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¹临水石²,淡寂³(yì)闲吟
注释:¹结茅:指盖造简陋的房屋。因其屋顶用茅草所盖,故称。²水石:犹言山和水,有泉水又有岩石。³淡寂:淡泊宁静。⁴益:增加。⁵闲吟:随便吟诗。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¹,远寺听钟寻²。
注释:¹危楼句:乘着月光爬上高高的楼顶。危楼,高楼也。²远寺句:循着钟声去寻找远处的寺庙。
昨得江僧(sēng)¹信,期²来此息心³
注释:¹江僧:指乘船在江河上漂泊的僧人。²期:希望。³息心:排除杂念。
秘演所隐居之地是一座幽静美丽的山,这首诗写出了秘演于此山中静修的种种情景。

shānzhōng

yǎn sòngdài 

jiémáolínshuǐshí dànxiányín 
jiǔhánchánshǎo kōngshānluòshēn 
wēilóuchéngyuèshàng yuǎntīngzhōngxún 
zuójiāngsēngxìn láixīn 

注释

注释

结茅:指盖造简陋的房屋。因其屋顶用茅草所盖,故称。

水石:犹言山和水,有泉水又有岩石。

淡寂:淡泊宁静。

益:增加。

闲吟:随便吟诗。

危楼句:乘着月光爬上高高的楼顶。危楼,高楼也。

远寺句:循着钟声去寻找远处的寺庙。

江僧:指乘船在江河上漂泊的僧人。

期:希望。

息心:排除杂念。

秘演

秘演

释秘演,法号文惠,山东人(《瀛奎律髓》卷一二)。早年得穆修赏识,后与石延年、苏舜钦、尹洙,欧阳修交。有诗三四百篇,大多散佚。事见《河南先生文集》卷五《浮图秘演诗集序》、《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四一《释秘演诗集序》。今录诗七首。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经乱¹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²
译文:经历了多次战乱的老翁住在一个破败的村庄里,这村子中事事都叫人伤心。
注释:乱后:指唐末黄巢起义后。¹经乱:经过战乱。此句一作“八十老翁住坡村”。²伤魂:伤心。此句一作“村中牢落不堪论”。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因供寨(zhài)¹无桑柘,为著²乡兵³绝子孙。
译文:因为修建军队营寨,村中的桑树和柘树都被砍光了。因为组建乡兵,村中的青壮年都战死沙场,老头儿都断绝了子孙。
注释:¹寨木:修建军队营寨用的木头。²著:一作“点”,点派,征集。³乡兵:地方武装。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还似平宁¹征赋(fù)税,未尝²州县略³安存
译文:在这种时候,官府的赋税却一点儿不能少,还像太平无事的年成一样征收。不但本乡如此,其他州县也未曾有过安抚体恤。
注释:¹平宁:太平安宁的年头。²未尝:不曾。³略:稍微。⁴安存:安抚体恤。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至今鸡犬皆星散¹,日落前山独²倚门。
译文:现在连鸡犬都星散而不知去向,只剩下老人在日落时孤零零地倚着柴门叹息。
注释:¹星散:像空中的星星般分散消失,不知去向。²独:一作“哭”。

  首联虽是转述村叟的情况,但可以烈感受到无比的凄恻、沉痛之情。颔联写战乱给村叟带来的灾难。桑柘,表达对官府朝廷无声而无比愤怒的控诉和抨击。颈联则通过村叟欲求生存的愿望的破灭,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普遍性指向和代表意义。尾联衰翁有气无力倚门对着前山的落日,传神地呈现出一个衰惫乏倦、孤苦无依的老翁形象。

  不像多数“伤田家”一类揭示民生疾苦的诗作,常用贫富极端对立的方式来造成强烈的反差效果,以此对现实进行抨击((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等),在这里,诗人只是真实地记叙、描摹乱后村叟的悲惨生活,而且这种记录是以一种客观、平静的方式进行的。诗中不写与“逢”字有关的内容,也没有与作者自己主观情绪有关的字眼,相形之下,首联在全诗中便显得十分突出。虽也只是转述村叟的情况,读者强烈感受到的却是诗人无比的凄恻、沉痛之情。一“逢”村叟,便是“乱”、“衰”、“破”“伤魂”,这样触目惊心的情形,村叟事事伤魂,诗人又何尝又伤魂。这里将村叟的情形、感受过程暗迁为诗人的心绪感受,是一种自然、含而不露和深层次的情绪转换。诗一开始即以这种与传统诗学的“含蓄”无关的“定味语”式的字眼,将惨痛现实及感受全盘托出,直接拉到读者眼前、心中,可谓字字惊心。“伤魂”二字,则实为诗眼,下面几联是在这一基调上具体情形的自然生发,不断加深着这种同属于“衰翁”、诗人和读者的“伤魂”之感。因此全诗看似冷静,实则情绪饱满,看似直白,实则含蓄蕴藉。七律首联素为人重视,此诗首联份量尤重。

  颔联写战乱给村叟带来的灾难。桑柘,即男耕女织生活赖以维持的重要生产资料——桑树柘树都被砍伐殆尽,作兵营的寨栅了,村叟已无以为生,徭役又使他子孙断绝,永远失去了生存的保障和依靠,相比之下痛失亲人的悲苦也许倒还要好受一些。可以说,“三吏”、“三别”之中,痛苦更深地表现为亲情的折磨,《杜陵叟》、《卖炭翁》等诗中主人公也许还能“重整旗鼓”活下去,这里村叟却被逼入了绝境。诗人这种真实到令人心颤的实录,是要表达对官府朝廷无声而无比愤怒的控诉和抨击。不幸时代中,“诗史”性作品其实都同是这样一种指向。

  颈联出句承续上联之意,直接点明“赋税”二字,是概括性交代,对句则通过村叟欲求生存(逃离到别的州县)的愿望的破灭,一下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普遍性指向和代表意义,而超越了对一个村叟的单纯记叙,诗也由此获得新的深广度。老人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生活的一个缩影,典型地概括了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尾联稍异上两联,上句仍承续着上两联的苦况交待,下句却转入一个孤单、冷漠场景的刻划。子孙断绝、鸡犬星散的“家”门口,衰翁有气无力倚门对着前山的落日。全诗直到最后,才单用一个“独”字,将对村叟情形的记叙转入对村叟形象的简洁刻划,传神地呈现出一个衰惫乏倦、孤苦无依的老翁形象。也仅用这个“独”字,诗由对黑暗现实的无声抨击转入到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

  《乱后逢村叟》之所以感人,其艺术力量正来源于这种对现实黑暗的抨击和对人民的同情,这一点又是通过极其通俗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杜荀鹤出身寒微,境遇不顺,长期在社会底层的生活使他对人民的痛苦体察很深,故《唐风集》中不少反映民生疾苦、乱后心绪的诗作许多都像这首《乱后逢村叟》一样,是可以称为历史实录的作品。而正是这种由题材特点、创作者个性及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所确立的语言风格,被世人称之为“杜荀鹤体”或“晚唐格”,体现出杜荀鹤诗的独特风貌。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1-432

luànhòuféngcūnsǒu--xún

jīngluànshuāiwēngcūncūnzhōngshìshānghún

yīngōngzhàisāngzhèwèizhexiāngbīngjuézisūn

háishìpíngníngzhēngshuìwèichángzhōuxiànlüèāncún

zhìjīnquǎnjiēxīngsànluòqiánshānmén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
浩然坐¹何慕,吾蜀有峨眉²
译文:思绪飞扬因为爱慕什么?我们蜀中有一座峨眉山。
注释:¹坐:因为。²峨眉: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南部、乐山市西北部。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念与楚狂子¹,悠悠白云期。
译文:想与楚国那位狂人交游,期约在那悠悠白云之间。
注释:¹楚狂子:楚人。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
时哉悲不会,涕泣¹久涟洏(ér)²
译文:时世啊不能遇合真悲哀,伤心哭泣很久涕泪满面。
注释:¹涕泣:哭泣,流泪。²涟洏:流泪的样子。
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译文:睡梦之中登临绥山洞穴,到了南边采摘巫山芝草。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chī)¹
译文:探索自然观察万物变化,抛弃俗世随螭龙遨游云间。
注释:¹螭:传说中一种无角之龙。
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婉娈(luán)¹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译文:神龙飞腾将长久离去了,醒来它的踪影已经遍寻不见。
注释:¹婉娈:形容感情缠绵深挚,一说形容龙飞的样子。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荒亭旋扫。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荒亭旋扫。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秋香未老。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秋香未老。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毗陵”,《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毗陵。注:季扎所居延陵,汉改之。《宋史·地理志》两浙常州毗陵郡。宋置常州毗陵郡,属江苏。

  “竹深”两句,应题。即席绘出丁园中的主要景色:竹林。此言园中一大片幽深茂密的竹林拦住了夕阳光,似乎想把夕照美景留住,不肯放它轻易过去。横放斜插的竹枝、竹叶,形成了庞大的阴影,笼罩了林旁的小池塘。“断莽”三句,叙园外之景。此言丁园四周空旷平坦,远处一缕孤烟在地平线上袅袅飘升;浅浅的河水上浮动着败草残叶,这种景色只有深秋季节才能般配啊。“断莽平烟”句,有王维“大漠孤烟直”的意境。“荒亭”三句,复述园景。言园子里那个荒凉的亭子由于要在那里设宴,所以刚刚才打扫好。秋深风紧,我们正好借酒暖身。但是眼前已不再是早春时来过的景色了,所以没有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感觉。从此处可知“丁园”是词人常游之地。“障锦”两句,写挡风的围屏。主人用织锦屏风围着“荒亭”,就阻住了西风的肆虐,见那屏风上面一半绘着美人歌舞图,一半书写有龙飞凤舞般的题辞。从词人对屏风中景致的描述来看,可知“丁园”的主人也是个风雅中人。上片描述“丁园”的内外景色。

  “独游”三句,从眼前的聚宴联想开去。此言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来此的话,那游乐的兴趣就会很快消失;又如果园中的景点太多,也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并且走马观花般的匆匆游览,又会使人觉得乐趣似乎太短促些了。三句既照应词题“两别驾招饮”,解决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时间上的短促感;又赞美了丁园的景点设置恰到好处。“柳下”三句,述宴中情景。“交车”(或“停车”),似为下象棋,南宋时象棋已风行。“云根”,为园中一假山也。此言在宴饮时,既可以闲适地坐在柳树下,车将、炮跳地下象棋;又能不时回来亭上帽饰交擦互相敬酒;还能够与友人一起出没在假山中间,一笑解千愁。“秋香”三句,由园景生发,宕开一笔,插叙时令。此言秋天的菊花还未凋残,而秋风秋雨已经静悄悄地光临西城。在亭中饮酒的客人(即词人)也被西风不知不觉地吹歪了帽子。“背月”两句,宴散乘舟回家也。因丁园地处城西(从“风雨西城”可知),所以词人在一夜欢宴后,背向着西坠的月亮乘舟而归,只听见群鸦已在两岸的树上迎着朝霞聒噪了。结句呼应词题中“招饮”,词人尽兴而归矣。且“溪树晓”又与首句“斜阳度”遥接,点明这是作通宵之宴也。

tiān··zhúshēnfàngxiéyáng--wényīng

zhúshēnfàngxiéyánghéngdànlínzhǎoduànmǎngpíngyāncánshāshèngshuǐqiūshēncáihǎohuāngtíngxuánsǎozhèngzhejiǔhánqīngnònghuāchūnxiǎozhàngjǐn西fēngbànwéixiùbànyíncǎo

yóuqīngxìnglǎnjǐngráorénwèishèngshìzhǎngshǎoliǔxiàjiāochēzūnqiánàntóngyúngēnxiàoqiūxiāngwèilǎojiànfēng西chéngànmàobèiyuèzhōuluànshùxiǎo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三岔(chà)驿¹,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zhāo)暮。
译文:三岔驿站,十字路口,北去南来多少个日日夜夜。
注释:¹三岔驿:在今陕西凤县南,为当时川陕要道。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朝见扬扬拥盖¹来,暮看寂寂²暮车去。
译文:早晨可见高官得意扬扬来往道路,晚上看着灰心丧气地赶着车回去。
注释:¹盖:车盖。此句指高官得意扬扬来往道路。²寂寂:失意的样子。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今古销沉¹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²树。
译文:古往今来的人们都消失在名利中,不变的只有短亭前的流水和长亭边的树。
注释:¹销沉:消逝,消失。²短亭、长亭:秦汉时于大路上五里置短亭,十里置长亭,供行人休息。

  诗人借此处地理位置的重要,以诗歌感慨人生,批判和讽刺官场上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指出宦海风波,瞬息万变,仕途多艰,险恶丛生,对现实有着较清醒的超脱态度。全诗选材新颖,意蕴深远。

  诗的前三句写三岔驿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此驿作为历史见证的特殊身份。三岔驿地处十字路旁,南来北往、东去西行之人皆要由此经过。正因为它四通八达,当云贵的交通枢纽,它才像一位清醒的旁观者,多少年来一直检阅着从这里经过的游宦商旅、农夫樵子、野叟渔翁。“几朝暮”犹言经过了多少朝朝暮暮。“几”,不定数词,因其不定,无法说清,才更显示其时间之长久,历史之深远。因而三岔驿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所见到的人世沧桑也才无法计算清楚。

  四、五句紧承前面,述说三岔驿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就官场浮沉这一点所见到的情景。“朝见扬扬拥盖来”,早晨才见那些得官者得意扬扬,不可一世,喽哕成群,拥盖上朝。“盖”,本指车的帷盖,此处以乘具代人,指代驷马高车、前呼后拥、骄横跋扈的官场新贵。“暮看寂寂回车去”是写傍晚就见他们丢官缴印,失魂落魄,清冷孤寂,垂头丧气,惶惶若丧家之犬地溜逃回家。“扬扬”指志得意满、趾高气傲、昂首挺胸、盛气凌人的样子;“寂寂”指气沮志丧、委靡不振、低三下四、不敢见人的狼狈形象。这两个反义的重叠词,写尽了官场中得意与失意时判若两人的精神面貌,对比鲜明,寓意深刻。朝得暮失,足见官场倾轧之厉害,宦海浮沉之迅速,仕途风波之险恶。这两句是全诗的中心,一方面诗人对那些蝇营狗苟、利欲熏心、追名逐利之徒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指出他们趋炎附势、鲜廉寡耻、丧尽天良,虽炙手可热、不可一世、得势于一时,但最终不会有好下场。另一方面,诗人在这里也隐约暗喻着为官难,为清正廉明之官更难的慨叹。诗人忠心耿耿,却反而被谪远戍,永无还期。这两句又未尝不是对自己这种不平遭遇的牢骚怨愤之词。

  最后两句用达观的眼光说世态,以出世的语气论人生,说理深透,议论有力。现在和过去,甚至包括将来,一切追名逐利的人统统都会被历史的洪流所吞没,只有眼前这短亭前的流水和长亭边的树木能与天地共存。长亭、短亭,为互文,即长亭的流水、长亭的树,短亭的流水、短亭的树。这两句既有鞭挞、讽刺,也有顺乎自然、无欲无求之意。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06,第471-472页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曹冲生¹五六岁,智意²所及³,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¹⁰莫能出其理¹¹。冲曰:“置¹²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¹³以载之,则校(jiào)¹⁴可知矣。”太祖悦¹⁵,即施行焉¹⁶
译文: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已经比得上成年人的智慧。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的手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先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将大象牵下来,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注释:¹生:长到。²智意:智谋。³及:比得上。⁴若:相比。⁵致:送。⁶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⁷欲:想要。⁸访:询问。⁹群下:手下群臣。¹⁰咸:都。¹¹理:办法。¹²置:安放。¹³物:物品。¹⁴校:通“较”,比较。¹⁵悦:高兴,开心。¹⁶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