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钩初弯,冰盘乍圆。
玉钩初弯,冰盘乍圆。
扇掩秋后,鸟飞枝边。
扇掩秋后,鸟飞枝边。
精凝蟾蜍,辉光蟑娟。
精凝蟾蜍,辉光蟑娟。
歆于明祀,弭芳节焉。
歆于明祀,弭芳节焉。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译文:春天有百花争艳,而秋天有圆月。夏天有凉风习习,而冬天有白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若无¹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译文:如果心中没有忧愁的闲事需要去烦恼,一年四季都是人间的好时节。
注释:¹若无:如果没有。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客思¹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译文: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
注释:¹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更倾寒食¹泪,欲涨冶城²(cháo)
译文: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
注释:¹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²冶城: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¹发雪²争出,镜颜朱³早凋(diāo)
译文: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
注释:¹巾:头巾。²雪:白发。³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未知轩冕(miǎn)¹乐,但欲老²渔樵(qiáo)³
译文: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注释:¹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²老:终老。³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王安石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此诗一方面是表达了作者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

  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本该是黑发朱颜,但现在是“白发争出”“朱颜早凋”,显然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整首诗把思乡之愁、哀悼之痛、早衰之叹、为官之苦有机地串联,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王安石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出来。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2014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二节.人民教育出版社

rénchénhánshí--wángānshí

shìyángliǔchūnfēngqiānwàntiáo

gèngqīnghánshílèizhǎngchéngcháo

jīnxuězhēngchūjìngyánzhūzǎodiāo

wèizhīxuānmiǎndànlǎoqiáo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mò)¹重松。残军留废垒(lěi),瘦马卧空壕(háo);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译文:我从山间的松树和野草间戴着花挑着柴草走来,猛然抬头才发现我又回到了南京。残败的军队还在将废的堡垒中驻守,瘦弱的老马肚子躺在空壕沟中。村落已经是一片萧条之景,城墙和古道在夕阳下互相映衬。
注释:¹秣陵:今江苏南京,秦朝称为秣陵。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qiū)¹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²几时逃。鸽翎³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译文:那野火烧了一次又一次,守在孝陵旁的高大树木大多都烧焦了。山羊一群群跑来跑去,看守孝陵的老太监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满堂都是鸟的羽毛和粪便,台阶上全是枯枝败叶。又有谁来祭拜打扫呢?牧童连龙碑石的帽饰都给打碎喽。
注释:¹楸:一种高大的乔木。²阿监:太监。³翎:羽毛。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duò)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chí)¹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hāo),住几个乞儿饿殍(piǎo)²
译文:(而那故宫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白玉柱全都倾倒了,红色泥墙坍塌了只剩下原来一半的高度,琉璃瓦碎的比完整的多,翠绿的翡翠窗棂所剩无几。丹墀中只剩下飞舞的燕雀常年上朝,宫门里长满了浓绿的蒿菜,还住着几个乞丐和饿死的流民。
注释:¹丹墀:宫殿前红色的台阶以及台阶上的空地,这里指皇帝接见群臣的地方。²饿殍:饿死的人。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liáo)¹,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shēng)箫? 罢灯船端阳²不闹,收酒旗重九³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译文:我又来到秦淮河当年繁华的地方叩问,如今窗户上的纸已经破了迎着风瑟瑟作响,腐朽了的门外潮水一阵阵的拍打。当年让人眼神望断飘飘欲仙的地方的美女佳丽,如今在哪里演奏笙箫?端午节的夜晚河上没有了灯船的热闹,重阳节的日头市集上酒馆也关了顿显无聊。只剩下秦淮河上不变的飘摇的白鸟和滔滔流去的绿水。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但是已经没有闲人再去观赏游玩了。
注释:¹窗寮:泛指窗户。²端阳:即端午节。³重九:即重阳节。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译文:你还记得跨过青溪的半里长桥吗?当年的旧红板一条都看不见了。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没有行人路过,夕阳落下冷冷清清,只剩下一颗柳树垂弯了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太平令〕行松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láo)¹。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²;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译文:走到当年曾经的庭院,哪里需要轻轻敲门?(门早就颓倒了)也不怕护院犬嗷嗷的向你叫,只剩下枯竭的废井和颓败的鸟巢和长满青苔的旧砖和瓦扉间枯死的杂草。亲手植下的花朵和柳枝,没人打理,如今已经可供砍柴了,这一堆黑灰,又是哪户人家的炉灶?
注释:¹哰哰:象声词,形容犬吠声。²采樵:砍柴。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xiè)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¹不姓王,莫愁湖²鬼夜哭,凤凰台栖(qī)(xiāo)³。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yú)换稿!诌(zhōu)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松老。
译文:我曾经见过南京早晨流莺在玉树间穿行歌唱,我曾经见过秦淮河边亭台上的芬芳在早春绽放,而谁又能想到这一切会消散得像冰雪融化那么彻底。我眼看着他大兴土木,我眼看着他大宴宾客,我眼看着他大厦倾塌!这爬满苔藓的碧绿瓦砾堆,我曾经在里面睡过风流觉,把这五十年兴盛衰亡都看在眼里。有名的乌衣巷不再姓王,莫愁湖边夜里真的鬼魂哭泣,凤凰台上只有猫头鹰栖息!曾经在残山上的梦境反而像是真实,旧日的心境难以忘却,不愿意相信这江山已经易主!只好作一首哀江南,将这悲伤的声音一直传唱到老去。
注释:¹乌衣巷:位于南京东南,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士族在此居住。²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古称横塘,相传美丽的少女莫愁在此投湖自尽。³枭鸟:比喻恶人或逆子。⁴舆图:疆域地图。⁵诌:胡乱编造。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余韵》中的一套北曲。曲子通过描写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全曲风格沉郁悲怆,多次被选入教材。

  第一支曲子〔北新水令〕,写写重到秣陵(南京),傍晚时南京郊外的荒败景象:人物首先出现,苏昆生肩挑柴草,走在通往故都的路上。“山松野草带花挑”,一笔点出老艺人此时的身份是亡国后归隐的樵夫。“猛抬头秣陵重到”从动作写感情,人物满怀亡国之痛,一路低头沉思,重见故都,引起感情上的强烈震撼,不禁抬头凝望。“重到”两字,包含了无限的今昔之感,在结构上提挈全篇,整套曲子由这两字逐层展开。接着由人及景,“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两句,勾画了南京郊外景象,十字四景,景景使人怵目惊心。物事全非,所见无非残军废垒、瘦马空壕;孤村夕照,一片凄凉。“残,废、空、瘦”四字,贴切地写出了战乱后的凄清阴森,山河破碎,满目萧条,又衬以夕阳孤村之景,犹同大场面的摇镜头。这人和景被夕阳的昏黄余晖所包孕,更显黯淡凄惨,令人伤心惨目。作者写人绘景,突出了国破山河改的时代特点。第一支曲给整套曲子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而〔驻马听〕写苏昆生凭吊孝陵。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为一代社稷的象征,由神宫监置兵守卫。这一神圣地方如今却是一片败坏:作者写孝陵残破,无人守护,山羊成群,飞鸟成阵,败叶枯枝,岳火迹存,更是令人目不忍睹。这里突出它由神圣不可侵犯变为人走树焦,动物任意横行之地,“山羊群跑”一句所呈现的纷乱、喧闹,一扫圣地的庄严肃穆。“鸽翎蝠粪满堂抛”一句,化动景为静景,作者用满地的鸽翎毛和蝙蝠粪,极写鸽子、蝙蝠的成群飞行、栖息,堂堂皇陵已成为禽鸟的家了。老艺人目睹此景,沉痛之情油然而生。“谁祭扫”的轻声自问,暗含了对误国君臣的谴责,充满了无限辛酸的故国之思。最后一句“牧儿打碎龙碑帽”,写石碑被毁。孝陵石刻甚多,随山路起伏排列成一条长约800米的神道石刻,蔚为壮观。那最具象征意义的龙碑石的帽饰,已被无知的牧童打个粉碎。曲尾的这点睛之笔,给人留下无限的回味。

  老艺人离孝陵,到故宫。故宫建于明初,极其雄伟华丽。〔沉醉东风〕一曲,描绘了一幅“故宫颓景图”:作者用白描手法,以强烈色彩,画出了白玉柱子倾倒,红泥墙委地,澄黄的琉璃瓦破碎不全,翠绿的翡翠窗棂所剩无几,宫门里长满了浓绿的蒿莱,丹墀中飞舞着燕雀。这幅图色彩明艳,寓今昔之景于一体。眼前的荒凉中残留着昔日的豪华,过去宫殿主人的穷奢极侈,酝成了今朝的柱倒墙摧,国土更姓。与上曲相承,皇陵宫禁,是封建时代宗庙社稷的象征,是国家的象征。如此庄严扫地的景象,更能引起人们的山河之感、禾黍之悲,因此,这悲哀,绝非一己之愁怨了。所谓大明江山隳于何人,败于何事?作者在《小引》中说“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语意虽隐微,但意寓却分明。故宫本身的巨变,说明了南明政权好景不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曲尾乞儿身于皇宫的这一镜头,把老艺人故国不堪回首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此时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端阳”、“重九”代麦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长板桥,在迥光,鹭峰两寺之间,景色极佳:一弯小溪,澄澈如洗,夹岸绿柳,丝丝垂翠。一道红色板桥掩映在万绿丛中,真是幽雅宜人,秀气可餐。而如今呢?曲子用“你记得”三字领起,苏昆生问柳敬亭,以唤起回忆。接着,他感慨万端地介绍长桥。作者选用了无桥板的空桥、一树衰柳、水天一色、落日几样典型景物,画出了板桥残景,用笔极简。“一条”、“一树”两词中,极小的数词“一”,突出了美景的零落殆尽,扩大了荒芜、萧瑟的境界,真是以少胜多,耐人寻味。“冷清清”一词极富神韵,既描绘了深秋夕照的自然景色,也传达出老艺人身心俱寒的主观感受。它写出了板桥的秋意,透视了老艺人深埋于心中的亡国丧土之悲。作者着一“冷清清”,境界全出,造境之精,令人叹服。

  绕过板桥,就是旧院。〔太平令〕一曲写旧院的荒芜。旧院是秦淮歌妓聚居之处,过去苏昆生义出阮家,天天来此授曲教唱,他对这里的庭院小楼,一草一木,十分熟悉,怀有深情。作者抓住人物和环境关系密切的这点,写老艺人在面目全非的小院中,深感陌生,努力寻找旧日的痕迹:旧院的庭院已是门墙颓倒,人去楼空,满目凄凉。苏昆生怀着怅惘的心情,踯躅在断井颓垣之间,穿行于蛛网尘封之地,感叹亲手种的花、柳,已成可砍伐的柴薪,困惑一堆黑灰,无法判定是谁家的厨房。真是物物皆非,连一点可供辨认的痕迹也找不到了。作者通过塑造摩挲、寻觅的人物形象,把旧院的荒芜之景和升沉变替的感叹,结合得水乳不分,富有生动的形象性和感人的力量。《桃花扇》从第五出开始,一味渲染繁华热闹,却在末出做一大结,所谓“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孙楚楼边,莫愁湖上,何尝没有过一段笙歌旖旎的热闹繁华”,相观而读,可看出,作者是经过一番惨淡经营的。

  以上六支曲以写景为主。随着景物的逐处展现,老艺人的感情渐渐激昂、高涨。在〔离亭宴带歇指煞〕中,他放声悲歌,尽情发抒:〔离亭宴带歇指煞〕一曲,将感伤情绪推上了极至,其妙处恰在强烈的对比。

  第一层,从“俺曾见”至“把五十年兴亡看饱”,以反复强调的手法,谴责统抬者的豪奢腐朽。前四句,写美景不长。“金陵”两句,用典型景物概括了前面曲中所回忆追述的美景。“金陵玉殿”、“水榭秦淮”的地点,写明了是皇帝和达官贵人在赏景享乐。“莺声晓”和“花开早",谴责南明君臣在疆土日蹙形势下,昏天黑地,一味享乐。“谁知道容易冰销”,一针见血指出了享乐所带来的灭亡命运。“谁知道”三字,充满了对昏君佞臣的嘲讽。接着,作者用“眼见他”组成的排比短句,三个“眼看他”,无非兴、亡二字,这与《红楼梦》中的“忽喇喇大厦将倾”是异曲同工之调。作者把描写点集中在“楼”上,用紧承相连的“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雄辩地表明了荒淫腐化和亡国之间的必然联系。迫促的节奏表达了愤激之情。“俺曾睡过风流觉”,和开首“俺曾见”相呼应,说明了老艺人是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在叙说亡国痛史。苏昆生曾说自己是“睁着五旬老眼,看了四代人”。他五十年的生涯,饱尝了万历、崇祯、天启、泓光四代的兴衰胜败。秦淮艺人的身份,使他对统治者的淫佚有更深了解。“将五十年兴亡看饱”,概括了他回顾历史、目睹现状的无限感慨。正是长吁短叹,无语凝噎了。“饱”字形象表明了他对这段兴亡史实认识的清楚、深刻、透彻。这个词,语气尖刻,语意丰富,感情容量大,为一曲之眼。“将五十年兴亡看饱”在结构上起了总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层,作者用步步深入的手法,抒发了强烈的亡国之痛。“乌衣巷”三句扩大了上一层中“楼塌了”的景象,把统治荒淫无耻所造成的后果,由统泊者的垮台扩大到国家山河的巨变。“乌衣巷”句,借王导、谢安势衰,乌衣巷转换主人的历史,感叹现实的兴废。“莫愁”两句,巧用地名表变化。从莫愁到哭,由凤凰到枭鸟,写出了人民对山河易色的深悲巨痛。“残山”、“旧境”、现实、梦境,物渺人非,江山换主,旧梦只有一晌之欢;残缺的山河在人们梦中清晰出现,过去的种种是欲忘不能,现实都是无限悲凄,这是悲限、痛极之言。这种爱国感情是多么深厚动人啊!“舆图目换稿”分明是冷峻的现实,却又冠以“不信”二字,实则是不愿相信。“不信”二字,伴泪和血,妙极天人,非大作手不能为。不信归不信,现实却是:“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袅鸟。”这又是—种对比,任你信与不信,严酷的现实已是无法改变了。“舆四换稿”的“换”字,包含了很多难言的内容。明亡后,清政权圈地薙发,清兵大屠杀,文字狱的广为连坐……这山河易色,人民血泪的种种,都在这“换”字中含混包括了。结句“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把感情再深化一步,表明了要永志不忘亡国的哀痛。更让人声泪俱下,全无掩抑了。原来于此有一总评:“天空地阔,放意喊唱,以结全体《桃花扇》。”

参考资料:
1、 吕耀森.黍离一曲《哀江南》——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赏析[J].语文知识.2004年02期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杜陵¹有布衣²,老大³意转拙
译文:杜陵地方,有我这么个布衣,年纪越大,反而越发不合时宜。
注释:¹杜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杜甫祖籍杜陵。因此杜甫常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²布衣:平民。此时杜甫虽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八品小官,但仍自称布农。³老大:杜甫此时已44岁。⁴拙:笨拙。这句说年龄越大,越不能屈志随俗;同时亦有自嘲老大无成之意。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许身¹一何愚²,窃比稷(jì)与契³
译文:对自己的要求,多么愚蠢可笑,私自下了决心,要向稷契看齐。
注释:¹许身:自期、自许。²一何愚:多么愚腐。³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居然成濩(huò)¹,白首甘契阔²
译文:这种想法竟然不合实际,落得个到处碰壁,头都白了,却甘愿辛辛苦苦,不肯休息。
注释:¹濩落:即廓落,大而无用的意思。²契阔:辛勤劳苦。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盖棺¹事则已,此志常觊(jì)²
译文:有一天盖上棺材,这事便无法再提,只要还没有咽气,志向就不能转移。
注释:¹盖棺:指死亡。²觊豁:希望达到。这两句说,死了就算了,只要活着就希望实现理想。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穷年¹忧黎元²,叹息肠内热³
译文: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
注释:¹穷年:终年。²黎元:老百姓。³肠内热:内心焦急,忧心如焚。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¹激烈。
译文:尽管惹得同辈的先生们冷嘲热讽,却更加激昂无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气。
注释:¹弥:更加,越发。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非无江海志¹,潇洒送日月²
译文:我何尝没有隐居的打算,在江海之间打发日子,岂不清高?
注释:¹江海志:隐居之志。²潇洒送日月:自由自在地生活。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生逢尧舜君¹,不忍便永诀。
译文:只是碰上个像尧舜那样贤明的皇帝,不忍心轻易地丢下他,自己去逍遥。
注释:¹尧舜君:此以尧舜比唐玄宗。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当今廊庙具¹,构厦岂云缺。
译文:如今的朝廷上,有的是栋梁之材,要建造大厦,难道还缺少我这块料?
注释:¹廊庙具:治国之人才。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葵藿¹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译文:可是连葵与藿的叶子都朝着太阳,我这忠诚的天性,又怎能轻易改掉!
注释:¹葵藿:指葵与藿,均为菜名。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¹惟蝼蚁辈²,但自求其穴。
译文:回头一想,那些蚂蚁般的小人,只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
注释:¹顾:想一想。²蝼蚁辈:比喻那些钻营利禄的人。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胡为¹慕大鲸²,辄(zhé)³偃溟渤
译文:我为什么要羡慕百丈长鲸,常想在大海里纵横驰骋?
注释:¹胡为:为何?²大鲸:比喻有远大理想者。³辄:就,常常。⁴拟:想要。⁵偃溟渤:到大海中去。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以兹误生理¹,独耻事干谒²
译文:偏偏不肯去巴结权贵,因此便耽误了自己的营生。
注释:¹以兹误生理:因为这份理想而误了生计。²干谒:求见权贵。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兀兀¹遂至今,忍为尘埃没(mò)
译文:到现在还穷困潦倒,怎忍心埋没在灰尘之中?
注释:¹兀兀:穷困劳碌的样子。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终愧巢与由¹,未能易其节。
译文:没有像许由、巢父那样飘然世外,实在惭愧,虽然惭愧,却不愿改变我的操行。
注释:¹巢与由:巢父、许由都是尧时的隐士。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沉饮聊自遣¹,放歌破愁绝。
译文:还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喝几杯酒排遣烦闷,作几首诗放声高唱,破除忧愤。
注释:¹沉饮聊自遣:姑且痛饮,自我排遣。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译文:一年快完了,各种草木都已经凋零,狂风怒吼,像要把高山扫平。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天衢¹阴峥嵘²,客子³中夜发
译文:黑云像山一样压下来,大街上一片阴森,我这个孤零零的客子,半夜里离开京城。
注释:¹天衢:天空。²峥嵘:原是形容山势,这里用来形容阴云密布。³客子:此为杜甫自称。⁴发:出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译文:扑落满身寒霜,断了衣带,想结上它,指头儿却冻成僵硬。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凌晨过骊山¹,御榻在嵽(dì)(niè)²
译文:天蒙蒙亮的时候,我走到骊山脚下,骊山高处,那里有皇帝的御榻。
注释:¹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²嵽嵲:形容山高,此指骊山。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蚩尤¹(sāi)寒空,蹴蹋崖谷滑。
译文:大雾迷漫,塞满寒冷的天空,我攀登结冰铺霜的山路,二步一滑。
注释:¹蚩尤:传说中黄帝时的诸侯。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作大雾以迷惑对方。这里以蚩尤代指大雾。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瑶池¹气郁律²,羽林³相摩戛
译文:华清宫真好像王母的瑶池仙境,温泉里暖气蒸腾,羽林军密密麻麻。
注释:¹瑶池:传说中西王母与周穆王宴会的地方。此指骊山温泉。²气郁律:温泉热气蒸腾。³羽林:皇帝的禁卫军。⁴摩戛:武器相撞击。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¹(jiū)(kě)²
译文:乐声大作,响彻辽阔的天宇,皇帝和大臣纵情娱乐,享不尽贵富荣华。
注释:¹殷:充满。²樛嶱:即“胶葛”,山石高峻貌。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赐浴皆长缨¹,与宴非短褐²
译文:赐浴温泉的,都是些高冠长缨的贵人,参加宴会的,更不会有布衣麻鞋的百姓。
注释:¹长缨:指权贵。缨,帽带。²短褐:粗布短袄,此指平民。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彤庭¹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译文:达官显宦,都分到大量的绸帛,那些绸帛啊,都出自贫寒妇女的艰苦劳动。
注释:¹彤庭:朝廷。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译文:她们的丈夫和公公,被鞭打绳捆,一匹匹勒索,一车车运进京城。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圣人¹筐篚²恩,实欲邦国活。
译文:皇帝把绸帛分赏群臣,这个一筐,那个几笼,实指望他们感恩图报,救国活民。
注释:¹圣人:指皇帝。²筐篚:两种盛物的竹器。古代皇帝以筐、篚盛布帛赏赐群臣。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¹
译文:臣子们如果忽略了皇帝的这番好意,那当皇帝的,岂不等于把财物白扔!
注释:¹“臣如”两句意为:臣子如果忽视此理,那么皇帝的赏赐不是白费了吗?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¹
译文:朝廷里挤满了“济济英才”,稍有良心的,真应该怵目惊心!
注释:¹“多士”两句意为:朝臣众多,其中的仁者应当惶恐不安地尽心为国。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况闻内金盘¹,尽在卫霍²室。
译文:更何况皇宫内的金盘宝器,听说都转移到国舅家的厅堂。
注释:¹内金盘:宫中皇帝御用的金盘。²卫、霍:指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亲戚。这里喻指杨贵妃的从兄、权臣杨国忠。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中堂¹舞神仙²,烟雾散玉质。
译文: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轻烟般的罗衣遮不住玉体的芳香。
注释:¹中堂:指杨氏家族的庭堂。²舞神仙:像神仙一样的美女在翩翩起舞。烟雾:形容美女所穿的如烟如雾的薄薄的纱衣。玉质:指美人的肌肤。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¹
译文: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袄,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乐章。
注释:¹“煖客”以下四句:极写贵族生活豪华奢侈。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译文:劝客人品尝的,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都来自遥远的南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译文: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荣枯¹咫尺异,惆怅²难再述。
译文: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注释:¹荣、枯:繁荣、枯萎。此喻朱门的豪华生活和路边冻死的尸骨。²惆怅:此言感慨、难过。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北辕¹就泾渭²,官渡³又改辙。
译文:我折向北去的道路,赶到泾、渭河边。泾、渭合流处的渡口,又改了路线。
注释:¹北辕:车向北行。杜甫自长安至蒲城,沿渭水东走,再折向北行。²泾渭:二水名,在陕西临潼境内汇合。³官渡:官设的渡口。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¹
译文:河水冲激着巨大的冰块,波翻浪涌,放眼远望,象起伏的山岭,高接西天。
注释:¹高崪兀:河中的浮冰突兀成群。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疑是崆峒¹来,恐触天柱²折。
译文:我疑心这是崆峒山从水上飘来,怕要把天柱碰断!
注释:¹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凉平市。²天柱:古代神话说,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撑,叫天柱。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河梁¹幸未坼²,枝撑³声窸窣
译文:河上的桥梁幸好还没有冲毁,桥柱子却吱吱呀呀,摇晃震颇。
注释:¹河梁:桥。²坼:断裂。³枝撑:桥的支柱。⁴窸窣:象声词,木桥振动的声音。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行旅相攀援¹,川广不可越。
译文:河面这么宽,谁能飞越!旅客们只好牵挽过桥,顾不得危险。
注释:¹行旅相攀援:行路的人们相互攀扶。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老妻寄异县¹,十口隔风雪²
译文: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无依无傍,漫天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
注释:¹异县:指奉先县。²十口隔风雪:杜甫一家十口分居两地,为风雪所阻隔。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谁能久不顾,庶¹往共饥渴。
译文:受冻挨饿的穷生活,我怎能长久不管?这一次去探望,就为了有难同当。
注释:¹庶:希望。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译文: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我那小儿子,已活活饿死!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译文:我怎能压抑住满腔悲痛,邻居们也呜呜咽咽,泪流不止!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译文:说不出内心里多么惭愧,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本事养活孩子!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岂知秋禾登,贫窭¹有仓卒²
译文:谁能料到:今年的秋收还算不错,穷苦人家,却仍然弄不到饭吃!
注释:¹贫窭:贫穷。²仓卒:此指意外的不幸。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¹
译文:我好歹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
注释:¹名不隶征伐:此句自言名属“士人”,可按国家规定免征赋税和兵役、劳役。杜甫时任右卫卒府兵曹参军,享有豁免租税和兵役之权。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¹
译文: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啊,就更加辛酸。
注释:¹平人固骚屑:平民百姓本来就免不了赋役的烦恼。平人:平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默思失业徒¹,因念远戍卒。
译文:想想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是倾家荡产,又想想远守边防的士兵,还不是缺吃少穿。
注释:¹失业徒:失去产业的人们。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忧端齐终南¹,澒洞²不可掇³
译文:忧民忧国的情绪啊,千重万叠,高过终南,浩茫无际,又怎能收敛!
注释:¹忧端齐终南:忧虑的情怀像终南山那样沉重。²澒洞:广大的样子。³掇:收拾,引申为止息。

  在杜甫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然而诗人在长安往奉先县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所以诗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这显示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原诗五百字,可分为三大段。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语的自然圆转。

  杜甫旧宅在长安城南,所以自称杜陵布衣。“老大意转拙”,如同俗语说“越活越回去了”。说“笨拙”,是指诗人偏要去自比稷与契这两位虞舜的贤臣,志向过于迂阔,肯定是会失败的。濩落,即廓落,大而无当,空廓而无用之意。“居然成濩落”,意思是果然失败了。契阔,即辛苦。诗人明知一定要失败,却甘心辛勤到老。这六句是一层意思,诗人自嘲中带有幽愤,下边更逼进了一步。人虽已老了,却还没死,只要还未盖棺,就须努力,仍有志愿通达的一天,口气是非常坚决的。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杜甫自比稷契,所以说“穷年忧黎元”,尽他自己的一生,与万民同哀乐,衷肠热烈如此,所以为同学老先生们所笑。他却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诗到这里总为一小段,下文便转了意思。

  隐逸本为士大夫们所崇尚。杜甫说:“我难道真的这样傻,不想潇洒山林,度过时光吗?无奈生逢尧舜之君,不忍走开罢了。”从这里又转出一层意思:“生在尧舜一般的盛世,当然人才济济,难道少你一人不得吗?构造廊庙都是槃槃大才,原不少我这样一个人,但我却偏要挨上来。”诗人像这样讲,说不上什么原故,只是一种脾气性情罢了,好比向日葵老跟着太阳转。忠君爱国发乎天性,固然很好,不过却也有一层意思必须找补的。诗人想:“世人会不会觉得自己过于热中功名,奔走利禄?”所以接下去写道: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像蚂蚁似的能够经营自己的巢穴;他却偏要向沧海的巨鲸看齐,以至于把生计都给耽搁了。诗人虽有用世之心,可是因为羞于干谒,一直以来都是辛辛苦苦,埋没风尘。

  下面又反接找补。上文说“身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意思是:“尧舜之世,何尝没有隐逸避世的,例如许由、巢父。巢父、许由是高尚的君子,我虽自愧不如,却也不能改变我的操行。”这两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禄,又不忍像巢父、许由那样跳出圈子去逃避现实,只好饮酒赋诗。沉醉或能忘忧,放歌聊可破闷。诗酒流连,好像都很风雅,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诗篇开首到此,进退曲折,尽情抒怀,诗人热烈的衷肠非常真实。

  第二段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这一段,记叙、描写、议论并用。首六句叙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动身,清早过骊山,玄宗和贵妃正在华清宫。“蚩尤”两句的旧注多有错误。蚩尤曾经作雾,即用作“雾”的代语,下面说“塞寒空”即是雾。在这里,只见雾塞寒空,雾重故地滑。温泉蒸气郁勃,羽林军校往来如织。骊宫冬晓,气象万千。寥寥数笔,写出了真正的华清宫。“君臣留难娱,乐动殷胶葛”两句亦即白居易《长恨歌》所说的“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说“君臣留欢娱”,轻轻点过,却把唐玄宗一起拉到浑水里去。上文所谓“尧舜之君”,不过是诗人说说好听,遮遮世人眼罢了。

  “彤庭”四句,沉痛极了。一丝一缕都出于女工之手,朝廷却用横暴鞭挞的方式攫夺来。然后皇帝再分赏群臣,叫他们好好地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视了这个道理,辜负国恩,就等于白扔了。然而王公大臣却都是如此,诗人心中根本不能平静。“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句中“如”、“岂”两个虚词,一进一退,逼问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却挤满了这班贪婪庸鄙、毫无心肝的家伙,国事的危险如同千钧一发,仁人的心应该是会战栗的。

  “况闻”以下更进了一步。“闻”者虚拟之词,宫禁事秘,不敢说一定。不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枢”、“大内”的情形也不会比他们好一些,或者还要更加厉害。诗人听说大内的奇珍异宝都已进了贵戚豪门,这应当是指杨国忠之流。“中堂”两句,写美人如玉,被烟雾般的轻纱笼着,暗指虢国夫人、杨玉环,这种攻击法,一步逼紧一步,离唐玄宗只隔一层薄纸了。

  诗中不宜再尖锐地说下去,所以转入平铺。“煖客”以下四句两联,十字作对,称之为隔句对或者扇面对,调子相当地纡缓。因意味太严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声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冲淡。其实,纡缓中又暗蓄进逼之势。貂鼠裘,驼蹄羹,霜橙香橘,各种珍品尽情享受,酒肉凡品,不须爱惜。在这里,本来文势稍宽平了一点儿,诗人又紧接着大声疾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也不肯放松,一笔也不肯落平。这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表面上一往高歌,暗地里却结上启下,令读者不觉,《杜诗镜铨》里评价说“拍到路上无痕”,讲得很对。骊山宫装点得像仙界一般,而宫门之外即有路倒尸。咫尺之间,荣枯差别这样大,那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诗人不能再说,亦无须再说了。在这儿打住,是很恰当的。

  第三段从“北辕就泾渭”至末尾。全篇从诗人自己忧念家国说起,最后又以他自己的境遇联系时局作为总结。“咏怀”两字通贯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叙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异文。仇兆鳌注:“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时正冬,冰凌未解也。”这一说法不妥,这首诗大约作于十月下旬,不必拘泥于隆冬时节。作群冰,诗意自惬。虽然冬天很寒冷,但高处的水流激湍,水还没有冻结。下文“高崒兀”、“声窸窣”,作“冰”更好。这八句,句句写实,只有“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两句,用共工氏怒触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时势的严重。

  接着写到家并抒发感慨。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在号啕大哭,这是非常戏剧化的。“幼子饿已卒”,“无食致夭折”,景况是凄惨的。“吾宁舍一哀”,用《礼记·檀弓》记孔子的话:“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舍”字有割舍放弃的意思,这里的意思是:“我能够勉强达观自遣,但邻里且为之呜咽,况做父亲的人让儿子生生的饿死,岂不惭愧。时节过了秋收,粮食原不该缺乏,穷人可还不免有仓皇挨饿的。像自己这样,总算很苦的了。”诗人当时不一定非常困苦,因为他大小总是个官儿,照例可以免租税和兵役的,但他尚且狼狈得如此,那么一般平民扰乱不安的情况,就要远远胜过他了。弱者填沟壑,强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诗人想起世上有很多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真杀真砍,大乱的来临已迫在眉睫,他的忧愁从中而来,不可断绝,犹如与终南山齐高,与大海一样茫茫无际。表面看来,似乎穷人发痴,痴人说梦,但实际上过不了多久,安史之乱一爆发,渔阳鼙鼓就揭天而来了,这也正体现了诗人的真知灼见。

  这一段文字仿佛闲叙家常,不很用力,却自然而然地于不知不觉中已总结了全诗,极其神妙。结尾最难,必须结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诗。诗人的思想方式无非是“推己及人”,并没有什么神秘。他结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社会群体;从万民的哀乐,来推定一国的兴衰,句句都是真知灼见,都会应验的。以作品内容而论,杜甫的诗是一代史诗,即使是论事,他的诗也是可以供千秋万代的后世加以鉴戒的。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45-449 .

jīngfèngxiānxiànyǒnghuái怀bǎi

 tángdài 

língyǒu lǎozhuǎnzhuō 
shēn qièxiè 
ránchénghuòluò báishǒugānxièkuò 
gàiguānshì zhìchánghuō 
qióngniányōuyuán tànchángnèi 
xiàotóngxuéwēng hàoliè 
fēijiānghǎizhì xiāosòngyuè 
shēngféngyáoshùnjūn rěnbiàn便yǒngjué 
dāngjīnlángmiào gòushàyúnquē 
kuíhuòqīngtàiyáng xìngnánduó 
wéilóubèi dànqiúxué 
wéijīng zhéyǎnmíng 
shēng chǐshìgān 
suìzhìjīn rěnwéichénāi 
zhōngkuìcháoyóu wèinéngjié 
chényǐnliáoqiǎn fàngchóujué 
suìbǎicǎolíng fēnggāogāngliè 
tiānyīnzhēngróng zhōng 
shuāngyándàiduàn zhǐzhíjié 
língchénguòshān zàidiéniè 
chīyóusàihánkōng huá 
yáochí línxiāngjiá 
jūnchénliúhuān yuèdòngyīnjiū 
jiēchángyīng yànfēiduǎn 
tóngtíngsuǒfēn běnhánchū 
biānjiā liǎngòngchéngquè 
shèngrénkuāngfěiēn shíbāngguóhuó 
chénzhì jūn 
duōshìyíngcháotíng rénzhězhàn 
kuàngwénnèijīnpán jìnzàiwèihuòshì 
zhōngtángshénxiān yānsànzhì 
nuǎndiāoshǔqiú bēiguǎnzhúqīng 
quàntuógēng shuāngchéngxiāng 
zhūménjiǔròuchòu yǒudòng 
róngzhǐchǐ chóuchàngnánzàishù 
běiyuánjiùjīngwèi guānyòugǎizhé 
qúnbīngcóng西xià gāo 
shìkōngtónglái kǒngchùtiānzhùzhé 
liángxìngwèichè zhīchēngshēng 
xíngxiāngpānyuán chuānguǎng广yuè 
lǎoxiàn shíkǒufēngxuě 
shuínéngjiǔ shùwǎnggòng 
ménwénháo  yòu 
nìngshěāi xiàng 
suǒkuìwéirén shízhìyāozhé 
zhīqiūdēng pínyǒucāng 
shēngchángmiǎnshuì míngzhēng 
yóusuānxīn píngrénsāoxiè 
shī yīnniànyuǎnshù 
yōuduānzhōngnán hòngtóngduō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宋清,长安西部¹药市人²也,居³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chóu),咸誉清。疾病疕(bǐ)(yáng)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jì)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yì)取直¹⁰。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¹¹不能报¹²,辄焚(fén)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¹³,皆笑之曰:“清,蚩(chī)妄人¹⁴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译文:宋清是在长安商街西部药市的卖药的商人。他囤积了很多好的药材。有从山地、湖河等地来的药农,一定要把药送到宋清的药店让他去卖,宋清对他们是很优厚的。长安的医生用宋清那里的良药来制成自己的药方,很容易就能卖出去,所以他们都称赞宋清。有生各种疮病的人,也都爱去宋清开的药店买药,希望能够快速的康复。宋清总是很热情地接待客人,就算有的人没有带钱,宋清也会把药先赊给他们,欠钱债券就在家里积攒了很多,上门索取药钱的事情他从来不做。有些素不相识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打欠条买药,宋清也同样把药卖给他。每到年末的时候,估计账是没法还上了,他就把债券全部烧光,再也不说这些事情。其他的商人都觉得宋清的这种举动很是令人费解,就嘲讽他:“宋清是个蠢人。”同时也有人认为:“宋清大概是那种有高尚道德的人吧!”宋清听过了这些议论,说:“我经商赚钱养活妻子儿女,道德高尚还谈不上,但要说我是蠢人,也是不对的。”
注释:¹西部:唐朝时的长安商业区分东部的市场和西部的市场,文中指的是西部的市场。²药市人:在市场上卖药的商人。³居:囤积、储藏。⁴优主之:给他们优惠。主:名词活用为动词,主持、对待的意思。⁵雠:销售、售出。⁶疕:指的是头疮,文中是疮肿产生的疼痛。⁷疡:痈(yōng)疮。⁸冀速已: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已:消除伤痛、康复。⁹券:债券、借据。¹⁰诣取直:前去讨取药钱。¹¹度:推断、认为、估计。¹²报:偿还。¹³异:不同于常人。¹⁴蚩妄人:痴傻蠢笨的人。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¹,其馈(kuì)²清者,相属³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fú)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jiǎn)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译文:宋清从事卖药的生意四十年,焚烧了一百多人的债券,其中有后来做大官的,有管辖州郡的,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待遇,他们派人给宋清送礼物,一个接一个快快把门槛都踏破了。尽管有些人当时没有足够的钱去偿还药费,甚至赊欠至死的也有上千人,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宋清最终成为一个富翁。宋清获得的利益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是因为长时间的等待,才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哪里像那些目光短浅的小商人呢?只要有一次没有拿到药钱,就会勃然大怒,甚至破口大骂与人为敌。这些小的商人唯利是图,心胸狭隘。在他们的身上,我才真正看到了愚人傻瓜的样子。宋清凭借着诚实守信最终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从不胡乱做事,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经商之道,最终得以致富。需要购买药的人越多,他满足别人需求的面也就越广。遇到遭贬谪的官员,他也同样地以诚相待;遇到生活极其贫困的,宋清也同样地热情接待,及时地给予良药。受到他恩惠的人来日只要重新获得重用,带给宋清的报答就会十分丰厚。宋清有长远的赚钱眼光,和上面讲的都是一样的。
注释:¹博:多。²馈遗:馈赠、赠送。³相属: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⁴小市人:没有道德、利欲熏心的庸俗商人。⁵怫然:变色愤怒的样子。⁶翦翦:心中容不下事情、狭隘的样子。⁷斥弃沉废:指被罢官贬斥的官吏。⁸落然者:流落、破落的人。⁹柄用:受到重用,掌管大权。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fù)¹,寒而弃²,鲜(xiǎn)³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shù),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xiáng)(shú)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译文:现在这些和人交往的人们,趋炎附势地巴结上层官员,背叛离弃原来的亲朋,能够像宋清这样与人交往的实在太少了。世俗的人们只讲“市侩手段之下的交往”。哎,宋清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今天的人们与人交往都要求回报,有像宋清这样具有长远目标的吗?假如有人能够像宋清一样,那么天下穷困潦倒的人能够免于死亡的就会很多了,那些“市侩手段之下的交往”能够减少吗?有人这样说:“宋清不是市侩一类的人。”我这样说道:宋清作为商人却不去运用那些市侩的手段,而那些居庙堂之高或者官衙和学校,并且以士大夫自居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去使用那些市侩的手段,真是让人感到可悲可叹啊!如此说来,宋清并不只是有别于一般的商人了。
注释:¹炎而附:趋炎附势地巴结上层官员。²寒而弃:背叛离弃原来的亲朋。³鲜:少。⁴市道交:势力上的交往,以有利可图为标准。⁵庶几:差不多、几乎接近。⁶居市:在街市上开店。⁷庠塾:古代学校。

  文章以身为“市人”却没有市侩小人附炎弃寒之为的宋善与虽为朝廷官员、士大夫却争相做附炎弃寒的势利小人相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官场中盛行的势利之交的恶劣风气,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而长期、处处受冷遇、遭漠视的郁闷之气。全文思路善晰,脉络分明,文字简洁,内蕴深刻。

  第一段叙述宋善的为人处事。开门见山,指出宋善是长安市中一名普通的卖药商人。因为善待四方药农,所以来京城售药的药农,都来投奔宋善,以致能多积良药。故医师得宋善之药配方,往往容易奏效;患者为求赶快治愈疾病,也愿意向宋善求药。宋善对患者无论是否认识,是否有钱,一律都给予良药,是故累积不少借券,但是从不上门索取。年终岁尾,估计欠者无力偿还,就将债券焚烧。以上叙宋善行事,层次渐进,简练而条畅。随后又以市人议论生出波澜,意在进一步强调,宋善如此行事,既非有道之士,也非愚蠢荒唐之辈,的的确确是个“逐利以活妻子”的普通市人。

  第二段阐述宋善既如此行事,何以还能“逐利以活妻子”。一是被他勾销债务的人,有的后来做了大官,有的当了连州跨郡的节度,他们俸禄多了,想起宋善的恩德,于是馈赠不绝。二是宋善待人,不以对方穷通而变化态度,即使斥弃沉沦、落魄十一的人,都照常善待。这些人一旦被起用,顾念宋善的知遇之恩,也要重重报答。总之是目光放得远,不斤斤计较于眼前得失,而其“逐利以活妻子”则与市人无异。

  第三段在叙事的基础上发挥议论。作者再次表明宋善只是市井中的普通人,而一般世人所为,尽管全从势利二字出发,很少能与宋善相比,却口唱高调,徒然视宋善之所为为以利相交。作者对此深为感慨,认为世上如幸而有类似宋善之“市道交”的,那天下间限于困境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能够获救。由此看来,这种“市道交”正不可少。然后又反跌一笔说,如果宋善不是市井中人,即是身居市井而不为市井之交的有道之士;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命的官绅,本当是守道之人,却偏为市道之交;那么宋善非独高于市井细民,也远出于这些“正人君于”之上了。这段文字抑扬往复,感情强烈,凡激越之处,语言亦慷慨淋漓,有力地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凡史传文字,皆须备述传主毕生事迹,加以褒贬,内容务求翔实。作者则仅取人物之一时一事,一言一行,就其与社会人生有关之处加以发挥,形成一种短小精悍、内容集中、思想深刻、介乎寓言之间的文学性散文,是传记之变体。该文章于宋善生平,仅记卖药一事,称扬其虽为市井细人却能超乎市井之道的优良品质,从而达到立传的目的。同时又由此引发出对炎凉世态的抨击,且寄寓自己谪宦以来饱尝人情冷暖的无穷感慨。

  就文章笔法而言,该文章突出的特点是先叙后议。叙述中根据议论的需要进行剪裁,只突出宋善作为市井细民而能急人之难的材料,其它一律删汰。议论时则紧紧扣住这一点,与上层人物反复比较,充分揭示出他们的卑屑恶浊,因此文章上下脉络贯通,前后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三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142-14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