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mǎng)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译文:浑浑莽莽万山重叠,孤独的秦州城处于石谷之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译文:地面无风,天云却飘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shǔ)¹归何晚,楼兰²斩未还。
译文:外出的使臣迟迟未能归来,效法傅介子之壮举可能是遇到了障碍。
注释:¹属国:即典属国,秦汉时官名,掌少数民族事务。此处指赴吐蕃之使臣。²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汉昭帝时,楼兰与匈奴和好,不亲汉朝。傅介子至楼兰,斩其王首。此以楼兰代指与唐为敌的吐蕃。
烟尘独怅望,衰飒正摧颜。
烟尘独怅望,衰飒(sà)正摧颜。
译文:久久地望着烟尘弥漫的天边,衰飒的秋景正在摧残我的容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浑浑莽莽万山重叠,孤独的秦州城处于石谷之间。

地面无风,天云却飘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

外出的使臣迟迟未能归来,效法傅介子之壮举可能是遇到了障碍。

久久地望着烟尘弥漫的天边,衰飒的秋景正在摧残我的容颜。

注释

属国:即典属国,秦汉时官名,掌少数民族事务。此处指赴吐蕃之使臣。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汉昭帝时,楼兰与匈奴和好,不亲汉朝。傅介子至楼兰,斩其王首。此以楼兰代指与唐为敌的吐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七首。《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7-120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72
3、 师凤轩 潘易麟.试论《秦州杂诗》的悲愁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
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0-501
5、 陈贻焮.杜甫评传(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94-418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风回仙驭(yù)¹云开扇²,更(gēng)³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yán)疏雨零。
译文:黑夜即将过去,太阳即将出现。五更天时银河斜转月落大地。牛郎织女从梦魂中惊醒过来,泪涕纵横,天上落下了细小的雨点。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¹仙驭:指风伯、云师驾车而来,意即风起云涌,天气发生了变化。²云开扇:作为扇翣掩障太阳的云移开了。³更阑:更残,五更天。阑,所剩无几。⁴星河转:谓银河斜转,表示夜深。⁵惊:惊醒,醒过来。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相逢虽草草¹,长共天难老²。终不羡(xiàn)人间,人间日似年³
译文:牛郎和织女虽然是短暂相逢,但却永远和天一同存在。他们始终不羡慕人间的生活,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日子难过。
注释:¹草草:匆忙。²长共天难老:永远和天一同存在,不会老死。³人间日似年:人世间的日子难过,这是说明上句牛郎、织女“不羡人间”的理由。

  这首词写的时令为“更阑月堕星河转”的拂晓时刻。此词上片写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的依恋难舍之绵绵深情;下片写七夕之晨牛郎织女分手后的伤离恨别的心态。全词立意新巧,构思独特。

  此词上片写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的依恋难舍之绵绵深情。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渲染了牛郎织女此时趋人散的时空气氛:旋风吹,仙车奔,扇云开,面临苍凉环境;时过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转移,逼近分手时光。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细腻描绘了牛郎织女如梦初醒、梦魂惊叹、泪涕纵横的神态。“梦”、“晓”二字贯穿上片,颇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宋代秦观《鹊桥仙》)的难言倜傥。

  下片写七夕之晨牛郎织女分手后的伤离恨别的心态。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承上一转,妙笔生灵。纵然一夕相逢,来去匆匆,相会短暂,但是共天久长的仙界的牛郎也好,织女也好,两情久长,岂在朝朝暮暮。生命是永恒的,青春是不衰的。这正是天界令人神往的地方。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东坡用了一个顶真手法,透过一层,道出了“天难老”的妙谛和东坡内心难言的余悸: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相会时间,但终究比人间美好,人间不值得羡慕,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度过一天好像熬过一年那样长久,艰难。最后两句,文彩似乎不浓,却道出了人生的深奥哲理,令人回味。

  自古以来,多少文学家,多少文学作品大写特写诸如七夕仙女思凡、下凡,甚至与凡人结为伉俪,生儿育女,白头偕老。东坡一反古今陈说,把天界写得“长共天难老”那么美好,把人间写得“度日如度年”那么艰难。全词立意新巧,构思独特。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册:中国书店,2007.1:559-563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¹,紫貂(diāo)²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³。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lú)头驼(tuó)
译文:还记得,当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门关中夜宿。那时候,大雪飞舞,厚厚的积雪将全城都给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阴云,让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在火炉中添上满满的煤炭,你我穿着貂皮大衣围着火炉在深夜里谈话。环境已经如此艰苦,你又作了那样凄凉哀伤的诗句,实在是让我难以相和。远望故乡,满怀愁绪,苦闷地饮着驼奶酒,想要以醉解忧,却又偏偏久喝不醉。
注释:长亭怨:词牌名,或作《长亭怨慢》。因姜夔词“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句而得名。双调九十七字,仄韵。李天生:即李因笃,字天生,山西富平人。明末诸生,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故词人与他意气相投。雁门关:故址在今山西雁门关西雁门山上。¹香煤:指烤火用的煤炭。²紫貂:用紫貂皮做成的衣服。³凄凉句:指李因笃写的诗词。⁴垆:置酒的土台、土墩子。⁵驼乳:驼奶酒。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¹。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²,更重作、并州³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译文:长城故主已经无处可寻,所见的只有击破戎狄的赵武灵王的坟墓。沙石飞走,如同乱箭一样射向了草丛中的狐狸和野兔。如何能让这口北关南之地重新成为故土边防的门户呢?暂且不要空自哀吊沙场,拿起秦弓再次出征,将故土收复。
注释:¹武灵遗墓:战国时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使赵国迅速强大,邻国不敢入侵。后因诸子内乱被困饿而死,墓在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²口北关南:指张家口以北、雁门关以南的地区。³并州:古九州之一。大约包括现在的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等省部分地区。⁴秦弓:秦地南山产檀(tán)柘(zhè),是弓干的上等材料,故秦以出产良弓著名。

  上片写眼前事。“记烧烛、雁门高处”,起头的“记”字,点明该词为追忆所作。“烧烛”拍响词题里头的“夜宿”。“高”极写雁门的地势,为以下描写冬夜高原奇寒作势。“烧”、“高”二字不仅情趣豪迈,而且音节嘹亮,造成一种粗犷豪爽的气氛。“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极写高原奇寒:近处堆集的积雪封锁了古城;远处寒冬的云影弥漫了路途,从而为全词设下了严酷的氛围。“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描画与李天生围炉火拥紫貂冬夜长谈的情事,其中蕴蓄着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谊。“苦寒如许”,既似夜语的对话,又结括了上述的种种寒况。“寒”饰以“苦”,极富感情色彩,委婉地传达出词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难和尔、凄凉句”,使“苦寒”更深一层。“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词人与朋友借酒浇愁、痛饮剧谈的情景宛然可见。

  下片写心中事。雁门关本是长城一关,宿雁门而怀古适情顺理。“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怀古伤今,感慨殊深。‘‘长城旧主”,江山易主,像赵武灵王那样的代代英杰早已化为泥土,复国无望的愁恨溢于言表。赵武灵王在位之时,令国人改著胡服,学骑射,国势大增。如今清人入主,竟令汉民著胡服,作顺民。历史与现实构成极大的反差,包育着极为沉痛的喟叹。晋北多沙,冬季北风呼啸之时沙粒扬空,故有“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孤兔”之韵。这一韵极形象、极巧妙,使读者如见风起沙飞之状,这自无须赘语。“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这一韵隐蔽地表示词人不甘亡国、图谋恢复的心机。结尾“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更是表达了词人矢志爱国之情。

  这首词由词人与朋友的灯前夜话写到吊古伤今,抒沧桑之变与家国之恨,结构散而不乱。其中由乡愁而到国恨,感情的脉络清晰可辨。词风极沉郁顿挫,既凄惋感伤,也不失志士百折不挠的精神。其遣词造句也表现了词人迈往不羁的性格。总之,该词格调悲凉,气势纵横,表现了词人不灭的希望,富有浪漫主义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12 第1版:第391页
2、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08页
范仲淹夜寝时,必省日间之事。所为善,则熟寐;不善,则终夜不能安眠,必求所以改之者。
范仲淹¹夜寝²时,必省(xǐng)³日间之事。所为,则熟寐(mèi);不善,则终夜不能安眠,必求所以改之者。
译文:范仲淹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反省自己白天做的事情。如果做的事情都是好事,就能睡个好觉;如果不是,则整夜都无法安眠,一定要找到原因从而及时改正。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头上花枝照酒卮(zhī)¹,酒卮中有好花枝。
译文:佳人头上花枝映照在酒杯之中,清清的酒中倒映出一枝更加美丽的花枝。
注释:¹卮:酒器,容量四升,此泛指酒杯。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身经两世¹太平日,眼见四朝²全盛时。
译文:我这一生经历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目睹了四朝的盛世。
注释:¹两世:三十年为一世。两世即六十年。²四朝:指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四代皇帝。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况复¹筋骸(hái)²粗康健,那堪³时节正芳菲
译文:况且我的筋骨还很康健,又喜逢百花盛开的芳菲时节。
注释:¹况复:况且又。²筋骸:筋骨。³那堪:更兼。⁴芳菲:芳香而艳丽。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酒涵¹花影红光溜²,争忍³花前不醉归。
译文:看着美酒里荡漾着的花影,红光流转,面对着大好春景,怎么能不在花前醉饮然后归去!
注释:¹涵:包含。²红光溜:红光从杯中流溢。³争忍:怎么舍得。

  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那一时代,他把芳菲的春景、闲适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状况联系起来写,表达了内心极度的欢愉,毫无粉饰太平之嫌,写得真实、健康、开朗。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者即是年过花甲的作者自己。这就有一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头插花枝,饮酒为欢,花照美酒,美酒映花,鲜花与美酒,充溢于诗人的心扉。一开篇,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诗人那种悠然自得、圆融自乐的神态。

  诗人陶醉的原因,颔颈两联以醉歌的形式作了回答。诗人一生度过了六十年的太平岁月,亲眼见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的盛世,再加以筋体康健,时节芳菲,老人的心遂完全被幸福涨大了。他笑眯着醉眼,看面前的酒杯。只见杯中映着花影,红光溜转,面对这花,这酒,这位处在盛世中的高龄而又健康的老人,他的一生乐事都如同被召唤到了眼前,所以痛饮到大醉方归。

  该篇与崇尚典雅的传统五、七言律诗相比,风格完全不同。它有白居易的通俗,而其实和白诗并非一路。白诗在平易中一般仍包含着高雅的意境,邵雍这类诗则表现了一种世俗的情怀。它纯用口语,顺口妥溜,吸收了民歌俚曲的因素,又略带打油诗的意味,具有一种幽默感和趣味性。

  诗格虽不甚高,但充溢着浓烈的太平和乐气氛。这种气氛的形成,固然由于内容是歌唱时康人寿,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老人白发上插着红花,乐陶陶地对着酒杯,这一形象一开始就给诗带来一种气氛;语言节奏的流走顺畅,“花”、“酒”等字的反复回环出现,也显得和乐遂意;颈联“况复”、“那堪”等词语的运用,末联“争忍……不”的反诘句式,又都能把气氛步步向前推进,有那种“击壤而歌”的意味。对于这类诗,虽然不可能望有盛唐诗人作品的宏伟气象,但尚能近于“安闲弘阔”(《颐山诗话》评邵雍诗)。从中表现出北宋开国后“百年无事”的升平景象,以及一些人在小康中安度一生的那种心满意足的精神状态。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68

chāhuāyín

shàoyōng sòngdài 

tóushànghuāzhīzhàojiǔzhī jiǔzhīzhōngyǒuhǎohuāzhī 
shēnjīngliǎngshìtàipíng yǎnjiàncháoquánshèngshí 
kuàngjīnháikāngjiàn kānshíjiézhèngfāngfēi 
jiǔhánhuāyǐnghóngguāngliù zhēngrěnhuāqiánzuìguī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¹陈抟(tuán)²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sù)³泪点抛。秋蝉儿噪(zào)罢寒蛩(qióng)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译文: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注释:¹便做:就算,即使。²陈抟: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³扑簌簌:流泪的样子。⁴蛩:蟋蟀,又名促织。这句是说: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⁵淅零零:形容雨声。

  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现的重点。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风飘飘,雨潇潇”,是说风雨交加,突然而至,声势咄咄逼人。这开头两句就给脆弱的少妇带来很大压力。“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女主人公心绪不宁,夜难成寐,所以第三句就说“便做陈抟睡不着”。这是借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的故事,极言少妇被哀思愁绪煎熬着,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忧思如此之深,终至烦恼、悔恨、伤心、落泪。所以四、五句又写道:“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这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状。“扑簌簌泪点抛”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如果说在《大德歌·春》、《大德歌·夏》两支小令里,尚局限于由于忧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话,那么在《大德歌·秋》这支小令里,她的忧思就势如潮涌,终于冲决感情的堤坝,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了。不言而喻,“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最后二句“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时此刻,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这一切都融化在一起,物我不分,从而使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大有“梧桐声,,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境界。

  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5-76 .

··qiū--guānhànqīng

fēngpiāopiāoxiāoxiāo便biànzuòchéntuánshuìzheàonǎoshāng怀huáibàolèidiǎnpāoqiūchánérzàohánqióngérjiàolínglíngji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