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韦曲¹花无赖,家家恼煞²人。
译文:韦曲这里的花开得如此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让人心动至极。
注释:¹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²恼煞:亦作“恼杀”。犹言恼甚。煞,语助词,表示程度深。
绿尊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绿尊¹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译文:杯中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注释:¹绿尊:亦作“緑樽”,酒杯。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石角钩衣破,藤(téng)梢刺眼新。
译文:石角钩须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刺得眼使我眼前一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译文:感慨我什么时候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
写这首诗时,杜甫尚未授官,安史之乱未起,虽有被遗弃的隐忧,但还没有完全失望,诗人还想通过友人的举荐或走“终南捷径”,以取得一官半职,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诗题中的郑驸马,即郑潜曜,玄宗女儿临晋公主丈夫。韦曲,在樊川(西安城南)。贵族家的园亭、侯门的别墅多在这个地方。杜甫陪郑驸马在此游玩,写下这首绘景咏怀诗。本诗的前四句写惜花志胜,后四句写寻幽寄慨。描绘了韦曲形胜之地的幽雅美景,抒发了绝尘归隐的情怀。在写作上,以俗语、反语的技法表现,是匠心独具之处。故赵访注说:“起用俗语,豪纵跌宕。”而杨伦评其写法说:“全是反言以见其佳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韦曲这里的花开得如此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让人心动至极。

杯中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石角钩须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刺得眼使我眼前一新。

感慨我什么时候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

注释

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

恼煞:亦作“恼杀”。犹言恼甚。煞,语助词,表示程度深。

绿尊:亦作“緑樽”,酒杯。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佳节清明桃李笑¹,野田荒冢(zhǒng)只生愁。
译文: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注释:¹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雷惊天地龙蛇蛰(zhé)¹,雨足郊原草木柔。
译文: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注释:¹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人乞祭(jì)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译文: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hāo)¹共一丘。
译文: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注释:¹蓬蒿:杂草。丘:指坟墓。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突兀的情感,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缘何不“笑”呢?只是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怎会不“生愁”呢?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 由此看来,首联起笔写景,淡定散阔,别有境界;感情平抑内敛,为下文的议论人生蓄势张本。

  颔联描写清明时节生物的活跃情景。“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眠中被惊醒,雷声告知它们春天已经到来,于是它们便纷纷走出蛰居之处,活跃于春的气氛之中。 “雨足郊原草木柔”,写的是植物的生长。春雨贵如油,是说春雨能像乳汁一样,让草木迅速生长。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发柔嫩了。

  以上两联写了桃李、荒冢、龙蛇、草木。颈联的两个典故,两种活法。“人乞祭余骄妾妇”说的是古代那个专靠到坟茔地里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以饱食终日且炫耀于妻妾的人,“士甘焚死不公侯”说的是拒官隐居虽被烧死亦不甘心妥协于社会的正直之士。一样人生,两种境界,不置可否的对比中,暗含着诗人对介之推高蹈品格的肯定与赞扬。

  尾联生发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知谁是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谁又辨贤愚?“知谁是”的反问中,浸透着诗人的满腔愤懑;以景做结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达。这种通达,是贬谪失意的心灰意懒,是不满现实的讽刺反击,是坚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宋)谢枋得,(清)王相选注;胡忆肖等译评.《千家诗》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10:第188页

qīngmíng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jiājiéqīngmíngtáoxiào tiánhuāngzhǒngzhǐshēngchóu 
léijīngtiānlóngshézhé jiāoyuáncǎoróu 
rénjiāoqiè shìgānféngōnghóu 
xiánqiānzǎizhīshuíshì mǎnyǎnpénghāogòngqiū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¹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注释:¹泛:透出。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首春夜怀人的小词,抒写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深切怀念与刻骨相思。月明之夜,花香四溢,独立寒阶,睹景思人。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当初一别,人间既难再见,便只有在梦中寻访,以慰相思。这首词委婉含蓄,情味深长而又真挚感人。

huànshā··hánjiēwàngyuèhuá--zhāng

hánjiēwàngyuèhuánóngxiāngfànxiǎotínghuāxiùpíngchóubèidēngxié

yúncóngfēnsànhòurénjiāndàoxiānjiādànpínghúnmèng访fǎngtiān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戏马台前,采花篱(lí)¹,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是栊(lóng)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²,十分卫郎³清瘦。
译文:古老的戏马台前,在竹篱下采菊酿酒,岁月流逝,我问今天是什么时节,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一片苍翠依旧,昨夜在窗下听着风雨交加,都不像登临的时候。我像宋玉一样因悲秋而愁苦,又像卫玠一般为忧时而清瘦。
注释:¹采花篱下: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²宋玉情怀:即悲秋情怀,宋玉作《九辩》悲愁。³卫郎:及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红萸(yú)佩、空对酒。砧(zhēn)(chǔ)¹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qī)²,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chún)(lú)³,霜前雁后
译文: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砧杵惊动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没有多少时候,早已是满目的残荷衰柳。我勉强整理一下倾斜的帽檐,向着远方连连搔首。我多少次忆念起故乡的风物。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最美时,是在霜冻之前,鸿雁归去之后。
注释:¹砧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²“帽檐”句:用孟嘉龙山落帽事。欹,倾斜。³莼鲈:鲈鱼与莼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因辞官归。后因以"鲈莼"为思乡之典。⁴霜前雁后:杜甫诗:“故国霜前北雁来。”

  这首词写重阳节有感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现今亦是“老人节”了。词上阕开头用宋武帝重阳登戏马台及陶潜重阳日把酒东篱的事实点明节令。接着表达向往隐逸生活的意趣。“昨夜”是突现未归时自己悲秋的情怀和瘦弱身体,以及“归来”得及时和必要。下阕第一句承开头咏重阳事,暗含自叹老大伤悲之意。“几回忆”三句亦是尚未归来时心情。反复推挪与呼应,最后归结于“天涯归来”者对当年流落时无限愁情的咀嚼。

  上片,首句“戏马台”,有三处:一,在河南临漳县西,又称阅马台。后赵石虎所筑。石虎于台上放鸣镝,为军骑出入之节;二,在江苏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大会宾僚,赋诗于此。三,扬州亦有戏马台。从词的内容看,应指赋诗所在铜山戏马台。开头四句是说,在戏马台前赋诗,东篱采菊,问起时间,又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了。这四句点明了“九日”题意。“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潘希白,永嘉人。这两句是说,正巧这时我回到永嘉,江山依旧,而人的感情已大不一样了,引起了下面四句的深沉的感慨。窗外昨夜的风雨,已不像是登高的时候了。潘希白处在南宋灭亡的前夕,国势岌岌可危,哪里有心情去登高游览。“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宋玉,屈原的学生,曾入仕楚顷襄王。他期望对国家有所作为,受到黑暗势力的排挤而失职穷困,在他的作品《九辩》中,表示叹老嗟卑的伤感与哀愁。“卫郎”,古有卫玠、卫协、卫恒诸人,协与恒为书法家,且年老,不合“卫郎”身份。卫玠似颇合词意。玠卫恒之子,风神秀异,官太子洗马,后移家建业,观者如堵,终身无喜愠之色,年二十七而卒。这两句是说,他内心里充满了宋玉般伤时感事的情怀和卫玠般的愁瘦。这两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识分子的苦恼情绪。

  下片,主要抒发词人在重阳这一天内心的痛苦。“红萸佩、空对酒。”重九是插茱萸、饮酒赋诗的时节。“空对酒”用一个“空”字,表现了他深沉的痛苦,意思是说,在这个国家遭到异族的侵略,濒于灭亡的前夕,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德祐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馆检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后,宋朝灭亡。这个“空”是包括了他无限的忧愁与苦闷。“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这是写秋景,说秋风已吹入了他襟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这个“秋”不是单纯地指秋天,也暗寓了赵宋王朝灭亡在即的意思。“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勉强整顿了一下歪斜了的帽子,因为我曾经搔首问天。“天涯搔首”在无言中又吐露了他无穷的苦恨。“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江南秋天的鲈鱼是很美的,这些也只成为对往事的回忆了。在淳祐年间(1241─1252),京城临安附近,经济彻底崩溃,物价猛涨,“殍馑相望,中外凛凛”高斯得作诗说:“人生衣食为大命,今已剿绝无余遗”。老百姓连饭都没有吃,“莼鲈”美味,自然只是回忆中的事了。词的末尾,是这个时代背景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03-304页

yǒu ·jiǔ

pānbái sòngdài 

táiqián cǎihuāxià wènsuìhuá háishìchóngjiǔ qiàguīlái nánshāncuìjiù liánlóngzuótīngfēng dōu dēnglínshíhòu piànsòngqínghuái怀 shífēnwèilángqīngshòu 
hóngpèi kōngduìjiǔ zhēnchǔndòngwēihán ànluóxiù qiūduō zǎoshìbàishuāiliǔ qiǎngzhěngmàoyán céngjīngxiàng tiānsāoshǒu huí guóchún shuāngqiányànhòu 
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qiào)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¹宫殿是仙踪。金炉重帐,香霭(ǎi)²昼偏浓。
注释:¹瑶姬:神女。²霭:云气,烟雾。这里指香炉的熏烟。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一自楚王惊梦¹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zhào)²动晨钟。
注释:¹楚王惊梦:即楚王与巫山神女相遇之事。²征棹:即征帆。谓远行之舟。棹:摇船的用具,这里指舟船。
这首《临江仙》词,吟咏的是楚王神女相遇的故事。上片着重写景。峭壁参差的巫山十二峰,乃神女居住之所。金炉珠帐,云烟缭绕,描绘出凄清美妙的仙境。下片抒情。船行巫峡时,斜月照人。古代在这里传说的一段风流佳话,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咏古抒怀,为词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línjiāngxiān··qiàocānchàshíèrfēng--niú

qiàocānchàshíèrfēnglěngyānhánshùzhòngzhòngyáogōng殿diànshìxiānzōngjīnzhūzhàngxiāngǎizhòupiānnóng

chǔwángjīngmèngduànrénjiānxiāngféngzhìjīnyúndàichóuróngyuèxiéjiāngshàngzhēngzhàodòngchénzhōng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新烟¹着柳禁垣(yuán)²斜,杏酪(lào)³分香俗共夸。
译文: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注释: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朱右等十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¹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²禁垣:皇宫的围墙。³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白下¹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译文: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注释:¹白下:南京的别称。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biàn)¹墓下迷芳草,卢女²门前映落花。
译文: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注释:¹卞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²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喜得故人同待诏¹,拟沽(gū)春酒醉京华²
译文: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注释:¹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²京华:即京都。

  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的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杂。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胞士》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

  作者来京前曾写道:“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被诏将赴京师御别亲友》)于《赴京道中逢还乡友》诗中又曾写道:“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对自己来京任职内心显然已有矛盾和疑虑。加之写罢此诗后仅四个月,朱元璋召见作者,面授户部侍郎,他却固辞不受,遂被放还。因而,在他的思家之情中交织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末尾两句的强自宽慰之词: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一醉京华。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谴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取醉。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

qīngmíngchéngguǎnzhōngzhūgōng

gāo míngdài 

xīnyānzhuóliǔjìnyuánxié xìnglàofēnxiānggòngkuā 
báixiàyǒushānjiēràoguō qīngmíngjiā 
biànhóuxiàfāngcǎo ménqiányìngluòhuā 
réntóngdàizhào chūnjiǔzuìjīnghu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