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新月娟(juān)¹,夜寒江静山衔斗²。起来搔(sāo)首,梅影横窗瘦。
译文:一弯秀美的新月高高悬挂在夜空中。寒夜里,江流澄静,听不到一点波涛的声音,北斗星斜挂在山头。我辗转难眠,心绪不宁,披衣而起,只见窗纸上映现着疏落的几枝梅影。
注释:¹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²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斗:北斗星座。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好个霜天,闲却¹传杯²手。君知否?乱鸦啼³后,归兴浓于酒。
译文:如此寒冷的霜天,本是众人相聚推杯换盏的时候,可现在,这双手却闲下来了。你知道吗?宦海中的“乱鸦”叫人痛恨,我思归的念头比霜天思酒还要浓厚。
注释:¹闲却:空闲。²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酒。³乱鸦啼:明指鸟雀乱叫,暗喻朝中群小小人得志。⁴归兴:归家的兴致。

  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diǎnjiàngchún ·xīnyuèjuānjuān

wāngzǎo sòngdài 

xīnyuèjuānjuān hánjiāngjìngshānxiándǒu láisāoshǒu méiyǐnghéngchuāngshòu 
hǎoshuāngtiān xiánquèchuánbēishǒu jūnzhīfǒu luànhòu guīxìngnóngji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弯秀美的新月高高悬挂在夜空中。寒夜里,江流澄静,听不到一点波涛的声音,北斗星斜挂在山头。我辗转难眠,心绪不宁,披衣而起,只见窗纸上映现着疏落的几枝梅影。

如此寒冷的霜天,本是众人相聚推杯换盏的时候,可现在,这双手却闲下来了。你知道吗?宦海中的“乱鸦”叫人痛恨,我思归的念头比霜天思酒还要浓厚。

注释

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

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斗:北斗星座。

闲却:空闲。

传杯:互相传递酒杯敬酒,指聚酒。

乱鸦啼:明指鸟雀乱叫,暗喻朝中群小小人得志。

归兴:归家的兴致。

赏析

  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联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联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前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联联窗瘦”,静中见动,要月联西斜才看得出梅联联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前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前“,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赏析二

  这首词构思别致,语言晓畅,婉转含蓄,情景相生。但一般认为这首词不是通常的写景抒情,而是寄托着作者厌倦仕宦生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怀。

  上阕集中笔墨描绘了一幅江寒、山静、梅瘦的霜天月夜图。开篇两句写远而静的夜景。“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一弯新月如玉镰悬空,星月交辉,把夜空装扮得十分美丽。远山静静地矗立着,起伏的山峰仿佛把正在下沉的北斗星衔在其中一样。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更加悄无声息了,夜似乎更冷了。“衔”字极为生动准确,将静景写活了。以下内容由室外的星月江山之景写到室内的“起来搔首”之人。“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深夜无眠的人必是心事重重者,他凭窗而坐所见到的是斜映在窗上的清瘦的梅影。“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这句“梅影横窗瘦”一是以梅花点明残冬早春时节,二是作者以“梅瘦”自喻愁情满怀、品格高洁,为下文抒发归隐之志作好铺垫。

  下阕以“好个霜天”作为上阕写景的收束,又引发下文的抒情。“霜天”好在它正是推杯换盏的时候。“梅影横窗瘦”也可以成为酒宴助兴的美景,但作者却“闲却传杯手”。他远离官场宴会,酒兴全无。其中原委好似一个悬念耐人寻味,紧接着又用“君知否”对之加以强调,最后才告知是“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归隐的兴趣像酒一样浓烈。“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这是全词唯一写声音的句子。这聒噪声在星沉月明之时会显得更加刺耳。但作者对之的反应是“搔首”、“闲却”,如梅影傲霜般默默无语。这里“无声”与“有声”相对,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因为“归兴浓于酒”,表明了作者远离官场倾轧的决心。此两句也是全词主旨之所在,在意义上倒贯全篇,使全词的景语皆成情语。

  这首词上阕写初春霜夜,词人内心激动,耿耿不寐,中夜起身,搔首踟蹰;下阕写闲愁难耐,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作者借霜天月夜图抒发了厌恶官场、乐于归隐的清峻高洁之志。整个作品借景抒情,写法含蓄,深有寄托,有感而发。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等编著 .宋词名篇赏析 :巴蜀书社 ,2012 :157 .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 .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 :京华出版社 ,1998 :243-244 .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背景,张宗的《词林纪事》中所记比较可信,汪藻出守泉南,后为人谗毁而被移知宣城。他心中很烦躁愤懑,便写下此词。

参考资料:
1、 杨永胜,何红英主编 .唐代宋词元曲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 ,2012 :229 .
汪藻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2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洛郊无俎豆¹,弊厩(jiù)²惭老马。
译文:在洛阳郊外送别小弟,却没有俎豆陈列,惭愧啊,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马。
注释:¹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此指饯行的菜肴。²厩:马棚。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小雁¹过炉峰²,影落楚水³下。
译文:当小弟经过庐山的香炉峰时,你孤单的身影,将会落到鄱阳湖水面之下。
注释:¹小雁:喻季弟。²炉峰:庐山香炉峰的省称。³楚水:古楚地的江河湖泽。此处指鄱阳湖。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译文:你一路前行,长船倚云而停泊在石镜峰,在秋凉之夜四顾凄迷,倍感孤寂。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¹
译文:你值此情境,怎么可能不引起思乡的情绪,而又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注释:¹呜哑:悲叹。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别柳当马头,官槐(huái)¹如兔目。
译文:小弟上马将远行,送别在柳下,官街上的槐叶才如兔眼儿大。
注释:¹官槐:长安官街,夹道植槐柳。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sù)¹
译文:想的是借千里送别去谋生,换取升斗之粮糊口养家。
注释:¹“欲将”二句:言千里以身事人,不过为斗粟也。持我,一作“持此”。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南云北云¹空脉断,灵台经络²悬春线。
译文: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见的浮云,心头和全身却像挂着线儿相牵引。
注释:¹南云北云:谓二人一南一北也。²灵台经络:犹心中情绪也。灵台,心也,语出《庄子》。此句或谓兄弟一南一北,家母思儿也。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¹饥儿梦中见。
译文:茅屋前树影转动,月光满床难入睡,为小弟担忧,梦见江西饥民乱纷纷。
注释:¹下国:京师以外之地。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维尔之昆¹二十馀,年来持镜颇(pō)有须。
译文:你长兄我今年已经二十岁挂零,近来持镜自照,只见脸上胡须生。
注释:¹昆:兄也。此长吉自谓,而与其季言之。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¹王门一事无。
译文:离家三年仍是这般清苦贫穷,谋职于京都,到头来一事无成。
注释:¹索米:领取俸禄也。《东方朔传》:“无令但索长安米。”注云:“索,尽也。”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¹生蛴(qí)(cáo)²
译文:村边荒沟里积着死水,寒光如刀,庭院南头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虫。
注释:¹拱柳:合抱之柳。²蛴螬:《尔雅》云:“蛴螬有六名,在木中者,名蝤蛴。”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江干幼客¹真可念,郊原晚吹²悲号号。
译文:远在江边异乡的小弟真叫人怜念,郊野晚风悲鸣,更增加牵挂之情。
注释:¹幼客:游子年幼也。²晚吹:晚之吹角。一说晚风。

  第一首叙离别之感受。首二句极写自己之贫困与狼狈,在洛阳郊外作别,无俎豆陈列以相送,所乘之马既瘦又老,自感惭愧。后六句遥想小弟离别后的情景。先想象小弟过香炉峰时,身影落在鄱阳湖里,怀念小弟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镜峰的景况和心绪,长船雁云而停泊,四顾凄迷,又当石镜秋凉之夜,倍感孤寂。小弟值此情境,岂能不动乡情。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第二首言兄弟之情。此诗平仄交叉用韵,分成四段,结构齐整,层次井然。首四句写“别”,送别处的柳枝,挡住马头,道边的官槐发芽如兔目,此时此地将作千里之别,犹弟持此以易斗粟,也就是《左传》所谓“餬口四方”的意思。兄长无力维持家庭生计,弟弟年幼而远行谋生,真可悲伤,所以措辞很沉痛。次四句写“母心”,叙说老母思念、牵挂二子。二子一南一北,离家远行,故曰“脉断”。老母心里像悬挂着春线,牵挂两地。老母居室的树影,随月光转移,梦里见到江西的小儿。再次四句写“我”,兄长已经二十多岁,颇有髭须,辞家三年到京城任职,“索米王门”,却辞官而归,事业无成。最后四句写“忆”,承上文而来,既然一事无成,所以家庭冷落,荒沟积水,水光如刀,庭前老柳,已被蛀空。诗思又由眼前景转向远方“江干”,遥忆“江干幼客”小弟,年幼独自外出,令人忧虑挂念。这时忽然听到野外呼呼的风声,如人悲号,更令人感到无限悲伤。

  这两首诗集中地表现出李贺与其弟离别的悲伤以及兄弟之间真切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中唐时期农村经济的凋敝。全诗感情真挚,情趣深永。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75-278
2、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7-130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侧闻¹阴山²胡儿³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译文:我听阴山人们说过多回,西方热海之水好似煮沸。
注释:崔侍御:未详。侍御,指监察御史。¹侧闻:表示有所闻的谦词,等于说“从旁听说”。²阴山:指西北边地的群山。³胡儿:指西北边地少数民族子弟。⁴西头:西方的尽头。⁵热海: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⁶水如煮:湖水像烧开了一样。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译文:海上各种鸟儿不敢飞翔,水中鲤鱼却是大而肥美!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¹
译文:岸边青草常年不见哀歇,空中雪花远远融化消灭。
注释:¹遥旋灭:远远地很快消失。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蒸沙烁(shuò)¹石燃虏(lǔ)²,沸浪炎波煎汉月³
译文:沙石炽热燃烧边地层云,波浪沸腾煎煮古时明月。
注释:¹烁:熔化金属。²虏云: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上空的云。³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阴火¹潜烧²天地炉³,何事偏烘西一隅(yú)
译文:地下烈火暗中熊熊燃烧,为何偏把西方一角烘烤!
注释:¹阴火:指地下的火。²潜烧:暗中燃烧。³天地炉:喻天地宇宙。⁴隅:角落。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势吞¹月窟(kū)²侵太白³,气连赤坂(bǎn)通单于
译文:气浪弥漫西方月窟太白,把那广大边塞地带笼罩。
注释:¹吞:弥漫,笼罩。²月窟:月生之地,指极西之地。³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⁴赤坂:山名,在新疆吐鲁番境内。⁵单于:指单于都护府所在地区,今内蒙古大沙漠一带。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送君一醉天山郭¹,正见夕阳海边落。
译文: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热海之畔夕阳正要西落。
注释:¹天山郭:天山脚下的城郭。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柏台¹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译文:君居柏台威严好似寒霜,热海炎气因而顿觉淡薄!
注释:¹柏台:御史台的别称。

  这首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是诗人在北庭,为京官崔侍御还京送行时所作。此诗或写于交河郡,或写于轮台县。热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岑参的边塞诗独具特色,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他的诗突破了以往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而《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则是其中一篇很有特色的边塞诗,它巧妙地把写景与送别结合起来,却又没有丝毫的矫柔伤感之请,代之以热情澎湃,在边塞送别诗中闪出耀眼的光彩。

  全诗十六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热海无与伦比的奇热。读罢全诗,令人如临其境,仿佛感受到蒸腾的热气。

  开头两句,概括出热海的特点。“西头热海水如煮”虽是夸张,但比喻贴切,用滚烫开水作比,使人很容易想象热海的水热的程度。

  热海其热无比,所以第三句说“海上众鸟不敢飞”,但这并不足为奇,奇的是“中有鲤鱼长且肥 ”,在滚烫的热海水中,居然有鲤鱼存活,而且长得又长又肥,这就很使人诧异了。

  以上是“侧闻阴山胡儿语”,所用语言通俗形象,如同口语。接下去写当日亲眼所见。由所闻转入所见,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所见情景,诗人抓住与海水密切关联的几种具体物象;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岸边的草木非但没有被热水灼伤而萎枯,反而青青常绿;但空中的白雪,却在很远的地方遇到热气旋就化为乌有。上有云天白雪,下有绿叶青枝,中间夹着热气腾腾的热海,风光奇异。“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两句十四字中,用了蒸、烁、燃、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蒸热了沙子,熔化了岩石,点燃了天边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高空明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异的想象。

  “阴火潜烧天地炉”四句,诗人突发奇想,发出喟然之叹:蕴藏在地下的火,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常燃不息,为什么偏偏把这西边一角烧得这么热?高处,它吞食月窟,侵及星辰;远处,它的气焰越过西方的赤坂,一直威逼更远的单于。诗的十三、十四句,交代吟诗的环境和原由。吟诗是为了为友送行;地点在天山脚下的城郭;时间是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际,触景生情,引起一番对热海的赞叹。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风趣的语言,作了临别赠言:“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意思是说:侍御大人自京师御史台来边陲视察,尽管您威严如霜,但为这热海般的将士赤心所感化,您那冷若寒霜的威严也会淡薄的。

  岑参的这首诗 ,在写作手法上以“侧写”标新,全诗写热海 ,由水中到地面到空中,处处炎气逼人,除了“侧闻”的“水如煮 ”外再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而是通过鱼、鸟、草、雪、沙、石、云、浪、波和月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热海之热,使全诗真实可感。

  此诗寄情出人意表,构思新奇。诗人巧设回环,在极力描述了热海之奇景,让读者陶醉于热海风光之时才宛然一转,表明自己吟诗的环境和缘由,“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在天山脚下的城郭,在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时,与朋友送行,无尽的离别之情用一“醉”字消融于无形,豪放不羁。“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这最后两句,用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崔侍御的高风亮节,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21-323页
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焚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鞠之服罪。
张举,吴¹人也,为句章²³。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¹⁰(xīn)¹¹焚之,活者¹²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¹³验尸,口果无灰也,鞠(jū)¹⁴之服¹⁵罪。
译文:张举是吴国人,担任句章县官。这个县有一个妻子杀死了丈夫,趁机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丈夫家的人感到怀疑,便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妻子不服罪。于是张举就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它,一头活着时用柴火”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丈夫的尸体进行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审讯之后,妻子终于认了罪。
注释:¹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²句章:古地名。³令:县令。⁴邑:县,当地。⁵因:趁机。⁶舍:房屋。⁷称:谎称。⁸讼:告状。⁹举:指张举。¹⁰积:堆。¹¹薪:柴草。¹²者:…的人。¹³因:于是。¹⁴鞠:审讯。¹⁵服:认罪。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译文:夏日午后树荫下格外凉爽,独自来到池上的亭中吟诗。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¹
译文:静静观看蜜蜂忙碌感到很受教益,退想仙鹤们为何有如此美好的仪形。
注释:¹鹤仪形:喻君子的仪形。相传鹤是君子所化。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法酒¹调神气²,清琴入性灵³
译文:适当的饮些官酝可以调节精神,清正高雅的琴曲可以调养人们的性灵。
注释:¹法酒:按官府法定规格所酿造的酒。世称“官酝”。²调神气:调节精神。³性灵:性情。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浩然¹²已息,几杖复何铭³
译文:心胸开阔澹荡,毫无意义,当今为几杖作铭文,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¹浩然: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滑荡。²机:机会,时机。³几杖复何铭:给几、杖作铭文。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并从所看所想的内容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池边花草丛生,蜜蜂飞舞。他静静看去,感到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郭璞《蜜蜂赋》),一生不曾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从不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蜂教诲”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圣人师蜂”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一联出句从“看”字引出,是实写;对句“闲想鹤仪形”则从“想”字着笔,是虚写。相传鹤是君子所化(见《抱朴子》),所以“鹤仪形”也就是君子的仪形。在他另一首《鹤叹》诗里有:“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两句,就可以想象出“鹤仪形”的神态,及诗人曲折表达的高尚人格。这里以“鹤仪形”为尚,修德至勤,表现了“身闲志不闲”的高尚情操。总的来说,这两句诗抓住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志趣高尚的属性,构成了鲜明的感性形象,是极耐人寻味的。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颈联进一步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法酒”是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古人饮酒,有的纯系纵情享乐,有的是为了消忧,诗人饮酒则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这与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说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是一致的。下句借清琴以陶冶性灵,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紧承上联仍从“静”、“闲”两字着笔。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

  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尾联作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不失为君子风度。但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浩然”是形容心胸的开阔和澹荡。“机”是机心。世人为了争权夺利,机心百出,刘禹锡无意于此,所以说“机已息”。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几杖”在这里是偏义词,主要是说“杖”。刘向《杖铭》:“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此诗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而又不直接点破,只是说当今为几杖作铭,毫无意义。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因而诗意就显得更为含蓄了。

  此诗写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看到蜜蜂从中受到教诲,同时也联想到鹤的美好仪态;接着以酒调节精神,借琴陶冶性灵,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结尾作达观之语,又以反问句作结,隐隐透露出内心的不平。此诗写得含蓄蕴藉,颇耐咀嚼。结句用典,暗含讽刺,内心情感自然流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21-822页
2、 李常茂主编. 大语文读本 语句诗文[M].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9,104.

zhòuchíshàngtíngyín--liú

shùyīnzhèngyínchíshàngtíng

jìngkànfēngjiàohuìxiánxiǎngxíng

jiǔdiàoshénqīngqínxìnglíng

hàoránzhàngmíng

云里蟾钩落凤窝,玉郎沈醉也摩挲。
云里蟾(chán)¹落凤窝²,玉郎沈醉³也摩挲(suō)
注释:¹蟾钩:如钩之月,喻女子的弓鞋。²凤窝:这里指被子。³沈醉:一作“沉醉”,谓酒醉之极。⁴摩挲:抚摸。
陈王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陈王¹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²
注释:¹陈王:指三国魏曹植。²袜罗:指洛神。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描写两情相悦,情真意切,然而从总体上来说,格调不高,思想与艺术上均无特色,属于被元结斥为“指咏时物,含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的作品之列。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