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黄茅新盖屋。檐角低低,为避西风肃。欲向东篱重系菊。
一把黄茅新盖屋。檐角低低,为避西风肃。欲向东篱重系菊。
荒园斫得湘君竹。
荒园斫得湘君竹。
蟋蟀寒吟声不足。枫树垂丹,还有些儿绿。九月霜痕融似玉。
蟋蟀寒吟声不足。枫树垂丹,还有些儿绿。九月霜痕融似玉。
空阶迸下红榴肉。
空阶迸下红榴肉。
曹尔堪

曹尔堪

曹尔堪,清(1617---1679)字子顾,号顾庵,浙江嘉兴籍,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博学多闻,工诗,为柳州词派盟主,尔堪善作艳词,多是宴饮狎妓之作。与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祯、汪琬、程可则并称为“海内八大家”或“清八大诗家”。善书、画,不轻授人,故罕流传。卒年六十三。有《南溪词》二百三十余首传世。 ▶ 2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只近浮名不近情¹。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²远,一斗都浇块磊(lěi)³平。
译文: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
注释:¹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²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³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¹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²(hún)无味,好个诗家阮(ruǎn)步兵³
译文: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
注释:¹灵均:屈原的字。²读杀:读完。³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纷华”,指世俗红尘。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灵均”以下三句,将屈原对比,就醉与醒,饮与不饮立意,从而将满腹悲愤,更转深一层。“灵均”即屈原;“憔悴”、“可怜”,暗扣上片“且看”句意。《楚辞。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屈原却不去饮酒,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其独醒,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这里词人对屈原显然也是同情的,但对其虽独醒而无成,反而落得憔悴可怜,则略有薄责之意。

  因而对其《离骚》,尽管“读杀”,也总觉得全然无味了。“浑无味”,并非真的指斥《离骚》无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愤,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这样的作品读来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愤;而词人的目的,不是借《离骚》以寄悲愤,而是要从悲愤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是“读杀”《离骚》也不能达到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以只有饮酒了(像阮步兵那样)。以“好个诗家”独赞阮步兵,显然,词人在屈阮对比亦即醒醉对比之中,决然选中了后者,词人也走了阮步兵的道路。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¹缘身在山中也。子瞻²于匡庐³道之矣。此亭不暱(nì)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yè)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shū)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líng)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dí)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yǔ)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译文: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
注释:¹盖:大概。²子瞻:指苏轼。³匡庐:江西庐山。⁴暱:同昵,亲近之义。这里指挨近,靠拢。⁵掖:挽扶,挟持。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xiāo)¹
译文:我踏雨来到门前敲竹门,没有人应声,池中荷花清香四溢,片片花瓣轻薄得好似紫绡裙。
注释:¹绡裙:一种薄裙。这里是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相逢未暇(xiá)论奇字¹,先向水边看白云。
译文:相逢在一起却无暇进行学术讨论,只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
注释:¹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fǎng访zhōngzhōu

yáoyōng sòngdài 

láiqiāozhúxiàmén xiāngqīngtòuxiāoqún 
xiāngféngwèixiálùn xiānxiàngshuǐbiānkànbáiyún 
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辀。
星使¹追还不自由,双童²捧上绿琼辀(zhōu)³
译文:本是天使下凡又重返仙宫,可惜来去全不由她自主,一对金童玉女把她迎上了绿霞琼舟。
注释:录事:韩琮,字成封,诗人,曾任录事,掌管文簿。开成三年六月,出宫人四百八十,送两街寺观安置。¹使:天使。首句说宫女本是降到人间的天仙,此时由天使追回,重返仙道,身不由己也。²双童:玉童玉女,为侍者。道书上说,凡入道升仙,有玉童玉女驾绿琼之车来迎。³辀:车辙,泛指车。
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九枝灯¹下朝金殿,三素云²中侍玉楼。
译文:从此只能在九枝灯下朝拜道宫的金殿,日日凝望天上变幻的云霞,空守着凄冷的玉楼。
注释:¹九枝灯:也名九光灯,是一干九枝的花灯。《汉武帝故事》:”西王母欲来,帝燃九华之灯。”²三素云:道家称紫、白、黄三色之气为三素云。
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
凤女¹颠狂成久别,月娥²(shuāng)³好同游。
译文:像颠狂的凤女弄玉,永远告别了尘世人间,只有与那月宫中的孤独嫦城,在茫茫云间结伴同游。
注释:¹凤女:原指弄玉。此指宫女。“凤女颠狂”是说秦穆公小女弄玉善吹箫,放荡不羁地与同样善吹箫的萧史相爱,终成神仙眷属。²月娥:嫦娥。此指女冠。³孀独:孤独。
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当时若爱韩公子¹,埋骨成灰恨未休。
译文:如果说过去,她真正爱过韩公子,那么这绵绵怅恨即便烧骨成灰也难休止。
注释:¹韩公子:韩重。《搜神记》:“吴王夫差小女名紫玉,悦童子韩重,欲嫁之不得,乃气结而死。”此以韩公子指韩录事。

  全诗义正语谐,前半部分写宫人离宫入道。神奇华美的“星使”和“绿琼辀”,道观金殿里华贵的九枝灯,玉楼上缥缈的三素云,仿佛真到了神仙世界。然而,入道宫人对自己的命运却感到无可奈何。首联即写宫人一谪再谪由被选入宫到被遣入道的经历,“星使追还”不过是美其词,什么从仙人降到人间又重返仙宫全是反话正说,“不自由”才是实情。首句的“不自由”和结尾的“恨未休”是全诗的核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被造入道的女冠身世深切同情,点出她们在金殿玉楼中精神心灵的无奈。这里不仅描写了入道宫人和韩录事的爱情,也歌颂了爱情的纯洁和坚贞,惋惜了爱情摧折后的悲痛。

  颔联和颈联四句具体描写入道宫人的辛酸凄苦生活。她们只能空守着冷落寂寞的道观寺院,长年度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和人世生活永别,和媚独的嫦娥作伴。唐代宫人入道完全是封建皇帝对宫女的摧残虐待,是极为残酷的行为。封建皇帝有时为了沽名钓誉,博得不好色的名声,或者为了节省开支,而发放一些宫女,又不让她们自由婚嫁,便强迫她们入道宫,使她们从一个苦海又掉进另一深渊。

  正像李商隐的一些女冠诗对年轻女冠孤寂无依,失去青春爱情深表同情那样,诗后半部分专就此加以发挥。如今宫女入道便与宫中旧伴永别,不能再同她们一起有此浪漫的非非之想,却要与道观中那些孤寂无侣的女道士同游,像嫦娥那样忍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折磨。

  诗的结联则以宫人的爱情生活的无限遗恨来叹惋入道宫人悲惨不幸。意谓宫人若有所恋,那么这样被迫入道,其心头遗恨更将永难消除,这正是入道宫人的最痛苦的悲剧。最后,作者和韩琮开玩笑说,当时若是宫人爱上你,入道以后她格于教规亦唯有埋骨成灰长恨无绝期了。冯浩说:“诗言倘有冶情,则从此绝身埋没,戏录事兼醒原唱。”此说完全符合李商隐的创作实际。开成二年,诗人作《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诗亦庄亦谐,与同年韩瞻戏谑打趣,但所述则是严肃的婚姻问题。《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就宫人入道事件表现了作者对年轻女冠的深切同情,揭示了宫廷与道观对女子青春的摧残。诗末虽杂以戏谑,却是离庄于谐,并不轻薄。开成前期,李诗中这些偶露幽默的诗例也有可玩味之处。

  这首诗是李商隐咏怀入道宫女的诗,诗中描写了被遣入道观的宫女的辛酸凄苦的生活,对入道宫女的不幸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李商隐集中表现入道宫人爱情生活的被挫折和不自由,是表现这一问题的本质,因而和其他同类诗相比显出其诗意的深沉和见识的深刻,确是高人一筹。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141-142页
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40-41页
3、 周建国编选,李商隐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63-164页
4、 吴调公,李商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02月第1版,第113页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shāng)
译文: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¹
译文: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
注释:¹朝霜:早晨的露水。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扬 一作:阳)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¹。(扬 一作:阳)
译文: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
注释:¹华不再阳: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pínɡ)¹以春晖,兰以秋芳。
译文: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
注释:¹苹: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来日¹苦短,去日²苦长。
译文:剩下的时间非常短暂,已经逝去的时光却是那么的长。
注释:¹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²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今我不乐,蟋(xī)(shuài)在房¹
译文:人应当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
注释:¹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译文: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译文: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我酒既旨¹,我肴(yáo)既臧(zāng)²
译文: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
注释:¹旨:美好。²臧:好。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¹
译文: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¹“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诗虽也叙友情,不过并没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的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