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尝旨蓄,数茎味犹正。酸咸历四时,终存岁寒性。
早秋尝旨蓄,数茎味犹正。酸咸历四时,终存岁寒性。

shí--wāngzhōng

zǎoqiūchángzhǐshùjīngwèiyóuzhèngsuānxiánshízhōngcúnsuìhánxìng

汪中

汪中

(1744—1794)江苏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贫,赖母授读。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服膺顾炎武,自许为私淑弟子。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后至杭州文澜阁掌《四库全书》,旋卒。有《广陵通典》、《春秋后传》、《容甫先生遗诗》、《述学内外篇》。 ▶ 13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乙未,中郎¹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²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chì)途四十余年,即颠沛(pèi)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译文: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袁宏道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注释:¹中郎: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²子瞻怀子由:苏辙在《<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jiē)¹!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²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³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guāng)(láng)之下,寂寞蜒(yán)岛之中,濒(bīn)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译文: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注释:¹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²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³偕:一同。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chì)¹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zhé),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译文: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
注释:¹不啻:不止;不只。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太液仙舟迥(jiǒng)¹,西园²引上才。
译文:像蓬莱仙境一样的太液池相距很远,在西苑的房玄龄忙于援引上才。
注释:房玄龄:房玄龄(579—648),齐州临淄(今属山东)人。与魏征、杜如晦等同为唐太宗重要助手。任宰相十五年,求贤若渴,量才任用,史称贤相。¹迥:远。²西园:指西苑。房玄龄贞观初任中书令,中书省靠近西苑。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未晓征车度,鸡鸣¹关早开。
译文: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
注释:¹鸡鸣:《史记·孟尝君传》载,函谷关鸡鸣开关放行。

  此诗意在称赞、勉励房玄龄为国求贤。首句从反面落墨,说明房玄龄与太液池距离甚远,无暇游乐。次句从正面着笔,点明西园里“上才”房玄龄。三、四两句,盛赞房玄龄“夙兴夜寐”、“勤劳王事”。全诗四句,写得兴会淋漓,亦充满意境美,值得玩味。

  诗的首句,是回忆过去游处之乐。太液池是大明宫里的一个湖,中有蓬莱山,象征着海外仙山。当年秦王李世民延揽房玄龄等人为“十八学士”,兴文学馆,当时人称为“登瀛洲”(《唐会要》四十六)瀛洲、蓬莱,各为“三神山”之一,可以互举,意思相同。次句“西园隐上才”,房玄龄是“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旧唐书·本传》),“引拔士类,常如不及”(《唐会要》五十七)的人。这一点,李世民非常了解,诗句充满了感激之情。

  三、四两句,以形象而有象征意味的笔墨写“引上才”的措施及其效果。唐王朝的京城长安四面都有“关”。如果闭关拒才,谁能进来?可是如今呢,天未破晓,不远千里而来的英雄豪杰已经驱车入关,向长安进发。这因为: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四句诗,写得兴会淋漓,其求贤望治之意,溢于言表。第四句,可能用了《史记·孟尝君传》函谷关鸡鸣始开的典故,但其中的“关”并不限于函谷关。从泛指的、象征的意义上理解,会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全诗的意境美。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迟月荃编著. 领导干部古诗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159页
2、 霍松林主编. 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05.第45页
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
坐看倒影浸(jìn)天河¹,风过栏杆水不波²
译文:看着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微风吹过池边的栏杆,池塘里的水也没兴起波澜。
注释:¹倒影浸天河: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天河: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是由许多恒星构成,通称天河。²水不波:水面上没吹起波纹。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想见¹夜深人散后,满湖萤(yíng)²比星多。
译文:想象得到,夜深人们散去以后,湖面上萤火虫的萤光映入水中,可能会比星星还要多。
注释:¹想见:由推想而知道。这里含有想象得到的意思。²萤火:指萤火虫的亮光。

rénhuāchí

shào qīngdài 

zuòkàndàoyǐngjìntiān fēngguòlángānshuǐ 
xiǎngjiànshēnrénsànhòu mǎnyínghuǒxīngduō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路旁一歧东遂,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遂,几达天都侧。复北遂,行石罅(xià)¹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sè)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译文:路旁有一条岔路向东直上,是前次游山时没有到过的,于是向前直往上走,差不多到了天都峰侧面了。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石峰一片片地夹立高耸;路就在石峰间宛转延伸,石头堵塞的地方就把它凿开,陡峭的地方把它砌成石级,中断的地方就架上木头,使它连通,悬空的地方就树起梯子连接。
注释:天都:黄山三十六峰之一,比主峰莲花峰略低,却远比莲花峰险峻。这是作者第二次游黄山所写的日记的一部分。¹罅:缝隙。
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下瞰(kàn)峭壑(hè)阴森¹,枫松相间,五色纷披²,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译文:向下看,只见陡峻的山谷气象阴森,枫树、松树杂然相间,五色缤纷,灿烂得像图画,像锦绣。于是想到黄山算得上是我生平所看到的奇景,而有这样的奇景,前次游山却未来探访,这次游山真是既痛快而又惭愧呀!
注释:¹阴森:(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²纷披:杂乱而散散落落。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遂;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¹,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lǎn)²。四顾奇峰错列,众壑(hè)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译文:这时仆人们都因路险阻隔而走在后面,我也停下来不向上攀登;可是一路上奇丽的景色,不觉又吸引着我一人前往。登上山头后,见一个小寺庙檐角翘起,像小鸟张开翅膀似地立在那儿,这就是文殊院,也是我从前想登而没有登的地方。它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背后倚的是玉屏风,两峰秀丽的景色,好象都可以伸手揽取。四周环顾,只见奇峰错落地排列,众多的山谷纵横交错,实在是黄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如果不是第二次来,怎么知道它如此奇丽呢?
注释:¹翼然:形容屋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²手擥:伸手揽取。擥:通“揽”,收取。以遂几句形容天都、莲花距离很近,秀丽景色进入眼底。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挟澄源¹、奴子²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³行而遂。攀草牵棘(jí),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遂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译文:便带着澄源和仆人仍从峡谷小路下来。到天都峰侧,从那被山溪冲下来的乱石上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爬上去。攀杂草,牵荆棘,石块丛起的地方就越过石块,石崖侧削的地方就攀缘石壁。每到手脚没有着落的地方,澄源总是先攀上去,再俯身接应我。常常想到上山既然这样困难,下山更不知怎么办了?最后还是不管那些。经过多次艰险,终于到达峰顶。
注释:¹澄源:和尚名,云游四方的和尚。²奴子:童仆。³蛇: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⁴历:越过。⁵堪:禁得住,受得了。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遂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译文:只是它上面还有一座石峰,像一堵墙壁耸起好象有几十丈高,澄源在它的旁边寻找,发现有石级,就拉着我登上去。到那一看,万千峰峦,无不躬身下伏,只有莲花峰能和它抗衡罢了。这时浓雾忽起忽散,每来一阵,就对面不见人。远望莲花诸峰,多半隐在雾中。唯独登上天都峰时,我走到前面,雾就飘到我后面去了;我走到右边,雾就从左边出来了。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遂,如苔藓(xiǎn)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¹,时没为银海;再眺(tiào)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²也。
译文:那些松树还有盘曲挺拨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可是都平贴在石上,好像苔藓似的。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
注释:¹碧峤:青玉般的山峰。形容陡峭的山峰在日光云色的辉映下,犹如碧玉。峤:尖而高的山。²区宇:区域,境界。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¹²鼠,破家³求良猫。厌腥膏,眠以毡(zhān)(jì)。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¹⁰¹¹¹²。某怒,遂¹³不复蓄¹⁴猫,以为¹⁵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译文:有个人讨厌老鼠,倾尽家财讨得一只好猫。用鱼和肥肉喂养它,用毡子和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为这个缘故更加横行不法。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是没有好猫吗?是因为不会养猫。
注释:¹某:某个人;有一个人。²恶:讨厌;厌恶。³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⁴厌:满足。⁵以:用。⁶腥膏:鱼和肥肉。腥:代指鲜鱼。膏:肥肉。⁷毡罽:毡子和毯子。罽:兽毛织品。⁸且:并且。⁹率:大都。¹⁰故:缘故。¹¹益:更加。¹²暴:凶暴。横行不法。¹³遂:于是;就。¹⁴蓄:养。¹⁵以为:认为。
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环境过于安分,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他是个只会说猫不好,却不会反思自己错在哪里的人。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shìliángmāo

jūn qīngdài 

    mǒushǔ jiāqiúliángmāo yànxīnggāo miánzhān māobǎoqiěān shuàishíshǔ shènzhěshǔyóu shǔbào mǒu suìmāo wéitiānxiàliángmāo shìmāo shìhuìm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