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府由来擅海王,不因地力尽农桑。接天瘴雨桄榔暗,绕郭鳞塍薯芋香。
奥府由来擅海王,不因地力尽农桑。接天瘴雨桄榔暗,绕郭鳞塍薯芋香。
漫说丰穰占鹿社,休矜货贝出龙堂。愿教佩带移牛犊,棨戟何劳岁渡洋。
漫说丰穰占鹿社,休矜货贝出龙堂。愿教佩带移牛犊,棨戟何劳岁渡洋。
张景祁

张景祁

张景祁(1827-?) 清末文学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原名左钺,字蘩甫,号韵梅(一作蕴梅),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进士。曾任福安、连江等地知县。晚年渡海去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工诗词。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作品贴近时代,有许多叙事咏史之作。有《新蘅词》、《蘩圃集》、《研雅堂诗、文、骈体文》等。 ▶ 1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北上太行山¹,艰哉何²(wēi)³
译文: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行路艰险!
注释:¹太行山:绵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山脉。²何:多么。与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³巍巍:高耸的样子。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羊肠坂(bǎn)¹(jí)²,车轮为之摧³
译文:羊肠坂路曲折盘旋,一路颠簸车轮断。
注释:¹羊肠坂:地名,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东南,以坂道盘旋弯曲如羊肠而得名。坂:斜坡。²诘屈:曲折盘旋。³摧:毁坏、折断。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译文: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声声悲凄。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熊罴(pí)¹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译文: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注释:¹罴:熊的一种,又叫马熊或人熊。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溪谷¹少人民,雪落何霏(fēi)²
译文:溪谷荒凉人烟稀少,大雪纷纷漫天飘洒。
注释:¹溪谷:山中低洼有水处。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处说“少人民”,言山中人烟稀少。²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样子。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延颈¹长叹息,远行多所怀²
译文: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注释:¹延颈:伸长脖子(远眺)。²怀:怀恋,心事。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我心何怫(fú)¹,思欲一东归²
译文: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注释:¹怫郁:愁闷不安。²东归:指归故乡谯郡。作者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太行之东,故云“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水深桥梁绝¹,中路²正徘徊。
译文:水深桥断难前进,行至中途徘徊不前。
注释:¹绝:断。²中路:中途。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迷惑失故路,薄暮¹无宿栖。
译文: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注释:¹薄暮:黄昏。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译文:走啊走啊已远行多日,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担囊(náng)¹行取薪²,斧冰³持作糜(mí)
译文:挑着行囊边走边拾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注释:¹担囊:挑着行李。²行取薪:边走边拾柴。³斧冰:以斧凿冰取水。⁴糜:稀粥。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悲彼《东山》诗,悠悠¹使我哀。
译文: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注释:¹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

  这是一篇反映汉末动乱中军旅征战生活的诗作。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艰苦和冰天雪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厌战情绪,但主要反映了诗人不畏艰苦,积极向上,充满胜利信心的奋发精神。这首诗前四句白描写景,突出了登太行之艰险难行。第五至第十句用景物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悲哀、惊惧、沉重和冷森森的压抑之情。第十一至第十四句直接抒情:叹息、忧郁和思归。第十五句到第二十四句,用白描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行军途中的生活艰苦之情形。全诗语言苍凉悲壮,沉郁浑厚。

  曹操诗不以写景称著,但在写景方面,却有独特而成功之处。这首诗的写景就很成功。在诗人笔下,太行山之高,羊肠坂之阻,风雪之交加,树木之摇落,熊罴之状,虎豹之声,莫不逼真逼肖。视觉上,在那兀立的怪石上,萧瑟的树林中,一群群熊罴,不是蹲在那儿,以攫取的目光逼视着行人;听觉上,从那山路两旁,伴随着风吹雪飘,不是传来了一阵阵虎豹的长呜吗……这首诗的写景,就其描形、绘声、着色之精湛而言,可与《观沧海》中写繁媲美。两诗皆行军途中所作,尽管背景、内容、感情、风格都不同:一是率师出征,一是凯旋归来;一是写冬之山景,一是绘秋之海景;一是反映出统帅关切士卒的赤子之心,一是表现了英雄吞吐宇宙之概;一是苍凉悲壮,一是波澜壮阔;但其成功一样,可称曹操诗写景之双璧。

  这首诗不仅以写景取胜,而且以抒情见长。这情是以真景真事为基础,因而不论是“叹息”,还是“怫郁”,也不论是“思东归”,还是“悲《东山》”,都真切动人。

  首先是叹行军之艰险。在行军路上,既有太行巍巍,羊肠诘屈,野兽逞强,风雪肆虐的险阻,又有“水深桥粱绝”,“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人马同时饥”的艰难,因而引起了诗人“东归”之思。统帅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士卒斗志的高低,战役的成败。尤其是在开赴前线的路途中,即使艰难重重、险阻累累,作为一个统帅,不能也不应流露出丝毫畏惧、退缩情绪,更不允许直言出来,涣散军心,而诗人一反常规,直言不讳地说:“思欲一东归。”从这种毫不掩饰的言语中,窥察到诗人性格的一个方面:坦率。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本无泛语,根在性情。”(《采菽堂古诗选》)钟惺也说:“……如‘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话。”(《古诗归》)这些评论,用于《苦寒行》,也都恰切。

  其次是哀生灵之涂炭。这一点,尽管只在“溪谷少人民”一句中吐露出来,但从全诗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得到。“溪谷”,山谷有水处。吴淇说:“山居趁坳,泽居趁突。此山行而曰‘溪谷少人民’,则更无人民矣。”(《六朝选诗定论》)这话说得很对。深山区人民聚居的溪谷,尚且少人民,更何况其他地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千村薜苈,万户萧疏,其惨象,目不忍睹,耳不忍闻。但诗人未作更多的具体描述,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谿谷去写,这就收到了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艺术效果。“少”字精当。它与下文“薄暮无宿栖”的“无”,前后照应,相互补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极其凄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难人民的同情。这种感情,在《蒿里行》中倾吐得比较具体。他说:“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几句,是“谿谷少人民”最好的注脚。

  再次是“悲彼《东山》诗”。这里有两层意思:《东山》,是《诗经》中名篇。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是悲凉的,色调是凄苦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诗中“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等句,与诗人征高于途中所见略同,因而勾起了诗人对长期征战不得归家的士卒的深切关怀。另外,旧说《东山》是写周公的。汉毛苌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诗序》)此处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联系起来看,显然含有自比周公之意。作者曾经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话非曹操莫能道出。他还以齐桓、晋文“奉事周室”自许,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自励(《述志令》,见《魏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而这里又以周公自比,是其真情实意的再次表露。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后,威震华夏,大权在握,废献帝、夺天下,如探囊取物,而曹操不为,实属难能可贵。

  诗一开头就引出山势高耸、道路纡曲的太行山区。“北上”二字,不仅表明了由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到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的行军走向,而且显示出旆旌悠悠,锐不可当的军容,以此笼罩全篇,气势逼人。紧接着文势一顿,发出“艰哉”的喟叹,先在心理土造成惊恐状态,而后围绕“艰”字写景抒情。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并为下文创造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步履维艰的气氛。

  “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样的维艰,“巍巍”叠用,展示出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挡住去路,呈现出强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这是写仰望。接下去写平视:“羊肠坂诘屈。”坂曰“羊肠”,又以“诘屈”形容之,则狭窄而多盘旋之势,历历在目。写山写坡,都是纪实,都是从正面落笔;“车轮为之摧!”则是感慨,是烘托。笔法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加强了具体感与真实性。

  再下去,笔分两头:一方面写自然景色凄苦,一方面写野兽当道,但又相互交错,以突出行军之艰险。写自然景色,一则曰“树木萧瑟”,再则曰“北风声悲”,三则曰“雪落霏霏”。通过“萧瑟”“霏霏”,写出了景色之阴暗、昏沉、凄凉;通过“声悲”,将客观的物和主观的我融为一体。

  写野兽,则是“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这两句都是写途中多野兽,但上句从形态方面描绘。“蹲”者,熊罴袭人之状也。“蹲”而“对我”,毛骨悚然。下句从声音方面渲染。“啼”者,虎豹清凄之声也。“啼”而“夹路”,倍感悲凉。诗人对阴森可怕的自然环境作了朴实的抒写之后,又对荒凉冷落的社会环境作了深刻的描述。在那低洼近水处行军,很少见到人的踪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栖之处,还得担着行囊上山拾柴,拿着斧子凿冰取水……。这情景写得真切动人,感同身受。

  这是一首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诗篇,它记叙了曹操征讨高斡的行军之苦,抒发了诗人关怀士卒的体恤之情,反映了汉末建安年间干戈动乱的社会生活,其内容具有诗史性的文献价值。诗篇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其独特的感人魅力。首先,结构谨严,章法有致。开篇叙事,继之写景,再做抒情,三者交替有序出现。所叙之事清晰了然,所写之景形象生动,所抒之情深刻感人。其次,语言古朴直率,风格慷慨悲凉。全诗不见华彩藻饰之言,只用朴实常见之语,直言其悲凉之事,直抒其慷慨之情。

参考资料:
1、 萧哲庵.历代名诗鉴赏集.北京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83-86页
2、 周蒙 冯宇.韵语平汇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51页

hánxíng

cáocāo liǎnghàn 

běishàngtàixíngshān jiānzāiwēiwēi 
yángchángbǎn chēlúnwèizhīcuī 
shùxiāo běifēngshēngzhèngbēi 
xióngduìdūn bàojiā 
shǎorénmín xuěluòfēifēi 
yánjǐngchángtàn yuǎnxíngduōsuǒhuái怀 
xīn dōngguī 
shuǐshēnqiáoliángjué zhōngzhèngpáihuái 
huòshī 宿 
xíngxíngyuǎn réntóngshí 
dànnángxíngxīn bīngchízuò 
bēi dōngshān shī yōuyōushǐ使āi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岁暮阴阳¹催短景(jǐng)²,天涯霜雪霁(jì)³寒宵。
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注释:¹阴阳:指日月。²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³霁: 雪停。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鼓角¹声悲壮,三霁²星河³影动摇。
译文: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注释:¹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²三霁:指瞿塘霁、巫霁、西陵霁。³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千家 一作:几家)
野哭¹千家闻战伐²,夷歌³数处起渔樵(qiáo)
译文: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注释:¹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²战伐:崔旰(gàn)之乱。³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音书 一作:依依)
卧龙¹跃马²终黄土,人事³音书寂寥。
译文: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注释:¹卧龙:指诸葛亮。²跃马:指公孙述。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³人事:指交游。⁴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⁵漫:徒然、白白的。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霁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霁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霁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tángdài 

suìyīnyángcuīduǎnjǐng tiānshuāngxuěhánxiāo 
gēngjiǎoshēngbēizhuàng sānxiáxīngyǐngdòngyáo 
qiānjiāwénzhàn shùchùqiáo  (qiānjiāzuò jiā )
lóngyuèzhōnghuáng rénshìyīnshūmànliáo  (yīnshūzuò  )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¹余。
译文:与弟弟离别有三年了,回家重聚有一天多了。
注释:¹一日:一作“十日”。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lù)(líng)¹今夕酒,缃(xiāng)(zhì)²去时书。
译文:今晚的醁醽美酒,离家时缃帙包着的书。
注释:¹醁醽:酒名。²缃帙:浅黄色的包书布。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病骨¹²能在,人间底事无?
译文:一身病痛现在还能活着回来,这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
注释:¹病骨:病身。²犹:一作“独”。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¹
译文:何必要问五木名色,抛出去管它是“枭”还是“卢”。
注释:¹牛马、枭卢:古代有掷五木的博戏,五木其形两头尖,中间平广,一面涂黑色,画牛犊以为花样,一面涂白,画雉以为花样。

  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首二句点明时间。“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又感到欣喜宽慰。三、四句“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弟弟不因“我”落泊归来而态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手足情深,互诉衷肠,自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乐趣。可是一看到行囊里装的仍是离家时带的那些书籍,又不禁悲从中来。这里虽只字未提名场失意,而仕途蹭蹬的景况,已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点染,委婉地显示出来了。诗人善于捕捉形象,执简驭繁,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后四句抒发感慨。“病骨醽能在”写自己:“人间底事无”写世事。意思是说:“尽管我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牛马”和“枭卢”是古代赌具“五木”(一名“五子”)上的名色,赌博时,按名色决定胜负。“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意思是说:“我应试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掷了事,至于是‘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而已,何必过问呢!”其实当时“枭”(负彩)“卢”(胜彩)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悲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

  黎简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李长吉集评》)这首诗,当是李贺诗中“章法井然”的一个例子,音韵和谐,对仗亦较工稳。全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表面相对或相反,其实相辅相成。一者显示悲苦,一者表示欣慰,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调都是忧伤愤激。诗人装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自我解嘲,流露出的正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2-993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zhòu)¹为昏乱,虐残忠正。
译文:纣王十分昏庸无道,残害忠良。
注释:¹纣:指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¹
译文:周家多么兴隆,一家中出了三位圣人。
注释:¹三圣:指的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三位周朝创始人、统治者。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牧野¹致功,天亦革命²
译文:出生草莽而功在天下,天下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隆。
注释:¹牧野:牧野之战。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²革命:更替朝代,谓之革命。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汉祚(zuò)之兴,阶秦之衰。
译文:汉朝的突然兴起,同时意味着秦朝的灭亡。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虽有南面,王道陵(líng)(yí)¹
译文:虽然天子有南面统治全国之名,王道却已日渐衰微。
注释:¹陵夷:指衰败,走下坡路。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译文:然而灼热的光再幽深悠长,终将灭亡得一丝不剩。

dānxiáxíng--cáozhí

zhòuwèihūnluànnüècánzhōngzhèng

zhōushìlóngménsānshèng

zhìgōngtiānmìng

hànzuòzhīxìngjiēqínzhīshuāi

suīyǒunánmiànwángdàolíng

yánguāngzàiyōutiǎnmiè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¹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²为女³(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¹⁰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¹¹也。婴儿非有知也,待¹²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¹³欺之,是¹⁴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¹⁵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¹⁶。”遂¹⁷(pēng)¹⁸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注释:¹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集市。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²顾反:等到回来。反:同“返”,返回。³女:同“汝”,你的意思。⁴杀:宰。⁵彘:猪。⁶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回去。⁷欲:想要。⁸止:阻止。⁹特:只、仅、独、不过。¹⁰戏:开玩笑。¹¹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¹²待:依赖。¹³子:这里是第二人称尊称“您”的意思。¹⁴是:这。¹⁵而:则,就。¹⁶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¹⁷遂:于是,就。¹⁸烹:烹饪,煮。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zēngpēngzhì

hánfēi xiānqín 

    zēngzhīzhīshì suízhīér yuē  huán fǎnwèishāzhì  shìshìlái zēngzhìshāzhī zhǐzhīyuē  yīngérěr  zēngyuē  yīngérfēi yīngérfēiyǒuzhī dàiérxuézhě tīngzhījiào jīnzhī shìjiào  érxìn fēisuǒchéngjiào  suìpēngz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