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liú ·èr

míng nánběicháo 

gāogāoshāntóushù fēngchuīluò 
shùqiān dānghuánchù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古人¹非傲吏²,自阙(quē)³经世务
译文:庄子并不是傲吏,他之所以拒绝楚威王以相位相招,是因为自己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
注释:漆(qī)园:本是辋川一景。这里的“漆园”还和历史故事有关。¹古人:这里指庄子。²傲吏: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³阙:欠缺。⁴经世务:经国济世的本领。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偶寄¹一微官²,婆娑(suō)³数株树。
译文:庄子偶然做了个漆园吏不官,不过是借这里寄存形骸,其实如那“婆娑数株树”,精神早已超脱了。
注释:¹偶寄:偶然寄身于。²一微官:一个低微的官职。³婆娑:树木枝叶扶疏、纷披盘旋的样子。

  此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诗。此诗的着眼点不在描绘漆园的景物,而在通过跟漆园有关的典故,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

  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侧面赞美庄子的品性。诗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庄子并不是傲吏。庄子之所以不求仕进,是因为自觉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这也是一种赞美,不过换了个角度罢了。诗人是借古人以自喻,表白自己的隐居,也决无傲世之意,颇有点看穿悟透的味道。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两句意思说,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不过是形迹之“偶寄”而已。在王维看来,只要“身心相离,理事俱如”(《与魏居士书》),这样也是很不错的。做个漆园吏,正好可借漆园隐逸,以“婆娑数株树”为精神寄托。《晋书》中有“此树婆娑,无复生意”的说法,“婆娑”用以指树,形容其枝叶纷披,已无生机。郭璞《客傲》中又有“庄周偃蹇于漆园,老莱婆娑于林窟”的说法,“婆娑”用以状人,形容老莱子放浪山林,纵情自适。王维用在这里,似乎两者兼而取之:言树“婆娑”,是以树喻人;言人“婆娑”,是以树伴人。总之,做这么一个小官,与这么几棵树相伴,隐于斯,乐于斯,终于斯,夫复何求。这就集中地表现了王维隐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

  此诗看似评论庄子,其实是诗人借庄子自喻。诗人在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双追求辟世辞喧、恬淡隐逸的生活情趣,那“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处世态度,正是诗人心理的写照。此诗用典贴切,蕴藉有致,彼有特色,且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环境经历融为一体,以致分不清是咏古人还是写自己,深蕴哲理,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王友怀.王维诗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169-170
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82

yuán--wángwéi

rénfēiàoquējīngshì

ǒuwēiguānsuōshùzhūshù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sì)¹(tiě)²孔阜(fù)³,六辔(pèi)在手。从之媚子,从从于狩
译文:四匹黑骏马并排嘶鸣高昂,秦公娴熟地收放六条丝缰。那些最得宠信的臣仆卫队,跟随他们的君王狩猎围场。
注释:¹驷:四马。²驖:毛色似铁的好马。³阜:肥硕。⁴辔:马缰。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⁵媚子:亲信、宠爱的人。⁶狩:冬猎。古代帝王打猎,四季各有专称。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¹²辰牡,辰³孔硕。从曰左之,舍则获。
译文:围场小吏放出应时的公鹿,只见鹿群是那样肥大美好。秦公兴奋地呼喊左转包抄,他搭弓放箭猎物应弦而倒!
注释:¹奉:猎人驱赶野兽以供射猎。²时:“是”的假借,这个。³辰:母鹿。⁴牡:从兽,古代祭祀皆用从兽。⁵硕:肥大。⁶左之:从左面射它。⁷舍:放、发。⁸拔:箭的尾部。放开箭的尾部,箭即被弓弦弹出。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游于北园¹,四马既闲²。輶(yóu)³车鸾(biāo),载猃(xiǎn)歇骄
译文:打猎尽兴后拐到北园游玩,那四匹马儿此刻尽享悠闲。车儿轻轻转啊鸾铃叮当响,车里载着有功劳的小猎犬。
注释:¹北园:秦君狩猎憩息的园囿。²闲:通娴,熟练。³輶:用于驱赶堵截野兽的轻便车。⁴鸾:通“銮”,铃。⁵镳:马衔铁。⁶猃:长嘴的猎狗。⁷歇骄:短嘴的猎狗。

  古代帝王狩猎场面极其宏伟,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都极尽铺叙描摹之能事,对此作了生动反映。从扬雄《长杨赋》中“今年猎长杨,……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嵎”也可窥见其规模之一斑。而《秦风·驷驖》之妙却全在以简驭繁,以少胜多,仅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即已写尽狩猎全过程,却同样使人觉得威武雄壮,韵味无穷。

  首章写将猎。取景从四匹高头大马切入,严整肃穆,蓄势待发,充满凝重的力度感。四马端端正正站着,只待一声令下,便拔蹄飞驰。镜头接着由马转移至控制着六根马缰绳的人。“六辔在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充满自信。这是赶车人,也即下句所谓的“媚子”之一,即秦襄公的宠臣。他还不是主角,只是“从公于狩”的一个陪衬。真正发号施令的是秦襄公。他带领一大批“媚子”,大规模出猎。此章虽只撷取一辆狩猎车的情景,而声势浩大又纪律严明的场面已可联想得之。驭马与驭天下,其理一贯,如后世白居易《授韦贯之工部尚书制》所云:“善御者,齐六辔;善理者,正六官。”所以此章通过层层反衬,暗写秦襄公治军治国有方。

  次章写正猎。管山林苑囿的狩猎官,接到开猎的命令后,急忙打开牢圈樊笼,将一群群养得肥肥的专供王家狩猎作靶子用的时令兽驱出,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围猎场面就自然映现在读者脑海。这虽然只是个铺垫,但角度很巧妙,令人从被猎对象想像狩猎盛况,避实就虚,别具一格。至于为什么单单驱出“牡”兽,那是因为当时祭祀用的牺牲以牡为贵,不用牝兽。在纷纭的围场中,诗作的镜头紧紧跟随着秦襄公,只见他吆喝一声:“射左边的那一只!”果然那肥兽应弦而倒。这足见秦襄公武艺不俗。当然,他狩猎的对象只是驯养的野兽,这与《郑风·大叔于田》中“襢裼暴虎”(赤膊空拳打老虎)的公子相比,不免有点虚浮和滑稽。但以王侯之尊,让他真正到深山老林与虎豹猛兽直接较量,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此诗的描写非常切合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诗只举秦襄公一隅,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其余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自行想像补充。对于秦襄公,也只是摄取了一个刹那间的特写镜头,而略去其他枝节,叙事中有描写,笔法老练简洁。

  末章写猎后。猎后情景可写的很多,如猎物的丰盛,猎者的欣悦等,但都未免落入寻常窠臼。此诗的猎后视角独特,大有王者风范。诗写猎后即游于“北园”,按常理推测那北园与猎场应该是相通连同在一区的,并非要绕道另去一处游息。故首句既是场景的转换,突出了王家苑囿之广大,也是氛围的转折,由张而弛。一个“游”字意脉直贯篇末。前“狩”后“游”,互为补充,整个过程相当完整。次句又着眼于“驷驖”,与首章相呼应,而神态则迥异,此处的驷驖不再是筋脉怒张,高度紧张,而是马蹄得得,轻松悠闲。一个“闲”字语意双关,马是如此,人也如此。后两句又对“闲”字着意渲染。輶车是一种轻便车。《周礼·校人》:“田猎则帅驱逆之车。”驱逆之车即是輶车,其作用在于围驱猎物,供猎者缩小包围。猎后的輶车已不用急驶飞赶,因而马嚼上铃儿叮当,声韵悠扬,从听觉上给人悠闲愉悦之感。最妙的是末句的特写,那些猎时奋勇追捕猎物的各种猎狗都乘在輶车上休其足力。这一宠物受宠的镜头很有情趣,也很耐人寻绎,将先前的紧张与现时的休闲形成鲜明对照,使末章的“闲”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叙事取景高度浓缩,突出典型场景和人物,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瞬间和细节,因而虽只窥豹一斑,却能使人想见全豹,其艺术概括力很值得借鉴。《诗经》中写狩猎的名篇有二,即《郑风·大叔于田》与此篇,前者反复铺张,以繁见长,后者精要简约,以简著称,而这恰恰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手法。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2-245

tiě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tiěkǒng liùpèizàishǒu gōngzhīmèi cónggōngshòu 
fèngshíchén chénkǒngshuò gōngyuēzuǒzhī shěhuò 
yóuběiyuán xián yóuchēluánbiāo zǎixiǎnxiējiāo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¹浑恐是蓬瀛(yíng)²。
译文:我躺卧船中,头枕船舷,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视野之中,佳山妙水,简直让人担心是否误入了蓬莱、瀛洲那样的仙境。
注释:¹望中:视野之中。²蓬瀛:蓬莱和瀛洲 。都是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译文:长桥卧波,秋叶染霜,景色怡人;寺庙幽深,云峰斜倚,晚晴正好。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¹香袅(niǎo)似相迎。
译文:翠鸟裹着湿气,疾飞而逝,如同在躲避我;红色的莲花亭亭玉立,香气袅袅,又像在迎接我。
注释:¹红蕖:红色的荷花。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依稀渐近诛(zhū)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译文:依稀之间,我逐渐接近住所,从林木藤萝的缝隙中传来隐隐约约的鸡鸣犬吠之声。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观妓籍则府曹衙罢,内省宴回;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¹从先人²宦游³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niǎn)(gǔ)之下¹⁰。太平日久,人物繁阜(fù)¹¹。垂髫(tiáo)¹²之童,但¹³习鼓舞;班白¹⁴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¹⁵,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¹⁶登高¹⁷,教池游苑(yuàn)¹⁸。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¹⁹,宝马²⁰争驰于御路²¹,金翠耀目,罗绮(qǐ)飘香。新声²²巧笑²³于柳陌花衢(qú)²⁴,按管调(diào)²⁵于茶坊酒肆。八荒²⁶争凑²⁷,万国咸²⁸²⁹。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³⁰;会寰(huán)³¹之异味³²,悉³³在庖(páo)³⁴。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³⁵喧空³⁶,几家夜宴。伎(jì)³⁷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³⁸则元夕³⁹教池,拜郊⁴⁰孟享⁴¹。频观公主下降⁴²,皇子纳妃⁴³。修造则创建明堂⁴⁴,冶铸则立成鼎(dǐng)⁴⁵(nài)⁴⁶。观妓籍⁴⁷则府曹⁴⁸衙罢⁴⁹,内省宴回⁵⁰;看变化⁵¹则举子唱名⁵²,武人换授⁵³。仆数十年烂赏⁵⁴叠游⁵⁵,莫知厌足⁵⁶
译文:我跟随做官的先父往来南北,徽宗崇宁二年来到东京开封府,居住在金梁桥西夹道的南面,我逐渐长大成人,因为正好居住在京城里天子脚下,太平日子很长久,人口众多,繁华富庶。年幼的儿童,只知道学习歌舞;头发斑白的老人,不知道战争的滋味。一年四季时令节日依次而至,各自有不同的观赏游玩之处: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下雪之际和开花之时,七月初七日的乞巧和九月初九日的登高饮酒,在金明池观看水军操练,以及在御花园游玩赏花。举目望去是用青漆涂饰的雕梁画栋及豪华精致的亭台楼阁,雕饰华美的门户悬挂着珠帘。装饰精致的马车竞相停放在京城的街道中,饰以珠宝的骏马争先恐后地奔驰在宽敞平直的道路上。黄金珠翠耀眼,轻罗薄绮飘香。新奇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欢笑在柳巷花街上飘扬,吹拉弹唱之声在茶坊酒馆中迥荡。八方荒远之地争相前来进贡,天下万国都能通达。汇集四海的珍奇之物,都归于市易务交易;会聚天下的奇异食物,全部在京城的厨房中。奇花异景遍布道路,不必仅限于春游才能看到;箫鼓之成在空气中喧闹,多少家彻夜欢颜。伎艺的精美奇巧使人惊讶万分,繁华奢侈的景象让人精神振奋。瞻仰天子的仪容,可在上元节之夜皇帝登楼观灯之时、皇帝亲临金明池检阅水军操练之际;或郊外祭祀天地、每年四孟的宗庙祭礼,这都是见到天子的好时机。经常能看到公主下嫁、皇子纳妃的热闹场面。修造宫室之精妙可以看朝廷创建的明堂,冶金铸铁之快捷如鼎鼐这样的器具可以立刻铸就。观赏登入乐籍的女妓可在办完衙门公事之后,或在参加皇宫宴会回来之时。注意朝廷变化可以观察皇帝召见登第进士之时,或在武将的替换和任命之际。我住在京城几十年,经常观赏游玩,从来没有厌烦满足的时候。
注释:¹仆:谦辞,我。²先人:亡父,作者著文时其父已去世,事后追忆,故云。³宦游:做官。⁴崇宁:宋徽宗赵佶年号(1102—1106)。⁵癸未:崇宁二年(1103)。⁶京师:首都。此指汴京。⁷卜居:古人用占卜选择居所,这里泛指择地定居。⁸金梁桥:汴河流经城内,有桥十三座。由西水门向东数第三座为金梁桥。⁹正当:正值。当,遇到。¹⁰辇毂之下:在皇帝所乘车轮下面,指京师地区。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可以插轴。¹¹繁阜:繁多。¹²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或童年时期。髫:儿童垂下的头发。¹³但:只。¹⁴班白:通“斑白”。鬓发花白。¹⁵相次:相继,一个接一个。¹⁶乞巧:旧时风俗,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称为乞巧。¹⁷登高:指重九(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¹⁸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春季游赏活动。¹⁹天街:京城中皇帝巡行的街道,也称“御街”。²⁰宝马:珠宝装饰之马。²¹御路:皇帝巡行的道路。²²新声:新作的乐曲。²³巧笑:美好的笑容。²⁴柳陌花衢:指妓院聚集之所,同“花街柳巷”。²⁵按管调弦:指演奏各种音乐。按管,吹奏管乐。调弦,弹奏弦乐。²⁶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²⁷凑:会合。²⁸咸:全部,都。²⁹通:到达。³⁰市易:买卖交易。³¹寰区:犹天下,指国家全境。³²异味:异常的美味。³³悉:全,都。³⁴庖厨:厨房,这里指当时的饮食行业。³⁵箫鼓:这里代指音乐声。³⁶喧空:声音响彻云霄。³⁷伎巧:即技巧。³⁸天表:皇帝的容貌。³⁹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即元宵。⁴⁰拜郊:到郊外祭坛祭拜天地。⁴¹孟享:指初次祭祀。⁴²公主下降:即公主“屈尊”下嫁。下降,结婚。⁴³皇子纳妃:指皇子娶妻妾。⁴⁴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这里指当时的大庆殿。⁴⁵鼎:三足的金属容器。⁴⁶鼐:大鼎。⁴⁷妓籍:指在籍的歌舞女艺伎。⁴⁸府曹:指各不同官府衙门。⁴⁹衙罢:办公完毕。⁵⁰内省宴回:宫中或尚书省宴散而回。⁵¹变化:指地位、身份的改变。⁵²举子唱名:举子中进士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⁵³换授:改授官职。⁵⁴烂赏:欣赏得烂熟。⁵⁵迭游:多次游玩。⁵⁶厌足:满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一旦兵火,靖(jìng)康丙午之明年¹,出京南来²,避地江左³,情绪牢落,渐入桑(sāng)(yú)。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nǎng),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xū)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译文:一日金兵进犯我国,战争爆发,我在靖康丙午的第二年,离开京城南下,逃避战火来到江南。心情孤寂无聊,渐入垂老之年。我默默回忆当年情景,京城里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风流倜傥,民间风俗和悦美好,一切都已成为惆怅遗恨。近来我和亲戚朋友会面,谈及过去的往事,那些年轻人往往随意轻忽、不以为然。我担心时间久远后,谈论东京风俗的人,会遗失当时的真实情况,那就太可惜了。我谨根据回忆记录下这些内容并编辑成书,大概可以使人打开这本书就能了解当时东京的繁华盛景。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而乐趣无限的传说,如今我追忆当年的情景,回首时怅然若失,岂不是从华胥之梦中醒来了吗。因此我把这本书命名为《东京梦华录》。
注释:¹靖康丙午之明年:即靖康丁未年(1127)。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1126—1127)。²出京南来:离开汴京向南方逃来。³江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江左即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在今江苏省一带。⁴牢落:孤寂,无所寄托。⁵渐入桑榆:指渐至晚年。桑榆,《太平御览》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以桑榆喻日暮,又以喻晚年。⁶曩昔:过去,从前。⁷浸久:渐久。⁸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篇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后称追念往事为“梦华”。⁹目:称。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然以京师之浩穰(ráng)¹,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²宿德³,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lǐ),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译文:然而以京城的浩大兴盛,以及有我未经历过的事或没有到过的地方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所以这本书难免有所遗漏和阙失。如果乡里有见识者能够加以补充修订,使这本书更加完备周到,则我将感到不胜幸运之至。这本书的语言文字粗浅通俗,我之所以不加以文字修饰,是想让上上下下的人都能读懂这本书,通晓其中的内容,希望读者能理解我的这番用意。
注释:¹浩穰:宽广繁华。《汉书·张敞传》:“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²乡党:乡、党均为古代基层行政单位。此犹言乡里。³宿德:年高有德者。⁴不胜幸甚:荣幸之极。幸,希望。
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shào)兴丁卯¹岁除日²,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译文:绍兴丁卯岁除夕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注释:¹绍兴丁卯:即绍兴十七年(1147)。绍兴,宋高宗赵构年号(1131—1162年)。²除日: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日。

  东京即汴梁,北宋首都,“梦华”即黄帝梦华胥之国,书名中已见南渡后缅怀北宋盛时的情怀。文中先追忆汴京之繁盛,从人物繁阜和四季佳节着笔,极而扬之;继而转为靖康之后避地江左的情怀,又见抑之。一扬一抑,从“后生往往妄生不然”,则可见对苟安的不满和警示,非独抒发《黍离》之悲而已。此文善于以骈句铺排,又作长短变化,在前后对比中可见感情起伏的节奏。陈述虽多,却言简意赅。

  “序”的文体特点,规定了对全书内容的概括性特征;序文作若的写作目的和心态,规定了序文的感伤主义情绪性特征。它不是巨室大户的炫富,而是破落户对往日锦衣玉食酸泪汪然的回忆。上述两种特征也具体规定了全文对衬型的结构框架,以靖康之难划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域,在文中以“一旦兵火”为语言标记,前面文词艳丽,后面笔绪沉抑,对衬型的结构框架逼发出作者黯然神颓的感伤主义情怀。对比越强烈、越尖锐,黍离麦秀之思就越鲜明、越深刻。

  一开始交代“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梁桥西夹道之南”,“宦游”后“卜居”是一种选择,选择京师是因其地繁华所致。时间和卜居地点交代得如此清楚明白,是为了说明《东京梦华录》及其序文是以作者的亲见亲闻为基础的,增添了描述的可靠性和真实感。“渐次长立”,虽说的是逐渐大了的年龄,但应与“太平日久”的时代相联系起来看,说明北宋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稳定繁荣期。从“正当辇毂之下”开始,文章就进入词富竞彩的描述字。“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譬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垂髻”和“斑白”对举,“鼓舞”与“干戈”互文,分别从两类层次的人物上说明,以“斑白之老,不识干戈”,说明承平日久;“垂髻之童,但习鼓舞”又暗含着“不识干戈”,这些都是稳定繁荣的具体表征。前述序文具有概括性特征,作者把全书的具体内容浓缩在序文之中。因此,序文的所有描述文字都经过了高度提炼,而提炼方式表现在语言形式上,不用散化,而用骈体,基本上一个语言单位就表示出一种景象,并不具有一定的外在逻辑联系,如同七宝流苏,驳杂纷呈,统一于对汴梁胜景的描述,是全方位的光束投射,集合在一个光点上。“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总述一笔。“灯宵月夕,雪际花时”是泛指;“乞巧登高,教池游苑”是特指。然后,以凝炼而蘸满色彩的文词描述了喧闻而纷纷的景象。用“举目”统领下文,“楼”、“阁”、“户”、“帘”都是实在性物象,但作者却以“青”、“画”、“绣”、“珠”加以修饰,增添了感官印象性和色彩感。作者用“天街”、“御路”、“柳陌”、“花衙”、“茶坊”、“酒肆”,涵括了当时汴梁城的所有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既有图景描述,如“竞驻于天街”、“争驰于御路”,又有色彩点缀,如“金翠耀目”,且有声响渲染:“新声巧笑”、“按管调弦”。

  然后,作者把笔墨推宕开去:“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转入美食享用的描述:“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环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不仅有美食果腹,而且身居京师,眼福匪浅。上而至于亲睹龙颜,下而至于“观妓籍则府曹衙署,内省宴回”,并能“看变化则举子唱名,武人换授”。所有这些描述,颇有点汉代大赋遗风,从九重之尊至勾栏瓦肆,尽行罗织;社会各领域,一齐展现,似为北宋汴京的百科全书,又似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只是一者是语言事实,一者以线条为媒介而已。作者铺张扬厉,河倾海溢,种种物象进跳在笔触之间,奔赴纸面,铺排在一轴硕大的平面画卷上。意象纷纭,又带有焰花发射的特征。衣食住行皆有,声色视听兼备,浓艳斑斓,堂而皇哉,视觉上令人饱餍,听觉上使人浮靡,犹不足以尽感官之满足。这是一种社会占有欲的统治心理反映。所以,作者一笔加以总括:“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它虽有汉赋风味,但无汉赋的臃肿和堆垛,物象的概括尚较简洁,语言的结构更见灵巧,以四字结构为主,又间以对衬性长句的调剂。不全用骈俪,首尾均出之一般散句。同时,它不是物象的横堆竖码,现象的滥撷乱取,而是字缝之间潜伏着浓重的情绪失落感。因此,笔锋一转,意象陡变,情绪暴落,“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桑榆”与前文“渐次长立”对应。处于凄寒环境、垂暮老境、牢落心境中,更易萌发思旧之念,便油然“暗想当年”。今昔的巨大反差,越回忆,则越会出现心理的不平衡和压迫感,因此,对衬型的环境、心境结构便汇拢到这里绾合起来:“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遂成为全书最有感伤意味的笔墨。

  序文对全书内容作了提纲絮领的概括,所有描述各自在书中有具体体现;它不是纯然罗列现象,而是满含着沉痛情感的回顾,布满了愁云惨雾,奏出半是依恋半是挽歌的凄清曲,形成了全文概括性和情感性的结合特征。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 半是依恋半是挽歌——《东京梦华录序》赏析,文史知识,1995,(3).

dōngjīngmènghuá

mèngyuánlǎo sòngdài 

    cóngxiānrénhuànyóunánběi chóngníngguǐwèidàojīngshī zhōu西jīnliángqiáo西jiādàozhīnán jiànzhǎng zhèngdāngniǎnzhīxià tàipíngjiǔ rénfán chuítiáozhītóng dàn bānbáizhīlǎo shígān shíjiéxiāng yǒuguānshǎng dēngxiāoyuè xuěhuāshí qiǎodēnggāo jiàochíyóuyuàn qīnglóuhuà xiùzhūlián diāochējìngzhùtiānjiē bǎozhēngchí jīncuìyào耀 luópiāoxiāng xīnshēngqiǎoxiàoliǔhuā ànguǎntiáoxiáncháfāngjiǔ huāngzhēngcòu wànguóxiántōng hǎizhīzhēn jiēguīshì huìhuánzhīwèi zàipáochú huāguāngmǎn xiànchūnyóu xiāoxuānkōng jiāyàn qiǎojīngréněr chǐshēzhǎngrénjīngshén zhāntiānbiǎoyuánjiàochí bàijiāomèngxiǎng pínguāngōngzhǔxiàjiàng huángfēi xiūzàochuàngjiànmíngtáng zhùchéngdǐngnài guāncáo nèixǐngyànhuí kànbiànhuàchàngmíng rénhuànshòu shùshíniánlànshǎngdiéyóu zhīyàn 

    dànbīnghuǒ jìngkāngbǐngzhīmíngnián chūjīngnánlái jiāngzuǒ qíngláoluò jiànsāng ànxiǎngdāngnián jiéfēngliú rénqíngměi dànchéngchànghèn jìnqīnhuìmiàn tánnǎng hòushēngwǎngwǎngwàngshēngrán kǒngjìnjiǔ lùnfēngzhě shīshìshí chéngwéi jǐnxǐngbiānchéng shùkāijuàndāngshízhīshèng rényǒumèngyóuhuázhīguó zhě jīnzhuīniàn huíshǒuchàngrán fēihuázhīmèngjuézāi zhīyuē mènghuá  

    ránjīngshīzhīhàoráng yǒuwèichángjīngcóngchù zhīrén quē tǎngxiāngdǎng宿 zhuìzhōubèi shèngxìngshèn yán wénshìzhě gàishàngxiàtōngxiǎoěr guānzhěxìngxiángyān 

    shàoxīngdīngmǎosuìchú yōulánshìmèngyuánlǎo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高馆张灯¹酒复清²,夜钟残月雁(yàn)归声³
译文:高大的客馆里灯火通明酒也清,直饮至夜钟响归雁鸣的月落时分。
注释: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¹张灯:摆设灯火。²清:指酒的清醇。³雁归声:指雁归飞时的叫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只言啼鸟堪(kān)¹求侣²,无雁³春风欲送行。
译文:只说是啼鸟要求友朋,无奈那春风里要为您送行。
注释:¹堪:能。²求侣:呼唤同伴。³无雁:无奈、无可奈何。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黄河曲¹里沙为岸,白马津(jīn)²边柳向城。
译文:黄河曲里沙为黄河岸,白马津边柳向白马城。
注释:¹黄河曲:黄河湾。²白马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在今天河南省滑县东北。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féng)¹
译文: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
注释:¹逢迎:迎接的意思。

  首联写馆舍夜宴。首句点高馆张灯夜宴,酒清香洌,见待客之殷勤,次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归声”三个与夜间及别离相关的意象,既显示时间之推移与宴席时间之长,又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三种意象,或诉之视觉,或诉之听觉,但都带有凄清、寂寥的色彩韵味。

  次联明点送别。上句用典,“啼鸟堪求侣”,是说庆幸自己能够结识韦司士这样的才士为新交。“啼鸟”虽非实写,却关合春天的季候,与下句“春风”,一虚一实,正成对应。下句实指韦司士在这美好的春天将要离此继续前行。不说朋辈送别,而言“春风欲送行”,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朋友送别的温煦情意,设想新颖,诗味浓郁。妙在上下两句的开头,分别用“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既突出渲染了“乐莫乐兮新相知”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又构成了一气旋折的意致韵味,在流利俊逸的语调中蕴含着浓郁的人情味。吟诵品味这行云流水般的诗联,眼前会鲜明地浮现出诗人风流俊赏、神采清逸的自我形象。

  腹联是对韦司士行程所经的想象。唐时滑州州治白马城在黄河南岸。韦司士离此北去,头一站便是黄河岸边的白马津渡,故别后行程首先便写到“黄河曲”“白马津”。这一联写景,只用淡笔轻点,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刻画,但却显现出一种天然的风韵。评家或讥其景中无情,实则诗人此处并没有着意寓情于景,他只是要通过轻描淡写来构成一种摇曳生姿的情致。黄培芳说它是“盛唐高调”,倒是比较准确地道出了它的浑成自然而不刻露的韵致。

  尾联是对被送对象前路的祝愿,反结“别”字。“他乡暂离别”、“到处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此次在滑州是途中暂时停留,前路尚有逢迎与离别,就像在滑州有短暂的聚会与别离一样。但诗人却以体贴对方感情的口吻说:“希望韦司士不要因他乡的这次暂别而怨怅,因为前路方长,我深知你的为人和才名,你到处都会受到当地主人的热情接待与欢迎。”这就不但将伤别化解为对前路处处有逢迎的热情祝愿和乐观展望,而且对韦司士的为人作了热情的赞颂。这样的结尾,充满了乐观的情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478页

biéwéishì

gāoshì tángdài 

gāoguǎnzhāngdēngjiǔqīng zhōngcányuèyànguīshēng 
zhǐyánniǎokānqiú nuòchūnfēngsòngxíng 
huángshāwéiàn báijīnbiānliǔxiàngchéng 
yuànxiāngzànbié zhījūndàochùyǒuféngy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