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唇碎语。酒醒人偏去。络纬桐阑声似雨。不解诉侬情绪。
镫唇碎语。酒醒人偏去。络纬桐阑声似雨。不解诉侬情绪。
蝉云暗织华丝。玉钗敲断谁知。金缕叠成方胜,中央四角寻思。
蝉云暗织华丝。玉钗敲断谁知。金缕叠成方胜,中央四角寻思。
张景祁

张景祁

张景祁(1827-?) 清末文学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原名左钺,字蘩甫,号韵梅(一作蕴梅),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进士。曾任福安、连江等地知县。晚年渡海去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工诗词。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作品贴近时代,有许多叙事咏史之作。有《新蘅词》、《蘩圃集》、《研雅堂诗、文、骈体文》等。 ▶ 1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为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白云》《黄竹》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注释:¹《白云》《黄竹》:均为歌名,传说是周穆王与西王母唱和之作。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¹下为怪。
注释:¹房星之精:二十八宿中的房宿,又叫天驷,主车驾。古人认为它掌管人间皇帝的车马。
八骏图,君莫爱。
八骏图,君莫爱。

  本诗为托物讽咏之作。

  据古籍记载,周穆王驾八骏马西游,到西王母处游宴很久。而唐德宗西逃时亦驾八马,与周穆王事迹相似,当时人常以为作者此诗暗指德宗。但据副题,其主旨实为托古事讽刺唐宪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直指周穆王玩物丧志,刺当时帝王,文锋犀利。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句,在批评周穆王玩物丧志同时,寄希望于明君兴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义、骅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 。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pú)¹
译文:仙鹤迎着晓月,发出清越的叫声,它静静立在蒲草之中,像是有深深地忧虑。
注释:¹寒蒲:蒲草。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译文:它那丹顶像是西施绯红的双颊,它那白色的羽毛像是商山四晧的胡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译文:它既没有碧云的浮躁,也没有白鹭性灵粗糙的缺陷。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译文:终日没有同类与它作伴,只能在溪水边形影相吊。

--

qīngyīnyíngxiǎoyuèchóuhándāndǐng西shījiáshuāngmáohào

yúnxíngzhǐzàobáixìnglíngzhōngqúnbànbiāndiàoyǐng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团扇¹,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译文:团扇,团扇,宫中的美人病后用它来遮面。
注释:¹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时常用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xián)¹
译文:抱病三年,容颜憔悴,再没有谁同她商量管弦!
注释:¹管弦:用丝竹做的乐器,如琴、箫、笛。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弦管,弦管,春草昭(zhāo)¹路断。
译文:管弦,管弦,无情的春草把通往昭阳殿的道路阻断。
注释:¹昭阳:昭阳殿,借指皇帝和宠妃享乐之地。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以咏扇起兴,同时绘出一幅妍妙的宫中仕女图。“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如明月。”(班婕妤《怨歌行》)美的团扇,是美人的衬托。人的外表美当与健康分不开,但在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审美观却是:西子捧心则更添妍姿。词起首写美人病来,自惭色减,以扇遮面,而纨扇与玉颜掩映,反有“因病致妍”之妙。如此写人,方为传神;如此咏物,方觉生动。倘如说“病态美”于今天的读者已经隔膜,那也无关紧要,因为全词的旨趣并不在此。作者最多不过是借此表明一种“红颜未老恩先断”的感慨罢了。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玉颜憔悴”上应“美人病来”,却从咏物及人的外部动态过渡到写人物的命运和内心活动,转折中词意便深入一层。从下句的“复”字可会出,“三年”前美人曾有人与同“商量管弦”,以歌笑管领春风,而这一切已一去不复返。可见美人的“病”非常病,乃是命运打击所致,是由承恩到失宠的结果。“玉颜憔悴三年”,其中包含多少痛苦与辛酸。“谁复商量管弦!”将一腔幽怨通过感叹句表出。谁,有谁,也即“没有谁”。冷落三年之久,其为无人顾问,言下自明,语意中状出一种黯然神伤、独自叹息的情态。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点明宫怨之意。“昭阳”,汉殿名,为汉成帝赵昭仪所居,用来指得宠的所在。“昭阳路断”即“君恩”已断,不直言这是因为君王喜新厌旧所致,而托言是春草萋萋遮断通往昭阳之路,含怨于不怨,尤婉曲有味。这从昭阳殿那边隐约传来的歌吹之声,会勾起久已不复有人“商量管弦”的宫人多深的惆怅,是不言面喻的。于是,“团扇”的兴义立见,它暗用了班婕妤著名的《怨歌行》的全部诗意,即以“秋扇见弃”暗示“恩情中道绝”。则所谓“美人病来遮面”亦不仅是自惭形秽而已,其中颇含“且将畴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秋词》)的感慨,见物我同情。这又是首尾转应了。

  本来“弦管”的叠语按律只为上句末二字“管弦”倒文重叠咏叹,不必具实义。此词用来却能化虚为实,使二叠语大有助于意境的深化和词意的丰富。全词这所以能曲尽“转应”之妙,与此大有关系。这样的句子,方称得上“活句”。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65页
2、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1-22页 .

gōngzhōngtiáoxiào ·tuánshàn

wángjiàn tángdài 

tuánshàn tuánshàn měirénbìngláizhēmiàn 
yánqiáocuìsānnián shuíshāngliángguǎnxián 
xiánguǎn xiánguǎn chūncǎozhāoyángduàn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旅客三秋¹至,层城四望开。
译文:我客游他乡,不期然已到了九月,现在站在这城头上放眼四望,顿觉景象开阔。
注释:¹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个月。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楚山¹横地出,汉水²接天回。
译文:楚山横亘,耸出地面,汉水水势浩淼,仿佛与云天相连,转折迂回而去。
注释:¹楚山:在襄阳西南,即马鞍山,一名望楚山。²汉水:长江支流。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冠盖¹非新里,章华²即旧台。
译文:冠盖里已名不副实,不再与现在的情形相称了;章华台也只能代称旧日的台榭。
注释:¹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²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习池¹风景异,归路满尘埃(āi)
译文:习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
注释:¹习池:汉侍中习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
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他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颔联紧接着具体描绘诗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势如接天,这确是站在城楼上所望到的襄阳山水的独特景象。那城郊的万山、千山、岘山等,在城楼上方扫视过去,错落连绵,如同横地而卧。汉水宽广浩淼萦山绕廓,曲折流向东南,仿佛连天纡回。“出”字,“回”字,都是再平常不过动词,但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就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汤汤乎于天地之间,一气直下,不可撼动,不可遏止。胡应麟评这联诗说:“闳逸浑雄,少陵家法婉然。”山川的壮观永恒,使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于是颈联转入了怀古抒情:“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这里是虚写,冠盖里原在岘山南去宜城的路上,章华台遗址就更远,不管是在潜江或沙市抑或监利,诗人站在襄阳城楼上都是望不见的,所谓“非新里”“即旧台”,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非新”对应“即旧”,并不觉得重复,反显出轻巧,句意流转回环,加强了慨叹的沉重。想当年那修筑章华台的楚灵王,云集冠盖里的汉代达官贵人,如今也不过只留下这古迹罢了。荣华富贵岂能久长!诗人胸中的不平之气,化为了这“身外即浮云”的一声长叹。尾联以写景作结。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习池风景异”,习家池不仅山清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习凿齿的故居,习凿齿为人耿直,著有《汉晋春秋》。据史书记载,“桓温辟为从事,甚器重之,累迁别驾。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习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归路满尘埃”句中的“归”字,用得甚为精当,点明了时间和空间,夕阳西下,游览了一天的人们踏上了归程。这五个字的结句,描绘出一幅清秋黄昏游人倦归图,制造了一个迷惘令人惆怅的意境。不难想象,远役中的诗人茕茕孑立楼头面对此景,情何以堪。诗人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彩舟¹载得离愁动,无端²更借樵(qiáo)³送。波渺(miǎo)夕阳迟,销魂不樵持
译文:画船载着离愁驶离了岸边,不料正有顺风送我登程。水波辽远夕阳中天色已晚,暮色中禁不住黯然伤神。
注释:¹彩舟:结彩的船,此处指行人乘坐的船。²无端:无缘无故。³樵风:树林中吹来的风。后用樵风指顺风。⁴波渺:水面宽阔,烟波茫茫的样子。⁵迟:晚。⁶樵持:控制樵己。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良宵(xiāo)谁与共,赖¹有窗间梦。可奈²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译文:美好的夜晚再与谁共度,幸好还能与爱人小窗同倚在睡梦里。无奈到了梦醒的时候,又是一番新的别离。
注释:¹赖:感情依托。²可奈:怎奈,岂奈之意。

  这首词描写离愁别恨。

  上片写离愁。“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二句,想象十分丰富,构思奇特,它突破了向来以山、水、烟、柳等外界景物来愈愁的手法,把难于捉摸、无踪无影的抽象愁情写得好像有了体积、有了重量。这里,“彩舟”指行人乘坐之舟。长亭离宴,南浦分手,一片哀愁。现在,兰舟已缓缓地离开了码头,随着兰舟的渐渐远去,哀愁不但没有减轻,所而愈加凝重。他的心头仍是那样的悲哀,以致觉得这载人的舟上,已经载满了使人、使舟都不堪负担的离愁同行,无法摆脱,无法疾驶。后来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恐怕就是受此词的影响。“无端更借樵风送”紧承上句,船借着顺风飞快地远航而去,那伫立在岸边送行人的倩影,很快就不见了。词人五内俱伤,哀感无端,不由地对天公产生了奇特的怨责:为何偏在这个时候,没来由刮来一阵无情的顺风,把有情人最后相望的一丝安慰也吹得干干净净呢!这句中,“无端”即无缘无故之意。“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了一位神人。他向神人请求若耶溪上“旦,南风;暮,北风”,以利于运柴,后果如所愿。故“樵风”即有顺风之意。

  “波渺夕阳迟,销魂不樵持。”二句变上面的郁结蟠曲为凌空飞舞,由疏转密,情中布景,词人展望前程。天低水阔,烟波茫茫。一抹夕阳的余晖,在沉沉的暮霭中看去是那般的凄凉、毫无生机与情趣。独立在这苍茫的夕阳下的舟中,那孤舟中的离人怎能不有“销魂不樵持”的悲叹呢!这两句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真所谓情景相生,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了。词人“不樵持”的不仅因为那“波渺”、那“夕阳迟”暮,而且更有那浓浓的“离情”和那不解人意的“樵风”。因此,“销魂不樵持”一句便是上片的总结,由此过渡到下片。

  下片是对孤独凄凉处境及其心态的描写。“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这二句由上片的白日的离愁而转写别夜的落寞惆怅及其凄凉。词人明知这别后无人共度良宵,而又故作设问,进一步凸现了心头的凄凉、处境的寂寞冷清及其对爱情的忠贞不二。词人现在只有独卧窗下,在神思魂萦的梦境中才能和心上人再次相见。这里一个“赖”字,说明词人要把梦中的欢聚作为樵己孤独心灵的唯一感情依托。这一问一答,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别后孤独凄凉落寞的心态。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二句紧承上句而来。词人只有在梦中与情人相见,但梦毕竟是虚幻的、短暂的。梦中的欢聚,只不过是词人苦思冥想而成的一种超现实的精神现象反映而已。梦中的欢会虽然是热烈的、缠绵温馨的,无奈梦毕竟是要醒的。待到梦醒之后,那番梦中相会的欢乐却又导致了“一番别离”的痛苦!词人越是将梦中的欢会写得热烈缠绵,就越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悲凉、痛苦。

  这首词上片联想奇特,怨责无端;下片文心跌宕,一波三折,写有情人分别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摇曳多姿,极其细腻传神,这也是贺词的艺术风格之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