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
译文:吴江女道士,头上戴着莲花巾。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译文:霓虹衣裳遇雨不湿,与阳台神女真不一样。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
译文:素足蹬着远游布履,行走时犹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尘。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译文:你到南岳衡山去寻仙,或许可以见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

jiāngshàngsòngdàoshìchǔsānqīngyóunányuè--bái

jiāngdàoshìtóudàiliánhuājīn

湿shīyángtáiyún

xiàyuǎnyóulíngshēngchén

xúnxiānxiàngnányuèyīngjiànwèirén

译文

译文

吴江女道士,头上戴着莲花巾。

霓虹衣裳遇雨不湿,与阳台神女真不一样。

素足蹬着远游布履,行走时犹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尘。

你到南岳衡山去寻仙,或许可以见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
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
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
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
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
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
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
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
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
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
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
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宝龟尺二寸,由来宅深水。
宝龟尺二寸,由来宅深水。
浮游五湖内,宛转三江里。
浮游五湖内,宛转三江里。
何不深复深,轻然至溱洧。
何不深复深,轻然至溱洧。
溱洧源流狭,春秋不濡轨。
溱洧源流狭,春秋不濡轨。
渔人递往还,网罟相萦藟。
渔人递往还,网罟相萦藟。
一朝失运会,刳肠血流死。
一朝失运会,刳肠血流死。
丰骨输庙堂,鲜腴藉笾簋。
丰骨输庙堂,鲜腴藉笾簋。
弃置谁怨尤,自我招此否。
弃置谁怨尤,自我招此否。
馀灵寄明卜,复来钦所履。
馀灵寄明卜,复来钦所履。
松生北岩下,由来人径绝。
松生北岩下,由来人径绝。
布叶捎云烟,插根拥岩穴。
布叶捎云烟,插根拥岩穴。
自言生得地,独负凌云洁。
自言生得地,独负凌云洁。
何时畏斤斧,几度经霜雪。
何时畏斤斧,几度经霜雪。
风惊西北枝,雹陨东南节。
风惊西北枝,雹陨东南节。
不知岁月久,稍觉枝干折。
不知岁月久,稍觉枝干折。
藤萝上下碎,枝干纵横裂。
藤萝上下碎,枝干纵横裂。
行当糜烂尽,坐共灰尘灭。
行当糜烂尽,坐共灰尘灭。
宁关匠石顾,岂为王孙折。
宁关匠石顾,岂为王孙折。
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
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
寄言悠悠者,无为嗟大耋。
寄言悠悠者,无为嗟大耋。
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
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
自言岁寒性,不知露与霜。
自言岁寒性,不知露与霜。
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
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
连拳八九树,偃蹇二三行。
连拳八九树,偃蹇二三行。
枝枝自相纠,叶叶还相当。
枝枝自相纠,叶叶还相当。
去来双鸿鹄,栖息两鸳鸯。
去来双鸿鹄,栖息两鸳鸯。
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
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
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
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
彩凤欲将归,提罗出郊访。
彩凤欲将归,提罗出郊访。
罗张大泽已,凤入重云飏。
罗张大泽已,凤入重云飏。
朝栖昆阆木,夕饮蓬壶涨。
朝栖昆阆木,夕饮蓬壶涨。
问凤那远飞,贤君坐相望。
问凤那远飞,贤君坐相望。
凤言荷深德,微禽安足尚。
凤言荷深德,微禽安足尚。
但使雏卵全,无令矰缴放。
但使雏卵全,无令矰缴放。
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
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
自有来巢时,明年阿阁上。
自有来巢时,明年阿阁上。

  第一首,王绩选择宝琴以自喻,“材抽下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都是自己才华的象征。而且宝琴又先后奏了《广陵散》和《楚明光》这样高雅的曲子,但曲高和寡,无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来欣赏,寄寓了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二首王绩以翠竹自比,写了他所处的艰难的环境“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食”,不仅如此,还有性命之忧,“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翠竹虽然有用,但却终遭到砍伐,反不如山上之草,得以繁茂生长。他上一首表现了出仕的愿望后,在这一首又马上表现出了消极的畏祸心理,又趋向于隐。这种心理状态又持续到下一首。

  第三首写宝龟处身不慎,因此落入罗网,惨遭杀身之祸。王绩想到了出仕后政治生涯的风波无常,继上一首表现出了畏惧和隐逸避祸的心理。

  在第二首和第三首王绩意欲归隐后,王绩第四首又写了松树,尽管生得其地,免遭砍伐,但却是自生自灭。“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表现了王绩想到归隐虽可自保,但却不甘心无为无用的心理。出仕的欲望又有所抬头,接着又写了第五首。

  第五首虽然写了“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流露了王绩知足求全的心理,似乎道家的隐逸思想又占了上风,但最后一句“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却又明显地表现出他渴望出仕的心理。

  可将第六首视为前五首的总结和终结,它是王绩苦苦思索和挣扎后得出的一个结果。前几句写凤凰高翥远翔,表明了王绩决心归隐。但最后四句又写在“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的时候,他自会重返朝阁,经世济用的。

  《古意六首》风格朴质无华,完整地体现了王绩关于仕与隐的心理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从怀才不遇到归隐避祸,从不甘无用到意欲出仕,从决心归隐到期盼清明盛世重返朝阁的心理过程。

liùshǒu--wáng

yōurénzàisuǒyányǒuxiānzhú

yuèxiàhéngbǎoqínwàijiāngān

cáichōushāngànhuīdiǎnkūnqiū

bàojiāolóngchúnchánfènghuáng

qiándàn广guǎnglínghòumíngguāng

bǎijīnmǎishēngqiānjīnchuán

shìzhōngzishuízhīxīnsuǒshǔ

zhúshēngxiàcāngcāngzhì

绿yínfēngjìncuìjīngfànxiāo

shuāngsǎnfēngyuānluánshíshí

níngzhīxuānyuánhòugèngyǒulínglúnchū

dāoéjiànxúngēnzhūzuòxiāngshī

cáiwèishíèrguǎnchuīzuòxióng

yǒuyòngsuīshāngxīnzhāo

shānshàngcǎobǎozhōng

bǎoguīchǐèrcùnyóuláizháishēnshuǐ

yóunèiwǎnzhuǎnsānjiāng

shēnshēnqīngránzhìqínwěi

qínwěiyuánliúxiáchūnqiūguǐ

rénwǎngháiwǎngxiāngyínglěi

cháoshīyùnhuìchángxuèliú

fēngshūmiàotángxiānbiānguǐ

zhìshuíyuànyóuzhāofǒu

língmíngboláiqīnsuǒ

sōngshēngběiyánxiàyóuláirénjìngjué

shāoyúnyānchāgēnyōngyánxué

yánshēnglíngyúnjié

shíwèijīnjīngshuāngxuě

fēngjīng西běizhībáoyǔndōngnánjié

zhīsuìyuèjiǔshāojuézhīgànzhé

téngluóshàngxiàsuìzhīgànzònghéngliè

xíngdānglànjǐnzuògònghuīchénmiè

níngguānjiàngshíwèiwángsūnzhé

shèngshuāiyǒushíshèngxiánwèichángxiè

yányōuyōuzhěwèijiēdié

guìshùcāngcāngqiūláihuāgèngfāng

yánsuìhánxìngzhīshuāng

yōurénzhòngzhílínqiántáng

liánquánjiǔshùyǎnjiǎnèrsānxíng

zhīzhīxiāngjiūháixiāngdāng

láishuāng鸿hóngliǎngyuānyāng

róngyīnchénghòujīnshāng

chìxīnjūnshíwàng

cǎifèngjiāngguīluóchūjiāo访fǎng

luózhāngfèngzhòngyúnyáng

cháokūnlángyǐnpéngzhǎng

wènfèngyuǎnfēixiánjūnzuòxiāngwàng

fèngyánshēnwēiqínānshàng

dàn使shǐchúluǎnquánlìngzēngjiǎofàng

huángchénxiāosháochàng

yǒuláicháoshímíngniánāshàng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有五斗先生¹者,以酒德²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³,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¹⁰矣。生何足养¹¹,而嵇康著论¹²;途何为穷¹³,而阮籍恸哭¹⁴。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¹⁵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¹⁶
译文:有位叫五斗先生的人,因为喜欢喝酒而游历于人世间,有用酒来请他的人,不论身份高低贵贱他都前往,而且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挑选地方倒地便睡,酒醒后又起来继续喝酒。他经常一喝就是五斗,于是就用“五斗”作为自己的别号。五斗先生没有忧愁,很少说话,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他忽而离开,忽而回来,行为动静自然,符合天地法则,所以万事万物都不能缠绕住他的心。他曾经说:“天下事物大概能够看得清楚。人生如何能够保养,嵇康便撰写了《养生论》;道路为什么会穷尽,阮籍于是悲恸哭泣。所以,故作糊涂,是圣人的行事态度。”于是,他一直实践自己的心意,最后不知去向。
注释:¹五斗先生:作者自嘲而取的绰号,指自己一饮五斗。²酒德:能剧饮的美名。³有以酒请者:有请他去饮酒的人。⁴无贵贱:不论是官吏还是平民。⁵不择地斯寝:不管什么地方,倒头便睡。⁶绝思虑:不思世事。⁷厚薄:指世风的淳厚和浇薄。⁸“忽焉而去”二句:谓来去倏忽,飘忽无定。⁹萦心:纠缠他的内心。¹⁰天下大抵可见:天下万事大都可以看破。¹¹生何足养:生命有什么值得保养。¹²嵇康著论:嵇康,晋初人。曾写《养生论》。¹³途何为穷:道路哪里有穷尽。¹⁴阮籍恸哭:阮籍,晋初人。据《世说新语》载,阮籍深感世风浑浊,常乘牛车,任其行走,至途穷,则痛哭而返。¹⁵圣人之所居:圣人所处的境界。¹⁶如:去,到。

  这篇散文开篇先交待名号“五斗先生”的来源,然后介绍自己嗜酒的原因,最后他批评为养生而著论的嵇康、为途穷而哭返的阮籍,表明自己远离生世之扰,摆脱万物之累的决心。这篇散文属于自传性小品,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鲁迅先生曾感叹:“批评一个人的言行实在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以王绩的《五斗先生传》来说,如果说这是他自己为自己写的“传”,无庸置疑,王绩就是一位“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有仁义厚薄””万物不能萦心”,只知醉酒的糊涂先生。如果能这样论定,而且其结论又可靠,是很容易,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这自号“五斗先生”的王绩本非如此,他对自己的一生曾经作过比较全面的回顾:“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明经思待召,学剑觅封侯。弃绢频北上,怀刺几西游”(《晚年叙志示翟处士》)。可见他本与一般出身世家的青年一样,深受儒学教养,满怀建功立业的壮志,而且也颇有才气,“君性好学,博闻强记……阴阳历数之木,无不洞晓”(吕才《东皋子集》序)。可生活给予他的只是“才高位下”,失意的情怀,简放的个性,仕途的险恶,加之隋末唐初的社会动乱,才使他萌发出退隐的念头,但排难解纷,有所作为的希望,也还未完全泯灭,这就是他所说的“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解纷曾霸越,释难颇存周”(《晚年叙志示翟处士》)。真正绝意仕途,皈依自然,还是四十几岁以后的事情,所谓“晚岁聊长想,生涯太若浮。归来南亩上,更坐北溪头……自有居长乐,谁知身世忧”(同上)。于是乎释、道,尤其是道家思想,便成了他观照世界和人生的哲学。然而生活毕竟是现实的,那种“绝思虑,寡言语”,“万物不能萦心”等等,总是很难办到的。他在“一饮五斗”之外,也要考虑到家庭的生计、子女的婚嫁,这就如他在《独坐》中写的:“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他还说过“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孟光倘未嫁,梁鸿正须妇”(《山中叙志》)。有琴有酒,尚嫌不足,还想娶一位贤淑的妻子共同偕隐。除了这些之外,他还要写诗作文,这都是很现实的。但是,正是这种现实才给他带来了另外一面,那就是失意的苦闷,与解脱苦闷的思考。“古来才命两相妨”,如今的境遇证明了个人的命运是无法把握的。不过就算是帝王将相,君不见有汉一代曾经是“何其赫隆盛,自谓保灵长。历数有时尽,哀平嗟不昌。……金狄移灞岸,铜盘向洛阳。君王无处所,年代几荒凉”(《过汉故城》)。兴衰更易,沧海桑田,亦是“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既然是来不可阻,去不可留,一切在“天”,在“地”,在自然,那么万物自然不必“萦心”,也没有什么苦闷可言。这就是他所见到的“天下”,以及他认为生活在这样的“天下”应持的态度。由此观之,嵇康大谈“养生”,阮籍途穷而哭,实在是多余的,因为性命非善求可得,途亦无所谓穷通,“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古意六首》)。所以“圣人”就处于“昏昏默默”的境界,一切不知,一切不谈,委身自然。但是,并非人皆“圣贤”,王绩大概也不敢自封“圣贤”,那要进入“圣人所居”的境,就要回到原来的命题上,只有“以酒德游于人间”,做“五斗先生”,长醉不醒,才可以“昏昏默默”,“不知所如”了。那么自号“五斗先生”的王绩,是否完全进入了这个境界,前面已经说过——没有。因此,要说这传中的形象,就是王绩的真貌,恐怕不妥;要说与他无关,也不准确,因为他毕竟是一位“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田家三首》)的“斗酒先生”;比较客观地看,这里有他的一些“影子”,而更主要的是在于表现他晚年对老庄哲学的追求与向往。这追求与向往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遁世伤时,保全自己,与苦闷愤懑,牢骚不平等等思想感情的复合体。

  五斗先生是本文的传主,但不能就此认定是作者的小传,不过文中确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五斗先生绝尘脱俗,浑身道家风韵,一切顺其自然,物我皆忘,竟是在“醉乡”中寻觅到了快乐的活法。他期望“昏昏默默”的境界,然而又只有借助于酒,才能追求到这样的境界。这便是一个力图摆脱尘世烦恼者的幸与不幸。由此也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不仅仅是宣扬饮酒的妙处。

参考资料:
1、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145-146:
2、 孙俊毅,姜晋编著.酒趣: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9:160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译文:在巳公的茅屋下面,可以写出新的诗篇。
注释:巳上人:事迹不详。上人,指隐士。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枕簟(diàn)¹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译文:枕席铺设在幽静的树林间,用茶果待客,长时间地把我挽留。
注释:¹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江莲摇白入,天棘(jí)¹(màn)青丝。
译文:江面上的莲花像摇动着的白色入毛,天门冬延伸着清翠的藤蔓。
注释:¹天棘:即天门冬,一种藤蔓植物。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空忝(tiǎn)¹许询²辈,难酬支遁³词。
译文:我徒然忝列在像许询这样的名士中间,巳公则如同高人支遁,精深的议论让我难以酬答。
注释:¹忝:有愧于,谦辞。²许询:东晋人,好游山水,通佛学,曾与东晋佛学者支遁交游。³支遁:东晋佛学家。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

  此诗描绘了巳上人居处的僻静,环境的优美,对他的品格和才学予以赞叹。巳上人住在僻静的林间茅庵里,池上的白莲迎风而舞,像鹭鸶羽毛般轻盈。岩畔天门冬飘拂着青青的丝蔓。走过悠长而狭窄的林间小径,来到山的幽密深处,一间并不张扬的茅屋突然出现眼前,像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先兆一般,顿时使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杜甫来到这里不觉诗兴大发。小心翼翼,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步入屋内,置身其中,心中的诗情被无端地撩拨,一首新诗似乎将随之喷薄而出。那安卧于寂静林间的枕席,在绿树掩映下,似乎也带着葱茏的生意。主人置枕簟于林下,留他消夏,喝茶吃瓜,一坐就是大半天。茶叶与各种瓜果,就地取材,应有尽有,此刻以特殊的形式在小巧的木桌上栖息。品茶餐果,享用天然,被世俗浸润已久的心灵,正被一丝丝唤醒,自然以最简单和质朴的方式昭示了其原初的存在,它的美好充满芳香。不远处溪流淙淙而过,习习的凉风,扑面而来,使原本激越的心瞬间变得沉静。

  圣洁的莲花在风中摇曳,恰似挥着白羽的智者,在指点人生的迷津。天门冬,山间随处可见的藤蔓植物,随心尽兴,伸展着长长的绿色手臂,尽情将青翠挥洒。作为后学,陪侍巳公左右,说道谈玄,内心忽觉自愧,自己并非是许询那样的人物,而巳公如高僧支遁那样,以超越尘俗的智慧,以清音妙语开解蒙昧的人生《高僧传》载东晋高僧支遁讲《维摩经》,他每通释一义,居土许询无以设难;许询每设一难,支遁也不能再作通释。

  杜甫与巳上人谈禅,称赞他造诣很高,简直像支遁一样,而自愧不如许询。这是客套话,但可看出他当时曾与学问僧有过交往,多少也懂得点佛学。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3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下烛如银。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yán)未是全贫。蜡鹅花¹下烛如银。钗(chāi)符金胜²,又见一家春。
注释:¹蜡鹅花:古代年节以蜡捏成、或以蜡涂纸剪成凤凰为饰物,蜡鹅花当即此类。²钗符金胜:均为女子发饰,菱形者称方胜,圆环者称圆胜。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自写好宜¹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屠(tú)²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注释:¹好宜:旧俗除夕写“宜春帖”或吉利语以祈福。²屠苏:古俗,除夕合家饮屠苏酒以避疫,屠苏为茅庵,相传屠苏中一仙人所酿,故名。
此词咏除夕合家“岁筵”,喜气洋洋。“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鸡鸣添岁,写得质朴而富于情味。
好雨正重九,不上海山门。螺岩却忆绝顶,霁色满乾坤。少得白衣一个,赢得翠鬟千叠,罗立似儿孙。独坐可忘老,何用更称尊。
好雨正重九,不上海山门。螺岩却忆绝顶,霁色¹满乾坤。少得白却一个,赢得翠鬟(huán)千叠,罗立似儿孙。独坐可忘老,何用更称尊。
译文:正是九九重阳节,下了一场好雨,不能登上海山门。却想起曾经登上,丹霞山绝顶海螺峰,放眼远眺,晴明的景色满乾坤。看不见那个白衣观音,却看见层层叠叠的翠峰,如美女的环形发髻,罗列的群山,像可爱的儿孙。独自坐在这里可以忘老,哪里还用得着自己称尊。
注释:¹霁色:雨后景色。
龙山会,南徐戏,共谁论?古今画里,且道还有几人存?便拂六铢石尽,重见四空天堕,此处不交痕。远水吞碧落,斜月吐黄昏。
龙山会¹,南徐戏²,共谁论?古今画里,且道还有几人存?便拂六铢(zhū)石尽³,重见四空天堕,此处不交痕。远水吞碧落,斜月吐黄昏。
译文:也曾像桓温在龙山聚会僚佐,像南朝刘裕在徐州戏马台,大会宾客赋诗,如今朋友烟消云散,能与谁登高吟诗论文?且说历史的画卷里,还有几人留存?即使历时久远,用六铢软衣拂尽劫石,再看见四空天堕下,这里仍旧超然屹立,不沾一丝儿凡尘。只见远处的水吞着天空,偏斜的月吐出了黄昏。
注释:¹龙山会:谓孟嘉落帽事。《晋书·桓温传》载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²南徐戏:殆指三国时刘备于南徐计娶孙权妹孙尚香事。³六铢石尽:佛家指一劫之譬喻,谓极为漫长之时间。经云:有一石广一由旬,厚半由旬,每经过兜率天一百年,即有一天人以六铢却轻拂一遍,直到拂尽此石,是为一劫,名为“拂石喻”。由旬,古印度计程单位,古有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等说法。兜率天,佛教谓天分多层,其四名“兜率天”。其内院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为天上众生居处。六铢却,佛经称忉利天却重六铢,谓其轻而薄。⁴四空天堕:四空天人堕落至地狱,亦指极漫长之时间。四空,佛教谓无色界的四处,又称四空天,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修炼者至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其寿八万四千大劫,寿终重堕地狱。天底一成毁为一劫,经八十小劫,为一大劫。《法苑珠林》卷三:“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⁵碧落:道教语。天空;青天。

  这是咏重九两首之一。第一首题为《重阳喜雨》,上片开头云:“今日是何日,春色向秋开。凭栏早起,一望深雨涤浮埃”,写重阳遇雨; 过片前三句: “况田家、谣甘泽,更悠哉”,极写农家久旱逢雨的喜悦。而词人却因重阳有雨不能登高眺远,僧舍孤坐,浮想联翩,因有此词之作: 回忆昔日登丹霞山绝顶——螺岩的情景。

  丹霞山在广东仁化县南十七里,重岩绝巘,踞锦石岩之巅, 绕山有海山门、长老峰、紫玉台、海螺岩、天然岩、天柱山诸胜。词题《忆螺岩霁色》之螺岩即丹霞山之海螺岩。作者的诗词集中多首写海螺岩诗词均作螺岩,盖属诗词中字数所限。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题作“忆翠岩霁色”,以“螺”为“翠” ,是校对之讹(按:《词学季刊》时转载不误)。后来选本沿此误注为“翠岩当指翠屏岩,在浙江天台县南二十里”是根据地名辞典误注,紧接着又引伸:“因金堡与屈大均同时投靠浙江西湖名僧函是门下做和尚,后来移住广东韶州丹霞山寺做主持。此词可能是作者在广东忆浙江翠屏岩而作”,不知所据何书。屈大均与金堡投函是均在广东,而不在西湖。这个选本还将上片第二句之“海山门”注为“浙江台州海门山”,则纯属无根据之臆测。依照这些误注,对此词的理解也就陷入谬误,不得不在此予以纠正。

  康熙三十八年(1669)廖燕所作《游丹霞山记》,对丹霞山形势有详细描述,兹摘有关海山门,海螺岩与金堡关系之句如下,帮助理解此词所写的内容。“……正气阁后峭壁插天,右望隐隐见海山门如在天半。予顾同游曰:‘明日从此登海螺岩’ ,众颇有惧色……二十四日晨起,复由松岭数折至绝壁下,攀铁练面壁而上,路益高而陡,至海山门神稍定。扶筑右行至海螺岩,澹师塔在焉。师为开山第一祖,予从之游,今别一十八年矣……左转为舍利塔,为丹霞绝项。”廖氏亲游所记,可知海山门、海螺岩均为丹霞山顶部景区,而不在浙江天台县和海门(今椒江市)。金堡本人亦有多首诗词描述海螺岩的景色,与廖氏所记吻合。辨明以上各点,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解释这首词了。

  前片首四句,词人因雨孤坐,既为久旱遇雨而欣喜,又为因雨不能登高而遗憾。他已惯于登螺岩眺远,因今日不得登而神游。“少得白衣一个,赢得翠鬟千叠,罗立似儿孙。”是踞山巅下望群峰的景色。“白衣”似直写仁化江畔的观音岩,这里也不是深奥的典故,因从海螺岩俯瞰,看不到观音岩,只能见碧翠群峦环绕,似成群儿孙罗立。郑绍曾诗:“锦石(丹霞山别名)耸云端,岗峦势郁盘。”又李永茂诗:“孤留一柱撑天地,俯视群山尽子孙。”金堡化用杜甫“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列如儿孙”诗句,十分自然,既合此地山川形势,又抒发了作者的清情逸致:“独坐可忘老,何用更称尊”,自叹自慰,自我陶醉。他生前极爱此境,死后建塔埋骨于此,借青山以共存。

  过片用晋桓温九月九日燕僚佐于龙山,和宋公在彭城九月九日登项羽戏马台两个故事,回忆昔日与友人重阳聚会的情景。而今朋友四散,无人共与登高,更无志同道合者吟诗论文,孤栖寂寞,难以排遣。所谓“古今画里,且道还有几人存”是慨叹人事沧桑。他的同年、诗朋、战友,至今散的散、隐的隐、死的死; 而他自己一生更是“难挽天河洗是非,铁衣着尽着僧衣,百年如梦须全入,一物俱无只半提”(《鹧鸪天》),两袖清风,茕茕孑立,只有青山为伴。以下三句借用佛典,写海螺岩居群峰之巅,又抒发超脱凡尘之情致。《智度论》五曰: 佛以譬喻说劫义,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此大石尽,而劫未尽; 又《菩萨璎络本业经》下曰: 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以天衣重三铢,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劫”为佛家表示不能以通常年月日时计算的长时节。“便拂六铢石尽”就是借用“盘石劫”之典说历时之长。“四空天”句表示“境界”之高。佛家认为,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 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无色界最上有“四天”: 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此四天居三界之顶,又名为四空处,为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三句合起来是说不论历时数千万之“劫”,即使“四空天”堕,此地仍超然屹立,不涉尘世。此外,这三句也是写实景,丹霞山有十二景之一——“舵石朝曦”,鲁超有《颂舵石诗》云:“杲杲赤羽从东来,凡光照耀天为开。满空云气落沧溟,丹霞碧巘相昭回。盘石崚嶒云气上,瞳眬晓色看千状。须臾旭采丽中天,万里尘氛化清旷。”金堡生前极爱此景,常独坐此石观赏四空山色,并以“舵石”为号吟诗作画。其以此“盘石”联想到佛学之“盘石劫”亦属情理之中。结两句写海螺岩暮景。“碧落” 指天,《度人经》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薄暮从海螺岩远望,水天相接,茫茫一色,只有眉月一钩高挂天际。此词虽属追忆之笔,而登高、俯视、眺远仍能使读者如历其境。作者因景而发的感慨,“共谁论”、“还有几人存”等语,亦使不得志于世者产生共鸣。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