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本多事,横空为一画。遂为文字祖,后来纷简策。
羲皇本多事,横空为一画。遂为文字祖,后来纷简策。
贻祸到秦焰,诗书受奇厄。汉兴稍搜辑,残缺良可惜。
贻祸到秦焰,诗书受奇厄。汉兴稍搜辑,残缺良可惜。
作者东西京,自是竞纂释。各为一家言,牛要几千尺。
作者东西京,自是竞纂释。各为一家言,牛要几千尺。
历代有撰著,纯杂理须辟。胜国重淹雅,名藩富经籍。
历代有撰著,纯杂理须辟。胜国重淹雅,名藩富经籍。
下逮学士家,典坟亦充积。所嗟时文兴,古书相捍隔。
下逮学士家,典坟亦充积。所嗟时文兴,古书相捍隔。
盈箱未必窥,但取耳目赫。四海莽多故,遗编毁兵革。
盈箱未必窥,但取耳目赫。四海莽多故,遗编毁兵革。
余尝入三馆,颠倒触履迹。散乱无全书,饥鼠饱永夕。
余尝入三馆,颠倒触履迹。散乱无全书,饥鼠饱永夕。
牙签悉断割,缥缃为地席。小胥间盗窃,千万无什百。
牙签悉断割,缥缃为地席。小胥间盗窃,千万无什百。
余欲叫九阍,笑者颇啧啧。执卷发长喟,谁为共考覈。
余欲叫九阍,笑者颇啧啧。执卷发长喟,谁为共考覈。
归来蓬户下,敝簏恣怡怿。妄想宛委山,渔猎快夙癖。
归来蓬户下,敝簏恣怡怿。妄想宛委山,渔猎快夙癖。
但愁十指短,难探海中璧。古人目十行,一览不再绎。
但愁十指短,难探海中璧。古人目十行,一览不再绎。
我读未终卷,记忆悔忙迫。聪明天所限,人事况役役。
我读未终卷,记忆悔忙迫。聪明天所限,人事况役役。
意欲专一经,守约或有益。藏书羡黄子,塞屋地苦窄。
意欲专一经,守约或有益。藏书羡黄子,塞屋地苦窄。
浩瀚六万卷,丹铅尽先泽。父书既善读,而且保乱逆。
浩瀚六万卷,丹铅尽先泽。父书既善读,而且保乱逆。
江山有变迁,此书无改易。黄子固多才,孝思实无射。
江山有变迁,此书无改易。黄子固多才,孝思实无射。
他时购遗书,造君千顷宅。不须鼍错来,边生吐胸膈。
他时购遗书,造君千顷宅。不须鼍错来,边生吐胸膈。
发君四库藏,光辉照金石。
发君四库藏,光辉照金石。
汪懋麟

汪懋麟

汪懋麟[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号蛟门,江苏江都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碧瓦¹楼头绣幙²(zhā)³,赤栏桥外绿溪斜。
译文:碧瓦楼头,锦绣的帘幕高高垂挂,小红桥外,绿色的小溪弯弯横斜。
注释:¹碧瓦:绿色的琉璃瓦。²绣幙:彩绣的帷帐。遮:楂,起韵。⁴赤栏:红栏杆。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无风杨柳漫天絮(xù),不雨棠梨¹满地花。
译文:即便风停,轻柔的柳絮仍满天飞舞,虽然无雨,地上已洒满细小的梨花。
注释:¹棠梨:又名白棠,蔷薇科。落叶亚乔木。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下,绿水淙淙;空中,柳絮飞舞;地上,梨花铺雪。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读者可以从诗人描绘的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自然风光。从“碧瓦”这个别开生面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深意和奥妙。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再联系诗中的绣幕、赤栏桥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园,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升平,恰似燕雀筑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首诗描写的焦点。诗以“碧瓦”为题,意在导引读者由此去寻求题旨。

  首句“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却不知道楼里的人在做什么,被绣幕遮住了,人们看不见。诗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后的情景,用心就在于让读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上至天子、下至宠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万里疆土,换来了他们的碧瓦楼。绣幕遮住的里面,肯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诗的下联看似风花雪月的景语,实为感情至深的情语。现在是无风无雨、气朗天清、柳絮飞天、梨花铺地,但若一番风雨后,匆匆春归去,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借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不能长久的。诗人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坠绿残红、飞絮飘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与辛词相似,但笔调却更为凄婉。

  这首诗画外有音,意寓言外。读者如深一层去体会,便能领悟到言此意彼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第604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¹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²,不可,遂行。
译文:宋仁宗至和元年的秋天,有谣言从四川一带传过来,说是敌人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都惶恐不堪,老百姓基本上逃跑了。谣言四起,震动了京城。皇上正准备选派、任命御敌的将帅,天子说:“别造成大的祸乱,也不要促成事变。虽然现在谣言很猖狂,但我已经打定主意了,外患是不会造成大灾难的,事变是在内部引起来的。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也不可以付诸武力解决。只需要派一两个大臣前去就能处理好的。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去带领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恰好是合适的人选。”天子赞同道:“好!”张公却借口要奉养父母拒绝前去,但是皇上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于是他就出发前去了。
注释:¹传言:相互谣传。²以亲辞:用养老的理由推辞官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译文:十一月才到达蜀地。就在他上任的当天,就下命令让驻军回去,并解散守备人员,他还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由我来对付,你们就不必劳心了。”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还和以前一样庆贺新春,一直都没有什么敌寇前来入侵。很快到了第三年的正月里,百姓私下里商量在净众寺里摆放张公的像,张公没有阻止住百姓的这一行动。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²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³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译文:眉阳人苏洵告诉百姓说道:“没有发生祸乱,还是很容易控制的;祸乱已经发生了,也还是容易治理;可是已经出现了祸乱的苗子,但是还没表现出祸乱,这种情况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马上要发生但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最难治理的。因为我们不可以出现了祸乱的苗子就急着去做,又不能因为祸乱还没出现就放松警惕了。现在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正好像是器物现在已经倾斜,可是还没有倒地的情形。只有你们的张公,还能稳稳地坐定,面色不改,慢慢地站起来扶正器皿。扶正之后,他又慢慢地坐下,没有一点骄傲的神色。为天子管理百姓,他能做到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因为张公的智慧得到了生存,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还有,张公曾对我说:‘老百姓的性情是可以改变的,只是要看官吏怎么对待他们。众人传言说,蜀地人小乱不断。上司于是就用对待盗贼的办法来对待这里的老百姓,对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来约束他们。那些百姓本来就已经很害怕了,现在还用残酷的刑法对待,这样百姓才狠下心来抛弃父母妻儿,不顾性命,变成了盗贼,所以大乱常常发生。要是对他们施以礼仪教化的话,按照法律来差使他们,这里的人就变成最容易管理的了。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导致变乱发生,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叛乱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来对待他们,那么蜀人也会认为自己是齐鲁有教化的人了。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来办事,一味靠武力来威胁平民,我是不会干的。’啊!爱惜蜀人是多么真诚啊,对待蜀人是多么厚道啊,在张公之前,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大家听了,一齐重新行礼说:“是。”
注释:¹欹(qī):倾斜。²油然:谦和谨慎的样子。繄:是的意思,为助词。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译文: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一定要记在心里;即使你们死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孙记在心里。他的丰功伟绩,已经在史官的史册上有记录了,不需要再画像了。况且张公不想这样做,那又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公不会理会这些事的。就是这样,我们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的。就是在平时听说有人做件好事,还要问那人的姓名和他的住处,还有那人的身形、年龄大小、面容等基本情况呢;还有一些人,还要问到他的生平爱好,是为了更好地推测他的人品。这些人也是史官写入他的传记里的,主要是想让天下人不仅记在心里,还要时刻出现在眼前。音容在人们的眼睛中时常闪现,所以才会记得更加久远啊。因此,画像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苏洵听了,无言以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¹。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jì)²,公来于于³。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pián)。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pénɡ)¹⁰,仓庾¹¹崇崇¹²。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wǔ)¹³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译文:张公出生于南京,为人很高洁,有高尚的节操,很有雅量,声明传播于天下。国家有重大事情,都可以托付给他的。在文章的末尾我作一首诗,内容如下:大宋天子坐龙廷,甲午之年日月新。忽然蜀人谣言起,边关敌寇将兴兵。朝廷良将纷如雨,文臣谋士多如云。天子赞叹说声嘻,命我张公远出征。张公方平来东方,西风猎猎大旗扬。蜀人围观睹风采,人山人海满街巷。齐道张公真坚毅,神色镇静又安详。张公开口谕蜀人:“各自还家且安顿,谣言莫传自安宁。谣言不祥且勿听,回去照常作营生。春日动手修桑枝,秋天谷场要扫清。”蜀人磕头拜张公,称他就像父与兄。公在蜀国园林居,草木繁茂郁葱葱。宴请文官与武将,击鼓作乐咚咚响。蜀人庆贺来观望,共祝公寿万年长。姑娘佳丽美婵娟,幽娴贞静闺房间。幼儿哇哇向人啼,牙牙学语已能言。当初张公不来蜀,你辈早已填沟壑。如今庄稼多茂盛,粮仓高耸堆满谷。可感我们妇与子,欢欢喜喜庆丰足。张公本是朝中臣,天子左右得力人。天子下诏命返驾,张公岂敢不允承。修起殿堂好庄严,又有廊房又有庭。公像挂在正当中,朝服冠带宛如真。蜀人纷纷来禀告,不敢放荡做懒人。张公放心回京城,像挂殿堂传美名。
注释:¹属:有所托付。²暨暨:果敢的样子。³于于:自足的样子。⁴条:修理。⁵骈骈:茂盛的样子。⁶渊渊:象声词,敲鼓的声音。⁷娟娟:美好。⁸闲闲:悠闲的样子。⁹哇哇:孩子的哭声。¹⁰芃芃:美貌盛。¹¹仓庾:放谷的地方。¹²崇崇:高峻的样子。¹³庑:堂下的周屋。
苏洵的抒情散文数量不多,但有很多优秀的篇章,《张益州画像记》就是其中一篇。本文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表现了他宽政爱民的思想。苏洵的散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语言犀利,话语纵横,有很强的思辩力。欧阳修称其为“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夸赞他“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至”(《苏明允哀词》),这些评价都是很合理的。

zhāngzhōuhuàxiàng

xún sòngdài 

    zhìyuánniánqiū shǔrénchuányányǒukòuzhì biānjūn rén yáoyánliúwén jīngshīzhènjīng fāngmìngshuài tiānyuē  yǎngluàn zhùbiàn zhòngyánpéngxīng zhènzhìdìng wàiluànzuò biànqiězhōng wénlìng yòujìng wéizhènèr shúwéinéngchǔwénzhījiān mìngwǎngzhènshī  nǎituīyuē zhānggōngfāngpíngrén tiānyuē  rán  gōngqīn  suìxíng 

    dōngshíyuèzhìshǔ zhìzhī guītúnjūn chèshǒubèi shǐ使wèijùnxiàn  kòuláizài ěrláo  míngniánzhēngyuèshuòdàn shǔrénxiāngqìng suìshì yòumíngniánzhēngyuè xiānggàoliúgōngxiàngjìngzhòng gōngnéngjìn 

    méiyángxúnyánzhòngyuē  wèiluàn zhì luàn zhì yǒuluànzhīméng luànzhīxíng shìwèijiāngluàn jiāngluànnánzhì yǒuluàn luànchí wéishìyuánniánzhīqiū zhī wèizhuì wéiěrzhānggōng ānzuòpáng yánbiàn érzhēngzhī zhēng yóuránértuì退 jīnróng wéitiānxiǎomínjuàn wéiěrzhānggōng ěrshēng wéiěr qiěgōngchángwéiyán mínchángxìng wéishàngsuǒdài rénjiēyuēshǔrénduōbiàn shìdàizhīdàidàozéizhī érshéngzhīshéngdàozéizhī chóngbǐngzhīmín érlìng shìmínshǐrěnzhīsuǒyǎnglàizhīshēn érzhīdàozéi měiměiluàn yuēzhī zhī wéishǔrénwéi zhìzhīérshēngbiàn suī rán  dàishǔrén érshǔrén zhīréndàishēn ruòzhīwài wēijiémín rěnwéi   àishǔrénzhīshēn dàishǔrénzhīhòu gōngérqián wèishǐjiàn  jiēzàibàishǒuyuē  rán  

    xúnyòuyuē  gōngzhīēnzàiěrxīn ěrzàiěrsūn gōngzàishǐguān xiàngwéi qiěgōng   jiēyuē  gōngshì suīrán xīnyǒushìyān jīnpíngwénshàn wènrénzhīxìngmíngxiāngzhīsuǒzài zhìchángduǎnxiǎoměièzhīzhuàng shènzhěhuòjiépíngshēngsuǒshìhào xiǎngjiànwéirén érshǐguānshūzhīchuán shǐ使tiānxiàzhīrén zhīxīn cúnzhī cúnzhī zhīxīn yóuguānzhī xiàngwéizhù  xúnjié suìwéizhī 

    gōng nánjīngrén wéirénkāngkǎiyǒujié liàngxióngtiānxià tiānxiàyǒushì gōngzhǔ zhīshīyuē tiānzàizuò suìzàijiǎ 西rénchuányán yǒukòuzàiyuán tíngyǒuchén móuyún tiānyuē mìngzhānggōng gōngláidōng dàoshūshū 西rénguān xiàng wèigōng gōnglái gōngwèi西rén āněrshìjiā gǎnhuòé éyánxiáng wǎngěrcháng chūnértiáosāng qiūěrcháng  西rénshǒu gōngxiōng gōngzài西yòu cǎopiánpián gōngyànliáo yuānyuān 西rénláiguān zhùgōngwànnián yǒujuānjuān guīxiánxián yǒutóng néngyán gōngwèilái juān péngpéng cāngchóngchóng jiē suìfēng gōngzàicháotíng tiāngōng tiānyuēguī gōnggǎnchéng zuòtángyányán yǒuyǒutíng gōngxiàngzàizhōng cháoguānyīng 西rénxiānggào gǎnhuāng gōngguījīngshī gōngxiàngzàitáng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¹拜。
译文:幼女下床穿上新衣,初次学着新娘的拜堂礼。
注释:¹小姑:这里是新娘的意思。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¹裙带。
译文:恐怕他人取笑羞的不敢抬头,紧张的不停抚弄裙带。
注释:¹结:扎缚、抚弄的意思。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含少女)的诗作数量不多,但这类诗作大都写得富有诗趣,颇具特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的《娇女诗》可谓中国古代最早写少女情态的妙诗。此诗极尽铺陈之能事,着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小女“纨素” 与大女“蕙芳” 逗人喜爱。正如明代谭元春所评:“字字是女,字字是娇女,尽理、尽情、尽态。”明代诗人毛铉的《幼女词》,尽管仅有20字,但状写幼女情态逼真传神,“如在目前”,较之左思280字的《娇女诗》毫不逊色。

  毛铉的《幼女词》仅寥寥数语,便使一个纯真可爱的幼女形象跃然纸上。诗的前两句,写幼女下床穿新衣,初次学着“小姑”(此处指新娘)成婚时拜堂。这里,由幼女“下床着新衣”的动作引出其“初学小姑拜”的另一动作,并在“学小姑拜”之前着一“初”字,便突出了其情窦初开。诗人写幼女“学小姑拜”,旨在描绘其心态,故诗中并未具体描绘她学拜的情景,这一点与施肩吾《幼女词》别无二致。三、四两句笔锋一转,以幼女的动作摹写其含羞之心态。“羞见人”,这是直接点明幼女害羞,怕别人取笑她“学小姑拜”。“双手结裙带”,这是写幼女以双手扎缚、抚弄裙带来掩饰其含羞之情。而她要“结裙带”,就得“低头”,其不自然的心理也就被上述自然的动作所掩饰。此诗描绘幼女情态,语言质朴自然,看似信手拈来,实却颇见功力。读之,给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有两句诗“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所闻》),写一个给豪门侍宴的“娇女”(侍女),在豪门酒宴上以“佯看罗袜”这一动作掩饰其“啼痕”,以及她失去亲人(亲人被战火夺去生命)后的悲情。鲁迅先生的这两句诗是现实的写照,或许他在写作时也受到毛铉《幼女词》的启发。

  施肩吾的《幼女词》与毛铉的《幼女词》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个性鲜明的幼女的形象,也都以稚态见童心,富有诗意、诗趣。但其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在于幼女的年龄略有差异,交代其年龄的方法不同,还在于幼女的稚态与表现手法有别。施诗中的幼女年仅6岁,这是以“幼女才六岁” 直接点明的。毛诗中的幼女年龄多大,诗中并未直接点明,让读者自己从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此幼女不是像施诗中的幼女那样“学人拜月”,而是学“小姑”成婚时拜堂。可见她已不止“六岁”了。她知道“着新衣”,还知道“羞见人”,甚至懂得掩饰自己的羞态,去“双手结裙带”,可见她稚气未尽,仍是“幼女”,尚未成人,否则,她也做不出“初学小姑拜”的动作了。

  施诗写幼女的稚态,突出其弄巧成拙,从而,见其童心。在写法上,施诗先直言幼女少不更事,分不清“巧”与“拙”,为下文写幼女弄巧成拙埋下伏笔;然后,以“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这一反映其稚态的动作描写照应上文,为“未知巧与拙”作了形象的注脚。这里,既有幼女年龄与其行为的不相称之明比,又有他人之“巧”与幼女之“拙”的暗比。如此着墨,就使幼女的形象活了,动了。

  毛诗写幼女的稚态,着重反映其情窦初开,羞于见人之童心。毛诗通篇采用白描手法,一句诗就是一幅画面,逼真地勾勒出了幼女一系列的动作。在写法上,除了写幼女“学拜”这点相似外(其实二者学拜的内容也不一致),其余的皆与施诗明显有别。诗中通过幼女下床穿新衣,学着“小姑”成婚时拜堂,低下头,用双手扎缚、抚弄裙带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以及“羞见人”的心理描写,突出幼女又要学拜,又知害羞之个性,把个特定年龄和环境中的“幼女”写得纯真可爱。施诗中的幼女,少不更事,“学拜”,纯属其好奇心所致;而毛诗中的幼女则要懂事得多,因为其年龄要大些,她“学拜”之因,除了好奇心之外,还在于情窦初开,诗中一个“初”字可谓道出个中信息。施诗笔法较直,毛诗笔法较曲。

  明代文学家李贽曾道:“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意为天下最妙的文章,无一篇不出于具有童心(真心)的作者之手。其实,赋诗亦然。童心诗心,相映成趣,尽管笔法不一,但诗必妙而耐读。这也为施肩吾与毛铉的两首《幼女词》所证实。

yòu

máoxuàn míngdài 

xiàchuángzhuóxīn chūxuéxiǎobài 
tóuxiūjiànrén shuāngshǒujiéqúndài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¹少。万家游赏上春台²,十里神仙迷海岛。
译文: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讼岛,使神讼也为之迷惑。
注释:¹公庭民讼:指百姓到官府告状。²春台:代指游览胜地。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平原¹不似高阳²傲。促席³(yōng)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pàn)醉倒
译文:平原君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无礼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 客人中有个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着醉倒在地而尽兴喝酒。
注释:¹平原:这里代指好客的主人。²高阳:秦汉之际的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人。³促席:座席靠近。⁴雍容:形容主人待客有礼,态度和蔼。⁵玉山拚醉倒:形容客人的醉态。拚:就是豁出去,毫不顾惜自己的意思。

  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及公庭讼少的愉悦心情。“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似是”,正说明词人原本并没有主动出游元宵佳节的打算,只是由于他的公务闲暇,“公庭民讼少”了,内心愉悦才使他引起了赏游元宵夜景的乐趣。如今“公庭民讼少”,词人从心底发出惬意的快感,所以,当他看到“万家游赏上春台”时,他自己和所有游人,都像活神仙一样迷路在三神山海岛之中了。

  下片极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词人在人群中间,谦逊质朴,礼敬宾客,平等如兄弟,有如赵国平原君的贤明待宾,而毫无“高阳酒徒”的傲慢。他总是从容温和地靠近群众,和人们满面陪笑的对语谈心,尽情享受着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乐趣。“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在欢快的宴席中,顿时出现了一个“最多情”的民客形象,而把欢情霎时推到高潮。可谓笔端生花。而“拚”字尤为传神。这正是词人与群众亲密“鱼水情”关系的典型反映。

  全词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即兴抒怀,酣畅淋漓。而且格调健朗,构思精巧,一气呵成,余音袅袅。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1074-1075

lánhuālìng··yuánxiāoshìshìhuānyóuhǎo--shì

yuánxiāoshìshìhuānyóuhǎokuànggōngtíngmínsòngshǎowànjiāyóushǎngshàngchūntáishíshénxiānhǎidǎo

píngyuánshìgāoyángàoyōngróngpéixiàozuòzhōngyǒuzuìduōqíngshānpànzuìdào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yǔ)引吾¹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²,以应和皇子³。及国势沦败,引吾先潜难会稽(jī),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译文:庾引吾在梁朝时,曾经作《宫体谣引》,用来奉命与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国势衰败,庾引吾先是在会稽避难,后来才回家。我认为他一定会留下文章,现在却没有发现,因此作《还自会稽歌》来补写他的悲情。
注释:¹庾引吾:字子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属湖北)。善诗,辞采甚美。萧纲当太子时,任东宫通事舍人。纲即位,任度支尚书。²宫体谣引:诗篇名,今不传。³应和皇子:奉命与皇子唱和诗歌。皇子,指萧纲,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为晋安王。⁴国势沦败:这里指侯景叛乱,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野粉椒壁¹黄,湿萤(yíng)²满梁殿。
译文:块块霉斑把皇宫的墙壁弄得暗黄,成群的萤虫飞绕在梁国宫殿周旁。
注释:¹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温和芳香。²湿萤:萤生于潮湿的地方,故名。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台城¹应教²人,秋衾梦铜辇(niǎn)³
译文:他曾经是皇宫随侍奉命作诗的宠臣,如今却在秋寒被窝里把太子车辇梦想。
注释:¹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²应教:臣子与诸位王子唱和诗作,称为“应教”。³铜辇:太子所乘坐的车。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吴霜点归鬓(bìn),身与塘蒲¹晚。
译文:这位归来者的鬓发,点缀有吴地的寒霜,他的身躯将与秋塘蒲草一样衰老枯黄。
注释:¹塘蒲:一作“蒲塘”。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脉脉辞金鱼¹,羁(jī)²守迍(zhūn)³
译文:含情脉脉地辞别那京都皇宫,流亡的臣子厮守在贫困低贱的家乡。
注释:¹金鱼:宫门上鱼形锁钥。此处代指皇宫。²羁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员。³迍贱: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难,处于贱辱的地位。迍,通“屯”。

  诗前小序,交代诗人为庾肩吾补作《宫体谣引》的缘由,说明诗篇抒写庾肩吾“潜难会稽”后的悲伤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宫廷荒凉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经发黄,成为野粉,宫殿里飞满湿萤,已经荒废,一派凄凉景象,正是“国势沦败”的艺术写照。三四句梦忆东宫生活,我本是台城里和皇子唱和诗歌的人,现在秋夜里还常梦见太子的车辇。诗的后半首,叙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况,表达出甘守屯贱的意愿。“吴霜”,应会稽地望,“塘蒲”,点身已衰老,回想起离开宫门时,依恋不舍,怀念君德,甘愿遭受危难贫贱,“心如砥柱”,绝不变心。全诗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里行间。

  诗人探寻梁代庾肩吾的前事,应是叹恨那些曾任东宫官而后遭贬斥的人。诗人生活的时代,曾震惊朝野而备受大家关注的事件,便是永贞革新,革新运动参与者之中,确有人曾任太子李诵的东宫官。诗人叹恨他们事业受挫败,命运困厄,不胜感伤,便运用“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的诗句,抒发悲叹他们不幸遭际的情思。诗人不能无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从而形成长吉诗诡异独特的风貌。

  杜牧为李贺诗集作叙,以此诗与《金铜仙人辞汉歌》为例,赞叹道:“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这篇叙是诠解《还自会稽歌》的指导思想。李贺能从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潜难会稽”这件在别人看来极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个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刚劲之气的“羁臣”形象,并借以抒发了自己对世事多变的感伤和困顿潦倒中的悲愤之情,构思新颖,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贺的这类诗作誉之为“古今未尝经道者”,评价是很高的。杜牧在叙中还说:“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但结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贺的身世,还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但不能说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继承了宫体诗的传统,也不能据此诗而说李贺对宫体诗作者的怀念和向往。李贺不过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处境,来抒发自己的忧愤罢了。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1-184
2、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8-1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