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宾于人。在邦¹无怨,在家²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说:“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百姓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诸侯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注释:¹邦:诸侯统治的国家。²家:卿大夫的封地。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¹,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²也吾见(xiàn)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gāo)(yáo)³,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是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注释:¹举直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摆在邪恶的人的上面,即选用贤人,罢黜坏人。错,通“措”,废置,罢黜。²乡:同“向”过去。见于,被接见。³皋陶:舜时的贤。⁴伊尹:商汤时辅相。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日心怀恭谨,做事严肃认真,待人真心实意。这几种品德,纵使是到蛮夷之邦,也是不能废弃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说:“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百姓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诸侯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是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日心怀恭谨,做事严肃认真,待人真心实意。这几种品德,纵使是到蛮夷之邦,也是不能废弃的。”

注释

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的封地。

举直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摆在邪恶的人的上面,即选用贤人,罢黜坏人。错,通“措”,废置,罢黜。

乡:同“向”过去。见于,被接见。

皋陶:舜时的贤。

伊尹:商汤时辅相。

猜您喜欢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君王¹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译文:隋炀帝已经再不可能见到,宫里的芳草却和旧时一样逢春而长。
注释:春草宫:宫殿名,隋炀帝于扬州所建十宫之一。故址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境内。¹君王:指隋炀帝。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犹带罗裙色¹,青青向楚人²
译文:仍是和昔日宫女们罗裙一样的绿色,青青的芳草心意仍向着楚人。
注释:¹罗裙色:代指草的绿色。见芳草而忆罗裙,以其同色也。²楚人:江都旧为楚地,故称当地人为楚人。

  此诗前两句发出昔人不可见而春草依旧的感慨;后两句诗人展开联想,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全诗从芳草春色入笔,以景写情,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在首句发出“君王不可见”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答。昔日豪华的楼台亭阁,现在只能看见茂盛的“芳草”在“旧宫”废墟中迎着春日疯长着,“芳草”是作者在诗中展示的最显著最明亮的可见物,这是紧扣诗题“春草宫”而来的,“芳草”二字不仅仅形象地展示出昔日“春草宫”今貌,而且也十分巧妙地把伤今怀古的主题自然顺畅地引入了自然的法规和历史的法则序列中。“春草宫”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废殿遗墟,但一年一度草木枯荣,春色依然浓烈地妆扮着这里。

  而三四句中,“罗裙色”是从第二句中的“芳草”联想而引出来的,“芳草”在春色中的艳丽和花枝招展,自然使人想起昔日这里宫妃罗裙颜色,“犹带”从语法上来看,把“芳草”与“罗裙”进行了自然地承上启下式的连接,而更主要的是把读者的思路,从眼前所见之景物而一下子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去,从诗意上紧紧地扣住了“怀古”的诗题,结句“青青向楚人”,又从历史的回顾中回到眼前“青青”的“芳草”,春回人间青青的芳草,随意根植生长在楚地,它的心意还是向着“楚人”的。昔日春草宫所在的江都古为东楚地,所以诗人把这里的人称为“楚人”,这自然是从“怀古”的角度,把笔锋扩展得很远,伸到历史的深层中去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自然历史前进的轨迹是向着人民心愿的。诗人在这里把“青青”的“芳草”拟人化,是为请出这里的自然景物作证,来阐明历史前进的严峻轨迹。

  春草宫以春草命名,可见此地春色芳草之浓盛。此诗也正是从芳草春色入笔,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年年春意宛然,而惟不见当年的隋炀帝,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也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301-302页

chūncǎogōng怀huái--liúzhǎngqīng

jūnwángjiànfāngcǎojiùgōngchūn

yóudàiluóqúnqīngqīngxiàngchǔrén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¹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²
译文: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面上一位披着蓑衣的渔翁正划着小船归去。
注释:¹堪:值得。²钓鱼人一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一蓑,一领蓑衣,即一个人。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shòu寿yáng ·jiāngtiānxuě

zhìyuǎn yuándài 

tiānjiāng xuěluàn bànméihuābànpiāoliǔ 
jiāngshàngwǎnláikānhuàchù diàorénsuōguī 
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寒生碧树。
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qiào)¹生碧树。
注释:¹峭寒:严寒。
做弄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做弄¹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注释:¹做弄:故意播弄。
这首小令,写惜春伤别情绪。上片写庭院春景。帘外细雨,落花无声。独自徘徊,寒生碧树。下片抒情。清明时节,风雨无情,忆得归时,画桥停棹,正满眼落花飞絮,春将尽矣。全词婉秀淡雅,柔媚多姿。表现了“蒲江词”的风格。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杜文章¹在,光焰(yàn)²万丈长。
译文: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
注释:¹文章:此指诗篇。²光焰:一作“光芒”。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不知群儿¹(yú),那用故谤(bàng)伤。
译文: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
注释:¹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pí)(fú)¹(hàn)大树,可笑不自量!
译文: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
注释:¹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¹我生其后,举颈(jǐng)遥相望。
译文: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注释:¹伊:发语词。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译文: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徒观斧凿痕,不瞩(zhǔ)治水航¹
译文: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样立下了不朽的勋绩,但只留下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人们已经难以见到当时的治水的运作过程了。
注释:¹“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想当施手时,巨刃(rèn)磨天扬¹
译文:遥想当年他们挥动着摩天巨斧。
注释:¹“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yín)崖划¹崩豁(huō),乾坤摆雷硠(láng)²
译文: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
注释:¹划:劈开。²雷硠:山崩之声。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¹
译文:但就是这样的两位夫子,处境却大抵都冷落困顿。
注释:¹“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帝欲长吟哦,故遣(qiǎn)起且僵。
译文:仿佛是天帝为了要他们作诗有所成就,就故意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jiǎn)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译文:他们犹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进了笼中的鸟儿一样,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平生千万篇,金薤(xiè)¹垂琳(lín)(láng)²
译文: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
注释:¹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²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仙官敕六丁,雷电¹下取将。
译文: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
注释:¹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译文:流传在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¹
译文:我恨不得生出两个翅膀,追求他们的境界,哪怕出于八方荒远之地。
注释:¹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¹
译文:我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
注释:¹“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刺手拔鲸(jīng)牙,举瓢酌(zhuó)天浆¹
译文: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
注释:¹“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腾身跨汗漫¹,不著织女襄²
译文: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
注释:¹汗漫:广漠无边之处。²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顾语地上友¹,经营²无太忙。
译文:我回头对地上的你说,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
注释:¹地上友:指张籍。²经营:此谓构思。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¹君飞霞佩,与我高颉(xié)²
译文: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注释:¹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²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

  此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天才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惟此”六句,感慨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

  “平生”六句,作者叹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末十二句为第三段。“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他最后四句点题。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不要忙于经营章句,要大力向李、杜学习。

  韩愈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流派。叶燮《原诗》说:“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诗人以其雄健的笔力,凌厉的气势,驱使宇宙万象进入诗中,表现了宏阔奇伟的艺术境界。这对纠正大历以来诗坛软熟浅露的诗风,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而《调张籍》就正像诗界异军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体现出韩诗奇崛雄浑的诗风。

  诗人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全诗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如第二段中,极写李、杜创作“施手时”情景,气势宏伟,境界阔大。突然,笔锋急转:“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豪情壮气一变而为感喟苍凉,所谓“勒奔马于嘘吸之间”,非有极大神力者不能臻此。下边第三段“我愿”数句,又再作转折,由李、杜而写及自己,驰骋于碧海苍天之中,诗歌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厚。诗人并没有让江河横溢,一往不收,他力束狂澜,迫使汹涌的流水循着河道前泻。此诗在命题立意、结构布局、遣词造句上,处处显示出作者独具的匠心。如诗中三个段落,回环相扣,展转相生。全诗寓纵横变化于规矩方圆之中,非有极深功力者不能臻此。

  尤可注意的是,诗中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冥想。第一段六句,纯为议论。自第二段始,运笔出神入化,简直令人眼花缭乱。“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用大禹凿山导河来形容李、杜下笔为文,这种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决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有的。诗人写自己对李、杜的追慕是那样狂热:“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他长出了如云般的长翮大翼,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探索李、杜艺术的精魂。追求的结果是“百怪入我肠”。此“百怪”可真名不虚说,既有“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又有“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下海上天,想象非常神奇。而且诗人之奇思,雄阔壮丽。韩诗曰奇曰雄,通过此诗可见其风格特色。

  诗人这种神奇的想象,每借助于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就是前人所盛称的“以想象出诙诡”。诗人这样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喻户晓了。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此诗乃“论诗”之作。朱彝尊《批韩诗》中所谓的“别调”,其实应是议论诗中的“正格”,那就是以形象为议论。在此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在塑造李白、杜甫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塑造出作者其人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诗歌的一些精到的见解,这正是此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值得珍视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95-797 .

tiáozhāng

hán tángdài 

wénzhāngzài guāngyànwànzhàngcháng 
zhīqúnér yòngbàngshāng 
hànshù xiàoliàng 
shēnghòu jǐngyáoxiāngwàng 
mèngduōjiànzhī zhòufǎnwēimáng 
guānzáohén zhǔzhìshuǐháng 
xiǎngdāngshīshǒushí rèntiānyáng 
yínhuàbēnghuò qiánkūnbǎiléiláng 
wěiliǎng jiāshuàihuāngliáng 
chángyíné qiǎnqiějiāng 
jiǎnlíngsònglǒngzhōng shǐ使kànbǎiniǎoxiáng 
píngshēngqiānwànpiān jīnxièchuílínláng 
xiānguānchìliùdīng léidiànxiàjiàng 
liúluòrénjiānzhě tàishānháománg 
yuànshēngliǎngchì zhúchūhuāng 
jīngchéngjiāotōng bǎiguàicháng 
shǒujīng piáozhuótiānjiāng 
téngshēnkuàhànmàn zhuózhīxiāng 
shàngyǒu jīngyíngtàimáng 
jūnfēixiápèi gāojiéháng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译文:抬头望去,孤城已好像和白云连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信江西畔,荒凉孤寂。
注释:馀(yú)干:唐代饶州馀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馀,即余。孤城:馀干古城原在一座小山上,故称“孤城”。楚水:淮水,这里指信江。馀干古城原在余江、汉江西北。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译文:当年的官舍已被秋草淹没,空空如洗;城楚上的城垛尚在,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
注释:女墙:城墙上的城垛。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译文:站在城头眺望,平沙辽远渺渺使人迷茫,落日西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
注释:亭亭:高耸的样子。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yì)阳溪!
译文: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
注释:陵谷变:山陵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高山。因馀干县城后从山上搬到山下,所以说“陵谷变”。弋阳溪:弋阳与馀干相连的一条小溪,在信江中游。

  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

  首联扣题,开篇即点明诗人登上馀干古县城后看到的景象:馀干古县城地势较高。周围又没有其他城乡相连,因被废弃又无人居住,俨然成了一座孤城,在城下抬头望去,已好像和白云连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楚水西畔,荒凉而孤独。首句中诗人站在城下,第二句的视角已转为凭楼远眺,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位置的转移:不论是“与白云齐”还是“万古荒凉”,都带有夸张的意味,意在表现馀干县城被抛弃后的沉寂和冷落。这既是客观意象的反映,同时也含有诗人自己的感情。

  首联写的是古城全景,颔联中视角转入城内。诗人先写“官舍”,这昔日繁华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被越来越高的蓬篙掩埋了起来;随后再写“女墙”,城墙还在,可是巡防的将士已经不见踪影,到了夜甲。城楼上看不到守夜人点亮的火光,只能听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已空”对应“犹在”,物是人非之感顿生。“秋草”与“夜乌”两个带有冷色调的意象,承接首联中的‘’荒凉”一词,把古县城的残破和冷清刻画得淋漓尽致。

  视角再次转移,诗人在颈联中着意描写城外的景象。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只能看见茫茫的沙地,大风骤起,卷起遮天蔽日的黄沙,向着天边无尽处卷席而去;此时正是黄昏时分,落日西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县城周围,理应是村舍农田,而诗中却尽是茫茫“平沙”;再者,县城治所虽然迁移,不该导致所有百姓随之搬迁,可这里的人却纷纷选择了离开了。联系当时背景,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七年之久,战区自然是烽火遍地,其他州县自然也会受到战争的影响,趁乱而起的诸侯、盗寇,无不成了鱼肉百l姓的黑暗力量。举国上下,为了保命,为了生存,人民莫不纷纷迁徙,背井离乡。颈联中的“落日”,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尾联化用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十月之交》旨在通过写周幽王时期发生的日食以及后来一系列“百川沸腾,山冢崒崩”的自然灾难,以对当时西周统治者宠信小人、政治腐败的现状提出警告。刘长卿把《十月之交》中的名句化川在这首诗里,看似闲笔,实际上是委婉地对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提出批判,又有劝诫之意,比之正面警示更加含蓄,也更深刻。

  从形式美学上看,这首诗歌在结构上呈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美学对称。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成了诗歌画面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首尾两联各用一个主语,句式相似,对应工稳。巧妙的诗歌结构不仅保持了诗歌形式上的对称之美,更形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变化。特别是首尾两联语意绵密,上下勾连,一气不断,更是产生了不同的音律效果。首联迫促,如异峰突起,强化了孤城的万古荒凉,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觉震撼效果。尾联低缓,便于诗人悲痛压抑情感的抒发,有如幽谷哀筝,幽恨绵长。诗歌就在结构的统摄之下,不为篇幅所窘,不为法度所限,于严格的体式中,气韵飞动,神思飞扬。使这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馀干县城,不仅是一座孤城,更是一座诗人心灵的荒城。无怪乎前人评说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能写得如此沉迷哀婉、深沉悲凉,且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正是诗人“炼饰”功夫所至。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455-456
2、 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5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