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赵家轻掷与强胡。江山如许大,不用一钱沽。
埋没钱塘歌吹¹里,当年却是皇都²。赵家³轻掷(zhì)与强胡。江山如许大,不用一钱沽。
注释:¹歌吹:歌舞吹奏的意思。吹,读作去声。²皇都:京城,指南宋都城临安。³赵家:指赵宋皇室。⁴强胡:指金元兵马。
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可怜故事眼中无。但供侬醉后,囊句付奚奴。
只有岳王¹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可怜故事眼中无。但供侬(nóng)醉后,囊(náng)句付奚奴²
注释:¹岳王:岳飞在宋嘉定四年追封为鄂王,所以称岳王,墓在今浙江杭州栖霞岭。²奚奴:小奴。

línjiāngxiān··máiméiqiántángchuī--wèizhōng

máiméiqiántángchuīdāngniánquèshìhuángdōuzhàojiāqīngzhìqiángjiāngshānyòngqián

zhǐyǒuyuèwángquánxiàxuèzhìjīnfànzuò西liánshìyǎnzhōngdàngōngnóngzuìhòunáng

注释

注释

歌吹:歌舞吹奏的意思。吹,读作去声。

皇都:京城,指南宋都城临安。

赵家:指赵宋皇室。

强胡:指金元兵马。

岳王:岳飞在宋嘉定四年追封为鄂王,所以称岳王,墓在今浙江杭州栖霞岭。

奚奴:小奴。

魏大中

魏大中

魏大中(1575~1625.8.28),字孔时,号廓园,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家酷贫,读书砥励品行,从师高攀龙。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官行人。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已驾七香车¹,心心待晓霞(xiá)
译文: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注释:七夕: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¹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风轻惟响珮,日薄¹不嫣(yān)²花。
译文: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已近黄昏,花容依旧,全无萎蔫之貌。
注释:¹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²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桂嫩¹传香远,榆²高送影斜。
译文: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注释:¹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²榆:白榆。星名。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成都过卜肆(sì)¹,曾妒识灵槎(chá)²
译文: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注释:¹卜肆:占卜的摊子。²槎:木筏。

  前六句讲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一二句讲的是织女已驾车渡河,与牛郎相会,他们相会之后,害怕此夜良时将逝,所以“起视夜何其”,直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三四句讲的是牛女相会时,牛郎好像听到了织女环佩的声音,又好像看见了她如花之貌,风轻轻的吹来,所以佩响轻微。日薄,所以花容不萎。想象织女于黄昏时动身离开,故曰“日薄”。五六句讲的是月桂为他们传送嫩香,白榆为他们投影翳蔽,成就他们好合。

  末联讲的是织女不想要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情,忌有成都卜肆中识灵槎的人。抒发了自己深切的感叹。末句讲的是双星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的秘密,深怪成都占卜摊子上的严老头子懂得灵槎而多管闲事。从字面上看,只能作如上解说;至于还有什么特定的寓意,尚无有力证据,不敢妄言。

  全诗诗人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牛党,令狐绹。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08:第557页

rénshēn

shāngyǐn tángdài 

jiàxiāngchē xīnxīndàixiǎoxiá 
fēngqīngwéixiǎngpèi yānhuā 
guìnènchuánxiāngyuǎn gāosòngyǐngxié 
chéngguò céngshílíngchá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太液仙舟迥(jiǒng)¹,西园²引上才。
译文:像蓬莱仙境一样的太液池相距很远,在西苑的房玄龄忙于援引上才。
注释:房玄龄:房玄龄(579—648),齐州临淄(今属山东)人。与魏征、杜如晦等同为唐太宗重要助手。任宰相十五年,求贤若渴,量才任用,史称贤相。¹迥:远。²西园:指西苑。房玄龄贞观初任中书令,中书省靠近西苑。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未晓征车度,鸡鸣¹关早开。
译文: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
注释:¹鸡鸣:《史记·孟尝君传》载,函谷关鸡鸣开关放行。

  此诗意在称赞、勉励房玄龄为国求贤。首句从反面落墨,说明房玄龄与太液池距离甚远,无暇游乐。次句从正面着笔,点明西园里“上才”房玄龄。三、四两句,盛赞房玄龄“夙兴夜寐”、“勤劳王事”。全诗四句,写得兴会淋漓,亦充满意境美,值得玩味。

  诗的首句,是回忆过去游处之乐。太液池是大明宫里的一个湖,中有蓬莱山,象征着海外仙山。当年秦王李世民延揽房玄龄等人为“十八学士”,兴文学馆,当时人称为“登瀛洲”(《唐会要》四十六)瀛洲、蓬莱,各为“三神山”之一,可以互举,意思相同。次句“西园隐上才”,房玄龄是“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旧唐书·本传》),“引拔士类,常如不及”(《唐会要》五十七)的人。这一点,李世民非常了解,诗句充满了感激之情。

  三、四两句,以形象而有象征意味的笔墨写“引上才”的措施及其效果。唐王朝的京城长安四面都有“关”。如果闭关拒才,谁能进来?可是如今呢,天未破晓,不远千里而来的英雄豪杰已经驱车入关,向长安进发。这因为: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四句诗,写得兴会淋漓,其求贤望治之意,溢于言表。第四句,可能用了《史记·孟尝君传》函谷关鸡鸣始开的典故,但其中的“关”并不限于函谷关。从泛指的、象征的意义上理解,会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全诗的意境美。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迟月荃编著. 领导干部古诗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159页
2、 霍松林主编. 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05.第45页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柳色¹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译文:柳叶繁茂的翠色,让人回想起往事;春风吹过脸颊,让人讨厌呆在家中。
注释:¹柳色:柳叶繁茂的翠色。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译文:如今闲居下来才知道,喝一杯温酒,比看百本书还有用。
注释:¹方:才。

xián

gāoshì tángdài 

liǔjīngxīnshì chūnfēngyànsuǒ 
fāngzhībēijiǔ yóushèngbǎijiāshū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轮台城头夜吹角¹,轮台城北旄(máo)头落²
译文: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
注释:¹角:军中的号角。²旄头落:为胡人失败之兆。旄头: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羽书¹昨夜过渠(qú)²,单(chán)³已在金山西。
译文: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注释:¹羽书:即羽檄,军中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以表示加急。²渠黎: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³单于:汉代匈奴君长的称号,此指西域游牧民族首领。⁴金山:指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多山。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戍楼¹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译文: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
注释:¹戍楼:军队驻防的城楼。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上将¹拥旄(máo)²西出征,平明³吹笛大军行。
译文: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
注释:¹上将:即大将,指封常清。²旄:旄节,古代君王赐给大臣用以标明身份的信物。³平明:一作“小胡”。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四边伐鼓¹雪海²涌,三军³大呼阴山动。
译文: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
注释:¹伐鼓:一作“戍鼓”。²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³三军:泛指全军。⁴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lǔ)(sài)¹兵气²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译文: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
注释:¹虏塞:敌国的军事要塞。²兵气:战斗的气氛。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雪片阔 一作:云片阔)
剑河¹风急雪片阔,沙口²石冻马蹄脱。(雪片阔 一作:云片阔)
译文: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
注释:¹剑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²沙口:一作“河口”,地理位置待考。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亚相¹勤王²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译文: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
注释:¹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位置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²勤王:勤劳王事,为国效力。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古来青史¹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译文: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注释:¹青史:史籍。古代以竹简记事,色泽作青色,故称青史。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内容不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未写战斗,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果因倒置的手法,使开篇奇突警湛。“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以相同句式,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至“戍楼西望烟尘黑”,写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势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人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奇突,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作者写自然好写大风大雪、极寒酷热,而这里写军事也是同一作风,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仿佛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摇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殊不知下面四句中,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均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则战争之艰苦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意志坚忍、喜好宏伟壮烈事物的诗人,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他这样写,正是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便“越发得意,好象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下一层中说到“甘苦辛”,亦应有他自身体验在内。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写“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暗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末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则当看今朝。“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诗人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见功名胜古人”,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则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人”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所感到的正是如此。

  全诗四层写来一张一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并无二致。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07-608 .

lúntáifèngsòngfēngchūshī西zhēng

cénshēn tángdài 

lúntáichéngtóuchuījiǎo lúntáichéngběimáotóuluò 
shūzuóguò chánzàijīnshān西 
shùlóu西wàngyānchénhēi hànjūntúnzàilúntáiběi 
shàngjiàngyōngmáo西chūzhēng píngmíngchuījūnxíng 
biānxuěhǎiyǒng sānjūnyīnshāndòng 
sàibīngliányúntún zhànchǎngbáicháncǎogēn 
jiànfēngxuěpiànkuò shākǒushídòngtuō  (xuěpiànkuòzuò yúnpiànkuò )
xiàngqínwánggānxīn shìjiàngbàozhǔjìngbiānchén 
láiqīngshǐshuíjiàn jīnjiàngōngmíngshèngrén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lǒng)¹
译文: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注释:¹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姑¹(hè)(dān)²,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³
译文: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注释:¹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²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³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相随饷(xiǎng)¹去,丁壮²在南冈(gāng)
译文: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注释:¹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²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足蒸暑土气¹,背灼炎天光。
译文: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注释: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尽不知热,但¹惜夏日长。
译文: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注释:¹但:只。惜:盼望。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¹旁,
译文: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注释:¹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秉(bǐng)遗穗¹,左臂悬²(bì)³
译文: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注释:¹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²悬:挎着。³敝筐:破篮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其相顾言¹,闻者²(wèi)悲伤³
译文: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注释:¹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²闻者:白居易自指。³为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家田输税(shuì)¹尽,拾此充饥肠。
译文: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注释:¹输税: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今我¹何功德?曾(céng)不事农桑²
译文: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注释:¹我:指作者自己。²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lì)(lù)三百石(dàn)¹,岁晏(yàn)²有余粮,
译文: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注释:¹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²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念此¹私自愧,尽日²不能忘。
译文: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¹念此:想到这些。²尽日:整天,终日。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参考资料:
1、 贾文昭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3-854

guānmài

bái tángdài 

tiánjiāshǎoxiányuè yuèrénbèimáng 
láinánfēng xiǎomàilǒnghuáng 
dānshí tóngzhìxiéjiāng 
xiāngsuíxiǎngtián dīngzhuàngzàinángāng 
zhēngshǔ bèizhuóyántiānguāng 
jìnzhī dànxiàcháng 
yǒupínrén bàozàipáng 
yòushǒubǐngsuì zuǒxuánkuāng 
tīngxiāngyán wénzhěwèibēishāng 
jiātiánshūshuìjìn shíchōngcháng 
jīngōng céngshìnóngsāng 
sānbǎishí suìyànyǒuliáng 
niànkuì jìnnéngw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