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陶令¹日日醉,不知五柳²春。
译文: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
注释:¹陶令:即陶潜。他曾任彭泽县令,故称。²五柳:陶潜在住宅旁种有五株柳树,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素琴¹本无弦,漉(lù)²用葛(gé)³
译文:古朴的琴上本没有琴弦,滤洒就用头上的葛巾。
注释:¹素琴:不加漆饰的琴。²漉酒:滤洒。³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这里写陶潜嗜酒忘情。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xī)皇人¹
译文:清风暂来时卧在北窗本,称自己就是恬静闲适的羲皇时人。
注释:¹羲皇人:伏羲以前的人。指生活清闲自适。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何时到栗(lì)¹,一见平生亲。
译文:什么时候我到溧阳一游,会一会你这位平生交好的友人。
注释:¹栗里:即溧阳,地名,在今江苏西南边,与南京接壤。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运用叙铺手法,描绘出一幅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的景致。“日日醉”、“不知”,流露出陶潜每日醉洒,忘情世事,连亲手植的五株柳树已吐新绿的情形都不知道的情趣。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引用“葛巾漉酒”典故,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宋书·陶潜传》记载说,陶潜自备无弦素琴一张,微醺时就抚弄寄意,来访者无论身份,都摆酒迎接,如果陶氏本人不胜酒力,先于客醉,就对其言“我醉欲眠,卿可去”。为了表达自己通达不拘的隐士之风,陶潜还特意不用器皿滤酒,直接以头上所戴葛巾,“葛巾漉酒”自此也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会饮赋诗时喜用的典故。陶潜嗜酒率真超脱,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的饮酒是别有寄托,“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二),饮酒不为求善饮之名,而且是求醉以忘忧,借酒以销愁。酒能给人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快感,使人陶然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的羁绊,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这与隐士的心境恰好吻合。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写陶潜北窗高卧,醒而醉、醉而醒,竟有羲皇上人之感,侧面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暗寓出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紧扣主题,似是客套之话,却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拉近了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郑晏的关爱之情,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全诗八句四十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以东晋陶潜喻郑晏,通过描述陶潜醉酒自遁,崇尚太古的生活情趣,表达了李白对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愤世嫉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120-12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

古朴的琴上本没有琴弦,滤洒就用头上的葛巾。

清风暂来时卧在北窗本,称自己就是恬静闲适的羲皇时人。

什么时候我到溧阳一游,会一会你这位平生交好的友人。

注释

陶令:即陶潜。他曾任彭泽县令,故称。

五柳:陶潜在住宅旁种有五株柳树,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素琴:不加漆饰的琴。

漉酒:滤洒。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这里写陶潜嗜酒忘情。

羲皇人:伏羲以前的人。指生活清闲自适。

栗里:即溧阳,地名,在今江苏西南边,与南京接壤。

参考资料:
1、 李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 苏辙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343-346页
2、 李德哲主编.唐宋八大家 第三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7:第381-383页
创作背景

  郑溧阳,当即《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中所说的溧阳县令郑晏。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漫游江东,作此诗赠溧阳县令郑晏。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120-121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96-397
赏析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运用叙铺手法,描绘出一幅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的景致。“日日醉”、“不知”,流露出陶潜每日醉洒,忘情世事,连亲手植的五株柳树已吐新绿的情形都不知道的情趣。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引用“葛巾漉酒”典故,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宋书·陶潜传》记载说,陶潜自备无弦素琴一张,微醺时就抚弄寄意,来访者无论身份,都摆酒迎接,如果陶氏本人不胜酒力,先于客醉,就对其言“我醉欲眠,卿可去”。为了表达自己通达不拘的隐士之风,陶潜还特意不用器皿滤酒,直接以头上所戴葛巾,“葛巾漉酒”自此也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会饮赋诗时喜用的典故。陶潜嗜酒率真超脱,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的饮酒是别有寄托,“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二),饮酒不为求善饮之名,而且是求醉以忘忧,借酒以销愁。酒能给人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快感,使人陶然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的羁绊,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这与隐士的心境恰好吻合。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写陶潜北窗高卧,醒而醉、醉而醒,竟有羲皇上人之感,侧面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暗寓出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紧扣主题,似是客套之话,却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拉近了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郑晏的关爱之情,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全诗八句四十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以东晋陶潜喻郑晏,通过描述陶潜醉酒自遁,崇尚太古的生活情趣,表达了李白对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愤世嫉俗、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120-121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黄云¹紫塞²三千里,女墙³西畔(pàn)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译文: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注释:¹黄云:指边塞之云。²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³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⁴萧萧:马嘶声。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jīa)¹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²
译文: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注释:¹茄:胡笳。²落碎花:灯花掉落。

  上片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单看之,无丝毫狭小局促、落落寡欢之感,谓词人被边塞特有的秋景深深吸引,亦无不可。接下是“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上片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两边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猎马飞驰而来。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完全体现出来了。

  下片是描绘入夜之景和抒发思乡之情。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呜的声音,使边地的开阔誊和词人的惊异感顿然消失,充溢着的是一片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所以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在微微的灰白之后,忽然黯淡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荒漠凄凉之意。这两句在肃杀中寓悲凉,展现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直至引出末二句。“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从全词看,除“秋梦不归家”一句外,余皆景语。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01页

mán ·huángyúnsàisānqiān

lánxìng qīngdài 

huángyúnsàisānqiān qiáng西pàn luòwànshānhán xiāoxiāolièhuán 
jiāshèngtīng kōngchénghēi qiūmèngguījiā cándēngluòsuìhuā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荷芰(jì)¹风轻帘幕香,绣衣鸂(xī)(chì)²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注释:¹芰:菱科植物,生水中,叶浮水面,夏日开花,白色,果实为菱角。²绣衣鸂鶒:鸂鶒的羽毛如绣花衣裳。潇湘:这里指屏风上的画景。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恨泳空帷鸾(luán)¹独,泪凝双脸渚莲光²,薄情年少悔思量。
注释:¹鸾影:鸾镜中的人影。²渚莲光:形容面如荷花,光彩诱人。

  这首词是写闺妇秋思。上片写室内外景物,“闲掩”二字,已见空虚无聊之意。下片写思妇的心情:空帷含恨,泪凝双脸,悔自己多情而少年薄情。“泪凝双脸渚莲光”一句,造形绝艳。

  顾敻八首《浣溪沙》,是写男女相互思念的词作。汤显祖评道:“此公管调,动必数章。虽中间铺叙成文,不如人之字雕句琢,而了无穷措大酸气。即使瑜瑕不掩,自是大家。”

huànshā··fēngqīngliánxiāng--xiòng

fēngqīngliánxiāngxiùchìyǒnghuítángxiǎopíngxiányǎnjiùxiāoxiāng

hènkōngwéiluányǐnglèiníngshuāngliǎnzhǔliánguāngbáoqíngniánshǎohuǐliàng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¹无说处,觉来惆(chóu)(chàng)²消魂³误。
译文:梦中进入了烟雨迷离的江南,走遍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人儿相遇。梦境里离情消魂无处诉说,梦醒来更觉惆怅,消魂离情将人误。
注释:¹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²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³消魂:一作“佳期”。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欲尽此情书尺素¹,浮雁沉鱼²,终了³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zhēng)柱。
译文:想要写一封书信向你诉说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就算写成也无法寄去。缓缓弹筝抒发心中的离情别绪,移遍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注释:¹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²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³终了:纵了,即使写成。⁴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⁵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这首词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

  这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的特征,使梦境显得更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上片后两句是说,梦境里黯然销魂何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倍“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在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层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也不多见。晏几道词喜用这种句法。

  上片写梦中无法找到离人,下片改变念头,想到写信。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下片前三句是说,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寄出。

  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末两句是说,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由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他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只用“缓弦”、“移柱”来表达难写的幽怀,行动的描写比言辞的表白更为鲜明有力。

  这首词语言清疏明畅,写情从做梦到寄信,到弹筝,节节递进,节节顿挫,又显得沉挚有力,更有一股郁积、盘旋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38-539

diéliànhuā ·mèngjiāngnányānshuǐ

yàndào sòngdài 

mèngjiāngnányānshuǐ xíngjìnjiāngnán rén shuìxiāohúnshuōchù juéláichóuchàngxiāohún 
jìnqíngshūchǐ yànchén zhōngliǎopíng quèhuǎnxiánbié duànchángqínzhēngzhù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魏武少时,尝¹与袁绍好为游侠。观²人新婚,因³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zhǐ)(jí)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惶迫自掷(zhì),遂以俱¹⁰免。
译文:曹操年少的时候,曾经与袁绍喜欢做游手好闲的人。看别人的新婚典礼,于是潜入主人的家中,晚上大叫:“有小偷来了。”家中的人都跑了出来。曹操于是拔出刀劫走了新娘,和袁绍从原路返回了。两人迷路了,从马上摔到了荆棘丛中。袁绍不能走了,曹操又大叫:“小偷现在在这里。”袁绍惊恐得拼命从荆棘跳出逃跑,两人才都免于追杀。
注释:¹尝:曾经。²观:观看。³因:于是。⁴庐:家。⁵皆:都。⁶还出:按原路返回。⁷失道:迷路。⁸迫:被迫。⁹掷出:跳出。¹⁰俱:都,全。
东门园上春风微,醇醇冢上花成围。
东门园上春风微,醇(chún)醇冢(zhǒng)¹上花成围。
译文:东门园上春风习习,醇醇的坟墓由花围成。
注释:¹冢:坟墓。
醇醇一去不复返,食一盂兮酒一卮。
醇醇一去不复返,食一盂(yú)¹兮酒一卮(zhī)²
译文:醇醇一去不复返,喝下一杯又一杯的苦酒。
注释:¹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具。²卮:盛酒的器皿。
悲莫悲乎今日,伤莫伤乎旧衣。
悲莫悲乎今日,伤莫伤乎旧衣。
译文:今天我很悲伤,看到曾经穿过的旧衣服心中哀伤。
思其言而想其貌,吁嗟乎天殇吾儿。
返其言而想其貌,吁(yù)(jiē)¹乎天殇吾儿。
译文:思念他的话思念他的容貌,悲叹儿子的离世。
注释:¹吁嗟: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

gǒugǒu--

dōngményuánshàngchūnfēngwēichúnchúnzhǒngshànghuāchéngwéichúnchúnfǎnshíjiǔzhī

bēibēijīnshāngshāngjiùyánérxiǎngmàojiētiānshāngé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