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¹²(bì)³,锡(cì)(zhǐ)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¹⁰(mí)¹¹于尔邦,维王其崇¹²之。
译文: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注释:¹烈:武功。一说“光明”。²文:文德。³辟公:指助祭诸侯。⁴锡:赐。⁵兹:此。⁶祉:福。⁷惠:爱。一说“顺”。⁸无疆:无穷。⁹保:守住。¹⁰封:大。¹¹靡: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¹²崇:立。一说“尊重”。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念兹戎¹功,继序²其皇³之。无竞人,四方其训之。不(pī)显维德,百辟(bì)其刑之。於(wū)¹⁰,前王¹¹不忘!
译文: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注释:¹戎:大。²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³皇:光大。⁴竞:强。一说“争”。⁵维:于。⁶训:服从。一说“效”。⁷不:通“丕”,大。⁸百辟:众诸侯。⁹刑:通“型”,效法,模范。¹⁰於乎:叹词。¹¹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周颂·烈文》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全诗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抚与约束之意分为两层:前四句和后九句。前四句是以赞扬诸侯的赫赫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可以说臻于极致: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而祭祀时周王肯定子功绩,感谢子为建立、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使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只让诸侯怀感激之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诸侯生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领起,这个“无”通“毋”,释“不要”,为具强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词,使文气从赞扬急转为指令,文意则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用了两个这样的“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百辟子刑之”,更是必须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之德,却又隐含不要忘记先王曾伐灭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点出“君臣”二字,含义却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这么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49-651

lièwén

míng xiānqín 

lièwéngōng zhǐ huìjiāng sūnbǎozhī fēngěrbāng wéiwángchóngzhī 
niànrónggōng huángzhī jìngwéirén fāngxùnzhī xiǎnwéi bǎixíngzhī  qiánwángwà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注释

烈:武功。一说“光明”。

文:文德。

辟公:指助祭诸侯。

锡:赐。

兹:此。

祉:福。

惠:爱。一说“顺”。

无疆:无穷。

保:守住。

封:大。

靡:累,罪恶。一说“封”指专利敛财,“靡”指奢侈。

崇:立。一说“尊重”。

戎:大。

继序:继承祖业。序,通“叙”,业。

皇:光大。

竞:强。一说“争”。

维:于。

训:服从。一说“效”。

不:通“丕”,大。

百辟:众诸侯。

刑:通“型”,效法,模范。

於乎:叹词。

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鉴赏

  《周颂·烈文》对诸侯具有安抚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全诗共十三句,不分章,可按安抚与约束之意分为两层:前四句和后九句。前四句是以赞扬诸侯的赫赫功绩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种赞扬可以说臻于极致:不仅赐予周王福祉,而且使王室世世代代受益无穷。助祭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功臣,被邀来助祭本身就是一种殊荣,而祭祀时周王肯定其功绩,感谢其为建立、巩固周政权所作的努力,使诸侯在祭坛前如英雄受勋,荣耀非常,对周王室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但是,周王为君临四海的天子,对诸侯仅有安抚,只让诸侯怀感激之情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对诸侯加以约束,使诸侯生敬畏之心。后九句以“无”领起,这个“无”通“毋”,释“不要”,为具强烈感情色彩的祈使词,使文气从赞扬急转为指令,文意则由安抚转为约束。七句中用了两个这样的“无”,以断然的语气,训诫诸侯必须遵从;“百辟其刑之”,更是必须效法先王的明确训令;而“前王不忘”似乎只是训诫诸侯不要忘记先王之德,却又隐含不要忘记先王曾伐灭了不可一世的商纣,成王也在周公的辅佐下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即不要忘记周王室具有扫荡摧毁一切敌对势力的雄威。

  后九句的指令、训戒,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正名。《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段话中所说的君臣名分,与《周颂·烈文》这首诗所表达的完全一致。后者虽然没有点出“君臣”二字,含义却更加深刻:诸侯的功绩再大,也不过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并且仍要一如既往这么做下去;周王的号令诸侯,乃是行君临天下的威权,并将绵延至子孙万代。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49-651
创作背景

  在武王革命中助战的诸侯受到分封,同时也享有周王室祭祀先王时助祭的政治待遇,《周颂·烈文》便是这种情况的一个记录。《毛诗序》说:“《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其作者可能是周成王姬诵或周公姬旦。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6-747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49-651
猜您喜欢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曰¹至渭(wèi)阳。何以赠之?路车²乘黄。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
注释:¹曰:发语词。²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我送舅氏,悠悠¹我思²。何以赠之?琼(qióng)(guī)³玉佩。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
注释:¹悠悠:思绪长久。²我思:自己思念舅舅。一说送舅舅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³琼瑰:玉一类美石。

  此诗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的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可能是妙手偶得,也可能是刻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9-260

wèiyáng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sòngjiùshì yuēzhìwèiyáng zèngzhī chěshènghuáng 
sòngjiùshì yōuyōu zèngzhī qióngguīpèi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lián)¹收宝镜²,云锦³红涵(hán)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shēng)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译文: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苍璧;湖中太阳、恰似香奁收宝镜;荷花相次开去、仿佛云锦初织构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鸟在空中上下飞舞,鱼在水里游动吐泡,鱼鸟已习惯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与友人豪饮,突然聚焦在“一饮千石”的友人身上。
注释:¹香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²宝镜:借喻太阳。³云锦: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横湖诗》:“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遥想处士¹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²伯。茅舍疏篱(lí)今在否,松竹已非畴(chóu)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译文:遥想林逋那段风流的生活,现在鹤随人去。林逋死后,上升仙界成为飞仙之长。茅舍疏散的篱笆现在还是那里吗?松竹已经没有昔日的景色了。不禁感慨当年,望湖楼看到水天一色的景色。醉中休问,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期待的情人。
注释:¹处士: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号西湖处士。²飞仙:《十洲记》:“篷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是吟咏杭州西湖的词。此词把自然美与人物美融合在一起来写。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吟咏西湖美景。开头三句写雨打新荷的声音。荷而曰新,风而曰晚,点明游湖时是初夏的一个傍晚;顶风冒雨,不嫌其烦,反觉雨打新荷“声乱明珠苍避”,悦耳动听,其游兴之高可想而知。“谁把”二句写雨过天晴,苍日西沉,满天云霞倒映湖中。碧水彩霞,相映成趣。“苍涵湖碧”四字,色彩对比鲜明,西湖湖光山色之美便隐寓其中了。“飞鸟”三句写鱼鸟追逐游船的场景。“翻”“吹”二字用得特别好。“翻”,言鸟在空中上下飞舞;“吹”谓鱼在水里游动吐泡。“惯趁笙歌席”鱼鸟己习惯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这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它不仅表现出西湖的自然美,而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坐中”二句上承“空歇席”写与友人豪饮。这既点出游兴之豪,又由今人之豪联想古人之逸,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对林逋的回忆。

  词的下片缅怀西湖名士。林逋少孤力学,刻志不仕,结庐西湖孤山,逋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蓄鹤。有鹤妻梅子之称,其咏梅诗尤负盛名。“遥想”三句,描述的就是林逋的这段生活。“遥想”二字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过片用“遥想”一样,可以说是思接千载,有力地振起了全词。彭孙遹《金粟词话》说:“林处士鹤妻梅子,可称千古高风矣。”这也许就是此词所说“处士风流”的含义。“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是说林逋死后,不仅上升仙界,而且成为飞仙之长,这和称李白为谪仙人,说石曼卿死后成仙主芙蓉城一样,说明其人不凡。林逋是这样一个风流人物,总会让人怀念林逋。“茅舍”二句写林逋故居己不可见,松竹也非畴昔可比。给人一种人去楼空之感。“欲说”三句宕开一笔,写云与水。和上片“云锦苍涵湖碧”相照应,谓人已不见,物也不存,只有闲话当年望湖楼下,云水忽上忽下,变幻不定的情景了。“醉中”二句收合并映带“看公”二句,意谓尽情饮酒。您意游湖,不必去想桃根桃叶的故事,并以桃叶反衬林逋,缴足了“遥想处士风流”之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中国书店,2006-01:第34页-第37页
2、 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2页-第13页

niànjiāo··西rényùn--xīn

wǎnfēngchuīzhànxīnshēngluànmíngzhūcāngshuíxiāngliánshōubǎojìngyúnjǐnhónghánfēiniǎofānkōngyóuchuīlàngguànchènshēngzuòzhōngháokàngōngyǐnqiānshí

yáoxiǎngchùshìfēngliúsuírénlǎozuòfēixiānmáoshěshūjīnzàifǒusōngzhúfēichóushuōdāngniánwànglóuxiàshuǐyúnkuānzhǎizuìzhōngxiūwènduànchángtáoxiāo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译文:独悬天波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¹
译文: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
注释:¹绮逾依:(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未缺¹空山静,高悬列宿²稀。
译文:夜波明月高悬,照耀着幽深寂静的山林。夜波中月光皎洁,群星稀疏。
注释:¹未缺:指月圆。²列宿:指众星。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译文: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

yuèyuán

 tángdài 

yuèdānglóumǎn hánjiāngdòngfēi 
wěijīndìng zhào 
wèiquēkōngshānjìng gāoxuánlièxiù宿 
yuánsōngguì wàngòngqīnghuī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敛屦(jù)¹入寒竹,安禅²过漏声³
译文:放轻脚步缓缓的踏过寒竹林,打坐修禅只能听到那铜壶水滴滴落的声音。
注释:¹敛屦:犹摄足。踮起足走路,表示敬肃。²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³漏声:铜壶滴漏之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译文:高高的松树上落下颗颗松果,那深井的水面也慢慢凝结成冰。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罢磬(qìng)¹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译文:磬声停罢屋外的树枝仍在随风而动,悬挂的烛灯将那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屋舍映照的格外温暖明亮。
注释:¹罄: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何当¹招我宿,乘月²上方³行。
译文:什么时候邀请我于你那里留宿,让我也好沐浴着月色感受万物静寂与内心的平静。
注释:¹何当:犹何日何时。²乘月:即为沐浴着月光之意。³上方: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dōngqīnglóngyuángōng--lángshìyuán

liǎnhánzhúānchánguòlòushēng

gāosōngcánziluòshēnjǐngdònghénshēng

qìngfēngzhīdòngxuándēngxuěmíng

dāngzhāo宿chéngyuèshàngfāngxíng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准拟(nǐ)¹今春乐事浓²,依然枉(wǎng)³一东风
译文: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注释:¹准拟:预料,满以为。²浓:多。³枉却:辜负。⁴东风:春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年年不带看花眼¹,不是愁中即病中
译文: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注释:¹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2、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51

shāngchūn

yángwàn sòngdài 

zhǔnjīnchūnshìnóng ránwàngquèdōngfēng 
niánniándàikànhuāyǎn shìchóuzhōngbìng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