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霜清,泺源秋老,刚逢笳鼓还部。燕寝帘开,笑对青山眉妩。
历下霜清,泺源秋老,刚逢笳鼓还部。燕寝帘开,笑对青山眉妩。
驻行旌、萝径调猿,按小队。蘋洲挈鹭。容与。正鹊华红叶,待君题句。
驻行旌、萝径调猿,按小队。蘋洲挈鹭。容与。正鹊华红叶,待君题句。
忆否长安羁旅。只经簟凝尘,酒瓢敲雨。千骑联翩,羡煞伴侣。
忆否长安羁旅。只经簟凝尘,酒瓢敲雨。千骑联翩,羡煞伴侣。
尽思量、橘社莼乡。还料理、笛家箫谱。延伫。望云蓝先寄,蓟门烟树。
尽思量、橘社莼乡。还料理、笛家箫谱。延伫。望云蓝先寄,蓟门烟树。
李慈铭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2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城上胡笳(jiā)奏,山边汉节归¹
译文:秦州城上胡笳奏起乐曲,山脚下归来远行的使节。
注释:¹汉节归:当时战乱未平,需调集西域兵马东征,故常有使节从秦州经过。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¹
译文:奉皇上之命从金微调来士兵,为防御河北的叛军而远赴沧海。
注释:¹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时于此置金微都护府。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士苦形骸(hái)黑,旌(jīng)疏鸟兽稀。
译文:士兵辛苦啊形骸黧黑,黎木稀疏啊鸟兽无几。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那闻往来戍(shù),恨解邺(yè)城围。
译文:哪能经受这种往来征戍之苦,所恨的是叛军解除了邺域之围。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终日看山不厌¹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译文:整日里游览于山间,山色美丽,变化万千,毫无厌倦,买下这片山林等待终老山间。
注释:¹厌:不喜欢,憎恶。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译文:山花花开花落,而山一直魏然屹立,山间的溪水空空流淌而山自在清闲。

yóuzhōngshā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zhōngkànshānyànshān mǎishānzhōngdàilǎoshānjiān 
shānhuāluòjìnshānchángzài shānshuǐkōngliúshānxián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危楼¹古镜影犹寒。倒景²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hán)(dān)。缥(piāo)(miǎo)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译文:独倚高楼,望镜中身影犹感孤冷凄清寒。孤灯下形单影只,只能独坐与孤影相看。桃花独自开放不知朝代变更、人事变迁,离开故乡已久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去呢?海上那神仙住处虚无缥缈,只能在这人世间飘荡流浪。
注释:¹危楼:高楼。²倒景:一作“倒影”。
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宝光¹丹气²共回环³。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ní)(cháng)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译文:霞光如锦与云雾共环绕,溪流浅浅、小舟悠闲的停靠在浅滩边上。生命力强的珍木从不惧秋风萧瑟,心中愁绪万千,只能吹奏笛子以抒心中忧闷。那翻飞的霓裳舞曲不再有,通向月宫的银桥也无法到达那遥远的山岭。
注释:¹宝光:神奇的光辉。²丹气:赤色的水气。亦指彩霞。³回环:环绕。⁴水弱:水流细小。⁵难老:犹长寿。多用作祝寿之辞。⁶三珠树:本作“三株树”。⁷依依:留恋,不忍分离。⁸脆管:笛的别称。⁹银桥:传说中仙杖变化而成的大桥。桥可通月宫。

fēngsōng··wēilóujìngyǐngyóuhán--zhāngyán

wēilóujìngyǐngyóuhándàojǐngxiāngkàntáohuāshídōng西jìnxiǎngjīnmènghándānpiāomiǎoshénxiānhǎishàngpiāolínghuàrénjiān

bǎoguāngdāngònghuíhuánshuǐruòxiǎozhōuxiánqiūfēngnánlǎosānzhūshùshàngcuìguǎnqīngdànshuōshangyínqiáodàoshēnshān

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愁多无奈处,谩碎把、寒花轻撧。
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愁多无奈处,谩碎把、寒花轻撧。
红云转入香心里,夜渐深、人语初歇。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斜月。
红云转入香心里,夜渐深、人语初歇。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斜月。

  全词主要表现主人公漂泊异乡、有家难归、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愁。

  词的上片首句“黄云水驿秋笳噎”通过特定的天气环境(即大雪将至前的黄沙乌云)、特定的栖居环境(水中驿站)以及边地特有的乐器声(胡笳发出哽咽的声音),借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辗转漂泊之愁。“吹人双鬓如雪”句采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写主人公暮年衰老之愁。“愁多无奈处”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无法排遣之愁绪之深。“谩碎把、寒如轻撅”一句采用动作的细节描写,把主人公愁绪无法排遣,不停敲击满树寒如,直至将其敲碎的特定动作表现得十分细腻传神。

  词的下片又黄昏写到夜深,“红云转入香心里”三句写晚霞已逝,夜已渐深,人们都已经歇息。而主人公此时更是辗转反侧,愁绪更浓,抬眼望窗外,“雁落影,西窗斜月”两句以景结情。漂泊的大雁留下孤单的影子,一轮斜月挂在西窗外。词人通过“雁影”和“斜月”这两个深秋特有的意象,将主人公漂泊他乡、家园难归,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愁和无奈表现的含蓄深刻,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qiū··qiū--jiǎngjié

huángyúnshuǐ驿qiūjiāchuīrénshuāngbìnxuěchóuduōnàichùmánsuìhánhuāqīngjuē

hóngyúnzhuǎnxiāngxīnjiànshēnrénchūxiēchóugèngbiéyànluòyǐng西chuāngxiéyuè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领得¹乌纱帽²,全胜白接蓠(lí)³
译文:戴上了乌纱帽,真是比白色接篱好得多。
注释:¹领得:诗曰“领得”,此乌纱帽当为兖州瑕丘官府的友人所赠。²乌纱帽:南朝宋明帝初年,建安王休仁置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隋帝王贵臣多服乌纱帽,后民间贵贱皆服。³白接蓠:白接篱,意指白头巾,白帽。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山人¹不照镜,稚(zhì)²道相宜。
译文:我并不去照镜子,因为小孩子已经说很合适了。
注释:¹山人:李白自谓。李白奉诏入京之前,应正隐于徂徕山之竹溪,故自称“山人”。²稚子:稚,幼也。指李白爱子伯禽。时伯禽年龄在十至十四间,故谓。

  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 ”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曰:“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此诗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戴乌纱帽犹胜白头巾、儿子言辞很相宜的生活情趣图,诗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表达出诗人生活细节、小有情致的隐居生活。

  此诗以画面清晰胜,浓墨淡彩,人、物、情浑然一体,透露了诗人脱却山人服、试戴乌纱帽时的喜悦心情,与《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心情相合,据诗意,此诗略在前,《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稍后。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李白在兖州: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121-122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73-674

yǒurénzèngshāmào--bái

lǐngshāmàoquánshèngbáijiē

shānrénzhàojìngzhìzidào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