聘行经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朒赢,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¹参知政事²石抹公闻而嘉之,檄(xí)本郡免其科繇(yáo)³,俾(bì)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伻(bēng)来,请濂记之。
译文: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听说了这事非常赞赏他的义举,在郡内下令免除他法律规定的徭役,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章君后来列出了这些条款;按条依序刻写在石碑上,又担心后人不能够坚持执行到底,就派人请我写下了这篇记。
注释:¹江浙行省:元代在江浙设行中书省。²参知政事:元代行省亦设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官员,以总揽该行省的政务。参知政事为行省行政副长官。³科繇:法律规定的徭役。繇,通“徭”,徭役。⁴俾:使。⁵与:给予。⁶条教:条文教令。⁷序:按次第排列。⁸诸:之于,兼词。⁹伻:使者。《尚书·洛诰》:“伻来,以图及献卜。”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繇,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伻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¹,而所以导民衷²、扶世防³者则一也。龙泉旧为浙水东文献之邦,水心叶氏正则、西山真氏希元,后先以学鸣,声感气求,籁鸣机动,掇(duō)巍科而典雄藩¹⁰者声华相望,一时文物,固尝盛矣。距今未及百年,而继之者鲜也,岂俗尚不同,遽(jù)有古今之异哉?亦系乎学之兴衰为何如尔?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¹¹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¹²先世之徽猷(yóu)¹³,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¹⁴。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¹⁵之泽¹⁶,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子之若孙,当夙夜¹⁷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wú)(dù)¹⁸(niè)¹⁹其间以启争端,毋狎²⁰非类而斁(dù)²¹²²彝训²³,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²⁴,庶几不负章君之意。脱²⁵有违于是,陈氏之中有端亮²⁶者宜匡正之。陈氏或不我屑²⁷也,则乡尹²⁸里师²⁹岂无勇于为义者。咸得纠之。乡尹里师又不我屑也,则县大夫³⁰之贤者,宜抚树而振发之。是则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虽然,无以远虑为也,夫具人之形体者,孰无人心哉!苟读濂文,宜战兢(jīng)保守之,弗暇矧(shěn)³¹³²坏。因书之以为记。
译文:那些古代修建书塾的人,虽然在学校规模上有大小的的不同,而在引导民众走正派、匡正世风上都是一致的啊。章君在这方面有所见解,不效仿世俗聚集财富吝惜家产来作为自家殷实的策略,于是建书塾聘请老师,以便能够继承先辈的美善之道,他志向高远,功勋广大。陈京兄弟乐善好义,来助他成就事业,如若不是来到书塾这浸润人的地方,哪里又能做到这地步呢?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不去在人们中间生出是非而引发争端,不去培植朋党相互比试互见高低,大概就不会辜负章君的意思了。如果真能这样,章君的书塾就能够代代相传,让后人受用无穷了。的出入收支,掌管书塾的临时务全由他们负责。每天的用度都有记载,一月一考查盈亏,每年两次一轧账,有节余的就另外存贮起来,更多的置地以扩充产业。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等到他们长大了,就到龙渊学习。这就是大致的情况。
注释:¹殊:差别。²衷:正派。³世防:世所防者,犹“世风”。⁴一:一致。⁵水心叶氏正刚:叶适(1150—1223),字正刚,世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人。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⁶西山真氏希元: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希元,号西山。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南宋宁宗庆元年间进士,开禧初年中博学宏词科。使金归后,上言强兵足食以资进取。理宗立,擢礼部侍郎,奏民:“三纲五常,扶持宇宙之栋干,奠安生民之柱石”(《宋史》)。后任参知政事。著有《大学衍义》、《真文忠公集》。⁷声感气求:《易·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成绩单从龙,风从虎。”意思是同类相感应。此指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⁸籁鸣机动:即机动籁鸣。机,关键。籁,管乐器中空的发声部分。关键动,乐器即发声。此亦互相呼应之义。⁹掇巍科:登高科。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称“登科”。¹⁰典雄藩:掌管强大的藩镇。¹¹封殖:即“封植”,聚集财物。¹²克绍:能够继承。¹³徽猷:高明的规划。¹⁴溥:广大。¹⁵涵濡:滋润。¹⁶泽:恩泽。¹⁷夙夜:白天晚上。¹⁸蠹:蛀虫。¹⁹蘖:枝叉。蠹、蘖皆作动词,即作蛀虫、生枝叉。²⁰狎:亲近。²¹斁:败坏。²²厥:其,他的。²³彝训:日常的训诫。《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²⁴互相低昂:互见高低上下。低昂,即“低昂”,高低起伏。²⁵脱:假使。²⁶端亮:正直。²⁷不我屑:即“不屑我”,为“我不屑”的倒文。²⁸乡尹:即里尹、里正。地方下层小吏。²⁹里师:即乡师。周代有乡师,《周礼·地官·乡师》:“乡师之职,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³⁰县大夫:县里的官员。³¹矧:况,且。³²敢:怎么敢、不敢。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龙泉旧为浙水东文献之邦,水心叶氏正则、西山真氏希元,后先以学鸣,声感气求,籁鸣机动,掇巍科而典雄藩者声华相望,一时文物,固尝盛矣。距今未及百年,而继之者鲜也,岂俗尚不同,遽有古今之异哉?亦系乎学之兴衰为何如尔?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龙泉旧为浙水东文献之邦,水心叶氏正则、西山真氏希元,后先以学鸣,声感气求,籁鸣机动,掇巍科而典雄藩者声华相望,一时文物,固尝盛矣。距今未及百年,而继之者鲜也,岂俗尚不同,遽有古今之异哉?亦系乎学之兴衰为何如尔?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
章君子之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狎非类而斁厥彝训,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脱有违于是,陈氏之中有端亮者宜匡正之。陈氏或不我屑也,则乡尹里师岂无勇于为义者。咸得纠之。乡尹里师又不我屑也,则县大夫之贤者,宜抚树而振发之。是则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虽然,无以远虑为也,夫具人之形体者,孰无人心哉!苟读濂文,宜战兢保守之,弗暇矧敢坏。因书之以为记。
章君子之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狎非类而斁厥彝训,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脱有违于是,陈氏之中有端亮者宜匡正之。陈氏或不我屑也,则乡尹里师岂无勇于为义者。咸得纠之。乡尹里师又不我屑也,则县大夫之贤者,宜抚树而振发之。是则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虽然,无以远虑为也,夫具人之形体者,孰无人心哉!苟读濂文,宜战兢保守之,弗暇矧敢坏。因书之以为记。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懒向青门学种瓜¹,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ōu)²落晚沙。
译文:不愿意靠近京城,像汉代初年的邵平那样在长安的青门外种瓜,只希望在打鱼垂钓中送走时光岁月。双双对对新来的燕子在长满春草的河岸上飞来飞去;远处的鸥鸟在夕阳的映照下轻盈如送送树叶在沙滩上飘落。
注释:¹种瓜:秦东陵侯召平秦亡后在青门种瓜。后因以种瓜代指隐居。²鸥:鸥科动物,形色像白鸽或小白鸡,性凶猛,长腿长嘴,脚趾间有蹼,善游水。
歌缥缈,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歌缥缈,舻(lú)¹(ōu)(yā)²,酒如清露鲊(zhǎ)³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译文:歌声是缥缈动人的,迎合着呕哑的船橹声;酒是清纯的,洁白如露,配合上如花似锦的各种各样的鱼类食品,生活真是美不胜收啊!如果有人问道你将归向何方?我将笑着向他指着船儿说,这就是我的家啊!
注释:¹舻:桨。²呕哑:形容声音嘈杂。³鲊:鱼经腌制加工后所做的食品。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闲居生活的怡然自得,其中暗含着词人被罢官之后的百无聊赖。

  上送起首的“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两句,词人说自己不愿意在长安城附近学汉初的邵平,在青门外种瓜,而是一心只求能够回家过上渔钓的闲适生活,安度余生。词人本是一心报国之人,在此处却说自己想要归乡隐居,实际上是对自己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的派遣之词。由于词人此时已经迁居到山阴县南的镜湖之北、三山之下,在怡人的自然环境的感染之下,词人不免发出了“渔钓送年华”的呐喊,实际上是借此派遣自己心中的种种痛楚。接下来的“双双新燕飞春岸,送送轻鸥落晚沙”两句,词人写的是镜湖之上的景色:成双成对的新燕在春意盎然的湖岸上飞来飞去,远处的天幕上沙鸥点点,轻轻地落在了暮色笼罩的沙洲之上。此二句紧承上文,描绘出一幅淡雅怡人的镜湖之画,透露着词人心境的愉悦。

  下送起首的“歌缥缈,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三句,词人写湖中泛舟之人的歌声缥缈,大船上声音嘈杂,饮用的酒像清露一样甘醇,舴鱼像花一样诱人。这三句是词人对“渔钓”生活的具体描写,一派其乐融融的气象。结拍的“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两句,词人说逢人问自己要回到什么地方去,他笑着指着自己的船儿说: “这就是我的家。”词人在全词结尾的部分将自己心中热爱自然的情趣推向了高潮,想要以船为家,一股旷世的情怀跃然纸上。

  词人虽然将自己的怡然自得表现得极为张扬,但联想到词人当时的处境可知,他被罢官免职,心中自然不会如此轻松愉悦,因此此处的“笑”实际上是强作笑颜,词中表现的旷达情怀实际上是强作旷达,词人心中仍然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写的是“渔钓”的闲适,所要传达的却是“渔钓”的因由。

  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意境微妙,含蕴深厚,非常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宋词名家名篇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79-180页

zhètiān ·lǎnxiàngqīngménxuézhòngguā

yóu sòngdài 

lǎnxiàngqīngménxuézhòngguā zhǐjiāngdiàosòngniánhuá shuāngshuāngxīnyànfēichūnàn piànpiànqīngōuluòwǎnshā 
piāomiǎo ōu jiǔqīngzhàhuā féngrénwèndàoguīchù xiàozhǐchuánérshìjiā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钟陵(líng)¹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²
译文: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载,又再次见到云英婀娜的身姿。
注释:¹钟陵:县名,即今江西进贤。²掌上身:形容云英体态窈窕美妙。此用赵飞燕典故。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卿未嫁 一作:君未嫁)
我未成名¹(qīng)²未嫁,可能俱³是不如人。
译文: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大概我们都是人生不如意的人吧!
注释:¹成名:指科举中式。²卿: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此指云英。³俱:都。

  这首诗通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感怀,借对云英的安慰,抒发了作者屡试不第、不遇于时的悲愤之情。全诗采用欲扬先抑及侧面衬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简意赅的效果。从文字风格看,此诗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亦谐亦庄,耐人寻味。

  这首诗为云英的问题而发,是诗人的不平之鸣。但一开始却避开那个话题,只从叙旧平平道起。“钟陵”句,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十二年前,作者年少英敏,风华正茂,才气逼人;歌妓云英正值妙龄,体态轻盈,色艺双全。“酒逢知己千杯少”,当年彼此互相倾慕,欢会款洽,都可以从“醉”字见之。“醉别十余春”,含有对逝川的痛悼。十余年转瞬已过,作者是老于功名,一事无成,而云英也该人近中年了。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两句中第一句写“别”,第二句则写“逢”。由怀旧过渡到眼前。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则侧重写云英。用汉代赵飞燕“掌上舞”典故。当诗人在“十余春”后再次见到已属半老徐娘的云英的时候,其婀娜的身姿竟然还同十余年前 一样,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可以想见年轻时的云英一定是十分令人倾倒。

  如果说这里啧啧赞美云英的绰约风姿是一扬,那么,第三句“卿未嫁”就是一抑。如果说首句有意回避了云英所问的话题,那么,“我未成名”又回到这话题上来了。“我未成名”由“卿未嫁”举出,转得自然高明。宋人论诗最重“活法”──“种种不直致法子”(《石遗室诗话》)。其实此法中晚唐诗已有大量运用。如此诗的欲就先避、欲抑先扬,就不直致,有活劲儿。这种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笔法,对于表现抑郁不平的诗情是很合宜的。

  既引出“我未成名卿未嫁”的问题,就应说个所以然。但末句仍不予正面回答,而用“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假设、反诘之词代替回答,启人深思。它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即使退一万步说,“我未成名”是“不如人”的缘故,可“卿未嫁”又是为什么?难道也为“不如人”么?这说不过去(前面已言其美丽出众)。反过来又意味着:“我”又何尝“不如人”呢?既然“不如人”这个答案不成立,那么“我未成名卿未嫁”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也就很明确了。此句情感深沉悲愤,一语百情,将诗人满腔的愤懑、无奈倾泻无余,是全诗不平之鸣的最强音。至此,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此诗以抒作者之愤为主,引入云英为宾,以宾衬主,构思甚妙。绝句取径贵深曲,用旁衬手法,使人“睹影知竿”,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此诗的宾主避就之法就是如此。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也暗况作者有过人的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连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

  “俱是”二字蕴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长为布衣的问题,使对方从自身遭际中设想体会它的答案,语意简妙,启发性极强。如不以云英作陪衬,直陈作者不遇于时的感慨,即使费辞亦难讨好。引入云英,则双管齐下,有言少意多之效。这首诗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跌宕起伏之妙;引入云英来衬托自己,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72-1274

zèngyúnyīng

luóyǐn tángdài 

zhōnglíngzuìbiéshíchūn chóngjiànyúnyíngzhǎngshàngshēn 
wèichéngmíngqīngwèijià néngshìrén  (qīngwèijiàzuò jūnwèijià )
玉纤风透秋痕。凉与素怀分。乘鸾归后,生绡净翦,一片冰云。
玉纤风透秋痕。凉与素怀分。乘鸾归后,生绡净翦,一片冰云。
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
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

  这首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及其扇的特点。下片写扇上的水月梅图画。本词是咏女主人的扇,但女主人是谁?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认为是去姬,他说:“此扇必去姬所遗物,为陈藏一所绘者。”俞陛乘《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认为此词“为道女题扇而作”。吴文英词中是有为道女题扇之作的,如《朝中措·题阑室道女扇》。从本词内容来看,这是题陈藏一所藏或所绘的道女扇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主旨是题扇,主要是歌咏扇上的“水月梅”图画。全词在描写扇的主人、扇的质料以及扇的图画时,都强调了它的清白、纯洁的特点。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梦窗精于造句,超逸处,则仙骨珊珊,洗脱凡艳。”这首词正是具备这种超逸风格,词中水月梅品的清高,扇子的女主人也仙骨珊珊,物与人都洗脱了凡艳。

xiāng ·chéncángshuǐyuèméishàn

wényīng sòngdài 

xiānfēngtòuqiūhén liánghuái怀fēn chéngluánguīhòu shēngxiāojìngjiǎn piànbīngyún 
xīnshìshānchūnmèngzài dàoliáng yóuduànshīhún shuǐqīngyuèlěng xiāngxiāoyǐngshòu rénhuánghūn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¹欲转²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³。闻天语,殷(yīn)问我归何处。
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注释:¹星河:银河。²转:《历代诗余》作“曙”。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⁴天语:天帝的话语。⁵殷勤:关心地。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报路长嗟(jiē)¹日暮,学诗谩(màn)²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³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我回答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载着我的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¹嗟,慨叹。²谩:空,徒然。³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⁴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⁵吹取:吹得。⁶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现实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这种遭遇,让词人渴望关怀,渴望温暖,但现实中却不能得到,也只有将之寄托在幻想之中了。因此,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在上阙,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78-1180

jiāào ·tiānjiēyúntāoliánxiǎo

qīngzhào sòngdài 

tiānjiēyúntāoliánxiǎo xīngzhuǎnqiānfān fǎng仿mènghúnguīsuǒ wéntiān yīnqínwènguīchù 
bàochángjiē xuéshīmànyǒujīngrén jiǔwànfēngpéngzhèng fēngxiūzhù péngzhōuchuīsā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