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登彼西山¹兮,采其薇²矣。
译文:登上那首阳山,采摘薇来充饥。
注释:¹西山: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²薇:植物名,也叫蕨菜,根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造。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暴易暴¹兮,不知其非²矣。
译文: (周) 用暴虐去替换暴虐,却不知这种做法的错误。
注释:¹以暴易暴: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²不知其非:武王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神农¹(yú)²³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译文:神农虞舜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到哪里寻找理想的归宿呢?
注释:¹神农:传说中的炎帝。²虞:即大舜。³夏:朝代名,指夏朝开国君主大禹。⁴忽:绝灭。⁵“我安适归矣”:倒装句,“安归”是倒装结构,即“归安”,是回归的意思。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xū)(jiē)¹(cú)²兮,命之衰³矣!
译文:多么可悲啊,已是生命垂危之际,命运是这样不济!
注释:¹于嗟:“于”通“吁”,感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²徂:古同“殂”,死亡。³命之衰:生命垂危。

  这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歌谣一、二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所说的是采薇这一件实事,也可看作是一纸“耻食周粟”的宣言。

  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原因。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四句是伯夷、叔齐表明自己政治上的立场、态度,以“以暴易暴”四字对新建立的周王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下转入全诗的另一个层次,写个人的历史性的悲剧。

  神农、虞、夏时代都是历史上的圣明之世;说神农、虞、夏转瞬即逝,其用意在于反衬自己的生不逢时,由于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立足点而充满了失落感。“我安适归矣”,故意用无疑而设问的语气,增强了感慨的份量,与《诗经·魏风·硕鼠》的“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写法正不谋而合。结尾两句是无可“适归”的延伸和发展。当伯夷、叔齐吟唱到此歌结尾时,虽已气衰力微、不可能呼天抢地地大声唱叹,但这感慨至深的垂死之言,即使声音很小甚至不甚连贯,仍然是会动情地顽强地唱出并长久地回响在首阳山的山涯水际的。

参考资料:
1、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 先秦文学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11页

cǎiwēi

míng xiānqín 

dēng西shān cǎiwēi 
bàobào zhīfēi 
shénnóngxiàyān shìānguī 
jiē mìngzhīshuā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那首阳山,采摘薇来充饥。

 (周) 用暴虐去替换暴虐,却不知这种做法的错误。

神农虞舜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到哪里寻找理想的归宿呢?

多么可悲啊,已是生命垂危之际,命运是这样不济!

注释

西山: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

薇:植物名,也叫蕨菜,根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造。

以暴易暴: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不知其非:武王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神农:传说中的炎帝。

虞:即大舜。

夏:朝代名,指夏朝开国君主大禹。

忽:绝灭。

“我安适归矣”:倒装句,“安归”是倒装结构,即“归安”,是回归的意思。

于嗟:“于”通“吁”,感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徂:古同“殂”,死亡。

命之衰:生命垂危。

创作背景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脱初的长子和幼子。孤竹君生前拟定让位给叔齐,他去世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逃走,叔齐也因不肯继位而逃走,王位便由孤竹君的中子继承。武王建立周朝后,二人因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在历史上受到推崇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贪权势,二是他们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因为在他们看来,武王伐纣是以臣弑君,不仁)。这首歌谣就是他们饿死前的绝命辞。

参考资料:
1、 王湘.古诗三百首精度 故事(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295页
赏析

  这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歌谣一、二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所说的是采薇这一件实事,也可看作是一纸“耻食周粟”的宣言。

  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原因。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四句是伯夷、叔齐表明自己政治上的立场、态度,以“以暴易暴”四字对新建立的周王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下转入全诗的另一个层次,写个人的历史性的悲剧。

  神农、虞、夏时代都是历史上的圣明之世;说神农、虞、夏转瞬即逝,其用意在于反衬自己的生不逢时,由于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立足点而充满了失落感。“我安适归矣”,故意用无疑而设问的语气,增强了感慨的份量,与《诗经·魏风·硕鼠》的“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写法正不谋而合。结尾两句是无可“适归”的延伸和发展。当伯夷、叔齐吟唱到此歌结尾时,虽已气衰力微、不可能呼天抢地地大声唱叹,但这感慨至深的垂死之言,即使声音很小甚至不甚连贯,仍然是会动情地顽强地唱出并长久地回响在首阳山的山涯水际的。

参考资料:
1、 熊依洪.中国历代文学大观 先秦文学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11页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xí)¹
译文:我经常来终南山游玩,因此我知道广阔平坦和低洼潮湿的地方。
注释:终南山:简称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¹原隰:形容广大平坦和低洼潮湿的地方。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wéi)(jí)¹
译文:我曾经去过树林里和山岭里,那里有着上百仞的高耸的山峰。
注释:¹嵬岌:高耸,也指高耸的山。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
译文:在路边有很多石头,道路却很狭窄,苔藓随着脚步延伸。
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译文:周边的事物形状是那么奇特,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清新的香味。
虚洞策杖鸣,低云拂衣湿。
虚洞策杖¹鸣,低云²拂衣³湿。
译文:我拄着拐杖登上终南山,在低低的云下拂动着衣衫,很快,我的衣襟就已经被打湿了。
注释:¹策杖:拄杖,也称杖策。²低云:指离地面较近的云。³拂衣:挥动衣服。
倚岩见庐舍,入户欣拜揖。
倚岩见庐舍¹,入户欣拜揖(yī)²
译文:我依靠在岩石的旁边,偶然看见了农家的庐舍,当我走进门户的时候,立即上前拜访这些人。
注释:¹庐舍:房屋,住宅,也指田野间的屋舍。²拜揖:打躬作揖,多用来形容恭顺恳求。
问性矜勤劳,示心教澄习。
问性矜(jīn)¹勤劳,示心教澄习。
译文:一问他们才知道,他们的性格是矜持的、勤劳的,他们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心意,常常自我修行本心。
注释:¹矜:同情、怜悯。
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译文:我有时候和他们一起吃饭,而且他们一起为我寻找一种叫做灵芝的草。
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
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
译文:终南山的山境险绝、境界空绝;潭水极深、池潭深深;游人不至;鸟儿在半空中飞舞,就像是腾空而立。
一乘从此授,九转兼是给。
一乘从此授,九转¹兼是给。
译文:我趁着现在,从这里开始出行,准备传授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我反复地在山地里行走,但是绕来绕去都是石阶,我觉得山路崎岖,十分难走。
注释:¹九转:反复翻转。
辞处若轻飞,憩来唯吐吸。
辞处若轻飞,憩(qì)¹来唯吐吸。
译文:我从这里辞别而去,就好像是飞起来一样,我在闲暇休息的时候只剩下呼吸了。
注释:¹憩:休息。
闲襟超已胜,回路倏而及。
闲襟超已胜,回路倏(shū)¹而及。
译文:闲暇之人的胸襟很开阔,看着景色闲下来的时候,定下的游览的目标已然超过了,今天收获不小,大获全胜;不知不觉,回家的时候就已经很快地到来了。
注释:¹倏:极快地,忽然。
烟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烟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译文:松树深深的棕褐色慢慢地加深,下山时的水流显得非常的湍急。
渐平逢车骑,向晚睨城邑。
渐平逢车骑,向晚¹(nì)²城邑(yì)³
译文:渐渐地,路越来越平坦了,我遇见了车辆和朝匹,晚上看见了城市的灯光。
注释:¹向晚:傍晚,天色将晚。²睨:斜着眼看。³城邑:泛指城市、城镇。
峰在野趣繁,尘飘宦情涩。
峰在野趣繁,尘飘宦(huàn)¹情涩。
译文:在山峰里的野趣就很多了,我做官时的感情已经开始渐渐地变淡了。
注释:¹宦:指做官、宦官。
辛苦久为吏,劳生何妄执。
辛苦久为吏(lì)¹,劳生²何妄执³
译文:我辛辛苦苦做了那么久的官吏,辛苦劳累的生活又何必去虚妄,何必去执着呢?
注释:¹吏:泛指官吏。²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³妄执:虚妄的执念,虚妄,指没有事实根据、不着边际、不可捉摸的事物,执念,指执着的念头。
日暮怀此山,悠然赋斯什。
日暮¹怀此山,悠然赋斯什。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回忆起这座山,心中不禁悠然自得起来。
注释:¹日暮:指傍晚、日落或黄昏时分。

  这首诗歌开篇表明诗人常来终南山游玩,“数朝至林岭……气远天香集”描写终南山的景色,罕有人至却事物盎然,别有闲情雅致。“虚洞策杖鸣...…回路倏而及”写诗人在山上的活动,诗人拄杖登山,衣襟被打湿。偶遇农家,上前拜访,农人很热情地招待诗人,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山的时候了。“烟色松上深……悠然赋斯什”中,诗人先描写下山之景,之后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对自然田园风光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情以景生,景与情合,情景交融地阐释出作者在面对此情此景时的心态,也揭露出了作者对仕途中的苦涩、艰辛的强烈不满,以及自己对山野自然自由的无限向往。 文人们到京都应试,求功名,栖息游赏之中,接触终南山最多,对终南山也别有情感。这些人大都有诗家手笔,吟咏之间,染翰之时,自然把诗文化与帝京文化、隐士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终南山文化的别致。

  在王湾的《奉使登终南山》中,诗人叙登山过程,绘山中“ 潭深鸟空立” 、“ 烟色松上深” 登清幽之景。登山及所见触动作者的心弦,“ 峰在野趣繁,尘飘宦情涩。辛苦久为吏,劳生何妄执。” 作者认为自己的本性是向往山野自然,仕途对于他只是一种苦涩、一种艰辛。这首诗是终南山秀美景致与诗人内心细腻情感的完美融合,历代文人雅士都对其交口称赞。

参考资料:
1、 王夫之《唐诗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 陆时雍《唐诗镜》:上海古籍出版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年版
3、 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 彭定求《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
平原人有善治伛者,自云:“不善,人百一人耳。”
平原¹人有善治伛(yǔ)²者,自云:“不善³,人百一人耳。”
译文:平原郡有个善于治疗驼背的人。他到处自我吹嘘说:“治不好的,一百个人里不过一个人。”
注释:¹平原:汉平原郡,今山东西部一带。²伛:背弯,驼背。³不善:指治不好,不容易治的。⁴人百一人: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个人。
有人曲度八尺,直度六尺,乃厚货求治。
有人曲度¹八尺,直度六尺,乃厚货²求治。
译文:有个驼背的人,顺着弯曲的身体量长八尺,从头到脚垂直量高六尺,特地带着很多钱,请求治疗。
注释:¹度:长。²厚货:很多钱,大价钱。
曰:“君且卧。”欲上背踏之。
曰:“君且卧。”欲上背踏之。
译文:善于治驼背的人说:“请您俯卧。”说着就要上背去踩。
伛者曰:“将杀我。 ”
伛者曰:“将杀我。 ”
译文:驼背的人一见惊恐万分,叫道:“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曰:趣令君直,焉知死事。”
曰:“趣(cù)¹令君直,焉知死事。”
译文:善治驼背的人说:“我只管尽快弄直你的驼背,不管死活。”
注释:¹趣:古同“促”,催促;急促。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新绿¹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²去来,旧时巢(cháo)燕;土花³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wéi)深几许?听得理丝簧(huáng)。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shāng)
译文:碧绿的春水涨满小小的池塘,风吹帘动,斜照的阳光被帘子挡住,碎影舞弄满地金光。我真羡慕那燕子,在旧年筑巢的梁上又筑新巢,能在金屋间里来去飞翔;还有那苔藓,在前番生过的围墙上,又绕着院落再度生长。那锦绣的闺房、华丽的帷帐究竟有多深?我只能听到从房中传出丝竹悠扬。那曲调像载着欲说还休的重重心事,大概是担心乖违了佳期,还没有唱歌先已哽咽,连清酒也厌入愁肠。
注释:风流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之称。又称为《内家娇》。有单调及双调两体。风流子,与菩萨蛮、念奴娇、如梦令等都是词牌名,主要流行于宋朝时期。著名的词人谢懋、张耒等都曾经以“风流子”作词牌名创作过词。¹新绿:指开春后新涨的绿水。²金屋:美女住的地方。汉武帝幼时曾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储之。”³土花:苔藓。⁴莓墙:长满青苔的墙。⁵绣阁:绣房。女子的居室装饰华丽如绣,故称。⁶凤帏:闺中的帷帐。⁷丝簧:指管弦乐器。⁸乖:违误。错过。⁹清觞:洁净的酒杯。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¹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háng)²。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³,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shà)时厮见何妨。
译文:远远知道她梳理了新妆,推开了红窗,该是期待明月照西厢。最苦的是我咫尺天涯,梦中魂灵儿,今夜也不能到她身旁。问何时才能向她倾诉衷肠,互通情款,互订密约,寄予她明镜,偷换她的奇香。天公呵与人行个方便,叫人霎时间相见又有何妨!
注释:¹待月:元稹《会真记》莺莺与张生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²不到伊行:不到她身边。行,那边,旁边。³密耗:秘密消息。⁴秦镜:汉代秦嘉妻徐淑赠其明镜。此处指情人送的物品。⁵韩香:原指晋贾充之女贾午爱恋韩寿,以御赐西域奇香赠之。此处指情人的赠品。乐府诗云:“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全词由景及情,抒情由隐而显,人的心理描绘极为细致周到。词中怀人,层层深入,有时用对照手法,从双方写来,层次极为清楚。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词作上片开首三句写景。先出小池塘,然接下去并未描绘池中或池周之景,而是单提池面映出的风吹帘动之影。有帘,就有窗,有屋,有人,可见主人公注意之所在。“舞”是动景,然而“舞”在水面上则构成一幅无声的静景,此外,“舞”在水面,由于风吹波动,帘影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在暗示主人公心态的作用。接下陡转笔触,发出感慨:“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羡”为领字,直贯四句。人而羡慕无知的燕子,因为它照旧可以度过以前度过的“土花缭绕”的“莓墙”,而飞进“金屋”。“金屋”,华丽的楼房,此指所眷恋者的住处。这里亦暗用“金屋藏娇”典故,暗示所思恋之人已属他人。“旧时巢燕”,去年曾巢于“金屋”的燕子,真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跟往年一样,度过“莓墙”,飞入“金屋”,而人却被莓墙所阻,只能望“金屋”兴叹。这里词人的手法十分高超巧妙,短短十七个字,却描绘出一幅充满情趣的生动图画。画面以小池塘为中心,池塘对岸是一堵长满土花的墙,紧贴墙内露出一座华丽的楼阁,楼阁窗户的帘幕飘动着;池塘这边伫立着主人公,他正翘首抬眼望着飞入“金屋”的燕子,脸上流露出羡慕之色。这幅画不仅形象,且极富戏剧性,有助于读者理解该词的内容和主人公的心态。接下,主人公展开想象,“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一本作“绣阁凤帏深几许?曾听得理丝簧。”“绣阁”,即前面的“金屋”。“凤帏”,绣有凤鸟的帷幕。“深几许”,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词意,写出不深而似深的景象。有“侯门一入深似海”之意。“曾”,读zēng,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曾,犹争也,怎也。”“曾听得理丝簧”,怎么好像听见弹奏乐器之声,语气表明主人公也许真听见了,也许只不过是他的想象。这为下面进一步展开想象作了铺垫。“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从乐器弹奏声中,主人公想象对方打算通过歌声传达情意,却又耽心应诺了约会无法实践,所以歌未出口就先呜咽起来,只好饮酒浇愁。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词作下片开首二句承上片,主人公更进一步想象对方也正在期待着他。随着时间推移,主人公伫立在池塘旁,见夕阳西下,又见月儿高挂。这时他想象,对方已扮好晚妆,正打开窗户,在月光下等待着他。以上一系列描写,完全是主人公的想象,却将所眷恋女子的情态、活动刻画得维妙维肖,细腻真切,生动感人;也表现了主人公相思之情越来越深切。接下调转笔触写自身,“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白日既不能相会,那就到梦中去追寻吧。可是今晚竟然连梦魂都不能到她身边,可见是最苦了。写至此,主人公似乎已感到绝望,可是他仍执着地问:“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后二句化用刘禹锡“秦嘉镜鉴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诗意,直率地吐露心曲,盼望能互通佳音,重谐和好。“密耗”,即密约。“秦镜”,秦嘉的宝镜。《艺文类聚》卷三二,“秦嘉,字士会,东汉陇西人。为郡上掾,与妇徐淑书曰:‘顷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淑答书曰:‘今君征未还,镜将何施行。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喻指夫妻或男女间的相爱。“韩香”,韩寿从贾充女处所得之香。《晋书·贾充传》叙韩寿与贾充女私通,“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后“遂以女妻寿。”结末二句,“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主人公在祈祷:祈求上天,让我们短暂相会有何妨呢!情急渴念迂妄的情态,跃然纸上。

  全词叙写一位男子对所爱女子的渴念之情。写法极为别致独特,除上片起首三句写景外,以下全是想象,写来灵活多变,又极有层次;感情随着想象而逐渐加强,最后达到几乎控制不住之境地;由于巧用比喻,刻画细腻和用典贴切,所写虽全是想象,却极其鲜明形象,富于感染。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114-115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第122-123页

fēngliú ·xīn绿xiǎochítáng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xīn绿xiǎochítáng fēngliándòng suìyǐngxiéyáng xiànjīnlái jiùshícháoyàn huāliáorào qiánméiqiáng xiù fèngwéishēn tīnghuáng shuōyòuxiū guāifāngxìn wèixiān chóujìnqīngshāng 
yáozhīxīnzhuāngliǎo kāizhū yīngdàiyuè西xiāng zuìmènghún jīnxiāodàoháng wènshènshíshuō jiāyīnhào jiāngqínjìng tōuhuànhánxiāng tiānbiàn便jiàorén shàshíjiànfáng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¹彼朔风,用怀魏都²
译文:抬头仰望那呼啸的北风,心中怀念着故都邺城。
注释:¹仰:向。²魏都:曹魏的故都邺城。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愿骋代马¹,倏(shū)忽北徂(cú)²
译文:多么希望骑上代马,迎风扬蹄,飞快地驰往洛阳。
注释:¹代马:代郡产的马。²徂:往。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凯风¹永至,思彼蛮方²
译文:然而在那总是和风徐徐的南方,我却要思念着那蛮北的江南。
注释:¹凯风:南风。²蛮方:南方。
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愿随越鸟¹,翻飞南翔。
译文:希望跟随在那些南飞的鸟儿身后,去实现我南征的宏图大志。
注释:¹越鸟:生活在越国的鸟。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四气代谢,悬景¹运周。
译文:时光荏苒,从太和元年徙封浚仪至此复还雍丘已过一年。
注释:¹悬景:日月。景,同“影”。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别如俯仰,脱¹若三秋。
译文:这一别正如一俯一仰,相隔看起来并不太久,可对我来说却像过去了漫长的三年。
注释:¹脱:离。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
昔我初迁,朱华¹未希²
译文:回想当时“初迁”,雍丘还是百花盛开的春日。
注释:¹朱华:指荷花。²希:通“稀”,稀少。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今我旋止¹,素雪云飞。
译文:而今我重返故地,却已是“素雪云飞”的冬季。
注释:旋止:归来。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俯降千仞¹,仰登天阻²
译文:八年之中,就好像翻越于高山峻谷之间,尝尽了颠沛流徙之苦。
注释:¹俯降千仞:向下入深谷。²天阻:天险,指险峻的高山。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风飘蓬飞,载离¹寒暑。
译文:年复一年的风飘蓬飞和寒来暑往,不知何时才有我安定之所?
注释:¹离:通“罹”,遭到。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千仞易陟(zhì)¹,天阻可越。
译文:高山深谷阻隔,千难万险,也可以翻越。
注释:¹陟:登。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昔我同袍¹,今永乖²别。
译文:你我同胞骨肉,却好像面临的是生离死别。
注释:¹同袍:指诗人胞兄曹彬。²乖:离。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¹
译文:你说过喜爱芳草,我就牢记着要把它们进献给你。
注释:¹贻:赠。
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繁华将茂,秋霜悴¹之。
译文:谁料在它们荣华繁茂之际,你却驱使秋天的严霜,使它们归于憔悴凋零。
注释:¹悴:伤。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
君不垂眷¹,岂云其诚!
译文:你毫不顾念我的忠贞之心,还谈什么诚信?
注释:¹眷:顾念。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¹
译文:请你明白,我忠贞的意志就像那寒霜中的秋兰,北风前的桂木,决不易改。
注释:¹荣:茂盛。
弦歌荡思,谁与销忧。
弦歌荡思¹,谁与销忧。
译文:弹琴放歌,虽可借以倾吐心曲,但却无人能帮我除去忧愁。
注释:¹荡思:荡涤忧思。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译文:雍丘之地,亦有川泽可供泛舟,可是怎么泛舟呢?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
岂无和乐(yuè)¹,游非我邻²
译文:不是我不想高高兴兴地去泛舟游乐,而是一起同游的跟我志趣不投。
注释:¹和乐:指弦歌。²邻:指志同道合者。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¹
译文:即便是有雅兴泛舟,却连个撑船的人都找不到啊。
注释:¹榜人:驾船的人。

  全诗五章,写冬寒时节诗人复还藩邑雍丘时的复杂情思。第一章以朔风起兴,抒写怀念魏都之情;第二章转入抒写自己身世飘泊的感伤;第三章慨叹自己的处境;第四章透过朔风素雪,向疑忌他的远方君王发出责询;第五章抒写对未来生活的瞻念之情。此诗时而借用典故,时而化用前人名句,时而运用对仗和比喻,显示了诗人对诗句的锤炼之工,见出曹植之诗“始为宏肆,多生情态”的特色。

  大约诗人落笔之际,正是朔风怒号之时,所以首章即以朔风起兴,抒写“用(以)怀魏都”之情。魏都洛阳,远在雍丘西北。诗人在那里,曾经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留下过少年的宏大梦想。从黄初四年(223年)七月离开那儿以来,至今又已五年了。朔风北来,听去似乎全都是往日亲朋的呼唤之声。古诗有“代马依北风”之句,说的是北方代郡的良马南来,一闻北风之声,便依恋地嘶鸣不已。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诗人因此凄楚地吟道:“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往)。”他是十分希望驱策代马,迎风扬蹄,飞快地驰往洛阳。不过,诗人此时的怀念国都,已不是为了寻回少年之梦,而是志在“捐躯济难”、列身朝廷、报效国家。每当凯风(南风)吹拂,他总要记起“蛮方”(指江南)还有“不臣之吴”。他在此年上明帝的《求自试表》中,就以“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之语,表达了愿为征吴大业效力的急不可待之情。此章结句“愿随越鸟,翻飞南翔”,亦正化用了古诗“越鸟巢南枝”之典,抒写了诗人南征孙吴的壮志和渴望。其辞促情迫,正与上引《求自试表》之语异曲同工。

  然而,诗人的这一壮志,总是化为碎坠的泡影。他的政治生涯,大多是在不断流徙的“汲汲无欢”中度过的。诗之第二章,由此转入对自己身世飘泊的感伤抒写。“四气(节气)代谢,悬景(日、月)运周”,时光荏苒。诗人于太和元年(227年)徙封浚仪,至此复还雍丘,这一别正如一俯一仰,相隔并不太久。但在痛惜于光阴流逝的诗人眼中,却是“脱(忽然)若三秋(年)”,未免生出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回想当时“初迁”,雍丘还是百花盛开的春日;而今重返故地,却已是“素雪云飞”的冬季。这四句,化用了《小雅·采薇》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自身流徙往返的凄怆之感,与千年前西周戍卒重返家园的物换星移之伤,融为一体,显得愈加深沉、酸楚。

  第三章慨叹自己的处境。

  从黄初二年(221年)以来,诗人东封鄄城、北徙浚仪、二徙雍丘。八年之中,正如翻越于高山峻谷,忽而“俯降千仞”,忽而“仰登天阻(险)”,尝尽了颠沛流徙之苦。诗人因此慨叹于身如“风飘蓬飞’,不知何时才有安定之所。这两句,与次年所作《吁嗟篇》中“宕宕当何依”、“谁知吾苦艰”之语一样,饱含着诗人无数酸辛和泪水。如果仅仅是飘徙,倒还罢了。最使诗人痛苦的是,当局还明令禁止他与同胞兄弟相往来,这简直令诗人绝望。诗中接着四句,便是诗人绝望之中的凄厉呼号:“千仞易陟(登),天阻可越。昔我同袍,今永乖别!”极言险阻之可翻越,更反衬出当局者之禁令正如无情的“雷池”,难以跨越半步。兄弟的分离,恰似生死永别,令诗人怆然泣下。

  诗人当然明白这悲剧是谁造成的。诗之第四章,即中断对自身飘泊痛苦的泣诉,透过朔风素雪,向始终疑忌他的远方君王,发出了责询。

  前四句运用屈原《离骚》的比兴方式,以“芳草”喻忠贞之臣、“秋霜”比小人,愤懑地大声责问:你(君王)说过喜爱芳草,我就牢牢记着要把它们进献给你;谁料到它们荣华繁茂之际,你却驱使秋天的严霜,使它们归于憔悴凋零!“君不垂眷”以下,诗人又以凛然之气,表明自己的心迹:即使君王毫不顾念,我的忠贞之心,也决无改易。请看看寒霜中的秋兰,朔风前的桂木吧:它们何曾畏惧过凝寒,改变过芬芳之性、“冬荣”之节!“秋兰可喻”二句,于悲愤中振起,显示了诗人那难以摧折的“骨气”之“奇高”。

  第五章为全诗结尾,抒写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瞻念。

  君王既不眷顾,诗人的流徙生涯定是绵长无尽的了。想到这一点,诗人不禁忧从中来。弹琴放歌,虽可借以倾吐心曲,但无知音,没有人能和他同销忧愁;雍丘之地,自然亦有川泽可供“泛舟”,但无同志,没有人能了解他临川思济的政治怀抱。在《求通亲亲表》中,诗人曾这样描述他的孤寂生涯:“近且婚媾不通,兄弟永绝。”“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这正是诗人最感痛苦的,难怪他在结句中发出“岂无和乐,游(交游)非我邻(同志);谁忘泛舟,愧无榜人(撑船者)”的啸叹了。

  前人称曹植的诗“肝肠气骨,时有块磊处”(钟惺《古诗归》)。《朔风诗》正是一首颇有“块磊”的抒愤之作。诗人抒写胸中愤懑,吸收了《诗经》、《楚辞》运用比兴的成功经验,借助于“朔风”、“素雪”、“芳草”、“秋霜”、“飘蓬”、“天阻”种种意象,情由景生,物随意驱,辉映烘托,将心中的思情和壮志、哀伤和怨愤,表现得九曲回肠、悲惋感人。诗中时而借用典故,如“代马”、“越鸟”之喻;时而化用《诗经》名句,如“昔迁”、“今旋”之比;时而运用对仗和比喻,如“别如俯仰,脱若三秋”等等,均思致灵巧、意蕴深长,显示了诗人对诗句的锤炼之工。

  诗人运笔的徐疾变化、辞气的抑扬宕跌,更表现了一种“兔起鹘落”的气象。就一章来说,诗情时有起伏。如首章前四句叙怀思,哀婉低回;后四句抒壮志,辞促情迫。就全篇来说,章与章之间,亦往复回环、顿跌奋扬,呈一波三折之形。首章徐徐振起,二章平缓悠长,三章啸叹直上,四章于结尾忽作金石掷地之声,五章复以悠悠之叹收束。这些,都可见出曹植之诗“始为宏肆,多生情态”的特色(王世懋《艺圃撷余》)。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93-96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67-270
3、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贾傅¹²(láo)³,秋来美更香。
注释:¹贾傅:西汉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²松:用瘦肉鱼虾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³醪酒:浊酒。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怜君片云思,一棹(zhào)¹去潇湘。
注释: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引申为划(船)。
此诗中第一句用贾谊怀才不遇之典,第二句点明送别时令:秋天。第三、四句用“片云思”、“一棹去”,寄托了诗人对贾谊命运多舛的同情和自己身处晚唐混乱时世,饱偿宦海沉浮之苦,顿生归隐之想的情怀。

sòngxuēzhǒngyóunán--

jiǎsōngláojiǔqiūláiměigèngxiāng

liánjūnpiànyúnzhàoxiāo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