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sài)¹得家报²云秋海棠³开矣,赋此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为双调小令。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¹塞上:塞边,边界上。²家报:家中信息。³秋海棠:又称“八月春”、“断肠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秋海棠科。此花叶大棵矮,背有明显的红丝,花小,聚生、粉色。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
六曲阑干¹三夜雨,倩谁护取此慵(yōng)²。可怜寂寞粉墙³东,已分裙钗(chà)绿,犹裹泪绡(xiāo)
译文:家里已经下了三夜的雨,谁来保护这亭园里娇弱的秋海棠?可惜粉墙的东边寂静无人,秋海棠花绿萼已分,红花上带着雨滴,好像哭泣的美人一样。
注释:¹六曲阑干:指代亭园。²此慵:柔弱倦怠的样子,这里指秋海棠花。此系以人拟花,为作者想象之语。³粉墙:用白灰粉刷过的墙。⁴裙衩:裙子和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这里以女子绿色裙衩比喻秋海棠绿色的枝叶。⁵绡红:生丝织成的薄纱、薄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xīng)(sōng)¹。旧欢²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译文:还记得海棠花曾在她的鬓边落下,那时她睡眼惺忪,静静感受着这半床月亮的清凉一往日的欢乐时光仿佛在梦中,还没等秋风吹起,我就已经痛断肝肠。
注释:¹惺忪:形容刚刚睡醒,神志、眼睛尚模糊不清的样子。²旧欢:指往日的欢乐情怀。

  词前“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寥寥十三个字,如云出岫,把纳兰心中的孤寂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离人在异乡收到了家书,也许一低头便柔肠寸断了。

  上片化虚为实,从想象中落笔,写家中“粉墙东”那“娇墉”、“寂寞”的秋海棠经“三夜雨”后,娇艳地开放。秋海棠香艳而多情,想来纳兰每每看见时必会想起心上人。“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花朵娇红,枝叶青绿,像极了红衫绿裙的美人伫立在粉墙下。许多男人形容女子容貌时都爱说“花似人艳,人比花娇”,似乎很矫情。可真正地爱上,某位女子真正地烙于体的心上时,就会懂得那一低头的风情,似花枝轻摇,又似花露滚落。而纳兰的妻子优雅清丽,一如随风扭动腰肢的秋海棠般娇而不艳。

  下片转入追怀往昔,描绘了往日的美好时光和此时“肠欲断”的凄苦之情。一句“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表现出爱妻在纳兰心中就如梦幻中的仙子。词中写道:明明夜已深,她却不知为何突然醒了,半抬的睡眼惺忪着,白日里摘下的秋海棠仍在鬓边垂着,清冷的月光倾泻半床,好像才从仙境而来的仙子,娇媚慵懒。“旧欢如在梦魂中”,眼前的这一切是真还是假,是实还是虚,恐怕纳兰自己也无法分辨,爱妻的模样早已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旧爱已逝,新欢如何,或许这位续娶的夫人深深地爱着纳兰,看到明媚的花儿开了,赶紧摘一朵垂于鬓下,欢喜地为夫君写去家书,小女儿的情态跃然纸上。海棠还是那枝海裳,可她怎知自己那鬓垂海棠花的模样像极了夫君昔年的旧人。塞外西风呼啸,连着天际的枯黄令离人更加愁苦。词的最后写道:身在塞外,心里却时刻惦念着家中。逝去的时光只能在梦中再相见,而如今早已肝肠寸断,秋风又何必再来滋扰。

  通篇以花喻人,以人喻花,拿捏得当,既是极力描写烘托寂寥苦涩之意,也不显得矫揉造作,十分自然。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212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家里已经下了三夜的雨,谁来保护这亭园里娇弱的秋海棠?可惜粉墙的东边寂静无人,秋海棠花绿萼已分,红花上带着雨滴,好像哭泣的美人一样。

还记得海棠花曾在她的鬓边落下,那时她睡眼惺忪,静静感受着这半床月亮的清凉一往日的欢乐时光仿佛在梦中,还没等秋风吹起,我就已经痛断肝肠。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为双调小令。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塞上:塞边,边界上。

家报:家中信息。

秋海棠:又称“八月春”、“断肠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秋海棠科。此花叶大棵矮,背有明显的红丝,花小,聚生、粉色。

六曲阑干:指代亭园。

此慵:柔弱倦怠的样子,这里指秋海棠花。此系以人拟花,为作者想象之语。

粉墙:用白灰粉刷过的墙。

裙衩:裙子和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这里以女子绿色裙衩比喻秋海棠绿色的枝叶。

绡红:生丝织成的薄纱、薄绢。

惺忪:形容刚刚睡醒,神志、眼睛尚模糊不清的样子。

旧欢:指往日的欢乐情怀。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秋,纳兰出访塞外途中收到家书,得知家中秋海棠花已开,离愁别绪顿时涌上心头。作者由此花而赋此词,表达了乡关客愁、相思难耐、柔肠寸断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05页
赏析

  词前“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寥寥十三个字,如云出岫,把纳兰心中的孤寂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离人在异乡收到了家书,也许一低头便柔肠寸断了。

  上片化虚为实,从想象中落笔,写家中“粉墙东”那“娇墉”、“寂寞”的秋海棠经“三夜雨”后,娇艳地开放。秋海棠香艳而多情,想来纳兰每每看见时必会想起心上人。“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花朵娇红,枝叶青绿,像极了红衫绿裙的美人伫立在粉墙下。许多男人形容女子容貌时都爱说“花似人艳,人比花娇”,似乎很矫情。可真正地爱上,某位女子真正地烙于体的心上时,就会懂得那一低头的风情,似花枝轻摇,又似花露滚落。而纳兰的妻子优雅清丽,一如随风扭动腰肢的秋海棠般娇而不艳。

  下片转入追怀往昔,描绘了往日的美好时光和此时“肠欲断”的凄苦之情。一句“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表现出爱妻在纳兰心中就如梦幻中的仙子。词中写道:明明夜已深,她却不知为何突然醒了,半抬的睡眼惺忪着,白日里摘下的秋海棠仍在鬓边垂着,清冷的月光倾泻半床,好像才从仙境而来的仙子,娇媚慵懒。“旧欢如在梦魂中”,眼前的这一切是真还是假,是实还是虚,恐怕纳兰自己也无法分辨,爱妻的模样早已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旧爱已逝,新欢如何,或许这位续娶的夫人深深地爱着纳兰,看到明媚的花儿开了,赶紧摘一朵垂于鬓下,欢喜地为夫君写去家书,小女儿的情态跃然纸上。海棠还是那枝海裳,可她怎知自己那鬓垂海棠花的模样像极了夫君昔年的旧人。塞外西风呼啸,连着天际的枯黄令离人更加愁苦。词的最后写道:身在塞外,心里却时刻惦念着家中。逝去的时光只能在梦中再相见,而如今早已肝肠寸断,秋风又何必再来滋扰。

  通篇以花喻人,以人喻花,拿捏得当,既是极力描写烘托寂寥苦涩之意,也不显得矫揉造作,十分自然。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212页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3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天到了,天气转凉,照例要另添新衣了。罗、纨都是丝织品,在制衣前先要将其展开放在砧上用杵捣,然后才能制衣。在古代诗歌作品中,捣衣常常用来表现妇女对远行在外的亲人的思念,可是这首诗中,诗人却因捣衣无人而引起了和妻子生死永诀的巨大悲哀。捣衣、制衣都是妇女的工作,妻子如果在世,此时肯定要忙碌起来了,可如今到了这个时节,妻子却已永离人世了。面对成叠的罗纨,诗人不觉又潸然泪下。那帛匹上已沾满了泪水,诗人还在怅然伫立。“未能”二字,见出诗人的内心已由酸痛而至于麻木,他无力也不忍打开那帛匹了。这二句由事及人,由人及情,包含了作者深切的情思。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秋风急急地闯进庭院门户,这才惊动了独自出神的诗人。皎洁的月光也偏在这个时候不速而至。“月华”暗点诗人一直伫立到夜黑,语似浅而实深。月华本是无情物,可此时诗人却认定它是有情的,是理解人间的欢乐与悲愁的。那么,如今妻子不在了,它却照样把清辉洒向人间,诗人不由得要责问它为谁而来。在他看来,妻子既已不在人世,月华乃至一切,都变得多余了、毫无意义了。语似不合常理,情意却异常真切。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室中全是蛛网,院内爬满青苔,一派荒芜凄凉。这一切,既见得妻子死后,家务无人操持;又见得爱妻一失,诗人已百无聊赖,万事都不关心。同时,“蛛网”、“青苔”,在这里又有象征意义。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亦正如这蛛网一样缠绕心头,剪不断,理还乱,这密布的青苔所显示的凄凉衰败,也恰是他此刻心理状态的形象写照。这两句把有形的蛛网、青苔和无形的心理活动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深邃的意境。“结眉”意即紧锁眉头,“结”字正好和蛛网相关联,构思很巧妙;而“沥思”一词更为形象生动,表明那不尽的哀思是从诗人心灵深处一点一滴流滴出来的,是凝结着深切的、全部的爱的。两句用笔奇巧而浑然无迹,体现了江淹的卓越才思。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鬓发犹如杂草般屈曲蓬乱,形体也日见消瘦,以致衣带显得宽缓了许多,而诗人也无心去收紧。诗人在这两句中描绘了自己的形象,读者仿佛看到了他那形容憔悴、哀毁骨立的模样。失去亲人的痛苦使他无心顾及自己的仪容甚至健康,可见内心的痛苦有多么深重。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葐蒀,烟气氤氲貌。诗人只觉得心怀中像是包涵了一腔烟气,那烟在胸中屈曲盘折、流动不定、四处撞击、无时或止。这两句用葐蒀烟气来形容诗人哀思的缠绵婉转和触处皆是,手法极其精妙,可使人产生无穷联想。全诗语气平稳,没有什么波澜,但读后仍然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充满胸怀的哀伤之情。江淹诗歌中的抒情多数如此,没有激烈慷慨的喷发,却有含蓄深沉、持久蕴藉的感染力。

dàoshìrén--jiāngyān

qiūzhìdǎoluówánlèimǎnwèinéngkāi

fēngguāngyuèhuáwèishuílái

jiéméixiàngzhūwǎngshìqīngtái

bìnjiāngchéngbǎodàijiǎncuī

xīnruòhányānpényūnmǎnzhōng怀huái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¹,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注释:¹细:一本作“衫”,一本作“袖”,一本作“绶”。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¹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注释:¹去年:一本作“远年”,一本作“年年”。

  “十里”两句,状柳枝。“十里”,极言柳树之多。言在和煦的东风吹拂下,无数柳枝临风袅袅飘飞,这多么像那些舞女翩翩而舞时婀娜多姿的瘦腰身啊。“翠馆”三句,赞春天。言在春天里,楼馆增色,巷陌闹盈,艳阳之下到处莺歌燕舞,喜气洋洋。句中“翠”、“朱”、“紫”、“青”色彩缤纷,“燕莺闹盈”,满目动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繁华春日的多彩景色。“乍看”两句,述柳色。此言纤细的柳枝上长着金黄色的茸茸嫩芽,在春阳掩映下迎风摇曳,冷眼一见,能会联想起鹅黄似的酒色。“嫩阴里”三句,描述柳树下的花草。言柳枝刚刚发芽,柳荫浅淡,树底下的花草经过烟霞、露水的滋润,显得愈加娇翠鲜红。

  “此际”两句,由“柳”字引申出“留”不住的游子。言游子从这儿出发,羁游在外已经很久了。留在这里的伊人,只能不时来到这离别时的邮亭边,手抚柳树上折柳送别的断枝处,昂首盼望那游子早日归来。“海角”三句,述伊人苦候游子不至的哀痛。当寒食清明时节,柳絮漫天飘扬,伊人仍来柳树下苦候远隔天涯海角的游子归来,但却始终杳无音讯。因此悲伤得泪点和着柳絮沾满了衣袖。“去年”四句,承上,状思念游子的伊人。此言她去年就在这邮亭边折柳赠别游子,并且嘱咐他早日归来。可恨今年她仍旧站在这儿抚摸断枝盼望着,但他却仍未归来。这种“生别离、思断肠”的愁绪,占去了她全部的空馀时间,甚至连妇女们日常应做的梳洗、画眉的打扮工作,也顾不上去做了。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芳草平沙¹,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²愁不去将人去。
注释:¹平沙:旷野。²将:送。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这是一首暮春送别词。上片写江头送别情景。扶醉登舟,人去之后,只有“愁”留了下来。下片写别后情景。落花飞絮,东风薄劣。春光将尽,人去楼空。全词凄婉缠绵,余意不尽。

suōxíng ·fāngcǎopíngshā

zhāngzhù yuándài 

fāngcǎopíngshā xiéyángyuǎnshù qíngtáojiāngtóu zuìláishànglánzhōu jiāngchóujiāngrén 
lièdōngfēng yāoxiéluò míngzhāochóngchuīshēng yúnhóngxiǎolóukōng chūnguāngdàoxiāohúnchù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¹²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xiǎo)³萤暗,藓阶蛩(qióng)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jué)
译文: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
注释:¹暗雨:夜雨。²乍:忽然。³篠墙:竹篱院墙。篠,细竹。⁴蛩:蟋蟀。⁵水面琵琶:指白居易《琵琶行》事。啼鴂:亦作“鹈鴂”“鶗鴃”,即杜鹃鸟。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长恨相从未款¹,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zhǔ)²寒烟淡,棹(zhào)³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译文: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何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的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
注释:¹未款:不能久留。²渚:水中小块陆地。³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⁴文君:汉司马相如妻卓文君。⁵翠尊:翠玉的酒杯。⁶玲珑:皎、晶莹。

  全词描述了离别前的忧伤、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悬想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前面实写,后面虚写,多次转移时间和空间,逐层抒发离情别绪,在章法和布局方面颇具匠心。

  上阕刻画客中庭院之萧瑟,为离愁作铺垫,可分两层。前六句为一层,以雨后寂寞萧条的庭院为背景,写别前的忧伤。莲花凋零了粉色的花瓣,桐树吹动着带绿的叶子,是初秋院中之景。竹篱边发光暗淡的萤虫,苔阶下鸣声凄切的蟋蟀,是秋夜庭前之物。篠墙,指竹墙。这四样景物,有昼景,有夜景;有植物,有动物;植物又有花、有叶,动物又有光、有声,配置匀整,而且从目见写到耳闻,从视觉写到听觉,造成一种冷清凄迷的意境,无限烦恼尽在其中。中间“暗雨乍歇”写天时,“抱影销魂”写人事。“还见”二字,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何以如此,是因为即将送别友人。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种离愁别绪,由于用了许多惹愁的景物层层烘染,便见得加倍的浓重。这六句词,使人俨然进入宋玉《九辩》的境界。

  “送客”以下开始转入离别,是第二层。场景由庭院逐渐移至送别的水边。西去,表客行方向。重寻,表明在此送行已非一回。“问水面琵琶谁拨”,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的诗句,而改为以“问”字领起的设问句,语简意深,余味悠长,极尽其缠绵情绪。接着,“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则声情激越,境界阔远寄慨遥深。啼鴂,或作鹈鴂、鶗鴂,又名子规、杜鹃,此鸟“春分鸣则众芳生,秋分鸣则众芳歇”(《广韵》)。屈原《离骚》中有“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句。这里也是借啼鴂的鸣声来表现众芳芜秽、山河改容的衰飒景象,衬托离情,极为沉痛感人。其中还隐微地寄托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飘泊江湖的迟暮之感,山河异色的忧愁之悲,都体现在这一凄迷阔远的境界之中。正是无限感慨都在虚处,意愈切而词愈微。

  下阕写留客殷勤之意,也有两层意思。前六句承上,着重写惜别之情。“长恨”三句与柳永《雨霖铃》过片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有同工之妙。柳词以“更那堪”三字递进一层,此词则以“而今何事”的设问追进一步,以倾吐惜别的深情。然后再以“渚寒”三句景语来代替情语,这里又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相似,借淡烟寒水之中一叶行舟缥缈远去的景象,来表达送别者伫立江头,凝望着棹移人远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这与周邦彦《兰陵王》“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首迨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有异曲同工之妙。周词是站在离别者回望送别者的角度来写,姜词是从送别者眼中离别者远处的情景,虽角度不同而各尽其妙。

  最后六句写别后,用美好的设想来排遣双方的离愁别恨。文君即卓文君,借指胡的妻室。“倚竹”句借用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阶怨》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中的妇女形象,以表现想象中胡妻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翠尊”三句亦化用李白同诗的后两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描绘胡氏夫妇团聚的情景。点化前人诗句的艺术形象为自己所用,不着痕迹,尽得风流,这也是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之一。

  这首词以清笔写浓愁,以健笔写深哀,故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颓表,符合白石词中和的特色。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说:“声情激越,笔力精健,而意味仍是和婉,哀而不伤,真词圣也。”细腻而有层次的抒情笔法,配合以移步换形的结构形式,也有助于形成那种清健空灵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44-1745页

guī··xiāngzhōngsònghuá--jiāngkuí

fāngliánzhuìfěnshūtóngchuī绿tíngyuànànzhàxiēduānbàoyǐngxiāohúnchùháijiànxiǎoqiángyíngànxiǎnjiēqióngqièsòngzhòngxún西wènshuǐmiànshuízuìpiànjiāngshānzǒngjué

zhǎnghènxiāngcóngwèikuǎnérjīnshìyòuduì西fēngbiézhǔhányāndànzhàorényuǎnpiāomiǎoxíngzhōuxiǎngwénjūnwàngjiǔzhúchóushēngluóguīláihòucuìzūnshuāngyǐnxiàlezhūliánlínglóngxiánkànyuè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沉思十五年¹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²心与剑³名。
译文:我于沉思中回首十五年间的往事,想到自己才气纵横,却屡遭挫折,辜负了自己的理想,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¹十五年:这里指作者十八岁(嘉庆十四年,1809年)成人立志以来,到道光三年(1823年)的十五年。²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³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春来也个关心梦¹,自忏(chàn)²飘零,不信飘零(líng),请看床头金字经³
译文:春天来了,我却连一个好梦都作不成,我为自己已逝的年华忏悔,然而我不相信此生终将如此,请看我的床头放着佛经。
注释:¹春来也个关心梦:写梦境的空虚以衬托理想的无着。关心:留心。²忏:这里指对渡过的岁月感到痛惜。³请看床头金字经:是说想通过念佛经以解脱现实的处境。金字经:佛金字,指用金泥书就的文字。

  词的上半阕,作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他从十七岁以来十五年间的坎坷经历粗略地描述了一番。用了两个“纵横”,把自己怀才不遇,箫剑双负的心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才“纵横”,是说他的才能大,泪“纵横”,是说他的悲哀多。“箫心”侧重于生活中的各种幽情亲情,“剑名”则主要是大的人生追求和志向抱负,二者“双负”,作者只赢得泪纵横。

  词的下半阕,进一步写个人生活之悲:春天来时,连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不言也人关心自己,反言自己无倾注关心的对象;不说真实的关心,只求做个关心梦,话语中所包含的这些凄怨哀伤,是十分沉痛的。作者又巧妙地用了两个“飘零”,把自己为了功名,南北数次奔波的经历和自我安慰的复杂心情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看了词的最后一句话才知道,作者一生漂泊无定,如今虽有些悔怨,但他已不看重这些,因为人生本就是雪泥鸿爪,因为他已信奉了佛教。

  据史料记载,龚自珍在道光三年有信佛事。他回乡后在苏州与江沅、贝墉等几个佛门俗家弟子搅到一起,还参加了拜佛诵经。在作者的许多诗歌中,都有他学佛的印记,不少佛经上的语言,被龚自珍写入诗歌中。作者实际上是想通过学佛来解脱自己考场不得意的失落,这也是当时许多失意文人的通常做法。不过,读了这首词的最末一句,往往有一种苦涩生出,让人同情作者,这正是此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1、 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67页
2、 吴功华.龚自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第149页

chǒuérlìng··chénshíniánzhōngshì--gōngzhēn

chénshíniánzhōngshìcáizònghénglèizònghéngshuāngxiāoxīnjiànmíng

chūnláiméiguānxīnmèngchànpiāolíngxìnpiāolíngqǐngkànchuángtóujīnj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