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suō)¹兔罝(jū)²,椓(zhuó)³之丁(zhēnɡ)。赳(jiū)武夫,公侯干城
译文: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注释:¹肃肃:网绳整饬严密的样子。一说“肃肃”应读作“sù sù”,恭敬貌。²罝:捕兽的网。³椓:打击。⁴丁丁: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⁵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⁶公侯:周封列国爵位之尊者,泛指统制者。⁷干城,比喻捍卫者。干:盾牌。城:城池。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shī)¹于中逵(kuí)²。赳赳武夫,公侯好(hǎo)(qiú)³
译文: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注释:¹施:设置,安放。²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逵:九达之道曰“逵”。³仇:通“逑”。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¹。赳赳武夫,公侯腹心²
译文: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注释:¹中林:林中。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²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罝”,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于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此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将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毛诗序》、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

míng xiānqín 

suōsuō zhuózhīzhēngzhēng jiūjiū gōnghóugānchéng 
suōsuō shīzhōngkuí jiūjiū gōnghóuhǎoqiú 
suōsuō shīzhōnglín jiūjiū gōnghóux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注释

肃肃:网绳整饬严密的样子。一说“肃肃”应读作“sù sù”,恭敬貌。

罝:捕兽的网。

椓:打击。

丁丁: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公侯:周封列国爵位之尊者,泛指统制者。

干城,比喻捍卫者。干:盾牌。城:城池。

施:设置,安放。

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逵:九达之道曰“逵”。

仇:通“逑”。

中林:林中。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参考资料:
1、 (清)上疆村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06 :第188页
2、 (宋)苏轼著.《豪放词》 :万卷出版公司,2014.08:第244页
鉴赏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罝”,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于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此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将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毛诗序》、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

创作背景

  先秦时代,狩猎本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这点在《周礼·大司马》中有记载,这首兔罝即是对当时狩猎的情况的记载和对勇武的战士的形象歌颂的诗歌。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41-42页
赏析二

  从首兴的形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兴、三兴的形施于中逵”、形施于中林”,虽皆为形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形兔”解为形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形老虎”似更恰当。形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形於菟”的习惯。那么,富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形兔罝”,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形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形中逵”、形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同时也表现着富支队伍的形军容整肃”之貌。形丁丁”摹写敲击网形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令人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富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形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于田》就曾描摹过形火烈具举,襢裼暴虎卖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形叔善射忌,又良御卖车)忌,抑磬控忌卖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卖忽而纵驰)”的追猎猛的情景。富些,都可在此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形武夫”,由形兔罝”跳向形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富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将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形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卖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兴相叠的咏唱之中,富种自豪也因了形干城”、形好仇”以至形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富对那些形公侯”来说,有富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对于形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形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形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富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6-17页
猜您喜欢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瘦马驮(tuó)诗天一涯¹,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bìn)²
译文:瘦弱的马驮着我满腹的诗情奔走天涯,飞倦了的鸟儿哀鸣着,小山村里只有几户人家。柳絮扑打着我的头,给我增添了白发。
注释:凭阑人:曲牌名,调名本意即咏楼上身倚栏杆的人。调见元邵亨贞《蚁术词选》。单调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韵。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市。¹天一涯:天一方。²鬓华:鬓发花白。

  前两句写瘦马驮诗的悲苦以及人不如鸟的羁旅情怀。“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这是一首羁旅之曲,开头引李贺典,李贺年少多才,郁郁不得志,只得将短暂的一生心血付予苦吟。“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的乔吉以李贺自况,不是偶然的。所以,只“瘦马驮诗”四字就足以想见其悲苦了,何况此刻又在远离故土的旅途之中。而且那“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景象,早就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可以说这开头的七个字,已将特定的身世、具体的处境,全都包容了。第二句与上句相对,作者通过“倦”“愁”二字。移情入景,巧妙地抒发了人不如鸟的羁旅愁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鸟倦飞而知还”一句,可视为此曲之典所出。再说,不管此鸟是不是归鸟,在浪子心目中,依然可能把它视为一只归鸟。所以倦鸟之愁,无疑代表了浪子之愁,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手法。

  后两句言匆匆春去,岁月蹉跎,游子恋乡,身世凄凉。“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远方浪子进而看到不远处的人家,这必定更勾起了他“吾乡似此乡,此乡非吾乡”的羁旅思乡之怀。至此作者已百感交集,不料更有那不懂事的柳花,竟然飞上作者的头发,使得头上的白发显得更多了。此处不直言头发之白,而借柳絮言之,可谓妙笔。作者白发从何而来,当然是羁旅之挫和思乡之念所致。全曲从瘦马入笔,至柳絮收笔,不直接写人,而已将人的羁旅之愁写得入木三分,刻骨铭心。

  此曲在结构方面也有其特点。它以三个主要自然意象作线,每个自然意象引出一系列人文意象,这样贯穿起来,构成全文的网络。这三个自然意象是瘦马、倦鸟、柳花。它们依次引出相关人文意象:瘦马引出的意象有诗、天涯;倦鸟引出的意象有愁、村;柳花引出的意象有人、鬓华。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实现意象自然舒展、材料形散实聚、结构简明有序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元曲举要.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9
2、 赵义山.元曲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506

pínglánrén--qiáo

shòutuóshītiānjuànniǎochóucūnshùjiātóufēiliǔhuāréntiānbìnhuá

江水悠悠行路长,雁声啼月有微霜。
江水悠悠行路长,雁声啼月有微霜。
译文:江水悠悠无尽,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一孤雁在夜空中哀叫,月光挥洒江面,地表上又结着些微霜。
十年踪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十年踪迹浑¹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译文:十年来到处飘泊,行踪无定,也就不需要逢人便问故乡的情景了。
注释:¹浑:全然。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花有重(chóng)¹开日,人无再少年。
译文:花谢了还有再开放的一天,人老了之后再无少年之时。
注释:酴醾(tú mí):亦作"酴釄"、"酴醾",花名。亦有因颜色似酒,故从酉部以为花名,产于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¹重:再,再次;重复。
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
相逢拌(pàn)(mǐng)(dǐng)¹,何必备芳鲜²
译文:朋友相见尽管推杯换盏,喝个酩酊大醉,只要有酒无需备办美食。
注释:¹酩酊:指醉得迷迷糊糊的样子。²芳鲜:味美新鲜。也指新鲜美味的食物。

zhíshǎngquànjiǔèrshǒu--chénzhe

huāyǒuzhòngkāirénzàishǎonián

xiāngféngbànmǐngdīngbèifāngxiān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
芳屏画春草,仙杼(zhù)¹织朝霞。
译文:美丽的屏风上画着春天的花草,仙女的机杼上织着早晨的云霞。
注释:¹杼:织布机上的筘,古代亦指梭。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译文:但是这些又怎比得上青山绿水的道路上,迎面飞舞而来的花瓣呢。

líntáng怀huáiyǒu--wáng

fāngpínghuàchūncǎoxiānzhùzhīcháoxiá

shānshuǐduìmiànfēihuā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长门¹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²。离别复离别,攀(pān)³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译文:长门宫外的柳条千缕万缕,微风中柳絮如雪一般白。行人次次离别时,把折柳反复相赠,再次相送时,苦了柳树已不剩枝叶可让人相赠。
注释:¹长门:汉长安宫名,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即居此。²花如雪:柳絮像雪一样白。³攀折:古人送别时,多折柳枝相赠。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做主。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¹¹。行人折嫩条²,燕子衔(xián)轻絮(xù)³,都不由凤城春做主。
译文:长门宫前的柳条千行万行,总引起我的嗟伤。行人任意把嫩枝攀折,燕子衔走了柳花飞向远方。京城的春神又作得什么主张?
注释:¹伤心树:柳枝在离别时被攀折相送,它总是与离别的伤感联系在一起,故称伤心树。²行人折嫩条:古人送行,折柳相送,取“柳”与“留”音谐,故以此表示惜别。³衔轻絮:叼着柳絮归巢。轻絮,柳花的飞絮。⁴凤城:京城的别称。

  第一首,前两句“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乃描写长门春景。长门宫外垂柳万千,春风照拂,雪白的柳絮漫天飞舞。表面上看,似乎很有生机,而实际上“长门”乃失宠的后妃或未得宠爱的宫女粉黛居住的冷宫。居住在冷宫的人,其怨恨之深,是难以言状的。柳丝缕缕下垂,条理分明,本无所谓“结”,却有“千万”。可见并非实写,而是借以比喻被幽禁的皇后内心的无限寂寞和愁肠百结。宫外春柳的繁盛,更显出宫内的冷清,更加衬托了幽居长门之人的无限哀愁。其中第二句,标明为暮春时节,而“风起”暗指伯颜擅权残害忠良之风,以柳絮如雪花般纷纷飘零,隐喻朝中无数无辜的官员文士,被排挤陷害而去。

  接三句,揭示了长门柳的悲惨遭遇。长门虽为冷宫,但毕竟是皇宫重地,“长门”之柳不是门边道旁的柳树,不能随意的任人攀折。如今,却“攀折更攀折,苦无离旧时枝叶也”。古人尚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离别复离别”,意指一次次的折柳赠别,不断地经历着生死离别。“长门柳”便一再被攀折,旧时的枝叶也就不离了。末句“无离旧时枝叶”和首句“柳丝千万结”相对照,既描绘了柳枝由离到少的变化过程,又讽刺伯颜把朝中上下旧的臣僚官员排斥殆尽,喻示了皇室宗亲的不断离去,不断被杀,逐渐稀少。

  第二首,写长门宫前的柳树,即使长有千万缕柳丝,也总是一棵伤心的树。行人攀折嫩绿的柳条,燕子衔走了飞扬的柳絮。这一切,只因为京城中都由不得春天做主。开头两句,写长门柳枝繁叶茂,春意盎然,但毕竟是在长在冷宫外,也难逃悲剧命运。暗喻伯牙吾氏虽贵为皇后,照样被幽禁,同时预示了她最终被害的悲惨结局。而“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进一步阐释伤心的理由,是因为”行人“和”燕子“的无情摧残。末句”都不由凤城春做主“,喻指当时伯颜专权,奸佞当道,皇帝昏庸无能和不由皇帝做主的朝政现实。

  这两首小令立意新巧,把尖锐激烈的朝政讽刺内容,隐于被摧残的柳树描写中,寄意深远,善于化用典故,且不着痕迹。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5:第927-929页

qīngjiāngyǐn··zhǎngménliǔqiānwànjié--cáo

zhǎngménliǔqiānwànjiéfēnghuāxuěbiébiépānzhégèngpānzhéduōjiùshízhī

zhǎngménliǔqiānwànzǒngshìshāngxīnshùxíngrénzhénèntiáoyànzixiánqīngdōuyóufèngchéngchūnzuòzh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