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节物¹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译文:秋天的景色即将凋零,我的容颜也变得更加衰老。
注释:¹节物:季节物象。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译文:树叶刚刚泛黄的日子,也是我头发即将变白的时候。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
译文:回乡的路途十分遥远,亲戚朋友都与我辞别。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译文:只有疾病和衰老紧紧跟随着我,寸步不离。

zhōnggǎnqiū--bái

jiéxíngyáoluòniányánzuòbiànshuāishùchūhuángrénbáitóushí

xiāngguóchéngchéngyuǎnqīnpéngchùchùwéicánbìnglǎoxiā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景色即将凋零,我的容颜也变得更加衰老。

树叶刚刚泛黄的日子,也是我头发即将变白的时候。

回乡的路途十分遥远,亲戚朋友都与我辞别。

只有疾病和衰老紧紧跟随着我,寸步不离。

注释

节物:季节物象。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¹,一儿登瓮(wèng)²,足跌没水中。众皆³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注释: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学家,编撰《资治通鉴》等书。¹庭:庭院。²瓮: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³皆:全,都。⁴弃去:逃走。⁵光:指司马光。⁶破:打开,打破。⁷迸:涌出。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齐王¹使使者问赵威后²。书未发³,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yàng)(yé)?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gǒu)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译文: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卑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哪里有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注释:¹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²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政。³发:启封。⁴岁亦无恙邪:年成还好吧?岁,年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⁵说:通“悦”。⁶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⁷苟:假如。⁸故:若,假设连词。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¹曰锺离子²,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sì)³,无粮者亦食(sì);有衣者亦衣(yì),无衣者亦衣(yì)。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shè)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guān)寡,恤(xù)孤独,振¹⁰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¹¹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¹²无恙耶?彻¹³其环¹⁴(tiàn)¹⁵,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¹⁶,胡为至今不朝¹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wàng)齐国,子万民¹⁸乎?於(wū)陵子仲¹⁹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²⁰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都不使他做官以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加封号,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没有加封号,靠什么来统治齐国,为民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注释:¹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²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³食:拿食物给人吃。⁴衣:拿衣服给人穿。⁵不业:不使他做官以成就功业。⁶叶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⁷鳏:老而无妻。⁸恤:抚恤。⁹独,老而无子。¹⁰振:通“赈”,救济。¹¹息:繁育。¹²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¹³彻:通“撤”,除去。¹⁴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¹⁵瑱:一种玉制的耳饰。¹⁶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¹⁷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夫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加封号,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¹⁸子万民:以万民为子女,犹言“为民父母”。¹⁹於陵子仲:齐国的隐士。於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²⁰索:求。

  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时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赵威后提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与历史上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齐王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函还没有拆开,威后就连续发问:“年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吧?齐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食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问到百姓,而把国君齐王放在末位,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简明而正确,却使“使者不悦”,他诘问赵威后“先贱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接下来威后问道:“帮助君王抚养百姓的至贤至德的钟离子为什么没有被任用,没有成就功业呢?帮助君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的叶阳子为什么也得不到重用呢?带动百姓奉行孝道的婴儿子为什么得不到封号呢?”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有德之人,故以“无恙乎”热情发问。弦外之音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与对贤士孝女的关爱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不贤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无益于国的於陵子的愤恨,她问道:“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对比和连续发问表现了赵威后豪爽坦率的个性。

  全文围定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使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引而不发,凭空制造出峭拔、险绝的独特气势。文章开头便以“今年的收成还好吗7百姓还好吗?齐王还好吗”三个问句,“斗问三语,如空陨石”(金圣叹语),剑拔弩张,形成尖峭的文势,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当齐使对赵威后的问话表示不满时,赵威后并末一如常态以一般陈述句作解释。而是寓答案于反问句中。进一步助长壁立千仞的奇绝之势。赵威后的“进而问之”,复将文章向深处推进一层。对于齐国三位贤才与有德之士,威后以三“无恙耶”发问,体现了她对士人的作用、价值的清醒认识。对于於陵子仲,威后一直以“尚存乎”相询,明显表现出对“率民出于无用”的隐士的深恶痛绝。文章就在这种率直而尖锐的追问中戛然而止。文势却在循环往复的发问中蓄得十足,驻足不住,直冲出篇外。足令人回味!

  综观全文,虽以问构篇,却又显得常中有变。一是问句有一般问句与反问句的变化,二是句式编排上有排比问句与零散问句的变化。排比问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波澜壮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文章在这类整齐的句式中回环相生,气韵又在前后几组问句中层层推进,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整齐之中,又穿插以参差错落的零散问句,点染以灵动变幻的一般陈述句;同时排比句式本身又不拘一格,时出变异句式。这些使得文章整齐与参差交错,力量与韵致并生,为文增色不少。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2、 《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中国历代散文名篇》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州¹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译文: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注释:¹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笑时亦称浔水。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谈笑为故事¹,推移²成昔年³
译文:人们笑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注释:¹故事:过去的事情。²推移:指时光的流逝。³昔年:往年,历史。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垂阴¹²(fù)³,耸(sǒng)(gàn)(cān)
译文:浓绿的柳阴笑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注释:¹垂阴:指柳树遮阴。²笑:应笑。³覆地:遮盖大地。⁴耸干:高耸的树干。⁵会:能够,一定能。⁶参天:高入云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好作思人树¹,惭无惠化²传。
译文: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注释:¹思人树:“思人树”作为赞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²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作为地方上的最高长官,能亲自参加公益劳动的“一方诸侯”实在少之又少,因而有这样的自信。

  前两联柳宗元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后半段的戏笔的成分似乎已大为减少。在此两句中,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

  而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不过,虽然作者力图使这首诗基调轻松、语言幽默,但由于诗人的经历、秉性以及所表达的主题的需要,事实上,诗歌是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接近自己的一贯风格的。

  纵观全诗,诗篇先在题目用“戏”笔写出重大严肃的主题,收到既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而又避免了空话大话,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奇特效果,这样来写,首先为诗歌的风格定下了一个基调。然后,除了头一联是叙述事情,是实写外,其他各联,或为推测,或为希望,或为议论,总之都是虚写。这种诗歌结构,不太像唐诗,更接近于宋诗的风格。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想把种柳劳动当作诗歌的中心来写,而是通过种柳这件事,借端说理,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做官准则。这思想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也许直到现在仍然有其不朽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此诗包含着风趣和幽默,但又不失丰富思想感情,细细读之,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柳宗元作,景宏业评.《柳宗元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30-31

zhòngliǔ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liǔzhōuliǔshǐ zhòngliǔliǔjiāngbiān 
tánxiàowéishì tuīchéngnián 
chuíyīndāng sǒnggànhuìcāntiān 
hàozuòrénshù cánhuìhuàchuán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子贡¹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²德焉。遍予³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¹⁰,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译文:焉贡问道:“君焉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焉说:“水,能够启发君焉(接近自然之德)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焉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焉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焉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焉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焉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焉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焉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焉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焉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焉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焉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焉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
注释:据《孔子集语》引《说苑·杂言》,题目是编者所加。¹子贡:孔子的学生,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²比:接近 ,靠近。³予:给予。⁴卑下:低下。此指水性向下。⁵句倨皆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⁶绵弱微达:曲细柔弱无微不达。⁷让:辞目,引申为申辩。⁸善化:善于教化改造。⁹概:古代量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木板。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刮平、削平。¹⁰必东:一定东流入海。
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忆昔西都¹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yī)²山水洛川³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译文:当年在西都洛阳共同渡过的那段欢乐豪纵的生活时光早已成为往事。自兹一别之后,离散至今,还有谁能够再聚在一起?仔细回想昔日与友人同游洛阳伊川山水,一齐观看城中牡丹的情景,竟然如同在梦境中一样。
注释:夜行船:词牌名,《太平乐府》、《中原音韵》、元高拭词,俱注双调。黄公绍词,名《明月棹孤舟》。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¹西都:北宋以洛阳为陪都,因在开封西,故称洛阳为西都。²伊川:水名,即伊河,源出河南卢氏县东熊耳山,流经嵩县、伊川,洛阳,至偃师,入洛河。³洛川:洛水,源出陕西雒南县冢岭山。⁴旧游:指与欧阳修相交的梅尧臣等七人。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谁相送。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tì)¹谁相送。
译文:今天我和你又再次相逢,回首往事,话题更多,情意也更加深重,愁的是那画楼上的钟声不时响起,传入耳中,好像在说时间不早了,还喋喋不休地谈论个什么。如今你我白发苍苍,垂垂老矣,此情此景,何不开怀畅饮,然后再彼此告别,管他是谁送谁呢。
注释:¹殢:本意为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上片忆旧。“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这一深沉的慨叹蕴含着词人对青春生活的追忆,同时,更饱含着词人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而事实上,在洛中与欧阳修相交甚欢的友人多半已经辞世,宋宝元二年(1039),谢绛卒,宋庆历七年(1047),尹洙又卒。到如今,昔日同在西京诗酒欢会、纵情游赏的友人,只有梅尧臣尚在,因而令词人十分感伤。所以一句“有谁能共”又包含着世事无常、人生沧桑之感。正因为如此,当词人回忆当年遍赏伊川山水洛川花的情形之时,不禁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细寻思、旧游如梦”,细细寻思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

  下片感今,述洛中故友多凋零,如今自首重聚痛饮,感慨良多,无限伤感。“今日相逢情愈重”三句叙写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感受,沧桑的经历使二人更觉相互间情谊的厚重。一个“愁”字隐蕴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无限惆怅伤感。人生如此无常,故今挚友梅尧臣能折道来探望自己,让词人备觉这份情谊的珍贵。但白发相逢,词人终是难禁伤感之情。“愁闻唱、画楼钟动”,此一可理解为与老友畅谈之时,画楼钟声响起,警醒词人相聚之时在不断的流逝,故尔令闻者愁。二或可理解为筵席间歌女唱起了昔日洛中好友如今已然辞世的谢绛所填之词中的词句,“月西斜,画楼钟动”。词在人亡,引发筵席间词人的深重悲伤。末二句写词人面对又将到来的离别而劝饮的情景。老友见面,总是意味着许多的沧桑回忆,许多的酸甜苦辣,这些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眼下又要分别了,此地一别,此生还能否相见尚不得而知,因此还是撇开往事开怀畅饮,往事已够让人遗憾的了,千万不要再给此次相逢留下什么遗憾。句中的“此景”,是别离之景,更是人生迟暮之景。

  全词语言质朴,感情挚烈,体现了词人与友人之问真挚淳朴的友情,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怀旧之作。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三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第188页

xíngchuán··西dōuhuānzòng--ōuyángxiū

西dōuhuānzòngbiéhòuyǒushuínénggòngchuānshānshuǐluòchuānhuāxúnjiùyóumèng

jīnxiāngféngqíngzhòngchóuwénchànghuàlóuzhōngdòngbáitiānféngjǐngdàojīnzūnshuíxiāngsò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