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凭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我向西行风向东,心随风去到家中。凭风莫撼庭前树,恐被家人知阻风。
江湜

江湜

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吴中先贤谱》 苏文 编绘。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辞曰: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辞曰:
译文:我非常喜欢吃苦笋,劝我不要这样的人有十个,于是我随意地创作了《苦笋赋》,这篇赋的文辞是: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bó)¹苦笋,冠冕两川²。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zhěn)³,多啖(dàn)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斑之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
译文:僰道产的苦笋,在两川中名列前茅。它甜脆爽口,微苦却有滋味;它温润细密,多吃也不会伤身。微苦却有滋味,利于身康体健,如同忠言逆耳,却利于国泰民安;多吃不会受伤害,如同多举士人,得到的都是贤士一般。它汇聚江山的灵气,故能隐含雨露的滋润,回避风烟的侵犯。用它作佳肴,可以振食欲,用它来下酒,令人流口涎。可笑那徒有其表的桂斑,竟梦想博得人们的赞叹,可它又怎能和苦笋相提并论,一块来谈?
注释:¹僰道:汉县名,属僰为郡,僰人所居,故名。在今四川宜宾县境。²两川:东、西川的合称。唐至德二年(757年)于剑南道置东川、西川两节度,因有两川之称。³缜密:细密。⁴啖:吃。⁵钟:聚集。⁶桂斑:桂指筀竹,竹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郝懿行疏:“筀,亦当为桂,桂阳所生竹,因以为名也。”斑,指斑竹。段公路《北户录·斑皮竹笋》:“湘源县十二月食斑皮竹笋,诸笋无以及之。”⁷梦永:总是梦想得到。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令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gù)¹,令人萎(wěi)而瘠(jí)²。”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xuàn)³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镌(juān)。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译文:四川人说:“苦笋不能食,吃了发旧病,让人瘦而死。”我不想和他们分辩。因为上等之人明事理,毋庸多言;中等之人当面虽相信,可过后又疑惑;下等之人专听谣传,却不相信亲眼之所见,顽固如岩石,不能雕刻与凿穿。李白有诗道:“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注释:¹痼疾:久治不愈之病。²萎而瘠:干枯瘦弱。³眩:迷惑。⁴镌:晓谕,明白。⁵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

  这篇赋先写苦笋苦而有味,多食无害,再写俗传苦笋不可食之荒谬而自己为苦笋辩护之论却不为人所接受,只好自享其美味,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作结。全赋浅明如话而有深意在,借咏苦笋虽苦食之却能“开道”之事,阐发了忠言虽然逆耳却可以“活国”之理。

  此赋可分作三个层次。

  首先,赞美苦笋有益身心健康。苦笋物性是“小苦”、“温润缜密”,但“甘脆惬当”,故而“反成味”、“多啖而不疾人”,于身心有益。

  接着,融注自身体验,寓苦笋以深刻含义:苦竹之笋,味道虽苦,食之却可以“开道”;忠谏之言,虽然逆耳,听之却可以“活国”;苦竹之笋,“钟江山之秀气”,忠谏之士,聚民族之精华;苦竹之笋,“深雨露而避风烟”,忠谏之士,存傲骨而鄙权贵。苦笋与忠臣,是那么的相似,但世人多不理解。素质佳美的苦笋,横遭诽谤,“食之动痼疾”,而徒有其表的桂斑,却受到青睐,以致有“梦永”的非分之想;相应的,敢于直言的忠臣,也是横遭诽谤,贬官流徙,而奸巧邪佞之徒,却青云直上。对此逆境,作者的态度是给予最大的蔑视,“未尝与之言”因为作者性格刚强,襟怀豁达,赵翼称他“不肯随俗为波靡”(《瓯北诗话》),故而取此姿态。

  最后,博学多才的作者,顺手拈来李白的诗句“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收束赋文。酷爱饮酒的李白以自得醉中之趣为乐,戒饬自己不要向饮酒者讲说这种乐趣,浅层的意思是不把苦笋之趣对不理解者讲说,而不平之鸣,怜才之意,深蕴其中。

  全赋虽与作者“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的主张相悖,但浅明如话而有深意在。

参考资料:
1、 田兆民.历代名赋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1366-1368
泠泠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泠泠¹水向桥东去。漠漠²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mì)处。
译文:河水叮咚流向桥东,行云悠闲飘聚在溪水上边。清风淡月往来有规律,流水行云却难寻踪迹。
注释:¹泠泠:形容流水的清脆声。²漠漠:弥漫广布貌。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xiū)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译文:美人独自伫立备受相思之苦,单薄衣衫浸透寒露,日日伴修竹,双眼欲穿盼郎归,常常等至天色暮。残雪身边春色青,我却白发头上生,执意问春我老否?春天默默不出声。
注释:¹脩竹:高高的竹子。
这首词的题目是“东山探梅”,全篇写的就是去杭州东山探梅的所见与所感,重心在一个“探”字。上片以探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时所见的“泠泠”流水、"漠漠"归云和"疏风淡月"等景物烘托渲染环境,意致十分闲淡。下片前两句以杜甫诗所写幽独佳人比拟梅花,以抒发探梅之所感;后两句则借探梅这个话题慨叹道:往昔白白错过了雪中赏梅的大好机会,如今已进老境,失去的青春已经无法追回了。最后两句的这个慨叹,才是一篇抒情的主旨。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yùn)州寿张人也。事¹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译文:太师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在后梁任过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殉国,葬在郑州管城。晋天福二年,才赠太师称号。
注释:¹事:侍奉。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公在梁以智勇¹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xiè)²,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译文:在后梁,他以智勇双全闻名。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赵岩等专权,梁的大臣老将多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而梁朝也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都抱观望态度,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亡了,可悲啊!
注释:¹智勇:智谋与勇敢。²屈懈:屈挠懈怠。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译文:五代从开始到结束,才五十四年,却更换了十三位国君,五次改朝换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权。士人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在太少了!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的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我编写《五代史》,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写到彦章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¹怒末帝²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hù)³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léi)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luán)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译文:康定元年,我因担任节度判官来到滑州,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王睿所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记得胜之战尤其详细。《家传》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起用彦章,想在末帝面前自杀。还提到彦章因为用朝笏在地上指画山川形势,被御史弹劾。又说彦章五个儿子,有两个与其一道殉节。这些都是旧史没有的。
注释:¹敬翔:梁朝宰相。²末帝:梁末帝。³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⁴力寡:力量弱小。
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
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
译文:彦章进攻得胜城的时候,在接受皇帝军令时,保证在三天之内破敌。后梁的将相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在暗暗发笑。等到攻破得胜城南门的时候,果然只有三天。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中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于出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道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中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于出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道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译文:现在我们宋朝有四十年没打过仗了,一朝元昊反叛,便打败我们的军队,杀死我们的将领,接连四五年如此,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制定出攻守的策略。我曾独自坚持出奇制胜的建议,但遗憾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同时人们在听到我的说法时,有人笑我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就是我自己也感到迷惘,不敢确定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等到读了王彦章家传,看到德胜大捷,才知道古来名将,必定是出奇才能制胜。不过,不能周密计划的人便难于出奇,并且出奇要迅速果断,这才是天下伟人的举动,不是那些被常规所束缚的人能办得到的。我每次读他的家传,总是想象王彦章的模样。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
译文:两年后,我又来到滑州做通判。今年正月,经过百姓通常所说的铁枪寺前,又找到并拜谒了王彦章的画像。因时间久远,画像已有磨损,王公画像只能隐约可见。赶紧安排工匠修复保全画像,但不敢在上面增加内容,担心使画像失真。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铁枪作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
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译文:我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只是由于钦佩到了极点。读他的书,尚且想象他的模样,何况得以拜谒他的画像,看到了他的模样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画像的损坏。画像修好之后,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送给原主,让他好好保存。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稻粱¹肥,蒹(jiān)(jiā)²³。黄添篱落,绿淡汀(tīng)。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译文:稻谷高粱成熟肥大,芦草也开花吐穗。黄澄澄的果实挂满了村落的篱笆,水中小岛上的绿草枯萎暗淡。林中树木的叶子已经凋落,山体也因植物枯败越发消瘦。沙鸥因汀晓潮水涨落的时期而乘风飞起,远望深秋时节被烟雾笼罩着的碧波万顷的江面。距地半竿的落日余晖下,大雁一声长鸣,飞过几处高楼。
注释:普天乐:曲牌名,四十六字。¹稻粱:稻谷和高粱,此处泛指庄稼。²蒹葭:芦苇。³秀:开花吐穗。⁴篱落:住家的篱笆。落:人聚居之处。⁵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⁶沙鸟:指海鸥、沙鸥。⁷几处危楼:几处高耸的楼阁。危:高耸的样子。

  这首曲子描述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色:庄稼、荻花、江水等,同时结合“江”这个特定的地点来描写。曲子用词丰富恰切:肥、秀,黄、绿,空、瘦。将本没有感情的事物赋予感情,形象生动。

  作者漫步秋日的江畔,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田间地头的景象:稻谷、高粱等庄稼长势喜人,预示丰收在望。一个“肥”字摹状出谷物沉甸甸的姿态。江边的芦苇也已秀穗,荻花飘舞。不远的地方散落着疏疏落落几户人家,但见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稼的黄色所装饰;而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抹上一层秋天枯黄的色彩。走近细瞧,树叶飘零,秋意更浓了。抬头看山,山容消瘦。“瘦”谓因树叶凋零,山仿佛褪去了春夏时节的盛装,露出山体,故而显得消瘦。再观江景:沙鸥在水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烟雾迷蒙,秋色更显深沉。正当作者沉浸在萧索凄清的秋景之中时,一声过路的雁鸣,打破了秋野的寂静。夕阳西下,四周的几栋楼阁,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却显得更加高耸。

  全曲在写景上抓住最能体现秋天季节特点的景物予以表现,田野肥实密致的庄稼、江中沙渚上随风飘舞的荻花、辽阔迷茫的江水,共同构成一幅俊雅清丽的秋日图画。同时,作者写景层次清晰,静景与动景结合,并善于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视点来刻画景物。如第一层次为平视所见之景,即从第一句至第四句,视点在岸上与江中来回移动。“稻粱肥”“黄添篱落”状江边田野之景,“蒹葭秀”“绿淡汀洲”又转为对江景的展现。第二层写远景。无边落木萧萧下,显露出山体的清癯之形与怪石的嶙峋之态,这种整体感受只有远观才能获得。第三层转人仰视,沙鸟翻飞,传递着潮涨潮落的信息。第四层乃作者因情设景,以疏淡之笔将落日、飞雁、危楼等触发乡思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画卷的描摹。

  全曲措辞凝练,对仗工稳;笔调清丽,随笔点染,皆成画境,给人恬静凄清之美。小令在明净远大的境界中流露出丝丝感伤。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第612页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¹,汔(qì)²可小康³。惠此中国,以绥(suí)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¹⁰遏寇(kòu)¹¹,憯(cǎn)¹²不畏明。柔¹³远能¹⁴(ěr),以定我王。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行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远近人民都爱护,安我国家保我王。
注释:¹止:语气词。²汔:庶几。³康:安康,安居。⁴惠:爱。⁵中国: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也就是“王畿”,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⁶绥:安。⁷纵:放纵。⁸诡随:诡诈欺骗。⁹谨:指谨慎提防。¹⁰式:发语词。¹¹寇虐:残害掠夺。¹²憯:曾,乃。¹³柔:爱抚。¹⁴能:亲善。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qiú)¹。无纵诡随,以谨惛(hūn)(náo)²。式遏寇虐,无俾(bǐ)³民忧。无弃尔,以为王休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为使君王得福气。
注释:¹逑:聚合。²惛怓:喧嚷争吵。³俾:使。⁴尔:指在位者。⁵劳:劳绩,功劳。⁶休:美,此指利益。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wǎng)¹。式遏寇虐,无俾作慝(tè)²。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掠夺暴行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
注释:¹罔极:没有准则,没有法纪。²慝:恶。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qì)¹。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²。式遏寇虐,无俾正³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您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
注释:¹愒:休息。²丑厉:恶人。³正:通“政”。⁴戎:你,指在位者。⁵小子:年轻人。⁶式:作用。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qiǎn)(quǎn)¹。式遏寇虐,无俾正反²。王欲玉女(rǔ)³,是用大谏。
译文: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政权遭颠覆。衷心爱戴您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
注释:¹缱绻:固结不解,指统治者内部纠纷。²正反:政治颠倒。³玉女:爱汝。玉,此作动词,像爱玉那样地宝爱;女,汝。⁴是用:是以,因此。

  《大雅·民劳》一诗,朱熹《诗集传》以为“乃同列相戒之词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严粲《诗缉》也说:“旧说以此诗‘戎虽小子’及《板》诗‘小子’皆指王。小子,非君臣之辞,今不从。二诗皆戒责同僚,故称小子耳。”朱熹等宋代经学家每不从汉儒之说,自立新义,时有创见,但涉及君臣关系问题,却反而比汉儒保守。其实,正如范处义《诗补传》所说:“古者君臣相尔女(汝),本示亲爱。小子,则年少之通称。故周之《颂》《诗》《诰》《命》,皆屡称‘小子’,不以为嫌。是诗及《板》《抑》以厉王为‘小子’,意其及位不久,年尚少,已昏乱如此。故《抑》又谓‘未知臧否’,则其年少可知矣。穆公谓王虽小子,而用事甚广,不可忽也。”朱、严之说实不足为训。

  此篇共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各章互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第一句皆同,第二句仅末字互相不同,第三句除第三章外余四章皆同,第四句皆不同,第五句皆同,第六句后两字不同,第七句皆同,第八句、第九句皆不同,第十句除第四章、第五章外余三章第一字均为“以”。这样的句式结构,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本是《国风》中常见的一种基本格式,但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现,确实令人有些奇怪。不过说怪也没什么好怪,《大雅》虽以赋为主,但它与《国风)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大雅·凫鹥》《大雅·泂酌》两篇也是复沓式结构。只是《大雅·民劳》一诗篇幅要长得多,五章反覆申说,意味尤为深长,令人咀嚼不尽。

  诗一开头,就说人民已经很劳苦了,庶几可以稍稍休息了。接着“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说要以京畿为重,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是说不要受那些奸狡诡诈之徒的欺骗,听信他们的坏话。第二、三、四、五章的“以为民逑”“以绥四国”“俾民忧泄”“国无有残”与“以谨惛怓”“以谨罔极”“以谨丑厉”“以谨缱绻”,也是围绕恤民、保京、防奸、止乱几个方面不惜重言之。至于为什么每章都有“无纵诡随”一句放在“式遏寇虐”一句前面,严粲、钟惺都做过解释。其实,抨击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恶,无非是刺国王不明无能的一个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围的小人开刀,自古皆然。确实,有了昏君小人才能作大恶,“极小人之情状”是给周厉王一个镜子让他照照自己。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79-582

mínláo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mínláozhǐ xiǎokāng huìzhōngguó suífāng zòngguǐsuí jǐnliáng shìèkòuè cǎnwèimíng róuyuǎnnéngěr dìngwáng 

mínláozhǐ xiǎoxiū huìzhōngguó wéimínqiú zòngguǐsuí jǐnhūnnáo shìèkòuè mínyōu ěrláo wéiwángxiū 

mínláozhǐ xiǎo huìjīngshī suíguó zòngguǐsuí jǐnwǎng shìèkòuè zuò jìngshènwēi jìnyǒu 

mínláozhǐ xiǎo huìzhōngguó mínyōuxiè zòngguǐsuí jǐnchǒu shìèkòuè zhèngbài róngsuīxiǎo érshìhóng 

mínláozhǐ xiǎoān huìzhōngguó guóyǒucán zòngguǐsuí jǐnqiǎnquǎn shìèkòuè zhèngfǎn wáng shìyò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