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凭崖远望,可以看到咸阳城,城里宫阙众多,似乎能与北极相接。
城内的南北大街交错纵横,好像画里画的那样;繁华的街市像弓弦那样笔直。
渭河的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
朝廷的礼乐典章制度非常完善,只有高官重臣的衣冠才会光色鲜亮。
祁连山边经常有战争发生,汉朝的军威浩荡,声播西域。
有像伊尹和皋陶这样的良相贤臣辅佐,又有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武将为朝廷出战效力,所以才有今日昌盛的局面。
宫内歌舞升平,欢乐未歇。月圆月缺,如今我也已经老去了。
月光犹有圆缺盈亏,太阳也已过中午。
日头正旺时都没有尽情散发自己的光彩,又何必在夕阳西下时去争那些许的光辉呢?
不要为人生的短暂而悲叹、恻怆以致泪水沾满衣襟。
注释
紫阁:终南山峰名。
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
天倪:天际,天边。
九衢: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文物:文采物色。指礼乐典章制度。
翕赩:光色盛貌。
绝域:极远之地。
伊皋:伊尹和皋陶。
元化:造化,天地。
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歌钟:伴唱的编钟。
中昃:日过午而渐西斜。
牛山悲:亦作“牛山叹”。后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君子有所思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李白抒发了自己不得重用的无奈和愤懑,以及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黄这组诗紧紧扣住春意茁然发生之意,写得气象勃勃。这里没有凛冽的寒风,没有萧飒的情调,有的只是隐约潜行的春天的倩影。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好生机的敏感心理,饶有唐韵,清新流丽,情韵悠扬。
“闰后阳和腊里回”,是说闰十一月过后,阳和之气便在腊月里提前降临到人间。闰月是古人调整节令农时的手段,闰十一月之后,腊月事实上就是正月。那濛濛的细雨无声地飘洒着,远处的楼台显得缥缈而又恬静。这哪里像是寒冬腊月,分明是春雨。在雨的梳洗滋润中,柳条榆荚都隐隐地透出绿意。“弄颜色”的“弄”字,把榆柳都人格化了。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把无意识之物写得绰有情致。而且这个“弄”字,有若有若无、闪烁不定的意味。用于生意初萌的柳条榆荚,准确而生动。诗人想到,榆柳都要绿了,雨过天晴之后,暗怕燕子也要飞来了吧。“便暗”二字,是揣测语气,犹“相将见”之意,透露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理。
其二
诗人凭借着敏锐的感觉,意识到冰雪即将化去,万物就要萌生,表现出一种无比愉悦的迎春心情。
“亭台经雨压尘沙”,描写景物,清新而又明丽。七字四物,亭、台、雨、沙,各得其所。诗人通过一个“压”字,巧妙地把这四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写出了雨后亭台清洁明净,而且还使人想起平时尘沙飞扬的情景,也透露出诗人雨后的喜悦心情。“春近登临意气佳”,抒发情怀,字里行间一派喜气。在春天将要到来的时候,在雨后放晴的天气里,诗人来到亭台游览,兴致是多么高,心情是何等愉快。“春近”,点明季节,回扣诗题。“登临”与上句的“亭台”相呼应。经过如此细致安排,最后的“意气佳”则直抒胸臆,把诗人登临赏景的喜悦心情表露无遗,十分自然。
后两句写诗人更加喜爱残冬的雪景。“更喜轻寒勒成雪”,承上启下,情景相生,用词颇见凝炼。“更喜”,既是诗意的转折,也是承上面的“意气佳”而来,进一步抒写喜悦的情怀,意脉贯通。由于诗人看到的是一年之末的雪景,甚觉难得,所以他别具匠心下一“勒”字,意在告诉人们这雪是轻寒有意逼“勒”下来的,这种视无情为有情的写法,既为下文作了衬笔,又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心情。“未春先放一城花”,以雪比花,写冷景却给人以暖和之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联想,把人们带进了春天的世界。以花喻雪,这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便是实例。不过黄庭坚这句则有自己的特点,它以小见大,化静为动,比喻中含有想象,不仅写出了雪景的美丽,也写出了迎春的喜悦。
全诗把景和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诗人“意气佳”也好,“更喜”也好,都是从景中引发出来的;写雨后的亭台也好,写城中的雪景也好,都充满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情从景中来,景中也含情。但是,诗人不是静止地写景写情,而是随着自然景色的变换使感情色彩也不断加深,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其三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雪后更有佳处,地上不泥泞,潮湿润地,无沙无尘。初日的光辉照射过来,薄薄的竹帘晃动着,光影闪烁,仿佛竹帘在和朝晖嬉戏。又是一个“弄”字,同样流露了诗人欣喜欢悦的情绪。“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年光将尽,枝头的梅花也已经调谢了。然而不要紧,因为春色已经从小草的芽尖上,悄悄地归来了。
其四
“梅英欲尽香无赖”,梅花快要谢尽,清香却还在空气中氤氲荡漾。“香无赖”三字,大有情致。以“无赖”写“香”,并非亵渎,更不是“狂奴”的恶作剧。花谢而香存,似反常,“无赖”有“无端”之意。更重要的是,梅花的清香仿佛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所谓“无赖”,正见其有情。这种细腻而微妙的情趣,非“无赖”二字不足以仿佛。梅香还未散去,草色又已绿,尽管绿色还未均匀遍布,但那是不愁的。“苦竹空将岁寒节”,是说苦竹经冬不凋,颇有岁寒之节。然而春天一到,大地皆绿,苦竹的特立,也就显示不出孤高了。
这四首诗初看若散缓,其实亦有章法。诗人是将修辞中的顶针或连环句式放大,前后相连,结成一体。第一首写雨,第二首写雪,第三首写梅,第四首写柳。后面三首,每一首的第一句,都点出前一首诗中的景物,以相连缀,形成了组诗的线型结构。这四首绝句风格恬淡清新,色彩、字面、景物、情绪都是淡淡的,仿佛读散文诗,又仿佛是四帧水墨小景。雨是“小雨”,雪是“小雪”,又是“濛濛”“轻寒”“疏帘”“绿未匀”,笔调空灵而协调。两个“弄”字,一个“无赖”,更使得组诗平添了几分活泼气象。这种闲适冲和的风格,和黄庭坚后日的老气横秋大不一样,却很接近程颐和朱熹这些道学家的风格,这倒是很耐人寻味的。
该小令上片写水月迷濛之夜,“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在作者笔下,夜色别有一种韵味,别有一种神秘。水气与“微茫”的月色联成一气,具有一种朦胧之美。朦胧之中,采莲的少女斜倚兰舟,唱着心中的歌,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倚舟低唱之人对远方恋人的深沉怀念,情景交融,和谐一致。特别是以荷花比情人,以藕丝喻情思,不仅形象切贴,更把那种热烈缠绵的感情表达无遗。
下片写采莲人的歌声惊破了梦中聚首的鸳鸯美梦,只好深夜独卧江楼,不禁思绪滚滚,热泪潸潸,伤心莫唱南朝旧曲。这委婉地写出了男婚女恋、独梦相思之情,而且把相思的一往情深的情人之恋、故土之思、亡国之痛、兴亡之叹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作品的思想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曲虽然在极小的篇幅内容却纳入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在于作品含蓄委婉的表现方法,使得全曲有了异乎寻常的内涵和表现力,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手法,有着咀嚼不尽的余味。
王沂孙是一个善于状物的词人,在他的笔下,无论梅花、春水、柳或落叶,都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词之开篇,由“柳”字带起,点出“春水”。“柳下碧粼粼”,杨柳阴下,春水溶溶,绿波荡漾,清澈澄明。接下二句,“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由“粼粼”二字唤出,写水中杨柳之倒影。“曲尘”原是酒曲上所生一种菌,色嫩黄,用以比喻新柳之色,形象生动。吴文英《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即有“曲尘忧沁伤心水”之句。上面三句,从静处着笔,言柳言水,色彩分明。“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二句转换角度,从动态落墨,再绘春水。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中有:“银塘泻清溜。”上句即从此中化出,换“泻”为“满”,更显生动。清澈的水流注满银色池塘,徐徐春风温暖和煦,拂过水面,兴起波纹层层。着一“遍”字,言波纹之多之广。以上五句,描摹春水,写景如画,如在目前。
“别君南浦”以下至上片结句,词笔转入追忆,亦围绕“春水”而展开。“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二句追溯昔日离别情事。当日南浦相送,与君别离,尚记得翠眉照影,映在清浅水波之中。“翠眉照影”,一语双关:一方面指人,取陆游《重游沈园》诗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三句之意,言闺中女子惜别形象,凝伫水边,目送舟行;另一方面是指杨柳,呼应开头,王沂孙的另一首词《醉落魄·小窗银烛》即有“垂杨学画蛾眉绿”之句。新柳之于女子,共此离别悲感,意境优美,迷离而深广。“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二句紧承“别君”而来,推想闺中女子之相思。南浦一别,音容渺茫。春去春来,重新来到分别之地,眼见春水新涨,层波荡漾,昔日旧影难寻,前迹全迷,惟有几片落花,漂流在水上。闺中女子触景伤怀,一时之间生出许多哀伤与感叹,此处之绿水暗比相思,绵远而悠长。加以“残红几片”,词情摇曳生姿。
词的下片换头处笔势回转,仍写眼前春水,描绘出一幅清新鲜活的生动画面。“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春水像葡萄酒的色泽,加上水面轻鸥正拍打翅膀飞,还杂着翩翩乳燕,整幅画境自然活泼,满孕生机。“新”、“轻”、“小”三字,下得轻盈纤巧,富有灵性。“帘影”以下,词人复从对方着笔,点染相思情状,仍然紧扣“春水”主题。“帘影蘸楼阴”词人着一“蘸”字,暗示了春水之清澈。词中言“楼阴”、“帘影”映照水中,实则点出楼上闺中女子,故而言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此二句与周邦彦《还京乐·禁烟近》词中有“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王词词意缠绵,周词则笔势奔放。这几句句句有水,以水写相思,语意通,而字又不显重复。
“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薠花怨。”“沧浪一舸”遥应“别君南浦”,补写离别送行。江水苍茫,人随“断魂舟远去。“蘋花怨”即闺怨,着一“重”字,于言外传出女子望穿秋水的深情。“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末尾二句以女子怨怼之语作结,收束全词。采蘋之人失望日久,又目睹汀州幽泾中,鸳鸯在此歇息,成双成对,致使满腔愁情难以排解。进而女子心生埋怨:远行在外,有谁肯想着家中“湔裙”之人。“湔裙”也是点出春水的。“远”字明写空间之遥远,暗写彼此间阻之悲苦。“沧浪一舸”起到末尾,都是写想象中妻子对自己的望断秋水而不得见的幽怨。
全词一字不提春水,但句句贴切春水,写来不粘不脱,纵收联密,不但直接为春水涂色,回忆处也都是春水画境,而且是有生活画、风俗画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