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环合龙岩州,锁门十日不出游。今朝独上城南楼,一望兮万峰起立入胸次,化为突兀磊磈之羁愁。
乱山环合龙岩州,锁门十日不出游。今朝独上城南楼,一望兮万峰起立入胸次,化为突兀磊磈之羁愁。
归来对烛更凄绝,苦念明朝是元日。城头鼓角雄且哀,更闻一片春声来。
归来对烛更凄绝,苦念明朝是元日。城头鼓角雄且哀,更闻一片春声来。
千家爆竹如惊雷,火树焰焰烧成灰。此时主人醉我酒百杯,苍头行炙纷相催。
千家爆竹如惊雷,火树焰焰烧成灰。此时主人醉我酒百杯,苍头行炙纷相催。
羊腔鱼尾满案堆,众宾开口欢追陪。座前兰蕙庭前梅,镫烛照耀花争开。
羊腔鱼尾满案堆,众宾开口欢追陪。座前兰蕙庭前梅,镫烛照耀花争开。
不知此中乐事为谁有,客泪多于主人酒。
不知此中乐事为谁有,客泪多于主人酒。
江湜

江湜

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吴中先贤谱》 苏文 编绘。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¹,碾冰为土玉为盆。
译文:从半卷湘妃竹帘何半掩着的门往外看,啊,白海棠,你高洁白净,该是碾冰为土以玉为盆来栽培你。
注释:¹“半卷”句:这句说看花人。“半卷”、“半掩”与末联花的娇羞倦态相呼应。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偷来梨蕊(ruǐ)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¹
译文:你偷来梨花花蕊的三分洁白,又借得傲雪梅花的一缕香魂。
注释:¹“偷来”二句:意即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但说得巧妙别致。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曹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线香”的诗句,可能都为这一联所借鉴。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月窟(kū)仙人缝缟(gǎo)(mèi),秋闺怨女拭啼痕¹
译文:你像月宫中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又如闺中少女秋日里心含怨苦,在抹拭着眼泪。
注释:¹“月窟”二句:谓白海棠如月中仙子穿着自己缝制的素衣,又如闺中少女秋日里心含怨苦,在抹拭着眼泪。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缟袂,指白绢做成的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有《梅花》诗说:“月黑林间逢缟袂。”这里借喻白海棠,并改“逢”为“缝”亦甚巧妙。袂,衣袖,亦指代衣服。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译文:娇羞怯怯默默无言衷肠无处诉,我倦倦倚在西风窗下不觉天色已黑。

  这是小说人物林黛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交待了海棠花生长的环境;颔联写海棠花的白与洁;颈联继续写白海棠的高洁白净;尾联写相思之情,与首句遥相呼应。林黛玉借咏颂白海棠,写出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的心声。全诗采用了比喻、象征、拟人、设问、神话传说和直抒胸臆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风流别致。

  林黛玉这首《咏白海棠》与薛宝钗淡而不露的风格不同,此诗淡化了现实的外部环境,突出了诗人的主体形象,写出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的心声。首联交待了海棠花生长的环境。首句写看花人。“半卷湘帘半掩门”,看花人与花保持着一段距离,这就为下文写看花人的想象提供了条件。看花人从房内望去,看到白海棠,得到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白海棠的高洁白净,由此想象到,栽培它的该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碾冰为土玉为盆”,从侧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想象别致。无怪乎此句一出,宝玉便先喝起彩来:“从何处想来!”

  颔联直写白海棠,写来对仗严谨,而又天然工巧。最难得的是它不是苍白地写白海棠的白净,而是说它白净如梨蕊,这就在白净的颜色上突出了其高贵品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写出其有梅的精魂与风韵。“偷来”、“借得”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在林黛玉笔下,白海棠绝没有世俗的污浊,却有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傲骨。白海棠的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众人看了,感受到的当然是“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颈联则紧承上联,以比喻笔法继续写白海棠的高洁白净。以月宫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作比喻,形容它的素白,而且形象地描绘了它的美好形态。“秋闺怨女拭啼痕”,同是比喻,感情却有变化。秋天萧瑟,又是深闺怨女,并且在“拭啼痕”,虽仍写海棠的高洁白净,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这当然又是林黛玉的“别一样心肠”,写来只是“不脱落自己”(脂评),是林黛玉乖僻孤傲、多愁善感性格的流露。

  尾联,笔墨重又回到写看花人,写来情景交融,娇羞默默。倦倚西风、欲诉衷肠的既可是花,也可是人,看花人与白海棠完全融为一体。不过重点应落在看花人身上。林黛玉是在托物抒情。从章法上说,“娇羞默默”、“倦倚西风”,与首句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相呼应,照应开头,结束全篇,结构完整。从内容上看,它又是上两句感情的必然发展。它从形神两方面写出看花人亦即林黛玉的内心世界,把她寄人篱下、无处倾吐衷肠的感伤情绪刻画得极为深刻。由于林黛玉紧紧把握住了看花人与花的感情联系,诗中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意与景浑,白海棠的形象成了林黛玉自身的象征。

  林黛玉的这首诗不仅是风流别致的,亦是含蓄浑厚的,只不过白海棠形象的内涵是林黛玉鄙弃世俗、纯洁坚贞、乖僻孤傲的性格。这一点宝玉看到了,所以他对“潇湘妃子当居第二,含蓄深厚,终让蘅稿”的评论不服,提出“蘅潇二首还要斟酌”。其实,李纨、探春也是感受到了潇湘妃子诗内所含的意趣的,只是评价标准不一,她们只能推崇薛宝钗诗中那端庄稳重的形象和那种欲报皇恩、候选才人而又故作淡雅的含蓄浑厚,而不欣赏林黛玉的这样“风流别致”。这也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谋”罢了。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67-175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海鹤(hè)¹一为别,存亡²三十秋³
译文: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注释:¹海鹤:比喻品德高尚的人。²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还活着而德公已经去世。³三十秋:三十年。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译文: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这是一首“感旧”之作。所感怀的对象为三十年前见到的“德公”,德公已如海鹤仙逝。当年一别,转眼三十载了,生死存亡真是无常啊!触发其感怀的媒介则是“长沙驿前南楼”。陈景云《柳集点勘》说:“长沙驿在潭州,此诗赴柳时作,年四十三。观诗中‘三十秋’语,则驿前之别甫十余龄耳。盖随父在鄂时亦尝渡湘而南。”据诗意,大约三十年前,宗元之父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父曾在长沙驿前南楼与“德公”话别。“海鹤”自然是指德公,但称德公为“海鹤”,却自有其独特的蕴涵。其具体所指,今日虽已不可确知,却可从中领略到一种潇洒、自由、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意味,并由此给全诗增添一种空灵的诗化的情调。

  通首抒情,蔼然仁者之言。无一字不质朴,无一语不出自肺庸。今昔之感,洋溢在字里行闻,字字句句扣紧感旧的题旨,一气贯注,自然浑成。“存亡三十秋”,蕴藏着无限的伤感。既有世路的艰险,更有人生的坎坷,既有昔日的情愫,又有今朝的思慕。“数行泪”是哭德清公,也是哭自己的功业未就,谤责飞腾。着一“独”字,而身世之寂寥。前路之渺茫,概可想见。诗人怀旧伤今,所以有诸多感慨。

  其实还有一层无常感他没说出来:仕宦更是无常!一月奉命北归,二月到京,三月又贬柳州,人生太难预料了!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这首诗与前《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诗相较而读,一喜一悲,炎凉相继,颇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第2页
2、 何严 羊春秋.新编唐人绝句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9月
3、 张海鸥.唐名家诗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9:第304页

zhǎngshā驿qiánnánlóugǎnjiù--liǔzōngyuán

hǎiwèibiécúnwángsānshíqiū

jīnláishùxínglèishàng驿nánlóu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¹之也,皆人思念存想²之所致也。致之何由³?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rèn),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译文:在这个世界上,鬼魂的存在并非由已故人的精神构成,而是由人们的思维和想象所塑造的。那鬼是如何诞生的呢?通常是由于疾病。当人生病时,担忧和恐惧会萦绕心头,这种情绪或让他们看到所谓的鬼魂。大凡人们不得病就不害怕。所以得了病卧床不起,就害怕鬼来。害怕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眼睛就会恍恍惚惚地看见所谓的“鬼”。
注释:¹为:变成。²存想:想象。³致之何由:经过什么途径导致鬼的产生。何由,从何处,从什么途径。⁴寝衽:睡在床上。衽,衽席,这里指铺设在床的卧席。⁵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何以效¹之?传²曰:“伯乐学相马,顾玩³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páo)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译文:那么,如何来验证这个观点呢?古书记载:“伯乐学相马,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马的。同样,宋国的庖丁学解牛,三年内未见过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分。”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啦。当人们陷入杂乱思绪,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人生病看见鬼,就像伯乐看马,庖丁看待牛一样。伯乐、庖丁所看到的并不是马和死牛,由此可知那些病人所看到的鬼实际上并不是鬼。
注释:¹效:验证。²传:这里指古代的文字记载。以下引文语意出自《吕氏春秋·卷九·精通》。³顾玩:仔细端详。玩,欣赏,玩味。⁴无非马者:没有不是马的。⁵庖丁:名叫丁的厨师。庖,厨师。丁是人名。⁶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用精,使用精神。至,极。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病者困剧¹,身体痛,则谓鬼持箠(chuí)、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chuí)锁绳纆(mò)²,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³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译文:病人因病而极其难受,浑身疼痛,就说是鬼拿着鞭子、棍子在打他,或者看见鬼手中拿着槌子、锁、绳索,站着守在他旁边。这种现象是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引发了恐惧,导致他们产生荒谬和毫无根据的想法。刚病时心里害怕,就看见鬼来了;当病情加重时,他们可能害怕死亡,就看见鬼在发怒;而由于身体受到疾病折磨,就看见鬼在打他:这一切都是由于混乱的思维和虚构的幻觉,未必是真实存在的。
注释:¹困剧:极其难受。困,困顿。剧,厉害,严重。²绳纆:绳索。³妄:荒诞,无根据。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夫精¹念存想,或泄²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³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文:胡思乱想的结果,有时从眼睛里显露出来,有时从嘴里显露出来,有时从耳朵里显露出来。从眼睛里显露出来,眼睛就会看见它的形体;从耳朵里显露出来,耳朵就听到它的声音;从嘴里显露出来,嘴就说出它的事情。白天就看到鬼出现,夜晚睡觉就在梦中听见鬼声。一个人躺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如果他感到害怕,就会梦见那人按住他的身体而吓哭了。其实醒时见到的鬼和睡时听到的鬼,都是因为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幻觉;害怕和想象,都会产生相同的情况。
注释:¹精:专一,纯正。²泄:显露。³夫:那。⁴据案:按。据,按着。案,现在写作“按”。⁵俱用:全都因为。用,因为。⁶同一实:真相、本质相同。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¹。心之忧矣,曷(hé)²³其已
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注释:¹里:衣服的衬里。²曷:何,怎么。³维: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⁴已:止息,停止。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¹。心之忧矣,曷维其亡²
译文: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注释:¹裳:下衣,形状像现在的裙子。²亡:用作“忘”,忘记。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绿兮丝兮,女(rǔ)¹所治²兮。我思古(gù)³,俾(bǐ)无訧(yóu)兮。
译文: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注释:¹女:同“汝”,你。²治:纺织。³古人:故人,古通“故”,这里指作者亡故的妻子。⁴俾:使。⁵訧:古同“尤”,过失,罪过。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chī)¹兮绤(xì)²兮,凄其³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注释:¹絺:细葛布。²绤:粗葛布。³凄其:同“凄凄”。凄:凉而有寒意。⁴以:因。一说通“似”,像。⁵获:得。

  此诗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想到亡妻的贤德,“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正是俗话所言,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

  这首诗有四章,也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鉴赏之时,要四章结合起来看,才能体味到包含在诗中的深厚感情,及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况。

  第一章说:“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表明诗人把故妻所作的衣服拿起来翻里翻面地看,诗人的心情是十分忧伤的。

  第二章“绿衣黄裳”与“绿衣黄里”相对为文,是说诗人把衣和裳都翻里翻面细心看。妻子活着时的一些情景是他所永远不能忘记的,所以他的忧愁也是永远摆不脱的。

  第三章写诗人细心看着衣服上的一针一线(丝线与衣料同色)。他感到,每一针都反映着妻子对他的深切的关心和爱。由此,他想到妻子平时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规劝,使他避免了不少过失。这当中包含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第四章说到天气寒冷之时,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妻子活着的时候,四季换衣都是妻子为他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妻子去世后,自己还没有养成自己关心自己的习惯。到实在忍受不住萧瑟秋风的侵袭,才自己寻找衣服,便勾起他失去贤妻的无限悲恸。“绿衣黄里”是说的夹衣,为秋天所穿;“絺兮绤兮”则是指夏衣而言。这首诗应作于秋季。诗中写诗人反覆看的,是才取出的秋天的夹衣。人已逝而为他缝制的衣服尚在。衣服的合身,针线的细密,使他深深觉得妻子事事合于自己的心意,这是其他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所以,他对妻子的思念,他失去妻子的悲伤,都将是无穷尽的。“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诗是写得十分感人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3-54

绿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绿 绿huáng xīnzhīyōu wéi 
绿 绿huángcháng xīnzhīyōu wéiwàng 
绿 suǒzhì rén yóu 
chī fēng rén shíhuòxīn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知有前期¹在,难分此夜中。
译文:知道友人定好了再次约会的日期,然而此夜之别,还是难分难舍。
注释:卢秦卿:作者友人,生平不详。¹前期:指友人定好了再次约会的日期。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无将故人酒¹,不及石尤风²
译文:请勿回绝老朋友这杯送别之酒,它远不及能阻挡行船的逆风。
注释:¹无将故人酒:此句劝友人不要回绝送别之酒。²石尤风:指阻挡行船的逆风,顶头风。

  送别是古代人生活中的常事,故而也成了古诗中屡写不衰的题材。唐诗中的送别诗汗牛充栋,但这首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一格。

  前两句出语平实,写出了深情的人常常都有的共同人生感受;后两句别出心裁,以石尤风的典故写出殷勤挽留的场面,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一方要告别远行,一方是执意挽留。这在生活中是常有的,在唐诗中也是常见的一种题材。不过,要在这种常见的生活中,在这种已经被人写熟了的题材中,再发掘、再创造出一点新意,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前期,即后会之期,他日重逢之期。这在一般送别、留别的诗歌中,往往是放到后面写。比如:“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王昌龄《送吴十九往沅陵》)但是,司空曙的这首诗别具一格。“知有前期在”,发端便将后事说出,而且说得如此肯定、明确,不能不使人感到十分突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诗人这样说,当然也自有其妙处。本来“后会有期”,对于分别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宽慰,可是诗人将它翻到前面,放在一个次要的、陪衬的位置上,那意思是说纵然知道后会有期,然而此夜之别,还是难分难舍。正是“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李白《江夏送张丞》),这样一退一进、欲擒故纵的笔法,不仅将难分之情表现得更为感人,而且这么一口说出后事,一步到底的办法,也就逼得对方毫无回旋余地,只能被这种“最人情”之言所压倒。所以这一二两句既强调了“难分”,更为“留”字在感情和气氛上创造了优势。

  在结构上,此诗不像多数送别诗那样,先写别情,最后说到后会有期。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到最后才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将“后会之期”置于篇首。造成一种突兀奇崛之势,并着重写此夜的殷勤挽留,重在写透一点:即今夜的不舍。

  全诗描写了诗人对友人卢秦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字里行间将自己和友人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第899页
2、 王星注评,千家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58页

liúqínqīng

kōngshǔ tángdài 

zhīyǒuqiánzài nánfēnzhōng 
jiāngrénjiǔ shíyóu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