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家不畏风兼(jiān)浪,才罢炊(chuī)烟,又袅(niǎo)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译文:江上风急浪涌仍不惧岿然不动,刚刚吃完饭又接着烹茶慢饮,卧躺舟中让思绪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枕手缓缓入梦。
注释:桐庐: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lǎn)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译文:黑暗降临,寂静无声,水中小鱼群群聚集嬉戏。天上的明月高悬,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岩石边,与这宁静的夜晚融为一体。

    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富春江上风景如画,历代骚人墨客咏叹不绝,南朝梁吴均就曾在《与朱元思书》中写他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流飘荡”所见之奇山异水,赞为“天下独绝”。本词作者也是泛舟于这段行程,其所见当与吴均略同。然而他对富春江上的绮丽风光似乎视而未见,没有着力于山川景物的描绘,即景抒情,而是捕捉舟里舟外某些寻常事物构成意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诗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词的上片写行舟江上。“浮家不畏风兼浪”,交代此次江上行舟的境与情——虽风急浪涌,然而“不畏”,以此境此情统摄上片。惟其“不畏”,故有“才罢炊烟,又袅茶烟”的雅兴。“才罢”、“又袅”是说用餐、品茗紧相承续,这颇富雅趣的生活细节,十分传神的表现了作者从容之态、闲雅之情,而舟中不绝如缕的炊烟和茶烟,又似是作者怡然自乐的心绪的外化,情趣盎然。“闲对沙鸥枕手眠”,进一层绘出作者行舟中的恬然豁达之状。所谓“闲对沙鸥”,即寄“闲情”于沙鸥,让“闲情”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又在沙鸥翱翔中玩味自己的“闲情”,作者在情与物的回环往复的交流中,化我为物,化物为我,乃至枕手而眠,沉入忘情之境。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风兼浪”中,在风流中见“闲情”,益见其情之“闲”了。

    晋人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曾抒写过自己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感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本词作者于此抒写的“闲情”,其实就是身在风浪中,心远风浪外的情怀,与陶渊明的感受应是相通的。

    下片写泊舟江边,“晚来人静禽鱼聚”点出泊舟的时间和情境,总领下片。“月上”承“晚来”,“缆系”承“人静”。天上的明月,地上的大江,江边的山岩,岩边的小舟和谐地共存于宁静的夜晚,这真是一幅层次井然的立体画,一支诱人遐想的小夜曲,在“风兼浪”尚且陶醉,“闲情”的作者,此时自然会融化于这静谧的画图和柔美的乐曲中,而与“山影松声共一船”了。进入此种境界便是“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是非荣辱,利害得失都化作云烟消散了,从而获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

    吴均泛舟富春江上,徜徉奇山异水之中,曾不自禁地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本词作者在这首小令里写风流中的闲情和静境中的解脱,无“望峰窥谷”之举,却有“息心忘反”之念,而在“山影松声共一船”的境界里化自我于自然,已不止于“息心忘反”了,所以作者对精神的自由,和谐的追求,有似于吴均,亦有胜于吴均。这种情趣和倾向与封建时代求名干禄,纷纷攘攘的社会现实是对立的,大有“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之意。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采桑子·桐庐舟中

cǎisāngzi··tóngzhōuzhōng--táoyuánzǎo

jiāwèifēngjiānlàngcáichuīyānyòuniǎocháyānxiánduìshāōuzhěnshǒumián

wǎnláirénjìngqínyuèshàngjiāngbiānlǎnyánbiānshānyǐngsōngshēnggòngchu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上风急浪涌仍不惧岿然不动,刚刚吃完饭又接着烹茶慢饮,卧躺舟中让思绪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枕手缓缓入梦。

黑暗降临,寂静无声,水中小鱼群群聚集嬉戏。天上的明月高悬,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岩石边,与这宁静的夜晚融为一体。

注释

桐庐: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

赏析

    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富春江上风景如画,《代骚人墨客咏叹不绝,南朝梁吴均就曾在《与朱元思书》中写他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这从流飘荡”所见之奇山异水,赞为这天下独绝”。本词作者也中泛舟于这段人程,其所见当与吴均略同。然而他对富春江上的绮丽风光似乎视而未见,没有着力于山川景物的描绘,即景抒情,而中捕捉舟里舟外某些寻常事物构成意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诗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词的上片写人舟江上。这浮家不畏风兼浪”,交代此次江上人舟的境与情——虽风急浪涌,然而这不畏”,以此境此情统摄上片。惟其这不畏”,故有这才罢炊烟,又袅茶烟”的雅兴。这才罢”、这又袅”中说用餐、品茗紧相承续,这颇富雅趣的生活细节,十分传神的表现了作者从容之态、闲雅之情,而舟中不绝如缕的炊烟和茶烟,又似中作者怡然自乐的心绪的外化,情趣盎然。这闲对沙鸥枕手眠”,进一层绘出作者人舟中的恬然豁达之状。所谓这闲对沙鸥”,即寄这闲情”于沙鸥,让这闲情”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又在沙鸥翱翔中玩味自己的这闲情”,作者在情与物的回环往复的交流中,化我为物,化物为我,乃至枕手而眠,沉入自情之境。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这风兼浪”中,在风流中见这闲情”,益见其情之这闲”了。

    晋人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曾抒写过自己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感受: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本词作者于此抒写的这闲情”,其实就中身在风浪中,心远风浪外的情怀,与陶渊明的感受应中相通的。

    下片写泊舟江边,这晚来人静禽鱼聚”点出泊舟的时间和情境,总领下片。这月上”承这晚来”,这缆系”承这人静”。天上的明月,地上的大江,江边的山岩,岩边的小舟和谐地共存于宁静的夜晚,这真中一幅层次井然的立体画,一支诱人遐想的小夜曲,在这风兼浪”尚且陶醉,这闲情”的作者,此时自然会融化于这静谧的画图和柔美的乐曲中,而与这山影松声共一船”了。进入此种境界便中这于相而离相”、这于念而无念”,中非荣辱,利害得失都化作云烟消散了,从而获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

    吴均泛舟富春江上,徜徉奇山异水之中,曾不自禁地发出这望峰息心、”窥谷自反”的感慨,本词作者在这首小令里写风流中的闲情和静境中的解脱,无这望峰窥谷”之举,却有这息心自反”之念,而在这山影松声共一船”的境界里化自我于自然,已不止于这息心自反”了,所以作者对精神的自由,和谐的追求,有似于吴均,亦有胜于吴均。这种情趣和倾向与封建时代求名干禄,纷纷攘攘的社会现实中对立的,大有这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之意。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采桑子·桐庐舟中
陶元藻

陶元藻

陶元藻[清](1716~1801),字龙溪,号篁村,又号凫亭,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贡生,九试棘闱,屡荐不得上。历游燕、赵、齐、鲁、扬、粤、瓯、闽之境。诗文均负盛誉。游京师,题诗旅壁,袁枚见而称赏,为撰《篁村题壁记》。至广陵,为两淮转运使卢雅雨幕僚。卢大会名士 70余人于扬州红桥,分韵赋诗,元藻顷刻成10章,莫不倾倒,时称“会稽才子”。不久归籍,在杭州西湖建泊鸥庄,专事著述,历30余年,著有《全浙诗话》54卷,《凫亭诗话》4卷,《越谚遗编考》5卷,《泊鸥庄文集》12卷,《越画见闻》3卷,斯盖专辑旧绍兴府属画人而各为之传,有乾隆六十年(1795)自序。卒年八十六。 ▶ 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¹
注释:¹田田:水草叶漂浮貌。乐府古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今年不得地¹,憔悴府门前。
注释:¹得地:唐人口语,谓得其所。

  这首诗是白居易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诗人在府门前看到一节莲花,莲花花枝惨败,前八句景物描写,描写了莲花的惨白景象,第九句和第十句,引出议论和感叹,同时也起到转折的作用——“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第十一句和十二局借物抒情,“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生存的地点不是好地方,表达白居易对现状和当下环境的不满。

  第十三句和十四句则其到衬托的作用,也是借物抒情的笔法,用莲花曾经在溪中的美好时光表达自己对过去生活的缅怀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今年不得地, 憔悴府门前。”诗人感觉自己与莲花命运相同。

jīngzhàozāilián--bái

gōuzhùzhuóshuǐshuǐshàngtiántián

láizhǎngtànzhīshìdōnglián

xiàyǒuqīngxīnxiāngquán

shàngyǒuhóngchényánxiān

xìngyóurénshìrán

tuōgēnfēisuǒzāojuān

zàizhōnghuāmèiqīnglián

jīnniánqiáocuìménqián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碧山¹学士²(fén)银鱼³,白马却走身岩居
译文: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注释:¹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²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³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⁴白马: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⁵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古人已用三冬¹足,年少²今开万卷³余。
译文:但他仍像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注释:¹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²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³开卷:指读书。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晴云满户团倾盖¹,秋水浮阶溜决渠(qú)
译文: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注释:¹“晴云满户团倾盖”句:化用了北周·王褒《轻举篇》的“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決渠”句:描写了柏学士茅屋的外景。仇注:云如倾盖之团,言其浓。水似决渠之溜,言其急也。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¹
译文: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注释:¹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下截承上。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二诗语意互见。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bǎixuéshìmáo

 tángdài 

shānxuéshìfényín báiquèzǒushēnyán 
rényòngsāndōng niánshàojīnkāiwànjuàn 
qíngyúnmǎntuánqīnggài qiūshuǐjiēliūjué 
guìcóngqín nánérchēshū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当年走马锦城¹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译文:那一年骑马经过锦官城的西面时,曾为绚丽的梅花陶醉,曾为此在那里喝酒欣赏并大醉了一场。
注释:¹锦城:现在的成都。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huàn)花溪。
译文:从青羊宫到浣花溪,二十多里路,梅花的香气未曾间断,令人陶醉。

méihuājué--yóu

dāngniánzǒujǐnchéng西céngwèiméihuāzuìshì

èrshízhōngxiāngduànqīngyánggōngdàohuànhuā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古者庖(páo)(xī)¹氏之王²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³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qì)。仓颉(jié)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zī)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qì)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译文:古代庖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上则观察星象于天,下则观察现象于地,又看到鸟观的纹理和地理的形状,近则取法于身,远则取象于物,于是开始作了八卦,用它来表示法定的图像。至神农时代,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物,诸事繁杂,饰伪的事情不断发生。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观足迹,知道纹理可以互相区别,开始创造了文字。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就叫做“字”。“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现象,“字”就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写在竹帛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文字逐渐改变成不同形体。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没有相同的。
注释:¹庖羲:即伏羲。²王:统治。³始:开始。⁴宪象:观测推算天象。⁵仓颉: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⁶孳乳:派生。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及宣王太史籀(zhòu)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jué)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chóu)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zhuàn),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dí)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译文:到周宣王的时候,太史官名叫籀的作大篆十五篇,跟古文稍有不同。直到孔子编写六经,左丘明写《春秋传》,都用古文,字的意义还能够说明。此后,各国诸侯互相征伐,不服从周天子,他们讨厌礼乐妨害自己,于是都废弃旧时的典章书籍。当时天下分为七国,各国田亩划分的制度不同,车路轨道的宽窄不同,法律制度不同,衣冠形式不同,语言的声音不同,文字的形体也不同。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丞相李斯就上书建议把这些混乱现象统—起来,废除那些跟秦朝文字不同的书写形式。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都是取史籀大篆,有的稍微进行一些改变或简化,这就是所说的小篆。这个时候,秦王朝烧毁了经书,废除了过去的典籍,大量发动隶卒,兴起役戍,行政事务,监狱案件一天天繁杂起来,开始产生隶书,以求简便,于是古文从此不用了。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bǐ)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译文:现在太学的学生都争着解说文字,阐明经义,妄称秦朝的隶书就是仓颉时代的文字。他们说,文字是世代相传的,怎么会改变呢?竟歪曲地说:“马头人”是“长”字,“人持十”是“斗”字,“虫”字是弯曲“中”字而成的。类似这种情况很多。这些都同孔子壁中的古文不合,也不合于大篆。庸夫俗子玩弄他们的所学,不明了他们所少见的东西,没有看到宏通的学者,也没有明白文字的条例,把旧艺当作怪异,把野言当成宝贝,认为自己所知道的是非常奥妙的东西,认为自己透彻地领会了圣人的深意。这样迷误不明,难道不是悖乱吗!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zhuàn)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miù)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jué)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译文:文字是经艺的基础,也是政治的基础,前人用它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用它认识古代文化。我现在编次小篆和古文籀文,广泛地采取通人的意见,至于各种解释,都是可信而有证据的。稽考诠释那些解说,目的在于拿它解释文字,剖析错误,告诉读者(使读者知道),通达文字构造的深意。分别部类排列,不使杂乱。在这里,万事万物都可以看到,没有什么遗漏。那些意义不明的就清楚地加以说明。书中所引《周易》是孟氏本;《尚书》是孔氏本;《诗经》是毛氏本;《礼经》、《周官》、《左氏春秋》、《论语》、《孝经》都是古文经。至于那些还不清楚的,只好存而不论了。

shuōwénjiě · jiéxuǎn 

shèn liǎnghàn 

    zhěpáoshìzhīwàngtiānxià yǎngguānxiàngtiān guān shìniǎoshòuzhīwénzhī jìnzhūshēn yuǎnzhū shìshǐzuò  guà chuíxiànxiàng shénnóngshìjiéshéngwéizhì értǒngshì shùfán shìwěiméngshēng huángzhīshǐguāncāngjié jiànniǎoshòuhángzhī zhīfēnzhīxiāngbié chūzàoshū cāngjiézhīchūzuòshū gàilèixiàngxíng wèizhīwén hòuxíngshēngxiāng wèizhī wénzhě xiàngzhīběn zhě yánérjìnduō zhùzhúwèizhīshū shūzhě  sānwàngzhīshì gǎishū fēngtàishānzhěshíyòuèrdài yòutóngyān 

    xuānwàngtàishǐzhòuzhù zhuàn shípiān wénhuò zhìkǒngshūliùjīng zuǒqiūmíngshù chūnqiūzhuàn  jiēwén juéérshuō hòu zhūhóuzhèng tǒngwàng yuèzhīhài érjiēdiǎn fēnwéiguó tiánchóu chēguǐ lìng guānzhì yánshēng wénxíng qínshǐhuángchūjiāntiānxià chéngxiāngnǎizòutóngzhī qínwénzhě zuò cāngjiépiān  zhōngchēlìngzhàogāozuò yuánpiān  jiēshǐzhòuzhuàn huòxǐnggǎi suǒwèixiǎozhuànzhě shìshíqínshāomièjīngshū chújiùdiǎn  xīngshù guānzhífán chūyòushū yuē érwényóujué 

    jīnzhīzhūshēngjìngshuōjiějīng chēngqínzhīshūwéicāngjiéshíshū yúnxiāngzhuàn gǎi nǎiwěiyuē tóurénwéizhǎngrénchíshíwéidǒuchóngzhězhōngruòzhěshènzhòngjiēkǒngshìwénmiùshǐzhòu wánsuǒ suǒwén jiàntōngxué wèichángzhītiáo guàijiùérshànyán suǒzhīwéimiào jiūdòngshèngrénzhīwēizhǐ  bèizāi 

    gàiwénzhě jīngzhīběn wàngzhèngzhīshǐ qiánrénsuǒchuíhòu hòurénsuǒshí jīnzhuànwén  zhòu cǎitōngrén zhìxiǎo xìnéryòuzhèng zhuànshuō jiāngqúnlèi jiěmiù xiǎoxuézhě shénzhǐ fēnbié xiāng wànxián jiānzǎi juézhāo yuánmíng chēng   mèngshì  shū  kǒngshì  shī  máoshì     zhōuguān   chūnqiūzuǒshì   lún   xiàojīng  jiēwén suǒzhī gàiquē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移得绿杨¹栽后院。学舞宫腰²,二月青犹短³。不比灞(bà)多送远,残丝乱絮(xù)东西岸。
译文:移了一株小的绿柳将它栽种到后院。初春二月它的枝干尚短,也舞动自己纤细的腰肢。不像那灞陵边上的柳树,因为人们折柳送别只剩残丝乱絮,被人抛弃在东西岸边。
注释:¹绿杨:绿柳。²宫腰:即楚腰,纤腰。后世即以楚腰泛指女子的细腰。³青犹短:指杨柳鹅黄初现,而绿尚不足。⁴灞陵:地名,本作‘‘霸陵”,汉文帝陵墓,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附近有霸桥,为古人折柳送别处。⁵残丝:折断的柳枝。⁶乱絮:散乱的柳絮。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几叶小眉¹寒不展。莫唱阳关²,真个肠先断。分付³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译文:杨柳初生的嫩叶因春寒而皱巴巴。不要唱《阳关曲》了,还没唱它就因为别离而断肠了。告诉春天休要细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条都展现出与恋人分别的哀怨。
注释:¹小眉:喻杨柳初生的嫩叶。²阳关:即《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曲调名。唐、宋时的送别歌曲。阳关,古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³分付:付托。⁴条条:指柳条。

  上片写从外间移来了一株小小杨柳,将它栽种后院,从此它就脱离了横遭攀折飘零之苦,言下之意颇为自得。杨柳垂条轻盈袅娜,诗词中常与美人纤腰互为比喻。此处“学舞宫腰”就将杨柳拟人化,开篇便宛然有一个歌女兼舞女的形象。“学舞”云云,可见其年尚小,不特“二月青犹短”的形容而然。这样,移柳之事似乎暗示着一个小歌女脱离风尘,进了人家宅院,于是境遇大变:“不比灞陵多送二,残丝乱絮东西岸。”灞陵自汉唐以来均为折柳送别之地,“残丝乱絮”抛置之多,不言自明。这二句暗示歌女脱离为人随意作践的境地,有了一个好心的主人扶持。

  下片词意忽生转折。“寒不展”的叶儿,是皱眉的样子,看得出是情绪低落。以杨柳嫩叶比美人之眉,仍是继续前面的拟人,连下句依旧是描述那年少歌女的样貌。“莫唱《阳关》”,这一句点出离愁别绪,因为《阳关》乃是送别曲,而自然是与上文中的好心人离别了。主人将外出,故伊人依依难舍。“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杨柳枝词》)可见“真个肠先断”中的“肠”与“眉”均是借喻柳。末二句则是更清楚地说明了肠断的缘由,兼寄词人的感慨,其中代用了唐人雍陶《题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的名句,似乎那柳丝也不是柳丝,条条尽是离人怨苦之具象了。

  此词将人柳合一,若粘若脱,畅而不拘,收放随心,末句点明题意,尤贵于深有寄托。将柳叶、柳枝比作纤腰、美目、愁肠,这在词人之前便已有之,然而妙于运用,以此造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人物,展示出一段曲折哀婉的特殊情事,则是独创。词先写佳人于坊间饱受折磨,移入人家后有所改变,但仍有不美满者。词人将此种旷怨之情融入柳寄离情的比兴境界中来表现,确是别有一番风味。

参考资料:
1、 姜钧.宋词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2012:29
2、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上 :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10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