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曷(盍)(hé)¹尝观于富人之稼²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³,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bǐ)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译文:你曾经观察过富人是怎样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便可以轮作而使地力得到保全;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便能及时种植而不会误农时,而收获庄稼也能等到庄稼成熟。所以,富人的庄稼常常非常好,籽粒饱满而很少空秕,可以贮藏很久而不腐烂。
注释: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在叙述中表明作者观点见解。张琥:即张璪,据《续资治通鉴·考异》:“璪本名琥”;与苏轼同年登进士第。¹曷:同“盍”,何不,此处曷尝可解作“可曾”。²稼:庄稼。³更休:轮换休耕。⁴敛:收获。⁵及其熟:旧时青黄不接时,贫者常不待成熟而收割充饥,谓之“杀青”。⁶秕:只有壳而没有米的谷粒,俗称瘪谷。⁷实:饱满的谷粒。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zhì)¹、耰(yōu)²、艾³,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译文:现在,我全家有十口人,而一共只有一百亩田地,每一点土地都不能让它空闲,日夜盼望着得到收获,耕、种、收、获像鱼鳞那样挨着一茬又一茬,而地力因此便枯竭了。种的时候常赶不上农时,而收获的时候常常等不到它长熟,这样,哪里还能有美好的庄稼呢!
注释:¹铚:短镰。²耰:播种后摩平土地,使掩盖种子。³艾:收割。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mǐn)闵焉¹,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²。信(shēn)³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译文: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才能并不远远超过今天的人。日常努力于自我修养而不轻易地等成果自己到来,小心翼翼就象期望婴儿健康成长一样。气弱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刚强,空虚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充实。年近三十而后出来做官,年过五十而后才得到爵位。在长期的压抑中得到伸展,在极为充实之后才去运用;已经满得超出来才外流,把弓拉满之后才放箭。这便是古人之所以远远超过今天的人,而今天的君子所以不及古人的缘故。
注释:¹闵闵焉:殷切状,十分关心的样子。²三十而后仕二句:语出《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³信:同“伸”。⁴发于持满之末:在弓拉满之后才把箭发出去。发:发射。持满:把弓拉满。末:后。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¹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²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³,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译文:我从少年时代起便立志学习,不幸早早得中进士,与你同年考中。你考中进士也不能说不早。现在我虽然想自认为不足,而众人已经不切实际地对我推许了。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注释:¹早得:很早登第。²妄推:错误地推崇。³去此:抛弃已得(登第)的浮名。⁴务学:勤学。⁵约:简,少。⁶薄:这里有谨慎、有力不尽使的意思。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¹亦以是²(yù)³之。
译文:你回去路过京城去问一问,有一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他是我的弟弟。把我对你讲的这些话告诉他。
注释:¹其:句首发语词,表祈请。²是:这,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话。³语:告诉。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好友的,也是一篇赠序。全文以种庄稼开篇,以穷富两种人的耕种环境、耕种方法以及收获成果作比,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铺垫;下文则着重阐释了治学与种庄稼的联系,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种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学习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文以譬喻开篇,且先用“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一句提问,既起到自然引发下文,又引起特别重视。然后,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富人与穷人的两种耕作方法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富人的地力越种越雄厚,收获丰富;穷人的地力越种越贫瘠,收获微薄;原因是富人土地而粮食有余,可以实行轮作,保全地力,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够不断发展再生产;穷人却不能做到,势必导致恶性循环,最终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这是不可违抗的生产规律啊!“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文章转换便顺理成章,把物质生产的规律自然地引申到精神生产上去。用古人与今人作对比,为古代人的才能和学问大大超过一般的人,原因就跟这种庄稼的道理一样,不要急于求成,必须积以时日,勤苦修养,才能做到“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紧接着,作者再用自己的学习实践和亲身经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做学问千万切忌自得自满、追求虚名,要去专心学习,只有做到“博观而约取”,使自己具有丰富精粹的知识基础,用起来才会感到绰绰有余,从容不迫。这就是“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最后,作者又托张琥把这个意见转告其弟苏辙,看似闲笔,而意在表明这确实是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这篇文章写得随意自然,语言简明,譬喻有趣,道理却很深刻。种庄稼与做学问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可作者却自然而巧妙地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有着相同的规律性,突显了比喻的通俗易懂,也使文章亲切平易。充分说明苏轼善于观察事物,善于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农业生产了熟于胸,表现出深厚坚实的生活基础。同时,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具特色的行文风格。

参考资料:
1、 熊朝东.明月几时有:苏轼诗词文精品选析: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275-276

jiàshuōsòngzhāng

shì sòngdài 

     ( )chángguānrénzhījià tiánměiérduō shíéryǒu tiánměiérduō gēngxiū érquán shíéryǒu zhòngzhīchánghòushí érliǎnzhīchángshú rénzhījiàchángměi shāoérduōshí jiǔcángér 

    jīnshíkǒuzhījiā érgòngbǎizhītián cùncùnérzhī wàngzhī chú zhì yōu ài xiāngxúnshàngzhělín érjié zhòngzhīchángshí érliǎnzhīchángdàishú néngyǒuměijiàzāi 

    zhīrén cáifēiyǒuguòjīnzhīrén píngsuǒyǎngérgǎnqīngyòng dàichéngzhě mǐnmǐnyān yīngérzhīwàngzhīzhǎng ruòzhěyǎngzhī zhìgāng zhěyǎngzhī zhìchōng sānshíérhòushì shíérhòujué xìnjiǔzhīzhōng éryòngzhìzhīhòu liúzhī érchímǎnzhī zhīrénsuǒguòrén érjīnzhījūnsuǒ 

    shāoyǒuzhìxué xìngérzǎotóngnián zhī wèizǎo jīnsuīwéi érzhòngwàngtuīzhī  ! érxuézāi guānéryuē hòuér gàozhǐ 

    guīguòjīngshīérwènyān yǒuyuēzhé yóuzhě  shìzh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曾经观察过富人是怎样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便可以轮作而使地力得到保全;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便能及时种植而不会误农时,而收获庄稼也能等到庄稼成熟。所以,富人的庄稼常常非常好,籽粒饱满而很少空秕,可以贮藏很久而不腐烂。

现在,我全家有十口人,而一共只有一百亩田地,每一点土地都不能让它空闲,日夜盼望着得到收获,耕、种、收、获像鱼鳞那样挨着一茬又一茬,而地力因此便枯竭了。种的时候常赶不上农时,而收获的时候常常等不到它长熟,这样,哪里还能有美好的庄稼呢!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才能并不远远超过今天的人。日常努力于自我修养而不轻易地等成果自己到来,小心翼翼就象期望婴儿健康成长一样。气弱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刚强,空虚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充实。年近三十而后出来做官,年过五十而后才得到爵位。在长期的压抑中得到伸展,在极为充实之后才去运用;已经满得超出来才外流,把弓拉满之后才放箭。这便是古人之所以远远超过今天的人,而今天的君子所以不及古人的缘故。

我从少年时代起便立志学习,不幸早早得中进士,与你同年考中。你考中进士也不能说不早。现在我虽然想自认为不足,而众人已经不切实际地对我推许了。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你回去路过京城去问一问,有一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他是我的弟弟。把我对你讲的这些话告诉他。

注释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常在叙述中表明作者观点见解。张琥:即张璪,据《续资治通鉴·考异》:“璪本名琥”;与苏轼同年登进士第。

曷:同“盍”,何不,此处曷尝可解作“可曾”。

稼:庄稼。

更休:轮换休耕。

敛:收获。

及其熟:旧时青黄不接时,贫者常不待成熟而收割充饥,谓之“杀青”。

秕:只有壳而没有米的谷粒,俗称瘪谷。

实:饱满的谷粒。

铚:短镰。

耰:播种后摩平土地,使掩盖种子。

艾:收割。

闵闵焉:殷切状,十分关心的样子。

三十而后仕二句:语出《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信:同“伸”。

发于持满之末:在弓拉满之后才把箭发出去。发:发射。持满:把弓拉满。末:后。

早得:很早登第。

妄推:错误地推崇。

去此:抛弃已得(登第)的浮名。

务学:勤学。

约:简,少。

薄:这里有谨慎、有力不尽使的意思。

其:句首发语词,表祈请。

是:这,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话。

语:告诉。

创作背景

  这篇杂说作于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末或十年初,作者苏轼正在京都任职,时逢进士张琥归家之前来看望苏轼,作者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着急功近利,浅薄轻率的风气,因而特地写了这篇短文送给张琥,并愿与之共勉。

参考资料:
1、 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81
赏析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好友的,也是一篇赠序。全文以种庄稼开篇,以穷富两种人的耕种环境、耕种方法以及收获成果作比,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铺垫;下文则着重阐释了治学与种庄稼的联系,进而揭示文章的主旨:种庄稼要等到成熟才能收割;学习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此文以譬喻开篇,且先用“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一句提问,既起到自然引发下文,又引起特别重视。然后,生动具体地讲述了富人与穷人的两种耕作方法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富人的地力越种越雄厚,收获丰富;穷人的地力越种越贫瘠,收获微薄;原因是富人土地多粮食有余,可以实行轮作,保全地力,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够不断发展再生产;穷人却不能做到,势必导致恶性循环,最终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这是不可违抗的生产规律啊!“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文章转换便顺理成章,把物质生产的规律自然地引申到精神生产上去。用古人与今人作对比,为古代人的才能和学问大大超过一般的人,原因就跟这种庄稼的道理一样,不要急于求成,必须积以时日,勤苦修养,才能做到“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紧接着,作者再用自己的学习实践和亲身经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做学问千万切忌自得自满、追求虚名,要去专心学习,只有做到“博观而约取”,使自己具有丰富精粹的知识基础,用起来才会感到绰绰有余,从容不迫。这就是“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最后,作者又托张琥把这个意见转告其弟苏辙,看似闲笔,而意在表明这确实是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这篇文章写得随意自然,语言简明,譬喻有趣,道理却很深刻。种庄稼与做学问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可作者却自然而巧妙地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说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有着相同的规律性,突显了比喻的通俗易懂,也使文章亲切平易。充分说明苏轼善于观察事物,善于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农业生产了熟于胸,表现出深厚坚实的生活基础。同时,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具特色的行文风格。

参考资料:
1、 熊朝东.明月几时有:苏轼诗词文精品选析: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275-276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晚逐香车¹入凤城²,东风斜揭³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译文:傍晚时,我追逐着她的香车,一直跟随到京城里,一阵东风吹来,将绣帘斜斜地掀起。终于看到她回首相视的容貌,娇美的眸子闪着盈盈笑意。
注释:¹香车:华丽的车子。²凤城:京城,帝王所居之城。杜甫《夜》诗:“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仇兆鳖注引赵次公曰:“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言京城曰凤城。”³斜揭:轻轻地揭开帘帷。⁴“慢回”句:漫不经心地回眼相顾,含羞带笑。漫,随意地。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消绣未通¹何计是?便须²(yáng)³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译文:不知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对她倾诉衷肠?佯装作酒醉的狂徒,随着车行踉踉跄跄。隐约听得车中人的笑语,嗔骂“这生好轻狂”。
注释:¹消绣未通:指与车中美人的情意未通。²便须:即应。³佯醉:伪装酒醉。⁴“依稀”句:好像听到车中女子责怪说:“太狂了!”太狂生,大狂妄了。生,语尾助词,诗词中常用,乃唐宋口语。李白《戏赠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花间词词风秾艳,辞藻华丽,多为闺阁香艳之词。张泌现存的九首《浣溪沙》亦多写深闺绣闱,怜香惜玉,散发着脂粉气,但这首《浣溪沙》却别富情调,生动活泼。

  这首词写一募小小喜剧,鲁迅在一篇杂文中曾戏谓为“唐朝(应为“五代”)的钉梢”。封建时代男女防闲甚严,而在车马杂沓,上女如云,男女界限有所混淆的游春场合,就难免有一见钟情式的恋爱、即兴的追求、一厢情愿苦恼发生,难免有“钉梢”一类风流韵事的出现,作为对封建禁锢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首句直入情节:在游春人众归去的时候。从郊外进城的道路上一辆华丽的香.车迤俪而行,一个骑马的翩翩少年尾随其后。显然,这还只足一种单方面毫无把握的追求。也许那香车再拐儿个弯儿,彼此就要永远分手。只留下一片空虚和失望——要是没有后来那阵好风的话,“东风”之来是偶然的。而成功往往不可忽略这种偶然的机缘。当那少年正苦于彼此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帷幕时、这风恰巧像是有意为他揭开了那青色的绣帘。虽是“斜揭”,揭开不多,却也够意思了:他终于得以着见他早想见到的帘后的那人。果然是一双美丽的“娇眼”,而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慢回娇眼笑盈盈”。这样眼风,虽则是“慢回”,却已表明她在帘后也窥探多时。这嫣然一笑。是下意识的勾引,是对“钉梢”不动声色的响应,两情相逢,生这场即兴的迫求势必要继续下去了。

  这盈盈一笑本是一个“消息”,使那少年搔首踟蹰,心醉神迷,但没有得到语言上可靠的印证,心中小踏实,故仍觉“消息未通”。而进城之后,更不能肆无忌惮。“消息未通何计是”的问句,就写少年的心理活动,颇能传焦急与思索之神。情急生智——“便须佯醉且随行”。醉是假的,紧随不舍才是真的。这套“误随车“的把戏,许能掩人耳目,但瞒不过车中那人。于是:“依稀闻道太狂生!”

  香车驶入长安了,正当男的左右为难,要不要继续跟踪下去之时,东风来帮忙,它掀起马车的布帘,里面露出了少女的容颜,女主角正在笑嘻嘻地看着他呢,原来流水也有情,男主角燃起了希望,但少女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没有交谈,男主角无法明确,只好继续跟着马车行走。可是在城里面,这样明目张胆地跟踪女性车驾太嚣张了。爱情是智慧的催化剂,灵机一动,男主角假装喝醉了,跌跌撞撞地跟着马车行走。这种小算盘可逃不过少女的心思,少男模糊地听到少女在车里笑骂:这个男的啊,太轻狂了。剧情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则是丰富的想象。少女对少男的心意怎样,是佯怒实喜呢,还是其他?两人之间会不会演出红拂夜奔或待月西厢的剧情呢,则更让人期待了。这突来的一骂富有生活的情趣。鲁迅说:“上海的摩登少爷要勾搭摩登小姐,首先第一步,是追随不舍”,“第二步便是‘扳谈’:即使骂,也就大有希望:因为一骂便可有语语来往。所以也就是‘扳谈’的开头。”(《二心集·唐朝的钉梢》)这里的一骂虽然不一定会马上引起扳谈,但它是那盈盈一笑的继续,是打情骂俏的骂,是“大有希望”的“消息”。将词意推进了一步。

  词到此为止,前后片分两步写来,每次都写了男女双边的活动。在郊外,一个放胆追逐,一个则秋波暗送;入城来,一个佯醉随行,一个则佯骂轻狂。前后表现的不同根据在于环境的改变。作者揭示出男女双方内心与表面的不一致甚至矛后。戮穿了这一套由特定社会生活导演的恋爱的“把戏”。自然产生出浓郁的喜剧效果。此词不涉比兴,亦不务为含蓄,只用白描抒写,它开篇便入情节。结尾只到闻骂为止,结构紧凑、简洁。所写情事,逼肖生活。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3-204

huànshā··wǎnzhúxiāngchēfèngchéng--zhāng

wǎnzhúxiāngchēfèngchéngdōngfēngxiéjiēxiùliánqīngmànhuíjiāoyǎnxiàoyíngyíng

xiāowèitōngshì便biànyángzuìqiěsuíxíngwéndàotàikuángshēng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漠漠¹秋云起,稍稍²夜寒生。
译文:秋天阴云密布,夜里稍稍感觉到了丝丝凉气。
注释:¹漠漠:阴云密布的样子。²稍稍:稍微,略微。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¹觉衣裳湿,无点亦²无声。
译文:只觉得衣裳变润了,没有成颗的雨点儿也没有声音。
注释:¹但:只。²亦:也。

wēixíng

bái tángdài 

qiūyún shāoshāohánshēng 
dànjuéchángshī湿 diǎnshēng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帝高阳¹之苗裔(yì)²兮,朕³皇考曰伯庸。
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注释:离骚:离别的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小序》:离,别也;骚,愁也。此题目之义,历来多有争议。¹高阳:楚之远祖颛顼之号。一说即祝融吴回。²苗裔:喻指子孙后代。裔,衣服的末边。³朕:我。⁴皇考:已故父亲的尊称。一说指太祖或曾祖。皇,美,即光明,伟大。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¹²于孟陬(zōu)³兮,惟庚寅吾以降
译文: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就在庚伯那天我降生。
注释:¹摄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²贞:正当。³孟陬:夏历正月。⁴庚寅:指庚寅日。⁵降:降生,出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皇览揆(kuí)¹余初度兮,肇(zhào)²(cì)³余以嘉名
译文: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于是赐予我贞祥的美名:
注释:¹揆:揣度。²肇:开始。³锡:赐。⁴名:名字。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名余曰正则兮,字¹余曰灵均。
译文: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注释:¹字:起个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¹吾既有此内美²兮,又重(chóng)³之以修能。
译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注释:¹纷:盛多貌,修饰“内美”。²内美:先天具有的美好品质。³重:加上。⁴修:美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hù)¹江离²与辟芷³兮,纫(rèn)秋兰以为佩。
译文: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注释:¹扈:披。²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³芷:白芷,香草名。⁴纫:草有茎叶可做绳索。⁵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yù)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²
译文: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注释:¹汩:水流急貌。此用以形容时光飞逝。²不吾与:即“不与吾”。与,等待。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朝搴(qiān)¹(pí)²之木兰兮,夕揽³洲之宿莽
译文: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注释:¹搴:摘。²阰:山坡。³揽:采。⁴宿莽:草名,经冬不死。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日月忽¹其不淹²兮,春与秋其代序³
译文: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注释:¹忽:迅速貌。²淹:停留。³代序:不断更迭。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¹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²。(惟 通:唯)
译文: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注释:¹惟:想到。²迟暮: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不抚¹壮而弃秽(huì)兮,何不改此度²
译文: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注释:¹抚:趁,凭。²此度:指现行的政治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乘骐(qí)(jì)¹以驰骋兮,来吾道(dǎo)²夫先路!
译文: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注释:¹骐骥:骏马。²道:通“导”,引导。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¹之多艰²
译文:长长地叹息而掩面拭泪,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注释:¹民生:万民的生存。²艰: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kuā)¹以鞿(jī)(jī)兮,謇朝谇(suì)²而夕替³
译文: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直言进谏晚上就被罢免。
注释:¹修姱:洁净而美好。²谇:进谏。³替:废。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¹兮,又申²之以揽茝。
译文: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注释:¹纕:佩带。²申:重复。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¹
译文: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
注释:¹悔:怨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¹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注释:¹灵修:指楚怀王。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¹嫉余之蛾眉兮,谣²(zhuó)³谓余以善淫。
译文:那些小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注释:¹众女:喻群臣。²谣:诋毁。³诼:诽谤。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¹规矩而改²³
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注释:¹偭:违背。²改:更改。³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¹以追曲²兮,竞周容³以为度。
译文: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注释:¹绳墨:正曲直之具。²曲:斜曲。³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tún)郁邑余侘(chà)(chì)¹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注释:¹侘傺:失志貌。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kè)死以流亡¹兮,余不忍为此态²也。
译文: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注释:¹流亡:随水漂流而去。²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zhì)鸟之不群¹兮,自前世²而固然。
译文: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注释:¹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²前世:古代。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shú)异道¹而相安?
译文: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注释:¹异道:不同的道路。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¹心而抑志兮,忍尤²而攘³(gòu)
译文: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注释:¹屈:委屈。²尤:责骂。³攘:容忍。⁴诟:耻辱。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¹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²
译文: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注释:¹伏:通“服”,保持,坚守。²厚:厚待。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¹之不察兮,延²伫乎吾将反。
译文: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注释:¹相道:观看。²延:长。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¹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²之未远。
译文: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注释:¹回:调转。²行迷:指迷途。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¹余马于兰皋(gāo)²兮,驰椒丘且焉止息³
译文: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注释:¹步:徐行。²皋:水边高地。³止息:休息一下。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¹兮,退将复修吾初服²
译文: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注释:¹尤:罪过。²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¹(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²以为裳。
译文: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注释:¹制:裁制。²芙蓉:莲花。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¹其亦已兮,苟²余情其信芳。
译文: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注释:¹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²苟:如果。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¹余冠之岌(jí)岌兮,长余佩之陆离²
译文: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注释:¹高:指帽高。²陆离:修长而美好的样子。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¹与泽其杂糅(róu)兮,唯²昭质其犹未亏。
译文: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注释:¹芳:指芬芳之物。²唯:只有。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¹兮,将往观²乎四荒。
译文: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注释:¹游目:纵目瞭望。²往观:前去观望。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¹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²
译文: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注释:¹缤纷:极言多。²章:明显。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¹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²
译文: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注释:¹民生:人生。²常:恒常之法。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²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注释:¹犹:尚且。²惩:惧怕。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¹天。
译文:古人认为秋天是悲伤的,我却认为未必如此,轻微的寒意,正好是令人舒适的天气。
注释:¹可人:合人意。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绿池落尽红蕖(qú)¹²,荷叶犹开最小钱³
译文:绿色池塘里的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荷叶。
注释:¹红蕖:蕖是荷花。红蕖,就是红色的荷花。²却:在这里是完、尽的意思。³最小钱:新出荷叶才像小铜钱那么大。
这首小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能动人。

qiūliángwǎn

yángwàn sòngdài 

qiūkānbēiwèirán qīnghánzhèngshìréntiān 
绿chíluòjìnhóngquè yóukāizuìxiǎoqián 
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君门如天深九重¹,君王如帝坐法宫²
译文:巍峨的皇宫呵如天宫深有九重,皇帝坐在正殿上理政办公。
注释: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唐玄宗李隆基曾在这里大修行宫,尽情纵乐。¹“君门”句:指无由向皇帝效忠。²法宫:正殿,为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译文:人生最难得的是安安稳稳过日子,李隆基为什么要来到这座骊山中?
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隐隐横翠红。
复道¹连云接金阙(què),楼观²隐隐横翠红³
译文:你看那复道在云雾中连通着座座金殿,楼台隐现出横在山间的彩色雕梁画栋。
注释:¹复道: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²观:这里指楼台。³横翠红:指彩色的雕梁画栋横在山间。
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林深谷暗迷八骏¹,朝东暮西劳六龙²
译文:树林深密山谷幽暗使玄宗车驾的八匹骏马迷惑不前呵,清晨游东山日暮览西峰骏马也累得走不动。
注释:¹八骏: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这里指唐玄宗的车驾所用的马匹。²六龙:古代神话说为太阳驾车的羲和每日赶六条龙载上太阳神从东到西飞行。这里也指皇帝车驾所用的骏马。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六龙西幸¹峨眉栈²,悲风便入华清院³
译文:当玄宗西奔峨眉栈道经过马嵬坡,军中哗变杨妃缢死悲风便吹入了华清院。
注释:¹幸:皇帝抵达某处称“幸”。²峨眉栈:峨眉山的栈道。这里指马嵬坡。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载,安史乱起,唐玄宗西奔蜀,路经马嵬坡,因兵变被迫杀掉杨贵妃。³华清院:即华清宫,在骊山上,是唐玄宗与杨玉环寻欢作乐的地方。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
(ní)(cháng)萧散羽衣¹空,麋(mí)鹿来游墟²市变。
译文:霓裳羽衣曲一时风流云散,城市变荒野,麋鹿也可在宫殿的遗址上游玩。
注释:¹霓裳、羽衣:杨玉环为玄宗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这里将它拆散用,一语双关,以衣裳散喻贵妃死去,乐声消失。²墟:集市。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我上朝元¹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译文:今日我登临朝元阁春天已过一半,但见满地落花无人打扫狼藉地面。
注释:¹朝元:朝元阁,在骊山上,是道家寺观。传说玄宗时老子曾在这里出现,又改名为降圣阁。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jié)鼓楼¹高挂夕阳,长生殿²古生青草。
译文:羯鼓楼高挂着惨淡的夕阳,荒草野蔓丛生在长生殿。
注释:¹羯鼓楼:放置鼓乐的楼阁。羯鼓是从羯族传入的桶状小鼓,声音急促高烈。²长生殿:宫殿名,天宝元年造于华清宫。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可怜吴楚¹两醯(xī)²,筑台未就已堪悲。
译文:可怜吴王楚王这两只小毛虫竟敢作乱称帝,宫殿楼台还未建成就已命丧黄泉。
注释:¹吴楚:指西汉时发动叛乱的汉宗室吴王、楚王。²醯鸡:小虫,即蠛蠓。古人误以为酒醋上的白霉变成,故名。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长杨¹五柞²汉幸免,江都³楼成隋自迷。
译文:想那汉代也有长杨殿和五柞宫,汉家天子在当时侥幸能稳坐江山。隋炀帝在江都修成了供他荒淫享乐的迷楼,而他的帝业也就迷失在其中。
注释:¹长杨:宫殿名,秦筑,汉时修饰扩建,因宫中多垂杨树,故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²五柞:汉宫名。³江都:即今江苏杨州。隋炀帝杨广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建迷楼,荒淫无度,隋朝随即灭亡。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zhèn)¹因奢惑。
译文:从来沉溺酒色淫乐的人都会丧失德行,不知道宴安有如鸩毒,那是因为被奢侈生活诱惑。
注释:¹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传说其羽浸酒,饮之即死。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三风十愆(qiān)¹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译文:歌舞游猎、声色狗马种种恶习都是古代圣贤所戒除的,不仅是因为唐玄宗建造了骊山宫殿才导致亡国。
注释:¹三风十愆:指三种恶习中的十大过错。三风,巫风、淫风、乱风。其中巫风二过为舞、歌;淫风四罪为货、色、游、畋(猎);乱风四恶为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成“十愆”。愆:过错。据说,这是商朝初年贤臣伊尹告诫太甲的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