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处。恁低徊、轻红一抹,把愁围住。人影亭亭嫌半掩,况隔花丛无数。
庭院深深处。恁低徊、轻红一抹,把愁围住。人影亭亭嫌半掩,况隔花丛无数。
更倒映、纱窗如雾。盝曲回廊烟缭绕,算句留、能有多时否。
更倒映、纱窗如雾。盝曲回廊烟缭绕,算句留、能有多时否。
斜日影,自来去。
斜日影,自来去。
当年并倚花阴语,指身边、重重卐字,个侬心绪。回首凝尘飞絮迹,难辨画裙金缕。
当年并倚花阴语,指身边、重重卐字,个侬心绪。回首凝尘飞絮迹,难辨画裙金缕。
只略有、啼痕堪据。便是欹斜那忍换,怕馀香、犹发经时雨。
只略有、啼痕堪据。便是欹斜那忍换,怕馀香、犹发经时雨。
罗袖底,断魂路。
罗袖底,断魂路。
李慈铭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2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¹有二翁,同邑(yì)而居。甲翁之妻子²去乡,唯叟(sǒu)³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zhuó),不亦乐乎!乙翁曰:“向远游¹⁰冀﹑雍(yōng)¹¹,然¹²未尝登泰山,君有意¹³同行¹⁴乎?”甲翁曰:“是¹⁵山余¹⁶¹⁷¹⁸登,然¹⁹老矣,恐²⁰力不胜²¹。”乙翁曰:“差矣,汝之言²²!曩(nǎng)²³者愚公年²⁴²⁵九十而移山,今吾辈²⁶²⁷²⁸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²⁹!”翌日³⁰,二翁偕³¹往,越³²钱塘,绝³³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³⁴扶。”自³⁵日出至³⁶薄暮³⁷,已至半山矣。
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爬到半山腰了。
注释:¹昔:以前从前。²妻子:妻子和孩子。³叟:老头。⁴而已:罢了。⁵携:携带。⁶第:房屋、宅子、家。⁷酌:饮(酒)。⁸向:以前。⁹吾:我。¹⁰远游:到远处游玩。¹¹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¹²然:但是。¹³意:意愿。¹⁴同行:一同出行。¹⁵是:这。¹⁶余:我。¹⁷亦:也。¹⁸未:没有。¹⁹然:然而。²⁰恐:担心。²¹胜:能承受,承担。²²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²³曩:以往过去。²⁴年:年龄。²⁵且:将近。²⁶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²⁷方:才。²⁸逾:超过。²⁹甚善:太好了。³⁰翌日:第二天。³¹偕:一起,一同。³²越:经过。³³绝:横渡。³⁴相:互相,此指代“我”。³⁵自:从。³⁶至:到,达。³⁷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èrwēngdēngtàishān

míng wèizhī 

    yǒuèrwēng tóngér jiǎwēngzhīxiāng wéisǒurénér  sǒuxiéjiǔzhìwēng èrrénduìzhuó  wēngyuē  xiàngyuǎnyóu yōng rán dàn wèichángdēngtàishān jūnyǒutóngxíng  jiǎwēngyuē  shìshānwèidēng ránlǎo kǒngshèng  wēngyuē  chà zhīyán nǎngzhěgōngniánqiějiǔshíérshān jīnbèifāngliùxún lǎozhīyǒu  jiǎwēngyuē  shènshàn   èrwēngxiéwǎng yuèqiántáng juéchángjiāng érzhìtàiyīn 宿 língchénshàngshān wēngzhī jiǎwēngyuē  shàng xiāng  chūzhì zhìbànshān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
东风荡飏(yáng)¹轻云缕(lǚ)²,时送萧(xiāo)萧雨³。水边台榭(xiè)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
译文:东风轻轻地吹拂,云儿缕缕随风飘过。萧萧春雨时紧时缓不停歇。茫茫水边的小楼阁,新归的燕子忙筑窝。口衔香雨穿烟雨,落花粘身频飞过。
注释:¹荡飏:飘扬,飘荡。²缕:一条一条地。³萧萧雨:形容雨声萧萧。⁴水边二句:谓新归双燕衔泥筑巢。台榭,建筑在高台上临水的四面敞开的楼阁。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海棠糁(sǎn)¹径铺香绣²,依旧成春瘦³。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译文:小径上落满了海棠花,缤纷斑斓花香四发。绿肥红瘦人愁煞。更哪堪,黄昏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注释:¹糁:掺和。²香绣:这里指海棠花瓣。³成春瘦:花落则春光减色,有如人之消瘦,此言春亦兼及人。⁴柳啼鸦:归鸦啼于柳上。⁵那人:指所思女子。⁶和月句:极言人与境界之实。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没有写“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说“风”、“雨”。东风轻拂着大地,几缕淡淡的云彩在天空飘荡。这两句里的“风”和“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领起了全篇词意。“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两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燕子才刚刚归来,还未来得及观赏芳菲春色,满树花朵却已经凋零,如此景象,词人不由产生满腔感慨、满腹愁绪。这里的“泥”承第二句“萧萧雨”,“落花”承第一句“东风荡飏”而来。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目睹这种景色,词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片首句承上片“落花”,开始描写凋零的海棠。“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在此词人虽然只取了海棠一种花来进行描写,但是读者从中仿佛还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红一地。当所有春花凋零并被泥土掩埋,也就没有什么春色可言。用“春瘦”来形容春色渐失十分形象传神,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人也如春一般,在万花凋零的满腹愁绪中逐渐消瘦,逐渐疲惫不堪。结尾两句“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开始出现人的形象,画面也顿时变得更加丰富。

  全词无一字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花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了敏感词人心中的无限愁绪,凄凉的其实不只是春色,也是词人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词中的抑郁哀婉之气令读者读之不禁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动容。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383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43页

měirén··dōngfēngdàngyángqīngyún--chénliàng

dōngfēngdàngyángqīngyúnshísòngxiāoxiāoshuǐbiāntáixièyànxīnguīdiǎnxiāng湿shīdàiluòhuāfēi

hǎitángsǎnjìngxiāngxiùjiùchéngchūnshòuhuánghūntíngyuànliǔrényuèzhéhuā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古人¹非傲吏²,自阙(quē)³经世务
译文:庄子并不是傲吏,他之所以拒绝楚威王以相位相招,是因为自己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
注释:漆(qī)园:本是辋川一景。这里的“漆园”还和历史故事有关。¹古人:这里指庄子。²傲吏: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³阙:欠缺。⁴经世务:经国济世的本领。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偶寄¹一微官²,婆娑(suō)³数株树。
译文:庄子偶然做了个漆园吏不官,不过是借这里寄存形骸,其实如那“婆娑数株树”,精神早已超脱了。
注释:¹偶寄:偶然寄身于。²一微官:一个低微的官职。³婆娑:树木枝叶扶疏、纷披盘旋的样子。

  此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诗。此诗的着眼点不在描绘漆园的景物,而在通过跟漆园有关的典故,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

  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侧面赞美庄子的品性。诗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庄子并不是傲吏。庄子之所以不求仕进,是因为自觉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这也是一种赞美,不过换了个角度罢了。诗人是借古人以自喻,表白自己的隐居,也决无傲世之意,颇有点看穿悟透的味道。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两句意思说,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不过是形迹之“偶寄”而已。在王维看来,只要“身心相离,理事俱如”(《与魏居士书》),这样也是很不错的。做个漆园吏,正好可借漆园隐逸,以“婆娑数株树”为精神寄托。《晋书》中有“此树婆娑,无复生意”的说法,“婆娑”用以指树,形容其枝叶纷披,已无生机。郭璞《客傲》中又有“庄周偃蹇于漆园,老莱婆娑于林窟”的说法,“婆娑”用以状人,形容老莱子放浪山林,纵情自适。王维用在这里,似乎两者兼而取之:言树“婆娑”,是以树喻人;言人“婆娑”,是以树伴人。总之,做这么一个小官,与这么几棵树相伴,隐于斯,乐于斯,终于斯,夫复何求。这就集中地表现了王维隐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

  此诗看似评论庄子,其实是诗人借庄子自喻。诗人在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双追求辟世辞喧、恬淡隐逸的生活情趣,那“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处世态度,正是诗人心理的写照。此诗用典贴切,蕴藉有致,彼有特色,且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环境经历融为一体,以致分不清是咏古人还是写自己,深蕴哲理,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王友怀.王维诗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169-170
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82

yuán--wángwéi

rénfēiàoquējīngshì

ǒuwēiguānsuōshùzhūshù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jiǎo)¹兮,佼(jiǎo)²人僚(liáo)³兮。舒(yǎo)(jiǎo)兮,劳心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注释:¹皎:谓月光洁白明亮。²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³僚:同“嫽”,娇美。⁴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⁵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⁶劳心:忧心。⁷悄:忧愁状。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ǔ)¹兮。舒懮(yǒu)受兮,劳心慅(cǎo)²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注释:¹懰:体态轻盈的样子。《埤苍》作“嬼”,妖冶。²慅:忧愁,心神不安。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¹兮。舒夭绍²兮,劳心惨(cǎo)³兮。
译文: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注释:¹燎:明也。一说姣美。²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³惨: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这诗描写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女子。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

  “佼人僚兮”反映出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

  “劳窈纠兮”一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劳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劳心悄兮”,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烦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李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参考资料:
1、 骆玉明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275-277页

yuèchū

míng xiānqín 

yuèchūjiǎo jiǎorénliáo shūyǎojiǎo láoxīnqiǎo 
yuèchūhào jiǎorénliǔ shūyǒushòu láoxīncǎo 
yuèchūzhào jiǎorénliǎo shūyāoshào láoxīncǎo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洛郊无俎豆¹,弊厩(jiù)²惭老马。
译文:在洛阳郊外送别小弟,却没有俎豆陈列,惭愧啊,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马。
注释:¹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此指饯行的菜肴。²厩:马棚。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小雁¹过炉峰²,影落楚水³下。
译文:当小弟经过庐山的香炉峰时,你孤单的身影,将会落到鄱阳湖水面之下。
注释:¹小雁:喻季弟。²炉峰:庐山香炉峰的省称。³楚水:古楚地的江河湖泽。此处指鄱阳湖。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译文:你一路前行,长船倚云而停泊在石镜峰,在秋凉之夜四顾凄迷,倍感孤寂。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¹
译文:你值此情境,怎么可能不引起思乡的情绪,而又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注释:¹呜哑:悲叹。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别柳当马头,官槐(huái)¹如兔目。
译文:小弟上马将远行,送别在柳下,官街上的槐叶才如兔眼儿大。
注释:¹官槐:长安官街,夹道植槐柳。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sù)¹
译文:想的是借千里送别去谋生,换取升斗之粮糊口养家。
注释:¹“欲将”二句:言千里以身事人,不过为斗粟也。持我,一作“持此”。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南云北云¹空脉断,灵台经络²悬春线。
译文: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见的浮云,心头和全身却像挂着线儿相牵引。
注释:¹南云北云:谓二人一南一北也。²灵台经络:犹心中情绪也。灵台,心也,语出《庄子》。此句或谓兄弟一南一北,家母思儿也。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¹饥儿梦中见。
译文:茅屋前树影转动,月光满床难入睡,为小弟担忧,梦见江西饥民乱纷纷。
注释:¹下国:京师以外之地。
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维尔之昆¹二十馀,年来持镜颇(pō)有须。
译文:你长兄我今年已经二十岁挂零,近来持镜自照,只见脸上胡须生。
注释:¹昆:兄也。此长吉自谓,而与其季言之。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¹王门一事无。
译文:离家三年仍是这般清苦贫穷,谋职于京都,到头来一事无成。
注释:¹索米:领取俸禄也。《东方朔传》:“无令但索长安米。”注云:“索,尽也。”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¹生蛴(qí)(cáo)²
译文:村边荒沟里积着死水,寒光如刀,庭院南头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虫。
注释:¹拱柳:合抱之柳。²蛴螬:《尔雅》云:“蛴螬有六名,在木中者,名蝤蛴。”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江干幼客¹真可念,郊原晚吹²悲号号。
译文:远在江边异乡的小弟真叫人怜念,郊野晚风悲鸣,更增加牵挂之情。
注释:¹幼客:游子年幼也。²晚吹:晚之吹角。一说晚风。

  第一首叙离别之感受。首二句极写自己之贫困与狼狈,在洛阳郊外作别,无俎豆陈列以相送,所乘之马既瘦又老,自感惭愧。后六句遥想小弟离别后的情景。先想象小弟过香炉峰时,身影落在鄱阳湖里,怀念小弟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镜峰的景况和心绪,长船雁云而停泊,四顾凄迷,又当石镜秋凉之夜,倍感孤寂。小弟值此情境,岂能不动乡情。无处倾诉,只能对月悲啼。

  第二首言兄弟之情。此诗平仄交叉用韵,分成四段,结构齐整,层次井然。首四句写“别”,送别处的柳枝,挡住马头,道边的官槐发芽如兔目,此时此地将作千里之别,犹弟持此以易斗粟,也就是《左传》所谓“餬口四方”的意思。兄长无力维持家庭生计,弟弟年幼而远行谋生,真可悲伤,所以措辞很沉痛。次四句写“母心”,叙说老母思念、牵挂二子。二子一南一北,离家远行,故曰“脉断”。老母心里像悬挂着春线,牵挂两地。老母居室的树影,随月光转移,梦里见到江西的小儿。再次四句写“我”,兄长已经二十多岁,颇有髭须,辞家三年到京城任职,“索米王门”,却辞官而归,事业无成。最后四句写“忆”,承上文而来,既然一事无成,所以家庭冷落,荒沟积水,水光如刀,庭前老柳,已被蛀空。诗思又由眼前景转向远方“江干”,遥忆“江干幼客”小弟,年幼独自外出,令人忧虑挂念。这时忽然听到野外呼呼的风声,如人悲号,更令人感到无限悲伤。

  这两首诗集中地表现出李贺与其弟离别的悲伤以及兄弟之间真切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中唐时期农村经济的凋敝。全诗感情真挚,情趣深永。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75-278
2、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7-13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