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
农家不厌¹一冬晴,岁事²春来渐有形。
译文:农家不会嫌弃冬天总是晴天,因为一年的农事在春天才开始,最需要的是春雨。
注释:¹厌:嫌弃。²岁事:这里指指一年的农事。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
昨夜新雷¹催好雨,蔬畦(qí)²麦垅(lǒng)³最先青。
译文:昨天夜里的春雷,正忙着催生一场春雨,菜畦和麦陇都开始最先呈现出一片青绿色。
注释:¹新雷:指开春初次打雷。²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一般是长方形的。³垅: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

xīnchūn--

nóngjiāyàndōngqíngsuìshìchūnláijiànyǒuxíng

zuóxīnléicuīhǎoshūmàilǒngzuìxiānqī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农家不会嫌弃冬天总是晴天,因为一年的农事在春天才开始,最需要的是春雨。

昨天夜里的春雷,正忙着催生一场春雨,菜畦和麦陇都开始最先呈现出一片青绿色。

注释

厌:嫌弃。

岁事:这里指指一年的农事。

新雷:指开春初次打雷。

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一般是长方形的。

垅: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

徐玑

徐玑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 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 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 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1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独坐对月心悠悠¹,故人²不见使我愁。
译文:独自一人与那清冷的月亮相对,心绪难平;朋友啊,见不到你我忧愁满腹。
注释:吴江亭:一名松江亭,在江苏省吴江县东吴淞江口。吴江,一名吴松江,古称松江,源出太湖,流经吴江(今江苏吴江)、吴县(今江苏吴县)等,向东北入海。张子野: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吴江知县,历京兆通判、尚书都官郎中。著名词人,亦擅诗。君谟蔡大:蔡襄(1012—1067),字君谟,仙游人。天圣八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著名书法家。¹悠悠:忧思。²故人:指张先。时已离吴江县令任,在都城开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译文:从古至今没有人不珍爱中秋佳节,更何况坐使你督造的松江亭中。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可怜¹节物²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译文:节令景物顺从人意令人欣喜,连续十几天的阴雨天气今夜便突然结束。
注释:¹可怜:即可爱、可喜。²节物:节令景物。
不惟人间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不惟人间惜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译文:看来不仅是人间看重中秋的月亮,上苍也同样富有雅趣。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
长空无瑕¹露表里²,拂拂渐上寒光³
译文:万里长空澄澈如洗,一轮明月渐渐升上天际,把似水的光华洒满大地。
注释:¹无瑕:没有瑕疵。²表里:这里指明月。³寒光:即月光。⁴流:照射。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bì)¹浮。
译文:松江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江中映出了月亮的倒影,唯见上下一双玉璧浮沉辉映。
注释:¹双璧:指天上的明月与水中的月影。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避鱼龙忧。
自视直欲见筋脉¹,无所逃避鱼龙²忧。
译文:月光照射下自己也变得晶莹透明,可以看到自己的筋脉。大江更是明净得可以见底,潜伏的鱼龙要担心无处藏身了。
注释:¹筋脉:筋骨脉络。²鱼龙:此指水中之鱼。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chá)去触斗牛¹
译文:我不疑惑是否身使人间,只怕飞上天空的木筏,把我带到银河去遨游。
注释:¹“只恐”句:《博物志》载,海与天河通,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每年八月有木槎经过。一次,他乘上木槎,到了天河,见到牛郎织女。槎,木筏。斗牛,都为星辰名。这句借乘槎典,说自己怀疑置身天上。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译文:面对这清幽的情景我反而不觉得满足,只因为没有朋友与我一共游览。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
心魂冷烈¹晓不寝,勉为此笔传中州²
译文:想到这我心绪颤动难以入睡,勉强拿起笔写了这首诗寄往中州。
注释:¹冷烈:快速地战栗颤动。²中州:河南一带,古为豫州,处九州之中,因名。这里指北宋京城开封。

  这是一首中秋怀人诗。诗用赋体,平铺直叙。第一层八句,写对月思友。前四句交代时地,丝丝入扣;下四句写得很满,说老天照顾到人们赏月的爱好,久阴变晴,特地让月亮出现。第二层八句,把月色写得美,显出末层四句怀人的伤感。

  全诗一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八句,借中秋对月直抒胸臆。开篇言“独坐”,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与“中秋对月”形成强烈的对照,并自然地引出“心悠悠”——不见故人而产生的无限情思。接下去两句,扣住“中秋”和“松江亭”,进一步点出勾起思念之情的缘由:古往今来,人们都珍惜中秋之月,因为它象征着和亲人的团聚,更何况诗人“独坐”的吴江亭是友人张先所修治,并且亭上还留有另一位好友蔡襄的题词。可现在人去亭空,唯独诗人一个人坐在这里遥望着中秋之月。此时此景,大有“何事长向别时圆”之慨。诗人刚刚被逐出朝廷,远离世居的汴京,心绪难平。三四诗人并不愿意自溺于这种气氛中,笔锋一转,写出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时令、气候也善解人意,连绵的阴雨在中秋之夜停止了。不仅人间珍重这中秋佳月,上天亦对之怀有深意。这四句从表面看,是在庆幸中秋见月,实质上正反衬出诗人徒见明月,不见故人的伤感。以上八句以感慨、议论为主,以情真取胜。

  第二层八句写中秋之月。头两句写明月渐升的情景:长空万里,天宇澄澈,一轮明月渐渐升起。寒光从空中直泻而下,仿佛水银在流动。接着写江、月互相辉映的景色。吴松江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江中映出了月亮的倒影,唯见上下一双玉璧浮沉辉映。这时的世界显得格外洁净,诗人觉得自己也在月光的照射下变得晶莹透明,可以看到自己的筋脉。而大江更是明净得可以见底,潜伏的鱼龙要担心无处藏身了(此句倒装,即“鱼龙忧”“无所遁”之意)。这奇异的景色,使诗人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仿佛离开人世,像海客乘上浮槎,到了天上,他担心会触上斗牛星座。这是十分奇特的想象。

  这里对月亮的尽情描写,与前文所表现的感慨有逻辑上的联系。苏舜钦慷慨有大志,是庆历革新的健将,却受到诬陷,被迫远离亲朋好友,来到苏州隐居。他希望朝政有澄清之日。诗中对月光洞照力的赞美,正寄托了这种理想。而对仙境的向往,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四句,由写景再次转为抒怀。面对中秋佳景,诗人联想到自己悲凉的现状,虽有良宵美景,无奈孑然一身,远离亲朋,孤寂可悲。诗人辗转枕席,无法入眠,不觉到了天明。于是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诗,寄给远在中原的好友蔡襄,以寄托自已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4-145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古之君子¹,其责²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注释:¹君子: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²责:要求。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¹,人也;予²,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³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译文: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注释:¹彼:指舜。²予:同“余”,我。³去:离开,抛弃。⁴就:走向,择取。⁵是人:指上古之君子。⁶良人:善良的人。⁷艺人:有才艺的人。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¹,其待己也廉²。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³。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注释:¹详:周备,全面。²廉:狭窄,范围小。³少:稍微。⁴已:太。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¹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²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译文: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
注释:¹用:作用,指才能。²闻:名声,声望。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¹待其身,而以圣人望²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注释:¹众人:一般人。²望:期待,要求。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虽然¹,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²试之矣,尝试语³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的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上表露出反对的颜色。又曾经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上表露出高兴的颜色。
注释:¹虽然:虽然这样。²尝:曾经。³语:告诉。⁴应:响应,附和。⁵与:党与,朋友。⁶畏:畏惧。指害怕他的人。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是故事修¹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²,道德之行,难已!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
注释:¹修:善,美好。²光:光大,昭著。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将有作于上¹者,得吾说而存²之,其国家可几³而理欤!
译文: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大概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注释:¹有作于上:在上位有所作为。²存:记住。³几:庶几,差不多。⁴理:治理。

  《原毁》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其怠其忌,毁谤便无从产生。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其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并且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但在其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此文从“责己”、“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浇薄,毁谤滋多,并剖析其原因在于“怠”与“忌”。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第一段
  第一段论证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

  第二段
  第二段紧承上文,剖析“今之君子”表现。谈“古之君子”的态度是“责己”、“待人”,而谈“今之君子”却用“责人”、“待己”。一字之差,点明了两者其同的态度。对人的缺点,一个是“取其一其责其二;即其新,其究其旧”;一个是“举其一,其计其十;究其旧,其图其新”。对人的优点,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其得为善之利”;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由此得出结论: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的实质是“其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这一结句,简洁有力,跌宕有致,开合自如,非大手笔其能为之。

  第三段
  第三段以“虽然”急转,引出“怠”与“忌”是毁谤之源。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其怠其忌,毁谤便无从产生。“怠者其能修”,所以待己廉;“忌者畏人修”,因而责人详。为下文“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结论作了铺垫。文中既有理论概括,又有试验说明,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这一根本结论。最后三句,既交代了此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对比手法
  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其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其应者”的比较,等等。此文还运用了排比手法,使文章往复回环,迂曲生姿,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yuánhuǐ

hán tángdài 

    zhījūn zhòngzhōu dàirénqīngyuē zhòngzhōu dài qīngyuē rénwéishàn 

    wénzhīrényǒushùnzhě wéirén rénrén qiúsuǒwéishùnzhě yuē   rén  rén néngshì érnǎinéngshì  zǎo shùnzhě jiùshùnzhě wénzhīrényǒuzhōugōngzhě wéirén duōcáirén qiúsuǒwéizhōugōngzhě yuē   rén  rén néngshì érnǎinéngshì  zǎo zhōugōngzhě jiùzhōugōngzhě shùn shèngrén hòushìyān zhōugōng shèngrén hòushìyān shìrén nǎiyuē  shùn zhōugōng zhībìng  shìshēnzhězhòngzhōu rén yuē  rén néngyǒushì shìwéiliángrén néngshànshì shìwéirén   èr xīn jiūjiù kǒngkǒngránwéirénzhīwéishànzhī shànxiū néng rén nǎiyuē  néngyǒushì shì  yuē  néngshànshì shì  dàirénzhěqīngyuē 

    jīnzhījūnrán rénxiáng dàilián xiáng rénnánwéishàn lián shǎo wèiyǒushàn yuē  shànshì shì  wèiyǒunéng yuē  néngshì shì  wàirén nèixīn wèishǎoyǒuérzhǐ dàishēnzhělián 

    rén yuē  suīnéngshì rénchēng suīshànshì yòngchēng   shí jiūjiù xīn kǒngkǒngránwéirénzhīyǒuwén shìrénzhěxiáng 

    shìzhīwèizhòngréndàishēn érshèngrénwàngrén wèijiànzūn 

    suīrán wéishìzhě yǒuběnyǒuyuán dàizhīwèi dàizhěnéngxiú érzhěwèirénxiū chángshìzhī chángshìzhòngyuē  mǒuliángshì mǒuliángshì  yìngzhě rénzhī rán suǒshūyuǎntóngzhě rán wèi ruòshì qiángzhěyán nuòzhě yòuchángzhòngyuē  mǒufēiliángshì mǒufēiliángshì  yìngzhě rénzhī rán suǒshūyuǎntóngzhě rán wèi ruòshì qiángzhěyuèyán nuòzhěyuè 

    shìshìxiūérbàngxīng gāoérhuǐlái  shìzhīchǔshì érwàngmíngzhīguāng dàozhīxíng nán 

    jiāngyǒuzuòshàngzhě yuèércúnzhī guójiāér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梅子¹金黄杏子肥²,麦花³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¹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²肥:指果肉肥厚。²麦花:荞麦花。⁴菜花:油菜花。⁵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⁶惟有:只有。⁷蛱(jiá)蝶:菜粉蝶。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¹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注释:¹科斗:即蝌蚪。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二麦俱秋¹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注释:¹秋:收成。一作“收”。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百沸缲¹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注释:¹缲:同“缫”,抽茧出丝。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出耘田¹夜绩麻²,村庄儿女各当家³。童孙未解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¹耘田:除草。²绩麻:把麻搓成线。³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⁴未解:不懂。⁵供:从事,参加。⁶傍:靠近。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黄尘行客汗如浆¹,少住²³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注释:¹浆:古代一种带酸味的饮料,这里比喻汗水浑浊。²少住:稍稍停一会儿。³侬:我。⁴漱井香:用香甜的井水漱漱口。⁵借与:让给。⁶亭午:正午。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注释:芙蕖:荷花。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蜩螗¹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注释:¹蜩螗:蝉。

  此组诗共十二首,这里选取第一首、第七首和第九首进行赏析。

  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

  这首诗的大意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的大意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九:“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农家孩子,在自家门口义务招待过路行人的情景,用的是自己的口吻。诗中是这样描述的:

  烈日当空,尘土飞扬。村边大路上,艰难地走来了一位行人,浑浊的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污染了他的面颊。天太热了。

  “快来歇一会儿吧!”小东道主热情的招呼着,从柳树下的大圆石上跳下来,请客人坐在上面休息休息。然后跑到井边,汲上香甜清凉的井水,捧到客人面前,让他漱漱口,喝下去又解渴又败火的的清凉水呀!  正当盛夏中午,天写像下了火,可在这浓密的柳阴下,却是清风送爽,凉快极了!

  “柳阴亭午正风凉”,这是小东道主的夸耀,也是过路行人的感受。可以想见,当客人喝足水,乘够凉,重新上路的时候,一定是精神抖擞、跨步高远,而且还会频频回头致意:“谢谢你呀!小兄弟!”

xiàtiányuánxìng

fànchéng sòngdài 

méijīnhuángxìngféi màihuāxuěbáicàihuā chángluòrénguò wéiyǒuqīngtíngjiádiéfēi 
yuèjiāngmàixiùhán yāngshàngdān dàogēndǒuxíngkuài tiánshuǐjīnniánchǐkuān 
èrmàiqiūdǒubǎiqián tiánjiāhuànzuòxiǎofēngnián bǐngfànzèng jiēdào西fēngshúdàotiān 
bǎifèisāotāngxuěyǒng sāochēcáomíngsuō sāngpénshǒujiāoxiāng miánjiǎnduōjiǎnduō 
xiǎoliánxiāoshàngjuàn cuīshuìfēi jīnniánxìngshèncánsāngshú liúhuángzhīxià 
xiàtiánshuǐchūjiāngliú gāolǒngfānjiāngshànggōu shìrénjìn dīngnánchángzàichētóu 
zhòuchūyúntián cūnzhuāngérdāngjiā tóngsūnwèijiěgōnggēngzhī bàngsāngyīnxuézhòngguā 
huáichūyúnliáng cōngcōngshǔěrcuìchéngshuāng sāngōngzhǐsānzhūkàn xiánqīngyīnmǎnběichuāng 
huángchénxínghànjiāng shǎozhùnóngjiāshùjǐngxiāng jièménqiánpánshízuò liǔyīntíngzhèngfēngliáng 
qiānqǐngfàngzhào huāshēnwǎnwàngguī jiārénànshíchuánxíngchù shíyǒujīngmángxiǎofēi 
cǎilíngxīnfèichú xuèzhǐliúdānguǐzhì mǎitiánliáozhòngshuǐ jìnláimiànshōu 
tiáotángqiānwànfèixiéyáng měngbiānguōcháng chīlóngxiāngduìzhì mènghúnzhēngdàochuáng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玉帛(bó)¹朝回²望帝乡³,乌孙归去不称王
译文: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
注释:¹玉帛:古代朝聘、会盟时互赠的礼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后代遂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语。²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³望帝乡:述其依恋不舍之情。帝乡:京城。⁴乌孙: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⁵不称王:放弃王号,即内服于唐朝。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xiāo)为日月光¹
译文: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注释:¹兵气销为日月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

sàixiàshǒu ·

chángjiàn tángdài 

zhāohuíwàngxiāng sūnguīchēngwáng 
tiānjìngchùzhēngzhàn bīngxiāowéiyuèguāng 
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春前日绕一千回。花来春未来。
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春前日绕一千回。花来春未来。
译文:一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堂前的两株梅树,在商量着谁先谁后开放。春天来临前,太阳在梅树上绕行了无数次,结果梅花都开放了而春天依旧没有来到。
冰可断,玉堪裁。寒空无暖埃。为君翻动腊前醅。酒醒香满怀。
冰可断,玉堪¹裁。寒空无暖埃。为君翻动腊前醅(pēi)²。酒醒香满怀。
译文:梅树上的春掉到地上断裂开来,可以剪裁做出玉佩,天气寒冷没有一丝暖意。为你将腊月前酿制的酒翻动出来品酌,酒醒后满身都是梅花的清幽香气。
注释:¹堪:能够;可以。²醅:没有过滤的酒。

ruǎnlángguī--zhàoyànduān

suìhántángxiàliǎngzhūméishāngliàngxiānhòukāichūnqiánràoqiānhuí

huāláichūnwèilái

bīngduànkāncáihánkōngnuǎnāiwèijūnfāndòngqiánpēijiǔxǐngxiāngmǎn怀hu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