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近重阳,门巷水云凉。到处似潇湘,谁分别、鸥乡雁乡。
满城风雨近重阳,门巷水云凉。到处似潇湘,谁分别、鸥乡雁乡。
孟家狂客,陶家醉客,此辈又登场。无酒莫思量,喜老屋、团成稻香。
孟家狂客,陶家醉客,此辈又登场。无酒莫思量,喜老屋、团成稻香。
李慈铭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2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¹约略²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³,相看烛影,拥衾(qīn)谁语?
译文:万里长空飘着孤云一片,清寂地浮游着渐飘渐远,故人呵到何处将你寻见?在寒窗里入梦酣然,旧思曾经走过的道路还能记忆。连昌宫的杨柳大概已所剩无几,最叫我难过的是,听着淅淅沥沥的夜雨。梦回惊醒,无端地到忧伤凄寂,面对着烛影摇曳,拥被孤眠谁与我倾心话语?
注释:¹连昌:唐宫名,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阳县西,多植柳,元稹有《连昌宫词》。²约略:大约。³凄悄:伤感寂寞。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¹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lù)。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²,问杜曲³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yǐ)梅花那树。
译文:丰姿清雅的张绪为何迟迟不归去?断桥边鸥鹭相盟的伴侣,半已零落却仍然眷恋依依。我疲倦地颠簸于天涯羁旅,此思的心事实在痛苦悲凄。只怕重返临安故地,又重洒愁苦的泪滴,试问杭州故居的旧思人家,而今是否依旧在那里?恐怕她翠袖单薄,正当天寒日暮之际,还在梅花树旁斜倚。
注释:¹张绪:南齐吴郡人,字思曼,官至国子祭酒,少有文才。此处作者自比。²西州泪:指晋羊昙感旧兴悲哭悼舅谢安事。³杜曲:唐时杜氏世居于此,故名。这里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⁴恐翠袖: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隐居不仕的南宋遗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在孤游万竹山,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

  起调令人凄怆渺茫:“万里孤云”。“孤云”,是词人的化身。孤云在诗词里喻人蕴含了特定的感伤。“清游渐远,故人何处。”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凉,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处?”这一声呼唤,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一齐倾诉出来。日间无法排解,夜里还形于梦寐。“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梦中时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用连昌来指代南宋故宫,透出铜驼荆棘的意思。此时梦想中,宫中的柳树仿佛已衰残无几,非复当年意态。而最难堪的是,还听着萧萧的夜雨。萧萧夜雨袭来,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从梦中醒来,却是在异乡夜里。灯光摇曳中,谁能和自己共话?心绪的悲凉令人凄然。

  “张绪”,指词人以南齐张绪自况。以此比拟自己青年时的风度。但是此时的张绪也不像亡国前那样“风流可爱”,却是已衰落的蒲柳。“归何暮!迟暮之年还不能回乡呢?”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勾起作者无端心事。西湖断桥边的鸥鹭已零落过半,却是旧侣凋残,前盟难践。

  随之一转“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却是“西州泪”取不忍重经旧地之意。张炎的亡国破家之痛,远过羊昙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张炎自己的家。据记载,张炎家世显耀,祖父时家境显赫。但元兵入临安后,祖父被杀家产被没。张炎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创痛。家国之痛是忘不了的。煞尾又化用杜甫诗句,写道:“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这是张炎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在抒发亡国之悲时,运用了较为深刻和曲折的笔法。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含蓄深厚,风格转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国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内外。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309-2310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29-331页

yuèxià ·wànyún

zhāngyán sòngdài 

yóuwànzhúshānzhōng xiánménluò chóuànrán yīndòng shǔ zhīgǎn shíyǒngdōngcuìshānshè 

wànyún qīngyóujiànyuǎn rénchù hánchuāngmèng yóujīngxíngjiùshí liánchāngyuēlüèduōliǔ shìnántīng mànjīnghuíqiǎo xiāngkànzhúyǐng yōngqīnshuí 
zhāngguī bànlíngluò duànqiáoōu tiānjuàn shíxīnshìliáng zhǐchóuchóng西zhōulèi wènrénjiāzàifǒu kǒngcuìxiùzhèngtiānhán yóuméihuāshù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轻舟¹短棹(zhào)²西湖³好,绿水(wēi)(yí)。芳草长堤,隐隐(shēng)处处随。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注释:¹轻舟:轻便的小船。²短棹:划船用的小桨。棹:桨。³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宋时属颍州。⁴绿水:清澈的水。⁵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⁶隐隐:隐约。⁷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无风水面琉璃(lí)¹滑,不觉船移。微动涟(lián)(yī)²,惊起沙禽³掠岸飞。
译文:芳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¹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形容水面光滑。²涟漪:水的波纹。³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强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
1、 马亮 .欧阳修作品鉴赏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 :322-324 .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56 .

cǎisāng ·qīngzhōuduǎnzhào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qīngzhōuduǎnzhào西hǎo 绿shuǐwēi fāngcǎocháng yǐnyǐnshēngchùchùsuí 
fēngshuǐmiànliúhuá juéchuán wēidònglián jīngshāqínlüèànfēi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顷岁¹孙莘(shēn)²识欧阳文忠公³,尝乘间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¹⁰¹¹,自工¹²;世人患¹³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¹⁴人,如此少有至¹⁵者。疵(cī)¹⁶病不必待人指摘¹⁷,多作自能见(xiàn)¹⁸¹⁹。”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着空隙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文章自然就写得精妙。很多人的弊病在于:文章写得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当写好一片篇文章,就想要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能达到目标的人。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这是欧阳修拿他写文章的经验来告诉别人,所以特别有意义。
注释:¹顷岁:近年来。²孙莘老:人名,原名孙觉,字莘老。³欧阳文忠公:欧阳修。⁴尝 :曾经。⁵乘间:乘机,乘着空隙。⁶以:用。⁷之:这里代指欧阳修。⁸术:办法。⁹惟:只有。¹⁰为:作。¹¹之:代词,代指文章。¹²工:精,妙。¹³患:弊端,毛病。¹⁴过:超过。¹⁵至:达到。¹⁶疵:瑕疵,引申为缺点。¹⁷指摘:批评,挑剔。¹⁸见:通假字,通“现”,发现。¹⁹之:代词,指代疵病。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夜战桑干¹北,秦兵半不归。
译文:桑干河北边刚刚经历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注释:¹桑干:河名,今永定河上游。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zhāo)¹来有乡信²,犹自寄征衣³
译文: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注释:¹朝:早晨。²乡信:家乡人或家人的信。³征衣:出征将士的衣服。

sàixià

hún tángdài 

zhànsānggānběi qínbīngbànguī 
zhāoláiyǒuxiāngxìn yóuzhēng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与君¹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译文:我和你都一同变老了,就不要问老成什么样子了。
注释:¹君:指刘禹锡。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眼涩(sè)¹夜先卧²,头慵(yōng)³(zhāo)未梳
译文:眼睛干涩早早睡去,早上起来头发都懒得梳了。
注释:¹眼涩:眼睛干涩。²夜先卧:夜晚先睡觉。 ³慵:懒散;疲倦。⁴朝未梳:早晨还没梳头。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有时扶杖出¹,尽日闭门居。
译文:只是偶尔拄着拐杖出门,大多数时候都在家中。
注释:¹扶杖出:扶着拐杖出门。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译文:已经懒得照那新磨的镜子了,也不看小字的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译文:对于故人情感深厚,与年少时的交情慢慢疏远。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译文:只有和好友闲谈时才有兴致,但是这样的相逢时光也已不多了。

  这首诗可以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赠诗对比赏析: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这首《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白老的“咏老”诗中,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为。他们两人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而在遭际上,则大不相同,刘禹锡比白居易坎坷很多。早期,二人初入仕途,都有匡国救民之宏志。但遇到挫折后,白则本着传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则屡经坎坷而不屈不挠,直至老而不休。所以在思想上两人是同而又有别的。他们万劫余生,都享古稀高寿,晚年同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上述两诗就是当时之作也,道出了他们各自肺腑之言。

  在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人对老的态度。白居易的诗生动地揭述老人之处境和心态;而刘禹锡诗除了写老态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难怪结语两句能脍炙人口,历千年而不衰了。这并不是说刘写诗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于诗是言志,两人对人生看法有所不同。人生观的差异,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异其趣。结果就表现为消极和积极的分歧。刘禹锡诗之前六句是对白诗的回答和补充,后六句则是对“老”的颂赞,使人读后会觉得“老”并不可怕,而更充满希望。这是诗的可贵之处,自然百读不厌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