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气爽秋云敛,相携郊外寻秋艳。不效白香山,联肩夸老年。
天高气爽秋云敛,相携郊外寻秋艳。不效白香山,联肩夸老年。
亦非不及义,谈叙无拘系。松下仰晴空,连峰渐染红。
亦非不及义,谈叙无拘系。松下仰晴空,连峰渐染红。
猜您喜欢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卧来扶不起,唯¹向主人嘶(sī)²
译文:老马卧下后就不能站起来了,只能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
注释:¹唯:只有。²嘶:马叫。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译文:最让它惆怅的是东郊的道路,下过秋雨后都变成了稀泥。

lǎo--yáo

láiwéixiàngzhǔrén

chóuchàngdōngjiāodàoqiūláizuò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zhēng)(róng)¹
译文:我走到上留田这个地方,看到一处新土坟孤零零地伫立在野外。
注释:¹峥嵘:高峻的样子。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译文:其他地方早已青草漫漫,唯独这座坟冢上春草还未长出。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译文:一阵风刮过凄凉的旷野,坟旁杨树上的叶子哗哗作响,像是有人在伤心地哭泣。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hāo)里茔(yíng)¹
译文:这是谁家的坟墓,埋没在这荒凉的地方?
注释:¹蒿里茔:蒿里,古指坟地,又为丧歌名。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¹马鬣(liè)²今已平。
译文:老人对我说:这里是上留田,如今周围的蓬科和坟头都已荡然无存。
注释:¹蓬科:同“蓬颗”,土坟上长满的荒草。²马鬣:指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míng)(jīng)¹
译文:他英年早逝,哥哥置之不理,连他的尸首都不肯埋葬,当地人只好把他埋在这里,在坟旁按照习俗插上了旌幡。
注释:¹铭旌:古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译文:我感慨万分,连一只鸟死了,其他的鸟都哀鸣不止,一只野兽走了,其他的野兽都惶惶不安。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huán)¹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译文:你听听那恒山鸟离别时的哀鸣,临行前总是回旋飞翔不停。
注释:¹桓山: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后以桓山之泣比喻家人离散的悲痛。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jīng)¹
译文: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而当他们决定不分家时,树应声繁荣如初。
注释:¹紫荆:《续齐谐记》中记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分,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交柯(kē)¹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译文:传说中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面的枝条荣润。
注释:¹交柯:《述异记》中记载,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shēn)¹胡乃寻天兵。
译文:树犹如此啊!为什么要像参商二星一样,你争我斗,彼此不相容呢?
注释:¹参商:参星与商星。后比喻兄弟不和睦,彼此对立。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孤竹¹延陵,让国扬名。
译文:伯夷、叔齐与延陵季子推位让国,人家兄弟情深,美誉名扬天下。
注释:¹孤竹:是指商末孤竹国君墨胎氏二子伯夷和叔齐。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高风¹(miǎn)(miǎo)²,颓波³激清。
译文:看来淳朴的社会风气已经遥远了,衰颓的世风泛滥开来。
注释:¹高风:美善的风教、政绩。²缅邈:久远、遥远。³颓波:向下流的水势。比喻衰颓的世风。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译文:江河日下,昔日街头讽刺兄弟之事的歌谣,人们都充耳不闻了。

  《上留田行》为乐府古题,全诗沉郁苍凉,浑沦深痛。古诗以父母死,兄不抚养弟而邻人讽之为内容,这是一首“借古题以讽时事”的诗文。

  诗人从“行至上留田”至“他人于此”十三句叙事,写孤坟的荒凉与凄怆。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古诗十九首》云:“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多与“悲风”相搭配,渲染萧瑟的气氛,凄凄复凄凄、肠断天涯远。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两句问句做引,引出“上留田”的故事描述。《周礼·春官·司常》有云:“大丧共铭旌。”“铭旌”多指灵柩前标有姓名的旗幡。借村里老人的口,描述出遥远的曾经发生过的兄弟相争的故事,引发无尽唏嘘。

  “一鸟死”至末尾十八句抒发感慨,写兄弟相逼的可悲。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诗人借动物之“有情”反讽故事中主人公的“无情”,《孔子家语·颜回篇》:“孔子在上,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将有生别离者也。’‘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虫子以葬,与之长诀。”死别苦,生离更悲,鸟兽尚且知道为同伴的死亡而哀鸣,兄弟之间却失去了手足怜惜之情,可悲,可叹。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传说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边的枝条荣润,树犹如此啊,何况骨肉兄弟?诗人反复列举古人的事迹,借以慨叹江河日下,哀惜渐渐消逝的淳朴之风。

参考资料:
1、 宗廷虎 陈光磊主编 吴礼权 赵毅副主编 李金苓 郭焰坤著,中国修辞史 (中册),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1版,第963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译文: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一代有智慧国家就智慧,少年富足国家就富足,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吸张 一作:翕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¹。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lín)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huáng)。鹰隼(sǔn)试翼,风尘吸(xī)张。奇花初胎,矞(yù)矞皇皇²。干将发硎(xíng),有作其芒³。天戴其苍,地履(lǚ)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吸张 一作:翕张)
译文: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注释:¹其道大光:语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广大,发扬。²矞(yù)矞皇皇 :《太玄经·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一般用于书面古语,光明盛大的样子。³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意思是宝剑刚磨出来,锋刃大放光芒。干将:原是铸剑师的名字,这里指宝剑。硎:磨刀石。

shàoniánzhōngguóshuō (jiéxuǎn )

liángchāo jìnxiàndài 

    jīnzhīrén zàirén érquánzàishàonián shàoniánzhìguózhì shàoniánguó shàoniánqiángguóqiáng shàoniánguó shàoniányóuguóyóu shàoniánjìnguójìn shàoniánshèngōuzhōu guóshèngōuzhōu shàoniánxióngqiú guóxióngqiú 

    hóngchūshēng dàoguāng chūliú xièwāngyáng qiánlóngténgyuān línzhǎofēiyáng xiào bǎishòuzhènhuáng yīngsǔnshì fēngchénzhāng huāchūtāi huánghuáng gānjiāngxíng yǒuzuòmáng tiāndàicāng huáng zòngyǒuqiān héngyǒuhuāng qiánhǎi láifāngcháng měizāishàoniánzhōngguó tiānlǎo zhuàngzāizhōngguóshàonián guójiāng  (zhāngzuò zhāng )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幼女¹才六岁,未知²巧与拙。
译文:小女孩方才到六岁,区分不了灵巧愚拙。
注释:¹幼女:指年纪非常小的女孩。²未知:不知道。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向夜¹在堂前,学人拜新月²
译文:日暮时分在正堂前面,学着大人拜新月。
注释:¹向夜:向,接近,将近。向夜,指日暮时分。²拜新月:古代习俗。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38-939页

yòu

shījiān tángdài 

yòucáiliùsuì wèizhīqiǎozhuō 
xiàngzàitángqián xuérénbàixīnyuè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永巷长年怨绮(qǐ)罗,离情终日¹思风波²
译文: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
注释:¹终日:整天。²风波:风浪。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湘江竹上痕¹无限,岘(xiàn)首碑前洒几多。
译文: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
注释:¹湘江竹上痕:指斑竹故事。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人去紫台¹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译文: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
注释:¹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朝来灞(bà)水桥¹边问,未抵青袍²送玉珂(kē)³
译文:啊,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注释:¹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²青袍:青袍寒士。³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前六句所写之事看似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诗题的一个“泪”字。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程梦星说:“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此诗可谓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09-121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