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雨花台¹边埋断戟(jǐ)²,莫愁湖³里余微波
译文:雨花台边埋葬着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里的微波不断流传给后代。
注释:¹雨花台:在南京聚宝山上,原为名胜,国民政府时在此杀害革命者。现辟为革命烈士墓。²埋断戟:这里比喻战士虽死而壮志未灭。³莫愁湖:南京水西门外名胜,相传六朝时有女卢莫愁曾住这里,因而得名。⁴余微波:象征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如莫愁湖里的微波不绝,流传后世。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所思美人¹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²
译文:(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经被杀害再也见不到了,只有在归来的路上为追忆他们面对祖国的河山慷慨高歌。
注释:¹美人:在这里指革命烈士。²浩歌:大声歌唱,比喻作者思念革命烈士而慷慨悲歌。
这首诗,则主要抒发了作者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感慨。首句“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中,“雨花台”、“莫愁湖”是南京城两处具有标志性的地方,莫愁湖还曾有南京“第一名胜”之称。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描写,又进一步描绘了南京城一片荒凉的景象,以对应第一首诗中第二句描写的景象。同时,诗人又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象征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状况。辛亥革命爆发不久,革命党人率江浙新军攻打南京,从城外雨花台,经城南中华门攻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又曾在莫愁湖边,建立一座江浙新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的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的题词“建国成仁”四字,故此二处为辛亥革命遗迹。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描写,沉痛地感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对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背叛革命,葬送孙中山事业的愤慨。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表示辛亥革命失败,反映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第二句“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中,“所思美人”在诗中喻指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67-6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花台边埋葬着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里的微波不断流传给后代。

(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经被杀害再也见不到了,只有在归来的路上为追忆他们面对祖国的河山慷慨高歌。

注释

雨花台:在南京聚宝山上,原为名胜,国民政府时在此杀害革命者。现辟为革命烈士墓。

埋断戟:这里比喻战士虽死而壮志未灭。

莫愁湖:南京水西门外名胜,相传六朝时有女卢莫愁曾住这里,因而得名。

余微波:象征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如莫愁湖里的微波不绝,流传后世。

美人:在这里指革命烈士。

浩歌:大声歌唱,比喻作者思念革命烈士而慷慨悲歌。

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1931年6月14日:“为宫崎龙介君书一幅云:‘大江日夜向东流……。’又为白莲女士书一幅云:‘雨花台边埋断戟……。”’后均收入《集外集拾遗》。1931年春天,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斗争激化,鲁迅有感于时政,便作此诗讽刺国民政府内部的勾心斗角。

参考资料:
1、 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53-355页
赏析
这首诗,则主要抒发了作者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感慨。首句“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中,“雨花台”、“莫愁湖”是南京城两处具有标志性的地方,莫愁湖还曾有南京“第一名胜”之称。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描写,又进一步描绘了南京城一片荒凉的景象,以对应第一首诗中第二句描写的景象。同时,诗人又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象征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状况。辛亥革命爆发不久,革命党人率江浙新军攻打南京,从城外雨花台,经城南中华门攻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又曾在莫愁湖边,建立一座江浙新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的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的题词“建国成仁”四字,故此二处为辛亥革命遗迹。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描写,沉痛地感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对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背叛革命,葬送孙中山事业的愤慨。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表示辛亥革命失败,反映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第二句“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中,“所思美人”在诗中喻指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67-68页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¹(suí)²,在彼淇(qí)³。心之忧矣,之子无裳(cháng)
译文: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之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注释:¹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²绥绥:慢走貌。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³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⁴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⁵之子:这个人,那个人。⁶裳: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¹。心之忧矣,之子无带²
译文: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之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注释:¹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²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¹。心之忧矣,之子无服²
译文: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之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之伤。
注释:¹侧:水边。²服:衣服。

  这是一首情诗。有人把它理解为妻子担忧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衣物的诗,则诗以主人公看见有狐开篇,以狐之绥绥,来比久役于外的丈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貌。只见有一只身材单薄的狐狸,狐独地散漫地出没在淇河水落石出的地方。这应该是一幅冷清的秋天的景象,淇水河边,水落石出,狐狸身单影只地行走在石梁上。见此情景,女主人公心里对丈夫的担忧油然而生,他想到那久役于外的丈夫还没有御寒的下裳。

  全诗一唱三叹,每章只更换两个字,反复强化,深入地表达担忧之情。狐狸走在水浅的地方,湿了腿脚,由此想到自己男人还没有束紧衣裤的带子呢。狐狸走在河的岸边,完全没有弄湿身上,她就想到丈夫还没有成身的衣服呢。随着视线所及,看到狐狸从水落石出的地方,一步步走到岸上来,她就想到丈夫该穿什么衣物,真可谓知冷知热。从这个角度上说,此诗是贤妇人惦念远方丈夫冷暖的佳作。

  有人把此诗解为寡妇表白有心求偶之情,也可通。狐为妖媚之兽,诗人称此妇为“狐”,看来此妇也颇有风姿,诗人以诗揭露其心事,比之为狐、以物喻人,别饶风致。全诗三章,皆用比意。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所以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邶风·匏有苦叶》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涉过深水。需要有衣带束衣。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她想:“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这首诗,表白了寡妇有心求偶之情,在《国风》中是一首独特的爱情诗。至于此妇所爱慕的对方,是否已经觉察到她的爱心,以及如何作相应的表态,那是另外的事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8-129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0-131

yǒu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yǒusuísuí zàiliáng xīnzhīyōu zhīcháng 
yǒusuísuí zài xīnzhīyōu zhīdài 
yǒusuísuí zài xīnzhīyōu zhī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wō)角名¹,蝇头利²。输与渊明皆皆醉,尽黄菊围绕东篱(lí)。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译文:翠荷凋残,苍梧叶落;山也憔悴消瘦,树林稀疏枯残,俗世的虚名小利皆是过眼云烟。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自己怎能与陶渊明相较。一想到归隐后满目黄菊绕东篱,自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就无比向往啊!
注释:¹蜗角名:如同蜗角那样的虚名,比喻渺小不足道的浮世虚名。²蝇头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此为滕宾普天乐失题小令十一首的第三首,作者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官场免得的批判,表现了归隐田园的志趣。此曲在构思上也颇有佳处。作者仍从写景入手,“翠荷”四句,写秋景。前二句是写眼前景,翠荷凋残,苍(深绿色)梧坠叶;后二句,一个“应”字耐人玩味,仿佛山若有情,山亦当憔悴消瘦。无情之物遂亦人格化,此用移情入景之法。

  这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真切具体而至博大苍莽,层次分明;作者连用“残”、“坠”、“瘦”、“稀”四字,写出了百卉俱腓、草木摇落的萧瑟秋景,再加以“千山”、“万木”,极状空间范围之大,于是,疏木衰林、万物悲秋的肃杀之气,塞空而下,读之不减老杜“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森萧萧下”的气概。其实,春华秋实,秋天固化剂橙黄橘绿时,秋本无所悲,即如宋代杨万里所说:“秋气堪悲未必然。”但因作者有感于岁月迟暮,有如草木凋零,故觉秋景惨然多凄。回首人生旅途,大半生已过,却仍然碌碌风尘,为名缰利锁所羁。故紧拉着由景物转入人事,写出了“蜗角”、“蝇头”等四句。蜗角,典出《庄子·则阳》,去蜗牛左角上有触氏国,右角上有蛮氏国,“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苏轼满庭芳词又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里用以表现作者对名利的鄙视。然而作者身羁官声,归隐之志未遂,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应该承认自己是输与皆渊明了。一个“输”字,表现了作者对隐士皆渊明的倾慕和对自己未能及早归隐田园的悔恨,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意

  “黄菊围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是作者预想归后田园生活的蓝图。一想到躬耕田亩,远离风波的自由自在,便欣然神往,故煞句以“归去来兮”表示其浩然归志。

  此曲以景起兴,以情作结,皆统一于落叶归根这一主旨上。中间虚实交错,景与情,古与今,人与我,眼前与未来,时空腾挪跌宕,有对比、有反思、有展望。曲辞曲折而横放,语调苍凉而愤激。

参考资料:
1、 普天乐·翠荷残

tiān··cuìcán--téngbīn

cuìcáncāngzhuìqiānshānyīngshòuwànjiējiǎomíngyíngtóushūyuānmíngtáotáozuìjǐnhuángwéiràodōngliángtiánshùqǐnghuángniúèrzhǐguīlái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秦楼¹不见吹箫女²,空余上苑³风光。粉英金蕊(ruǐ)自低昂(áng)。东风风我,才发一衿(jīn)
译文:没有像秦穆公女那样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开得如此美,瓣是粉红的,蕊是金黄的,可是只有它们自己或低或昂,没人能和我去欣赏。也许东风不高兴我,所以才使那些花开了一半。
注释:谢新恩:词牌名。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此首实系《临江仙》调。¹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风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²吹箫女:指秦弄玉。³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⁴粉英金蕊:粉红的鲜花,金嗽,此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卉。⁵低昂:起伏不定,时高时低。⁶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说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状的事物。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qióng)¹梦醒²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lán)³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liáng)
译文:我长日思念,百无聊赖,倚窗独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觉醒来夕阳已西下。在梦中梦见了当年的欢爱之情,而梦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这恨该是何等长久啊!往年两人曾一起在垂杨处依恋相爱,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相处只是暂时的,真是很短,和梦一样,还是懒于再想那些事了。
注释:¹琼窗:华美精致的窗子。²梦醒:一本无“醒”字。³碧阑干:绿色栏杆。⁴垂杨: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⁵思量:想念,相思。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仅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加强思念的感情。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因此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上阕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在着不能如愿的遗憾,因此说是“当年得恨何长”。此句可作两解,一者可以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在“当年”;一者可以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无论何解,都只是一个“恨”。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结句言:“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暂如梦啊。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这种心情,也是李商隐曾经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1-152
2、 蒋 方.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141

línjiāngxiān ·qínlóujiànchuīxiāo

 dài 

qínlóujiànchuīxiāo kōngshàngyuànfēngguāng fěnyīngjīnruǐáng dōngfēngnǎo cáijīnxiāng 
qióngchuāngmèngxǐngliúcán dāngniánhèncháng lángānwàiyìngchuíyáng zànshíxiāngjiàn mènglǎnliáng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人有卖人马者,比¹三旦²³市,人莫之。往见伯乐曰:“臣有人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¹⁰¹¹而视之。去¹²而顾¹³之,臣请献一朝之贾(jià)¹⁴。”伯乐乃¹⁵还而视之¹⁶,去而顾之,一旦¹⁷而马价十倍。
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集市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一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围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再回头看看,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
注释:¹比:连续,接连。²旦:天。³立:站立。⁴于:在。⁵莫:没有谁。⁶知:知道,了解。⁷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⁸言:交谈。⁹愿:希望。¹⁰子:代词,代指伯乐。¹¹还:同“环”,围绕。¹²去:离开。¹³顾:回头看。¹⁴一朝之贾:一天的收入;贾:这里指贩卖商品所得的收入;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¹⁵乃:就 ,于是 。¹⁶之:代词,这里指千里马。¹⁷一旦:一天。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冀马¹燕犀(xī)²动地来,自埋红粉³自成灰。
译文: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注释:¹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²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³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君王若道能倾国¹,玉辇(niǎn)²何由过马嵬(wéi)³
译文: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注释:¹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²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³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海外徒闻更九州¹,他生未卜²此生休。
译文: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注释: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²未卜:一作“未决”。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闻虎旅¹²宵柝(tuò)³,无复鸡人报晓筹
译文: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
注释:¹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²传:一作“鸣”。³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⁴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⁵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六军同驻马¹,当时七夕笑牵牛²
译文: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注释:¹“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²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四纪¹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²
译文: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注释:¹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²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第一首,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心中却又油然而生了那恻隐之心。

  第二首,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就没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也不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84-1185 .

wéièrshǒu

shāngyǐn tángdài 

yàndònglái máihóngfěnchénghuī 
jūnwángruòdàonéngqīngguó niǎnyóuguòwéi 

hǎiwàiwéngèngjiǔzhōu shēngwèishēngxiū 
kōngwénchuánxiāotuò rénbàoxiǎochóu 
liùjūntóngzhù dāngshíxiàoqiānniú 
wéitiān jiāyǒu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