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花信一番新,半属东风半属尘。
一番花信¹一番新,半属东风半属尘。
译文:一到开花时节便有一次花朵更新,新开的花伴着春风,凋谢的零落为尘。
注释:¹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
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译文:惟有这开不厌的月季花,枝头上花落花开四季常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到开花时节便有一次花朵更新,新开的花伴着春风,凋谢的零落为尘。

惟有这开不厌的月季花,枝头上花落花开四季常春。

注释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

张新

张新

暂无信息 ▶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
粉面¹都成醉梦,霜髯(rán)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²。一见尊前似旧。
译文:妻之美貌都成为了醉梦,已成过去,而我鬓白余生有几?初见之初即诵我的抒写愁怀之作,一看便知能与我同甘共苦者。
注释: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¹粉面:粉嫩洁白之面。²伴牢愁:楚辞篇名,汉扬雄著。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诗在阴何¹侧畔(pàn),字居罗赵前头。锦囊(náng)来往²几时休。已遣(qiǎn)蛾眉等候。
译文:你的诗作与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水平相近,书法则在罗叔景赵元嗣之上,诗囊往来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每次归来,你早遣蛾眉迎候,为我整理诗囊。
注释:¹阴何:谓六朝诗人阴铿和何逊。²锦囊来往:出自《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锦囊:用李贺锦囊寻诗事。

  开头二句自叹年老。言青春年华已在如醉如梦的生活中过去,如今两鬓如霜也不知还能度过几个春秋,好景不长,令人失望,表现了作者叹老嗟衰的愁苦心态。“来时”二句写作者同诗友的亲密关系。言每次诗友来时,总是对我诵述扬雄《畔牢愁》之作,作者用扬雄的《畔牢愁》借指自己的抒写愁怀之作,表示“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之意,很愿同我往还,密切关系,所以“一见樽前似旧”,和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诗在”二句颂美诗友工诗善书。此处化杜诗和卫恒语意,言友人之诗和南北朝诗人阴铿、何逊相近,值得学习;其书法也在罗(晖)赵(袭)之前,虽见称于人,而我却不敢恭维。结尾二句写候其来诗。《新唐书·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此处化用其意,言互相赠诗不要停止,已遣侍人等候来诗,对诗友表现了企盼与敬重之意。

  此词追忆其生平数事,既以为知音,又表彰其内助之劳,更推崇其诗书之佳,篇幅虽短,情意殷切。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 朱德才 薛祥生 邓红梅编著.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962-963页
2、 辛更儒选注.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辛弃疾词 :中华书局,2013.10:138 -139
3、 范之麟主编.全宋词典故辞典 (上册):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1026页

西jiāngyuè··fěnmiàndōuchéngzuìmèng--xīn

fěnmiàndōuchéngzuìmèngshuāngránnéngchūnqiūláishísòngbànláochóujiànzūnqiánshìjiù

shīzàiyīnpànluózhàoqiántóujǐnnángláiwǎngshíxiūqiǎnéméiděnghòu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这首诗摹写的是清晨微雨,与诗人其他咏雨诗“从题外著笔”不同,此诗从正面切题,字字实写小雨。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先看首联:“小雨晨光闪”是“见”,“初来叶上闻”是“听”。从此诗内容的内在联系来看,“听”应在“见”之前,晨曦微露,诗人尚未出门,正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窗外树叶上传声,诗人兴致勃发,出门观看,方见雨丝在晨色中泛光。这联是紧扣一个“小”字来状雨。试想,大雨滂沱的话,怎见雨丝反照晨曦?同时,首联将小雨置晨曦、树木的背景中,既切题,又具诗情画意。

  颔联转写雨的动态:“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银丝之雨竟弱不禁风,迎风便折,随之向空,只是和着雾略为湿重,才肯飘洒大地。这仍是写雨之细,一个“折”字既显风力,更摹雨微。

  颈联写雨润物消暑之功。灌木丛经雨清秀,鸟兽群沐雨安闲,一切都显得恬静且生机盎然。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

  尾联,诗人的视觉由近而愈远,“麝香山一半,”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雨上着笔。“亭午未全分”照应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这首《晨雨》的笔触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及远,由晨至午,总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它既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又于毫发之处显见他对生活强烈的爱。你能希望一个生活悲观,意志消沉的人吟出如此醇美的诗句吗?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具有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创作出如此迷人的意境,从而拨动读者对大自然纯真之美的爱慕之弦!

chén--

xiǎochénguāngnèichūláishàngwén

jiāocáifēngxuánsuíyún

zàncháijīngqīngzhānniǎoshòuqún

shèxiāngshānbàntíngwèiquánfēn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
江东¹大道日华²春,垂(chuí)杨挂柳³扫清尘
注释:¹江东:自汉至隋唐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两岸地区为江东。²日华:太阳的光辉。³垂杨挂柳:垂挂着枝条的杨树柳树。⁴清尘:轻盈的尘土。清,一作轻。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
(qí)¹昨送泪沾巾,红妆²宿昔³已应新。
注释:¹淇水:即淇河。²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³宿昔:亦作“夙昔”。从前,旧日。
这首诗写一位热恋中的男士回忆昨日与恋人难得一聚时的愉快和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二句景中寓情,透过所写美景,我们可以读出这对恋人的昨日相聚是多么惬意和珍贵。末二句以“淇水”这一古代恋情诗中常用的“阻滞”意象,寓含着这对恋人相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昨日依依惜别的情景仍浮现在眼前,并充满着对恋人的思念和想象。

chūnbiéshīshǒu··sān--xiāozixiǎn

jiāngdōngdàohuáchūnchuíyángguàliǔsǎoqīngchén

shuǐzuósònglèizhānjīnhóngzhuāng宿yīngxīn

一曲歌成酒一杯。困人天气好亭台。沉沉春昼斜飞雨,寂寂闲门乱点苔。
一曲歌成酒一杯。困人天气好亭台¹。沉沉²春昼斜飞雨,寂寂³闲亭乱点苔。
译文:作成一曲新歌,饮下一杯美酒,使人困倦的天气,美好的亭台。春季白天漫长细雨斜飞,寂静的亭前雨珠乱点青苔。
注释:¹“一曲歌成酒一杯”两句:化用晏殊《浣溪沙》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句。²沉沉:漫长。³寂寂:寂寞、冷落。
花几簇,锦千堆。落红成阵映香腮。不如却下帘儿坐,自看同心七宝钗。
花几簇,锦千堆。落红¹成阵映香腮。不如却下帘儿坐,自看同心七宝钗²
译文:花儿簇簇,如锦绣千堆,落花一片,映照美女香腮。她不忍看落花放下了帘儿,坐看双股同心的七宝钗。
注释:¹落红:落花。²同心七宝钗:钗,首饰名。七宝,谓钗上装饰有很多宝珠。同心,钗由两股合成,好比夫妻同心,也暗示此钗系情人所赠。

  这是一首以春雨为背景来写闺怨的歌词,风格颇似北宋前期的晏殊欧阳修。

  词的开头两句“一曲歌成酒一杯,困人天气好亭台。”显然袭用了晏殊《浣溪沙》开头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一曲新词”之“新”,是与后句中之“去年”及“旧”字相照应的,为下阕抒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了很好的铺垫。这里中白所写题材与大晏相同,画面背景也有相似之处。以“歌成”取代“新词”,未见佳妙;但后句“困人”二字则显然紧扣“春雨”的背景,并为写闺怨的主题作好准备,妙在信手拈来,不露痕迹。

  “沉沉春昼斜飞雨,寂寂闲亭乱点苔”二句,即是承“困人”二字展开来说的。天气何以“困人”?只缘“沉沉春昼斜飞雨”,春天白昼较长,“沉沉”此处有“漫漫”、“漫长”之意。“斜飞”二字,写春风颠狂,又与下句“乱点”二字相照应。由于春昼漫长,风雨不断,所以闺亭终日紧闭。一“闲”字是与“寂寂”二字相呼应的,骤雨终日,自然不会有客来访,因而显得“寂寂”,只有台下的青苔,在春雨润湿下,任意蔓延滋长。两句有声有色的写景,为下片写闺怨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换头三句写春雨之中百花纷谢。“花几簇,锦千堆”二句,极写春日繁花处处可见,或一丛丛,一簇簇,或万紫千红,锦绣成堆。然而经过春雨摧残,终于“落红成阵”。帘内的思妇,眼见众花零落,映照香腮,极易产生美人迟暮之感。“映香腮”二字亦人亦花,亦花亦人,“花面交相映”,含不尽之意。思妇不忍看这众芳凋零的景象,“不如却下帘儿坐,自看同心七宝钗。”钗为女性首饰,“七宝”指多用宝物装饰。“同心”二字有二义;一是钗本身是由两股合成,如夫妇同心;二是暗示此钗乃其所爱者所赠。因百花凋零而有美人迟暮之惧,美人迟暮又有为所欢抛弃之惧。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后果,消释眼前愁闷呢?关键在于所欢对自己始终不渝的爱,故结尾两句,以看同心钗来自我慰藉,生动地传达了她此时的心态。

  这首词颇似温庭筠的《菩萨蛮》组词,作者虽是常州派的后劲,但看不出这首词有何深沉的寄托。从艺术上看,此词除开头两句袭用晏殊词句外,还在于较注重意境的刻划。“沉沉”二句形象生动地从形和声两方面写出春雨的神态。而“落红成阵映香腮”,则以暮春的落花飞雨,烘托闺中人的寂寞无聊,而又于百无聊赖中透露一丝相思的恋情。人总是既生活在现实中,又生活在希望中的,没有希望就没有生活。全词即在这向往中收住,留下耐人寻味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可可诗词网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
别来春半¹,触目柔肠²断。砌(qì)³落梅如雪乱,拂了(liǎo)一身还(huán)。(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
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
注释:¹别来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²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³砌下:台阶下。砌,台阶。⁴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⁵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雁来音信无凭¹,路遥²归梦难成³。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路途遥远,有家难回。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注释:¹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²遥:远。³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⁴恰如:《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⁵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更,越。还生,还是生得很多。还,仍然,还是。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上阙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花间集》中就难以找到这样的词境和格调。

  下阕仍承“别来”二字,加倍写出离愁。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雁来音讯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路遥归梦难成”,从对方难成归梦说起,是深一层的写法。极写离人道途之远,欲归未能。信亦无,梦亦无,剩下的只有情天长恨了,于是逼出结尾二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无可言状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5-137

qīngpíngyuè ·biéláichūnbàn

 dài 

biéláichūnbàn chùróuchángduàn xiàluòméixuěluàn liǎoshēnhuánmǎn  (róuchángduànzuò chóuchángduàn )
yànláiyīnxìnpíng yáoguīmèngnánchéng hènqiàchūncǎo gèngxínggèngyuǎnhái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