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波恨万叠。晕入烟绡题翠叶。秋老蘋花梦结。但砚几漱香,筝床弹月。
湘波恨万叠。晕入烟绡题翠叶。秋老蘋花梦结。但砚几漱香,筝床弹月。
玲珑散雪。剩旧时红豆缄箧。空怀感,歌尘扇影,那共胆娘说。
玲珑散雪。剩旧时红豆缄箧。空怀感,歌尘扇影,那共胆娘说。
幽切。絮蛩哀咽。指蜡泪银屏半灭。河桥曾记送别。
幽切。絮蛩哀咽。指蜡泪银屏半灭。河桥曾记送别。
酒湿貂裘,剑冷犀玦。唾壶敲又缺。忍再唱青门怨阕。
酒湿貂裘,剑冷犀玦。唾壶敲又缺。忍再唱青门怨阕。
吟情苦,消磨诗鬓,碧幌堕风蝶。
吟情苦,消磨诗鬓,碧幌堕风蝶。
张景祁

张景祁

张景祁(1827-?) 清末文学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原名左钺,字蘩甫,号韵梅(一作蕴梅),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进士。曾任福安、连江等地知县。晚年渡海去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工诗词。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作品贴近时代,有许多叙事咏史之作。有《新蘅词》、《蘩圃集》、《研雅堂诗、文、骈体文》等。 ▶ 1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xīn)¹
译文:官职虽小,我的志向已经满足。时局清静,不必去砍柴背草。
注释:¹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¹(qī)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译文:谦恭地栖息,暂且拥有此地。功名荣耀,与我没有关系。
注释:¹卑:谦恭。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自爱赏心处,丛篁(huáng)¹流水滨。
译文:只爱着赏心悦目的景色,丛生的竹子旁水流淙淙。
注释:¹丛篁:丛生的竹子。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译文:我躺在高高的枕头上,闻着飘来的真正荷花香,青山的景色整个南郡都可以看到。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译文:只要道在我就足够自娱自乐,忘记功名利禄我怎么会厌恶贫穷。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却愁丹凤诏¹,来访漆园²人。
译文:只害怕帝王的诏书,来拜访我这个隐居的人。
注释:¹丹凤诏:指帝王诏书。²漆园:庄子是漆园小吏,这里是以庄子自比。

xiànzhōngchízhúyán怀huái--qián

guānxiǎozhìshíqīngmiǎnxīnbēiqiěróng耀yàoguānshēn

àishǎngxīnchùcónghuángliúshuǐbīnxiānggāozhěnshānmǎnnánlín

dàozàiwèiwàngníngyànpínquèchóudānfèngzhàolái访fǎngyuánrén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秋气集南涧¹,独游亭午²时。
译文: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
注释:¹南涧:地处永州之南,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²亭午:正午,中午。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回风一萧(xiāo)(sè)¹,林影久参差。
译文: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
注释:¹萧瑟:秋风吹拂树叶发出的声音。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始至风有得,稍深遂忘疲。
译文: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jī)¹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译文: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
注释:¹羁:系住。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去国魂已远¹,怀人泪空垂。
译文: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
注释:¹远:一作“游”。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孤生¹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译文: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
注释:¹孤生:孤独的生涯。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索寞¹竟何事,徘(pái)(huái)只自知。
译文: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
注释:¹索寞:枯寂没有生气,形容消沉的样子。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qī)¹
译文: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
注释:¹期:约会。

  全诗大体分两层笔墨。前八句,着重在描写南涧时所见景物。时方深秋,诗人独自来到南涧游览。涧中寂寞,仿佛秋天的肃杀之气独聚于此。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诗人初到时若有所得,忘却了疲劳。但忽闻失侣之禽鸣于幽谷,眼见涧中水藻在波面上荡漾,却引起了无穷联想。诗的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诗人自述迁谪离京以来,神情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人孤则易为感伤,政治上一失意,便动辄得咎。如今处境索寞,竟成何事?于此徘徊,亦只自知。以后谁再迁谪来此,也许会理解这种心情。诗人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而遭受贬谪,使他感到忧伤愤懑,而南涧之游,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然所见景物,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所以苏轼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类此”(《东坡题跋》卷二《书柳子厚南涧诗》)。这是道出了柳宗元贬后所作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特色的。

  清人何焯在所著《义门读书记》中,也曾对此诗作过较好的分析。他说:“‘秋气集南涧’,万感俱集,忽不自禁。发端有力。‘羁禽响幽谷’一联,似缘上‘风’字,直书即目,其实乃兴中之比也。羁禽哀鸣者,友声不可求,而断迁乔之望也,起下‘怀人’句。寒藻独舞者,潜鱼不能依,而乖得性之乐也,起下‘去国’句。”他这种看法,既注意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又注意到了这种思想情绪在诗歌结构安排上的内在联系,是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的。“秋气集南涧”一句,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不正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徬徨、凄婉哀伤的身影吗?这“羁禽”二句,虽然是直书见闻,“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比之为对重返朝廷之无望,因而使他要“怀人泪空垂”了。这诗写得平淡简朴,而细细体会,蕴味深长,“平淡有思致”。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道出了它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27-928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¹家。
译文:少年时期曾纵酒使气游遍京都,也常到京城名妓的居处。
注释:都下:京都。¹小小:苏小小,南朝钱塘名妓。此处指宋代名妓李师师。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看舞霓(ní)(cháng)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¹
译文:在文期酒会上欣赏《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等著名小舞。
注释:¹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两者都是乐曲名,用以说明李师师的歌舞技艺。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门侵杨柳垂珠箔(bó),窗对樱桃卷碧纱。
译文:那里绿柳夹道,门在柳阴深处,门上垂着珠帘绣箔,窗户上卷起碧绿的窗纱,窗口对着樱桃树,红的樱桃与绿的窗纱,色彩对比鲜明。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译文:但昔日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¹双邀阿母家。
译文:乘着春风踏着明月走过章华宫,被邀请至阿母家与佳人相会。
注释:¹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见《汉武故事》。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¹
译文:佳人住宅门前有株垂柳,柳条的枝叶几乎正对垂着珠箔的门帘,隔着围墙有一株樱桃掩映在碧纱窗上,花枝伸出围墙,似乎在欢迎来客。
注释:¹迎人桃出隔墙花:此句倒装,应作“隔墙桃出迎人花”解。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bìn)深钗(chāi)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译文:鬓深钗暖,如春云侵脸;臂薄衫寒,似碧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译文:你不要为不能长久如此而惆怅终生,要知道相邻并不遥远,并不是天涯海角,仍是后会有期的。

  第一首诗的前六句是追怀往昔的汴京之游。作者少年时代,是个裘马轻狂的贵公子。“少年豪华自放,挟轻肥游帝京,押官妓李师师,缠头以千万,酒船歌板,宾从杂沓,声艳一时。”(《宋诗钞·具茨集序》)这段记载,可视为“少年使酒走京华”两句的注脚。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才华横溢,芳容绝世,此诗以苏小小指代李师师。“看舞”、“听歌”两句,是回忆昔日的风月繁华和对名妓歌舞的欣赏。《霓裳羽衣曲》是唐乐,相传为唐明皇所制;《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造,后主曾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诗人想到这些轻歌曼舞来,仍觉声犹在耳,舞姿婆娑。紧接着,回忆起名妓李师师居处的豪华和环境的优美,显出名妓居处的幽雅,但是这些都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最后两句诗,发出眼前的感慨。昔日的风月繁荣此时已风流云散,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这句是从杜甫“亲朋半为鬼”句化出),李师师虽在,但文期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第二首写法与第一首相仿佛,并且用同一韵,只不过变换了一下字面与典故,首句写春日步月的冶游之乐。章华台在楚,章华门在齐,汴京并无章华台或章华门,这里不过是借用其名喻指京华罢了。《汉武故事》说,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以后“青鸟”便成了爱情的使者,这里是写诗人与名妓的欢会。颔联两句,与第一首的颈联相似。颈联两句写名妓装束与体态之美。最后两句是劝慰友人江子之并与友人共勉的话:劝友人不要一生惆怅,他们虽然将要分手了,但彼此所在,不过是相邻州郡,并不是天涯海角,还是后会有期的。

  这两首七律在宋代曾传诵一时,或与晁冲之的风流韵事有关。诗人所追怀的是少年豪华自放的狎妓生活,在内容上并无多少可取之处;不过在艺术上却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吕本中把晁冲之放在江西诗派中,但他又认为晁冲之与江西诗派的师承不同。“众人学黄庭坚,叔用独专学杜诗。”(《具茨集序》)从“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一联中,可以看到他在学习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句法。“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两句,是从杜甫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化出,但他缺乏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便落入晚唐纤巧一路。不过,这两首诗还是有为人称道的佳句。如“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两句。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83-684

dōuxiàzhuīgǎnwǎngyīnchéngèrshǒu--cháochōngzhī

shǎonián使shǐjiǔzǒujīnghuázòngcéngyóuxiǎoxiǎojiā

kànshangtīngshùhòutínghuā

ménqīnyángliǔchuízhūchuāngduìyīngtáojuǎnshā

zuòbànjīngsuíshìshuǐzhǔrénxīngsànluòtiān

chūnfēngyuèguòzhānghuáqīngniǎoshuāngyāoājiā

liǔdāngyíngréntáochūqiánghuā

bìnshēnchāinuǎnyúnqīnliǎnbáoshānhányìngshā

zuòshēngchóuchàngshìlínzhōuzàihǎi西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湖上朱桥¹响画轮²,溶溶³春水(jìn)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译文: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注释:¹朱桥:栏杆朱红的桥。²画轮:指有彩绘的豪华车子。³溶溶:指水盛貌。⁴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和之感。⁵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现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缓柔美。⁶碧:即绿色。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当路游丝¹(yíng)²醉客³,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译文: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鸣叫,仿佛在召唤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注释:¹游丝:本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²萦:即萦绕,留住之意。³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⁴归:指离开。

  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第三句“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当浸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词人通过把游丝、啼鸟对游人的“挽留”,表现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归去之情。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从艺术上看,词人借景抒情,在描写“乐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蕴含在宽阔的境界之中,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参考资料:
1、 张鸣林主编.唐诗 宋词 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
2、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8页
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
4、 王值西选编.《经典宋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第31页
5、 徐培均 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2页

huànshā··shàngzhūqiáoxiǎnghuàlún--ōuyángxiū

shàngzhūqiáoxiǎnghuàlúnróngróngchūnshuǐjìnchūnyúnliúhuájìngchén

dāngyóuyíngzuìhuāniǎohuànxíngrénxiéguīnàichūn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¹
译文:初秋时节刚至便刮起了北风,吹到了我所在的章华台。
注释:八变:其义不详,以“八变歌”为题的乐府歌诗,独此孤篇存世,余概莫传。¹章华台:春秋时期楚国所筑的台名,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yān)(zī)¹来。
译文:日暮时分高天上浮云流走,仿佛从那西极崦嵫山吹来。
注释:¹崦嵫: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下有虞泉,是古代传说中太阳西落所没入之处。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枯桑鸣中林,络纬¹响空阶。
译文:树多中的枯桑叶飒飒作响,络纬在那空旷的台阶上鸣叫。
注释:¹络纬:虫名,一名“莎鸡”,秋季鸣虫,因其声如纺线,俗称“络纱娘”、“络丝娘”。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翩翩飞蓬¹²,怆(chuàng)³游子怀。
译文:飞蓬草在风中飘飘扬扬,让游子触景伤怀怆然而悲。
注释:¹飞蓬:草名。在古诗中常喻为行踪飘泊无定的游子。²征:行。³怆怆:忧伤悲痛貌。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故乡不可见,长望¹始此回²
译文:遥远的故乡已经看不见了,眺望未果只能悲怅地返回。
注释:¹长望:徐仁甫《古诗别解》认为“长望”即“怅望”。²此回:犹此番,此次。

  此诗抒写游子怀乡之情。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两句,分别点出时令、地点,写了北风袭来,秋意萧瑟,滞留在楚地的诗人于黄昏时登台望乡,从向晚的北风中领略到阵阵清寒。起首以“北风初秋至”一句提领全篇。次句提到的“章华台”在楚地,表明诗人其时正滞留楚地。

  夏末秋初,日常气温仍很闷热,季节变化不甚分明。只有到白昼将尽,暑气稍退,晚风中才透出秋意。大凡他乡游子,对于节候的变易十分敏感,尤其冬春与夏秋之交,其间风物变异虽微,却格外令人关情,如唐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诗人以高台秋风起兴,发为咏唱,言外隐然有“归欤”之叹音。这两句渲染出一片游子悲秋之意绪,涵盖全篇。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两句,诗人以色调浓重的笔墨描绘傍晚时分,高天暮云流走,言其似从西极崦嵫山吹来,以显示楚天千里、瞑色苍茫的阔大境界,衬托出高台之人的孤独寥落形象。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两句则较细致地描写秋声:地上林木摇落,枯桑因风作响;台前空阶寂寂,莎鸡声声悲鸣。这里以秋物之有声来反衬周围环境的寂寥萧瑟。诗人面对此情此景,触绪纷来,黯然伤神。这节叙景承首句“北风初秋至”而来,从高空浮云写到地上林木,从远山暮色写到空阶络纬,以见风之动物,物之感人。画面上笼罩着一派清秋的凄凉与衰飒气氛。

  末一节由叙景转为抒怀,以“翩翩飞蓬征”一句引出。此句写蓬草随风飘浮,既遥承头一句“北风初秋至”而言风之动物,又与下句“怆怆游子怀”关合,文句自然成偶。两句以飞蓬的顺风飘扬,喻游子的千里流荡,触景伤怀,怆然而悲。出此一笔,亦赋亦比,章法转落无痕。最后以“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作结语。此言诗人眺望故乡,盼自此而归。然天长地阔,故乡望而不见,不禁悲怅萦怀。结尾两句回映前文的登台远眺,提明篇旨。通篇笔意融贯,浑成一体。

  这首诗写景有其独创之处,主要不在描写技巧的高明,而在写景本身所显示的一种新的变化。大抵在建安以前,诗歌中的写景,主要是作为比兴,所占的比例也较小。照清吴乔《答万季埜问诗》所说:“《十九首》言情者十之八,叙景者十之二;建安之诗,叙景已多,日甚一日。”而这首诗年代虽不能确考,但至少与《古诗十九首》相当,是可以确定的。

  从一方面看,诗人于自然风物并非纯作客观地描摹形态、状写声色,其中确带有某种喻示性。例如浮云、暮色,既是摄取眼前景物入诗,然而一经描绘,便成为具有特定意象的事物。清秋暮色之于离愁,无根浮云之于游子,都是古代诗歌中经常联系在一起的形象。由此而言,此诗叙景仍可见出《诗经》以来传统的以景物为比兴的痕迹(这种情形在魏晋以后诗歌中依然常见)。

  但更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是:此诗的写景已不再是用一两笔作穿插点染,它在诗中占有显著的篇幅和地位,这一事实意味着自然景物的描写已有脱离只作抒情叙事的陪衬和纯属比兴的媒介物,而以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描写对象出现的趋向。尽管它仍带有从传统诗歌叙景方式中脱胎而来的痕迹,却有不同于《诗经》乃至《古诗十九首》的新的特质。换句话说,建安以后才较为普遍化的注重写景的倾向,在这里已经有所表现,这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尝试。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13-114

biàn

míng liǎnghàn 

běifēngchūqiūzhì chuīzhānghuátái 
yúnduō cóngyānlái 
sāngmíngzhōnglín luòwěixiǎngkōngjiē 
piānpiānfēipéngzhēng chuàngchuàngyóuhuái怀 
xiāngjiàn chángwàngshǐ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