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曰¹至渭(wèi)阳。何以赠之?路车²乘黄。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
注释:¹曰:发语词。²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我送舅氏,悠悠¹我思²。何以赠之?琼(qióng)(guī)³玉佩。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
注释:¹悠悠:思绪长久。²我思:自己思念舅舅。一说送舅舅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³琼瑰:玉一类美石。

  此诗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的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可能是妙手偶得,也可能是刻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9-260

wèiyáng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sòngjiùshì yuēzhìwèiyáng zèngzhī chěshènghuáng 
sòngjiùshì yōuyōu zèngzhī qióngguīpè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

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

注释

曰:发语词。

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

悠悠:思绪长久。

我思:自己思念舅舅。一说送舅舅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琼瑰:玉一类美石。

鉴赏

  此诗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的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可能是妙手偶得,也可能是刻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9-260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表达甥舅情谊的诗,《序》末句还有关于创作时间的叙述,曰“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指代不明,故多有争讼,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细加辨析,以为此诗当作于晋文公由秦归国的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0年),至迟不过次年。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63-264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9-260
猜您喜欢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¹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xiǎn)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²,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³山泉,拾松枝,煮苦茗(míng)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mí)犊共偃(yǎn)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zhuó)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jué),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jīng)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¹⁰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¹¹前溪矣。
译文:唐子西的诗中写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地面和空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中午刚刚睡足,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凭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悠悠然不慌不忙地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树竹子,跟小鹿(一样)都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就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的吃一个饱。在窗子旁边提笔起来,管他多少写个几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一起欣赏。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有时草书一两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门到溪边踱步,偶然遇到种田的大爷或垂钓的朋友,问问桑叶麻虅,谈谈粳米稻谷,猜猜天气,比比谁钓的鱼多,遇到节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约好一起吃饭畅谈。回家后靠在柴门旁边,就(只见)夕阳挂在山上,(树林和天空)紫色绿色纷繁众多,迅速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眩。(等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归来,那么月亮(已经)映在溪水上了。
注释:¹家:用作动词,居住(以……为家) 。²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³汲:打水或汲水。⁴煮苦茗吸之:茗,好茶。⁵麛:小鹿,也泛指幼兽。⁶山妻:隐士之妻。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⁷笋蕨:竹笋和蕨菜。⁸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⁹邂逅:不期而遇或偶然遇见。¹⁰剧谈:畅谈。¹¹印:倒映或映入。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¹马头尘,匆匆驹(jū)隙影耳,乌²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译文:品位子西的这句诗(指前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句),可以说得上绝妙了。但是这句诗虽然妙,懂得那妙处的人却少。那些牵着猎狗、驾着苍鹰,奔驰追逐在声色名利场中的人,只看见滚滚的马头尘土和匆匆的过隙马影罢了,哪知道这句话的妙处呢?要是谁能真的理解这样的奥妙,那么就像东坡说的,没事静静地坐在这,一天时辰好像过得像两天了。如果活七十年,就是一百四十岁,这样的收获难道不多吗?
注释:¹衮衮:尘雾迷漫的样子。²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倏忽堕鹓行,天南去路长。片言曾不谄,获罪亦何伤。
(shū)¹忽堕(duò)(yuān)²行,天南³去路长。片言曾不谄(chǎn),获罪亦何伤
注释:¹倏:突然,很快地。²鹓:传说中鸾凤一类的神鸟,它们飞行时整齐有序,因而用“鹓行”比喻朝官们秩序井然的行列,而“堕鹓行”则比喻为失去朝廷官员要职。³天南:南方的天边,南方极远处。⁴伤:此处有耻辱、不光彩的意思。
象恋藏牙浦,人贪卖子乡。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
象恋藏牙浦(pǔ)¹,人贪卖子乡²。此心终合雪³,去已莫思量
注释:¹藏牙浦:比喻有了珍贵之物而招致杀身之祸,藏牙浦也便成了藏险招祸之处的代名词。²卖子乡:佛教认为世俗生活本质是“苦”,而人生最凄苦的事莫过于出卖骨肉子女,因以卖子乡比喻痛苦的人生。³雪:洗雪、昭雪。⁴去已:去吧。已为衬词,无实义。⁵思量:本意为考虑。此处有回想,懊悔之意。
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这是一首为朋友送行的诗。这位朋友究竟因犯何罪而遭流贬,不得而知,但诗中明白地介绍了这位朋友为人正直无私,纵被不公正地处罪也不是可耻的事,早晚会得到昭雪。临别之际,朋友的心情自然沉郁黯淡。作者便通过自己的诗句语重心长地勉励朋友要重新振作,忘怀旧事,充满希望,勉励朋友珍惜前程。一方面,这首诗写得是非鲜明,态度坚决,语言明朗有力。另一方面,这首诗却也深沉委婉,亲切温暖,充满了知己朋友的深情厚意。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负薪(xīn)老翁往北州¹,北望乡关²生客愁。
译文:砍柴负薪的老翁住在北州,北望家园心生出旅居乡愁。
注释:¹北州:唐无北州,此泛指北方。²乡关:指故乡。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¹死。
译文:老翁说自己原有三个儿子,两个已在黄沙战场上战死。
注释:¹黄沙:指北方沙漠地区,也指人死后的葬地。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译文:如今小儿子刚刚长大成人,却听说朝廷明年又要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定知此别必零落¹,不及相随同死生。
译文:确知这离别家门必然衰败,不如相随逃往异乡共死生。
注释:¹零落:衰败。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尽将田宅借邻伍¹,且复伶(líng)(pīng)²去乡士。
译文:将薄田陋宅全借让给邻伍,姑且躲避孤单地离开乡土。
注释:¹邻伍:周制,每邻五家。汉刘熙《释名·释州国》:“五家为伍,以五为名也。又谓之邻。邻,连也,相接连也。”引申为邻居。²伶俜:孤单。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译文:生在世上本想求多子多福,谁知有了儿子却更加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
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¹
译文:近来传闻皇上喜推崇武将,让他们率大军要扫荡胡尘。
注释:¹静胡尘:静,使。胡尘,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喻胡兵的凶焰。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安边自合有长策¹,何必流离²中国人。
译文:使边地安宁自应当有长策,何必要流转离散我中国人。
注释:¹长策:长久的谋略。²流离:因战乱而使人流转离散。中国:上古时,中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地区称为四方,故泛指中原地区。

  这是一首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的诗歌。此诗的前十二句记叙老翁悲惨遭遇。共分三层。一层讲述老翁的悲惨身世。第二层写老翁被迫逃亡的原因。第三层写老翁流离他乡的辛苦。最后四句像是诗人宽慰老翁的话,更是质朴的呐喊,是为民请命的正义的呼声。这首诗用语平实质朴,就艺术技巧而言,这首诗较杜甫的《兵车行》更为平实,它没有多少场景和人物外貌的描写、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以及声韵上的错综变化,它靠的只是质朴动人,真诚感人,而这恰恰是一种新鲜的风格。

  此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二句为第一部分,叙述老翁的悲惨遭遇。

  首四句为第一层,首句言其住地,以采樵负薪为生。次句“北望”,言其流落他乡,有家难回,生出无限乡愁。接二句言老翁有三子,其中两个已战死沙场,何其凄惨。何其悲痛。次四句为第二层,言老翁第三子初成人,又面临被抓丁的威胁。一个“又”字,见出征兵抽丁的频繁,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为此,老翁决定逃亡。“定知”“不及”二句意谓:守土分离,是死;逃往他乡,也是死。与其别离而死,不如死在一处。这平淡自言,更见其悲痛之极也。再接四句为第三层,叙其流落异乡的辛苦。其苦有三:一是抛弃了家园田宅,二是孤独地离开故土,三是在异乡劳作辛苦。人生本来是求子多福,二子均战死,第三子又遭威胁,一点福都谈不上了。此层叙语惨恻,令人酸楚,一个老实忠厚驯良的老翁形象如在眼前。当你见到这垂暮老人含泪吞声、北望乡关时,不禁会哀怜而愤然。

  最后四句为第二部分,似写老翁所抱的幻想和希望,又像是诗人宽慰老翁的话。“尊武臣”“静胡尘”,似乎战争真要结束了。然而,前此接连不断的战争,绝不是因为武臣未尊、军力不强。这里暗暗指责朝廷开边的国策,正如杜甫所言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此二句正是正中蕴含反义、希望中暗示着失望。《老子》云:“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还是“止戈为武”为好。故结二句诗人禁不住疾呼:“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这呐喊,这呼吁,虽未能唤醒沉醉黩武的玄宗,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声声回响。此诗是一首具有“人民性”价值的作品,用语平实、质朴、真诚,风格新鲜,十分感人。

参考资料:
1、 曾凡玉.唐诗译注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7.02:392-393

dàiběizhōulǎowēng

zhāngwèi tángdài 

xīnlǎowēngwǎngběizhōu běiwàngxiāngguānshēngchóu 
yánlǎowēngyǒusān liǎngrénxiànghuángshā 
jīnxiǎoérxīnzhǎngchéng míngniánwéndàoyòuzhēngbīng 
dìngzhībiélíngluò xiāngsuítóngshēng 
jìnjiāngtiánzháijièlín qiělíngpīngxiāng 
zàishēngběnqiúduōsūn yǒushuízhīgèngxīn 
jìnchuántiānzūnchén qiángbīngzhíjìngchén 
ānbiānyǒuzhǎng liúzhōngguórén 
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别馆闲亭随分有,时策杖,小盘旋。
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niàng)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别馆¹闲亭随分有,时策杖²,小盘旋。
译文:屋子旁边有田园十亩,春光正好,百花都酝酿竞放娇颜。多情的杨柳,随风披拂摇摆,笼着淡淡轻烟。幽馆闲亭随处可见,我时时拄着手杖,稍作流连。
注释:¹别馆:别墅。²策杖:拄着手杖。
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chán)¹。闲处光阴,赢(yíng)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译文:采山货,钓河鱼,味道既鲜而美,我是那酣饮中的酒仙,醉倒后的禅人。在闲居的日子里,日上三竿我还酣睡不起。人们都说做一品高官好,但有多少事,聒碎心田。
注释:¹醉中禅:醉倒后的禅人。禅,这里指醉心禅法者。

  这是一首述志言怀的词。词人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描述,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及淡然闲静的心境。悠游林下的闲适和禅宗的空灵境界,在作者看来,可以达到融通:经过内“碎心田”而外“一品高官”的红尘修炼,“仙”“禅”的况味一起随着乡村伴日高眠、把酒垂钓的生活油然而生,集中体现在了这首词中。

  上阕描写词人的居处。词人所居之处如同世外桃源,田园十亩,百花竞放,柳条依依。于这景物中,词人的心境表露无遗,他不苟于俗,过着恬然自得的生活。下阕述写词人的日常生活。他生活是悠闲随性的:采山货,钓河鱼,畅饮美酒,睡觉睡到日上三竿。“一品高官”以下三句,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安贫乐道,不愿过那钩心斗角的官场生活。

  这首词写得平白易懂,不事雕琢。全篇信手拈来,准确妥帖地将词人自己的心境传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芳园.宋词三百首精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393
2、 东方禅文化研究中心.东方禅文化 第5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32

jiāngchéngzi··shìbiǎozhíliúguóhuá--qián

jiāyuánshítóubiānzhèngchūnyánniànghuātiānyángliǔduōqíngdàiqīngyānbiéguǎnxiántíngsuífēnyǒushízhàngxiǎopánxuán

cǎishāndiàoshuǐměiérxiānyǐnzhōngxiānzuìzhōngchánxiánchùguāngyīnyínggāomiánpǐngāoguānréndàohǎoduōshǎoshìsuìxīntián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jìn)¹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²,无那,好个恓(xī)(huáng)³的我。
译文:谁能陪我在月下独坐窗边呢?只有我的影子与我相伴。灯灭准备睡觉时,那影子也抛弃我躲开了去。无奈啊,无奈!好一个惶恐不安的我。
注释:¹烬:熄灭。²无那:无奈,无可奈何。³恓惶:心神不安的样子。

  这首词抒写了他的恓惶情绪中对时代苦闷的色彩,有一种爱国情怀包含在里面。

  李白《月下独酌》中有一首也写作者的孤独,全诗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作者、影子、月亮在一起,又歌、又舞、又饮,颇有一点热闹气氛。向滈此词写灯、影、人相伴,大半是受了李诗的影响,但两者的情调却是不一样的。李白遇上的是唐帝国最强烈的时,他的个性既旷达不羁又积极向上,因而他的诗总是进取的,活泼的。向滈则不然,生活在那个令人空闷的时代里,加上自己又长年同亲人隔绝,所以他不可能象李白那样即使在孤独之中也充满着希望与活力。比如在这首词中就只有“灯”、“我”和“影儿”,无月,无酒,自然也无歌,无舞。同样是写孤独,但向滈笔下却处处是绝望的影子。

  这首词构思新颖,作者把“影儿”写入作品,用以反衬自己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这既避免了纯说愁苦的单调,又使词篇更具形象性,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词篇用“谁伴”二字开头,一上来就突出了作者在窗前灯下为孤独而久久苦恼的情态,由“谁”字发问,便把读者引向对形象搜索与寻求。果然在问了千万声“谁伴”之后,作者终于发现了只有“影儿”相伴。虽有“影儿”相伴。

  可是,就是这无言的、难以发现的影儿,况且也并不能“伴”得持久:“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找到影儿作伴,为的是给自己寻求安慰,谁料灯灭后连“影儿”不复存在了,加倍衬出了自己的孤单,于是便喊出:“无那,无那,好个栖惶的我”(无那,即无奈的意思)。影儿的恰妙运用,使抽象的愁思更为具体,行文也更生动。与晏几道《阮郎归》词中“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之句,可以先后媲美。

  自然,这阕词的新颖构思,还可以从结构的安排上看出来。词作从独坐开始,用唯影相伴表现作者的孤单,这可以算是诗文中的佳境。接着说“影儿把人抛躲”,则将旧境翻新,感情也被深化到了顶点。

  羁旅当然是愁苦、寂寥的。不过向滈的孤独似乎在离家别亲之外,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向滈出生时正当南宋初期,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候。小朝廷采承妥协退让的国策;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因受到创伤而更加强烈,因而,要求驱逐金、收复失地的呼声高涨。为了给投降路线扫平障碍,统治阶级于是大规模地镇压抗战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那时的有识之士一方面眼看国力日衰,痛感空有报国之志而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又为个人渺茫的前途所烦愁,因此多半处在矛盾与伤感之中。向滈在一首《临江仙》中说:“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栖迟”,透露的正是爱国被冷落后的凄凉心情。据此,这阕《如梦令》抒写的恓惶情绪中也应包含有对时代苦闷的色彩。

mènglìng--xiànghào

shuíbànmíngchuāngzuòyǐngérliǎngdēngjìnmiánshíyǐngrénpāoduǒhǎohuángde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