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陟彼北山,言¹采其杞(qǐ)²。偕(xié)³子,朝夕从事。王事靡(mǐ)(gǔ),忧我父母
译文: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北山,一颗颗采撷着红红的枸杞。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士子,每天起早拉晚忙得不停息。国君家的公事无尽又无休,最忧心无闲问候父母起居!
注释:¹言:语助词。²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³偕偕:健壮貌。⁴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⁵靡盬:无休止。⁶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
(pǔ)¹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bīn)²,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³
译文: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可叹那大夫分配劳役不公,唯独让我为国事如此劳苦!
注释:¹溥:古本作“普”。²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³贤:多、劳。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四牡(mǔ)¹彭彭²,王事傍(bàng)³。嘉我未老,鲜(xiǎn)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译文:四匹雄壮的马儿奔走蹚蹚,我为国君公事不停地奔忙。国君忙不迭赞我宝刀未老,啧啧称赞我正当年富力强。我自我感觉也是膂力正壮,尽心尽力地奔波经营四方。
注释:¹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²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³傍傍:急急忙忙。⁴鲜:称赞。⁵方将:正壮。⁶旅力:体力。旅通“膂”。⁷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燕燕¹居息²,或尽瘁(cuì)³事国;或息偃(yǎn)在床,或不已于行(háng)
译文:但我看到有的人静享安乐,有的人鞠躬尽瘁操劳国事;有的人安睡在床高卧不起,有的人奔波不停劳作不止。
注释:¹燕燕:安闲自得貌。²居息:家中休息。³尽瘁:尽心竭力。⁴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⁵不已:不止。⁶行:道路。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不知叫号(háo)¹,或惨惨²(qú)³;或栖(qī)(yǎn)仰,或王事鞅(yāng)
译文:有的人不闻不问百姓号叫,有的人勤政不息忧心烦恼;有的人早睡晚起高枕无忧,有的人忙于国事长期操劳。
注释:¹叫号:呼号。毛传:“叫呼号召。”²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³劬劳:辛勤劳苦。⁴栖迟:休息游乐。⁵鞅掌:事多繁忙,烦劳不堪的样子。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或湛(dān)¹乐饮酒,或惨惨畏咎(jiù)²;或出入风议³,或靡事不为
译文:有的人完全沉溺饮酒作乐,有的人谨小慎微不敢承担;有的人出来进去高谈阔论,有的人忙里忙外万事都干!
注释:¹湛:同“耽”,沉湎。²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³风议:放言高论。⁴靡事不为:无事不作。

  《小雅·北山》这首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嘉我未老”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从而暴露了不合理的等级社会的不平等事实及其不合理性。在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没有评论,也没有抒发感慨。通过鲜明的对比,读者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多让读者去体味涵咏,不必直写。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这是“妙笔”。

  唐韩愈的著名长篇五言古诗《南山》,其中有两段,一段连用十九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另一段连用三十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都是两句一对比。很明显,韩愈借鉴了《小雅·北山》的这种手法。但是,韩愈的诗未免过于铺陈繁富,如沈德潜所批评:“然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段。”比较而言,韩愈诗不如《小雅·北山》情切而明晰。

  第五章首句“或不知叫号”,现代学者多释为“呼叫号哭”,译释为“人间烦恼”(余冠英)、“悲号”(金启华)、“人叫号”(袁梅)、“放声大哭”和“民间疾苦”(程俊英)等等,多是说这位大夫听不到人民痛苦的怨诉或号哭。这样来译释,多少感到突兀、牵强,不很圆融。“叫号”一词,毛传解为:“叫呼号召。”孔疏解为:“叫号,连绵字……叫呼号召四字同义也。”傅恒等《诗义折中》解为:“耳不闻征发之声。”吴闿生《诗义会通》解为:“叫号,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解为:“不知道有号召。”这些解释比较接近原义。照这样解释,诗中这位悠然自适、贪杯耽乐的大夫,根本不闻不问朝廷的征发呼召,除了吃喝玩乐睡大觉,就是闲聊扯淡。这个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诗经》的注疏遗产很丰富,有些旧注并没有错,不必曲为新说。

  这篇诗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等级森严、任人唯亲的宗法等级制度,必然造成如《小雅·北山》诗中所描写的上层的腐败和下层的怨愤,统治阶级这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必将是内部的涣散、解体以至灭亡。所以,清高宗敕撰的《诗义折中》也强调说,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诗中暴露的一些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39-443

běishān

míng xiānqín 

zhìběishān yáncǎi xiéxiéshì zhāocóngshì wángshì yōu 

tiānzhīxià fēiwáng shuàizhībīn fēiwángchén jūn cóngshìxián 

bāngbāng wángshìbàngbàng jiāwèilǎo xiānfāngjiāng fānggāng jīngyíngfāng 

huòyànyàn huòjìncuìshìguó huòyǎnzàichuáng huòháng 

huòzhījiàoháo huòcǎncǎnláo huòchíyǎnyǎng huòwángshìyāngzhǎng 

huǒdānyǐnjiǔ huòcǎncǎnwèijiù huòchūfàng huòshìwé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北山,一颗颗采撷着红红的枸杞。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士子,每天起早拉晚忙得不停息。国君家的公事无尽又无休,最忧心无闲问候父母起居!

你看广褒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可叹那大夫分配劳役不公,唯独让我为国事如此劳苦!

四匹雄壮的马儿奔走蹚蹚,我为国君公事不停地奔忙。国君忙不迭赞我宝刀未老,啧啧称赞我正当年富力强。我自我感觉也是膂力正壮,尽心尽力地奔波经营四方。

但我看到有的人静享安乐,有的人鞠躬尽瘁操劳国事;有的人安睡在床高卧不起,有的人奔波不停劳作不止。

有的人不闻不问百姓号叫,有的人勤政不息忧心烦恼;有的人早睡晚起高枕无忧,有的人忙于国事长期操劳。

有的人完全沉溺饮酒作乐,有的人谨小慎微不敢承担;有的人出来进去高谈阔论,有的人忙里忙外万事都干!

注释

言:语助词。

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

偕偕:健壮貌。

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

靡盬:无休止。

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

溥:古本作“普”。

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陆四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

贤:多、劳。

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

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

傍傍:急急忙忙。

鲜:称赞。

方将:正壮。

旅力:体力。旅通“膂”。

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燕燕:安闲自得貌。

居息:家中休息。

尽瘁:尽心竭力。

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

不已:不止。

行:道路。

叫号:呼号。毛传:“叫呼号召。”

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

劬劳:辛勤劳苦。

栖迟:休息游乐。

鞅掌:事多繁忙,烦劳不堪的样子。

湛:同“耽”,沉湎。

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

风议:放言高论。

靡事不为:无事不作。

鉴赏

  《小雅·北山》这首诗着重通过对劳役不均的怨刺,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朽和下层的怨愤,是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诗的前三章陈述士的工作繁重、朝夕勤劳、四方奔波,发出“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怨愤。“嘉我未老”三句典型地勾画了大夫役使下属的手腕,他又是赞扬,又是夸奖,活现了统治者驭下的嘴脸。

  后三章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十二句接连铺陈十二种现象,每两种现象是一个对比,通过六个对比,描写了大夫和士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大夫成天安闲舒适,在家里高枕无忧,饮酒享乐睡大觉,什么征发号召不闻不问,吃饱睡足闲磕牙,自己不干,谁干却去挑谁的错,说谁的闲话。士却被这样的大夫役使,他尽心竭力,奔走不息,辛苦劳累,忙忙碌碌,什么事都得去干,还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错,被上司治罪。这样两种对立的形象,用比较的方式对列出来,就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从而暴露了不合理的等级社会的不平等事实及其不合理性。在对比之后全诗戛然而止,没有评论,也没有抒发感慨。通过鲜明的对比,读者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多让读者去体味涵咏,不必直写。所以,吴闿生《诗义会通》评论这是“妙笔”。

  唐韩愈的著名长篇五言古诗《南山》,其中有两段,一段连用十九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另一段连用三十个以“或”字起句的句子,都是两句一对比。很明显,韩愈借鉴了《小雅·北山》的这种手法。但是,韩愈的诗未免过于铺陈繁富,如沈德潜所批评:“然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段。”比较而言,韩愈诗不如《小雅·北山》情切而明晰。

  第五章首句“或不知叫号”,现代学者多释为“呼叫号哭”,译释为“人间烦恼”(余冠英)、“悲号”(金启华)、“人叫号”(袁梅)、“放声大哭”和“民间疾苦”(程俊英)等等,多是说这位大夫听不到人民痛苦的怨诉或号哭。这样来译释,多少感到突兀、牵强,不很圆融。“叫号”一词,毛传解为:“叫呼号召。”孔疏解为:“叫号,连绵字……叫呼号召四字同义也。”傅恒等《诗义折中》解为:“耳不闻征发之声。”吴闿生《诗义会通》解为:“叫号,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解为:“不知道有号召。”这些解释比较接近原义。照这样解释,诗中这位悠然自适、贪杯耽乐的大夫,根本不闻不问朝廷的征发呼召,除了吃喝玩乐睡大觉,就是闲聊扯淡。这个形象是比较丰满的。《诗经》的注疏遗产很丰富,有些旧注并没有错,不必曲为新说。

  这篇诗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等级森严、任人唯亲的宗法等级制度,必然造成如《小雅·北山》诗中所描写的上层的腐败和下层的怨愤,统治阶级这种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必将是内部的涣散、解体以至灭亡。所以,清高宗敕撰的《诗义折中》也强调说,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诗中暴露的一些现象,在今天的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39-443
创作背景

  周代社会和政权是按严密的宗法制度组织的,士属于最低的阶层,在统治阶级内部处于最受役使和压抑的地位。《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这个阶层的辛劳和痛楚,抒发他们的苦闷和不满,从而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关系的深刻矛盾。《小雅·北山》即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487-490
猜您喜欢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
译文:不要以为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思乡断肠,川中的美女身段窈窕,肌肤似雪,玉指纤纤,浑身散发着馨香。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译文:美人最美的地方就是气质,周身都笼罩着动人的风韵,比剑时,取胜的关键往往靠的是持剑人眼里的杀气。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
译文:那美人一舞,柔软的姿态更胜江边的柳枝,腰肢纤细,堪比小蛮,我迫不及待想要跟她说话,连那如珠玉般动听的歌声都不想听下去了。
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虽然不似王孙¹女,解爱临邛卖赋郎²
译文:只可惜你不像卓文君那样大胆,邂逅司马相如之后敢与之私奔。
注释:¹王孙:卓王孙,卓文君之父。²卖赋郎:司马相如。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译文:锦囊虽然很香但是还少了佩兰这味香料,一个人若想要十全十美也着实不易。
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译文:我还沉浸在自己刚才做的梦里面,看看窗外天还未明,昨晚涂的胭脂已经掉落,你的肌肤上还有未干的香汗。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译文:我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如刚刚绽放的桃花,翦水秋瞳,眼眸明丽,眼神清澈,顾盼生辉。
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自嗟¹此地非吾土,不得²如花岁岁看。
译文:只可惜我不能永远待在这里,每天欣赏你如花般美丽的容颜。
注释:¹自嗟:自己嗟叹、叹息。²不得:不能;不可。

yǒuzèng--cuījué

dàozhuāngchéngduànchángfěnxiōngmiánshǒubáiliánxiāng

yānfēndǐngshàngsāncéng绿jiànjiémóuzhōngcùnguāng

shèngliǔzhīyāogèngruǎnxiánzhūguànyóuzhǎng

suīránshìwángsūnjiěàilínqióngmàiláng

jǐnfēnfāngshǎopèilánfēngliúquánzhànshìjūnnán

xīnxiǎomèngchuāngyóuànfěnluòxiānghànwèigàn

liǎngliǎnyāotáocóngjìngmóuchūnshuǐzhàorénhán

jiēfēihuāsuìsuìkàn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天阔云高,溪横¹水远,晚日寒生轻晕(yùn)²。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³掩、莺(yīng)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yōng),起来韶华都尽。
译文:天宇广阔,白云高浮,清溪在前,流水去远,傍晚的太阳在寒冷的空气中蒙上一层轻晕。无人的台阶静悄悄地,杨花也逐渐稀少了。大红门关闭着,黄莺的叫声听去还很稚嫩。我后悔匆匆忙忙地就让清明节过去了,便赶紧去观赏余留下来的花朵,但也已经成了内心的憾恨。却又接连好几天天气都阴沉沉的,从白天到夜晚,人都感到懒洋洋的,十分倦困,等我再起来去看,大好春光都已完结了。
注释:金明池: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另作“夏云峰”,并题日:“伤春”。有人认为“伤春”之题可能并不太符合原作意,应是后人所加。¹溪横:溪水横在眼前。²轻晕:指淡淡的光圈。³朱门:红颜色的门。⁴旋:很快的、不久。⁵连宵:从白天到晚上。宵:夜。⁶慵困:懒散困倦。⁷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代无限春光。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怨入双眉闲斗损¹。乍²品得情怀,看承³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yīng)花,东风不住,也则¹⁰眼前愁闷。
译文:怨恨进入双眉,眉头总是紧蹙,只是白白地折磨自己。我忽然对这种情怀有所领悟,仔细想来,还十分亲切。人们深深地表示失望,无非是自己有所期求;懒懒地精神不振,必不好意思被人追问。你哪里知道只有幻梦里才有蓬莱仙境,等到把你留恋的一点余香都忘个干净,自然会时时传给你美好的音信。否则你即使能留得住黄莺和鲜花,只要东风不停,也依然会让你的眼前充满愁绪和烦闷。
注释:¹闲斗损:空对煞。损:甚,十分的意思。意谓终日双眉紧锁。²乍:恰、正当。³看承:特别看待。⁴全近:非常亲近。全,副词,甚或很的意思。⁵深深态:深深失望的样子。⁶自许:自我有期许。⁷厌厌:通“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⁸争知道:即怎知道。⁹蓬莱:喻仙境,指与恋人相会处。¹⁰也则:依然。

  通常认为这首词为伤春之作。惜春伤春是历代词的传统题材,留下的佳篇汗牛充栋,僧挥的这首《金明池》即为其一,被选编进《宋词三百首》。全词基调哀婉,上片主描景,下片主抒情,行文多有绮语;而作者又为僧人,词作别有一种情趣。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上片首句一气连用了三个境界开阔的短句,一反伤春词细腻入文的模式,起笔突崛。三个远景,如果只从单个分开细看,纯粹只显豪阔苍远的境界,于伤春主题并不切合,但一经组合排列,哀氛就透过词句四处弥漫,奠定了全词“伤”的基调。起笔突崛而又不显唐突、违拗,且自有新意,正是这首词入文的妙处。

  “闲阶静、杨花渐少,朱生掩、莺声犹嫩”,这是近景,与首句远近结合,成一画境。首句奠定了词意的气氛基调,但并不能判断句中所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季节,这第二句作者点明了是暮春时节。“闲阶静,杨花少,朱生掩”,是目之所及的视觉感受,莺声嫩则为听觉感受,这几个“冷色调”意象的有机叠砌,予人幽深、凄切的感觉。然而,作者并未让这些意象营造的感觉如滔滔江水一放到底,一览无遗,而是且放且收,“莺声犹嫩”,一个“犹”字,恰如其分地把前头的表达“收”了起来。但不是单为了收而收,是为了接下去能更好地放。虽然莺声“犹”嫩,但也不能再“嫩”很长日子了。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此句既是前面景的描绘后的情的流露,也是“莺声犹嫩”收了之后的续放。时光易流,一过了清明,各种各样的花儿,就都陆续委地凋谢了,丛中和枝头只疏疏落落地留了一点儿残英。到这时,莺声已老,不再嫩了;可见“犹”得短暂、无奈。“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这句是接前句的深延。几天前还有若有若无的遗留的花儿,可忽忽几日,稍没注意,一下子就只剩满目绿肥,些许瘦红也难觅了。

  上片主描景,景中时也露情,下片主抒情,全为伤春心事。“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写的是春愁怨情。怨入双眉,思量甚苦,皆因春去无情。“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写的是怨态,情动于衷而形于表。因春去而心怨,因心怨而神形缱绻。“深深态”两句是女子自怜自爱、自怨自艾的情态,大有美人惜春迟暮之感。“深深态”和“厌厌意”二词运用对比,将女子愁绪满怀的怨态和因春去精神萎靡的无力之状形象描写出来,读之令人感同身受,心怀大动。 [4]

  末句“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是全词最堪回味处。心怨源于春逝,这里却说即使莺声和花香留住了,仍还是愁绪难遣。原来春去仅是引子,最伤心处,并非春天美景消逝,而是时间老去人老去——春天可以再来,人却难以再少。无言之伤,尽在其中矣。

  此首伤春之词,却出自诗僧笔下,可见其性情坦荡,不拘礼法。上片阶静生掩,美人春睡。杨花渐少,莺声犹嫩,正是暮春景象。睡起方识春色已阑,幽恨遂油然而生。下片因惜眷而自怜,因伤春而厌厌。这首词把年轻女子的多情与娇羞写得十分动人,她有些慵懒,有些感伤,有些哀怨,也有些甜蜜。一个感情真挚、热烈而又羞涩矜持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纸上。 [1]  [5]

  有观点认为下阕以“怨入双眉闲斗损”句过片,承上阕末意,也补足了人对春光去尽的反映。一“闲”字、一“损”字,暗暗透露作者对这种伤春怨情的保留态度。以下渐渐转出真意:先用“乍品得”二句过渡,语极委婉。这两句真像耐心布道者的口吻。“深深态”二句,又忽作狮子吼,将悔憾怨恨种种情怀之实质一语道破:自我期许太多,就难免不深深作态;羞于向人吐露,才必定会恹恹不振。“怎知道”以下又如佛手指点迷津。从正反两面说去:想闻得好“音信”,关键在于“忘了余香”,不必有所留恋,这是从正面说;若总想“留得莺花”,执迷不悟,那只会招来“愁闷”,自堕苦海,这是从反面说。禅理而能入词,又说得如此有诗趣、理趣,实属不易。

参考资料:
1、 上强邨民编.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42-344

jīnmíngchí ·tiānkuòyúngāo

zhòngshū sòngdài 

tiānkuòyúngāo héngshuǐyuǎn wǎnhánshēngqīngyūn xiánjiējìng yánghuājiànshǎo zhūményǎn yīngshēngyóunèn huǐcōngcōng guòquèqīngmíng xuánzhànfāng chéngyōuhèn quèyīnchén liánxiāoyōngkùn láisháohuádōujìn 
yuànshuāngméixiándòusǔn zhàpǐnqínghuái怀 kànchéngquánjìn shēnshēntài fēi yànyàn zhōngxiūrénwèn zhēngzhīdào mèngpénglái dàiwàngliǎoxiāng shíchuányīnxìn zòngliúyīnghuā dōngfēngzhù yǎnqiánchóumēn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
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这是诗人与王维等同游蓝田辋川时所作,王维有《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感化寺”,故址在今陕西蓝田县。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首句点明禅院位置,暗示昙兴上人远避闹市、静居山林的品德。“灞陵”,汉文帝陵墓,在西安市东郊,与蓝田相接,灞水从此流过,风景十分优美。昙兴上人山院并不在灞陵,但作者有意指出“灞陵边”,旨在从总体上勾画禅院优美的地理位置。次句引出昙兴上人,他于此安居习禅,远避尘世,将近10年,足见他雅洁高爽的情怀。首二句人地双关,看似率易,但平中见奇、直中见曲,自然逗起下文。

  “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切合 “游”字,逐层描绘山院清幽雅静的风景。进入禅院,但见丛竹阴翳、竹间曲径回绕,幽趣逸人。黄昏,殷盛的主人留下客人在院中共坐,静听山泉。此时,落日斜照,空旷的树林中洒满晚霞,鸟雀在林间自由飞翔,时而发出清脆欢快的啼鸣。鸟鸣声与远处的山泉声相交映,使山院显得格外幽静恬美,人置身其间也觉得十分闲逸。这四句笔法变化有致: “留客”句,景中有人,它包含了宾主洒脱闲逸的情趣,与凡俗留客宴饮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一种淡雅淳朴的人生境界; “鸟啭”句以动显静,与王维“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同一境界; “心闲”句,以物观我,借鸟之闲映衬自己情之闲、心之淡,表现出一种心静神怡、物我一体的禅趣。作者通过这种灵活多变的笔法,勾画了他们游寺的基本内容,显示了诗人的感情倾向。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点明游山寺的主旨。从前六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诗人一开始即以一种羡慕的心情去感受禅院的一切,院中的竹径、远处的山泉、林间的飞鸟、天边的落日,对他都那样亲切、那样自然,使他对尘世的一切都产生了厌恶和幻灭感,人间的功名算什么呢? 除了劳生伤神还有何益? 在禅院中诗人仿佛摆脱了一切心理束缚,找到了一个自由纯真的自我。诗人悟了、超脱了,终于说出了心中的宿愿—— “从此愿栖禅”。

  全诗笔法细腻,景致幽雅,情趣生动,意脉贯通,堪与王维诗相匹。

yóugǎnhuàtánxìngshàngrénshānyuàn--péi

yuǎnlíngbiānānxiàngshíniánmén穿chuānzhújìngliútīngshānquán

niǎozhuànshēnlínxīnxiánluòzhàoqiánmíngjìngcóngyuànchán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将军发白马¹,旌节度黄河。
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注释:¹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箫鼓聒(guō)川岳,沧溟(míng)涌涛波。
译文: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武安有振瓦¹,易水无寒歌²
译文: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聒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注释:¹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²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hé)(hū)(tuó)¹
译文: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注释:¹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扬兵猎月窟¹,转战略朝那²
译文: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注释:¹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²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倚剑登燕然¹,边烽列嵯(cuó)(é)
译文: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注释:¹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¹多。
译文: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注释:¹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jí)¹金戈。
译文: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¹戢:收藏兵器。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bái--bái

jiāngjūnbáijīngjiéhuáng

xiāoguāchuānyuècāngmíngyǒngtāo

ānyǒuzhènshuǐhán

tiěruòxuěshānyǐnliútuó

yángbīnglièyuèzhuǎnzhànlüècháo

jiàndēngyànránbiānfēngliècuóé

xiāotiáowànwàigēngzuòyuánduō

sǎoqīngbāojīn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迁善: 皆是术也。
天有过¹乎?有之。陵历斗蚀²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jié)(sè)是也。天地举³有过,卒不累(lèi)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¹⁰不能无过,卒不害¹¹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¹²思庸¹³,孔子曰勿惮(dàn)¹⁴改过,扬雄¹⁵贵迁善¹⁶: 皆是术¹⁷也。
译文:上天有过错吗?有的,日月星辰在运行中产生的各种天体现象就是。大地有过错吗?有的,山陵崩塌、河流干枯淤塞就是。上天大地都有过错,但最后也不妨碍他们覆载万物,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天地善于恢复常态。人生存于天地之间,不可能没有过错,但最后不妨碍他成为贤圣,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善于恢复常态。所以太甲思考正常之道。孔子说:“不要害怕改正错误。”扬雄以以迁善为贵,都是这个道理。
注释:原:一种论说文体。主要是对事物的本琢进行探究和讨论。¹过:过失,过错。²陵历斗蚀:冲犯、遭遇、撞击、亏损。指日月星辰在运行中产生的各种天体现象。³举:全,都。⁴卒:最终。⁵不累:不连累、拖累。⁶覆:盖,泽被。⁷载:承载。⁸善复常:关于恢复常态。⁹介:在两者之间。¹⁰固:固然,本来。¹¹害:妨害,妨碍。¹²太甲:商汤的嫡长孙,是商朝的第四位君主。¹³思庸:思考正常之道。¹⁴惮:害怕,畏惧。¹⁵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¹⁶贵迁善:以迁善为贵。¹⁷术:方法,道理。
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灵,人固备而有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则废。一日咎前之非,沛然思而行之,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顾曰:“非其性”,是率天下而戕性也。
¹之朋²,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³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疑世¹⁰也。”夫岂知言¹¹哉?天播¹²五行¹³于万灵¹⁴,人固¹⁵备而有¹⁶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¹⁷则废。一日咎(jiù)¹⁸前之非¹⁹,沛(pèi)²⁰思而行之,是失而复²¹得,废而复举²²也; 顾²³曰:“非其性”,是率²⁴天下而戕(qiāng)²⁵性也。
译文:我的朋友,有错误而能悔过,悔过后而能改正的,人们会说:“还是原来的行事罢了。现在的行事与原来的行事不一样,并非他的本性,是他粉饰外表来迷惑世人而已。”这难道是有见解的言论吗?
注释:¹予:我。朋²:朋友。³向:过去,从前。⁴从事:行事,办事。⁵云尔:而已。罢了。⁶弗类:不相类,不相同。⁷性:本性。⁸饰表:粉饰外表。⁹以:来,用来。¹⁰疑世:疑惑、欺骗世人。¹¹知言:有见识的言论。¹²播:播种,赋予。¹³五行:指仁、义、礼、智、信五常。¹⁴万灵:万物的灵长,指人类。¹⁵固:固然,本来。¹⁶备而有:具备而拥有。¹⁷行:施行、践行。¹⁸咎:怪罪,这里指反省。¹⁹前之非:以前的过失。²⁰沛然:迅速的样子。²¹复:又,重新。²²举:兴起。²³顾:表示轻微的转折。²⁴率:率领,带领。²⁵戕:戕害,杀害。
且如人有财,见篡于盗,已而得之,曰:“非夫人之财,向篡于盗矣”,可欤?不可也!财之在己,固不若性之为己有也。财失复得,曰:“非其财”,且不可;性失复得,曰:“非其性”,可乎?
且如¹人有财,见²(cuàn)³于盗,已而得之,曰:“非夫人之财,向篡于盗矣”,可欤(yú)?不可也!财之在己,固不若性之为己有也。财失复得,曰:“非其财”,且不可;性失复得,曰:“非其性”,可乎?
译文:上天播种仁、义、礼、智、信五常于人类,人本来也都具备。拥有而不思考就会失去,思考而不践行就会废弃。有一天责备以前的错误,马上思考而又践行,于是失而复得,废弃而重新具备了。可是有人说这并非人的本性,这是率领天下来残害人性。比如人有钱,被盗贼强行抢走,后来又重新找回,说:“这不是他的钱财,因为以前被盗贼抢走过。”可以吗?不可以。财物属于自己,固然比不上天性为自己拥有。财物失而复得,说不是他的财物尚且不行,天性失而复得,说不是他的本性了,难道可以吗?
注释:¹如:比如。²见:被。³篡:夺取。⁴已而:不久,后来。⁵得之:重新找回来。⁶夫人:这个人。⁷欤: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⁸不若:比不上。⁹且:尚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